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蚩尤历史传说记载
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相传蚩尤面如牛首,背生双翅,也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蚩尤的传说故事,供大家参考。
一、蚩尤基本介绍
上古时期,蚩尤带领九黎氏族部落在这中原一带兴农耕、冶铜铁、制五兵、创百艺、明天道、理教化,为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做出了杰出贡献。河南、山东、河北交界处地区被称为“九黎之都”。河北省涿鹿县境内现存有蚩尤坟、黄帝泉(阪泉)、蚩尤三寨、蚩尤泉、八卦村、定车台、蚩尤血染山、土塔、上下七旗、桥山等遗址遗存。
二、蚩尤概述
《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云:“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其后《龙鱼河图》(《太平御览》卷七八引)云:“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述异记》云:蚩尤“食铁石”,“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双角牛头又是传统的龙文化里的龙,传说里龙是马脸牛头。类似的是,共工传说是北方水神是一种水龙。而云:“蚩尤兄弟八十人”(《龙鱼河图》)或七十二人(《述异记》)者,则神之蚩尤又类人间一巨人部族。
而《皇览·冢墓记》复云:“蚩尤冢,在河南濮阳台前县,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现今山东阳谷县十五里园镇),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脾冢,在山阳巨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传言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又传言:黄帝杀之实一蚩尤部将(山东人),在蚩尤重伤陷绝境处(柳树庄附近立马关)舍身换穿蚩尤衣,为主撞山崖自杀。追兵至,辨衣着为蚩尤。真蚩尤葬于涿鹿矾山镇。”
《封禅书》记齐祀八神,“三曰兵主,祀蚩尤”。蚩尤遂终以战神形象,载入史册。
三、蚩尤历史传说
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部落酋长,在中国神话中的他是兵主战神!
传说蚩尤曾与炎帝大战,后把炎帝打败。于是,炎帝与黄帝一起联合来共敌蚩尤。蚩尤率八十一个兄弟与黄帝在涿鹿展开激战。传说蚩尤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不死不休,勇猛无比。黄帝不能力敌,请天神助其破之。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蚩尤被黄帝所杀,帝斩其首葬之,首级化为血枫林。后黄帝尊蚩尤为“兵主”,即战争之神。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让人畏惧,黄帝把他的形象画在军旗上,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勇敢作战,诸侯见蚩尤像不战而降。
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以来的古籍对蚩尤传说的记录相当丰富,但常有矛盾之处。根据这些记录,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部落的领袖。学者依照《逸周书》、《盐铁论》推测蚩尤属于太昊、少昊氏族集团。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可能是八十一个部落之意,一说七十二个),骁勇善战,势力强大。
相传蚩尤面如牛首,背生双翅,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铜头铁额,八条胳膊,九只脚趾,个个本领非凡。
古籍中提及蚩尤最多的,是其与以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展开的激战,具体情况有三说。第一说见于《史记·五帝本纪》,即黄帝在阪泉之战中战胜炎帝后,蚩尤作乱,黄帝又在涿鹿之战中击败蚩尤,从而巩固天子之位。
第二说见于《逸周书·尝麦篇》,即蚩尤驱逐赤帝(炎帝),赤帝求诉于黄帝,二帝联手杀蚩尤于中冀;
第三说见于《山海经·大荒北经》,即蚩尤作兵攻伐黄帝,黄帝令应龙迎战,双方在冀州之野大战,蚩尤兵败被杀。
尽管各说略有差异,但蚩尤与黄帝曾经交战是无疑的。战争过程则更为曲折,且极具神话色彩。蚩尤善战,“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作大雾,弥三日”,黄帝“九战九不胜”、“三年城不下”。《鱼龙河图》载黄帝“不敌”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即依靠女神“玄女”的力量方才取胜。一说黄帝借助风后所作之指南车方在大雾中辨明方向,获得胜利。
蚩尤的结局,传说多称兵败被应龙所杀[1],或者臣服于黄帝,并主军事!后来天下又乱,黄帝画蚩尤的形像,威慑天下,天下都以为蚩尤不死,并且居黄帝之幕府,于是“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轩辕黄帝战蚩尤,是中国传说时代极其重要的事件。黄帝胜利之后,一统中原地区,成为华夏正统。因此汉文史籍特别是长居主流的儒家典籍对蚩尤多有恶评,尽管未必公允。后来,蚩尤逐渐恶俗化,成为具有“铜头铁额”、“八肱八趾”、“人身牛蹄,四目六手”并“食沙石子”的形象。
文献记载
《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云:“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其后《龙鱼河图》(《太平御览》卷七八引)云:“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述异记》云:蚩尤“食铁石”,“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双角牛头又是传统的龙文化里的龙,传说里龙是马脸牛头。类似的是,共工传说是北方水神是一种水龙。
而云:“蚩尤兄弟八十人”(《龙鱼河图》)或七十二人(《述异记》)者,则神之蚩尤又类人间一巨人部族。
而《皇览·冢墓记》复云:“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现今山东阳谷县十五里园镇),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脾冢,在山阳巨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传言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又传言:黄帝杀之实一蚩尤部将(山东人),在蚩尤重伤陷绝境处(柳树庄附近立马关)舍身换穿蚩尤衣,为主撞山崖自杀。追兵至,辨衣着为蚩尤。真蚩尤葬于涿鹿矾山镇。”
《封禅书》记齐祀八神,“三曰兵主,祀蚩尤”。蚩尤遂终以战神形象,载入史册。
第二篇:女娲历史传说记载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史记“女娲氏”,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的母亲,福佑社稷之正神。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女娲的传说故事,供大家参考。
一、女娲基本介绍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雌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二、女娲概述
女娲,据考古出土的文物遗址、遗迹和彩陶纹饰提供的史前人类与洪水抗争及对生殖崇拜的生活印迹信息,究其历史文化根源,在于原始母系社会女性崇拜观念的遗传。
称号亦有娲皇、灵娲、帝娲、风皇、女阴、女皇、女帝、女希氏、神女、阴皇、阴帝、帝女等,史记女娲氏,风(或为凤、女)姓,是古代传说中的大地之母。
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或为凤里牺),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对万物救助巨大造物造人的一位上古女神。相传她是华夏族的母亲,创造了生命,又勇敢照顾生灵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还有传说女娲补天,即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重立四极天柱,平整天地。另外传说女娲制造了叫一些叫笙簧、瑟、埙的乐器,于是人们又奉女娲是音乐女神。记载中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传为婚姻女神。
在古代宗法制下:父权、夫权、男权成为三座牢牢压抑着女娲神话发展的大山枷锁,使得其拆分为三类性质:
1、作为上古贤王,人族先灵,圣母祭祀的女娲:肯定其作为人类之母与地母三皇的身份;
2、作为福佑社稷、补天之神,得以祭拜的女娲,确认其作为伏羲之妹(兼下任继任者)与补天圣女的身份;
3、祭祀供奉女娲所有神职业位:才是完整一体的创世始先神形象。
三、女娲历史传说
女娲神话中,从最初的女娲化神然后到女娲化万物到女娲造人、补天,这一系列的功绩都是在天地对立的状态中展开。女娲之前是无天无地无人的状态。自女娲诞生之始,她先以身化神,神的出现导致天的诞生,然后女娲以身化万物,紧随着万物的出现,地也出现,这个时候天地一片祥和。
《山海经·大荒西经》、《楚辞·天问》、《说文解字》等秦汉典籍对女娲记载可以看出,女娲自身化成了万物与神族,与世界各民族创世神话中古神陨落后身体器官化为万物(与诸神)的思路一致。由于后来的盘古神话及其它少数民族创世神话中也有身体化生万物与诸神的内容,这项肯定也更增加了几分可靠性。把女娲与各国记录的古代创世神话进行比较,实则这种描述表示创世之始,未有一切之先,神用来创造的材料只能是自己的躯体。
学者们从《山海经》、《淮南子》、《楚辞》、《风俗通义》、《水经注》、《独异志》、《太平御览》等古籍的研究中得出结论,认为神话传说人物之一的女娲,最突出的业绩是“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制笙簧”和“置婚姻,合夫妇”等。但有一点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那就是民间活态神话传说中所反映的女娲是世间万物的创造者。
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流传着女娲正月初一造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猪,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初七才造人的传说。有的活态神话还说女娲的肉体变成了土地,骨头变成了山岳,头发变成了草木,血液变成了河流,就像创世的盘古大神一样。这些活态神话传说,乃是古老信仰在当今民间的延续,值得人们格外重视。
古人认为鸡、狗、猪、羊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牛、马代表地和天。所以班固《汉书·律历志·上》中才说:“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这是把正月初七叫“人日”的来源之一。许慎《说文》中也强调指出:“娲,古之神圣女,化育万物者也。”这就是说,女娲不但是炼石补天的英雌和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伟大的自然之神。
根据《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的记载,女娲伏羲造物之时已有天地,但仍是一片荒芜,于是伏羲娶女娲,生子四,命名万物。
第三篇:应龙历史传说记载[范文模版]
应龙别名黄龙、飞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真龙与龙中之龙,也是龙族始祖,其后代还有建马,麒麟、凤凰。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应龙的传说故事,供大家参考。
一、应龙基本介绍
应龙既是大力神,也是上古战神、最早的兵家,太一之妃,其实力更胜烛龙。应龙寓意盖世功名,训练了中国第一支骑兵,撰写了十二生肖名表。传说应龙是一尊曾于混沌划分阴阳、孵化创世神盘古的巨神,她的泪水形成了阴间黄泉,还有传说她化身成了天上的星座。
涿鹿之战中曾助轩辕黄帝,与蚩尤作战,杀蚩尤于凶犁之谷,捕猎夔牛;亦曾助禹治洪,以龙尾划地成河以引导洪水入海,并且擒获无支祁,捉拿相柳。外型被描述为带翼的龙;同时也被认为是龙、凤与瑞兽的鼻祖。
二、应龙概述
应龙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又叫应龙神,是传说中的真龙与龙中之龙,除了是龙族始祖外,还曾生下了建马、麒麟、凤凰。应龙也是瑞兽的鼻祖,与人类的起源有关,与女娲、伏羲等神人一样,是始祖类的大神。
不仅如此,应龙也曾开辟混沌、划分阴阳,是堪比盘古的巨神,其实力更胜烛龙。应龙拥有一颗能令人复活九次的明珠,传说她的眼泪形成了阴间黄泉,还有传说她化身成了天上的星座。
应龙是大力神、上古战神、太一之妃,也是黄龙,曾于混沌孵化创世神盘古,为夏朝图腾,五方主中央,五行主土,为五大星野中的中土主,和天之四灵并列。
应龙龙是不凡之物,寿命奇长,应龙更是龙中之贵,代表了皇家身份,如需求雨,也是应龙最为灵验。
应龙本是天上飞龙,有“飞龙在天”之称,与国家起源有关。传黄帝战蚩尤时应龙捕猎夔牛,徒手毙杀蕲蛇精,杀九头妖,连斩蚩尤、夸父,但也因蚩尤颈血飞溅形成的蚩尤之旗封锁天穹而无法回天。应龙还训练了中国第一支骑兵。
大战胜利后,黄帝于鼎湖炼丹,也是应龙为黄帝推算出了丹成之日,再后黄帝驭应龙升天。
此后应龙受天帝之命助大禹治水,再度被禹带到了人间,成了禹的好友。治水时负责导引主流洪水,无名群龙负责其余支流。
应龙除了导引洪水,也为大禹征战,曾顷刻斩杀三条虬龙,擒无支祁、捉相柳,驱逐共工,而且还到处开山辟岭,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除了画地成江河之外,应龙还开辟了孟门、壶口、龙槽、龙门,有了应龙的神力,方使九州水患平息,四海平安。
龙门又叫伊阙,《龙门赋》赞颂道:“阙之所成兮,得应龙之伟力”。龙门上空盘旋着应龙,一旦鲤鱼跳过了龙门,立刻就变成了一条龙,这就是鱼跃龙门的传说。
三、应龙历史传说
应龙是黄帝身边的一员大将,对骑马当然更感兴趣。她积极协助王亥驯马,练习骑马。就在这时,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清早,王亥、应龙起来练马,忘记把栏杆门关上,一只老虎乘无人时闯进圈里,把可爱的小马驹咬死,正张口要吃的时候,被人们发现了。老虎来不及吃掉小马驹,跳出栏杆逃走了。王亥和应龙一见小马驹被老虎咬死,气得快要发病,立刻带上弓箭,骑上马向老虎逃去的方向追去。他们一口气奔跑了几十座山。终于找到了这只老虎。两人看准目标,连发几箭,把老虎射死在山谷中。
在返回路上,王亥、应龙又骑在马上顺便射死了几只鹿。不料他们的行动,引起了风后的注意。风后一向智多谋广,他脑子一动,便对黄帝说:“既然骑在马上能追老虎,能射杀野兽,那么,打仗时能不能也骑在马上,追杀敌人?”风后建议黄帝下一道命令:“各部落所有打猎的人,今后出外打猎,一律不许射杀野马。凡能捉回野马者,给予奖励。”
黄帝不仅同意这个建议,而且自己也开始练习骑马。他命应龙、王亥对捉回来的200多匹野马要精心饲养,进行训练。应龙专门挑选200多名精干的小伙子,每天从早到晚,既驯马,又练人。经过两年多的训练,中华民族最早的一支骑兵就这样诞生了。这支骑兵在后来的涿鹿大战中起了重大作用。
第四篇:三茅真君历史传说记载
三茅真君又称“三茅君”。道教茅山派创教祖师。三茅真君以司命、保命、定禄为名,亦以司命、定禄为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三茅真君的传说故事,供大家参考。
一、三茅真君基本介绍
茅固,官拜执金吾、武威太守。茅衷,官拜五官大夫、西河太守。宣和 元年六月,诏封庄周为“微妙元通真君”,列御寇为“致虚观妙真君”,配享混元皇帝。此外,对三茅兄弟茅盈、茅固、茅衷,张道陵、陆修静、陶弘景、翊圣、真武、关羽或赐“真人”、“真君”,或加封二字。
二、三茅真君概述
据《梁书·陶弘景传》载:"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名曰金坛华阳之天,周围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此掌山,固谓之茅山。他们大约是汉景帝时候(前156-前140年)的人。
三茅真君原来是出生在咸阳南关的三兄弟。
大茅君茅盈,字申叔,十八岁时就弃家赴北岳恒山读老子书及《易》经,服饵内修积六年,后面见西王母,受玉佩金铛之道、太极玄真之经,四十九岁时学成得道而归。中茅君茅固,字季伟,汉景帝时举孝廉,累迁至武威太守。三茅君茅衷,字思和,汉宣帝时迁洛阳令,后拜为五更大夫、西河太守。茅盈飞升后,两兄弟均弃官还家,求兄于东山。茅盈乃授以延年不死之法。两兄弟修道三年,佩服九转还丹后,亦飞升成仙。
茅氏三真得道后,来句容之句曲山(今江苏省句容之茅山),掌管此山,故句曲山后名茅山。齐梁陶弘景编定之《真灵位业图》,即称大茅君茅盈为「司命东岳上真卿太元真人茅君」,列上清左位;称中茅君为“句曲山真人定禄右禁师茅君”「右禁郎定禄真君中茅君」,列太清左位和第六中位;称三茅君为「三官保命小茅君」,列第六左位。宋太宗和宋真宗、徽宗、理宗等屡有加封。茅盈被封为「上茅九天上卿司命太元妙道冲虚圣佑真应真君」,茅固被封为「中茅地仙上真定禄右禁至道冲静德佑妙应真君」,茅衷被封为「下茅地仙至真三官保命微妙冲慧神佑神应真君」,总称三茅真君。
三、三茅真君历史传说
茅盈
起初在魏晋时代民间传说中,只有茅盈得道成仙,晋葛洪《神仙传》说:茅盈是幽卅人,在齐地学道二十年,回乡后极有法术,能治病救灾,起死回生,善于变化,外物莫能伤害。乘羽盖升入仙界后,“远近为之立庙奉祀之”。
南北朝时,民间则传说三兄弟俱成神仙。《汉武帝内传》说茅盈在汉宣帝地节(前69—前65年)四年(公元前66年)受黄金九锡之命,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他的二位弟弟也都列入仙班,分别被封为“定录君”和“保命君”。宋时,太宗真宗封他们为“真应真君”、“妙应真君”和“神应真君”,统称“九天司命三茅应化真君”,后世称之为“三茅真君”。
茅固
二茅君名固,字季伟。官拜执金吾、武威太守,《茅山志》、《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均有所载,听说兄长茅盈学仙得道,遂弃官渡江,从兄入句曲山学道,后得道仙成。《后汉书·郭太守传》附有《茅季伟传》,后汉流行《茅山父老歌》,又作《三茅歌谣》,即颂咏三茅事迹。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将茅固列为太清左位,名“句曲山真人定录右禁师茅君”。
茅衷
三茅君名衷,字思和。曾为五官大夫、西河太守。闻兄长茅盈得道,弃官渡江,从兄学道于句曲山,后治良常山,得仙道。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将茅衷列为第六中位,名“右禁郎定真君中茅君”,治华阳洞天。宋代敕封真君。
第五篇:档案是记载历史
青年档案工作者的职责
毛泽东同志有这样一句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青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候,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陈独秀也曾说过“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档案是记载历史、传承文明、资鉴后人的原始凭证,通过档案可以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汹涌澎湃,信息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无形资产,在国家和地区间的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传统档案工作带来了挑战,对青年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改变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是摆在我们青年档案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责任和义务。近年来,随着档案服务领域的扩大,党和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深入,民生问题成了党政领导关注的重点。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的指导方针,把党政工作的落脚点放到了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上。因此,档案部门作为党和政府重要部门,服务重心必须由单一的保管利用、重物轻人转移到满足普通群众需求的重要位置。全面发挥档案“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全3-
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科研、工程提供服务,转向了服务经济社会建设、服务民生工作的轨道。档案服务的领域进一步扩大,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质量进一步凸显,可以说,当今社会档案工作已经渗透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档案工作也已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因此,青年档案工作者要切实增强做好档案工作荣誉感,不断学习档案业务新知识,不断提高档案业务新技能,在高质量的档案服务工作中体现个人价值,树立档案工作者的职业形象,展现档案工作者的良好风范。
夯实基础,做好业务工作。档案工作的基本职能就是行政管理和保管利用,简单说就是“收、管、用”。青年档案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各种法律法规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把好档案“入口关”。要按照档案整理规范,切实做好文书、会计、科技、专业、照片等各类档案的整理收集工作,做到进馆档案的完整规范;把好“安全关”。档案资源是不可再生性资源,青年档案工作者一定要树立安全意识,做到档案安全重于泰山。要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不论在档案的保管还是利用等各个方面都要保证档案的安全;把好“利用关”。要熟悉档案管理业务,制定好各类检索工具,编制好各类编研资料,切实保证档案利用者快速全面查阅所需资料。
青年档案工作者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能力。要通过开展档案现代化管理,学习和利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开展档案文件电子化处理,计算机查阅,逐步实现电子文档和纸质-4-
档案一体化管理,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因此,青年档案工作者,必须学习档案信息化知识,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要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切实将档案馆建设成为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通过“五位一体”档案馆功能建设,突出服务民生、服务大众主题,切实发挥档案工作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
档案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青年档案工作者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认识到肩负的使命光荣而伟大。紧紧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加强学习、团结协作、踏实工作、勤奋敬业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