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州市劳动合同范本
劳动合同是现在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环,那么劳动合同具体是怎样的呢?一般需要注意些什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劳动合同范本,感谢您的阅读。
德州市劳动合同范本1
甲 方:________________
乙 方: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经甲乙双方平等协商同意,自愿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项。
一、劳动合同期限
第一条 本合同期限类型为_________期限合同。
本合同生效日期: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终止日期: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其中试用期_________。
二、工作内容和义务
第二条 乙方同意根据甲方工作需要,担任岗位工作。甲方可依照有关规定,经与乙方协商,对乙方的工作职务和岗位进行调整。
第三条 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数量,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并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
2.遵守甲方的规章制度;
3.维护甲方的荣誉和利益;
4.忠于职守,勤奋工作;
5.履行保守甲方商业秘密,不得利用甲方的商业秘密为本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谋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
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第四条甲方安排乙方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不超过四十小时。甲方由于工作需要,经与工会和乙方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的,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乙方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个小时,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执行综合计算工时制度的,平均日和周工作时间不超过标准工作时间。
执行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工作和休息休假乙方自行安排。
甲方安排乙方执行_________工时制度。
第五条 甲方延长乙方工作时间,应安排乙方同等时间倒休或依法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第六条 甲方为乙方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和劳动工具,制定工作规范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及其标准。
甲方应按照国家或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组织安排乙方进行健康检查。
第七条 甲方负责对乙方进行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技术、劳动安全卫生及有关规章制度的教育和培训。
四、劳动报酬
第八条 甲方的工资分配应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第九条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乙方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甲方每月_____日以货币形式足额支付乙方工资,工资不低于_________元,其中试用期间工资为_________元。
第十条 甲方安排乙方加班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劳动法》第四十四条和国家有关规定支付工资报酬。
第十一条 由于甲方的原因,使乙方不能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劳动的,甲方保证支付乙方的生活费不低于_________元。
五、保险福利待遇
第十二条 甲乙双方应按国家和当地人民政府关于社会保障的有关规定交纳职工养老、失业和大病统筹及其他社会保险费用。
甲方应为乙方填写《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双方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后,《职工养老保险手册》按有关规定转移。
第十三条 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起医疗期和医疗期满后关于本合同的办理,按照劳动部颁发的《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执行。
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其医疗和生活费用按照_________执行。
第十四条 乙方因工负伤的工资和医疗保险等待遇按国家和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甲方为乙方提供以下福利待遇:_________。
六、劳动纪律
第十六条乙方应遵守甲方依法规定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爱护甲方的财产,遵守职业道德;积极参加甲方组织的培训,提高思想和职业技能。
第十七条 乙方违反劳动纪律,甲方可依据本单位规章制度,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直至解除本合同。
七、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续订
第十八条 订立本合同所依据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发生变化,本合同应变更相关内容。
第十九条 订立本合同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本合同无法履行的,经双方协商同意,可以变更本合同相关的内容。
第二十条 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本合同可以解除。
第二十一条合同期内,甲方委派乙方到境内外甲方所属机构工作的,原有劳动合同仍然有效,但应和企业签订有关境内外工作的协议;经甲方批准,乙方到境内外非甲方所属机构担任一定阶段工作的,可由乙方与该机构签订有关协议。
第二十二条 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甲方可以解除本合同: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以欺诈手段订立本合同的;
3.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甲方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甲方利益造成损失的;
5.泄露甲方商业秘密,给甲方造成严重损失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7.不能胜任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8.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甲方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9.劳动合同订立时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第二十三条 甲方按照第二十二条第7、8、9项的规定解除本合同时,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
第二十四条甲方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应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并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解除合同。
第二十五条 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甲方不能依据本合同第二十二条第7、8、9项和第十四条终止、解除本合同:
1.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医疗终结,经市、区、县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2.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的;
3.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4.距法定退休年龄十年以内的职工;
5.复员退伍义务和建设征地农转工人中初次参加工作未满三年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 乙方欲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甲方在乙方完成在手业务以及清理完所办理的债权债务的情况下,可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乙方可以随时通知甲方解除本合同。
1.在试用期内的;
2.甲方以侵害乙方合法人身权利手段强迫劳动的;
3.甲方不能按照本合同规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4.甲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恶劣,严重危害乙方身体健康的;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八条本合同期限届满,劳动关系即终止。甲乙双方经协商同意,可以续订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当在本合同期满前_________天向对方表示续订意向。
第二十九条 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乙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甲乙双方约定的其他终止条件出现,本合同终止。
八、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第三十条甲方根据本合同第二十条、二十二条第7、8、9项、第二十四条解除劳动合同,应按劳动部制发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给乙方经济补偿。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并对乙方造成损害的,甲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并按劳动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执行:
1.由于甲方原因订立无效劳动合同,包括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
2.甲方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即招用不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以及劳动合同到期后十日内未办理续订劳动合同手续的;
3.甲方违反《劳动法》的规定侵害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合法权益的;
4.违反《劳动法》的规定或本合同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的。
第三十二条 甲方有下列情形之一,乙方除要求甲方补足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外,还可以按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要求甲方支付赔偿金:
1.克扣或者故意拖欠支付乙方工资的;
2.拒不支付乙方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3.支付乙方报酬低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4.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本合同第三十条支付经济补偿的。
第三十三条甲方依据本合同第二十二条第8项解除劳动合同,除给乙方经济补偿外,甲方应根据劳动部制发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发给乙方医疗补助费。
第三十四条 乙方有第二十二条第3、4、5项情形的,甲方除解除本合同外,可保留依法索赔的权利。
第三十五条乙方不得在掌握甲方商业秘密的保密期限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自动离职,经协商解除合同后,亦不得在_________期限内自行或在与甲方有竞争关系的单位从事和原在职时相同或有关的经营活动。
第三十六条 乙方违反本合同规定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本合同约定的保密事项,给甲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按本合同约定或损失数额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七条乙方违反本合同规定条件解除劳动合同的,应承但相应的经济赔偿。如果在公派境内外培训或出境实习后为甲方工作期限在____年以内发生的,应赔偿甲方有关的费用。
九、当事人约定的其他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劳动争议处理
第三十八条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_________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一、其他
第三十九条 甲方以下规章制度_________对合同当事人双方具有约束力。
第四十条 本合同未尽事宜,按国家、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德州市劳动合同范本2
_________公司(以下简称甲方),现聘用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为甲方劳动合同制职工,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的原则,经协商一致,特签订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
第一条合同期限
合同期限为___年,从_____年___月___日至_____年___月___日止。其中试用期为___个月,从_____年___月___日至_____年___月___日止。
第二条工作岗位
甲方安排乙方从事__________工作。
甲方有权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及乙方的能力、表现调整乙方的工作,乙方有反映本人意见的权利,但未经甲方批准,乙方必须服从甲方的管理和安排。
乙方应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甲方指派的任务。
第三条工作条件的劳动保护
甲方需为乙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保证乙方人身安全及人体不受危害的环境条件下从事工作。
甲方根据乙方岗位实际情况,按照甲方规定向乙方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第四条教育培训
在乙方被聘用期间,甲方负责对乙方进行职业道德、业务技术、安全生产及各种规章制度的教育和训练。
第五条工作时间
甲方实行每周工作___天,_____小时,每天___小时工作制。上下班时间按甲方规定执行。乙方享有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婚假、丧假、计划生育假等有薪假日。
甲方确因生产(工作)需要乙方加班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乙方一定的经济补偿或相应时间的补休。
第六条劳动报酬
按甲方现行工资制度确定乙方月基本工资为__________元。其余各类津贴、奖金等发放按公司规定及经营状况确定。
甲方实行新的工资制度或乙方的工作岗位变动时,乙方的工资待遇按甲方规定予以调整。甲方发薪日期为每月__________日,实行先工作后付薪。
第七条劳动保险和福利待遇
乙方因生、老、病、伤、残、死,甲方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甲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按期为乙方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公积金等社会保障。
甲方在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为乙方购买的商业保险,在保险期内,甲方有权变更或撤销险种。
乙方因病或非因工负伤需治疗的,按照《_市劳动合同规定》之规定,给予相应的医疗期。乙方在医疗期间的工资待遇、医疗费用等按照国家和常州市及甲方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八条劳动纪律
乙方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甲方依法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乙方应遵守甲方规定的工作程序、保密规定等制度。
乙方违反劳动纪律和甲方的规章制度,甲方可按奖惩规定给予批评、教育、处罚,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第九条劳动合同的解除与不得解除的规定
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
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解除合同:
⑴在试用期间,发现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⑵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甲方的规章制度的;
⑶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甲方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⑷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劳动教养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本人:
⑴乙方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甲方另行安排适当工作的;
⑵乙方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⑶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⑷甲方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可以通知甲方解除劳动合同:
⑴在试用期内的;
⑵甲方以暴力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⑶甲方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提供劳动条件的;
⑷乙方因其他情况需要辞职,需在一个月前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
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
⑴患病或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⑵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按《_市劳动合同规定》执行。
对于乙方在本合同期内由甲方出资培训,乙方因各人情况辞职或离职,在培训期内的安培训费的_____%赔偿,并退还任职最后___个月薪金;在培训结束后的,将酌情减免培训费的赔偿金额。
第十条双方需约定的其他事项
乙方若因病不能上班时,可凭医院出具的有关证明,享受甲方规定的一年___个工作日的有薪病假。
当有薪病假日累计超过___天后,甲方将按规定从乙方工资中扣除相应金额。
第十一条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甲、乙双方任何一方违反劳动合同,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根据损失情况和责任大小,依据国定的有关法规和企业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及双方约定的事项,承担一定的经济补偿。
第十二条劳动争议
甲、乙双方履行本合同和因辞退、除名、开除乙方而发生劳动争议时,可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若双方不能协商解决的,可由争议的一方向企业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服从仲裁裁决的一方,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即日起十五天内,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第十三条其他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两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合同未尽事宜,按照《劳动法》、《__________市劳动合同规定》和甲方的有关规定执行。
本合同条款如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相悖时,以国家法规政策为准。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德州市劳动合同范本3
甲 方:________________
乙 方: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家及省的有关规定,甲乙双方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订立本合同。
一、合同期限
(一)合同期限
双方同意按以下第______种方式确定本合同期限:
1、有固定期限:从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起至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止。
2、无固定期限:从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起至本合同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时止(不得将法定解除条件约定为终止条件)。
3、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从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起至工作任务完成时止。
(二)试用期限
双方同意按以下第____种方式确定试用期期限(试用期包括在合同期内):
1、无试用期。
2、试用期从______年___月__日起至______年___月___日止。
风险提示: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法》中对试用期长短的限制根据合同期限的来规定,如:
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2、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3、劳动合同期限三年以上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违反以上规定进行约定的,若被员工投诉,会被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如果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单位还要向员工支付赔偿金。
二、工作内容
(一)乙方的工作岗位(工作地点、部门、工种或职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乙方的工作任务或职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甲方因生产经营需要调整乙方的工作岗位,按变更本合同办理,双方签章确认的协议或通知书作为本合同的附件。
(四)如甲方派乙方到外单位工作,应签订补充协议。
三、工作时间
(一)甲乙双方同意按以下第_____种方式确定乙方的工作时间:
1、标准工时制,即每日工作____小时,每周工作_____天,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2、不定时工作制,即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批,乙方所在岗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3、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即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批,乙方所在岗位实行以为周期,总工时______小时的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二)甲方因生产(工作)需要,经与工会和乙方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除(劳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外,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最长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四、劳动报酬
甲方采用以下第____种形式向乙方支付工资:
(一)月工资____元,试用期间工资____元。甲方每月_____日前向乙方支付工资。
(二)日工资____元,试用期间工资____元。甲方向乙方支付工资的时间为每月___日。
(三)计件工资。计件单价约定为______。
甲方生产经营任务不足,乙方同意待岗的,甲方向乙方支付的生活费为______元。待岗期间乙方仍需履行除岗位工作外的其他义务。
五、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一)甲方按国家和省有关劳动保护规定提供符合国家劳动卫生标准的劳动作业场所,切实保护乙方在生产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如乙方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甲方应按《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保护乙方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二)甲方根据乙方从事的工作岗位,按国家有关规定,发给乙方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并按劳动保护规定每(年/季/月)免费安排乙方进行体检。
(三)乙方有权拒绝甲方的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对甲方及其管理人员漠视乙方安全和健康的行为,有权要求改正并向有关部门检举、控告。
六、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风险提示:
缴纳社会保险是企业的法定义务,即使是员工自己同意不缴纳社保,还签订了相关的协议,这也不能规避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保的义务。因此,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是企业必须而为的行为,否则,当员工以此通过法律程序维权,用人单位就要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
(一)合同期内,甲乙双方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甲方为乙方办理有关社会保险手续,并承担相应的社会保险义务。乙方应缴的社会保险费由甲方代扣代缴。
(二)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甲方应按国家和地方的规定给予医疗期和医疗待遇,按医疗保险及其他相关规定报销医疗费用,并在规定的医疗期内支付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
(三)乙方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的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四)甲方按规定给予乙方享受节日假、年休假、婚假、丧假、探亲假、产假、看护假等带薪假期,并按本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七、劳动纪律
(一)甲方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应向乙方公示;乙方应自觉遵守国家和省规定的有关劳动纪律、法规和企业依法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二)甲方有权对乙方履行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考核和奖惩。
(三)如乙方掌握甲方的商业秘密,乙方有义务为甲方保守商业秘密,并作如下约定:
风险提示:
建议单独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的五类岗位,以保护公司商业秘密:
1、高层管理者——掌握企业大量商业秘密;
2、技术研发人员——掌握企业技术秘密;
3、高级营销人员——直接掌握着大量的客户资源;
4、重要信息员——掌握企业内的各种调研数据等;
5、重要管理岗位的人员——如hr、财务管理、法务管理人员,许多公司关键资料都在他们那;
注意:公司给付给予上述员工经济补偿是员工履行竞业禁止义务的前提,且法律上也对竞业禁止的范围、地域、期限做出了严格的规定,稍有不慎可能导致协议无效。企业若有需要,请交给专业律师定制。
八、本合同的变更
(一)任何一方要求变更本合同的有关内容,都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
(二)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本合同,并办理变更本合同的手续。
九、本合同的解除
(一)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本合同可以解除。由甲方解除本合同的,应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二)属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单方解除本合同:
1、试用期内证明乙方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乙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甲方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甲方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乙方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5、甲方歇业、停业、濒临破产处于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的;
6、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本合同约定的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甲方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7、乙方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8、本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本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本合同达成协议的;
9、本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出现的。
甲方按照第5、6、7、8、9项规定解除本合同的,需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乙方,并按规定向乙方支付经济补偿金,其中按第6项解除本合同并符合有关规定的还需支付乙方医疗补助费。
(三)乙方解除本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但属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可以随时解除本合同:
1、在试用期内的;
2、甲方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3、甲方不按本合同规定支付劳动报酬,克扣或无故拖欠工资的;
4、经国家有关部门确认,甲方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恶劣,严重危害乙方身体健康的。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不得解除本合同:
1、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2、乙方患有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五)解除本合同后,甲乙双方在七日内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有关手续。
十、本合同的终止
本合同期满或甲乙双方约定的本合同终止条件出现,本合同即行终止。
本合同期满前一个月,甲方应向乙方提出终止或续订劳动合同的书面意向,并及时办理有关手续。
十一、调解及仲裁
双方履行本合同如发生争议,可先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无无效,可在争论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决不服的,可在十一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二、其他
本合同未尽事宜,按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规定办理。在合同期内,如本合同条款与国家、省有关劳动管理新规定相抵触的,按新规定执行。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德州市劳动合同范本
第二篇:德州市白酒市场分析
德州市白酒市场分析
邀加盟,共创辉煌 ——老曲酿好酒?“老酒巷酒” “酒巷酒业”充分利用“会议式深度分销”模式,把市场重心下沉到乡镇,分销到乡村的销售和消费终端,继而达到真正的消费。“酒巷营销”模式,既重视品牌形象的塑造、终端市场的培育,又重视营销队伍的建设和市场运作的精细化管理。以达到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在德州市白酒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服务营销变得越来越重要。服务不是喊的口号,是实实在在体现在营销中的。一方面服务于客户网络,让更多的德州市商家能够感受到销售白酒所带来的利益、责任心、以及延伸的价值。另一方面,直面消费者的服务,这些服务贯穿于老酒巷的整个营销活动中,让消费者能够融入你的服务中,感觉到你的真诚。服务体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体现出的是品牌的人文内涵,使它的附加值增大,国内其他行业有不少的品牌服务营销值得借鉴。
德州市白酒市场的特点
第一,白酒市场的销售渠道不段增加: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德州市餐饮场所、便利店、小卖部也在不段的增多。德州市现在约有上万家餐饮酒店,有上千家超市及小卖部,及部分名烟名酒店、酒类经销商企业,这其中也包含了各郊区县的各类渠道。——信息报道酒巷酒业德州市市场观察。
第二,市场启动后受益巨大:德州市白酒文化的深入和中国白酒历史的远远流长,白酒文化市场早已启动,酒巷酒业的经销商(代理商)只需作好相关的销售政策和促销方案就可以直接受益。其中一方面是来自直接的受益,如德州市总销售额在千成至上亿。德州市的消费者消费比较理性,农村市场一旦接受了你的品牌就会有一个相当长的消费期,至于城市市场主要是自带白酒和酒店推销两种。另一方面品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德州市市场的启动起到较强辐射作用。
餐饮行业是德州市白酒面对白酒消费群体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个品牌白酒直接面对白酒消费群体的最前沿竞争领地。由于餐饮终端行业的特殊性,这就导致餐饮终端是白酒企业的竞争焦点。而流通渠道则依靠其量和速度也是各品牌白酒的必争高地。
面对城市中高端白酒趋势的发展,2011年,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白酒经销商开始重视自己的销售模式,如同打仗要讲究兵法一样,而不再坚持以往传统的营销模式,也开始为自己寻找符合企业资源背景条件及品牌定位的营销理念及模式,以期待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白酒市场上获得更大的消费认可和发展空间。
第三篇:德州市科研所
始建于1961年,前身为德州专区农科所,2006年1月,经德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经过50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全市唯一的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主要从事作物新品种选育、引进、试验、示范及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等工作,担负着推进德州农业科技进步、支撑和引领德州现代农业发展和服务全市“三农”的重任。全院占地面积120余亩,试验地500余亩,建有2000多平方米的综合科研楼和29000平方米的沿街科技服务楼。设行政办公室、人事管理处、科研管理处、科研成果开发管理处四个职能处室,以及小麦、玉米、棉花、蔬菜、杂粮、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技术、植物保护八个专业研究所,拥有四个国家、省级试验站和一个省级专家岗位、一个市级专家岗位、一个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下辖德州市良种场和德州科力高种苗有限公司。德州市良种场占地500余亩,位于德州市经济开发区袁桥乡。德州科力高种苗有限公司是集农业科研、技术开发、成果推广、科技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公司,有设施齐全、设备优良的种子检测中心。
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了德州乃至鲁西北地区农业发展所需的粮经作物、蔬菜、土肥、植保、农业生物技术等10余个学科。拥有“四站三岗一中心”8个科技创新平台,分别是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德州综合试验站、农业部黄淮海流域棉区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山东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专家岗位、山东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岗位专家、山东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德州综合试验站、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德州市粮棉作物育种与栽培首席专家岗位、德州市西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小麦、玉米、棉花、蔬菜产业技术研发全部加入国家或省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走在了全省地市级农科院所前列。
全院现有在职职工131人,其中科技人员79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7人,高级农艺师22人,农艺师17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65人,其中硕士15人,博士1人;拥有山东省劳动模范3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德州市劳动模范3人,德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德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目前,我院已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20多个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
德州市农科院成立五十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获得科研成果123项,其中省(部)级成果29项,市厅级成果94项;发表科技论文534篇,编著出版科技书籍31部。在小麦、玉米、棉花、西瓜、大豆育种与栽培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推广应用成果70余项,取得社会效益20多亿元,为德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进入“十二五”,德州市农科院迎来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全院干部职工秉承“为当前当地农业生产服务”的宗旨,坚持“面向生产搞科研,面向高端搞联合,面向农民搞服务”的开门办院理念,发扬“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团结协作、开拓奋进”的农科院精神,以人为本,务实进取,全院各项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一个实力雄厚、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强院正在形成。
第四篇:2011年德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德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1年1月24日在市十六届人大代表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 陈先运
一、过去一年的工作回顾
2010年是我们应对各种挑战、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市人民政府在中共德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有效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圆满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绩。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00亿元,增长13%左右。实现地方财政收入 72.9亿元,增长31.9%,高于全省6.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达到1140.6亿元,增长22.6%。
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群众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抓好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实力;加快产业调整,提升发展水平;坚持统筹协调,促进城乡互动;深化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强化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保障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二、今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和环境保护,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以内。
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加大优质高效投入
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0亿元以上。一是强化项目支撑。突出重大项目在经济工作中的统领地位,实施“百强项目带动”工程,从全市筛选100多个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的项目集中推进。二是多渠道融通资金。认真研究国家货币政策趋向和资金投向,促进信贷持续稳定增长。抓好直接融资工作,推动皇明、龙力、通裕等企业上市,支持中小企业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落实国家、省鼓励民间投资政策,建立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的综合服务体系,扩大社会投资规模。强化政策支持,推动全民创业,巩固和扩大民营经济发展优势。三是优化投资结构。发挥好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现代服务业、社会民生等领域,注重提高投资效益。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节水、环保、安全准入标准,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推动工业做大做强
坚持工业强市第一战略,把培植“千亿级产业”和“百亿级企业”作为主攻方向,加速工业扩张升级。一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以骨干 1
企业为龙头,带动太阳能、风电装备、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继续深入实施“中国太阳城”战略,抢占世界太阳能领域制高点。生物技术产业,抓好齐鲁制药、信立泰三期、谷际生物科技、宇润生物、谷神大豆蛋白饮品等项目,建设生物产业基地禹城核心区、陵县国家大豆蛋白基地和临邑医药产业聚集区。新材料产业,积极研发传热、医用、陶瓷、包装、焊接等新材料,建设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体育装备产业,培植泰山体育、宝德龙健身器材等龙头企业,打造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具备一定基础的节能环保产业,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实施“创新驱动、绿色转型”计划,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三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调控,推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利用。进一步突出开发区工业主体地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完善产业聚集功能。加快省级开发区晋档升级步伐,支持德州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引导其他开发区向特色、专业、集约方向发展。四是提高工业效益和创税能力。鼓励企业深挖潜力、增产节支,创新经营管理,提高盈利能力。完善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测预警,加强煤电油运调度,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国家及省级质检中心建设。加大对实业企业家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决策与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家,引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实现服务业跨越发展
以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为目标,抓好重点城区、园区、项目和企业“四大载体”建设,积极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拓展新领域。一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服务业。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的现代物流园区,抓好京铁物流、黄河三角洲会展物流中心、省煤炭储配基地等40个物流大项目,实施农村交通物流“个十百千”工程。二是加快发展高成长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业,开发融资性担保、股权质押等新型金融产品;抓好金融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德州银行县域全覆盖,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探索建设金融服务区,为企业提供有效金融服务。健全农村生活服务体系,扎实做好家电下乡工作,进一步推进“万村千乡”和“农超对接”工程。搞好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发展物业管理、养老托幼、医疗保健等社区服务。培育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消费热点,力促消费结构升级。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增加有效供给。三是积极发展初创型服务业。办好太博会、书博会、文博会及各县市区特色展会,打造区域会展名城。培植壮大会计审计、营销策划等商务服务业,构建现代商务服务体系。
(四)扎实做好“三农”工作
重点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下功夫。一是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组织实施蔬菜、花卉苗木、林果、畜牧、渔业五大产业发展规划,新增蔬菜面积20万亩、花卉苗木8万亩、经济林4万亩。实施畜牧业示范区创建“双百”工程,加快建设京津济地区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抓好“三网”绿化,新造林30万亩。制定鼓励优质农产品发展政策,大力推进优质农产品进超市、进星级酒店。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整合涉农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培植农业发展新亮点。二是扎实开展整建制高产创建活动。落实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加快9个全国产粮大县和 1个省产粮后备县的产能建设。三是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南水北调、灌区改造、河道治理、水库和水闸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加快平原水库建设,完成9个小农水试点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任务。四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加强农民职业
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服务和权益保护,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继续抓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五是创新农村体制机制。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培育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五)提升区域发展水平
一是抓好重点区域。实施示范带动战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二是深化对外合作。加强与京津地区的合作,在央企对接、产业互补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围绕优势主导产业,精心策划、包装重点企业和项目,有针对性地组织产业招商活动。加大对沿海地区、港澳台和欧美、日韩的招商力度,开展好对世界500强、国内外大公司的点对点招商,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大企业上实现新突破。立足促进产业发展、加强薄弱环节,积极引进核心技术和研发机构,抢占产业高端。四是推动外经贸工作稳步发展。实施对外贸易、利用外资“三年倍增”计划,培育优势产品出口集群,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份额;抓好现有企业增资扩股,督促签约外资项目尽早开工建设,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六)统筹推进城乡建设
一是拓展中心城区发展空间。二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三是加快县城、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建设。四是抓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七)加快构建“两型”社会
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评体系,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全社会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抓好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配套管网,确保全部稳定运行、达标排放。抓好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确保境内主要河流COD、氨氮浓度达标。加快重点企业脱硫设施建设,启动燃煤电厂脱硝工作。落实十大重点行业节能降耗措施,降低交通、公共机构能耗水平。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开展能效对标活动,提升企业节能管理水平。严把“三条红线”,促进水资源集约利用。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推进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八)大力加强财源建设
实行财源建设责任制,落实加强财源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突出抓好中心城区、县域、园区财源板块,以点带面,促进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积极引进、新上和储备一批重大财源项目,强化投资项目税收管理,培植可持续财源。高度重视乡镇财源培植,增强造血功能,建立财政稳定增长机制,逐步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状况。完善税源控管体系,加强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将经济发展的成果体现到财政增收上来。
(九)倾力做好群众期盼的民生大事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以创业带动就业,争取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开工建设新的市级人力资源市场。
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强化基金征缴,增强保障能力。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启动实施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城镇养老保险和医保参保人数争取分别达到50万人和120万人;抓好禹城市、德城区国家级新农保试点;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健全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落实散居孤儿每人每月600元和养育孤儿每人每月1000元的最低养育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9.6%。建立企业职工工资集
体协商、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确保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3250套、公共租赁住房5000套,廉租住房保障户数达到3500户。加大住房公积金归集扩面力度,多渠道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实施人才大规模引进、提升、对接工程,有效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满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全面发展体育等其他社会事业。
(十)全力保障社会安全稳定
围绕打造国内最安全最和谐城市目标,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抓好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和谐警民关系三大建设,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动态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建立政府决策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树立正确的企业发展观,坚决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全力抓好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各级政府及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重点领域和行业专项整治长效机制,扎实做好安全监管与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建立完善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相结合的农产品储备制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抓好价格调控和市场监管,维护市场和价格秩序。完善物价上涨与提高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和保障标准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三、“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说明
(一)“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情况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了“十一五”各项任务目标。
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连续五年位居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行列。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是2005年的2倍多,年均增长14.2%。境内财政总收入和财政支出均突破100亿元,分别达到132.6亿元、154.9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和3.1倍。
产业结构实现质的飞跃。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骨干企业实现跨越发展,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成为全国第一个“亩产吨粮、总产过百亿斤”的地级市。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被列入“全省五大物流区域核心城市”和“六大省级物流节点城市”,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中心城区建成区扩大到60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5%。一批重大交通、水利和电力设施项目相继建成。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和13%。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布局
《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区域经济文化高地为目标,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围绕加快发展、加速转型双重任务,坚持科技人才、改革开放双轮驱动,推进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生态化,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经济社会协调进步,努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在总体原则上提出了“五个坚持”。贯彻好这些原则,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发展转到又好又快轨道上来。
(三)“十二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纲要(草案)》对“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等工作作了全面安排,提出了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一是战略布局与功能分区。《纲要(草案)》明确提出了我市“十二五”时期的战略重点、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全力提升“中国太阳城”,纵深推进区域合作,着力发展交通枢纽型经济,强力突破县域经济。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打造中心城区综合经济区、“黄三角”乐陵庆云示范区和济德经济协作区三大经济增长极。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引导人口与经济合理布局。
二是转变方式与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纲要(草案)》对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是:优化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和“百亿级企业”。坚持膨胀规模和优化结构并举,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以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京津济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为目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由大到强转变。
三是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加快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产业和设施现代化建设。加强电网建设,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完善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交通体系。完善骨干调水网络,增强水利保障能力。四是统筹城乡与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格局。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到2015年中心城区实现“双百”目标。统筹抓好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产业发展、功能配套的次中心城市和中心镇。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
五是改善民生与促进和谐。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二五”时期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全面落实富民政策,努力办好民生实事,增强广大群众的幸福感。《纲要(草案)》提出,努力促进和改善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六是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纲要(草案)》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提出了要强化资源节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生态功能布局,推进生态建设,培育低碳产业体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七是科教兴市与人才强市。《纲要(草案)》围绕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对这几方面的工作作了具体安排。
八是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税及投资体制改革、所有制改革,完善要素市场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深入实施 “南融北接”战略,加快融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积极参与中西部开发建
设,扩大对外合作范围,构建“四面八方”开放新格局。
九是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纲要(草案)》从增强消费需求、扩大有效投资、完善实施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推进规划目标顺利实现的保障措施。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二五”期间的任务,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全面提升工作水平,着力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
(一)加快职能转变,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原则,积极稳妥地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扎实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提升行政效能和工作水平。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规范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建成新政务服务中心,将行政许可和公众服务事项及公共资源交易纳入中心统一办理、集中监管。加强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建设,构建“四统一分”管理体制,建设“三网两站一库一室”市级共享平台。
(二)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政府公信力
树立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用心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大兴真抓实干之风,提高政策执行力和工作落实力。树立争先意识,推动各项工作在全省争先进、全国创一流。改进会风、文风、作风,严格执行责任追究与考核制度,把政府每一项规定、每一条承诺落实到群众真实感受上,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
(三)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执法监督、评议考核、行政赔偿和过错追究制度。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办好“12345”政务服务专线,建设便民服务平台。自觉接受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和工会、团委、妇联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他们充分履行职能。实行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部门首接负责制,及时有效解决代表和委员们反映的问题。
(四)加强廉政建设,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围绕腐败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制度建设和改革创新,努力从制度上堵塞滋生腐败的漏洞。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拓展审计范围,突出对重大项目的审计和监督。强化预算约束和财政管理,压缩行政经费支出,降低行政成本。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勤政廉政、自警自励,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廉洁奉公的表率。
第五篇:2010年德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德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18日在德州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德州市市长 吴翠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全市人民战胜各种挑战、经受严峻考验、取得重大成绩的一年。过去的一年,市人民政府在中共德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依法监督和大力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更加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团结实干,创新有为,共克时艰,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30亿元,同比增长1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5.3亿元,增长17.4%,增幅居全省第4位;境内财政总收入和财政支出均突破了100亿元,分别达到106.7亿元和114.8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800元和6168元,均增长9%。
(一)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企业保持平稳运行。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保增长的首要任务是保企业正常运行。我们深入分析研究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先后出台了扩内需促发展的17条政策措施和28条意见,组织开展了以“政企联动、共克时艰”为主题的服务企业发展年活动,认真落实“两暂停一严禁一规范”,与企业同舟共济渡难关。特别是围绕破解融资难题,设立了骨干企业临时还贷周转金,市、县财政共拿出7.8亿元,累计为133家企业办理还贷周转业务330笔,周转资金37.3亿元,为企业节省拆借利息3120万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市新增贷款210亿元,是上年的2.4倍,较好地满足了企业资金需求。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全市广大企业家也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他们以顾全大局、勇于负责的精神应对困难和挑战,以实际行动响应由市总工会发起、14名企业家倡导的“不停产、不减员、不降薪”的倡议,赢得了广大职工的拥护和支持,保持了企业平稳运行,为全市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千方百计扩大投资,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投资是保增长的关键。我们抢抓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机遇,全力以赴加大投入,保持了投资适度较快增长。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6亿元,同比增长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深入研究国家资金投向和政策扶持重点,精心筛选上报争取项目,落实中央、省投资扶持项目268个,无偿资金4.26亿元,项目个数、资金额均居全省前列。精心筛选了104个市级重大项目,集聚资源,集中推进,当年完成投资291.9亿元,恒升20万吨醋酸和3万吨醋酐、永锋设备升级改造、乐华陶瓷一期、通裕兆瓦级风力发电机主轴、索通预焙阳极碳素等53个项目竣工。积极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京沪高铁德州段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德滨高速快速推进,德大铁路、邯济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老火车站改造完成国家立项,太青高铁客运专线在齐河、禹城、平原设站已经铁道部批准。
(三)积极调结构、转方式,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2:54.9:33.9,三产提高1.9个百分点。工业调整振兴成效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新能源、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继荣获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之后,又被工信部批准为生物产业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企业达到7家,其中过50亿元的2家,永锋集团超过120亿元,恒源石化成为全省百强,我市企业缺大少强的状况正在逐步改变!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成为全国第一个总产过百亿斤、单产超过1吨粮的地级市,受到农业部和省政府的表彰;畜牧业基地建设扎实推进,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蔬菜生产的标准化程度明显提高;美国白蛾防控成效明显,植树造林实现新突破。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我市成为省级六大物流节点城市和五大物流区域核心城市之一,被命名为中国粮油食品城。澳德乐时代广场竣工营业,波司登五星级酒店、银座商城等项目顺利推进。“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董子园风景区、减河湿地生态公园一期工程竣工,中国太阳谷、运河龙湾景区等加快建设,庆云跻身全省13个旅游强县行列,顺利通过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复核。全民创业活动深入开展,“十千万”工程扎实推进,被评为“中国创业之城20强”。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保龄宝公司通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11家企业被批准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企业被批准建立山东省院士工作站。落实土地点供、增减挂钩政策成效明显,土地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成效,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主要河流水质COD浓度同比下降30.9%。万元GDP能耗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目标。
(四)强力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完成了交通公路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增值税转型、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在德棉集团改革重组的基础上,对恒丰、恒华、德棉进出口三家子公司实施了产权制度改革,德棉股份重大资产重组及德药股份改革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综合配套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有序进行。企业上市实现突破,保龄宝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金藏煌药业、格林纸业在美国买壳上市。深入实施“南融北接”战略,多次组团赴外地学习考察,对外合作的领域日益广泛。与天津滨海新区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与省科学院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庆云、德城、市经济开发区分别与天津红桥区、青岛保税区、黄岛区达成共建开发区协议。德州国际陆港正式开通,禹城保税仓库正式启用。成功组织了对接央企合作联谊会,全市有12个合作项目顺利实施,其中5个建成投产,已累计到位资金39.8亿元。成功举办了德洽会、鲁台经贸会、香港新能源和生物技术项目推介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共引进到位资金275亿元,新开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01个。对台招商成效明显,台资企业协会正式成立。外事工作取得新成绩,我市外事审批权已通过国务院审批,与美国、加拿大、乌克兰等国的三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合作城市。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任务。开发区建设迈出新步伐,市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被评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进入全省综合评价十强行列;运河经济开发区服务企业发展和拆迁改貌工作成效显著;天衢工业园高新企业孵化中心被确定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
(五)大力度推进城市建设,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中心城区89个城建项目全部完成工作目标,实际投资56.3亿元,是历年来项目最多、投资最大、成效最突出的一年。荣获了“中国最佳人文宜居品牌城市”称号,成为国家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开展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东部新区中心区控制性详规基本完成。高标准建设改造了三八路、东方红东路等24条道路,新、老马颊河大桥建成通行。长河公园续建和新湖风景区改造提升部分工程完工。城区南北出入口、火车站片区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中村改造力度空前,全市完成拆迁面积730万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286万平方米,有效地改善了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环境。行政村合并工作成为全省亮点,全市8319个行政村已合并为3339个行政社区(村),顺利完成了农村社区村委会选举任务,开展了新社区建设试点,启动了“百企联百区”、“百局帮百区”活动,探索出了一条富有德州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总户数和集中建设户数均居全省前列。世界太阳城大会筹备工作扎实推进,太阳能微排大厦竣工启用,“5555”光电示范工程成效明显。城市管理力度加大,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市民反映强烈的“垃圾围城”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城市环境和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城乡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000公里,建设大中桥梁128座,市区新增新型公交车72部。水利建设成绩斐然,穿减河引黄调水、南水北调截污导流、灌区改造等重大工程竣工;农田水利建设实现突破,引蓄黄河水创历史新高;建成农村供水工程12处,新解决400个村、2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电力工程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任务。
(六)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十件实事基本完成,全市廉租住房保障户数达到2926户,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15.4万平方米;全市1200所学校、40万农村中小学生喝上了热开水,完成了17处学校改厕治污项目;总投资3.25亿元的市社会福利中心基本竣工;中心城区供热二期工程新增供热能力950万平方米。城乡就业保持稳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8万人,实现再就业1.6万人。社会保障取得新进展,企业养老保险净增2.2万人,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9万人和45.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35%;城市低保标准由每月200元提高到22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年900元提高到1000元。各类教育加快发展,教育教学成绩明显提升,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实施,“6511”人才引进、“888”人才聚集工程和“双百对接计划”全面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扎实有效,军转安置工作荣获全国先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展开,手足口病和甲型流感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市博物馆主体封顶,市县乡村四级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成功承办了省第二届书博会,创作生产了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优秀文艺作品。总投资3.12亿元的市体育馆和全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成功承办了“十一运”会部分赛事,取得了4枚金牌的优异成绩。人口计生工作全面完成了省下达目标。平安德州建设扎实推进,圆满完成了国庆60周年、“十一运”会安保任务,综治维稳工作成为全省先进,群众对治安状况的满意率不断提高;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提升,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成效明显,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支援四川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慈善、残疾人、普法、人防、物价、气象、档案、史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七)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政府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扎实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一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认真落实《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大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规范自由裁量权,政府各项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突出治理“慢作为”,机关工作人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调整优化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部门和事项,健全完善了重点项目政务直通车审批机制。市招投标中心启动运行,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项目集中监管、阳光操作。积极开展扩内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对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审计监督,规范了财政财务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深入开展农民负担监督检查、涉农收费专项治理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群众利益得到较好保障。在全省社情民意群众满意度电话随机调查中名次位居全省前列。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全市人民砥砺奋进、拼搏赶超的一年,我们坚韧不拔、克难前行,奋力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全市人民不畏艰难、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德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中央、省驻德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德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财政实力弱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工业经济仍然面临较大困难,一些领域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发展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区位交通优势发挥不够,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外需萎缩的局面还在持续,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面临较大困难;财政增支减收因素明显增多,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尚不健全,就业形势仍很严峻,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用事业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工作与形势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群众对干部作风和政府工作效率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等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采取更扎实、更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遇到的困难比年初预想的要多,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多年积累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突如其来,等等。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全市人民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扎实苦干,取得了比预想要好的成绩。“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使我们更加坚信,不管遇到多大的危机和考验,只要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依靠市委的坚强领导,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和衷共济,拼搏奋进,就一定能够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不管面临多大的竞争和挑战,只要始终坚持放大优势、突出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一定能够在竞争中胜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不管工作中存在多大的困难和压力,只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就一定能够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实现各项事业的顺利推进;不管发展形势有多么复杂和严峻,只要始终坚持统一思想、团结一致、真抓实干、积极应对,就一定能够凝聚起强大合力,克难前行,到达胜利的彼岸。这些经验,从应对危机和战胜困难的实践中得来,弥足珍贵,我们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始终坚持、牢牢把握、发扬光大!
二、2010年工作总体目标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看,世界经济形势趋向好转,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但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全面战胜金融危机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不断增强,但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外资引进不畅、出口拉动乏力、消费能力较弱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同时也要看到,大的环境和形势对我们仍然十分有利: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我们直接争取资金、加快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国家正在制定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为我市四大新兴产业特别是两大“国字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提速,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加上京沪高铁、德大、邯济等铁路和德滨、济乐等高速公路的集中建设,使德州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也为我们发展枢纽型经济带来了难得良机。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充分估计面临形势的严峻性,又要认真把握发展的良好机遇,做到科学应对、未雨绸缪,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向着区域经济文化高地的目标大步迈进!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这一奋斗目标,更加扎实有效地实施好“五大战略”,加快推进“五化进程”,着力扩大经济总量和增强发展实力,着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实现恢复性增长。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下。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需要说明的是,把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以上,一方面综合考虑了保持增长、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充分考虑到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要把工作重点放到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增效益上来,促进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牢牢把握德州的基本市情,正确处理好保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自我加压、高点定位,发挥优势、乘势而为,在生产要素支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效益、有质量的速度能搞多快就搞多快。
三、始终把保增长、促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仍是我市的主要矛盾。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加快经济发展是我们压倒一切、最为紧迫的任务。
(一)加大优质高效投入。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100亿元以上。一是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继续抓好104个市级重大项目中结转的51个项目的建设,新筛选132个投资2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和投资1亿元以上的服务业、城建、基础设施及民生项目,特别是精选30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作为今年的市级重大项目集中推进。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抓好正在实施的107个中央、省投资项目,确保如期建成、发挥效益。积极对接国家、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正在编制的“十二五”规划,谋划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纳入重大项目管理盘子。二是切实优化投资结构。综合运用产业、金融、环保、资源利用等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社会民生、高新技术、技术改造、现代服务业、住宅和房地产开发等重点领域。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重点项目、骨干企业、新兴产业以及“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三是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认真落实国家即将出台的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意见,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鼓励民间资本以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二)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一是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二是积极培育消费增长点。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便民服务,扩大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型消费,引导和促进汽车、住房等大宗商品消费,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认真抓好国家家电、汽车下乡等有关消费政策的落实。三是加快商品流通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城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物流。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和城市社区“双进”工程,支持农家店和农村商品配送中心、销售网点建设。实施“农超对接”,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对接。四是切实改善消费环境。加强对涉及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重点产品的监管,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假冒伪劣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稳定发展对外贸易。一是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参加境外展会,鼓励企业建立境外自主营销网络,在稳住传统市场的基础上,深度开拓区域性新兴市场。采取增加市场开拓资金、政府担保补贴等措施,扶持优势企业、出口大户、重点产品扩大出口。二是调整优化出口结构。推进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促进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着力培植出口品牌,扩大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高自主品牌出口比重。三是正确引导外商投资方向。立足产业优势,重点引导外资投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研发环节,提高利用外资质量。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承包工程、投资办厂,带动劳务输出。
(四)发挥好财政金融对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加大财政对结构调整和民生领域的投入,发挥财政资金对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的引导作用。高度重视增收节支,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严厉打击偷骗税行为。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缩公用经费和一般性开支。加强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规范各类政府融资平台,切实防范财政风险。大力加强财源建设,对县(市、区)、乡(镇、街)进行分类指导与考核,力争2—3年内一类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元、二类过6亿元、三类过4亿元;对乡镇也要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实行严格的考核与奖惩。及时研究和把握国家货币政策的动向,加大投放力度,加快投放速度,力争全年新增贷款150亿元以上。支持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增设网点,扩大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试点,探索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积极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强金融管理,防范各类金融风险,保障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
四、坚决打好调结构、转方式这场硬仗
调结构、转方式既是中央、省提出的一项战略部署,也是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之举。必须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下决心打好这场硬仗。
(一)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举全市之力做强工业。坚持工业强市第一战略不动摇,力争工业投入650亿元左右。一是着力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紧抓住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和全国生物产业大会在我市召开的机遇,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机构和专业人才来德州投资创业。坚持领导力量向新兴产业集中、优势资源向新兴产业配置、优惠政策向新兴产业倾斜,加快建设新能源、生物技术双千亿级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新材料、文体用品两大特色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启动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重点扶持LED、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技术和产品研发。鼓励优势企业参与开发太阳能中高温系统示范项目,积极建设太阳能发电项目。全力扶持皇明集团,使之尽快迈入世界级企业集团行列。生物产业,推进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培育扶持保龄宝、龙力、禹王、福田、谷神、齐鲁制药等龙头企业,形成链条完整、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积极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玻璃钢及复合材料,突出抓好无机非金属材料、碳纤维等产品,打造德城、武城、陵县、临邑等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文体用品产业,扩大体育器材产业规模,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升传统产业工艺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化工产业,膨胀恒升、金能、恒源、实华化工、中化平原化工五大龙头,尽快形成500万吨炼油、300万吨尿素、100万吨醋酸、100万吨乙二醇的生产能力。三是分类抓好重点骨干企业的培植。着重抓好三个层面:一是加强对15家大企业的培植,争取2—3年内培育形成5家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10家过50亿元的骨干企业群体;二是着力培植创新能力强、行业竞争力强、年利税过亿元的30家强企业;三是积极培育恒力电机、中立太阳能等60家科技含量高、成长潜力大的新特企业,支持他们发挥优势、做大做强。力争3年内全市年纳税过亿元的企业达到30家。今年集中抓好投资百亿元的恒升80万吨醋酸新工艺节能改造和乙二醇、投资75亿元的华能四期超超临界机组、投资56亿元的实华搬迁扩能、投资50亿元的皇明太阳谷产业化、投资35亿元的通裕核电装备铸锻件及投资20亿元的金能三期等大型工业项目建设,加快企业做大做强步伐。四是加大品牌经营力度。搞好城市名片和企业品牌的经营运作,加大著名、驰名商标培育力度,使品牌优势真正成为我市的一大核心竞争力。
(二)大力发展品质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一是抓好农业结构调整。落实好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继续搞好粮棉高产创建活动,建立持续稳定增产的长效机制。积极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力争建设12处百亩以上绿色有机蔬菜示范基地,新发展花卉苗木3.6万亩。改造提升60处品质畜牧业示范区,新增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0处、养殖大户2000户,确保畜产品总量稳步增加。抓好重点绿化工程,全年造林25万亩、植树3500万株,新建农田林网30万亩。培育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业合作组织,加强与大型超市等高端市场的合作。推进粮油食品产业向精深加工、终端食品方向发展,做大做强中国粮油食品城。二是加快发展品质农业。健全农业生产标准体系,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提高农业标准化、科技化水平。抓好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实施蔬菜质量安全工程,努力解决药残超标问题。开展农产品品牌创建活动,培育扶持重点品牌,提升优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严格执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坚决杜绝变相增加农民负担。抓好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增加农民的务工、经营和财产性收入。四是稳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条件。
(三)借助区位交通优势,提升壮大服务业。一是实施大项目带动工程。重点抓好德百物流批发城、铁道部京铁物流、煤炭储备物流等48个投资过亿元的新开工项目和山东国际商贸港、盖世物流园、凯迪汽配城等40个续建项目,大运河经济港、银座商城、华汇商都等竣工投入运营。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以交通枢纽城市建设为契机,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开工益海嘉里粮油物流项目。建设功能完善的全市交通物流信息枢纽,打造第三方物流制高点。建设10个县级交通物流分拨中心、100个乡镇交通物流站和1000个村级交通物流点。千方百计引进华南城项目,加快城隍庙市场、九州市场等老市场改造和火车站北市场建设步伐。积极培育广告会展、商务代理等中介组织和新型服务业态。三是加快发展旅游业。实施好旅游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建设黄河北展区、运河景区、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海岛金山寺二期等旅游景区,逐步形成国内外有影响的景区集群。搞好美食一条街、杂技城、博物馆城、京剧城等项目的策划论证和招商建设工作。丰富中国太阳谷、董子园、明月湖等景区的内涵,打造本地文化旅游品牌。四是有序发展房地产业。抓住高铁片区建设的机遇,加强对房地产的开发调控,综合考虑京津济石及周边城市居民的购房需求,适时进行高品位、高档次的集中开发建设。
(四)统筹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一是做大做精中心城区。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实施“东进、西优、南控、北延”发展战略,促进城市人口、规模“双扩张”,把“三区”和陵县、平原、武城、宁津四县作为整体进行规划建设,先期搞好基础设施对接。高标准抓好“两大片区、三条河带”综合开发的控制性规划和核心区修建性详规的编制。启动高铁片区和南部生态片区建设,实施运河、岔河、减河三河水系贯通工程,对岔河两岸进行高水平规划和开发建设,打造城市亮点区域。抓好高速公路出入口的改造提升。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用3年时间完成所有城中村和旧住宅区的改造任务。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打通广川大道、长河大道等“断头路”,完善路网体系;完成供热管网三期建设,提高中心城区供热保障能力;抓好防汛工程及便民市场、停车场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完善扶持政策,提升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出行。今年,初步安排了城建项目98个,总投资89.4亿元,这些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面貌,增强中心城区的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二是着力抓好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县城驻地以建设10万至20万人口城市为目标,强化次中心城市的宜居宜业作用。乡镇驻地以建设1.5万至2万人的城镇为目标,强化产业、人口聚集功能。以“五个一”工程为重点,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落户经商。三是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做好京沪高铁建设的后续工作,协调做好德大铁路、邯济铁路扩能改造和太青客专的征地拆迁等工作。开工建设德商、济乐高速公路。启动老火车站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京沪高铁火车站和综合客运站,争取德(州)聊(城)、德(州)黄(骅)铁路规划纳入国家“十二五”铁路网规划。实施德州水网建设规划,抓好南水北调干线工程,完成4条河流治理任务。开工建设临邑红坛、齐河天心、武城大屯等大型水库,禹城李三尖水库竣工蓄水。加强水塘建设,发展淡水养殖,丰富涵养水源,增加蓄水能力。扎实推进公路综合整治,迎接全国公路养护大检查。新建改造干线及农村公路600公里,建设大中桥梁60座。建设总投资19.2亿元的13个大型电网工程。四是深入推进合村并居、农村住房建设及危房改造。在合好村、建好班子的基础上,按照建设大社区的标准和要求,搞好并居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深入实施“企业联社区”、“机关帮社区”“双百”工程,积极探索区企共建新模式,推进合村并居工作向纵深发展。坚持农村住房建设、危房改造与合村并居相结合,重点落实好城中城边村、乡镇驻地村、大企业周边村的住房建设和改造任务。
(五)抓好区域结构调整,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一是实施区域带动战略。按照“突出特色、优势互补”的原则,鼓励各县市区立足现有基础,发挥各自优势,提升县域综合实力。抓好禹城、齐河、庆云三个示范区建设和德城区、市经济开发区、运河经济开发区联动发展,集中力量把禹城建设成全国生物产业发展高地,把齐河建设成德州融入济南的桥头堡,把庆云建设成全市改革创新的示范区,把“三区”打造成辐射全市、带动周边的经济隆起带。二是下大气力抓好对外合作。深度推进“南融北接”战略,全面落实与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协议,启动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筹建齐河经济开发区济南特别园区和禹城济南产业园。积极参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支持乐陵、庆云借助国家、省相关政策加快发展。抓好北京央企合作联谊会签约项目的落实,力促一批项目竣工投产或开工建设。三是扎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重点放在集中突破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集群核心大项目上,努力实现产业招商新突破。把招商重点区域放在日韩、欧美、港澳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国家和地区,多种形式开展集中招商活动,力求更大成效。鼓励企业加强与跨国公司、知名投资机构的合作,引进更多的战略投资者。抓好企业上市融资,扩大债券融资规模,争取皇明、龙力等企业实现上市,金秋种业等企业完成股改进入上市辅导,做好恒升集团再融资工作。四是提升开发区建设水平。坚持集约发展,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和经济运行质量,创建省级科学发展示范园区和生态示范园区。支持开发区按照产业类别、投资国别申报设立省级产业园区和国别(地区)工业园区。积极申报市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六)持续推进全民创业,增创民营经济新优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今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一大重点,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民营经济这一优势必须进一步巩固好、发挥好。深入开展以“各类能人初创业、中小企业再创业、骨干企业创大业”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创业活动,继续实施十大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带动工程、千家中小企业培育提升工程和十万能人初创业工程,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发展。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突出抓好30个特色产业乡镇、30个特色产业园区和100个民营企业集中区建设。加强金融、信息、科技、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信用担保、创业基地、公共技术服务、银企对接等平台,为全民创业提供资金、技术等全方位支持。
(七)抓好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增强调结构、转方式的支撑力。一是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扶持发展10大骨干创新型企业,实施10大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形成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促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组织“百名海内外高端人才德州行”活动,建立环渤海区域人才工作联络站,设立人才贡献奖,大规模开展技术项目合作,引进学科学术带头人;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与企业家培养工程,提升人才管理创新能力。三是抓好节能减排。扎实做好海河迎查工作,加快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污泥处置配套工程及工业企业治污亮点工程建设。抓好流域综合整治,实施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再提高工程,促进流域水质和城市大气质量明显提高。强化源头控制,杜绝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成关停3条立窑水泥生产线、4台6.4万千瓦火电机组,淘汰化工、造纸等行业落后设备260台套、生产线14条的任务。四是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强化耕地保护的政府主体责任,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快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完成市、县、乡三级规划修编报批。扎实做好国家卫片土地执法检查的迎查工作,确保顺利通过检查验收。建立征地供地协调机制,进一步盘活批而未用的闲置土地,切实解决有地无项目、有项目无地的问题。
(八)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增强发展活力。一是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制定出台齐河县、临邑德平镇、禹城房寺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抓好齐河、禹城、庆云和市经济开发区以及8个乡镇的经济体制改革试点。二是继续抓好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国有资产依法规范转让、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等多种方式,对困难企业进行改制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推动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开展用电大户与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机制。推进水价和天然气价格改革。四是抓好农村各项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水利、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管护、运营机制。五是按照上级要求,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改善民生是发展的目的,也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点,必须做到真情关注、真心落实、真见成效。
(一)全力把涉及民生的事情办好。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人数增长15%以上。加大就业援助力度,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城乡“双零”家庭和农民工转移就业,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二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抓好各类园区、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100元,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不低于120元。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25万平方米以上,廉租住房保障户数达到2800户。认真落实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业有序健康发展。三是努力做好弱势群体救助工作。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将农村低保由1000元提高到1200元,并适时提高城市低保标准。提高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将集中和分散五保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2700元和1600元。健全灾害救助应急体系,提高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四是切实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加大法律援助保障体系建设,制止和纠正教育收费、医疗服务、企业重组改制、涉农负担等方面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规范水、电、气、热等公用事业价格听证制度,广泛倾听各方意见,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高度关注拆迁、土地征用等对群众生活造成的影响,妥善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围绕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继续实施好“民心工程”。
(二)加快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一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好校舍安全、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一通二热三化”、改厕治污和冬季取暖工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完善提升新城区教育功能,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职工道德素养和业务水平。健全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抓好青年教师的补充和培养,切实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老化和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增强职业学校、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完善救助政策,解决好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二是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优化医疗环境,加快乡镇和社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改革卫生监督体制,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全力抓好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等疫病的防治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争创国家卫生城市。三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创造现代文化,保护和发展地方民俗文化,增强德州的文化底蕴。完成市博物馆建设任务,开工建设德州大剧院。抓好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筹办好董子文化节、首届文博会等文化活动。四是发展体育、人口计生等事业。启动市体育中心二期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抓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好北川新县城援建工作,力争提前完成援建任务。加快发展老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切实维护好妇女、残疾人、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认真做好广播电视、人防、档案、史志、气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等工作。(三)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公安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完善利益表达、权益保障、矛盾调处机制,依法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开展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的隐患排查整治,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深入整顿市场秩序,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做好消费维权工作。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化专项整治,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抓好应急管理网络和应急队伍建设,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双拥共建工作,构建和谐军地、军民关系。
六、全力办好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
2010年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是由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主办、我市具体承办的一次重要的国际盛会。办好太阳城大会,对于展示我省乃至全国发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巨大成就、推动我市太阳能产业发展和利用、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对外形象,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把承办这次大会作为全市的一件大事,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支持下,集全国之智、举全市之力,努力办好一届成功精彩、富有实效的太阳城大会。
(一)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举,认真做好太阳城大会筹备工作。一是完成太阳城大会场馆及周边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太阳谷主题公园、会议中心、会展中心、可再生能源技术学院等工程8月底前建成启用。规划建设太阳能示范展示区,打造国际太阳能“博览园”。完善大会场馆及周边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抓好减河治理二期工程建设,建成靓丽的城市景观带。加快波司登五星级酒店、招商服务中心建设,确保大会前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实现太阳城大会由筹备向举办工作的转换。抓好志愿者招募、培训工作,为大会提供高水平的志愿服务保障。完善太阳城大会网站,充分运用网络化手段办好大会。策划组织好开闭幕式庆典、各项论坛、文艺演出等重大活动,抓好组织演练。加强大会安保工作,确保各项活动安全顺利。三是积极做好客商邀请工作。通过登门拜访等多种形式,广泛邀请全球太阳能领域的知名企业、专家学者、政要名人参会参展。借助太阳城大会这一平台,积极邀请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知名企业及客商前来参会考察、投资发展。
(二)抓好太阳能推广应用,借势做大太阳能产业。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四同时”的要求,对城镇新建建筑实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统一安装太阳能供热水系统和太阳能路灯、景观灯。实施光电示范工程,在中心城区主要路口、主干道路、公园景区和部分住宅小区安装太阳能灯。抓好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建设,打造可再生能源应用样板工程。结合“家电下乡”政策,抓好农村太阳能浴室建设。借助世界太阳城大会的召开,制定并落实土地、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力度,引进一批投资数额大、带动能力强的太阳能产业项目,促进产业快速聚集发展。
(三)营造浓厚氛围,以崭新的形象迎接大会召开。一是广泛进行社会动员。高质量制作城市形象和大会宣传片,加大新闻媒体报道频率,提高新闻报道层次。深入开展“迎盛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二是提高窗口服务质量。完善窗口服务设施,建立健全窗口服务信息问询系统,搞好标识标牌、外语标示等服务设施建设。强化窗口服务行业管理,畅通投诉渠道,加强监督检查,促进窗口单位服务水平整体提高。三是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检查和办好太阳城大会为契机,在中心城区主干道、大会主场馆、火车站、汽车站、公园和风景区周边、主要接待和购物场所,进行全方位的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城区交通安全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强化市民的交通法规意识及交警维护交通秩序的执法意识,彻底治理市内交通乱、堵现象。高标准实施公园、公共绿地、道路和单位小区的绿化建设和改造工程。把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监管盲点纳入管理范围,实现城市管理全覆盖,以优美的城市环境和靓丽的城市形象迎接世界太阳城大会的召开。
七、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在全面完成机构改革、落实好“三定”方案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公共服务部门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促使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向农村、基层和困难群众。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增强把握宏观政策、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将工作着力点放到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上来。扎实开展“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活动,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服务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二)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政府部门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合作共事,团结干事,发挥整体效能,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抓好新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将所有行政许可和公众服务事项及公共资源交易纳入中心统一办理,真正实现“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清理规范各类收费项目和行为,积极推进涉企收费“一费制”改革,减轻企业负担。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三)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政府法制和法制宣传教育,扎实做好“五五”普法收尾工作。依法确立行政执法主体,合理划分管理权限,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纠正执法偏差,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大力支持市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及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提高市长公开电话服务水平,办好承诺热线和承诺在线等栏目,畅通与群众沟通渠道,及时改进政府工作。
(四)保持务实清廉的良好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坚持重实干、求实效,厉行勤俭节约,杜绝奢侈浪费,改进文风会风,狠抓工作落实。坚持廉洁从政、从严治政,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惩治腐败。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加大对公共财政资金特别是重大投资和民生项目的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各级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人是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要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做反腐倡廉的表率,以实际行动抓班子、带队伍,推动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光荣,任务艰巨而繁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扎实苦干,创新有为,拼搏进取,为建设区域经济文化高地、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