第一篇:高二生物的学习好方法大全
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生物关系比较密切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方法、做笔记的方法、思维方法和记忆方法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生物的学习好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生物观察方法
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观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
(1)顺序观察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是先低倍,后高倍。例如,对植物根尖的观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根据颜色和透明程度区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报尖的根毛,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认识根尖各区的细胞特点。从观察方位上来说,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例如对一朵花的观察,就要先从整体上观察花形、花色,然后从外到内依次观察花等、花冠、雄蕊、雌蕊。
(2)对比观察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时,就要先异中求同:它们都有双层膜,都含有基粒、基质、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后再同中求异:线粒体的内膜折叠成崎,叶绿体的内膜不向内折叠;线粒体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且酶分布在内膜、基粒、基质中;而叶绿体内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层和基质中;叶绿体中有叶绿素,而线粒体中没有。
(3)动态观察对生物生活习性、生长过程、生殖发育的观察都属于动态观察。动态观察的关键是把握观察对象的发展变化。例如观察根的生长,在幼根上等距画墨线后的继续培养过程中,重点就是观察各条墨线间距离的变化,从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长的结论。
(4)边思考边观察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可促进观察的深入,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带着问题观察,边思考、边观察。
高二生物做笔记的方法
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资料,积累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总结中外许多学者的经验,可以说,做笔记是一条成才的途径。做笔记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学学习中,主要有阅读笔记、听讲笔记和观察笔记三种。
(1)阅读笔记
要想使学到的东西长期储存、随时提取、应用自如,就要在读书时,随时作读书笔记。阅读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抄写笔记,又分为全抄和摘抄,做这种笔记应注意抄后校对,避免漏误,然后标明出处,以备日后查考。②卡片笔记,卡片内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应具有资料类别、编号、出处、著者姓名,正文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张卡片写一个内容,并及时进行分类归档或装订成册。③批语笔记,即在书页空白处随手记下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和心得体会等。④符号笔记,即在原文之间标注符号以对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号有黑点、圆圈、直线、曲线、双线、虚线、箭头、方框、三角、惊叹号、问号等。作符号笔记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⑤概要笔记,即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写出其重点内容。
(2)听讲笔记
即听报告、听讲座和课堂听课的笔记,做这种笔记的突出矛盾是记的速度赶不上讲的速度,为此要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
(3)观察笔记
即在生物课内外对生物形态和生命现象进行观察时所作的记录。做这种笔记要注意细节,注意前后比较和过程变化,并要抓住特征。
高二生物思维方法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方法是思维能力的关键,所以思维方法在学习方法中占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在实际运用时,既可先分析后综合,也可先综合后分析,还可以边分析边综合。
(2)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
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
比较和归类互为前提,一方面只有通过比较,认识生物的异同点之后,才好进行归类;另一方面,只有把生物进行归类,才好进行比较。因此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
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
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可以有两种水平层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抽象;二是本质属性的抽象。
概括是将有关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也有两种水平层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种是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抽象和概括也是互为前提的,相辅相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进行抽象中以概括,概括中以抽象,以达到对知识正确、深入的掌握。
高二生物记忆方法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是知识的仓库,是思维的伴侣,是创造的前提,所以学习中依据不同知识的特点,配以适宜的记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记忆方法很多,下面仅举生物学学习中最常用的几种。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血浆的成分,可以和厨房里的食品联系起来,记住水、蛋、糖、盐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质,糖指葡萄糖,盐代表无机盐)。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5)衍射记忆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以细胞为核心,可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等知识。
另外,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一要联系自然实际;二要联系生产实际;三要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科目不仅需要学习上课老师所讲的内容,另外,还要课后自己补充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另外还要作适量的习题。但最为重要的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概念的理解,最有效的记住,用理解记忆和联想记忆的方法,一般,自己理解的知识,更有深刻的映像,很清晰的思路,作习题是为了巩固概念,加深自己的映像,使得自己的知识更加的牢靠。一般,高二上学期的生物课,记忆性的东西较多,这些都是最为基本的知识,你只要对基本的概念理解到为就可以了。而下半学期理论性的东西较多,不仅需要记忆,还要增加适量的习题,特别是算概率的题目,还有DNA的复制那几章,需要用作习题的方式来帮助理解。高三时,要特别的注重实验,注重实验的一般的研究角度和入手的方法,分析误差的常规的方法,作适量的题目,对实验更加熟练,了解实验的类型,但是,课本是很重要的,不要为作题而作题,还是要回归到课本上。总之,学习方法是自己摸索和总结出来的,因人而宜。
第二篇:学习好方法
学习好方法
为了鼓励学生积累各种方法并加以灵活运用,我就采用综合训练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多种方法去理解一个句子的意思。如《蝴蝶王国》中的一句:“每天,太阳一出来,就可以看见数不清的色彩斑斓的蝴蝶,在树林花丛间,山石溪水边,翩翩起舞,把谷底的绿草和野花全遮盖了,真像仙女从空中撒下密密麻麻的花朵一般。”学生们根据课后要求,通过理解句中划横线和浪线的词语理解了句子的意思是说蝴蝶多而美。接着,我就让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其它方法来理解。这一下可热闹了。有的用学习比喻句的方法,有的抓关键词来说,有的通过想象来理解,还有的做动作来说,思路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学习任务在一种轻松、踊跃的气氛中完成了。当然,还可以把综合练习设计成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对已学过的知识作一次回顾与总结,从而“温故而知新”。学生知道了,理解句子的方法是很多的,一个句子有时有几种方法可以去理解,就看你方法运用得活不活,效果好不好。一种方法不行就要换一种去试试,有时就得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去理解一个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的意思是与课文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思活用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并加强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能力的灵活运用,综合运用。传授学习方法是使学生在“课内得法”,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达到课外活用,使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以上,我的一些做法一定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在以后的实践与研究中还要不断地改进与补充。造句好方法,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
第三篇:高二生物学学习方法
高二生物学学习方法
发布时间:2011-9-13 浏览人数:696 本文编辑:高考学习
对于高二学生而言,生物学是一门新学科。因为虽然高二学生在初中时学习过生物学,但初中生物不属于中考学科,许多学校的生物课基本属于走过场,学生也不重视;另外,高中生物无论从知识的深度还是广度上来说,都与初中生物有很大的不同。
与其他学科相比,生物学没有历史遗留问题。每个学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学习方法得当,将会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根据生物学自身特点,高二学生想要学好高中生物,应该做好三个方面。
一、重视课本,以课本为本
生物是一门新的学科,涉及很多专有名词。学习时应该抓好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及时复习、完成作业四个环节。预习时要动笔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提醒自己明天上课要特别注意的内容,使听课更有目的性。课后,及时做题,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生物教材中有些知识会在前后不同的章节中出现,要多回顾总结,做到“温故而知新”.另外,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课本中各章节内容之间,也具有密切联系,所以,生物学习一定要多看书,要重在理解、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
二、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课内知识与课外生物现象的联系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应该注意课本知识和生活现象的相互联系,有意识的去找与所学知识有联系的现实生活现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近年来高考理科综合生物部分联系实际的题目所占的比重也逐年增大。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要注意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注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三、重视实验,勤于动手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如果没有观察和实验,生物学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现在的生物学知识,也越来越多的来自实验。所以不重视观察和实验,就不可能真正学好生物课。同学们做实验时,一定要积极参加,动手操作,这样就会深刻理解生物实验的设计原则,设计思路、设计理念,并能形象、具体的感受知识发现的过程。做实验的作用,怎么说都不过分,请同学们一定要记住。
总之,要学好高中生物课,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四篇: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说课稿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说课稿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新的课程标准中第一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在初一学生面前第一次较完整的显现。经典实验中蕴藏了科学的实验思想、巧妙的实验设计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其中内涵,以经典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和能力,以求初步认知科学的方法。要让学生改变过去注重知识记忆的倾向,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利用探究的思路,学会寻求多种途径方法获取知识,养成科学的精神和能力。本节课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如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者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如何让学生描述探究过程和结论;甚至如何设计对照实验等等,都是备课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的。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景入手选择与学生互动的内容是处理这节课首选方案。另外,还要有意对学生进行一种精神的熏陶,即科学是人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活生生的探索过程,其中不仅能享受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还要承受挫折的痛苦、失败的悲伤,要养成不屈不挠、敢于冒险、保持好奇、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本课以巴斯德经典实验统领全部内容,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从中能明确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这些是探究成功的前提;能制定出恰当的计划,则是探究成功的关键。另外,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探究采用的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等,在实际试验中,往往多种探究方法并用。同时,巴斯德的实验过程也渗透着科学家良好的探究习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本课内容为学生后续探究活动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过程,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过程和方法
能从观察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设计一些简单实验,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明确“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并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愿与同伴合作。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巴斯德实验的分析与讨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难点:从巴斯德实验的过程中,概括出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从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中,筛选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教学突破:
从生活中常见的肉汤变酸的事实出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在此基础上建构斯巴兰让尼、巴斯德驳倒“自生论”,证实“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肉汤是肉汤变酸”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明晰他们的实验设计、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常用方法,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探究式人么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试验成功的关键。
课前准备:
盆花一盆 课件一份
肉汤700毫升 纸杯12个 巴斯德影视、资料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红掌:这盆花送给你,你准备怎么养它? 2.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3.出示在不同环境中的红掌,你有什么疑问? 4老师进一步启发如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5.老师小结:养花的过程也就研究生物的过程,生物课堂上大家能学到更多研究生物学的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除了帮我们学到更多的生物知识,还可以帮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使学生开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上来,培养学生浓厚的生物学兴趣,让学生体验到生物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二讲授新课
(一)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
1.每一小组发一杯肉汤,学生用各种感官来辨认、观察肉汤,描述肉汤的特征。2.老师提问:如果这杯肉汤在室温下放置几天会怎样?
3.学生选择一个有用价值的的问题来研究,并说出筛选问题的理由。(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提出问题、筛选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二)科学探究的过程-------作出假设
1.学生分组,鼓励学生对自己提出问题所导致的结果作出大胆猜测,并且可以在多种设想的的结果中,作出假设。如肉汤变酸是空气中的物质落在肉汤上的形成的。
2.学生对自己所作出的多种假设中,选择一种,并作出设计。3.投影显示,设计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1)实验用了什么原理?(2)实验需要哪些材料和用具?(3)尝试写出实验步骤(4)考虑到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 4.学生交流,互评。
(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衔接语:鲜美的肉汤放置久了,微生物会使肉汤变酸,这些微生物是肉汤本身产生的,还是从空气中进入的呢?关于这个问题科学史上进行了长达20年的争论。
2.课件显示资料:自然发生说:自然发生说是19世纪前广泛流行的理论,这种学说认为,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如,我国古代认为的“腐草化为萤”(即萤火虫是从腐草堆中产生的),腐肉生蛆等。在西方,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就是一个自然发生论者。还有法国生物学家普谢为代表,他们提出:生物能够在短时间内从有机物中产生出来。这就是关于生物起源的“自生说”。他们通过实验来说明“自生说”的正确性:他们用显微镜观察腐败的肉汤,发现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微生物产生出来,并不需要熊空气中加入微生物的胚胎。由此普谢等人认为“自生说”得到了验证。
3.课件显示斯巴兰让尼实验:18世纪时,意大利生物学家斯巴兰让尼(1729—1799)发现,将肉汤置于烧瓶中加热,沸腾后让其冷却,如果将烧瓶开口放置,肉汤中很快就繁殖生长出许多微生物;但如果在瓶口加上一个棉塞,再进行同样的实验,肉汤中就没有微生物繁殖。斯巴兰让尼认为,肉汤中的小生物来自空气,而不是自然发生的。斯巴兰让尼的实验为科学家进一步否定“自然发生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斯巴兰让尼得出结论:肉汤中的微小生物来自空气,而不是自然发生的。
4.老师提问:斯巴兰让尼的实验并不能彻底驳倒自生论者。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个实验有什么局限?为什么没有驳倒自生论?
5.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6.老师继续启发:后来法国的一位生物学家巴斯德也认为,肉汤变酸是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肉汤引起的。请大家想一想,巴斯德应该怎样改进实验,才能彻底驳倒自生论,证实自己的假设?
7.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8.课件显示巴斯德实验:巴斯德冥思苦想,终于设计、制作出了符合这一要求的仪器,即著名的“曲颈瓶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巴斯德设计的曲颈瓶以及他所设计的实验
10.学生讨论:(课件显示)
(1)巴斯德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他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先前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
(2)在巴斯德制定的研究计划中,设计的曲颈瓶妙在何处?、(3)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巴斯德应该注意什么问题?(4)根据研究的结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5)归纳一下,巴斯德从提出问题到得出结论,可以分为几个步骤? 11小组分析讨论
12学生发表见解,老师总结(课件)13.老师进一步启发:比较一下斯巴兰让尼和巴斯德的实验设计,你有什么想法? 14.学生讨论回答:控制好实验变量,设计对照试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15.老师小结:实验设计一定要控制好变量,做到严谨。斯巴兰让尼的实验设计尽管不够严谨,但他的实验设计为科学家进一步否定“自然发生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巴斯德著名的曲颈瓶实验,彻底打败了自生论者。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探究过程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科学家需要反复探索,不断改进探究方法,最终才能证明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
16.老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其中用到了那些研究方法?
三.归纳总结,知识凝练
(一)引导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使用的研究方法。
(二)补充说明:无论是实验探究、调查探究还是资料分析探究等活动,大体上都包含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程序,只是侧重点和难点不相同。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再去逐一体会和感悟。
(三)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知识与现实生活和实际紧密结合。
(四)布置作业
(1)、初一新生刚入学,学校将为每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身高、体重、视力、有无家族遗传病等),请你想一想将用到哪些研究方法?
(2)小明同学非常喜欢观察、思考生物现象。雨后的一天下午,他仔细的观察地上的蚯蚓,想到了一个问题:蚯蚓生活在地下的土中,它们到底喜欢明亮还是喜欢黑暗?你能根据小明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设计一个探究活动吗?
要求:
1、小组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组内交流,达成共识。
2、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自己设计,完成探究活动。
总结:
这节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但我们要让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简单化了的六个环节,因为在每一个环节中,都隐含着很多科学的思考与方法,整个的探究过程,隐含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引领。通过分析曲颈瓶,突出科学实验设计中的原则。巴斯德的曲颈瓶体现着他精巧的构思和严谨的实验设计原则,那便是设计试验的关键,是避免无关变量因素的干扰,在其中我注意了两条线索:一条是介绍试验的方法和设计,另一条是实验研究的过程,并用后者统领前者,形成如下的教学思路:
巴斯德发现肉汤变酸→为何变酸→可能是微生物引起→ 肉汤装瓶、煮、【观察】 【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 【设计、实施实验】 →直颈中变酸、曲颈瓶中不酸→ 打破曲颈瓶口,肉汤接触空气,变酸 【分析结果】 【设计实验】(对比试验)
→结果证明肉汤变酸是因为空气中微生物导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其中包含的对照原则,是我们以后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在这节课的处理中,只是让学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学生对科学探究,由于是第一次接触,所以课堂的推进过程偶尔感觉有些发涩,我想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要想让学生系统而条理的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调动各种思维形式,使探究成为一种学习中的习惯,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完善。
第五篇: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学案
年级初 二科目生物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教学时间【复习引入】生物有哪些多样性呢?
【学习目标】使学生说出生物学的几种研究方法。描述实验法的基本过程 【课堂导学】
一、课堂自学
1.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完成《本草纲目》这部巨著的过程,主要运用了。2.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发现青霉素能杀灭细菌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和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还有很多,如、、和等,在生物学的研究中,常常是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而通常是不可能缺少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自我展示
三、课堂记忆 1.记忆课堂自学部分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实验法的基本过程是
A.观察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并完成实验→得出结论B.观察并提出问题→设计并完成实验→做出假设→得出结论C.观察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得出结论→设计并完成实验
D.观察并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做出假设→设计并完成实验
()2.用实验法研究生物学问题时,在确定研究课题后,进行实验设计的主要依据是A.发现问题B.观察的结果C.提出的假设D.得出的结论()3.发现青霉素能杀死多种细菌的科学家是
A.列文••虎克B.弗莱明C.钱恩D.弗洛里
()4.对比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除了研究的实验因素之外的其他实验条件应A.完全相同B.完全不同C.不完全相同D.不做要求
二、实验题
一位科学家在一块地上喷洒杀虫剂,而在附近的另一块地则未经任何处理。接着,她在两块地上各设了5块面积相同的样地。然后,她从每块样地中都取1立方米的泥土,并统计其中所含的蚯蚓数目。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实验和数据回答问题:
喷洒过杀虫剂的土地未经处理的土地
样地每立方米所含的蚯蚓数 样地 每立方米所含的蚯蚓数
A730F901B254G620
C319H811D428I576
E451J704
(1)设计和实施这个实验前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2)可以作出什么假设?
(3)对实验记录进行数据处理:
(4)根据实验结果 得出的结论:
三、学习拓展
1.在制定实施方案时,设计对照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菊花一般在秋天开放。某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影响菊花开放的生态因素时,有的同学认为菊花的开放都是受温度的影响,也有的同学认为是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请你就此问题设计一个实验,研究影响菊花开放的生态因素。(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