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苏少四上音乐 教案第二单元《丰收之歌》
第二单元《丰收之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丰收之歌》的教学,使学生乐意接触和了解中国民歌,能用和谐、轻松的声音演唱《丰 收之歌》,表达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创造幸福的美好情怀。
2、通过歌曲《丰收之歌》的教学,让学生结合歌曲了解新疆民歌的特点,并体验用多种形式进行歌曲 的表演。
3、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亲身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至今的欢庆方式,并在创造和表现中获得欢乐。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把握新疆歌曲的演唱风格,用自然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丰收之歌》。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各种形式创编各种音乐活动,渲染学习气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多媒体播放)。师生问好!
一、导入:
1、教师:同学们进教室时听到老师放的是什么歌曲吗? 学生抢答:《在希望的田野上》。
2、教师:老师再把这首歌放一遍,听完后说说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情景?(教师播放歌曲)。学生回答:丰收的情景。教师:这是一首富有乡土气息的中国民歌,表现了人们喜获丰收、富民强国的现代梦想。
3、教师:同学们还知道多少描绘丰收的音乐作品吗? 学生回答:小提琴独奏曲《庆丰收》、歌曲《好收成》等。
4、教师:老师也为同学们带来了表现丰收题材的舞蹈《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片段。(教师播放舞蹈片 段)。
5、教师:视频画面通过舞蹈的动作、演员的服饰以及音乐旋律特色表现了哪个地区人们的生活场景? 学生回答:新疆地区
6、教师:下面老师放几首歌曲片段,同学们听后抢答歌名。(教师播放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青春舞曲》、《大阪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学生抢答。
7、教师: 这些歌曲都是新疆地区的歌曲,你还知道哪些新疆民歌?你知道新疆有哪些民族乐器吗? 学生回答:《阿拉木汗》、《娃哈哈》等;冬不拉、手鼓、萨巴依等。(点评: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入手,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意境中进入本课的歌曲教学。)
二、进入主题:
1、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童声齐唱歌曲《丰收之歌》,老师用手鼓为这首歌曲现场伴奏,请同学 们仔细听好老师所用的节奏型。(教师播放歌曲并用手鼓伴奏)(节奏型× × × │× ×)教师:刚才老师用了很多相同的节奏,你能来模仿一下吗? 学生模仿上述节奏型(特别注意切分节奏的正确)。教师:老师用钢琴来为大家唱这首歌曲,请同学们用拍手的方式模仿老师的节奏为我伴奏,好吗?(教 师弹琴范唱,学生拍手伴奏)
2、教师: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这首《丰收之歌》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胡松华填词并演唱,曾一度流 行全国。下面老师再播放一遍由胡松华演唱的歌曲,请同学们听后填表。(教师播放歌曲,出示下表)
三、实践研究,乐海探航
1、学生分成四组,每一组组长先组织组员讨论用怎样的形式表现歌曲,然后告诉大家自己组的组名,再讨论如何表演。
⑴ 一组学生穿上新疆服装用肢体动作进行简单的舞蹈表演。
⑵ 一组学生用老师提供的简单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节奏型:小鼓 小锣 铃鼓 × 0 × × × × │× × × × │× × × × │× × × × │ 0 0 │× 0 0 0 │× 0 0 0 │× 0 0 0 │ 摇 × 摇│× 0 0 ××│0 0 摇 × 摇│× 摇 × 摇│ 0 ××│0 0 0 ××│)× 摇 × 摇│× 0 0 ××│0 圆舞板 × × × × │× × × × │× × × × │× × × × │ 三角铁 0
⑶ 一组学生用竖笛为歌曲伴奏(G 调演奏,注意变音“ti”的指法)。
⑷ 一组学生拍手演唱(节奏型 × × × ×× │× × × ×× │× ×× × ×│ × × × × ×│)。教师分别指导。学生分别表演,评出最佳演出组,教师用钢琴为学生伴奏(师生互动)。
四、师生小结
教师: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只有通过农民辛勤的汗水才能换来可喜的丰收。让我们在音乐中体验劳动的快乐、享受丰收的喜悦、尊重农民的劳动,永远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多 媒体播放乐曲《天山之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靖江民歌《打麦号子》 唱:《打麦号子》 动:歌表演《打麦号子》
教学目标:
1、欣赏靖江民歌《打麦号子》,感受一领众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2、能用一领众和的形式,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
3、能积极参与歌表演《打麦号子》的创编活动,并能大胆地当众表演。
教学重点:用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采用一领众和演唱形式时,领与合的相互衔接。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歌《杨柳青》,今天,我们用扬州方言再来唱一唱。师带生跟音乐复习歌曲。
师:《杨柳青》是流传于江苏一带的民间小调,是民歌的一种,除了小调,山歌和号子也属于民歌,今 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并唱唱号子。
1、生谈谈自己对“号子”的理解
2、师小结:“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它产生于人们的劳动生产中,是人们在从事 繁重的劳动时,为了使大家在同一时刻协同用力而自然产生的呐喊。当这种呐喊具有节奏性旋律性时,便形成了“号子”,后来“号子”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歌曲体裁。
二、欣赏
1、生听赏靖江民歌<<打麦号子>> 思考: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给你怎样的感受?
2、师小结:“号子”常见的演唱形式有合唱,一领众和。这首《打麦号子》采用的是一领众和,这样 的演唱形式很有气氛,能够很快引起听众共鸣。
三、学唱歌曲
1、再听号子,感受一领众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2、同学分析歌谱,找出相同的部分。前八小节是 1+1 的结构,没有旋律,都是规整的八分节奏。中间八小节发展成 2+2 的结构。最后八小节基本是中间八小节的反复。
3、学习前八小节 前八小节是劳动的呐喊,可采用师领生合再交换的方式学习。要求呐喊有一定力度,烘托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4、学唱中间八小节 分句跟琴唱,唱准相似乐句。教师示范下滑音的唱法;注意唱准 3/4 拍这一小节。
5、学唱最后八小节 唱一唱与前八小节不同的地方。后十六分音符替代了小附点节奏,吐字要清晰。
6、学生跟范唱完整默唱歌曲
7、学生跟琴完整唱歌曲。
8、教师问学生:号子中出现两处三拍子的节奏,如改成二拍子,会给人怎样的感受? 教师分别组织学生唱唱两种不同的拍子。
9、师:同学们,我们也来用一领众和的形式唱唱歌曲。师生或同学之间进行,注意衔接。
三、歌表演
1、教师组织学生观看一个劳动场景,加工提炼劳动语言。
2、根据教师的指导,实行分组创编,主题自定,开展小组竞赛。
3、各小组汇报表演,表演时邀请其他小组做群众演员,配合喊号子,烘托气氛。
4、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评选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最佳进步奖、最佳领唱奖等。
四、拓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唱了靖江民歌《打麦号子》,老师还找了一首《船夫号子》,我们也来欣赏一 下。生听《船夫号子》,在歌声中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唱歌曲《丰收之歌》。
2、初步体会合唱的效果,初步养成良好的合唱习惯。
3、在听赏乐曲时,能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用身体语言表现自己所感受到的不同音乐情 绪。
情感与态度目标: 感受快乐,并通过合唱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动一动,画一画让学生更贴切地感受表现乐曲情绪。
2、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步解决难点:二部合唱部分。
教学过程:
一、情感导入: 学生在《喜洋洋》的背景音乐中进入教室。感受音乐气氛。师: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进入快乐的音乐课堂,我此刻的心情就和这首乐曲一样高兴欢快。这首 欢快活泼的音乐能让你们想起什么吗?(学生:过年、节日)
二、听赏民乐合奏《喜洋洋》。
1、整体听赏,感受情绪。师:在这些喜庆的日子里,人人脸上都喜气洋洋。也是咱们听到这首乐曲最多的时候。让我们再一 次在音乐声中回味一下那些快乐的心情吧!整体听赏乐曲,随乐轻哼,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课件播放音乐,并播放喜气洋洋的场景。)
师:同学们猜猜这首乐曲的名字叫什么?(《喜洋洋》)你们觉得哪个名字更适合这首曲子?为什么?
2、分段赏析,深入感受。师:刚才欣赏的过程中有些同学的表情发生了变化。有时候特别高兴快乐,有时候又显得放松一 些。老师把这两段不同的地方记录了下来,让我们听听有什么不一样?
(1)分别听赏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师:给你们一个红色方块和一个蓝色圆形,给这两段音乐配色,你想怎么配?。然后让学生说说两个乐段音乐情绪的表现特点。(第一段旋律欢快,热情洋溢;第二乐段旋律舒展 流畅,非常抒情。)
3、综合欣赏,参与表现。师:你们的感觉真是敏锐!现在请用你们的身体来表现一下你们所感受到的音乐情绪吧!(1)完整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节奏,选择最能表现自己快乐心情的动作律动。
(2)请几个学生按其他同学的表现为音乐标记不同乐段。
(3)课件出示乐曲的乐段标记。师:同学们笑得可真开心!快乐的心情来自于快乐的生活!有节日的快乐,有喜事的快乐,更有丰收的快乐!听!这里传来了一阵快乐的歌声!
三、复习歌曲《丰收之歌》。
1、学生跟音乐齐唱
2.师指导不足之处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学得开心吗?什么时候让你最开心?(生:??)师:老师今天和同学们一起渡过了快乐的 40 分钟,在喜气洋洋的音乐中回味了幸福快乐的时光,还学习了好听的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勇敢地进行了合唱的尝试。希望快乐永远与我们相伴!让我们高 高兴兴地回到教室继续今天快乐的学习吧!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成长的足迹:听,表扬
教学目标: 1.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能听出最具特色的民族音乐;
2.掌握圆滑线和延音线的区别
3.竖笛练习: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1、节奏练习:x x
2、视唱练习
(1)、出示旋律:p2(2)、练习一声部视唱。
(3)、练习三部轮唱。
二、成长的足迹
1.听一听,老师弹奏是那一句?跟琴唱一唱。2.听一听,说一说,下列作品分别运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对花》 《Do Re Mi》 <哦,十分钟> 《打麦号子》
三、竖笛练习——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丹麦不仅有美丽的童话,哪里的人们勤劳善良,在这个美丽的秋天,人们又在干什么呢?
1.师示范演奏
2.吹奏时带着欢快的情绪
3.学生练习,注意吸气符号。x | x x t t x | ta x x x x t t t t | x ta 0 | t t ta 视唱 竖笛练习: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第二篇:丰收之歌音乐教案
丰收之歌
工作单位 :乐亭县第四实验小学 授课教师 : 李少艾
教学教材 :冀教版第五册第四单元 教学内容: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丰收之歌》
2、通过读歌词掌握歌曲节奏
3、音乐活动“颗粒归仓”
4、分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歌曲律动 教学目标
1、通过《丰收之歌》的学习,学会用欢快的歌声、热烈的舞步来表现丰收时的喜悦之情。激发学生胡学习兴趣,并且明白歌舞形式是表达人们喜悦心情的最佳方式之一。
2、通过摘果子活动对秋天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经过节奏练习更好的掌握歌曲节奏。
3、在“视,听,唱,动”的音乐活动中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景,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通过感受丰收欢庆喜悦的场面,体会劳动的价值,从而要养成劳动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1、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来演唱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2、能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
解决方法:讲解分析、示范引导、学生练习、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等。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师准备:电钢琴、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书本、复习学过的音乐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白雪公主的故事吗?知道作者是谁吗?今天的老师就带领你们到安徒生的家乡,素有童话王国之称的丹麦去走一走看一看。带问题欣赏丹麦金秋果园丰收画面。
2、师:丹麦迎来丰收之年,欢乐地人民唱起了丰收之歌。同学们,让我们感受一下欢乐地丰收气氛吧。(出示板书)
3、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高兴 兴奋 欢快)下面就让我们学习这首歌曲。在学习之前我们先看看歌曲的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表演《丰收之歌》,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创造力,同时在聆听、律动过程中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也让学生通过感受丰收欢庆喜悦的场面,体会劳动的价值,从而要养成劳动的好习惯 二
摘果子(课件出示节奏)
1、南瓜丰收了,根据不同的果实按节奏读歌词。师范读,拍手拍腿打节奏的方式。
2、根据刚才的节奏,试着把苹果运回家吧。让学生试着自己读,并展示。
3、师即时的指导鼓励,(给学生发放奖品)
【设计意图】节拍教学是学生最不喜欢的环节,于是本节课针对这一点,通过摘果子,读歌词让学生体验学习节奏的乐趣。
三、学唱歌曲(出示整首歌图片)
1、跟老师逐句学唱歌曲.2、师做指导性纠错,生再唱。
3、情绪和情感的提示,生有感情的再次随琴声演唱。(感情好有奖励)
4、师:太精彩了,有了你们的助兴,今年肯定还会是一个丰收年。听,丹麦人民的丰收之歌又唱响了!
5、请你随音乐轻轻的唱一唱吧!(熟的同学可以用洪亮的声音,不熟的同学可以轻生唱)
【设计意图】学会一首歌不难,但要让学生唱出歌曲的情绪,唱出歌曲的演唱要求,却有点难。《丰收之歌》的演唱重点是学会用欢快歌声表现丰收时的喜悦之情,为了把歌曲的高潮部分演唱的更好,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参观田园果园的形式演唱歌曲。
四、庆丰收游戏:
1、师:我们在田野里丰收了果实,在歌声中又收获了知识,回顾上节课学的知识,四分音符 八分音符 二分音符 认识音符。看老师这里有三个大仓库。
(游戏)把你手上的果实放到属于他自己的仓库中吧 1--
6--
0 2、再次用歌声庆祝丰收的喜悦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收获音乐知识,改变了以前枯燥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五、载歌载舞庆丰收
1、分组表演: 舞蹈组 乐器组 歌唱组分组表演。
2、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并分组表演。
3、播放《丰收之歌》歌曲,载歌载舞,师生互动表演。
【设计意图】分组表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得合作意识,通过学跳丰收舞,让学生亲身感受丹麦传统的庆丰收方式,并在体验和表现中获得欢乐。并且明白歌舞形式是表达人们喜悦心情的最佳方式之一。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生自由发挥)相信,你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一定会实现自己的丰收愿望,让我们随欢乐的音乐拍手走出教室吧。板书:
丰收之歌
节拍:2/4拍
情绪:欢乐地
演唱方法:跳跃的,有弹性的
课后反思:
课后,我收到了许多积极的反馈意见。有的老师认为,这节课的导入设计很好,不知不觉中把学生们带入了主题。结尾的设计也较为出色,使学生们体会到丰收背后的辛勤劳动。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教学中的讲解、释疑、归纳和强化,教学中通过学习学会歌曲,以及教学中通过节奏训练掌握已学会的知识,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已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音乐学科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又使音乐学习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也就是说:音乐的学习原则是不能依靠描述、讲授的,必须要依靠审美主体的自身体验。在课堂中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轻松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并使本课顺利进行。课标中强调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为达到这目的,我在教学设计上尽量做到以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并且结合直观形象,让每个孩子在模仿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师生共同体验,享受了音乐美。全部教学的活动以学生为本,师生共同参与,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首位,让孩子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会歌曲,唱好歌曲,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三篇:2014苏少版四上音乐教案__第六单元_山谷回响
第六单元 山谷回响
教学内容
听:“火车向着韶山跑” 朝景 唱:“太阳出来喜洋洋”“亲爱的回声”竖笛:“亲爱的回声”
第一课时“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目标
1、通过乐句连接的练习,让学生体验音乐的流动与终止。
2、能准确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的乐谱和歌词。
3、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4、欣赏“火车向着韶山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发声练习1=C 2/4 5 3 4 2 1 2 3 4 5 3 4 2 1 — ni no ni no ni no ni
二、乐句连接
1、认唱旋律短句
1)请学生打好拍子,注意附点音符的节奏。
2)自己练唱,想一想如何连接比较好听。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唱。
3)把排列好的乐句来唱一唱。
三、欣赏“火车向着韶山跑”
1、导入: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大家搭乘火车,跟着音乐,感受这辆火车把我们开往那里?
2、听赏音乐“火车向着韶山跑”,边听边模仿开火车的动作。
3、这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四、新授课
1、导入新课 师:火车把我们带进了韶山,已听到了各种民歌,也学唱过一些民歌,大家都知道民歌分为山歌、小调、劳动号子。我们听过的《落水天》、《对鸟》都属于山歌。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首山歌,请你们听一听,想一想,这首山歌是人们在什么时候演唱的?
2、听音乐: 指导学生边听边轻声哼唱
3、讨论分析歌曲 生:是人们上山打柴时唱的。师:是啊,你听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生:很神气,很高兴的(乐观的)再次听音乐,注意旋律 师:你发现什么? 生:有“ ”记号。老师解释“波音”:从本音出发向上波动一个音再回到本音。举例:2 ——2 学生唱一唱 ;老师指出跨小节切分音,请学生来想一想这个音唱几拍?并划拍唱一唱
4、学唱乐谱
1)根据音高来模唱旋律。2)齐声划拍轻声唱旋律。
3)师生接口唱乐谱 ;注意:波音的演唱,跨小节切分音的节奏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准确演唱乐谱。
4)分小组来演唱歌谱,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唱得最好!
5、学唱歌词
1)先听音乐
2)再跟琴轻声演唱歌词。注意:衬词的演唱。
3)学生来排练这首乐曲,可以用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来演唱。提示:可采用齐唱、领唱、分组唱、轮唱等形式。
4)请学生自己选择演唱形式来试一试,看看表演效果如何。
5)再在歌曲前加上引子:“2 3 2 1 2 —” 太阳出来罗学生自己进行排练,并进行表演。
第二课时“亲爱的回声”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爽朗、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学习用鲜明的 力度对比来表现回 声的力度效果。
2、知道 6/8 拍的含义及其特点,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表达 6/8 拍的旋律。做一做练习,进一步巩固对 6/8 拍的认识。
3、欣赏“缆车”“山童”
4、竖笛:“亲爱的回声” 教学过程
一、欣赏“缆车”“山童”
1、导入:同学们,你们坐过缆车吗?缆车在行驶时听到钢丝在绳索上摩擦是什么声音吗?我们大家来 模仿一下。
2、现在请大家听赏一首意大利歌曲“缆车”,是男声独唱,歌中唱到“弗尼古礼”是指缆车滑行的声 音,大家听到“弗尼古礼”时,就跟着唱一唱,体验钢丝在绳索上摩擦是什么声音。
3、让我们做着缆车到山路去走一走,听赏童声合唱“山童”------,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音乐游戏
1、导入:我们看到了大自然有许多奇妙的现象,你知道的有哪些?它是怎么产生的?你来听一听,音 乐里有什么奇妙的现象?你知道它是怎样产生的? 好,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新歌《亲爱的回声》
2、做简单的回声游戏;你觉得可以用怎么样的声音来模仿回声? 请大家小组讨论。(强:F 弱:P 我们来唱一唱;
3、我这里还要一首关于“回声”的歌曲,你们听——《亲爱的回声》 你听完以后,请告诉我,它是几几拍的? 6/8 拍: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六拍。● ○ ○ ◎ ○ ○ 强 弱 弱 次强 弱 弱
4、可以用怎样的身体语言表现?请同学分小组讨论,我们来跟着音乐感受一下。
5、我这里有几条 6/8 拍的节奏,请你们跟我拍一拍。
6、同学们拍的可真不错,下面玩一个“发电报”的游戏,看看哪组拍的又快又准。
三、新授歌曲
1、听《亲爱的回声》刚才你们讨论以后发现通过声音的强弱可以模仿回声;请你们把书翻到 38 页,边 听音乐,边给歌曲加上强弱记号。
2、学唱新歌: 听唱(比较第一、二乐句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3、师弹琴,生唱。强调最后的双声部。拎出来练习。生唱,师模仿回声。
4、学生唱,部分回声。
四、竖笛:“亲爱的回声”
1、我们再来用竖笛来感受“亲爱的回声”的歌曲。
2、唱一唱、练一练、吹一吹。
五、小结:回声现象很奇妙,但也只是大自然现象中的一种,要想揭开他们的奥秘,从现在起就要好好 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成功!)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山谷的回声》,练习二部轮唱;
2、欣赏《朝景》 3.竖笛:菲利普《亲爱的回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听音做手号练习;
二、欣赏《朝景》
1、初步听赏全曲。
2、试哼唱书上旋律,它在乐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3、选择乐曲与小伙伴合作表演
三、学习歌曲
1、导入:有一群山里的小朋友听到这首乐曲后,不由自主得唱起了一首歌《山谷的回声》
2、教师范唱
3、听录音,熟悉旋律;
4、学唱歌曲
5、提出跟不上的地方,老师用琴和同学们一起学唱;
6、听琴伴奏,小声试唱歌曲;
7、两段连起来试唱;
8、听伴奏,加快节奏;
9、完整地唱好整首歌曲。
四、小组表演歌曲
1、听音乐,表演;
2、评出最佳的律动;
3、集体表演,师生同乐
五、小结:
第七单元 难忘的歌 第一课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目标
1、愿意学习国歌及其音乐相关知识,能够体会并用歌声真正表达国歌的神圣与庄严。
2、演唱歌曲中,体会国歌的情感并能唱好国歌。、知道国歌的原名及其词曲作者,知道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理解歌词的含 义。
教学难点
通过对国歌及其相关知识的学习,真正体会国歌的神圣与庄严。教学过程
1、寻找国歌: 请你仔细听听,你是否能听出熟悉的旋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国歌
2、思考:
(1)关于国歌,你知道多少?诞生时间、背景、词曲作者、深刻含义、积极作用
(2)今天为什么还要学国歌?现在背景、已有基础、深刻挖掘思想含义、唱得更好
(3)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A.《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由田汉作 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 1935 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 大地上歌唱了近70 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
B 国歌同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的象征。
2.分析旋律、节奏特点,感受乐曲中号角式音调的力量。从音乐角度上看,歌曲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力量?
(1)在唱这一句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这三个“起来”的音一个比一个——?(高)力度是越来越——?(强)(结合冲锋号让学生感受到号角式音调的作用——有号召性、鼓舞性)
(2)节奏上有些什么特别?除了运用附点音符、休止符,还运用了冲锋号中使用的三连音。(请学生在 歌谱中标出重点句)作曲家就是运用了号角音素、出神入化的三连音、附点音符和休止符,让我们在音乐中感到了勇往 直前的力量!
3、再次歌唱音乐片段,当出现时,用手随着旋律的上行挥动。
4、播放录音(学生聆听感受,体会不同节奏在歌曲中的表现)
5、放伴奏生跟唱(教师提示:歌曲中容易唱错的地方。)
6、跟伴奏有感情的演唱
7、纠正错误
8、跟伴奏有感情演唱歌曲
9、观看升旗仪式,复习歌曲
四、小结 同学们:除了国歌,你还能想出唱祖国的歌曲吗?你们能哼唱出来吗?(分组讨论,每组说出一首。例 如:大中国、爱我中华、我的中国心、国家等)
五、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红星歌》 教学目标:
1、能自信的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红星歌》。
2、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
3、能给红星歌编排舞蹈,并用列队行进的方式进行表演。教学重点:
能体会歌曲中雄壮的情绪,演唱时音高、节奏准确、咬字吐字清晰。教学难点:
能积极参加课堂互动活动,给《红星歌》编排舞蹈。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卡片等道具。课教课型:以唱歌和跳舞相结合的综合课。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导入(播放歌曲 《军队进行曲》,学生随音乐进入教室)师:在上课之前,老师要问问同学们,同学们都有哪些理想?谁来告诉老师?(学生举手回答)哦,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理想,那你们想知道老师的理想吗?老师的理想呢是当一名女兵,因为我觉得 军人看起来很厉害!很威武!很帅气!很有气质!可惜啊,老师海拔不够!所以没有当成,诶?有这么 一个小孩儿,他也有一个军人梦。。。。好!接下来呢就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欣赏一段电影片段。(《闪闪的红星》视频片段)
师:有没有同学看过这部电影?(有——那你们知道影片里的小主人公叫什么名字吗?老师来告诉你们)师:故事发生在 1931 年到 1938 年间的江西红色革命根据地,一个年仅十岁穷苦农民的孩子——潘冬子 一心想参加红军,这不仅因为冬子的爸爸就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更因为冬子发誓要为被敌人残杀的 妈妈报仇。后来他真的成了一名光荣的小红军。(课 件出示潘冬子照片)师:这就是小潘东子,他机智勇敢,他相信,只有将敌人都消灭掉,百姓们才能不受压迫过上好日子。同学们说他勇不勇敢?我们看小潘冬子走路神气不神气(放潘东子走路片段)我们跟他比一比好不好?
二、同学们起立,现在我们都是勇敢机智可爱的小潘冬子。好,同学们敬个军礼给老师看看(师鼓励并纠正做的不正确的)听音乐跟老师做(放红星歌音乐,老师做动作)
1、原地向左向右转
2、火车似的走路多跳几遍
3、师做动作,一段两个动作(语言提示:要换动作了~~)
二、师:刚才小英雄偷偷告诉我你们表现特别棒,所以老师送给你们每人一个小礼物,同学们找找看? 同学们都找到了吗?告诉老师它是什么?。小!红!星!。对,它是一颗小红星。
三、同学们今天要学的歌曲就叫《红星歌》
1、第一遍:好,同学们看着歌词,我们来完整地听一遍思考一个问题 :本首歌的题材是什么?(听完出示课件)第二遍: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这首歌用什么情绪演唱?(出示课件)
2、重音记号的介绍(出示课件)
3、(师富有表情的清唱歌曲)师:下面听老师唱一遍,注意老师的速度节奏和重音记号的运用,同学们把小手伸出来给老师打节奏
4、好,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能跟着老师唱了,来,跟着老师的钢琴一起来一遍(师:同学们身体坐直,两腿放平,把小手放在腿上)
①跟钢琴来第一段
②跟钢琴来第二段(指出不足,师示范唱)
③纠正后整体来一遍(提醒用自然的声音唱,不要喊唱)④唱得好的同学上台唱(表扬要具体)
⑤师伴奏(错误及时纠正)
5、师:好,接下来我们大家来做一个小游戏,同学们全体起立。同学出来模仿红军战士走路。但是老 师有要求,走路的速度要跟老师弹奏音乐的速度一样。(三段音乐)第一段速度快。第二段速度特慢,第三段速度适中。
师:同学们觉得哪组才应该是红军走路的正确速度啊?(生回答,教师给与鼓励)对 这就证明了(课件)好,我们就用这个正确的速度,唱一遍(跟音乐唱教师给与鼓励)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红星歌》,也知道了小英雄潘冬子,通过学习呢我们还知道我们现在的 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用毛主席毛爷爷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第三课时 唱《送别》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送别》。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初步认识影视歌曲、学堂乐歌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意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
认识作者: 李叔同,是我国最初出国学习西洋绘画、音乐、话剧,并把这些艺术传到国内来的先驱者之一。他集诗词书画,音乐戏剧于一身,是中国现代画家、书法家、音乐家、戏剧家。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号弘一法师。他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一、导入 电子琴表演《星月神话》
二、同学们想不想听老师用电子琴给大家表演一下呢?听完后请大家猜猜这首歌的名字
叫什么?是哪部电视剧的插曲?它属于影视歌曲。
影视歌曲除了插曲外,还有主题曲、片头曲、片尾曲等,在影视作品中,影视音乐可以起到丰富银幕形象,加强影视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作用。
三、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一首影视歌曲,它是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送别》
四、《城南旧事》电影故事简介:
《城南旧事》曾获1982年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荣获1983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它以一个6岁的小女孩---“小英子”为主人公,记录了她的所见、所为、所感。小英子天真纯朴世界对她来说本应该像海跟天那般美好单纯,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她的身边发生着许多惨痛的现实,单这些都不妨碍她结识许多朋友,只是与他们相识相知成为朋友后,又因种种外在原因避免不了个个的离别、分手。歌曲《送别》就是在这样的一幕幕场景中响起。
播放歌曲)
五、学唱歌曲
1、是几拍子的歌曲?唱谱
2、跟琴用“u”哼唱
3、填词演唱
4、感情处理:朗读歌词,歌曲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歌曲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5、歌曲分析。《送別》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在長亭外、古道边送別的画面; 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
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滿着彻骨的寒意。
6、学生表演
六、认识作者:
李叔同,是我国最初出国学习西洋绘画、音乐、话剧,并把这些艺术传到国内来的先驱者之一。他集诗词书画,音乐戏剧于一身,是中国现代画家、书法家、音乐家、戏剧家。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号弘一法师。他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读课本歌谱下面的知识点)
這首《送别》是李叔同1915年在杭州第一師範任教時所寫的歌曲。也是「學堂樂歌」的一個代表作品。所謂「學堂樂歌」,同時,一些在日本留學的青年學子,借當時流行於日本和歐美的曲調,填上新詞,編成新的
歌曲。此外,「學堂樂歌」還常常採用中國古典詩詞來填寫新的歌詞。李叔同就是根据當時美國的j.p.奧特威的一首歌曲填詞的。
七、扩展。
除了这首《送别》外,你们知道的还有哪些关于离别惆怅的歌曲或者诗歌文章呢? 李白写了很多离别的诗篇,其中有两首很有名: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四课时 欣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习惯,感受不同乐段情绪的变化,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记忆模唱乐曲的主题,并能区分乐曲的段落。
2.感受手风琴丰富的表现力。
3.使学生对历史有所了解,启发学生珍惜生活、热爱生活。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让学生了解历史、弘扬民族精神。
2.通过欣赏掌握乐曲的情绪,模唱乐曲的主题并能区分乐曲的段落,感受手风琴的音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看《铁道游击队》片段视频,音画导入。
师:同学们,正在播放的是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影片,它情节曲折惊险,引人入胜,但是本片的插曲更好听,曾广为传唱。这首歌曲对于我们来说也并不陌生,边听边思考这部影片的名字及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再现了哪一历史时期的事件? 生:这部电影叫《铁道游击队》。
生:歌曲讲述了抗战时期铁道游击队的故事?? 师:大家虽然不知道歌曲的名字,但是知道这首歌曲反映了我国历史上抗战时期铁道游击队的故事,这首歌曲是电影《铁道游击队》里的一个插曲,歌曲的名字叫《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2.背景简介。
教师简介:《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影片《铁道游击队》的插曲。歌曲深刻地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抗击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及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师:影片《铁道游击队》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拍摄而成的。师:谁知道有关的故事情节?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看过这个电影,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山东枣庄一带的铁路工人,在党的领导下组织了铁道游击队。他们活跃在铁道线上,破坏日本鬼子的铁路运输,使日本侵略者在政治上、军事上连连失败。恼羞成怒的敌人对铁道游击队进行疯狂“围剿”,并且在人民群
众的支持下,终于胜利突围,并配合八路军大部队消灭了日本侵略军,获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教师讲述歌曲在电影中的情形:游击队员被迫转移到微山湖的礁岛上。经过游击战士机智、勇敢的斗争,连续打退敌人的数次进攻之后,天已黄昏,在战斗的空隙中,战士小坡弹起了土琵琶,领头唱起歌,其他战士也跟着唱了起来,他们终于胜利突围。歌曲表现了游击队员怎样的精神?
生:歌曲体现了游击队员们身处艰苦的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师: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同名的欣赏曲,大家一同欣赏,仔细听乐曲的演奏乐器是什么?你能简要说说你了解的这种乐器的情况吗?
二、情感体验
1.初听全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课件出示思考问题:乐曲与电影插曲有何不同?情绪有无变化? 2.学生讨论并回答。生:演奏乐器是手风琴。
生:手风琴演奏的比电影歌曲更有色彩。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我觉得手风琴的音色更能表现铁道游击队员在铁路的上与敌人抗争的特点。
生:我听出乐曲中模仿火车行进的声音了,轰隆隆的。3.教师作手风琴简介。
播放手风琴演奏片段。(有条件的老师可以进行示范演奏,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再次聆听乐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请学生边听边想: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用笔划分部分,并用你喜欢的颜色表现每部分情绪的不同。
生:乐曲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我用黄色表现,第二部分用红色表现,比较热烈,第三部分还是用黄色表现。
5.分段欣赏。
(1)欣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第一乐段音频。① 师:旋律及速度有何特点?描述了什么情景?为什么?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想象,描述出第一乐段的旋律抒情优美,节奏较为舒展,速度较慢,表现了黄昏时微山优美的景色及抗日战士的必胜信念。
② 视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主题旋律图片,感受情绪。③ 师:歌曲的第一乐段表现了游击战士在极端艰难险恶的环境中,依然那样镇定自若、热爱生活、高度乐观。那具有鲜明民歌色彩的旋律细腻而抒情、平静而安详,表现了游击战士身陷重围而临危不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欣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第二乐段音频。师:节奏、速度有何变化?表现了什么?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想象,描述出第二乐段的速度较快、节奏紧凑,表现了抗日战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师:歌曲的第二乐段节奏变得紧凑密集,旋律中的跳进增多,速度加快,力度加强,形象地表现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坚定乐观、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他们憎恨敌人并决心消灭侵略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第三乐段音频。师:旋律与哪段相同?表现了什么?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想象,描述出战士们沉浸在对胜利的憧憬中。
师:歌曲的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但在歌曲内容上却又加深了一层。就像游击战士们已经看到: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前景就在眼前了。
6.复听全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1)请学生分小组欣赏后讨论,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现这首乐曲。如:听到火车进行的声音,用喜欢的动作表示。
2)学生分组讨论。7.表现全曲,自由展示。
学生可在第一、三乐段演唱或模仿演奏,第二乐段打击乐器伴奏,也可表演或用口技、声势进行模仿。
三、对比欣赏
聆听独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并出示《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谱例。
师:这首乐曲原来是独唱,后来被改编成手风琴独奏、合唱等形式,我们再一起听一听独唱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请同学们边唱边拍手跟着唱一唱。师生跟唱。
四、课堂小结
在那样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游击队与敌人在铁路上周旋,可是,在战争的间隙还能弹起心
爱的土琵琶唱起歌,这就是革命的乐观精神。父辈的童年和历史与我们是不同的,他们乐观的态度为今天的我们赢得了幸福的生活,相信你们在歌曲中已经感受到了!老师希望,当你们的生活和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们也能用坚强和乐观的态度来战胜困难,战胜自己!
第八单元 铃儿响叮当 第一课时:唱《铃儿响叮当》
教学内容 学唱合唱歌曲《铃儿响叮当》 教学目标
1.培育学生爱自然、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并能在歌声和面部表情中出来。
2.歌声整齐,吐字清晰灵巧,合唱声部和谐。3.背唱这首歌曲。教学准备
手风琴、磁带、录音机 教材分析
《铃儿响叮当》
这是一首闻名于世的儿童歌曲,歌曲为三部曲式,第一乐段的旋律跌宕起伏,形象地描绘了雪橇在不平的山路上跃上滑下的情景,这是一个平行乐段,唱的时候要注意音准的把握。第二乐段的旋律大多是平进,表现了一往无前的气势和小伙伴们内心的激情,这也是一个平行乐段,二部合唱清新飘逸,好似清脆的马铃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 1.导入。教师介绍本单元名称《 音乐盒》的意义。先介绍八音盒,再讲述本单元取名八音盒的意义。
雪橇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不居住在北方的人们很难体会乘雪橇滑行的乐趣,但我们大多是从电视上见过雪橇,同学们知道雪橇有什么用途吗(学生们议论)?对!雪橇最初是在雪地里运送物资的,后来主要是供旅游者娱乐和用于体育比赛了。同学们知道雪橇是用什么拉的吗(学生们议论)?对!一般都使用马或购来拉的,在少数地方也有用牦牛拉的,主要是运输物资。在这首歌曲中雪橇使用马拉的。马的脖子上还系着铃铛,雪橇上乘着欢乐的孩子们,他们迎着大风,扬鞭歌唱,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这种勇敢、自信、乐观的精神。
2.学唱歌曲: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首《铃儿响叮当》!师: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圣诞歌曲,是由美国的作曲家彼尔.彭特所作。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这首歌的录音,听的时候注意,这首歌是几拍子的?情绪怎样?
3.讲解弱起。
学生随录音轻轻唱歌词。注意第2、4、6 小节中弱起的词句。4.师出示旋律谱。
师:跟着老师的琴划拍视唱全曲。(低声部视唱,高声部评价)。强调: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觉唱出来。(高声部视唱,低声部评价)。5.重点教唱第二声部。
6.再次欣赏歌曲的范唱,要求学生特别注意合唱部分,并努力向录音里的效果靠拢。
7.拓展部分:
师:我们唱了一节课想必大家也很累了,来听一段音乐休息一下。要求:情绪怎样?
放录音:《铃儿响叮当》3拍子版本。生随音乐用肢体语言表现。
三、总结。
第二课时:欣赏 钢琴独奏《雪橇》
教学内容 歌曲《雪橇》。教学目标
1. 用欢快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雪橇》。2. 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学过程
1. 教师播放有关滑雪橇的画面。
2. 听录音两遍,教师提问:滑雪橇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歌曲时,应该是怎样的情绪?
3. 教师分句教唱第一段歌词,可放慢速度。4. 教唱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情绪。5. 教唱第二段歌词。
6. 在学会歌曲后,可组织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讨论时教师注意引导,启发学生选用什么乐器为歌曲伴奏,比如马蹄的声音,用什么乐器来模仿?马铃用什么乐器来模仿?等等。所选乐器不要多,节奏也不要太复杂。
教学评价
1. 学生学习歌曲的效率。
2.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的效果。3. 学生创造的欲望及能力。
第三课时:唱《踏雪寻梅》
教学目标:
1、了解黄自生平,能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2、学会歌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韵味。
3、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主动参与音乐表现。
重点与难点:
1、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
2、体会歌曲情韵。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媒体播放音乐《送别》,引入课堂
二、导入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送别》是《城南旧事》中的插曲,这首二、三十年代的老歌是用一首歌曲的曲调,由李叔同填词而成的。在这个时代,我国出现了一位著名的作曲家——黄自。
多媒体出示黄自照片及简介。他创作了大量的既古典又有西洋风格的音乐作品。
三、新授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踏雪寻梅》就是这种风格的歌曲。
1、媒体出示歌词,播放音乐,学生想象意境;
2、提问:听了这首词,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呢?
3、(多媒体出示)叙情景,配合情景画面
4、学唱歌曲(解决难点)
四、激励表现:
1、歌曲处理:讨论、互评、集体评议
2、即兴创作
五、拓展、延伸
听赏黄自的作品《抗敌歌》,并由此延伸开,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黄自的资料,为接下来的欣赏课做准备。
在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第四课时:欣赏《冬天的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感受表现歌曲的情绪。
2、指导学生合唱保持低声区保持气息和声音的音高位置,并做到声部的和谐与统一。
3、将旋律模仿的手法,运用在学生旋律创作练习中。教学重点:
用抒情的情绪演唱歌曲《冬天的故事》。教学难点:
1、唱准旋律。
2、感受速度在音乐中的作用。教学方法:
1、歌曲导入采用旧知识导入。
2、歌曲学唱采用教师示范法、听唱法、比较法等。
3、歌曲拓展采用听赏法。教学用具: 课件 钢琴 歌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歌曲《大风车》。
2、新知识引入。
师:大家唱得真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冬天的故事》。
二、新授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内容)。
2、了解歌曲。
(1)师:谁能给大家大声朗读一遍? 个别学生朗读。(可放背景音乐)
(2)分句了解歌词的内容。(出示板书)(3)感受歌曲的情绪。
师:谁能说说这首诗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改编过的歌曲是不是也给人这样的感受。播放音乐《冬天的故事》。
3、全班齐朗读
4、复听歌曲。(了解歌曲的旋律)
5、学唱歌曲。(注意:咬字、吐字要清楚,一字多音的地方要唱准)(1)师分句教唱。(2)学生完整视唱歌曲。
(3)感受、体会三遍旋律的不同。
6、复习巩固歌曲。(1)分男女生演唱。
(2)个别学生演唱。(锻炼学生独立表演的能力)①几个一组。②一个人。
(3)观看课件,感受歌曲。师:唱得真好!播放课件。
师:看了这幅画面,在听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吗? 学生自由发言说感受。
(4)感受速度在歌曲中的重要性
①师:“刚刚我们用较慢地速度演唱了歌曲《冬天的故事》,我们可以把歌曲的速度快一些吗?
②将歌曲的速度提快后学生再唱一唱。③体会歌曲的速度。
师:“你们觉得这首歌曲的速度变快之后,唱起来感觉好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④了解速度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师:“看来,速度对歌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可以随意的改变歌曲的速度。那么,我们在用较慢地速度唱一唱歌曲。、总结
第四篇: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悄悄话教案
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悄悄话
教案
第二单元悄悄话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雨天等妈妈》、唱《小伞花》、歌表演《小伞花》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与表演《雨天等妈妈》,增进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2,指导学生用优美,动听的歌声演唱小伞花。通过对歌曲的创造,表现与体验,增进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听《三月里的小雨》进教室,并随着音乐进行简单的律动
师:瞧!三月的小雨说下就下,妈妈早晨上班她没带伞,现在她怎么回家呢?说说你能为妈妈坐点啥?
听歌曲《雨天等妈妈》
师:你能和同学合着音乐来演一演《雨天等妈妈》吗?
请学生上台表演
二,教授新课,师:小朋友表演得真好,说明你们很爱自己的妈妈,那如果你是跟同学之间呢?你会怎么做?
2,学唱新歌《小伞花》
听范唱一遍,说说歌曲中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2学唱歌曲
a,用La,Lu音哼唱旋律
b,填入歌词演唱
c处理歌曲中的难点
d和老师进行接龙演唱
e有表情的演唱好小伞花
3分组用打击乐器伴奏,看哪组的小朋友团结友爱,把这首歌演绎得最好!
学生自由练习后表演,老师进行适当评价
三,总结下课
师:马上就是三八妇女节,你会为妈妈做点什么呢?回家想想并付诸于行动,下节课和大家一起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小伞花》,唱《共同拥有一个家》、歌表演《共同拥有一个家》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用舒缓,优美的声音演唱《共同拥有一个家》,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交流三八节你为妈妈做了些什么?
2,复习小伞花,强调符号演唱时声音要短促而富有弹性
3,歌表演小伞花(可用打击乐器或学生自编动作表演等)
二,导入新课
师:看了你们精彩的表演,老师知道你们和同学都非常团结友爱,说明你们都有一颗爱心,是一个善良的人,不过你们知道吗?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没父母的孤儿,他们特别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如果你身边就有这样的人,你会怎么去帮助他呢?
三,讲授新课
学唱歌曲《共同拥有一个家》
,听范唱,谈谈听后的感受
2,学唱歌曲
跟着琴进行模唱1~2遍
2解决难点6———/6———,气息要掌握好
3,采用分组,男女声等演唱方式进行练习
4,老师弹琴,学生朗读歌词
3,歌表演
请学生自编简单动作进行演唱《共同拥有一个家》
4,学一句手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5,回家收集有关SoS的资料,下节课一起来分享交流
四,听《爱的奉献》,总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共同拥有一个家》、听《小纸船的梦》、动《小纸船的梦》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和表演小纸船的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音乐中对美好愿望的向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交流上节课要求采集的SoS儿童村资料,请学生先发言,老师总结
2,复习歌曲《共同拥有一个家》,请部分学生上台表演
二,导入新课
师:看一组图片(全是各种各样的船),你都认识哪些船?你们都有哪些梦想?长大想做什么呢?
师:小朋友们拿出一张纸来,把你的梦想写下来,然后折成小纸船,比一比谁折的纸船漂亮,独特!
(边听《小纸船的梦》,边折)
三,讲授新课
师:小朋友折的纸船真漂亮,为了能让大家的梦想成真,我们先来听一首歌,听听歌曲中小朋友对理想的向往,听童声合唱《小纸船的梦》
2,唱一唱旋律
3,歌表演,听音乐看小船起航(注意音乐中的节奏感)
4,观看一段舞蹈,说说这段舞蹈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5,听电声乐曲《小纸船的梦》与童声合唱进行对比,感觉有何不同?
6,复听标序号(书上11页)
四,根据听《小白船》进行律动体验3/4拍与《小纸船的梦》4/4拍不同拍号的韵律感
五,听着音乐,教师总结本课内容下课.
第五篇:第三单元:丰收之歌教案及反思
第三单元:《丰收之歌》教案
教学内容:新疆民歌《丰收之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歌曲中较为复杂的切分节奏、装饰音的演唱方法,吐字清晰、气息流畅,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歌唱。
2、情感目标——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体会劳动者丰收的喜悦之情,用质朴的歌声表达对生活、对自然、对劳动的热爱,引导学生关注地方民歌,并产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3、能力目标——在学唱歌曲过程中,通过分析乐段、节奏、为演唱伴奏等方法逐步掌握较难歌曲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1较为准确地把握歌曲的节奏及演唱情绪。
2、引导学生用愉快的情绪歌唱并尝试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CD、多媒体、铃鼓等打击乐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熟
悉的歌曲随我一同前往。”(播放《新疆是个好地方》,边听边观赏新疆风光。)请同学们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美丽的东西告诉大家,并谈一下你的感受。让我们共同体验一下新疆民歌的无穷魅力吧!(出示课题)《丰收之歌》
歌曲分析:《丰收之歌》是一首活泼、优美的新疆民歌。上世纪六十年代,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胡松华填词并演唱,曾一度流行全国。歌曲表达了勤劳、智慧的新疆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喜获丰收的欢乐之情。歌曲为单三部曲式。
1、导入新课(音乐搜索)
2、学习歌曲(欣赏、分段学唱、设计伴奏、小组合作演唱)
3、歌曲表演(分工演唱、乐器伴奏)
4、课外拓展(唱唱新疆民歌,了解更多的新疆民歌)——音乐搜索
5、听歌曲,判断哪几首是新疆歌曲。交流判断方法
【新疆民歌】新疆地区各族民歌的统称。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居住着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等十三个民族。
新疆民歌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活泼鲜明,结构规整对称,情绪热烈欢快,大多采用七声调式,也有用五声调式,等变化音的加入使得旋律丰富而有变化,色彩鲜明独特,乡土气息较浓。主要伴奏乐器有手鼓、冬不拉、热瓦甫、铁鼓等。
二、欣赏新疆乐器
四、听辨节奏
1、X X X X X X X X X X 2、X X
X X X X X XX
X
— 3、X X X X X X
X
X
0
4、X
X X XXX X —
—
—
五、教唱歌曲:
1、完整听一遍
问题一:歌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问题二: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2、分段来教唱
请第二组的同学为第一组设计伴奏,并听一听他们什么地方唱得好,什么地方还不够准确。
3、请第一组的同学为第二组设计伴奏,并听一听他们什么地方唱得好,什么地方还不够准确。4、1、分组合作演唱全曲
2、适当加入伴奏
5、a、女同学演唱红色的歌谱部分,男同学演唱绿色的歌谱部分,未涂色部分由老师演唱。
b、老师演唱的部分,请同学们用拍手或是打击乐器来伴奏。c、如果你有更好的创意请和老师或同学交流
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请分别演唱新疆歌曲 提示:可以是新疆民歌也可以新疆风格的创作歌曲
四、歌曲创编
(一)创编演唱形式
1、提问:可加入哪些演唱形式?
2、教师与录音合唱,提问分别用了哪些演唱形式?
3、讨论并设定:
A段:齐唱、轮唱(第二段歌词)
B段:合唱(加入伴唱啦啦啦,形成简单的复调)A段:齐唱
4、先播放音乐原唱,教师伴唱示范,给学生以总体印象;
5、学生分组分段二部合唱练习;
6、跟伴奏带进行二部合唱,教师为伴唱声部带唱并指挥;
五、创编舞蹈与打击乐器
1、导入:
我们已经会用自己的歌声来表现歌曲的情感了,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体会丰收的喜悦,使歌曲表现得更具新疆风情,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舞蹈,并加入一些打击乐器。
2、分两组(或男女生)分别创编新疆舞蹈和练习打击乐器。
3、各组在童声合唱的歌声中自由练习。
手鼓节奏:Χ Χ Χ Χ Χ│ 铃鼓节奏:Χ — Χ — │
4、每组推选三人用打击乐和舞蹈的形式表演,其余学生二部合唱。
复习巩固:再次演唱:《丰收之歌》
小 结:今天,我们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对新疆地区的民族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丰收”的赞颂,我们更加体会只有辛勤的汗水才能换来喜人的丰收;通过我们集体的合作,我们也深深感受到这份丰收的果实是来之不易的。
最后,老师也祝愿大家趁着自己青春年少,在知识的田野上不断地播种、耕耘,明天去收获智慧的果实!
《丰收之歌》教学反思:
唱歌教学是一种技能教学,也是音乐课的基本内容,我们不能只是捆绑式的枯燥说教和机械操作,应该把音乐美的魅力与乐趣融入唱歌教学。上完这节课后,笔者深深地感受到了情境教学的魅力。它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受生活实际的情境的创设,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加强了学习的效率。
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既能凸显唱歌教学的主体地位,同时又通过欣赏、感受、表现、合作等综合的形式较为全面地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这一系列的活动都离不开音乐情境的创设。这堂课通过创设“新疆音乐的特点”这一教学情境,让它始终陪伴着孩子们快乐的学习,富有情感的演唱,是新课程理念的真实体现。
一创情境,导入歌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地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很少能有效地汲取知识。”
在课一开始,用一段展现“丰收”的视频吸引学生的眼球,金色的稻麦、洁白的棉絮、枝头的硕果、满舱的鱼儿„„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很自然便联想到了“丰收”这一主题。紧接着一段具有新疆特色的欢快音乐,在手鼓的伴奏下,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新疆人民丰收的喜悦。这时候紧紧抓住新疆音乐特色这条贯穿整节课的主线,及时向学生展示出手鼓的实物,并且老师演奏出具有新疆特色的切分节奏Χ(弱)Χ(强)Χ(弱)Χ
(次强)Χ(弱)│,让学生模仿。几乎每个学生都对眼前的新鲜事物表示出极大的兴趣,愿意模仿的同学非常多,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的击奏出切分节奏。在老师对切分节奏强弱关系的提示下,全体学生用拍手的形式准确拍出了切分节奏。
在音乐情境中导入,紧抓新疆特色这条主线,利用手鼓带出切分节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掌握了歌曲的难点。
二、创情境,处理歌曲。
一直以来,歌曲的处理是难点,很多教师的唱歌教学只是停留在“唱对了”和“唱会了”的阶段,或者加点打击乐伴奏一下,加点动作律动一下就算完事了。而忽略了歌曲的感情和细节的处理。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有趣、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挖掘歌曲的内在美,使唱歌教学的审美潜能得到应有的开发。
《丰收之歌》是一首新疆民歌,而演唱风格的把握是本课的重点,必须能演唱出新疆的特色。学生在熟悉旋律之后,通过让他们欣赏胡松华的原唱,找出歌唱家做了哪些特别的处理,使歌曲更具新疆风味。这时,学生会发现原来是装饰音和切分节奏起到了这样的效果。接着,让他们找出歌曲当中的这些难点并在练习的基础上准确地唱出来。
让学生自主地挖掘歌曲的风格,而不是生硬地由老师灌输乐理知识,既加深了学生对歌曲风格的理解,又体现出《音乐课程标准》中“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的理念。
三创情境,拓展歌曲。
歌曲的创编活动是这堂课的难点,也是本节课的拓展部分。
以往的音乐课常常会花上半节课的时间练习轮唱或合唱也未必令人满意,学生会因为感觉新鲜而积极参与,但是却很难唱好。这节课却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好的完成。主要原因归为以下几个:
第一、课堂前面的完美铺垫。A、B两段旋律已经非常熟悉,A、B两段的情感和音色已经运用自如这些都为合唱打下基础;
第二、情境的再创,老师与录音带的合唱带给学生特殊的新鲜感和美感;
第三、准确而到位的指挥动作。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声部,表现歌曲的情感。
舞蹈与打击乐器的创编是本课的高潮部分。对于这个环节是因班而异的,因为不是每个班级都有舞蹈特长的学生,但相同的是所有学生都不约而同地对打击乐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对那些不擅长舞蹈的学生加以简单的辅导,设计几种常见的新疆舞的动作(托帽、动头、翻手腕等)让其练习。最后,在全体同学的合作中,溶入舞蹈和打击乐器,使歌曲的演唱更加完美,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新疆的风情,体会到丰收的喜悦。
新课程理念的“音乐审美”是排在首位,但是,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审美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其中,既包括了以倾听音乐为重要形式的鉴赏性的审美活动,也容纳着唱歌、演奏形式的音乐表现实践。离开了唱歌等实践活动的音乐课,必将是残缺的音乐课。二者的合理位置应该是:音乐审美教育是目标、是方向,也是基本的指导思想,而音乐技能教育则是过程、是手段,也是实现审美教育必不可少的途径。
这堂课以“新疆音乐风格”这条主线,贯穿唱歌教学始终,将唱歌教学统一在特定的音乐情境中。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使他们不仅掌握了技能技巧,而且点燃了情感火花,发展了音乐表现能力。
通过唱歌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让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畅游和谐的音乐!
乌鲁木齐七十六中校本教材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音乐
教案及反思
乌鲁木齐市七十六中学: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