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债务风险防控工作经验材料
2021年,X市紧紧围绕“三个确保”目标,扎实做好“清、规、控、降、防”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顺利实现年度化债降等目标。2022年,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债务管控政策,坚守底线思维,坚持疏堵结合,推动完善科学规范的政府投融资机制,健全债务风险防控闭环体系,坚决守稳守牢风险底线,做到“三突出、三坚决”。
一、突出数量管控、质量提升,坚决把主体责任扛紧扛实
(一)投资上慎决策、控源头。
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逐一过堂,区分轻重缓急开展分类指导,严控新增项目投入和工程支出,严禁新增或变相新增隐性债务,强化项目和债务源头管控。按照非迫切、不紧要原则,大幅压减项目支出,有效控制债务增速。规范引导国企参与市场竞争,严格执行资产收购、股权并购、对外投资等论证、审查、审批程序,最大限度防范决策和投资风险。(二)融资上严执行、控规模。
严格落实园区和国有企业融资计划审批程序和限额管理,将还本付息置于计划首要位置,保障刚性兑付需求。指导国有企业将年度债务控制在合理范围,实现“借、用、管、还”相统一,保持企业稳健运行。督促债务单位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程序,规范执行融资监督、发行信用类债券等管理办法,规范融资行为,确保债务风险可控。二、突出元素集聚、要素适配,坚决把债务结构调顺调优
(一)资金来源上重引导、拓渠道。
发挥财政、国有资金杠杆撬动作用,优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考核,促进银企深度合作,引导国有企业逐步提高银行融资比重,严控新增非标融资,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对已取得的信用类债券批复,创造条件加大发行力度。引导国有企业通过债务重组,拓宽融资渠道,稳步推进长期债置换短期债、低成本债置换高成本债,缓解债务压力,平滑偿债风险。严格落实全口径债务增长率、资产负债率、融资成本率考核,纳入园区绩效考核和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强化责任约束。(二)国企改革上重实效、强实力。
推动实施“一园一策”、“一企一策”,指导国有企业做实资产、做强主业、做优机制,明晰发展路径,拓展经营业务,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和盈利水平,提升整体信用评级,提高资本市场融资份额。整合集聚具有现金流的资产,坚持现金流匹配原则,将政府性债务合规转化为经营性债务。加快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绿色贷款、置换展期贷款等融资产品发行,开展市场化合规融资。通过元素打造和要素重组,着力解决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占比不高、市场主体意识不强、整体竞争力偏弱等难题,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企业运营思维、理念和模式。三、突出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坚决把风险底线守稳守牢
(一)风险防范上建机制、强调度。
落实园区、国有企业防范债务风险主体责任,压实“关键少数”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常态化落实防范债务风险月调度机制,按周、按月、按季细化资金预案,做好到期债务资金接续工作,深入开展债务风险隐患排查,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空隙、不留盲区。做实应急“资金池”,保持适度偿债备用金,建立应急调度机制,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二)债务化解上紧在前、强保障。
科学研判土地市场发展形势,创新和完善土地储备、价格形成及开发交易机制,合理把控土地上市节奏,有效释放土地潜能,为债务化解提供财力保障,确保序时、争取提前偿还债务。按照化债降等工作要求和年度债务化解目标,有序推进化债方案月度执行,全程跟踪督查隐性债务化解,对重点单位实行“点对点”监测,对重点指标完成情况适时通报,按月形成分析报告,加强前瞻性谋划和刚性化约束。深入开展债务管理联系点督导,加强政策辅导、业务督导和压力传导,协调解决债务化解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