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1-8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
(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3.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课型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1.草原
本课描写了大草原的自然风光美和草原人民热情迎客、盛情待客、深情话别的人情美。重点是朗读课文,领略草原的美好风光,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蒙汉情深”。
1.利用声像资源把学生带入情境。2.引导学生揣摩优美语句的深刻含义,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丁香结
本课作者从形状、颜色、香味等方面描写了丁香的美好,以及丁香结幽怨和对丁香结的理解。重点是追随作者的文字描述,感受作者热爱丁香结和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情怀,体会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1.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美,分析作者运用语言的手法,如比喻手法的运用。2.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作者感知情怀,体验生活的乐趣。
3.古诗词三首
本课三首古诗词分别描写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的自然景观。重点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三首诗词的大意,读懂诗词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读通、背诵这三首诗词,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指导加深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感受自然美。2.引领学生走到古诗的意境中去,悟诗情、明诗理。
4*.花之歌
本课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写出了花的生存空间及所作出的贡献和高尚的追求。
1.鼓励学生反复诵读,揣摩感悟。2.借助联想指导理解赏析。
习作:
变形记
以《草虫的村落》为例,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变形后生活的世界将发生怎样的变化。重点是把自己想象成石子儿、路灯等另外一种东西,并用一种新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世界,记下有意义的见闻。
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新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练习写一写。
语文园地
学习对比阅读,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和好处,感知分号的作用和用法,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指导学生用发现法和探究法来学习排比句、分号和古诗;用直观演示法来认识对比阅读的好处。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文章。
2.本单元重点:
(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3.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课型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5.七律·长征
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点是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这首诗歌。
1.利用声像资源把学生带入情境。2.抓住重点词语感悟诗句描述的情景,体会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6.狼牙山五壮士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战士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重点是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学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写作方法。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感染。
7.开国大典
课文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重点是朗读课文,理清课文中描述的典礼的几个环节,感受典礼场面的宏大和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的激动、自豪,感受毛主席的领袖风采及人民对领袖的爱戴。
1.自读自悟,领悟思想感情,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2.从语言入手,深刻体会文本内涵。
8*.灯光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重点是体会郝副营长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抓住“多好啊”和“灯光”这两个关键词深入分析,体会郝副营长的奉献精神。
口语交际
根据演讲内容拟定题目,编写演讲稿,参加演讲活动展示自己。重点是掌握演讲技巧。
学生欣赏优秀演讲稿,学习写有说服力的演讲稿,观看演讲视频,学习演讲技巧。
习作
本次习作要求在校内外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选择一项写下来,练习记叙活动过程。重点是抓住重点写,点面结合。
选一次活动写下来,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下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
语文园地
学习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了解运用相同句式写句子和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示“说”的方法,学习说法创作方法,积累爱国名句。
学生先感知,增加感性认识,然后学习技巧和方法,并尝试运用。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要求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2.本单元重点:
(1)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训练点。《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①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③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课文要求按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①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②人类能否移居火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让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①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②为家人介绍景点。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学到的方法有侧重点地阅读。
(2)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竹节人》一课,作者在描写玩竹节人和老师也在玩竹节人两段内容时,就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和对传统玩具的喜爱。《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生命之谜的好奇和科学家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写事物时融入自己的感情。
3.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课型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9.竹节人
本课写了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竹节人带给人们的快乐和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的事实。重点是明白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学生分组,分别带着不同的任务去读课文,然后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10.宇宙生命之谜
在本文中,作者先介绍了一些天体知识,提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问题,然后讲出了人类生存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科学家在排除了好多行星之后,认为火星上可能有生命,但经过科学探索之后,这个可能也排除了。尽管如此,宇宙生命之谜并未揭开。本课的重点是教学生学会探究不同的问题,要学会不同的阅读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美,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逻辑性强等特点。让学生分组探究不同问题,然后汇报,教师评价指导,使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阅读课文。
11*.故宫博物院
本课为了详细介绍故宫博物院,共提供了四份材料。这四份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故宫。重点是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去完成两个不同的任务。
学生分组,然后各小组选择要完成的任务,尝试用不同的方法阅读课文,搜集筛选相关信息。汇报后,教师点拨指导。
习作:让生活更美好
出示一些让生活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美食、旅行、梦想等,让学生先说说这些活动的作用,再来围绕话题写作文。
先说一说自己觉得给生活带来美好的活动,然后范文引路,学生练习,完成后交流提建议。
语文园地
学习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积累并练习写人入迷的情景,学会逐项说明理由;理解、积累古诗《春日》。
指导学生先自我感知,然后听教师指导,再练习巩固。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桥》《穷人》《在柏林》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2.本单元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写出了令人感动的情节。如《桥》一文中老支书在桥头指挥全村人过桥的情节,《穷人》一文中桑娜从邻居家宝来孩子后等丈夫归来的情节,《在柏林》一文中老兵的妻子在车厢里数“一、二、三”的情节等。这些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有感情地读出这些情节。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深刻感受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内心情感。作者利用多种手法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想象来虚构出动人故事的,并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另外,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要逐步学会语文本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学习老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桑娜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可怜老兵的悲惨命运,愤恨可恶的战争。
3.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课型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12.桥
本课描写了老支书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人过桥撤离,舍己为人的故事。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利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塑造人物的写法,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1.有感情地朗读,找出写老支书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深刻理解课文。
2.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其作用;讨论结尾点明人物关系的好处。
13.穷人
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桑娜和渔夫在自己家生活十分贫穷的情况下,收养了邻居家的两个孤儿。课文赞美了穷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重点是通过自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了解文中人物对话、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1.引导学生感受主人公的美好心灵,分析作者运用对话和心里活动描写及环境描写的好处。
2.了解作者托尔斯泰的情况。
14*.在柏林
课文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令人凄楚的故事:一位后备役老兵已经在战争中失去了三个儿子,但还是被迫把妻子送进疯人院后再去参战。重点是读懂课文,从多层面理解课文。
1.指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2.讨论、探究课文中两次出现“静”都是在什么情况下。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学会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情”,重点是交流时,把具体的理由说清楚。
1.小组内的同学分角色扮演,模拟与老师交流的过程。
2.和同学交流:面对不同的人,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
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根据已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虚构的故事。
学生复习本单元的三个故事,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提示学生认真读材料,注意到材料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性格等限制词语。
语文园地
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和情节描写刻画人物,通过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了解情节描写的作用,了解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尝试写出人物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积累古诗《回乡偶书》。
指导学生先回顾课文中的几个人物形象,再结合课文来想一想人物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多次读相关句段,感受“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情节描写的作用,了解重点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尝试写出恰当的心理活动细节。古诗积累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快乐读书吧
阅读故事,了解同龄人的成长经历,体验成长故事阅读的乐趣。重点是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借助文本,开发文本的功用。从课本单一地读懂内容,拓展出思想教育和学习写法的方面,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渐渐爱上阅读。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根据“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夏天里的成长》《盼》两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2.本单元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两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都很适合小学生阅读。《夏天里的成长》写的是万物在夏天里都在长,文章最后点明了“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道理。《盼》写的是小姑娘蕾蕾得到了一件新雨衣,于是天天盼望下雨。有一次放学后下雨了,可妈妈有不让蕾蕾出去,她只能干着急。第二天,蕾蕾终于穿上了雨衣。
(2)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作者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绿蔓、竹林、高粱、稻秧、甘蔗等生物的生长情况和水、瀑布、河、铁轨等没有生命的物质长的情况来写,这些事例真实地体现了中心。《盼》一文,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作者选取了等下雨、找借口出去、想象雨点落在雨衣上的情景等几件事,刻画出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形象。
3.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课型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夏天里的成长
写了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表达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感情。
1.会写22个生字,会写24个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梳理行文思路。
3.学习围绕中心句来写的写作方法。
4.体会作者珍惜时间、及时发奋学习的情感。
5.体会生动、具体的心理描写。
6.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
盼
写了想要穿上新雨衣的“我”对雨天的期盼,表达了“我”穿着新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赞美了童心的纯真与美好。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1.围绕中心意思表达。
2.围绕题目选材。
1.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回顾,总结出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具体方法和意义。
2.尝试围绕中心意思(或题目)选材。
习作例文
《爸爸的计划》
《小站》
1.自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的中心意思,体会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表达出来的。
习作
围绕中心意思写
1.学习列提纲。
2.能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
3.能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或者写想象中的故事。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单元重点:
(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作出贡献。
(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3.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课型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17.古诗三首
三首诗分别生动地描写了黄河、江南和乡村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学习重点是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三首诗歌。
1.利用课件出示风景图片,把学生带入情境。
2.抓住重点词语感悟诗句描述的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18.只有一个地球
课文围绕保护地球这个中心意思,分别从“地球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三个方面讲了人类破坏地球的严重后果,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重点是找出关键句,了解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看看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这个结论的。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观点。
3.分析重点段落,学习说明方法。
19*.青山不老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青山不老”的深刻含义。重点是读课文,了解老人为绿化大山作出的贡献,感悟老人的高尚情怀。
抓住“青山不老”这个关键句子,分析故事发生的“大环境”和老人所处的“小环境”,进而了解老人的无私胸怀。
20*.三黑和土地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翻身农民三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重点是抓住关键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关键句子,想象三黑的生活环境,体会翻身农民热爱土地的感情。
口语交际
学会与大家协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意见有分歧的时候要学会细心听取不同意见,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寻求解决途径。
学生看示例,学习换位思考,态度平和地与人交际。
习作
了解倡议书的用途,学习写倡议书的正确格式。
以倡议书为例,讲解格式,了解什么情况下可以写倡议书。
语文园地
学习理解古诗词的方法,学会从一段话中找到表示作者观点的重点句,学会乘坐公交车时选择合适的路线。积累“五行、五谷、五音、五彩”的相关知识。
学生从学习和生活实际先感知,增加感性认识,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技巧和方法,尝试运用。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艺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伯牙鼓琴》。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文言文二则》中选入了两个故事:《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两篇故事一说音乐艺术的高雅境界,一说名画作品也有瑕疵,都与艺术相关。《月光曲》讲了贝多芬创作名曲的一个传说,让我们领略了大音乐家“音乐为大众服务”的高尚情怀。《京剧趣谈》一文分“马鞭”和“亮相”两部分,讲了京剧的艺术特色。
(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每篇课文中都给我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伯牙鼓琴》中俞伯牙的琴声让钟子期想到了高山流水,我们的耳边仿佛也想起了那优美的琴声;《月光曲》中贝多芬在月光下弹奏的第二首曲子让穷兄妹俩看到了异常美丽逼真的景象。《京剧趣谈》中马鞭的运用和双方战斗时的突然静止与耍杂技场面带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而这一切都是各种艺术形式带给大家的美感。
3.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课型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21.文言文二则
两则文言文分别讲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牧童指出名画错误的故事。重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心情,想象故事中描述的美好景象,体会艺术之美,背诵《伯牙鼓琴》。
学生通过朗读、结合注释、讨论探究等多种方式学习文言文,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22.月光曲
课文为我们讲述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故事。重点是学习第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背诵着一段。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抓重点词句,体会音乐描绘出的美好画面。
23*.京剧趣谈
课文讲了“马鞭”这一道具在京剧表演中的运用,讲了舞台上双方作战时两种表演手法的作用。重点是从描述中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
引导分析第一部分,自主练习读懂课文;用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学习第二部分。
口语交际
同学之间通过口语交际了解我国古代的著名书法家和他们的故事,学习欣赏名家作品,谈一谈学习书法过程中的感受和学习书法的好处。
出示图片,学生欣赏书法作品,引出话题。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指导。
习作
写出作文《我的拿手好戏》,要求句子通顺,重点突出。
根据题目先思考:什么是拿手好戏,自己的拿手好戏是什么,怎样炼成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做到详略得当。列出提纲,再写作文。
语文园地
交流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学习一些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并说出意思;学习运用合适的说明语言说明事物;理解积累一些与艺术有关的词语。
学生从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先谈谈自己的经验和认识,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加深认识,增长新知。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近鲁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包含《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文,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讲述的事情,了解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少年闰土》通过描写听闰土讲“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故事,表达了“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好的故事》通过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继而切入昏昏欲睡的梦境,最后又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中,书写了一种对于美丽的梦的失落和追念。《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通过对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下场的描写,赞美了鲁迅先生一心为人的高尚品格。
(2)借助相关资料,理解主要内容。了解本单元的这四篇课文,都有可以借助的资料。如《少年闰土》一课为了看出闰土30年前后的变化可以给学生提供《故乡》中闰土30年后与鲁迅再次见面的一段文字。《好的故事》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当时寂寞孤独的心情,可以给学生提供鲁迅当时关于《新青年》解散的一段文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给学生补充鲁迅先生的家人简介,《有的人》可以补充当时的写作背景等。
3.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课型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
少年闰土
1.会写25个字,会写29个词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段落
3.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关键词句
4.能借助课文和资料,初步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好的故事
我的伯父
鲁迅先生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习作
有你,真好
1.能选择一个人,运用第二人称叙事,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的情感
2.能通过对印象深刻场景的描述,把事情写具体
语文
园地
交流平台
1.能总结和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习给文章拟小标题的方法,并能修改自己习作的题目
3.能边读词语边想象画面,并将画面用文字表达出来
4.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玄秘塔碑》,了解楷书的特点
5.积累鲁迅的名言,进一步感受其精神品质
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