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端午节经典民间传说2021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经典民间传说,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端午节经典民间传说
恶日禁忌说
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这一习俗至迟从战国开始流行,迄至汉代盛行不衰。此俗在汉人王充的《论衡》、应劭《风俗通》以及《后汉书》中,多有记载。
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以除瘟、驱邪、求吉祥,因而出现了相关的文化活动,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端午节。
夏至说
首倡夏至说者为黄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礼俗史》(香港秦兴书局1963年出版)一书中提出,端午节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时代,三代汇为川流,秦汉扩为河,唐宋纳百川而成湖海。端午节源于夏至说闻世后,学者吞吐百家,从更广泛的视野去研究。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文史知识》1983年5期)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且提出端午节中“斗百草”、“采杂药”等与屈原无关。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
1.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
2.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
3.《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端午节的历史渊源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端午节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节日。第一,端午节来源于5000年前对夏至这一天文现象的发现,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天文发现。第二,古代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得出24节气,通过观察月亮得出阴历12个月份,然后将阴阳历结合,用干支计年,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体现了这一古代发明。第三,端午还来源于古代吴越民族对龙的崇拜,体现了天人合一、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端午赛龙舟体现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挂艾草、挂菖蒲,表现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端午是一个提倡孝和善的节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第四,端午节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情怀。随着历史的发展,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人们将屈原、伍子胥、勾践、孝女曹娥、道教人物张天师和钟馗等人物故事叠加到端午节中,上世纪40年代,在国难当头时期,端午节又被公认为诗人节,使得端午的文化更加厚重。
因为被赋予了众多的文化因素,端午节的民俗也十分丰富。赵书逐一解释说,作为诗人节,端午节时第一要祭神、祭祖、祭先贤,第二要背诵经典诗篇。在古代,农历五月五又被认做是恶月恶日,因为70%的人去世时间在夏至后的三伏天气,所以要端午辟邪。端午节还是卫生节,需要兰汤沐浴和去五毒。作为体育节,端午有两大民俗,一是南方要赛龙舟,这在北京叫划龙舟,只作为一种表演。从辽代、金代开始,北京的端午节就流行一项名为踢石球的体育活动。此外,端午还是一个社交节,也叫女儿节,古代讲究在端午送五种礼,端午节也是美食节,主要是吃粽子、五毒饼、玫瑰饼。
在洋节当道、西方文化一边倒的现在,重塑端午等中国传统节日传统,对追溯中华民族的人文基因,加强民族凝聚力,重塑中华价值观,甚至凸显中国在世界的文化地位,都显得愈加重要。2004年,韩国将“江陵端午祭”列入国家遗产名录,之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国人深受刺激,端午申遗火热“提速”。2006年,“端午节”与70项民俗一并成为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端午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2008年,中国组织专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项目进行评定,最终确定,端午节入选35个项目,申报材料由鄂湘苏三省联合“打包”,湖北省牵头申报。经历了充满艰辛的申报过程,适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申报世界遗产评审规则进行了两项大的修改:以前的两年一次改成了一年一次、一个国家一次仅申报一项改为可申报多项。中国“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此次同时位列《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共22个中国项目。恰如一位专家所言,申遗成功并不是最终目的,提醒国人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精华,并加以传承、发扬才是目的。
端午节的习俗
1、吃粽子
粽子最初是用来祭祀的,为了让江中的鱼儿不吃楚国屈原大夫的身体,所以将粽子投入水中,后来便渐渐成为端午的一种传统食物。
2、赛龙舟
赛龙舟现在不仅是一种民间习俗活动,也是一种正式的体育竞技项目,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以及长江流域都很流行。
3、点雄黄酒
将雄黄浸泡在酒中,然后将雄黄酒点在人的额头、耳朵、鼻子、手心等地,期望远离毒虫,消灾防病。
4、佩戴香囊
端午节来临之际,给小孩子佩戴香囊或者荷包,寄托辟邪、远离瘟疫的意思,另外是一种很好的点缀装饰物。
5、挂艾草
端午的时候,人们喜欢把艾草挂在大门的两侧,寓意消除疾病、驱除晦气、招福,让家人的身体健康以及好运气。
6、系五彩绳。
古代认为五彩色是吉祥色,所以在端午节用五彩绳系在孩子的手腕、脚腕或者颈子上,寓意消灾躲难、远离疾病、平安长寿。
7、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8、佩豆娘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端午节其它习俗
端午节还有躲端午、佩长命缕、戴香包、避五毒、采药、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端午雨、跳钟馗、斗草、打马球、游天坛等等一些其他的习俗。
第二篇:有关端午节粽子的民间传说
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话说当年屈原
投身汨罗江之后,百姓莫不感叹哀伤,空有抱负的屈子就这样离开了楚国,实乃国家损失。所以百姓为免让鱼虾侵蚀屈子,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子肉身。
而后,据古书记载,是屈原托梦百姓说,米粮投入江中实则被江中的蛟龙所食,如果用艾叶包裹,再绑以五色绳,则可以免遭蛟龙吞食;这才有了后来的粽子。
另有民间传说:包粽子其实是暗示屈原是被绑着扔到水里害死的,并不是自杀的。食品沿革
春秋时期: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代: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
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清代:出现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眼下很多餐饮企业也会在端午节推出粽子产品,并且餐饮企业还会制作礼盒,方便大家品尝。
第三篇:民间传说作文300字
民间传说作文300字 【第一篇】:龙的传说
传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就会知道几个龙的传说。这是一种民族自豪!
在现在,元宵灯会都有龙,是因为传说有一年干旱,老百姓们种不了田,田地都干裂了,求皇上想办法,百姓们天天跪在太阳下请求老天下雨,这事感动了东海龙王,老龙王就上天找云神、风神、雷公让他们做好工作,最后请求雨神降雨。百姓们为了报答东海龙王就为他雕了龙头,将木凳连成一个金龙,成了活灵活现的龙。从此,民间有了一项娱乐活动,就是舞龙。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许多村庄都要舞龙。
龙的表演有两种,主要是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不过每一种都离不开龙。
传说蛇是小龙,它与龙有很多相似,它们的身体可以弯曲,都是细长的,但有两点不同,蛇无角,无足,古人称蛇为蛇龙。
有一座寺庙以龙闻名。据说白蛇与青蛇的后代称为笼子,生肖属相有一种蛇的说法为“小龙”这些都说明蛇是龙主要的部分。也有重要的融合。
龙的传说无数,而我们也只用知道一两个就足够了。
龙的子孙,龙的传人,我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
【第二篇】:苗族杀鱼节的由来
每年三月初九,是居住在贵州龙里、贵定、福泉等地的苗族人民的“杀鱼节”。这天,人们来到河边,从河里叉起一条鲜鱼,架起铁锅,烧起篝火,用河水煮着鲜鱼,喝着米酒,祭天求雨,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关于这天还有一个传说。
在很久以前,天王爷有个长得十分漂亮的公主,她聪明伶俐,才貌超人。天王爷宠爱得像掌上明珠。一天,公主突然得了病,天王爷非常焦急,派天兵天将送来了天宫的仙丹妙药,采来了昆仑山的灵芝草,挖来了长白山的人参娃,捞来了大海的珍珠。但是这些药都没有治好公主的病。眼看公主的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天王爷急得茶饭不思。后来,天王爷听说“人间江河里的百鱼能治百病”,就立刻派天神下到凡间,从江河湖海里捉去了一百种鱼,熬成汤,端给公主。公主吃了以后,没几天病就好啦。为了感谢鱼的救命之恩,天王爷下令保护江河湖海里的鱼类,不准随意伤害它们。天王爷还下令雨神把雨都下到江河湖海里,不许给人类一滴。此时,天下大旱,苗家人十分忧愁。于是,乡亲们杀猪,宰牛,祭天求雨。可是,天王爷仍旧一滴水 也不给人类。最后,猪牛都宰杀完了,在三月初九这天,乡亲们从江河湖海里捉来一些鲤鱼、鲢鱼、鲑鱼、鲫鱼和娃娃鱼,来代替猪牛供品,祭天求雨。谁知,天王爷看到人间为了活地杀死了他的恩鱼,想到鱼对他女儿的救命之恩,不由伤心地痛哭起来。他这一哭,就是三天三夜,哭得乌云滚滚,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天王爷的泪水化成了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雨下来三天三夜,遍地流水,灌满了农田,滋润了草木。
直到现在,九里的平坡,贵定的光明,福泉新安寨的苗家人民,每年三月初九这天,都要到河边去杀鱼
【第三篇】:牛鱼嘴的传说
一个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就像一杯杯香气扑鼻的清茶,让我们回味无穷。这些美丽的民间传说,反映了当地民间生活习惯,表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让我们产生了许多遐想。今天,就让我带给一个牛鱼嘴的传说吧!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大帽山是一片大海,海里住着南海龙王儿子龙,岸边住着牛魔王的儿子牛和鲤鱼精的女儿鱼。鱼和牛从小青梅竹马,经常喜欢在一起玩。在不知不觉中,他们都已到青年时期,牛和龙同时爱上了如花似玉的鱼。而鱼只爱上为人忠诚,力大无比的牛。一天,牛和鱼约会时被龙看见,龙顿时火冒三丈,立即要和牛决一死战。这场大战战了七七四十九天,战到翻江倒海,天昏地暗,仍未分出胜负,结果大海干枯变成了高山。也就是大帽山。
这件事终于被上帝知道了,于是上帝把龙顶在大帽山的山顶上;把鱼锁在了半山腰上;把牛牛赶下做凡间苦役,就在牛被赶下做凡间苦役的前一夜,牛和鱼在大帽山的山嘴上做最后的生死离别。
最后,人们为了纪念牛和鱼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就把大帽山叫成“牛鱼嘴”。
【第四篇】:贴年画的传说
在我国,买贴年画曾经是过年中的一项重要的习俗。年关将近的时候,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集市,都有着热热气腾腾的人气。买年画的摊贩将五颜六色的样张挂在墙上,渲染着喜气洋洋的节目气氛,使不少人驻足观赏,选购自己喜欢的画张。不过,关于年画,在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男子姓柳名振业,他孤苦一人靠耕耘度日。某年年底,他从武强南关集市上买回了一张武强年画,上面画有一个美貌女子,像真人一样,当他遇有烦恼之事,看看画便能解去忧愁。
忽一日,他发现锅里有可口饭菜,还浆洗衣了衣服,并且天天如此。他为了弄清原因,经过多次窥探屋内情形得知,原来是画中女子所为,她羡慕人间美好生活,又见男主人人品好,愿与其结为百年之好。这就是武强年画仙女下凡的故事。自此,武强年画一年鼓一张的传说就流传开来。
在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虽我很多以前颇显神秘的东西早已司空见惯,但流传下来的很多艺术造型,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人们通过贴年画,表达对健康、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第五篇】:西湖民间故事
西湖民间故事,一听就知道是讲西湖民间发生的故事。而西湖,乃是杭州人的骄傲!所以,我特别爱看这本书。
我发现,里面的瑞石特别神奇,竟然只有一个手指头!他的手指头非常神奇。一指石头,石头就软了。还有一个宝库的钥匙是这个手指头呢!我一下子被这个故事给迷住了,瑞石的心地很善良,他不被财宝迷,一心一意帮助大家。最后,他消失在空中,不见了……..里面不仅有瑞石,还有月桂峰.白娘子等。
大家一定看过白娘子吧!这里可是原汁原味的故事哦!白娘子那美好而又善良.勇敢的行为感动了我,她与法海战斗,水漫金山。免费给人们看病,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击败了法海,和许仙生活在了一起。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一起向白娘子学习!
光这些还是不够,它里面还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像初阳台,一天,太阳没了,你会怎么办?急了吧!保叔,一位勇敢的少年,和金凤凰一起去寻找太阳。他游过不止10条河,爬过不止20座山,经历千辛万苦,把太阳找了回来。在途中,慧娘不为情而动,不落眼泪。因为她知道,她一落泪,保叔就没力气去找太阳了。他可真勇敢!
西湖民间故事处处是宝,只要用眼看,用脑想,用心记,用手写,就一定能发现这本书的神奇之处!这本书能带你走进一个梦幻仙境,让你在故事中遨游!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了解西湖民间的历史和文化,学习里面的人物,让我们有一个文明而又美丽的西湖!------分隔线----------------------------
第四篇: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教案
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教案
设计科目:民间文学
具体名称:民间传说《牛郎织女》 授课类型: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计划45分钟,实际15分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悉牛郎织女传说的基本情节,把握传说的中心、能够对其情节、人物形象、意象、结局及文化内涵进行分析。2.过程与方法:重温牛郎织女传说,并通过对传说文本的探究去解读其深层次的内涵,联系现实生活感受传说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关注其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自觉主动去传承并发掘其文化魅力。〔教学重难点〕
对传说文本的解读,传统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 〔教学策略〕 感悟法、启发式 〔教学准备〕
民间文学中对四大传说之牛郎织女的传说解读论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导入〕同学们可还记得妇孺皆知的古代传说《牛郎织女》?没错,咱们今天就来重温这个小孩子都知道的传说,看看能不能运用我们这些年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观点读出新的内涵来? 〔提问〕有哪些同学愿意把这个故事简要的对大家讲讲呢? 〔过渡〕听完了故事,同学们想知道这么神奇的故事到底是怎么来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学环节二:导入新知
教师活动:〔提问〕 大家认真看老师PPT上这些材料,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思〕思考老师给出的材料与牛郎织女传说的关系。
设计意图:带动学生思考,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发现信息,为接下来的讲解打下基础。
教学环节三:讲解
教师活动:〔讲解〕结合PPT讲解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形成过程 学生活动:〔听〕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跟着老师的讲解理清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发展历程。
设计意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牛郎织女传说由神话发展演变过程。教学环节四:文本探究 教师活动:〔导入〕大家有没有想过,牛郎织女神话传说作为人们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化,其主要靠人们的口头传诉进行传承发展至今仍不失其魅力,可以说里面所包涵的文学价值一定要不菲的,接下来我们就从传说的情节、人物形象、意象、结尾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解读。学生活动:〔讨论〕分小组从传说情节、人物形象、意象、结尾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对传说《牛郎织女》进行探讨并分派代表发言。教师活动: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讨论中调动所学知识,主动解析文本。教学环节五:拓展知识 教师活动:〔讲解〕根据PPT所陈述内容介绍牛郎织女神话传说资源在现代社会的开发、传递。
教学环节六: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提问〕今天的课到这里差不多了,同学们都学到了些什么呢,请举手把你们在本次课堂上获得的最大感悟分享一下,还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 〔总结〕通过这节课对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探讨发现我们可以学习到它的源流以及发展过程,而对其文本的探究,我们了解到古代社会人民的生活状态自己价值追求,古往今来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都是值得我们歌颂与赞扬的,生活在民主开放社会中的我们在珍惜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应该把这些传统文化魅力继续发扬光大,利用各种现代传播渠道,合理开发文化资源,做好文化的继承与传播者!学生活动:〔思〕反思本堂课所学知识,〔答〕反馈给老师自己所学知识和疑难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再次温习所学知识,落实教学目标。〔教学反思〕
整堂课围绕一个重点纵向剖析,教师扮演着引导者、解疑者的角色,通过提问,互动,等各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
第五篇:合山壮族民间传说
合山壮族民间传说:谭特辽——南洪水库的由来
在合山市北泗乡的东亭、在勤、六龙、北泗、屯山一带的壮族人民中间世世代代传颂着辽王的故事。好奇的游客还爬上霞红山腰去看看辽王母亲的坟地呢。
相传很久以前,在东亭板城村住着一个四十多岁的寡妇。这寡妇姓谭,家境贫寒,孤独一人,常年四季靠卖柴卖草为生。
一天,这个寡妇从下麦村东面的霞红山挑柴下来,在山脚下的一个土坡上歇气,口渴了便在坡边的一棵牛甘果树上摘牛甘果解渴。这棵牛甘果树上果实累累挂满了枝头。在朝向霞红山方向的枝上,挂着一个牛眼睛一样大的牛甘果,黄橙橙、亮晶晶的,叫人见了直吞口水。这寡妇就把这个牛甘果摘下放进嘴里,她还来不及咬这个牛甘果就咕噜咕噜地往肚里滚下去了。寡妇觉得口中有一股特别甘甜的滋味,口也不渴了。
后来这寡妇竟因吃了这牛甘果而怀孕。后来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特辽。特辽长得很壮实,而且非常勤劳,七、八岁就跟随母亲上山砍柴割草了。
特辽长到十六岁,母亲已年老不能上山了。特辽就自个儿上山砍柴割草卖,维持母子俩的生活。
一天,特辽从山上挑柴回家,走到母亲摘牛甘果的那棵树下,放下担子,要摘牛甘果解渴。那牛甘果树已经长得又高又大了。特辽脱下草鞋就往树上爬,摘牛甘果吃。当他从树上下来时,草鞋不见了。奇怪啦!他明明把草鞋脱在树下,这里又没有别人走过,草鞋怎么不翼而飞呢?他找呀找呀,还是不见草鞋的影子,只见有一堆拥起的新土。特辽看了好生奇怪,难道是穿山甲或者是什么野兽拱起这堆新土把草鞋埋掉? 这时候,路上突然来了一位银须老者,他对特辽说:“老弟,你的草鞋就埋在这堆新土下,你的福气来了,天意不可违,快回家把你母亲背到这里来坐,日后你就可以飞黄腾达了。”老者说完,拂袖向高山走去。
什么天意、福气、飞黄腾达这种话,特辽听不懂,他只记得这位老者叫他把母亲背到这里来坐,可为什么要背到这里来坐呢?他心中疑惑不解。
特辽扒开泥土,果然见了草鞋,取出穿上,挑柴,一路回家去了。回到家中,感到肚子饿了,就上楼去要芋头。他装了大半箩芋头用绳子吊下,叫母亲在下面接着。特辽刚把箩筐吊下楼口,想不到一条新打的箩绳竟断了。箩筐往下一跌,正压倒母亲。特辽慌忙下楼,可是母亲的腰骨已经被压断了。这可怎么办呢?特辽慌乱中突然想起山上那老者的话,于是就把这事一五一十地告诉母亲。
母亲听了孩子的话,又想起自己也是在那棵树上吃了牛甘果生下特辽。思前想后这事有些希奇。于是就对孩子说:“那位先生既然说,你就背我到那里坐吧,也许苍天有眼,我这腰会好起来。”特辽不顾肚子饿得咕咕叫,立即把母亲背上,往霞红山脚走去。
来到牛甘果树下,那堆新土不见了,代之有一块平展展的、四四方方的石凳。特辽就把母亲安坐在这张石凳上。
特辽刚把母亲放下,突然脚下轰隆一声巨响,把他抛出一丈多远。他回头一看,那块石凳已经下陷四、五尺深,母亲还安然地坐在那石凳上。特辽要把母亲拉上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当他扑到那陷井口,井口已经合拢了,井口上隆起一座大大的新坟墓。特辽扑在坟墓上呼天唤地哭得死去活来。
这时,那老者又来到坟前,他对特辽说:“你该回去了,记住,明天你到山上挖一兜金竹,拿到这坟背后种,等到七七四十九天这根金竹尾就弯到坟墓前的地面,到那时,你把这金竹砍下,弯做一把弓。当太阳升上东山的时候,你用这把弓搭上箭对准太阳射去,就可以把玉帝射死,往后天下的穷人就不用卖柴卖草了,你就是受人尊重的主人,老朽之言,切切记住。”老者说罢,又飘飘然然向山中走去。特辽道谢老先生的指点,又在母亲的坟前三跪三拜,抹干眼泪,然后回家去。
第二天,特辽遵照老先生的吩咐,在坟墓背后种上了一兜金竹。从此特辽每天上山砍柴割草,都到坟边给这金竹浇水、培土、除草。
金竹长得真好,黄鲜鲜的;长得真快,一天就长出好几寸。而且,竹尾果真像老先生讲的一样,不偏不倚,朝着墓前垂吊,活象一把天然的弓。第四十七天的夜里,特辽做了一个梦:梦见玉帝被射死了,官兵们抱头鼠窜,村里的穷人不用卖柴卖草了,男耕女织,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一梦醒来,日头已经一丈多高。梦终归是梦,今天不卖柴,明天就无米下锅了,特辽依旧背着柴刀上山砍柴。
来到母亲的坟墓边,一阵山风吹来,金竹摇曳。啊,金竹尾着地了!特辽心中多么高兴啊,他想起昨天夜里那美好的梦,举起柴刀就把那金竹砍下。真是一根好金竹啊,黄鲜鲜的,光闪闪的。特辽细心地把这根金竹修得平平整整。又在山上找来九层皮,打成一条结结实实的弓弦。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这条金竹弓做好了。然后又上山去砍了最坚硬的牛角树来做箭。这一天,特辽一点也不感到饥渴,太阳架在西山顶,他背上这把崭新的弓箭,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第二天清早,特辽挎着弓箭来到村背的岭边,等着太阳出来。
磨盘大的太阳升上东山顶时,特辽举起弓箭,使尽平生的力气,对准太阳“嗖”地一声射出了利箭。
这一天,玉帝起床后正在宫殿的廊檐洗脸。突然,金脸盆“当地一声响,金脸盆被打穿,整个宫殿都摇晃起来,玉帝被泼了一身的水,惊倒了。宫官惊呼,满朝文武官员慌得喊爹叫娘,东躲西藏。卫士扶起玉帝,查看现场,捡到一支牛角树制成的利箭。好险啊,要是再偏高三寸,玉帝就被射死了。
玉帝被吓得三天才苏醒过来。他找来法师命令追查此事。
法师仔细辨认箭头,知道此木出在南方山中,就派出宫廷官员前往查访。一日,查访官兵回报:射箭者,乃合山东亭板城村的寡妇儿子谭特辽。却说当天特辽向太阳射了一箭,就高高兴兴地到墓前去祭拜母亲。刚到坟前,忽闻母亲开言:“我儿差矣,不听先生之言,提前一天砍了金竹,故不能把玉帝射死。如今大难ll缶头了,你快到河边的沙滩上去画匹马,喷上一口山泉水,这一匹马可保我儿平安。”
特辽在河滩上用柳枝画了一匹马,口含山泉水一喷,这马果然变成一匹活奔乱跳的玉马。这天,追捕的官兵正赶来。特辽跨上玉马,这马昂首长空,愤怒嘶鸣,即腾云驾雾去了。官兵无奈,只好回宫廷禀报。
玉帝又向法师问计,法师令人搭台,三牲祭奠,然后亲自斋戒三天,夜观天象。法师观看星象,连夜跑来禀报玉帝:“不好了,霞红山脚的凤凰宝座被一寡妇登位了。其子谭特辽智勇双全,将带领平民抗拒天兵要与我皇争宝座。”玉帝惊得面色苍白,急问法师:“此事如之奈何?”法师答日:“寡妇阴助,谭特辽已经骑上玉马,四处调兵遣将,行踪无常,无法擒拿。要捉住谭特辽,除非先把其母的坟墓挖掉。”
玉帝依了法师之言,命令卫官带领数百士兵携带工具浩浩荡荡往霞红山进发了。
士兵依照法师的图纸指点来到特辽母亲的坟墓边。啊,果然是一块宝地:座北朝南,好不舒适,北面青山环抱,犹如一道天然围墙,霞红山就像一头雄狮,跃然群山之上,好不威严;左前方绿岭连绵,像一条正在游动的巨龙;右前方有一座白石山,活像一只白虎日夜守卫着这宝座;墓前一片平地像一张书桌,桌下一条清溪,长年四季流水潺潺,奔向远方;墓对面屹立着一座像一刀劈下的山壁,可见弯弯的红水河和隐隐约约的大明山。士兵们开始挖坟了,他们要把特辽母亲的尸体毁掉。他们驻扎在三岩村,每天轮班上阵,从天亮挖到天黑。挖呀挖,怎么挖也挖不见特辽母亲的尸体,这坟墓的泥土好像永远也挖不完似的,晚上他们收工,第二天来坟墓又依然如故。可是他们奉了玉帝之命,挖不见尸体就永远不能收兵啊。一天,一个士兵因挖坟被石头压断了腿,官兵们不理睬,把他丢在工地过夜。
这一天夜里,特辽骑着玉马回来了。他担心母亲的安危,跑到母亲的坟前问候。母亲对特辽说:“我儿放心好了,他们白天挖土六尺,我夜间填土一丈,他们是永远不会挖到我的,除非是用猫狗血污汤淋过泥土我才怕。我儿要速速招兵买马,打到天庭,把玉帝杀死,到那时,你就是天下的主人,穷人就能过上美满的生活了。”
不料,特辽母亲的这番话被那断腿的士兵听到了。第二天,那断腿的士兵对众兵说:“你们要想挖到尸体,得先把我抬回去医好,到那时,我才把挖坟的办法告诉你们。”
兵头无奈,只得令人把这受伤的士兵抬回去医治。这伤兵的脚医好后,就把特辽母亲的话告诉兵头。兵头找来一只猫和一只狗,割了取血以后,将肉炖了满满的一锅汤,挑到工地,和血混拌往坟墓前的周围泼洒。然后再继续挖土。
特辽的母亲夜间不能填土了。
当天夜里,特辽骑着玉马回到坟边,母亲对他说:“儿哪,如今天机泄露,娘也无能为力了。看来,明天我就被他们挖到了。娘自有脱身之法,只是不能坐在此位,不能给你相助了,有几句话望我儿铭记在心,今夜娘将托付神力于你,明天起你就开始挑山围海,抗拒官兵。左边青龙岭下有一个洞,洞口左边挂着一把宝剑,你取下宝剑就可以把洞中的青龙擒住,它可助你造海。到那时,前面这几十里田地变成了一片汪洋,天兵也奈何不了你,你就可以建立宫殿了。”
母子俩一个在墓中,一个在墓外,一直谈到天明。眼看官兵来了,特辽才骑着玉马离开。士兵们继续挖土了。挖到日头快正顶,士兵们突然惊呼,纷纷跑上坑来。原来是特辽母亲翻身,地动山摇,士兵睁眼一看,只见一只凤凰一扑一扑地飞出泥坑。这凤凰由于翅羽未长,飞到对面的山头就落下了。官兵们赶去,这凤凰遁土而逃,从此不知去向。
官兵们拉队回宫廷交差了。
特辽的马不能腾云驾雾了,他每天骑着玉马翻过板城村背的岭槽回来看望母亲的旧坟。如今这岭槽的石板上留下行行马蹄印,当地的人们就把这岭槽叫马蹄坳。
特辽开始挑山围海了。他首先选定了现在的在勤村背的那座土岭作为宫殿(如今这座土岭叫宫殿岭)。然后从山沟边砍来一根芦竹做扁担,每次挑来两座山,一天接一天地挑,一座座青山,把北泗这个方圆三四十里的田地围成一个大圆圈。眼看就要围好了。这一天,特辽从外地挑来两座山,正走到现在的屯山,突然碰上一位青眼妇人(孕妇),这妇人感到稀奇就问特辽:“辽呀,你真有本事,怎么能用这小小的芦竹来挑起山走?”这一问,芦竹“喀嚓”一声断了,这两座山就永远安放在路的两旁,就是现屯山村背的玉屏山和马鞍山。特辽从此不能挑山了。
怎么造海呢?只有把泥土挖深。特辽想起母亲的话,要把那条青龙擒来帮他造海.特辽来到母亲指点的三岩洞,洞口果然挂着一把金光闪闪的宝剑。他把宝剑佩上,然后往洞中走去,他走到洞口最深处果然见到一条青龙被一根茅草套在石柱上。青龙正想挣扎,特辽已经抓住茅草,挥剑割断草结跃上龙背,赶龙出洞了。
特辽骑龙过三岩村,到了古邦,就从村面前的田垌里往江村以下开始造海,因肚子饿了就把青龙绑在村边的一棵木棉树下,然后到村中去做饭吃。.
这时,一个捡粪人来到树下,他见这青龙死命地挣扎,怪可怜的,就把那茅草解开,这青龙如获大赦遁地逃跑了。结果古邦村面前和江村留下一条大槽沟,1958年才筑坝做水库。就是现在的南洪水库。
特辽正在吃饭,忽闻槽里玉马嘶鸣,知道必然有事。他佩起宝剑跃上玉马,来到村边,不见青龙,好不着急。啊,那青龙正往南边逃遁呢。特辽跃马擒龙了,他挥起宝剑插呀刺呀,刺呀插呀,宝剑每插下一个地方,就变成一个天吊窿。如今柳邕公路两旁,留下了一百二十个天吊窿。特辽追到龙王村时,一剑正正插对青龙的嘴巴前面,龙碰着宝剑,打了一个转,绞成如今四季流水潺潺的龙王口。那尾巴一甩,留下了龙王口上的五海。青龙钻到地上来了,窜向屯山一带。特辽继续追赶。前面是一座高高的青山挡了去路,眼看就要把那青龙擒住了,那青龙来到山前,猛地冲向石壁,那高山的石壁被闯穿了一个洞,如今人们还把这个洞叫穿龙洞呢。
青龙穿过山洞,特辽也跃马窜过山洞去,他紧紧跟着龙的踪迹,穷追猛赶。但,它追赶到什么地方,人们也不知道了。壮族人民盼呀盼呀,相信特辽总会有一天把那青龙擒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