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教案

时间:2019-05-12 21:5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教案》。

第一篇: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4.学会在生活中体验与感受寓言所阐明的哲理。

教学重点

1.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2.用自己的话概括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的是古希腊的寓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古代寓言两则。中国古代有许多这样的寓言,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散布在古代思想家的作品中,它们作为论据来阐明事理,非常具有说服力。如:《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

二、自主学习

1、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2、学生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自学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四人小组相互交流探究。

3、根据学生对文意疏通的情况,四人小组相互交流探究。

三、学习《智子疑邻》

1、作者简介: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都未被采纳。后来,他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迫自杀,死时才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2、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雨:下雨 .“不筑,必将有盗。” 筑:修筑 .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上; 亡:丢失 ..

www.xiexiebang.com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智:认为„„聪明 .

3、合作探究:

①宋人为何对两个提出相同建议的人产生不同的态度呢?

宋人与儿子的关系亲近,相信儿子不是盗贼,那么邻居必定是盗贼了,因为邻居提出了一个与其儿子一样的建议。

②读罢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积极方面: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消极方面: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4、生活链接: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这则寓言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启示? 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四、学习《塞翁失马》

1、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召集其门客集体编著的。后刘安因被告谋反而自杀。《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儒、法、阴阳等思想,论理时常常引述古代神话、传说,因而保存了一部分珍贵的神话资料,内容丰富,文笔优美。

2、下列加点字的音,你能读准吗? 塞(sàì)翁失马 .此何遽(jù)不为福乎 .其父(fǔ)曰 .其马将(jiāng)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hào)骑 .此独以跛(bǒ)之故 .堕(duò)而折(shé)其髀(bì)...

3、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善:擅长 .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 .人皆吊之 吊:安慰 .此何遽不为福乎? 何遽„„乎:怎么„„吗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带领 .丁壮者引弦而战 引弦:拉开弓箭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 ..

www.xiexiebang.com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保:保全 .

4、学生朗读课文,并翻译古文。

5、复述故事情节。

6、合作探究:

①在“其父”看来哪些是祸事,哪些是福事?祸事和福事是如何相互转化的? ②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好事变坏事或坏事变好事,都是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③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你知道是什么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五、小结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严文井)

六、拓展与延伸

请你诊断

考试成绩公布了,小明是最后一名。得知这一消息后,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因为小明相信坏事会变成好事,下次一定能考好。他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理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理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重点难点】

1.朗读训练。

2.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的语言。【教学设想】

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达到感悟和理解。2.重视诗歌朗诵教学。3.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理想”是什么?一本词典上说,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一本词典上说,是对美好未来的设想。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理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理想。

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

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流沙河,当代诗人,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35年迁回金堂槐树街老家。1948年始发表作品。1949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写作愈勤。1950年到《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编辑、《星星》编辑。1957年后在成都从事多种劳作,工余研读诸子百家。1966年押回金堂老家,劳动糊口,共12年。1978年到金堂县文化馆任馆员。1979年复出发表作品。年底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编辑。1985年起专职写作。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20种。

二、课文研讨

1、学生听读、欣赏。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蜕 饥寒 离乱 缀连 远行 倔强 洗濯 玷污 怨恨 扒窃 诅咒 浓阴 海天相吻 浪子回头 碌碌终生 绝处逢生 可望不可即

www.xiexiebang.com2、自读课文,分小组学习。

①、自学,联系实际理解各节诗的含义;

提示:可联系例子,如革命烈士、献身科学献身真理的仁人志士、先进人物;也可联系身边的人物及自己来谈。

②、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等待问其他组的同学或者老师; ③、推举

一、两个同学发言,其余同学可补充;

④、各组出一个同学评分,科代表记分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进行总分。

3、整体感知

①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诗是说,人生一定要有理想。②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

(2、3)两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4、5、6、7)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8、9、10、11)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义”来概括。

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

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这样合并概括,全诗的脉络就清楚了

4、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联系实际,就很好懂。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个比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

5、第2节诗是说,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 说得对。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

www.xiexiebang.com

这一节的标点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离乱、安定、繁荣,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6、第3节的意思怎样理解?跟第2节有什么联系? 第2节讲,人类的理想步步提高,从温饱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具有历史性;第3节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

为什么它又是历史的脊梁骨呢?因为正是一代一代的理想,使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这个“照”字,既承接“莹莹光”,又照应第1节诗里“照亮”的“照”,先辈的理想照亮了子孙前进的道路。概括地说,这节诗的意思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7、第4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 重点在后两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与第1节第三句“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都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第1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第4节说了另一种情况:“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这里说的是,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8、第5节的大意怎样概括为好? 先要理解每一句诗。“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这是说,理想使人乐观。例如,饥寒年头,有了温饱的理想,相信靠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赢得丰衣足食,满怀希望,情绪就乐观了。“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是说,理想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地奋斗。例如,面对不幸,面对厄运,有了理想,相信厄运是可以战胜的,前途是光明的,就会不屈不挠地奋斗。“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就是说,理想使老年人的心理年龄非常年轻,他壮心不已,奋斗不息,是理想使他充满活力。

一是乐观,二是斗志,三是活力,概括起来,是力量,包括精神力量在内。这节诗的大意,可以概括为,理想给人力量。

9、第6节怎样理解?这里所说的“牺牲”是不是指黄金梦被敲碎,自私心被洗濯? 不错。显然,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决不是什么黄金梦。一个人想发财,想有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资产,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即使通过正当手段发财致富也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更不必说,用非法手段去攫取钱财了。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

www.xiexiebang.com10、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11、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不幸”就是指“被误解的寂寥”和“酸辛”。上下两句意思是转折的,写成散文,就是“理想固然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但是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可见意思侧重在后一句。这一节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12、第9节是什么意思?跟上一节有什么关系? 第9节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树立了理想,他也可以获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树立了理想,“浪子回头金不换”。“理想是还魂的仙草”,是说,罪人之所以为罪人,是因为丧失了灵魂,为邪恶的念头所驱使,为非作歹。树立了理想,就恢复了良知,恢复了正常人的灵魂,就能重新做人。“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是说,理想能引导着浪子走上正轨。

13、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联系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了。十年浩劫,“四人帮”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坚信不移,这是一种考验,也可以说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14、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

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观抛弃的,有层进关系。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www.xiexiebang.com

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蜕不能改为变”,“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15、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16、本诗中用什么形象表达理想的意义呢?

三、课堂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青春是......

②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父爱是一座山峰 让你的心灵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能沉着坚定;一片大海 让你的灵魂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

三、教师小结

1.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2.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羚羊木雕》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羚羊木雕》教案

教材分析:

一直以来,众多人都局限于将本文定位为一篇反映亲情、友情的文章。旨在揭示子女与父母发生了冲突时,应该怎样与父母沟通,怎样正确对待友情。而实际上从物质之利、朋友道义和话语霸权的角度切入,可以为文章打开一个全新的解读空间,提升文章的审美空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懂课文,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2.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 3.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的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一组成长话题:

“我已渐渐长大,翅膀上的羽翼更加丰满,在辽阔的蓝天下自由飞翔„

我已渐渐长大,变得不再听父母的话;我已渐渐长大,变得不再是父母心中的乖孩子;我已渐渐长大,虚荣心让我争强好胜„„

我不知道我已渐渐长大,只知我跳得更高了,望得更远了,全身上下变得更有力气了„我固执了,和父母疏远了„深沉了,爱半夜起来听一下夜之声了„„ 长大后也有忧愁,有时朋友相见不愿与其交谈.有时,父母向你唠叨几句,你就心头很火,然后就会做出意想不到的傻事。”

刚刚升入中学的你,在悄悄的长大,对许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见,对学习对友情,你可能与父母有不同的看法,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这节课学习的<<羚羊木雕>>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2、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看清字形 抹泪 攥着 逮着玩 ...怦怦 树杈 脸颊 ...

二、整体感知:

1、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 本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一场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木雕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

2、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句子。

幻灯出示 参考答案 一个 的故事。伤感 一个 的木雕。珍贵黑色 一个 的爸爸。婉转持重成稳 一个 的妈妈 态度生硬固执 一个 的奶奶。明白事理 一个 的万芳。仗义明理 一个 的“我”。重情软弱

三、分角色朗读,注意人物的神态和语气。(品味人物个性语言,揣摩人物性格、心理)

朗读要求:

A、把握好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B、处理好语速、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

(一)体会语言中的心情和性格

1、“那只羚羊哪儿去了”妈妈突然问我。“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这说明妈妈把羚羊木雕看得很重——但看重的并非它的艺术价值,而是它的贵重,明确说,她看重的是金钱。

2、“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只几句话,十个字,一个叹号,便把矛盾冲突推向了顶峰,妈妈的“金钱至上”也同时凸现出来。

3、奶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奶奶反对向万芳索回”羚羊木雕“,要爱护孩子的自尊、信用,但奶奶做不了主,当不起家。奶奶的劝阻,表明了奶奶的观点态度。

(二)将下面的神情动作描写归位,体会“我”的心情。

1、“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 不能把羚羊还我„„”()

2、“不!”()

3、“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

4、“没有卖„„我送人了。”()A.我小声地说。

B.我觉得自己声音有些发抖。C。我哭着喊了起来。D.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三)下面的话分别是谁说的,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性格?

A.“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B.“是的,这是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

拿去送人啊!”

C.“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 “好好拿着,别难过,看我呆会儿揍她!”

D.“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小结: 语言描写的作用

1、准确地反映出人物的身分、年龄。

2、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性格。

四、合作探究:

1、写月亮冷冷的有什么作用? 此处的环境描写表现了因为“我”的反悔而失去友谊后的伤心、难过和孤单的感情。

2、“我”为什么“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3、文中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哪些?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4、“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的含义是什么? 我屈从了父母应该怪,但我是迫不得已,主要怪父母不懂孩子的心、孩子之间的感情。只知木雕贵重,不知有比这更贵重的东西,不知尊重孩子的感情及人格,态度简单生硬。

五、小小辩论会:

(1)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2)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3)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明确:父母心目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我”心目中珍视的是友情,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如果当初父母讲明白羚羊木雕怎样贵重,叮嘱女儿好好保管,女儿就不会轻易送人)。

“我”也是有欠缺的(倘若女儿事先征求一下父母意见,也就没事。可见,小朋友还不大懂事,凡事应该征求父母意见,可以避免做出幼稚的行为)。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

六、课堂小结

总起来说,课文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间的友爱,少年的内心世界。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却是重财轻义。他们对子女的态度,走了两个极端,他们并不重视子女的友谊,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们疼爱子女却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七、老师寄语: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都渐渐长大了,做事情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我们已经开始成了“小大人”了,但是父母最终还是我们最忠实的监护人,我们也要设身处地为父母想想,想想他们的感受,在生活中,学会沟通,让父母理解自己,自己也要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学会和父母、他人共处,学会生活

八、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出学习本文的感受,题目自拟,课下交流。

板书设计

羚羊木雕

查问木雕____赠送木雕______逼取木雕______伤心难过

少年世界 珍视友情

成人世界 重财轻义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春》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春》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 用等修辞手法。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写法。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4.揣摩、品味本文鲜明、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5.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惜青春,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品质。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2.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引导学生学习用美的语言来表现景物的美。

教学设想

1.《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细致,感情丰富,语言生动、精炼,宜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为帮助学生掌握写景技巧,可选择重点语段进行精讲分析,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情况:

1、《春》这篇文章分为几个层次来写的?

2、课文描画了哪几幅图?

3、检查背诵情况。

二、谈论探究

(一)春草图,请同学朗读第3段。

1、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春草图的?

www.xiexiebang.com

明确:质感:嫩嫩的。写出小草柔嫩的特点。

颜色:绿绿的。用绿色来象征着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命力:首先,用“钻”字写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这种钻不是一下子钻上来的,而是偷偷的钻上来,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不声不响的长出来的样子。

“钻”和“偷偷”两个字用语非常准确,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使草具有了了人坚强的性格,显示了春早旺盛的生命力,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使得语言更加的生动形象,同时也使没有感情的小草变得像人那样,有感情了。

其次,“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表明了春草分布广阔,绿满大地。刚才是从一颗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又从整片的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可以看出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和描写是多角度的,这样子写出来的文章就会让人感到更加的形象具体。

再次,“坐着,躺着,打两个滚,„„捉几回迷藏。”这一组短语作者连用了六个动词,写了一群天真活泼小孩子。语言是非常口语化的,就像在和一个小孩子说话一样,非常亲切,仿佛就发生在身边一样。

(2)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3)本段是怎样写景抒情的?

这些景象也正映现出了作者春天的一股强烈的热爱之情。这种用景物的描写来寄托作者感情的写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融。(可以叶子、风、草为例作对比。)

如:叶子,心情好的时候是嫩嫩的,绿绿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粗粗的、黑黑的,或者是枯干的,或者„„ 风,心情好的时候是轻悄悄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凛冽的,刺骨的。

(二)、齐读第四自然段,欣赏“春花图”,思考

1、本段作者是抓住了春花的什么特征来描写的?

明确:写春花报春的气势。写春花色彩的艳丽。写春花气味的甜香。写春花数量的巨大。写春花种类的繁多。总的特点:春花万紫千红,争芳夺艳。

2、作者写蝴蝶、蜜蜂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侧面烘托。“闹”,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动作,渲染了热烈的气氛。“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3、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你能说一说这样写得好处吗? 明确:比喻、拟人,还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花香想到果实。

4、本段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www.xiexiebang.com

名曲:从树上似锦的繁花移到花间喧闹的蜜蜂,最后移到地上草丛中烂漫的野花。从高到低 作者在进行景物描写中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是值得我们在在作文时学习的。

(三)、春风图 请一位同学背诵这一段。

春草和春花,都是具体的、形象、可感的事物,作者容易写,我们也容易读。而春风是一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作者怎样去写呢?春风有什么特点? 和煦、清新、和悦 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从人的哪些感觉来写的? 触觉、嗅觉、听觉。作者从触觉写春风,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这种修辞有什么好处?

明确:比喻,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母亲手的普遍特点是温顺柔和,这一比喻从触觉的角度非常巧妙的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把本来看不到摸不着的风形象化了。同时这个比喻也印证了前面古人所讲的“吹面不寒杨柳风”。因为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为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不同而不同,但是春风却不一样,古往今来,人们对春风的感受却是一致的,像母亲的手和吹面不寒都具有共同的特点。

4、以上我们看到作者从触觉、嗅觉和听觉三个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美妙感人。再看到春花图,作者也同样运用了这三种感觉,还有视觉。从中,我们看到,文章对春景写得如此具体生动,是和作者多方面的感觉和深切地感受分不开的。这里我们又获得了一种启示:要获得实际感受,就耍仔细观察,观察就是要把五官一齐开放,使大脑同时通过五条渠道去认识和表现事物。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要在实践中提高观察能力的一种途径。

(四)、春雨图

作者抓住了春雨什么特点?

抓住绵长、细密、轻盈,描写春雨的润。

小结:以上四幅图画,从四个侧面描绘了春景的美。“一切景语皆情语”,描绘春景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就是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

(五)、迎春图。以同样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三、品味语言。本文语言准确、生动。

1、选用准确的词语写出春天的特征。

2、大量运用叠词叠句和对称、排比短句,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3、运用许多精彩生动的比喻句、拟人句,描绘景物特点,抒发感情。例句展示

www.xiexiebang.com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幸福,含有深情的感觉。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钻”字用得好,表现了小草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3、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山朗润起来了”写积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绿,显得格外清爽和滋润。“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将太阳拟人化,既表现了春天太阳的温暖,抓住了春天太阳的特征,更表现了春天太阳的内在神韵。

四、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古人笔下描写春天的诗句吗?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江南春绝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赋得古草原离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五、课堂小结: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本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www.xiexiebang.com

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1.5.2科学计数法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1.5.2科学计数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进一步感受大数;

2、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3、通过科学记数法的学习,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感受大数,促使学生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感受。教学重点

掌握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教学难点

探索归纳出科学记数法中指数与整数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有比100万更大的数吗?

生活中有比100万更大的数吗?请试举出几个例子。(学生可能会举出课本上的三个例子,引导创设以下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

1、我国现在约有14亿人口,每个人每天平均需要的基本粮食(米、面)为0.5千克,算一算每天全国人民需要 吨基本粮食?一个月需要 吨?一年需要 吨?

2、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书大约有2亿册,居世界第5位,如果我们班60名同学每人借阅2本书,那么中国图书馆的藏书大约可供 个我们这样的班借阅?

3、我国的陆地国土面积为960平方千米,如果把它换算成平方米,则在96后面应添 个零?如果把它换算成平方厘米,则在96后面应添 个零? 从上面的问题中,你发现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甲:这些数据都比较大,比100万都大;乙:这些数据读和写都比较困难„..)(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它们,使我们便于书写和读这些比较大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科学记数法”,板书课题:科学记数法.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探索科学记数法

1、回顾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算一算: 10 = 10 = 10 = 10 =

讨论:10 表示什么?指数与运算结果中的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与运算结果的数位有什么关系?

一般地,10的n次幂,在1的后面有 个0。

(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我们要我们要让学生对幂的意义进行回忆,弄清指数与其结果中零的个数的关系,经此帮助学生对科学记数的理解)

2、课堂练习:把下列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 100000=

10000000=

1000000000=

(通过这个题的学习,我们要我们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幂的形式表示数的简便性从而导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我们可以借助10的幂的形式来表示大数。

比如:1300000000=1.3×10,69600000000=6.96×10,300000000= 98000000=,10100000000=,61000000=。

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表示我们开始问题中的大数。(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3、科学记数法: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scientific notation)。

(通过前面问题的探讨,要求学生思考、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科学记数法的概念。)

www.xiexiebang.com

三、应用举例,巩固概念

1、强强从图书馆查了一些资料,请你把其中的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1)人的大脑约有10,000,000,000个细胞;(2)全世界人口约为61亿;

(3)光的速度为300,000,000米/秒;

(4)中国森林面积约为128,630,000公顷;

(5)2002年赴韩国观看世界杯足球赛的中国球迷超过了1.5万人。

2.二十一世纪,纳米技术将被广泛应用。纳米是长度计量单位。1米=10 纳米,则55米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多少纳米呢?

3.《国际新闻》节目中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 联合国劳工组织预计受2001年“9.11”恐怖事件的影响,全球旅游业可能有9×10 人失业,美国保险公司安邦集团认为此次恐怖事件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将高达1×10 美元,其中仅美国市场的损失预计超过1×10 美元。

这则消息中的数据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的,请你把它们所代表的原来的数表示出来。4.把调查北京在所有申奥城市中享有最高程度的民众支持率,支持北京申奥的北京市民有1299万人,小明与小颖打算把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但他们的想法却不一样。小明认为结果是:0.1299×10 人 小颖认为结果是:12.99×10 人 你有什么想法呢?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目的是通过该组题目的训练,进一步我们要我们要让学生体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必然性)四.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丰富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愿望。生活中有很多比100万还大的数,这些数在书写和读都比较困难,学生往往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寻找出一种表示大数的方法。

课堂小结

今天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呢?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需要同学们帮忙解释吗?

《七年级第一章1.5.2 科学记数法》

下列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数是什么?(1)3.2×10(2)-6×10 答案

(1)32000(2)-6000 432

www.xiexiebang.com

下载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论语十则》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七上《十则》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孔子,了解儒家文化的精髓。 2、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短文两篇 蝉 贝壳》教案(共五篇)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短文两篇 蝉 贝壳》教案 教材分析: 《蝉》: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

    《咏雪》人教七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

    人教七上紫藤萝瀑布教案)

    人教七上《紫藤萝瀑布》教案 玉山初中 周忠良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朗读感悟生命的永恒。(重点)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难点) 3、揣摩......

    人教四语文上教案反思

    1. 观 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

    人教七上《整式的加减》教案

    整式的加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桃花源记》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桃花源记》第二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积累文言词语。 3、 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 4、 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