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基础物理知识点(共5则)

时间:2020-11-07 00:0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二基础物理知识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二基础物理知识点》。

第一篇:初二基础物理知识点

物理是考试中的重中之重,所占分值也多。提高物理能力的方法是多看多练多积累,并且多做题,熟悉各种题型对应的公式原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基础物理知识大全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lmin=60s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第三章:光和眼睛

一、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6、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五、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六、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七、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十、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十一、看不见的光

1、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

(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应用傍晚太阳是红的,晴天天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

2、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1)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用的夜视镜)

(2)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

(3)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

3、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1)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

(2)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

(3)荧光作用;(验钞)

(4)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

初二基础物理知识点

第二篇:初二物理学上学期课本基础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学上学期课本基础知识点总结(沪科)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安徽

出土的雕刻玉版 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人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2.哥白尼------日心说

伽俐略-------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并首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观点。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爱因思坦----相对论

普朗克和波尔-------量子力学

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

3.物理学是用来研究物质结构、相互作用、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4.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探究法: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位置的改变

2.参照物-----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

3.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4.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要以研究问题方便为原则;不能选择研究对像本身作为参照物,否则它会永远静止;同一个物体所选的参照不同,它的运动状态不一定相同;物体被选作参照物,它就是静止的。

5.长度的基本单位-----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秒(s),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时间的测量工具------表或者停表

6.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7.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当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时,比较速度的大小。

8.速度------物体运动一段路程与运动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9.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或者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10.速度的基本单位----m/s,常用单位---------km/h,1m/s=3.6km/h,1km/h=5/18 m/s

测量速度的工具------速度仪;

第三篇:初二物理期末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 和 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 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乙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B、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 行时1秒中运动1.1m

变速运动: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

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 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这是乐音三要素)

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 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3、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4、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5、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注意:

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

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4、“白气”是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

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

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

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6、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五、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 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六、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七、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九、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十、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十一、看不见的光:

1、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应用傍晚太阳是红的,晴天天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

2、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1)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用的夜视镜)(2)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3)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

3、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1)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2)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3)荧光作用;(验钞)(4)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三、三条特殊光线: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五、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六、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七、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八、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

2、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九、注意事项:“三心共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又叫“三心等高”

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注意:

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十一、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十二、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凹透镜调节;

十三、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凸透镜调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十四、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十五、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 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 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厘米3(cm3)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6、测固体的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7、测液体密度:

⑴ 原理:ρ=m/V

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

8、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第四篇: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蒸发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蒸发

说明1本知识点的重点是蒸发的概念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说明3知道蒸发的概念,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说明4本知识点的预备知识点是汽化和液化。

说明本知识点主要讲述蒸发的概念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它是研究热现象的重要的知识点。

核心知识

规则1:蒸发的概念

洒了水的地面、倒上酒精的碟子会变干,是由于水、酒精蒸发,变成了气体。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规则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同样湿的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晾在树荫下干得慢,这表明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同样多的水,倒在碟子里干得快,装在瓶子里干得慢。这表明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同样湿的衣服挂在有风的地方干得快,挂在没有风的地方干得慢。这表明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得越快。

可见,要加快液体的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而要减慢蒸发,应该采取相反的措施。

规则3:蒸发吸热

在胳膊上擦一些酒精,随着酒精的蒸发,会感到擦酒精处凉,这是因为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夏天在地上洒水感到凉快,是利用水蒸发吸热来降低气温。人们在盛暑天气大汗淋漓,是靠汗的蒸发吸热,保持体温不致升高。而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不能靠身体出汗来散热,只得伸长舌头,大口大口喘气,靠加快呼吸,增加蒸发量来散热了。

第五篇: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三章 声现象

声音是由

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靠

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

,在液体中较

,而在气体中较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米/秒。

中不能传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

。人耳朵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

(t≥2×17/340 t≥0.1秒)。声音的三要素是:①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是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

来计量噪声的强弱,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30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不应超过50分贝。

第四章 热现象

一、温度计

温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摄氏温度(t):是把

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100等分,每一等分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用

表示。宇宙中温度的下限约是

,也叫绝对零度;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每10格是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以,第二次使用时要

。使用温度计时应注意:

1、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2、清它的分度值和零刻度;

3、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不接触

,待温度计示数

后再读数;

4、数时不要从液体中

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

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

变为

叫做熔化,要

热;从

变为

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

热。晶体都有一定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分别叫做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

,二是熔化过程中要继续

热、但温度

,同样凝固时要

热,但温度

三、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

变为

叫做汽化,汽化时要

热。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蒸发:(1)是在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 温度下发生。

(2)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

热,液体本身温度降低(蒸发致冷)

(3)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沸腾:(1)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2)沸腾的条件是:液体的温度达到,必须继续

热,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3)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种液体沸点与压强有关。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

时降低,气压

时升高。

物质从

变化为

叫液化,液化时要

热。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四、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

直接变成 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

热;物质从

直接变成 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

热。

第五章 光的反射

一、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

m/s。

应用: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等。

二、光的反射现象:

反射定律:

光线与

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线与

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角等于

角。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

右图中,入射光线是

,反射光线是

,法线是

,O点叫做

,∠i是

,∠γ是

。反射类型:

(1)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是定向反射(如镜面、水面);

(2)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这也是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的原因。

三、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

立的 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像与物体大小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成像原理:根据

成像。成像作图法:可以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反射定律作图。

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要求会画反射光路图)

第六章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从空气

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两侧,折射角

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在折射时光路也是

的。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于入射角。

二、透镜的概念:

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

主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

光心:光线通过透镜上某一点时,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用

表示。凸透镜的光学性质: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

3、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所以又叫

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如图四),所以又叫

透镜。

三、凸透镜成像及应用:

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时,能成 立的、的 像;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时,能成 立的、的 像;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焦距时,能成 立的、的 像;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第七章 质量和密度

一、质量:

叫质量,任何物体都有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质量的国际单位是

(kg),常用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实验中常用

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天平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把天平放在 上,把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 处。

(2)再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处,这时横梁平衡。

(3)使用时被测物体放在 盘,砝码放在 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

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横梁再次平衡,此时物体质量=

+。

二、密度:

某种物质的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通常用字母

表示密度,表示质量,表示体积,计算密度的公式可写为:

。如果质量的单位是kg,体积的单位用m3,那么密度的单位就是:

;纯水的密度是

kg/m3=

g/cm3,水银的密度是,它表示

。1 m3 =

dm3(升)=

cm3(毫升)=

mm3。要测物体的密度,应首先测出被测物体的 和

,然后利用密度公式

求出密度值。对于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

进行测量。

密度的应用:(1)利用公式

求密度,利用密度鉴别物质;(2)利用公式

求质量。(3)利用公式

求体积。

第八章 力

一、力的概念:

力是

;所以力不能离开

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对它施加这种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力的作用效果是: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指速度大小或方向的改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二、力的测量: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

,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是,它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使用弹簧秤应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它的 和

,指针调到

处,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力的单位是:,用字母

表示。

三、力的图示:

(1)力的三要素: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只要有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力的作用效果就会改变。(2)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

都表示出来叫做力的图示。具体做法是:①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

,②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③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④在图上附上,以精确表示力的大小。

四、重力(1)重力:物体由于

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符号

表示。

(2)重力的大小:可用

来测量,当物体

时,弹簧测力计读数即所受重力。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 成正比;即G=,式中g是常数,g=,它表示:。

(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

。应用:重锤线。(4)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叫做重心。

五、力的合成: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

、合力的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

、合力的方向跟较的那个力相同。

第九章 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 的时候,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定律。我们把物体保持的性质叫惯性。(能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二、二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

状态或

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

。作用在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

,方向

,并且,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合力为零)。

三、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

大小有关,还跟

有关。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

,滑动摩擦力越大。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②。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②

,③。

第十章 压强、液体的压强

一、压强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

。压力的方向是

于受力面。压力的作用效果由

共同决定的。物体

上受到的 叫压强,用符号

表示。压强是描述

的物理量。压强的定义式是:

,压强的单位是:,用符号

表示,1帕=

牛/米2。

由公式P=F / S可知: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

就可以增大压强;压力一定时,增大

可以减小

,即压力分散,减小

,可增大

,即压力集中。

二、液体的压强

液体的压强是由于

而产生的,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使液体对容器的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

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

。由公式可知:液体的压强只与

有关;液体的压强与液体重力的大小,液体质量的大小,体积的大小无关,与容器的形状和大小无关。

三、连通器 上端

,下部

的容器叫连通器。当连通器里盛有同种液体,在液体的情况下,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

(压强相等是原因)。

第十一章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是由于

而产生的,大气所对浸在它中的物体的压强叫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就是利用

把水抽上来的。

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

实验是测定大气压值的重要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当管内水银面下降到某一高度后,管内上方是、管外水银面受

作用,是

支持着管内一定高度的水银柱,这一定高度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跟大气压强

。通常把

Pa的压强叫标准大气压,它相当于

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气压强可以用

测量。大气压值随高度的增加而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气压增大时

。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

;体积越大,压强。

第十二章 浮力

浮力

(1)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的。(2)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是由于周围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 而产生的,即:F浮=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用公式可表示为 F浮=

=

。浮力的大小只跟

有关。(4)计算浮力大小的四种方法:

①浮力等于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F浮=F向上-F向下。②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物体浸在液体中称得的重力。即:F浮=G物-G浸 ③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F浮=G排液=ρ液gv排

④根据物体漂浮在液面或悬浮在液体中的条件F浮=G物,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求物体受到的浮力。(5)物体的浮沉条件:

物体的浮沉决定于它受到的和的大小。

1、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①如果F浮﹤G物,物体

;②如果F浮﹥G物,物体

;③如果F浮=G物,物体。

2、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叫浮体,对于浮体有F浮

G物,浮体公式:

(6)浮力的应用:轮船、舰艇(即利用空心的原理增大可利用的浮力)、潜水艇、气球和飞艇

下载初二基础物理知识点(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二基础物理知识点(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二物理声学知识点复习

    复习:声学 一、声音产生的原因、声源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震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震动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发声。 二、声音......

    初二物理知识点辅导:透镜

    初二物理知识点辅导:透镜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凸透镜的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

    初二物理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3、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

    江苏省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江苏省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江苏省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江苏省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一)力: 1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不一定需要两个物体相互接触。这种定义比较......

    材料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

    点缺陷1范围分类1点缺陷.在三维空间各方向上尺寸都很小,在原子尺寸大小的晶体缺陷.2线缺陷在三维空间的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晶粒数量级),另外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原子尺......

    初二物理杠杆、滑轮知识点汇总

    一、杠杆定义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二、滑轮定义......

    初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大总结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大总结.txt24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第四部分 欧姆定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