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1:5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6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6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篇:26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材简析

《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是S版语文第十二册教材中第六单元以“校园畅想曲”为主题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要根据文章的特点,理解重点语句,认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以“风筝”为线索贯穿全文。课文运用了倒叙的写法,开头由看别人放风筝引起对刘老师的回忆;接着,写了三十年前刘老师的工作和生活片断,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特别是他放风筝时的情景;结尾,回到现在,紧接前文把刘老师放飞的风筝升华为“理想的风筝”,抒发了作者对刘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分两课时教学。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是品读“放飞风筝”这一内容。引领学生品味心声,深化风筝,总结感悟,回归课题,从而体会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学习的最后阶段。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初入学时的儿童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经过近两年的实验研究,学生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评价、感受、语言表达等教强的语文学习的各项能力。本课时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走进了文本,在刘老师的历史课上通过三个典型的事例去感悟了作者的感受,去感悟了刘老师的精神品质。在次基础上继续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刘老师,进一步去理解“理想的风筝”,感受刘老师的精神和作者的思念。

四、设计理念

本节课将引领学生继续与自己,与文本,与老师,与同学进行对话、交流、合作,让学生继续跟着剧作家苏叔阳去和他的刘老师一起放风筝,走进文本抓住细节,通过去质疑,去解疑,去品读,去分享,然后进行总结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感受作者的感受,感悟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欣赏能力、评价能力、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等语文素养。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认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揭示课题的含义。

4.理解“精妙”、“翩翩起舞”、“稚气”、“翱翔”等词语。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放风筝”这个特写镜头的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是一个积极乐观,对生活,对工作有着强烈的爱与崇高的追求的人,感悟师生 之间的深厚情意。

(三)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语句、细节描写进行对话交流,理解课文。2.以品读、评读促悟,去体验感受,去感悟人物品质。

3.以“质疑——解疑——分享——总结”的对话教学流程开展教学。

六、教学重点

1.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2.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七、教学难点

继续探究刘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体会文中我的心情。理解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

八、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画面:春天,人们欢快地放飞风筝,飞上蓝天。

1.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此刻,你想到了什么? 2.而有一位剧作家看到这“放风筝”的情景,却思潮涌动,心 情久久难以平静。因为这让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个人。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剧作家是谁吗?(苏叔阳)他想起了谁呢?(30年前教他的刘老师)想起了和他一起放风筝的情景。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继续走进这位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他一起回到30年前,和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3.现在再次读这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①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②“风筝”承载着怎样的理想飞上蓝天呢?③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会让作者三十年都难以忘怀呢?

过渡:是啊,这“理想的风筝”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疑问,这刘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啊,为什么能让他的学生三十年甚至一辈子都难以忘怀呢? 下面就让我们深入文字的内部去寻找答案吧。

(二)回顾课文

1.作者回忆刘老师的上课的情景,分别是通过哪几个典型事例来描述的呢?

①历史课上笑谈腿疾;②历史课上动情地讲课;③历史课上提问学生,认真倾听。

2.从这些事例中,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幽默乐观、热爱祖国、热爱工作、热爱学生)

3.小结:可这情景,在事隔三十年后,仍清晰地印在“我”的记忆里,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生说:刘老师每年春天 放风筝的情景)。

(三)继续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1.学生自由读“放风筝”的相关段落。哪些细节感动了你呢?在阅读的过程中,你感悟到了刘老师的什么?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边画边写读书感受。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3.反馈学习,分享感受。

适时点拨: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出示:

①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

②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

(体会刘老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热爱。)③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奔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体会刘老师抗争命运、挑战困难、顽强执著的精神。)④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

(“生命的力量”是那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是对生活的热爱与 执著的追求,追求生命的意义。)

4.你觉得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风筝么?(还是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

出示小结:他放飞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他放飞的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放飞的是(对祖国,对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他就是这样一个老师,一个热爱生活的老师,一个童心未泯的老师,一个虽然身体残疾,但却充满活力的老师.

这一切怎能不令年幼的我——感动呢?

所以作者在回忆自己的刘老师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

出示:(生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5.整合:让我们把记忆的镜头,拉得更近些!再次来读读这几个感人的细节。

师引读:每年春天,刘老师都会亲手制作各式各样的风筝,那时候,他一定会觉得幸福而充实。(做风筝)

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那时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放风筝)

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 一跳地向前奔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追风筝)

过渡:这情景使作者深深地感动。他看到自己的老师—— 课件出示: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于是他就问自己)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同学们,作者何出此言?谁知道苏叔阳的经历呢?

(四)了解作者的经历,提升感悟。

1.课件出示作者的照片——这就是热爱生活、渴望激情的苏叔阳。2.课件出示作者资料:94年苏叔阳患肾癌,病中的他仍写下了二百多万字的作品。2001年,他又被查出患肺癌。至今,他仍在进行文学创作,并坚持参加许多社会活动。用他的话说,“我要尽情享受这五彩斑斓的生活。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体会苏叔阳先生也正是用他的实际行动回答了当年自己的问题。读过这篇文章,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身患绝症还会如此坚强呢?学生谈感受。

3过渡:正是这样,老师一直激励着他坚强地面对,所以他特别地想念他的刘老师。所以他说:

出示:(生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五)品味心声,深化风筝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配乐读“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2.这段饱含深情的文字中你们听出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哪些情感?(板书:思念)

3.是的,这思念是一种牵挂,是一种爱,更是一首无韵的诗歌。

(以诗歌的形式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齐读。过渡:30年,能让一个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30年同样可以让一个曾经充满活力的中年人失去年轮的光华,漫长的30年呀,可刘老师又在哪里呢?

4.课件出示:“刘老师您在哪里?我深深的、深深的思念您„„” 指导朗读。

5.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深深地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是刘老师永远灿烂的微笑、是他功德无量的圆木棍?还是„„拿出你的笔,继续写下去好吗?

刘老师呀,思念您。

(六)总结感悟,回归课题

1.师总结:刘老师的言传身教感染着他的每一个学生,现在的你能理解为什么说刘老师放飞的是理想的风筝了吗?

("风筝"象征着刘老师对生活的爱与追求,他在课堂上的言行又感染着学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使学生也成为像他那样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所以说刘老师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2.学生总结,分享感悟。出示: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师分享感悟:

老师也深深地思念着刘老师。他虽然没有教过我,但我也和你们一样,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苏叔阳,这位了不起的剧作家,也折服了我。那我们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呢?(鼓掌、鞠躬,深深地呼唤„„)

(七)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语句。

2.抓住典型事例,写一位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人。

附板书:

第二篇:《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和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一)学习第11自然段。

1、出示作者的照片,了解苏叔阳。

师:他在回忆自己的刘老师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已经近三十年没见到他了。然而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2、师: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让苏叔阳时刻牵挂,还引发了这样一段深情的独白?让我们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以作者回忆的心灵独白引入学习,是那样的清新自然,学生的思绪就跟着作者的回忆,一起进入三十年前的日子。】

(二)教师感情引读第一部分(1、2、3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感悟。出示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1、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做上批注,并有感情地读一读。【抓住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这样的问题似乎更有亲和力,更能感动学生,引发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感悟。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教学顺序)

1、笑谈“丢”腿--刘老师是一位乐观幽默的老师。(第4自然段)

⑴从“笑”字背后,体会到了什么?从中看出刘老师是一为乐观、幽默的老师。(板书:乐观、幽默)⑵抓住刘老师的语言指导朗读。⑶引导学生体会:

①刘老师是笑着谈到自己残疾的身体,作者和在场的每一名同学听后,他们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②出示:

教室里升腾起一片,是因为。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 的感情,是因为。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借助练习,引导学生感悟: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初步感受刘老师的优秀品质。】 ③这淡淡的同情与理解在学生心中渐渐地油然而生,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泛!体会“泛”的准确性,感受“慢慢产生”的复杂情感。

④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

师:在这简单的一句话中描写了学生心中不同情感的微妙变化,这就是细节描写。

【带领学生品词析句,从字里行间去挖掘微妙的情感变化,感受细节描写的魅力所在。】

⑷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体会同学们对刘老师的理解、同情、尊重,重点体会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幽默。⑸引读第11自然段。

师:刘老师虽然身体残疾,但却那样的乐观幽默,他的人格魅力感动了每一位学生,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

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2、上课时慷慨激昂--刘老师是一位课讲得极好、爱国的老师。(第5自然段)⑴指名读段落。

⑵抓住刘老师和同学们情感变化来理解感悟刘老师的品质。刘老师“自豪、慷慨激昂、哽咽”,学生“激动得落泪、沉重地低下头”

(板书:才华横溢)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⑷引读第11自然段。

师:刘老师虽然拖着残疾的躯体、但却那么的顽强与敬业,那么的才华横溢,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3、提问时认真倾听--刘老师是一位热爱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的好老师。(第6自然段)

⑴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语言、神态、动作来体会。①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微仰着头……细细的听……

②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一边……一边……这时候,他比……紧张。⑵指导朗读,感受刘老师的品质。(板书:关爱学生)⑶出示句子: 这情景,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引导学生体悟: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30年,为什么作者今天一回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呢?)

⑷教师引读:这情景,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生读:“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他比被提问的学生还要紧张。”

⑸引读第11自然段。师:刘老师就是这样,对待同学的回答,总是那么关切,那么紧张,有时仿佛像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所以作者说--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4.课余放风筝--刘老师是一位热爱生活、意志坚强、有理想、有追求的老师。(7--10自然段)

师:用心品读第7--10自然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再次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⑴品读句子。

①“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 有一次,他故意撒手……他笑着……蹦跳着……脸上飘起得意和满意足的稚气。……感到了生命的力量。”

【通过品读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放风筝时的动作、神态、欢声笑语,感悟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来理解和感受作者说的那句话:“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指导读句子。)

②“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板书:热爱生活 自信坚强)

【引导学生注意画线的词语,反复体悟“我”的思想感情--体现出刘老师“身教”给学生的影响,使我在心灵里升起了理想的风筝--要像刘老师那样意志坚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 ⑵引读第11自然段。

师:刘老师虽然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从不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乐趣,他不但亲手放飞风筝,既享受着风筝飞上蓝天的欢乐;又享受着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从中感受自己生命的力量。所以,作者说--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以上是对学生可能出现答问情况的预设,教学中不会面面俱到,教师要因势利导,选择其中的几点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

【在这个过程中,给足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时间,同时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部要求得到满足,同时也积累内化了语言。】

4、总结升华,感悟品质。⑴出示练习题:

上课笑谈“丢”腿,这就是 的刘老师;为祖国的历史而自豪,为祖国历史的屈辱而哽咽,这就是 的刘老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进步,这就是 的刘老师;拄着拐杖放飞、追赶风筝,这就是 的刘老师。⑵、完成练习后,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通过拓展的练习题,对前面提出的“怎样的刘老师”进行回顾和总结,但这样的练习设计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基于学生在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层次的感受之后,发自内心的多元的感受。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在读中再次感悟刘老师的优秀品质以及对“我”深深的影响。】

三、品味心声,深化主题

(一)思考感悟:你觉得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呢? 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2.指名交流回报。

(二)教师总结,深化主题

1、教师出示相关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感受刘老师对“我”的影响,感悟刘老师的优秀品质。师:刘老师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影响着他的学生,在学生们的心里埋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即使过了30年,刘老师放飞的那一只只风筝还是时刻陪伴着作者的心。【通过拓展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刘老师教会了学生怎样学会做人,怎样面对生活的艰辛,怎样笑对人生--这就是高飞的风筝。刘老师在他的人生之中放飞了许多这样的风筝,而苏叔阳就是刘老师放飞的其中一只风筝。】

(四)、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课件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四、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用文章中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物。3.完成同步指导习题。板书设计: 26 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疾

(乐观幽默)

深情上课(才华横溢)

刘老师

认真倾听(关爱学生)

放风筝(热爱生活 自信坚强)

教学反思:

第三篇: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省金湖县银集镇中心小学 张晓燕 教学目标:

1、感受刘老师对工作、对生活强烈的爱与追求,体会作者对他深深的思念之情。

2、理解“理想的风筝”深刻的含义。

3、研读细节,学习写人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朗读导入 感悟思念

1、出示:(同学们春天又到了,好美啊!能读一读吗)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人仰望天穹。师:每逢这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是的,这就叫睹物思人)

师:每逢这时,作者就会在心底深情地思念出示: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是的,这就叫触景生情。)

2、还记得最让作者思念的是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吗?(由此景引发了作者的思念之情)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写板书

谈腿疾

放风筝

3、春天、风筝,让苏舒阳思念起了自己的刘老师,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那三十年尘封不住的思念继续放飞——(读题)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品读了“写板书”这件事,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思念,继续品读“谈腿疾、放风筝”这两件事。

二、品读课文 体验思念

1、在读“写板书”这件事时我们知道有一个字留在了作者心灵的最深处,是什么?

2、老师在读“谈腿疾”、“放风筝”这两件事时发现也有一个字眼经常浮现在作者眼前,让作者难以忘怀,时时思念。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这两部分,想一想,是什么?(1)发现了吗?经常浮现在作者眼前的是刘老师的什么?(2)对,是笑。这两件事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笑”字。(笑谈腿疾、笑放风筝)

3、首先 请同学们读“谈腿疾”这件事,想想刘老师那是怎样的笑呢)(1)投影出示:

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被她甩掉一条腿的。”

(2)一个在我们看来是较为伤感的故事,刘老师却是笑着说的。(能像刘老师一样笑着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吗?)

(3)如果是你,能笑得出来吗?

(4)刘老师这笑的背后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坦然、乐观幽默,指名读)(5)同学们,这一笑,掩盖的艰辛,展现的是乐观,让我一起感悟刘老师的微笑吧!

4、身体残疾,可面带微笑,这样的刘老师,这样的笑容作者难以能忘怀!所以,春天来的时候,作者都会在心底深情呼唤: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齐读)

5、是呀!作者的思念绵绵不尽,思念刘老师谈腿疾时的笑,更忘不了刘老师放风筝时的笑容,请快速默读6—9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能够打动你心灵的细节,细细品味文字,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1)指名交流。(能说说你读书的收获吗?预设:有生活情趣、心灵手巧、热爱生活、自信自强)

(2)出示文字:

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人们的心头。当没有大风,而且晴朗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这他的脸。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①读一读,想一想写了那几个细节(①亲手制作②亲手放飞③亲自追赶)(引读: ② 无论那一个细节,让作者难以忘记的依然是这个“笑”字。这三节中都写到了刘老师的笑,能找到吗?(指板书:笑:做风筝的笑,放风筝的笑,追风筝的笑……)

(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纸的背后。就是说不仅要会读文字,还要读懂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意思。

③再读读这几段文字,体会这笑的背后分别包含的意思?(热爱生活、、幸福满足、自信自强 ……)

④朗读指导。预设1:这快意的笑容是对生活的热爱,预设2:一个“漾”字 漾出了快乐和幸福。预设3:这“笑”里面包含的是自信,是自强不息……预设4:是的,这面带微笑的喊着让我们感受到了刘老师自信、顽强,“我自己来,”这是多么自信的语言,指名读,齐读。预设4:让我们在脑海中随着刘老师一起笑着奔跑,笑着叫喊吧。一起读这句话。预设5:无论是叫着,还是拄着拐杖,也不管是蹦跳,还是追赶风筝,刘老师笑容依旧。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指名读、齐读重新编排的课文)

(3)身体残疾,可放起风筝,他却笑得自信,笑得顽强,这样的一位刘老师,让人怎能忘怀啊!

所以,春天来的时候,看到风筝的时候,作者都会在心底深情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齐读)

5、有人说: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轻快流畅时,笑颜常开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时仍能微笑的人,才活得有价值。----威尔科克斯(1)这句话告诉我们笑的两种境界。

(2)读到这儿,你觉得刘老师的笑应该属于哪种境界。(3)齐读。

三、拓展延伸 迁移思念

过渡:是的,刘老师就是那种生活不妙时仍能微笑的人,即便30年过去了,作者依旧难以忘怀。

1、配乐朗读第十节(读的真好,把我们带到了作者那无尽的思念当中。)

2、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

(刘老师放起了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也放飞了自己的理想,这风筝寄托着刘老师对事业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爱放风筝的刘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为我们播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让我们心中升腾起了一只只理想的风筝。)

3、的确,刘老师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深深感染着他的学生。(作者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遇到过很多的挫折,甚至在“文革”期间受到了非人的迫害,被关进了牛棚,有很多的人都以近乎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作者没有。)

4、出示他文集中的话: 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作者为什么这般的坚韧呢?因为他的世界里永远有那些放飞的风筝。因为刘老师永远在他的心灵深处。)

5、所以,春天来的时候,看到风筝的时候,作者都会在心底深情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①齐读②无尽的思念就在这省略号里,再读)

6、、我想这里的省略号不光是无尽的思念,更有苏叔阳心中许多话想对刘老师说。

同学们,能写一写吗? 春天又到了。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四、总结全文 升华思念

1、今天,我们和作家苏叔阳及他的老师一起放飞了理想的风筝。希望同学们心中永远铭记:

一个人————刘老师

一个字————笑

一份情————思念

2、希望同学们将来面临挫折时,能思念起今天的这节课,让理想的风筝在你的心中放飞。

板书 : 理想的风筝

写板书 转

笑谈腿疾

笑放风筝

第四篇: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 教学设计 风筝 理想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ppt 理想的风筝教案评价 理想的风筝教材分析 篇一:《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理想的风筝》是苏教版第12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苏叔阳以十分传情的笔触,回忆了刘老师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的情景,表现了他乐观开朗、敬业顽强、热爱生活的高尚人格,抒发了作者对恩师深深地思念之情。教学目标: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品读作者的思念之情,感悟体会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热爱生活和师生间的深厚情谊。③习得写作的基本表达方法。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深入细节、直抒胸臆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披文入情,复沓回环,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体会刘老师乐观幽默、敬业顽强、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教学难点:①理解《理想的风筝》深刻的含义。②揣摩表达效果,习得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悟“思念” ⑴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近他的刘老师,跟他一起去放飞——(读题)用我们的朗读,让风筝飞得再高一点儿!⑵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了刘老师的三件事——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板书)。⑶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三件事来写(板书:选典型)?⑷选取这三件典型事例,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的什么情感(思念之情)?⑸文中哪段话最能体现这种感情?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还能再深情一些吗?)篇二:理想的风筝教案第二课时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2、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揭示课题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重点:

1、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2、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a href=“fanwen/gongwenshuxin/fenshouxi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分手涞墓叵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挑写生字风筝哽咽翩翩起舞

3、课文主要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学生回顾并板书)笑谈腿疾

深情上课

认真倾听放风筝

4、师引入: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让作者三十年都难以忘怀呢? 这节课我们就去品味人物,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自主探究 感悟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刘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找出相关语句,做上批注,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二)小组合作

交流展示 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教学顺序)事例一:笑谈腿疾-----刘老师是一位乐观幽默的老师。

1、这“笑”字的背后你们体会到一位怎样的老师? 刘老师虽然肢体残疾了,可是他的心理并不残疾,是那样的乐观开朗,风趣幽默。(板书:乐观)你能学者刘老师的样子,笑着谈谈自己的残疾吗?(试读、指读)

3、看看同学们听完故事的反应(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注意这些红色的词,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2)体会“泛”的准确性,通过与“冒出”“涌出”等对比感悟,感受“慢慢产生”的复杂情感。(3)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能读好吗?(指名读,并及时评价)

4、身体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其中也包括我们的作者。所以作者说—— 生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事例二:深情讲课------刘老师是一位课讲得极好、爱国的老师。

1、抓住刘老师和同学们情感变化来理解感悟人物品质。

2、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多么令人难忘的历史课呀!谁来读一读? 从中你还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坚强)师:刘老师的敬业顽强又一次征服了每一位学生。引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事例三:提问时认真倾听------刘老师是一位热爱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的好老师。(1)、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语言、神态、动作来体会。(2)、师:刘老师就是这样,对学生的回答,总是那么关切,那么紧张,有时仿佛像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因此,这情景虽已过去了三十年,作者今天一回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事例四:放风筝

1、师:这一切都另作者难以忘怀,然而,留给作者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放风筝的情景,用心读第八、九自然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并在旁边写出令你感动的理由。

2、刘老师哪些放风筝的细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交流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批注并及时通过朗读表现。适时点拨: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热爱生活的老师 ——童心未泯的老师 ——虽然身体残疾,但却充满活力的老师 你觉得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风筝么?(还是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

这一切怎能不令年幼的我——感动呢?(板书:感动)

3、整合:让我们把记忆的镜头拉得更近些!再次来读读这几个感人的细节。(引读)每年春天,刘老师都会亲手制作起各式各样的风筝,那时候,他一定会觉得幸福而充实;(做风筝)他决不肯亲手失去把风筝放上蓝天的快乐,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漾出甜蜜的笑,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放风筝)

他故意撒脱手,任风筝自由飞走,当他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追到风筝的时候,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追风筝)

4、虽然生活是清苦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却用各种各样的风筝装点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所以,作者记忆中永远留着刘老师放风筝的样子——生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三、品味心声,深化风筝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配乐读“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2、这段饱含深情的文字中你们听出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哪些情感?(板书:思念)

3、是的,这思念是一种牵挂,是一种爱,更是一首无韵的诗歌——(以诗歌的形式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齐读

4、一只只自由翱翔的风筝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风景。虽然作者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遇到过很多的挫折,甚至在“文革”期间受到了非人的迫害,被关进了牛棚,有很多的人都以近乎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作者不会,因为他的世界里永远有那些数不清的风筝。即使过了30年,刘老师放飞的那一只只风筝将永远飘飞于作者的世界里。再读“他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

四、提升感悟,放飞风筝 1、30年,能让一个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30年同样可以让一个曾经充满活力的中年人失去年轮的光华,漫长的30年呀,可刘老师又在哪里呢?(出示)刘老师您在哪里?我深深的、深深的思念您……”

2、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深深地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是刘老师永远灿烂的微笑、是他功德无量的圆木棍?还是……拿出你的笔,继续写下去好吗?

刘老师呀,思念您

3、学生读并及时评价。板书 老师“我” 谈腿疾乐观 尊敬 理想的风筝

回忆写板书坚强 激动 放风筝

感动 现在思念篇三:22.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1、2课时)22.理想的风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品读作者的思念之情,感悟体会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热爱生命和师生间的深厚情谊,得到作者和刘老师情感、精神的熏陶。

3、深入细节,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习得写作的基本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披文入情”,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情、体验、表达,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教学难点:

1、理解“理想的风筝”深刻的含义。

2、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初步感知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春天又到了,万物复苏,蓝天白云、花红柳绿,到处充满生机。在这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看到同学们在操场上、小河边愉快地放飞着风筝,老师就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清代诗人高鼎的名篇《村居》。谁来背一背?(指名背,师生齐读)

2、诗中的“纸鸢”就是风筝。板书:风筝

提醒注意:筝是翘舌音,后鼻音,风筝是用竹子做成的,所以是竹字头,下面是一个“争”,这是个形声字,上形下声。

3、揭示课题:是啊,放风筝能带给我们快乐,可在著名作家苏叔阳的心中,风筝,不仅带给他许多快乐,而且还寄托不尽的思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理想的风筝》。

4、板书课题——“理想的风筝”,学生质疑。

5、介绍课前收集到的苏叔阳的资料。(板书:苏叔阳)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请同学们打开书,根据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作者苏叔阳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3)文中的刘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根据自学要求朗读课文。

3、学习多音字。(1)翘的读音及组词。(2)欣赏连翘花的图片。(3)在田字格里示范书写“翘”。(4)根据字典的解释,给“撒脱”的“撒”选择正确的读音。

三、学习词串,整体感知

1、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写苏叔阳回忆刘老师的。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理清文章思路。(引导学生,抓住回忆部分,把课文一分为三。板书:现实——回忆——现实)

2、学习词串,思考: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板书:笑谈腿疾

转写板书

放追风筝)

3、文中的刘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开头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2、哪些词语把春天给写“活”了?

3、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不是闲笔。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和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爱放风筝的刘老师的回忆,是触景生情,是对刘老师不绝的思念。

4、我们再来读一读,就会感受到春的活力,春的激情,春的美好。(配乐朗诵)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30年过去了,苏叔阳对刘老师仍念念不忘,在这个思念疯长的春天里,作者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苏叔阳在文中写道: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配乐朗读)

2、苏叔阳是多么怀念他的刘老师啊,在文章的末尾,作者再也无法压抑这疯长的思念,他深情地呼唤着: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配乐朗读)

3、为什么苏叔阳如此思念刘老师?他又是如何云写刘老师的?这“理想的风筝”又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继续自学课文,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下课。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重点语句感悟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体会“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刘老师对工作、对生活的爱与追求,体会作者对他深深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品味重点语句,感受刘老师对工作、生活强烈的爱与追求,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

2、难点:体会“理想的风筝”的含义,从而理解题目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感悟“思念”

1、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刘老师一起去放飞——(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回想一下,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板书:谈腿疾 讲历史 放风筝)从前两件事中你觉得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乐观幽默、敬业爱生)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饱含着他对刘老师浓浓的思念之情,文中有一句话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你能读读吗?(出示:“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思念刘老师的乐观幽默,思念他对工作的投入、对学生的关爱,然而最让作者难以忘怀的还是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

二、品味语言,体验“思念” 1 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1)默读课文6---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刘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2)画出相关语句,点出重点词语,把感受到的用简练的语言批注在旁边。(3)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所画的语句。2 学生自学,批注

师:已经学完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所得与同桌交流。3 集体交流:体会重点语句: 过渡:通过自学刘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谁愿意把你的想法与大家交流。预设:(1)刘老师是一个有生活情趣、热爱生活的人。(出示:课下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2)刘老师是一个对生活有着淳朴、强烈的爱与追求的人。第一处: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放弃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重点理解: 预设:谈“亲手”,体会出刘老师身体条件不利于奔跑,但是亲手去做,把自己当健康人看,展示自我。师:谁也找的这句话,还有补充吗? 引导:他绝不肯放弃的是什么(欢乐)你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自己读 过渡:刘老师不仅要亲自去制作风筝,而且还要亲身去体验生活带给他的欢乐。刘老师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处:出示:

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A、学生谈,抓故意体会(引导:谁也找的是故意这个词,还有其他感受吗?)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刘老师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B、B、这是对刘老师放风筝时动作的你描写,找找看还有吗。(笑着,叫着,拄着蹦跳着、喊着)

再读这句话,用你的心去感受,看看从这些语句中还能感受到什么 师:除了高兴、顽强,还有别的体会吗? C、(范读:从老师读当中你还能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指导朗读:怎么读呢,自己读,谁来读,把你的感受带给大家

教师:整合出示放风筝的语句,读一读看看这三句话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亲手)教师:从作风筝、放风筝到追线拐都是亲自去做,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师? 教师:是啊!坦然面对生活的不完美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 5 活啊!教师: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去感受刘老师的幸福与快乐吧!教师引读:(配乐)春天到了,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舒展着自己的腰身。当没有大风,而且晴朗的日子(学生接读:制作风筝)虽然刘老师的腿不便于奔跑,然而(接读)刘老师不但要亲手放飞自己做的风筝,感受生活带给他的快乐,有时候还有意散开手,去追赶风筝,你看。

教师:刘老师仰望蓝天,看到翱翔盘旋的风筝,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这么艰难为什么还会如此的快乐,你觉得刘老师会想什么(想好后和同桌交流;汇报时说不到位结合课题以及从学生的角度引导)

过渡: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同学们刚才所说的意思,你能读读吗 出示: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

师: 这是我们从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中体会到的,他在其它方面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吗(对工作的投入,对学生的关爱都在实现着人生的价值。)

三、品味心声,升华“思念” 1教师: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正是刘老师的言行默默的影响着他的学生,苏叔阳就是其中的一位。2指导朗读,体会题意: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虽然苏叔阳历经磨难,但是他绝不会向命运低头,因为他的世界里永远有那些数不清的——理想的风筝。

师:刘老师让人感动,让人敬重——他用自身的行动启迪学生感悟人生哲理,树立学生对人生的自信!近30年了,苏叔阳和刘老师在精神上从来都没有分开过!他无数次的呼唤:再次出示:“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齐读)四

抒发真情,放飞“思念”

1、练笔表达:??变红,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深深地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拿出你的笔,写一写:刘老师啊,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2 学生交流 3 回题:让苏淑阳难以忘怀的仅仅是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吗。刘老师在学生的心田播撒下理想的种子,升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希望刘老师的风筝也能播散在同学们的心间。板书设计: 20 理想的风筝 谈腿疾

乐观幽默 深深的思念 讲历史

敬业爱生 放风筝

热爱生活 挑战自我

第五篇:《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语言加深体悟刘老师的人物形象。

2. 进一步体会浓浓的师生情,弄清刘老师对作者的影响。

3. 理解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

4. 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品味典型事例,感悟刘老师的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

教学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伙伴。培养学生搜集课外资料的习惯,运用补充的课外资料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充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设疑,引入。

1.学生齐读课题。

2.师述:上节课同学们提出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它作题目?这节课我们走进文本、走进刘老师的内心世界,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设计理念:由上节课学生的疑问引入,学生学起来会更专注。)

3.文中,作者深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三件事?教师引述:一是(谈腿疾),二是(写板书),三是(放风筝)。

这位刘老师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作者会如此深情地思念他呢?让我们深入研读这三件事,走进刘老师的内心深处。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带着疑问去学习。】

二.感悟刘老师形象,理解理想的风筝的一层含义。

1.请自由读这几部分的描写,画出最能表现刘老师特点的句子或圈出相关的词语,把你读到的刘老师的特点写在旁边。

【设计意图:让学生边读边思,学会读书】

2.说说你从文中读懂的刘老师。别人发言时要耐心倾听,倾听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有不同收获可以发表。

【设计意图:按新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伙伴,充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学生交流过程中相机出示句子,引导进一步体会,练习感情朗读。

(1)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风趣、幽默、乐观)

抓住笑着体会刘老师的幽默源自对生活的乐观。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为什么不写呢?引导学生明白围绕中心选材。

(2)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圈出描写刘老师写板书动作的词,仔细体味,你从中体会出什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的跳跃旋转多少次。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想想为什么要对写板书描写得如此细腻?

刘老师工作上认真,坚强不屈的个性还可以从哪句话看出?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

站上好几个小时说明什么?为什么他不坐下来?透过这几个字我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老师?(工作认真、坚强不屈、严于律己、一丝不苟、乐于奉献、意志顽强等)

你此时有什么感受?把你对刘老师的敬佩之情带进去读。

文中像这样细腻的描写还有多处,我们要细心体会,只有会读书的人能够成为它的知音。

一个残疾教师对工作如此认真,对自己的要求这样严格,为什么?

(3)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心灵手巧、热爱生活、乐观)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引导从绝不肯来体会。指导读出刘老师的坚强不屈。)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乐观、开朗)

理解漾的表达效果,体会刘老师的乐观坚强。

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乐观坚强、自强不息)

刘老师去抓风筝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对刘老师说什么?他为什么还非要自己去拿?想象师生对话,揣摩刘老师的内心。

出示想象题:看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刘老师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他一定在想:

3.腿有残疾的刘老师工作认

下载26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26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推荐五篇]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

    20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

    20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陈连霞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重点语句感悟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体会“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刘......

    20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陈连霞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重点语句感悟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体会“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

    《22.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

    的外貌。请同学们默读描写刘老师外貌的部分,并说出刘老师的与众不同之处。 (学生发言) 刘老师失去了一条腿,这是一件很伤感的事情,可刘老师是怎样面对这件事情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风筝》是三年级的一篇讲渎课文,所需要的课时为两课时,八十分钟,本节课是笫一课时。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

    风筝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最新

    《风筝》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读悟课文,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变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学习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进行探究性学习,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充分利用CAI辅助教学。 提倡自主、合......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指导用查字典、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