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整合资源壮大集体经济
临猗县猗氏镇翟村,位于县城西郊,全村共有7个居民组,2900口人,耕地4800亩,党员62名。近年来村党总支立足实际,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努力进取,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万元,比2018年翻了一番。总结几年来的经验,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抽丝剥茧,摸清底细。
村里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为增加集体收入建成了全县唯一的利用小麦秸秆作原料的股份制企业造纸厂,高效运转几年后,由于环保不达标被勒令停产,闲置多年。2008年原村主干将厂房和场地承包给一家私营企业家李某,并签定30年承包合同。2010年李某又加价转租给翟村村民王某,并签订了15年的租赁合同。王某为了利益最大化,无视规划,无长远计划,在厂区内乱搭乱建,又分别租给五个小微企业。2017年村两委班子通过多方了解,摸清底细,抓住国家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的机遇,积极申报,决定将原造纸厂收回,通过将旧厂区改扩建重新租包,增加集体收入。项目确定立即作为一项硬任务,纳入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规划中,先后3次召开村委会统一部署,狠抓项目落实。二、认真研究,理清思路。
针对原纸厂矛盾重重的复杂局面,党总支通过咨询律师,查询有关法律条文和面临的现状,将矛盾分为三类。一是针对有合同但合同未到期的,应该怎么办;二是与村委会没有签订合同的,但又与李某有合同的;三是与村委会没有合同,但和王某有合同的现租户。三、多措并举,三管齐下。
首先解决李某合同未到期(还差20年)的矛盾,若不给足额的补偿其拒绝交回。面对出现的问题,支村两委班子集体商议决定,从合同条款和签定程序上寻求突破,通过咨询律师,参考法律条文,经反复研究后认为合同的签订纯属原村主干的个人行为,没有会议记录,签合同一事当时的支村委干部均不知情,违反了《村组法》有关条款。在掌握系列证据后多次与李某谈判,通过多次协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李某同意解除合同,但不负责后面的事情。二是解决王某的问题。
合同的层层转包给造纸厂的改造扩建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针对本次王某和村委会没有合同,但和李某有合同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兼顾王某的利益,村委会到其它地方给王某解决了一块地方,让王某无偿使用三年,作为王某的补偿,并做通王某的思想工作,王某同意协助村委会共同来解决其他五家的问题,由他来做其他五家的工作。针对王某签订的合同中离到期时间较长的两家,村委会以奖代补,鼓励其首先搬迁,在这两家的带动下,其他三家也纷纷搬迁。三个月后,场地全部腾空,为项目的落地扫清了障碍。
四、因地制宜,量身打造。
如何将收回来的造纸厂,尽快完成改造扩建,即不多花钱大动干戈又避免重复建设,又能尽快盈利,支村委反复研究,在五套方案中选出一套,采取先招商再建设,改建扩建前先收取押金,入驻后押金变租金,通过方案的逐一落实,在改扩建的过程中,根据商户要求,量身打造,花少量的资金完成了高标准的改扩建,实现了集体经济效益最大化。五、掌握政策,灵活运用。
对引进的企业,考虑到企业刚起步资金紧缺的实际情况,为了让企业吃个“定心丸”,我们既要优化营商环境,又要兼顾集体利益,支村两委经过多方研究,根据有关政策、法律及企业的实际情况,与企业签订了20年的租赁合同;同时每五年为一个价格周期,五年后根据物价的上涨指数,结合周边的租赁行情,进行一次价格调整。这样既保证了企业的权利,又兼顾了集体的利益。造纸厂的改扩建,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集体收入。2019年这一块的收入由原来的4.18万元增加到18.6万元,收入翻了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