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的教育教学反思
爱的教育教学反思
《爱的教育》这本书一共有100多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心与心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在一个学年的记事,构成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其间还穿插着老师每个月给学生讲述的一则则美好真实的“每月故事”。正是这一件件平凡细微的小事,记述了师生之情,父子挚爱和朋友之谊,温暖着我们的心灵。他用最平实的方式,轻轻地扣动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我要说:“爱就是一缕阳光,照亮了你我,温暖了大家。”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爱,感受爱,就是拽着阳光飞。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学生们共度了这难忘的四十分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造了平等和谐的课堂交流氛围。
课堂自始至终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在对话中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学生的思维极其活跃,才会有那用心体会之后的精彩发言。
宋思莹:“最让我感动的细节是《意外事件》,勇敢的洛贝谛为了不让一个陌生孩子被马车撞倒,他毅然冲向马车,救出了孩子,而他却被马车压伤了腿。醒来之后他的第一句话竟是问他的书包呢?而丝毫不关心自己的伤势。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不顾一切,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她的发言道出了一个小学生的心声。
杨帅:“最让我感动的细节是《小抄写匠》,裘里亚为了帮助父亲抄写稿子,睡不好觉,还要承受父亲的误解,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他爱父母,爱他的家,这让我感动。”从孩子的谈话中我们知道学生对爱有自己的见解,大家认识到了世间的爱是无处不在的,爱是美好的情感,它就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在我们周围,如空气般不可缺少。我相信此时此刻学生的心灵,就是在拽着阳光飞。
二、注重了读书方法的渗透。
我校一直在开展“书香校园”的活动,我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课内外结合进行阅读学习,更重要的是我还注重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读大量的经典名著。例如:去年寒假,我就要求学生读《爱的教育》、《西游记》这两本书。平时的教学中每月我也结合教学内容推荐一本相关的名著,然后举行读书汇报会,了解读书情况,落实读书活动。这些都让学生受益匪浅。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向学生渗透读书方法。让学生会读书,终生受益。
《爱的教育》这节汇报课上,同样,我告诉学生要了解一本没有读过的书我们要去读序言,从序言中了解书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像写人的这类书,读完之后我们要掩卷深思: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打动自己的细节;点评人物;对自己有什么影响。这节课我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设计的。相信通过这节读书汇报课,学生会学有所获!
三、给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给每个孩子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中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选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同时,小组内的每个同学都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正因为如此,当学生谈到生活中的爱的故事时,会各抒己见,有的谈到母爱而落泪的王加奇,谈到自己与朋友互助的张瑞宴……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大家发自内心的语言都是:真爱无声!正像古人说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孩子发言的精彩让我吃惊,仔细想这也并不奇怪,因为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灵,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爱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整堂课学生的情绪饱满,大家都在拽着阳光飞!
第二篇:爱的教育教学反思
爱的教育教学反思
爱的教育教学反思1
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而更重要的是应该有爱心和责任心。爱心和责任心是教育成功的金钥匙。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对象是有理想,有志向,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被爱和被尊重的需求。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教师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首先必须得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与尊重,信任与亲近,才能建立起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才能使学生在老师无微不至的谆谆教导中,乐意听从老师讲的道理,努力把老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做良师益友,老师才能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思想,真实想法,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二、爱学生,不仅要爱优等生,还要爱中等生,更重要的是爱那些差等生,把爱的阳光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关爱学生,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聚集学生身上的优点,让学生自信的学习,健康的成长。最后,爱学生就要以自己的榜样作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爱滋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向上的力量。
“爱人者,人恒爱之”,老师爱学生,学生也就会爱老师,老师尊重了解学生,学生也就会尊重了解老师。只有有爱心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学生。
三、尊重家长,是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和永久的教师,他们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教师,教师只有放下架子,经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四、乐教勤业,是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
通过师德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的关于老师劳动有“三重收获”的观念非常正确。他认为老师的劳动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学生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科研成果。正是这“三重收获”的观念,指引我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潜心钻研学与教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细细地体会着教书育人带给我的乐趣。
总而言之,我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爱的教育教学反思2
“爱”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前提,又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开始。对于学生而言,“被爱”是前进的动力。一个学生只有从心底知道老师在真正地爱他,他才会言听计从,即使老师因情绪不稳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过激行为,或匆忙中有不恰当的做法,他们都会原谅,而不会造成心理负担和对抗心理;他们也才会打开自己的心锁,把自己的想法及一切心理活动全部倾诉给老师;他们才会把班里的秘密和各种信息与老师交流;他们才会在老师面前说出自己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和评价。所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恰当、针对性教育所不可缺少的。 所以,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把“爱”蕴藏在一个个的教育行为中,让学生在爱中想象、在爱中求知、在爱中生活、在爱中成长。
爱的教育教学反思3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最近,听了多位著名特级教师的课,他们除了以丰厚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折服了我,更以对学生细致入微的关爱深深感染启迪着我。
【细节1】“摄影师,给镜头!”
于永正老师在教《水上飞机》时,我注意到课堂中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一名学生上台读书时,于老师叫摄影师给这名学生照相,另外,还提醒摄像师要把镜头对准学生。这看是随意,其实是教者教育理念的自然显现——让学生始终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我想,这正是大师的“大”字的表现,只有理念深深扎根于人的思想精髓里,才会有这样不由自主的行为。有人这样评价于老师:低头是一种倾诉,抬头是一种信任,抚摸是一种亲切。于老师原想给这孩子信心,没想到却给了这孩子一生的自信。
【细节2】“你心里明白,嘴上说不出来,是吧?”
靳家彦老师指导学生理解《 珍珠鸟》中“信赖能创造美好的世界”一句时:
师:“信赖能创造美好的世界,”它是阿指什么?
(小男孩语塞,哼哼半天,说不出来。)
师:(非常信赖地)我知道,你心里明白,嘴上说不出来,是吧?
小男孩:嗯。(然后坐下)
(靳老师没有丝毫怀疑)
师:好,我请别人说。
(其他同学大致将问题说清楚了,靳老师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
小男孩:(突然将手高高举到了靳老师的胸前)这是一种爱,是一种没法用语言表达的爱。
师:(幽默地、笑着)噢,怪不得你刚才回答不上来,呵呵。
(众鼓掌,笑。) ……
是呀!信赖是一种爱,是一种没法用语言表达的爱。靳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信赖能创造美好的世界”时,他自己已将“信赖”在课堂上演绎。
【细节3】“殷勤的服务生”
凡是细心的老师都会发现,支玉恒老师上课时喜欢手持话筒。当学生回答问题时,不管离他多远,他总是赶忙跑过去,殷勤地将话筒送到学生面前,俨然是一个热情周到的服务生。这何尝不是一种启示呢?有时想想,也是呀,教,对于学,不就是一种服务吗?
【细节4】“我是东西吗?”
贾志敏老师在教《推敲》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
师: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发明了火药,指南针等,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还发明了许多有趣的文字,比如上节课我们说的那个“木”字,(板书,画“木”),多像一棵树呀!(再板画“休”,)瞧,一个人在树边上休息,多形象呀!再比如说“步”,上面指鞋子,下面也是鞋子,两脚跨出去,不是一步吗?词也很有意思,如“左”和“右”,(让学生先举左手再举右手)如果“左右”放一起又有了新的意思;再比如说“东西”,单个表示方向,两个字摆一起,就变成了物件。(生读)
师:(举起书)这是什么东西?
生:书。
师:(又举起粉笔)这是什么东西?
生:粉笔。
师:(调侃地)我是东西吗?
生:(异口同声、非常肯定)你不是东西!
师:(笑)哈哈!变成骂人的话了。
师: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来看看这个词:(板书)斟酌,这斟酌分别指倒酒的意思,摆在一起变成考虑了。
师:再看这个词:(板书)推敲。假如这是门,谁来推?(生推)谁来敲?(生敲)“推敲”摆在一起又变成什么了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故事,什么故事呢?
……
六十多岁的老人,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没有丝毫的师道尊严,有的是一颗童心。师生对话(调侃)是那么亲密,那么和谐,那么自然。松软适度的土壤有利于种子的萌发,贾老师用爱营造的宽松氛围催开了学生心灵的花朵。
【细节5】“谁说你戴着和孙老师一样的近视眼镜,”
孙双金老师在教《只拣儿童多处行》时:
师:课文中哪些句子反映了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
生:我画的是:“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因为冰心奶奶原来是路过,现在看过儿童都进去了,他们也进去了。“迎着”、“挤进”两个词最能反映。
师:是啊,冰心奶奶“原来……现在……”这一句话找得准!
师:谁说你戴着和孙老师一样的近视眼镜,我说你有一双慧眼呀!
“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与唤醒。”一句充满激情而又意外深长的评价,在学生的心海里该激起多么大的波澜呀!
“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韩非子·喻老》)我特别喜欢听名师的课,每次我都会被他们那份真诚而又真诚的'童心、爱心所感动。每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每一句朴实的话语,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都蕴含着对学生深深地关爱。究竟是什么让他们能成为大家所关注的名师?如果仅仅是教学设计上的精巧,那还不能足以说明问题,我感受到的就是那一种内在的师魂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我常要求自己要眼里有学生,心中有学生,但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却往往不能很好地做到,在感悟大师精彩的教学片断之余,我更多关注的是他们对学生的关爱,感悟那份如小溪般潺潺的细流。
爱的教育教学反思4
《爱的教育》这本书一共有100多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心与心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在一个学年的记事,构成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其间还穿插着老师每个月给学生讲述的一则则美好真实的“每月故事”。正是这一件件平凡细微的小事,记述了师生之情,父子挚爱和朋友之谊,温暖着我们的心灵。他用最平实的方式,轻轻地扣动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我要说:“爱就是一缕阳光,照亮了你我,温暖了大家。”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爱,感受爱,就是拽着阳光飞。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学生们共度了这难忘的四十分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造了平等和谐的课堂交流氛围。
课堂自始至终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在对话中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学生的思维极其活跃,才会有那用心体会之后的精彩发言。
宋思莹:“最让我感动的细节是《意外事件》,勇敢的洛贝谛为了不让一个陌生孩子被马车撞倒,他毅然冲向马车,救出了孩子,而他却被马车压伤了腿。醒来之后他的第一句话竟是问他的书包呢?而丝毫不关心自己的伤势。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不顾一切,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她的发言道出了一个小学生的心声。
杨帅:“最让我感动的细节是《小抄写匠》,裘里亚为了帮助父亲抄写稿子,睡不好觉,还要承受父亲的误解,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他爱父母,爱他的家,这让我感动。”从孩子的谈话中我们知道学生对爱有自己的见解,大家认识到了世间的爱是无处不在的,爱是美好的情感,它就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在我们周围,如空气般不可缺少。我相信此时此刻学生的心灵,就是在拽着阳光飞。
二、注重了读书方法的渗透。
我校一直在开展“书香校园”的活动,我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课内外结合进行阅读学习,更重要的是我还注重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读大量的经典名著。例如:去年寒假,我就要求学生读《爱的教育》、《西游记》这两本书。平时的教学中每月我也结合教学内容推荐一本相关的名著,然后举行读书汇报会,了解读书情况,落实读书活动。这些都让学生受益匪浅。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向学生渗透读书方法。让学生会读书,终生受益。
《爱的教育》这节汇报课上,同样,我告诉学生要了解一本没有读过的书我们要去读序言,从序言中了解书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像写人的这类书,读完之后我们要掩卷深思: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打动自己的细节;点评人物;对自己有什么影响。这节课我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设计的。相信通过这节读书汇报课,学生会学有所获!
三、给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给每个孩子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中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选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同时,小组内的每个同学都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正因为如此,当学生谈到生活中的爱的故事时,会各抒己见,有的谈到母爱而落泪的王加奇,谈到自己与朋友互助的张瑞宴……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大家发自内心的语言都是:真爱无声!正像古人说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孩子发言的精彩让我吃惊,仔细想这也并不奇怪,因为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灵,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爱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整堂课学生的情绪饱满,大家都在拽着阳光飞!
爱的教育教学反思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行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童年时期,记忆是很灵活、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学生在早年记住的东西,常常永远不会忘记。”因此,阅读应是以引导、激发孩子的兴趣为起点,唤起孩子阅读的主动性、创造性。而课外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普通而经常的形式。本学期,我校各年级都进行了课外阅读读书活动,我们四年级选的是书是《爱的教育》,因此我决定上一堂《爱的教育》课外阅读指导课。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以日记的形式来记录的,并且是以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口吻来写的,很是贴近生活。所以学生阅读起来较为从容,易于接受,易于理解。学生易于从这本书中捕捉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从而把阅读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就消除了由于材料陌生产生的阅读障碍。只有如此,学生才能产生阅读的愉悦和兴趣,从而扣开阅读之门走进阅读的世界。
我们班用了很长的时间见这本书读完了,在读的过程中,让他们对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决。1在多篇文章中,选取了人物形象突出的几篇进行重点阅读。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紧紧抓住这本书的主题:“爱”字,从情感入手,阅读过程中始终围绕爱阅读,抓住文中的精彩片段进行展开。突出了师生之爱、母子之爱、同学之爱、祖国之爱,自身也努力投入情感,尽可能地把学生也带入了书中爱的境界里。
在教学中,我也努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学习、交流、畅谈体会,同时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写话指导,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写下自己的想法。由于指导课的定位,在课堂上,自己引导得比较多。作为三年级的学生,要想说出很深入的体会,是有点难的,因此,我只要求他们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及其关于爱的名言即可。
学生读这本书的兴趣很浓厚,家长的反应也很好。在全班掀起了一股读书热。
爱的教育教学反思6
这部书很有意思的是作者以一个小学 生的名义,通过日记 本的形式,讲述了很小的故事 ,然后将“爱的教育”融入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 情操。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 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 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 间的爱,师生 之间的爱,对祖国 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 ,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 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 。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 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 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 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 般灿烂 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 ,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 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 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 讲话 ”。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 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 的基础。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 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 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伯牙绝弦教学反思风娃娃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总结
爱的教育教学反思7
《家人的爱》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也是爱”,而其中,“体会家长对自己严格要求背后深藏的爱”是本课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辨析”环节,通过“爸爸不帮我系鞋带是不是对我不好?他为什么不帮我?”“妈妈为什么不给我买玩具?”“作业擦了重写的”等生活中学生觉得“我的家人有时对我可好了,有时对我可不太好”的现象,让学生去分析讨论“家人到底对你好不好?到底爱不爱你呢?”
通过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情景来讲述父母对儿女爱的故事。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学生在自我的学习活动过程中,自然得出“家人疼我们是一种爱,对我们要求严格那更是一种爱”,顺利突破了本课学习难点。
爱的教育教学反思8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家德.亚米契斯的代表作,书的原名翻译是“《心》”。我国最早由夏丏尊先生翻译定名为《爱的教育》。作品以日记形式进行爱的教育,是一本写给儿童怎样做人的书。它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采用五步流程教学法,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课前我让学生通读了整本书(大约10天时间),然后利用阅读课教学生深入阅读做采集,共分四大块分别做指导,第一部分就是收集作品背景相关资料,第二部分就是采集书中人物角色及特点,第三部分就是感人的故事并写下阅读的感受,第四就是采集精彩片段并写下阅读的感受。在平时做这些事情时就有意识的渗透阅读方法。一本书那么厚,一节课就40分钟的展示时间,说实在的感觉时间很短。因此我就把采集本当做前置作业来设计。在课前利用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把采集到的知识进行小组内交流学习,体现出学生的学。接着师生交流阅读方法及在写感人故事的体会那里也做了点拨,现在虽然我们还没学怎么写读书体会,但是在现在的阅读课中我有意识的渗透了写读书体会的一些步骤喝方法,这2处体现教师的导。在小组展示中采用学生喜欢的知识竞赛形式和小组交流汇报2种方式进行,这里体现了展,导,用,评相结合。
不足之处
1.我觉得学生的阅读理解还达不到我预期的效果,写出来的感受比较肤浅的,学困生写感受体会感到很困难,在课前就需要老师,同学多多的帮助,我想这些学生写得怎样目前来讲不是最重要的,重要是的学会怎样去写,以后随着知识面的广泛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总会写得好的。
2.时间有限,不能照顾到给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特别是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孩子,只能在平时的小组里交流学习时,尽量的关注他们。
3.由于准备的时间不是很充分,因此还有很多地方没能深入的引导学生去读,去感悟。
第三篇:《教育爱》反思体会
想说爱你不容易
—— 聆听《教育“爱”与良好教育关系的构建》有感
“我怀着对生命的敬爱,等待每一朵花的盛开。”一句话道出了作为教师,们要付出的不仅仅是对孩子的关心与呵护,行动才是对爱最真实的考证。欣赏完张红老师的精彩报告,猛然间触动了心中那根并不算坚强的神经,对“师爱”开始有了新的理解与感悟。正如张红老师所言,“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在执行的时候争议和矛盾冲突最多的地方。当我们陷入“爱学生却得不到理解”之中不能自拔,甚至怨天尤人时,是否反思过爱学生的方式是否正确,是否具有爱的能力。
教育爱是一种能力。教育爱有三种类型,情感型的是喜欢,理智型的是宽容和耐心,超越型的是包容、欣赏和尊重。反思我们对学生的爱,更多的是情感型,仅仅是喜欢学生。甚至,我们喜欢的是优秀学生,喜欢学生的优点,喜欢学生的乖巧。而对于后进生、有性格缺陷的学生,却丝毫喜欢不起来。如此之爱只是本能的爱,称不上“师爱”。
爱学生是一种能力。包容、欣赏、尊重都非与生俱来,都需要方式方法。小学生还是孩子,缺点不少,错误不断,需要老师去包容,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在一定意义上说,小学生就是在不断犯错不断改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包容学生的缺点欣赏学生的优点是师爱的直接体现,有的学生很难找到优点,就需要老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能做到包容和欣赏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尊重学生的缺陷和不足,只有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才能在学生的身上看到“爱的力量”。有时,我们面对学生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势。不可否认,老师相对于学生存在优势,但仅仅是“平等中的首席”的优势。尽管我们是现代学校中的现代教师,有时走的却是传统教育的路子。传统教育是权力教育,教育效果更多靠社会赋予的权力;现代教育是能力教育,教育效果更多靠教师本人的能力。当我们从权力的舞台上走下来,抛开体罚和惩罚,依靠能力来开展工作时,才发现我们是多么弱小。当猛然发现我们还不具备爱学生的能力时,才发现需要学习的道路真的还有很长很长。包容、欣赏、尊重,这是爱学生的能力,那就让我们的能力学习之路从这里开始吧。
教育爱是一种方式。爱是师德的灵魂,却并非没有限度,爱学生就要作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良师引领方向,益友陪伴成长。不可否认,张老师在告诉我们师爱的同时也在告诉我们一种教育方式,陪伴学生成长的教育方式。现代教育已经不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已经被大家广泛接受,并落实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仅仅如此依然不够,还需要陪伴学生,和学生共同成长。当我们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时,老师也要拿一本书和学生一起读,一起探究书中的故事,让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走进老师和学生的思维中;当我们制定班规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时,老师要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讨论班规的可行性,一起修正班规,一起制定赏罚措施。爱学生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方式,爱学生就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尽管依旧有师道尊严,但师道尊严的前提是尊重;尽管依旧有严师高徒,但严厉的前提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尽管依旧是学生的领路人,但要和学生一起讨论行走的方向。当我们真的放下架子,以朋友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也就不会因为一个错误而掩饰,也不会因为被学生指出失误而尴尬。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原来,这是一种师爱的方式。
教育爱是一种心境。教师要具有尊重的心、合作的心、赏识的心、分享的心。说到底,这是一种心境,用大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是凭良心的买卖。当下,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和考核挂钩,可是,师爱无法考核。尊重、合作、欣赏、分享,怎么考核?每一个人都有功利性,正是因为人的功利性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老师也是人,也有功利性,这无可厚非,只是不能有碍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不能不重视考核成绩,不能不考虑评优晋级,不能不照顾家庭生活,更不能放弃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师爱的心境。张红老师说,教育需要浪漫的理想主义情怀,更需要冷静的现实主义精神,也许就是如此。同时,张老师说,世上没有理想的教育,但我们并不能因此放弃教育的理想。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每一位老师的心中都有一个教育梦,用师爱的心境衬托出的教育梦更令人向往。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只要我们的心境不变,只要我们努力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不管能不能实现,只要我们在路上,只要我们是路上的行者,我们就是幸福的,我们就生活的有意义,有价值。
以前,我一直认为师爱就是爱学生、爱工作,听了张红老师的报告后才知道师爱具有丰富的内涵,具有深厚的底蕴,还需要我在工作实践中去思考,去理解。基于对教育爱的反思与重新定位,作为教师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在关爱学生方面的利与弊,同时也对自己提出了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一、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在教育行为中教师要恪守师德规范,从严要求自己的言行。正如陈爱苾教授所说的那样“师德最大的秘密是教育爱”,教育爱的形成是以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为前提。所以,基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行为中保持较高的思想境界,为人师表。
二、“情”的投入尤为关键。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诲。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理需要”相互印照的过程,是师生“心理交流”的过程,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我认为老师对学生的“情”不仅要有慈母般的柔情、还要有朋友般的热情,与学生亲密地融为一体。捧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像对待子女、弟妹般对待学生,像对待朋友般融入学生,构架起师生之间情感的彩虹桥。
三、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只要是自己的学生,无论其是富贵还是贫贱、是聪慧还是笨拙、是淳朴还是顽劣,都要爱他们,“爱心”要普洒全体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爱优秀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容易做到的事情,但爱差生就比较困难了。因此,要做到真诚地热爱差生,教师就必须克服自己的成见,坚信后进生一定会成为上进的学生,满腔热忱地激励问题学生正视自身的价值和优势,认识自己蕴藏丰富的内在潜力,从而逐步唤起积淀在心灵深处的自我更新意识,走上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正确道路。
四、充分尊重学生。爱只能用爱来衡量,理解只能用理解来赢得,尊重只能用尊重来换取。你用什么样的感情和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就会用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对待你、对待社会、对待他人。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率先把自己的心灵之门向学生敞开,“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以心换心,以情感情,使被教育者在互尊互爱、水乳交融的感情环境和人际氛围中受到感染熏陶,通过感情的力量优化教育效果,激励学生不断地重新认识自我,重新设计自我,实现教育目的。
五、理解和宽容犯错的学生。任何一个学生也难免不犯错误,金子有时也可能蒙上尘埃。教师要理解学生偶尔的错误是无心之过,没有恶意。抱着宽容的态度去原谅他们,而不是揪着不放。让学生感受到宽容之中爱的存在,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一颗恒爱之心,有一颗宽容之心。宽容不等于无原则的放纵,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教师要把严厉教育与爱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确严师出高徒的道理,教育学生认真做事、诚实做人。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老师的对他的惩罚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不是与他们过不去,这样就会减少他们对老师的敌对心理,减少抵触情绪,使学生明白老师是关心爱护他的,老师对他没有偏见。知道为什么错了,今后不再犯同类错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问题处理的坚决,又让学生明白教师处理问题的良苦用心。
六、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善于学习和总结,在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中成长,对于同一件事,我们和学生之间的认识是不同的。伟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我们现在在教育路上有了很多“困惑”“困苦”了,就该“困而学之”了。要做一名智慧型的班主任,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只要我们有一股学习劲,那么我们就已经找到了教育的智慧翅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丁强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抱有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同桌,给予学习上和思想上的帮助;通过平时面对面的辅导,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和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通过一年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丁强同学终于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我也将继续为我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我的青春与热血。
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淌的奉献。实践教育爱不是几句话能说得清楚的,也不是一两天能做得到的事情。实践教育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需要靠我们的耐心、爱心、责任心来实践。让爱的雨露洒满校园,让我们的爱心撒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能在爱的沐浴中健康成长。用教师一颗颗平凡的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教育成就每一位学生。
第四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教学反思
岁月更新,青山常绿,教育教学工作的步伐并不因岁月的变换而止步,一学期工作的结束意味的是更好、更新的的开始,停下脚步是为了反思过去,调整以往,以更好的精神状态面对未来,面对以后的工作。为此,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胸怀一颗爱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应有的爱。
关于教育需要爱这个观点,均已达成共识,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得深思下一个问题——怎能去爱?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长期受到无微不至的爱,吮奶经历竟达八年之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以至二三十岁了都还不会系鞋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昵?难道溥仪没有得到爱吗?事实恰恰相双,他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爱,本来应该溥仪自己做的一丁点儿小事都有人替他代劳。正是这无微不至的爱,使溥仪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由此可见,爱不能越俎代庖。溥仪现象毕竟是历史,我们更关心的是现实。令我们痛心的是一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却正在有意或无意之中扮演着太监和侍女的角色。近年来,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条件逐渐优裕,对独生子女宠爱、偏爱、溺爱的风气也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在生活上,有的家长对子女总是采用抱养的方式,代子女洗衣、叠被、穿鞋,;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一味采用注入式教学法,代学生拾柴、烧火、做饭、甚至于出现了代学生品味的怪做法。教育者将无微不至的关怀,方方面面的照顾,多种形式的包办代替视为无私的爱。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势必扼杀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浇灭了学生智慧的火花。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学生失去了自理能力,失掉了自立意识,丧失了自强精神。
这些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社会责任感;在人格道德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缺乏健康的心理素质,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皇帝在班级工作,总以为他们太小,少不更事。于是凡是身体力行,扫帚倒了,我来扶,窗台脏了,我来擦,地上有废纸,我来捡。事实告诉我,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太差,我吸取了教训,开始对学生完全放手。活动来了,由学生策划承担;工作来了,让学生去干;有了问题,学生商量解决。由于没有做好引导工作,学生如一群无头苍蝇,找不到方向。当了一回神仙班主任,捡了半天烂摊子,实践告诉我,也不行。于是,我开始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我所从事的工作。
小学班主任的事务确实繁琐杂乱,但一旦沦为保姆班主任,工作将失去条理和计划。放手让学生当主人的思想是对的,但如果完全放手,成为神仙班主任,班级这艘巨轮将找不到航线。于是,我为自己提出了扶着孩子做主人的工作思路,两周之内进行民主选举,无记名投票。根据自己的标准选自己的干部,这是让大家产生主人翁意识的第一步。雄赳赳气昂昂的小干部们选出来了。我告诉他们,凡是有为班集体抹黑的,将一票否决无条件进入干部队伍,并提出两周考察时间。
让小干部产生忧患意识,这是走向主人翁的第二步。两周过去了,我开始给干部们进行细致的分工,我教卫生委员如何合理安排卫生;教学习委员怎样组织早读;教小组长如何收发作业本。教时手把手,干时放手干。发现漏洞,马上补,发现错误,马上改,因为分工细致,小干部任务明确,所以,他们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工作习惯,基本上能独立开展工作。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小干部的积极性感染着同学们,榜样的作用激励着同学们。
我抓住这一契机,开展了争做班级小主人的主题队会,让同学们讨论了怎样才算班级的小主人这个问题,使大家有了深刻而具体的认识。孩子们通过讨论知道了,要当小主人,其实并不难,做任何事的时候,多想想集体,想想大家,就成了。大家还主动提出每周评选小主人红花的活动。当好了小主人的,进行表扬,没当好小主人的,提出批评。
这一来,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高涨。下课抢擦黑板的,多了;课间疯打的,少了;满地废纸和铅笔屑,看不见了。大家你帮助我,我监督你,初步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风班貌。此外轮流班长制的执行也为每个孩子都提供了锻炼自己、展示自我和满足孩子某种领导欲望的机会。让他们明了,班长拥有权力,更大的是责任、义务和奉献精神。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每个班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后进生,可如何对待他们呢?
首先做到不厌弃他们,然后根据后进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做好转化工作。法国教育学家卢俊在他《爱弥儿》一文中写道: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以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扎下了深根,以至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
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转化工作的先决条件。要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就得深入了解,全面分析后进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坚持在了解中教育,在教育中了解。实践证明,只有全面了解后进生的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
第五篇:《爱什么颜色》教学反思
《爱什么颜色》教学反思
《爱什么颜色》是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是一首小诗。诗歌语言简练,相同的结构段式勾勒了三幅绚丽的色彩画面,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己理想的追求。
课前,我让孩子们搜集有关各种颜色所代表的意义的资料,让学生在预习诗歌时交流自己喜欢的颜色及原因。教学诗歌时,我重点带领学生赏析第一小节,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相象诗歌所呈现的画面等方式,孩子们明白了“我的梦”,充分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在学完第一小节后我引导学生回顾小结刚才学习的方法,然后让他们运用学习方法自学第二、三小节。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在多种形式的读中理解了“我的心”,知道了“我的理想”。同时也在朗读中无痕地记忆了诗歌。
在学完诗歌后,我还让学生自由地讨论交流自己喜爱的颜色及原因。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颜色的理解只停在表层意思上,联想不到颜色的象征意义,只能说出什么是什么颜色的,不能进行深层描写。要想突破这一难点,只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了,于是我迅速调整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说:“当我看到“火红”这个词,脑海中马上会浮现那熊熊燃烧的火焰,或热情如火的场面。你们是不是也跟老师一样,也有这种感觉呢?”话音一落,学生纷纷举手,果然,我这一示范,调动了他们的情感体验,有的学生说想起了过年时家家贴春联、挂红灯笼、发红包等热闹的情景。有的说想起了新娘子的红裙子等。我见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便又在黑板上写了“洁白”一词,有了前一次的基础,学生无需多大的点拔,便联想起了白衣天使、洁白的婚纱、心地善良的同学等,甚至有一个学生还联想起了“白色污染”,看来只要启发得当,充分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便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后来又引导学生就“金黄、粉红、黑色” 等几种颜色充分联想,学生的发言充满童趣和想象力。最后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再去“写”,并指导他们选择有意义的、鲜活的事物去描绘。一首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便诞生了。
第二周教学反思 ——《你一定会听见的》
姚银香
导语是一堂课的引入部分,也能通过这一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节新课中,我是这样引入的:
孩子们,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视觉对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朗朗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的伤感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的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如此感人的话语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从中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字教学环节中,以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为主,把生字和读课文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生字教学更有意义。
学习课文时,可以看出,学生对本文非常感兴趣,我在课上运用不同形式让学生通读了几遍课文,每一次读,同学们都充满着热情,他们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声音感到好奇,也感到新鲜,本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很好课文,因为世界上的声音有的是我们能听见的,有的是听不见的,也许正是那些听不见的声音才更有趣,我们想象出了许多声音,使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热爱生活,以此来激发学生观察世界的兴趣,来体会生活的美好。
第三周教学反思
-----《语言二则》
姚银香
《掩耳盗铃》是一篇成语故事,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个故事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不过对寓意的把握还需对学
生进行启发引导。
在上这节课时,我本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首先从课题入手质疑:什么是“掩耳盗铃”?我通过让学生借助图画自读课文来理解,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了“掩耳盗铃”就是捂着耳朵去偷铃铛的意思。紧接着我就追问:这个人为什么要捂着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呢?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理解偷铃人的心理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然后再让学生演一演,通过表演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个成语故事。并揭示寓意。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 较顺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对于寓意的理解也比较透。
第四周教学反思
姚银香
《课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一学习为主线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读”语文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我所执教的《国徽》这篇课文,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引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而我这节课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危险导,以多种方法地读(自由读、接读、配乐朗读)为主要凭借,从而引导学生把对祖国的爱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参与、教师积极引导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通道,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尽量发挥创造潜能,学生动脑、动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意义建构过程,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收获,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以感受成就与成功。语文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比如,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做才能为国徽添光彩,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生活中的语文,使学生觉得语文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爱语文学语文的热情。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遗憾,在整个教学过程,虽然注意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但是评价还不够及时、到位,还欠缺启发性,在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还需要继续努力。
第五周教学反思
姚银香
今天教学了《意大利的爱国少年》一课,这是第三单元《祖国在我心中》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文章叙述了一个十一岁的热那亚少年,在一艘从西班牙开往意大利热那亚的轮船上,用自己大义凛然的行为,维护自己祖国尊严的感人故事。情节曲折,故事生动,要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孩子非常需要钱但却又把钱扔掉的原因,从而懂得应时时刻刻把祖国的尊严放在第一位,培养孩子从小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教学时,为了避免老师生硬枯燥乏味的“唱主角”,我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抓住“意大利少年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这个问题,让生回到文本中,与文本对话,在初步对话完之后,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再集中反馈,但是由于学生读课文太少了,不熟悉文本,始终找不着点。经过仔细琢磨,我觉得在原来的基础上,应该提醒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如“衣衫褴褛”“大义凛然”“扔”“砸”等词语,并在文中画出意大利少年捡钱和扔钱的句子,同学生走入文本,体味其中的感情,应该让感情得以升华,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方面的充分对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回归到文本中,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让学生在
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牢牢把握文章的教学重、难点。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进行质疑。
2、将读准字音、读懂词句、体验语言的画面、体验美好的情
感有机融合在
一起,让学生经历体验和感悟的过程,较好地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把握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的心理需求,把文路、教路、学路有效
地融合在相得益彰的点上。
4、要发挥引导作用。刚进入中段的孩子不像五、六年级的孩子有一定的阅
读能力,因此随时指导、指点、引导、帮助他们,交给他们学习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5、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前有明确的活动建议,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扎实有效。
第六周教学反思
-----《葡萄沟》
姚银香
葡萄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水果之一,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吃。我抓住孩子这一特性,首先问:“你们喜欢吃葡萄吗?”得到孩子的肯定后。我接着又问:“那葡萄的味道是怎样的呢?”孩子们说得津津有味,都快要流口水了,于是我切入课文:“你们知道我国哪里的葡萄最多最好吃吗?”由此引出课题《葡萄沟》。又利用孩子喜爱葡萄的兴趣,让学生赶紧去读读课文,看看葡萄沟的葡萄长得到底有多好?在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后,我重点抓第二段来理解课文,如:“茂密”、“凉棚”这些词说明了葡萄的枝叶很茂盛,长得很好;“一个个”、“一大串一大串”写出了葡萄的多;“五光十色”写出了葡萄颜色多,好看。再加上出示一大串一大串,各种颜色的葡萄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更形象地了解了葡萄沟的葡萄长得
又多又好。
在这堂课上我利用学生对葡萄的喜爱,激起对学习课文的兴趣,很快走进文本,使他们能主动去学习去发现。就因为有兴趣,所以他们很快就理解了课文,以致对课文的朗读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到最后不禁赞叹: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第七周教学反思
-------《小镇的早晨》
姚银香
《小镇的早晨》一课,以散文的体裁,清丽的文字把人、景、物融为一体,描绘了江南水乡小镇的早晨恬静、热闹和紧张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较为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立足于这一精神,在进行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时,我作了一些尝试,力图体现开放的、创造的、个性的课堂教学特色。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最喜欢这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这样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语言,尝试品味、学会欣赏,说出自己有所发现的话。从学生的发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们所拥有的潜力比目前的教育体制所能启发他们的要多得多”。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说创造的话。学语言,用语言,不但激活了学生思维,展示了学生个性,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层次,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获得了具体体现。
二、自主探究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更加深深地感悟到:教育教学无论怎么改,都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人,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样才能使学生各尽其才,各显风采。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富有生机和活力
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听、读、想、议、说、演,学生在环环相扣的学习环节中时而群情激昂,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合作交流,时而有说有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最大程度地调动了起来,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第八周教学反思
-------《世界儿童和平条约》
姚银香
本文是一首诗歌,感情强烈,主要通过朗读体会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感受他们对战争的憎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战争实例,去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从而激发情感共鸣,升华中心。
由于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对战争的了解仅限于各种媒体,并未经历痛苦,对和平的渴望并不强烈。在教学前,我组织学生阅读报纸、书刊、上网查阅资料,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危险随时存在,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从而促使学生为了和平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这篇课文看似一篇简单的儿歌,但细细读过却发现这是一个充满抽象词语和深刻含义的条约。怎么教?抓住“读书”这个中心,向外延伸,延伸到整个世界,调查、研究,然后回到课堂,再来体会理解这个条约,相信这个办法能行。在课堂教学的整个环节上,从预习反馈开始,然后展开整个文章。由于文章中几乎每句话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如果悉数研究,学生水平达不到,时间也不够,因此我根据学生所关注的焦点集中探讨一至两项内容,再体会朗读,其他内容作为非重点,达到“读之初体验”就可以。最后,要激发学生强烈的要求和平的愿望,对全世界发出呼唤。因此与以往不同的是,本节课重视了课前准备,使学生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对“战争”和“和平”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课文的外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准备对学好本课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新课程也赋予了老师和孩子们开放的课堂。课堂上,最精彩之处莫过于学生的交流发言了。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生,他们的思路开阔,见多识广,敢想敢说,乐于合作。本节课以“默读——交流——朗读”为主线,以谈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为中心展开学习,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学生都能结合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谈出自己的感受,可以看出学生知识的广泛性、思维的开放性,与以往学生有了非常大的不同。从他们朴素稚嫩的话语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向往。应该说这节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九周教学反思
姚银香
《翠鸟》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既然是精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就要抓住重点。我们都知道三年级是由以识字为重点向阅读、写作为重点过渡的年级。因此在《翠鸟》一课的教学上,首先抓住“词、句、段”、“重点段”、“朗读能力”这几个主要方面,上课时就能做到教师心中有数,学生学有所得。因此在课前设计时,我是这样去设计的,课后我感觉效果不错。
1、以句带词,以句带段,词句结合,句段结合。文章是一个各部分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我想“词、句、段”的教学也不应各自孤立。而应该抓住他们在文章中的相互联系,以句带词,以句带段,词句结合,句段结合。比如,第1自然段共6句话,写翠鸟的小爪,羽毛鲜艳的颜色和他们的眼睛、嘴,共三层。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层理解。特别是写它颜色特别鲜艳的四句话,先让学生,逐句弄懂这些句子中的颜色是什么样的,懂得头巾、外衣、衬衫是打比方,应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句带词,理解句意:再让学生理解第一句是概括地写翠鸟颜色鲜艳,后三句分别说它具体的事什么样的,怎样鲜艳,明白句与句是怎样连在一起的,按什么顺序连在一起的:最后朗读知道这一段是从写爪到身、到写眼眼睛,以句带段,理解段意。
2、另外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消化理解阶段,还因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上下功夫。比如课文中写翠鸟的写外形的部分,是从爪到头来叙述的。在指导朗读、熟读的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改变书上的顺序,从头到爪叙述翠鸟的外形,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这样,通过初读、精读、熟读的过程,达到读懂、读熟的要求,达到理解语言、吸收语言、消化应用所学语言的目的,为今后学生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十周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
姚银香
在这一节课中,我在课堂中我先进行了导入,再把课题解了。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因为学生已经在课前预习了,所以学生能够说出课文主要讲了“更羸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来了”。我在解决了字词后,让学生先把课文读好,能够读得比较正确比较流利。
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出示了自学提示一和二。
1、认真读课文,把预习时画出的本课生字、新词,多读几遍直到读准为止。
2、用加一加,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写一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并把它们记住。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听写生字新词,交让同桌互相学习互相检查,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并记住。这样学生对生字词就能够很好的掌握了。
然后就让学生同桌换着检查课文是不是读得很好了,然后让学生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读得非常投入,而且通过检查来看学生读得相当有感情。
最后就出示一个大的问题,也就是能够让学生很好的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含的问题,“更羸为什么会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学生已经知道在课文的最后一段,先让学生把课文的最后一段读好,再和学生一起分析更羸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这样一来学生对本文的重难点就很容易的掌握了。然后做与本课有关的练习题。
就这样也把学生的语文文字和学生对语文的感悟融会贯通,课堂教学效果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