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参评(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21:5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黔东南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参评(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黔东南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参评(共)》。

第一篇:黔东南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参评(共)

2012年黔东南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参评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第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本2——4页内容。(2)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材第2——4页及练习一第1题。【分析教材】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较大的数用万以内的数来计数是不能满足的,从而理解学习亿以内数的必要性。【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数计单位的名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学会通过相关内容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知道亿以内数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及我国的计数习惯(四位一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4、通过人口数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知大数,了解中国的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关系和与数学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计数单位和提出与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计数单位。

【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但学生掌握的知识面相对有限,要正确理解亿以内的计数单位,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加上乡村孩子胆小缺乏交流,传统的教学上按照“例题——解答——习题”这样的教学模式,想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与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就更难。但从学生的学习阶段看,四年级的学生无论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能力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按照本课的教学设想,只要教师引导、点波、鼓励到位,学生就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读出下列各数。5620

9003

4561

2、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都能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接触到比“万”更大的数。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比“万”大的数?

生可能说出:银行里的钱。人的头发。人口的数量等。师:你们回答正确,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些大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唤起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好学习新知的准备。】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自主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课件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可能提出:北京的人口比西藏的人口数多多少?这些数字怎样读?六幅图的人数加起来。

师:同学们回答非常好,可哪个不是问题? 生:汇报(六幅图的人数加起来。)师:根据他的回答你能给他改成问题吗? 生:汇报六幅图的人数合起来一共是多少人? 师:谁能解答出他们提出的问题? 生:思考汇报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从同学们的解答中你发现这些地方的人口怎样? 生:这些地方的人口真多,我国的人口也很多。

师:你们的回答很准确。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无数个世界之最。可是,你知道这最中之最是什么吗?(就是人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假如中国人按五十厘米一个人排列,可以绕地球赤道整整十四圈。

师:人口众多会对国家造成什么影响?(人口众多对国家资源需求、能源供应、教育、就业、经济等都是一个沉重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师:同学们,怎样控制人口?(只有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设计意图:“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主题图培养学生能根据内容提出问题的能力。适当给一些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探究学习知识的愿望。让学生初步感知大数,了解中国的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

2、认识“十万”

投影出示9捆100张100元一捆的人民币。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银行的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时都会把100张100元扎成一捆,这一捆是多少元?

生:1万。

师: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多少捆人民币?共多少元? 生:一万、二万、三万„„共九万。

师:出示计数器,在计数器上找到计数单位“万”,一万一万地数,数出九万。师:在加这样的一捆又是多少元呢?

学生可能会:在万位上拨10个珠子,也有的学生会从中发现“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的数学思想并在十万位上拨 1个珠子。

师:九万再加一万,万位不够了,怎么办呢?大家想一想:十个一百是一万,十个一万是十万,万位满十向十万位进1。(在计数器上示范)

师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板书:十个一万是十万

【设计意图:利用计数器上动态拨珠的过程,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以及“万”和“十万”之间的关系。】

3、认识“百万、千万、亿”

师生:同时在计数器上拨上十万,然后十万十万地拨,一起拨到九十万。师:再拨十万是多少?怎么办?大家想一想:再拨十万就是一百万,十万位满十,向百万位进1。

生: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

师: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呢?10个一千万呢? 生:根据老师的提问在计数器上拨珠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师:最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设计意图:利用类推引出其他计数单位,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突出规律性。】

三、方法应用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可能会 提出这样的问题:10个一万是十万,10 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我应该怎样记?

师:是啊!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来整理数位顺序表吧!从这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可能会从中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

师: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有些还没有解决。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完成同学们提出的问(解决刚才提出的众多问题中还未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给出亿以内数级和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多少,理解“数位”的概念。】

四、感悟收获,总结升华谈话

师:同学们,能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你高兴吗?说说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内容。让生再次回忆本节课所学的所有知识点,再次将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五、课堂检测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的第1题

2、同桌之间互相说数拨数练习。

六、布置作业

师:生活中有很多事物用大数表示,请同学们回去收集这样的数据。

【教学设计说明】为了让学生在教学中学会自主的参与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究发现者和完成系列教学目标。为此下面对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图进行解单的说明:

一、是通过万以内数的复习导入亿以内数的认识加以整合,教学通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教学。整节课利用情境教学,借助计数器,边拨珠,边数数,使学生直观地形成了数位概念。教学十进制计数法是对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作为亿以上数的认识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通过主题图,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的渗透。此教学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

二、在体验操作中突破教学难点。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本课中力求认学生亲身体验通过拨计数器体会十进制进率。本节课大胆地让学生动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突破了正确理解计数单位和提出与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第二篇:参评优秀教学设计(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本站推荐)

参评教学设计

课题:中国古代园林艺术 撰稿人:双河中学 贺祝军 教学目的

① 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② 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内容结构

① 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② 私家园林以苏州为最盛,设计以中国山水画为蓝本,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③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经验。

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中赵州桥教学设计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们游览过哪些园林?去过苏州园林吗?

二、教学设计:

1、教师先对我国园林做粗略介绍:

我国远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利用自然山水或者摹仿自然山水作为园林造景的主题,这比西方18世纪兴起的英国“风景式”园林大约要早两千多年。著名的圆明园,它的一百余个景区之中约半数是自成一体的小园林,因此而被西方人誉之为“万园之园”。“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过去的造园匠师们口授心传,多少都接受一些诗画方面的陶冶,而著名的造

园家如计成、张南垣父子、戈裕良等更是精于此道。历来的文人画家也多有直接参与园林规划设计的,其中如唐代的王维、白居易,宋代的赵佶、司马光,元代的倪元镇,清初的石涛、李渔等人,为了渲染园林的诗的情调,常常借助于各种音响效果。寄畅园“八音涧”、谐趣园“清琴峡”的流水叮咚,沧浪亭“听橹楼”的欸乃桨声,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音”入景。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凰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绘声绘色,点出园林浓郁的诗情画意。

2、播放课件:读图认识感知江南水乡---苏州及园林

教师设问: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是如何体现出她的巨大艺术魅力的呢?

学生就以上话题展开讨论。教师板书:“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教师随机请一名学生谈一谈他的看法。

3、继续播放课件:园林艺术的构成

a、自然环境的山形水势,包括人工叠山和开凿的泉流湖水; b、建筑物及其特殊的人文内涵; c、园林内的树木花卉; d、园外大环境的景观、氛围。

4、教师小结:中国造园艺术是多方面因素的配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5、话题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有何差异。

以皇家园林代表作颐和园、私家园林代表作苏州园林展开话题讨论。

6、教师总结 :

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渗透了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它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融建筑美和自然美为一体。

7、课外拓展 :

结合文字和图片写篇关于园林艺术的抒情散文。

撰稿人:双河中学 贺祝军

第三篇: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导语: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设计者经常使用教学技术以改进教学。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目标解析:

通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同时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练习,主要是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 方法二:综合算式

53-24=29(人)53-24+38=67(人)

29+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1)课件出示:53-24+38,(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

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48-8+17,15÷3×5,指定学生说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一比: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练一练: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1)课件出示例1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这天阅览室共来了多少人?

(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中午走了24人”是多余的条件。

3.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1)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列综合算式:53+38-24。

(2)学生独立计算。

(3)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设计意图: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唤起学生对已有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回忆,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注重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的规范,为以后学习不同类型的脱式计算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一)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23+6-11 2×8÷4 72÷8÷3

= □○□ = □○□ = □○□

= □ = □ = □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34-17+3 3×8÷4 18÷3×3

=34-20 =24÷4 =18÷9

=14 =6 =2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改错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五年级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薛城张丽娜

1、情境铺垫。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解决航模放飞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认识了分数,你们想不想去看一下他们的发明创造作品(出示情境图,组织观看)

2、读懂图意。看懂了吗?谁来说一说图的意思?(结合学生的回答,解读活动衣架与移动书签,体会发明创造)

3、提出问题。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说师板书

l平均每个活动衣架用多少米木条?

l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三年级 周长 立新小学 孙玉

1、将护栏问题转化为周长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要知道需要多长的护栏,必须知道什么,即让学生明白只要知道每个花坛一周的长度就可以了。

2、探究如何得到花坛一周的长度,初步感知周长。出示探究提示:

l 指一指、画一画。利用学具(花坛模型图片)找出不同形状的花坛一周的长度。

l 量一量,算一算。量出这些花坛的边长,算出他们一周的长度是多少?你是怎样测量和计算的?

l 想一想,说一说。你能说出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吗?

l 探究时先独立思考并尝试,不会的可小组商量。

2、三年级 长方形的周长 峄城南关小学郝琳

1.由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体会转化思想。

思考并回答:课件出示

l 要求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需要先求什么?为什么?

l 这个问题表面上是求钱的问题,实质上是求什么的问题?

2.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体会多样化与优化。出示探究要求:

(1)怎样求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方法)为什么?(周长的意义)

(2)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

(3)哪种方法更简便一些?

(设计意图:探究指导明确方向,所有问题一次性放给学生,为学生探究提供时间与空间)

3、五年级 三角形的面积 阴平教研室 李强

1、由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完成第一次转化。

问:1号蟹池是什么形状的?要求它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谁的面积?使学生明确:表面上是求1号蟹池的面积,实际上是求三角形的面积。

2、将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完成第二次转化。

问:回想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把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成长方形面积进行研究。)那三角形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用你手中的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比划比划。(引导学生猜想出可否转化成平形四边形,)

3、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出示探究提示:

l 选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试着拼成平行四边形

l 观察对比三角形与拼成后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如面积、底、高等

l 你能否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l 根据你推出的公式计算1号蟹池的面积是多少?

小组开始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4、五年级 因数倍数 阴平刘兴华

探究问题: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数都能摆成方阵吗?其他数行不行?

出示探究要求:

l 动手做:用棋子或纸片分别代替1、2、3、4、5、6、7、8、9、10、11、12这些数摆一摆(或画一画),在能摆成方阵的数下面作标记。

l 观察:看哪些数能摆成方阵?哪些数不能摆成方阵?

l 找一找:分别找一找这两类数的因数,看你有什么发现?

反例

1.小组合作利用准备好的小棋子摆一摆,看一看哪些数字能摆成方阵,哪些不能?验证自己的想法。

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巡视,适当指导。

2.找4、6、8、9、10„„和1、2、3、5、7„„的因数。

5、五年级 上册 折线统计图

1、绘制条形统计图,体会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1)思考:怎样用统计图表示统计表中的信息呢?(学生会自觉选用条形图)

(2)出示空白表格条形统计图,看懂图意。

(3)师生共同绘制条形统计图(在课件上完成)

(4)观看条形图,发现从图上只能看出每年数量的多少,不能明显看出1998—XX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

2、认识折线统计图

过渡语:看来条形统计图只能看出每年数量的多少,不能明显看出1998—XX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有没有从图上能明显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统计图呢?

生答后板书:折线统计图

(1)出示空白表格图,看懂图意。(侧重横轴、纵轴)

(2)师生共同描点。如我们知道1998年日处理能力是300吨,画折线统计图时先在横轴找表示1998年这条竖线(课件闪烁),然后再在纵轴上找到表示300吨横线(课件闪烁),这两线的交点(红点──课件闪烁)就表示1998年日处理能力是300吨。这个过程,我们给它起了一个专门的名字─描点(板书:描点)。描点后通常要在这个点的一边标注上数字,也叫“标数”。

(3)学生描点。下面请同学们在绘有纵轴、横轴的空白图上描出1999至XX年日处理垃圾吨数的“点”,并标上数。

(4)教师示范连线。把表示数的点,按先后顺序用线段依次连接各点(多媒体把依次相邻的两点分段连接)。这样就形成了折线统计图。

(5)学生自主连线。(完成小组的作品)

3.观察折线统计图,体会优越性(特点)

问题:观察上面的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务必让学生发现并体会:

l 折线统计图不但能看出垃圾无害化日处理的吨数,而且能看出1998—XX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板书 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l 折线统计图与条形图的基本结构是一样的,都由名称、日期、横轴、纵轴组成

l 折线统计图有利于我们作出预测。如从XX年开始,处理能力总体是上升的。因为折线统计图,是能反映事物变化的趋势。所以人们常常根据这种变化趋势,预测后面的发展变化情况。但偶然事件也是有可能发生的,预测只是一种预测,决不能当成真实的结果。

4.生活举例,深化认识

我们已经对折线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想想,生活中你还从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预设1:股票走势图:随着股票的涨跌折线有升有降。

预设2:降水量统计图:哪几个月呈上升趋势?哪几个月呈下降趋势?

预设3:移动电话数量变化统计图等。

小结:折线统计图的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折线的起伏让我们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在清楚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方面更具有优势。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三年级 周长 立新小学 孙玉

(1)结合图示让学生指认各个花坛一周的长。课件分别出示各个花坛,让学生指认并说出每个花坛一周的长,即初步感知周长,初步会表达:长方形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正方形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正长方形花坛的周长。圆形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圆形花坛的周长„„

(2)汇报测量与计算方法与结果。通过长方形花坛、正方形花坛感知4条边相加。通过扇形花坛、圆形可以用绳子围一圈,再把绳子取直量绳子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分析与比较,概括周长的概念。结合汇报,让学生观察比较,明确围的花坛形状虽不同,但是围的方法却有共同之处:都是沿着花坛的边,首尾相接围了花坛一周,即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请你现在想想一下它们的周长。

2、五年级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薛城张丽娜

生展示探究成果并解释理由

师引导学生从分数的意义,即把1米长的木条看作整体1,平均分成3

份,每份是 米和画图表示,即两个方面来理解1÷3的结果

观察算式 1÷3= 1÷4=初步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五年级 上册 三角形的面积 阴平教研室 李强

汇报交流结合探究提示通过问题的方式进行 如

l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否拼成平行四边形,你是怎样拼的?学生开始汇报展示(分直角、锐角、钝角进行)学生汇报后,课件演示各种三角形的拼摆情况,体会转化思想。

l 三角形与拼成后的平行四边形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生:„„(略)

l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为什么?(使学生明确: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等地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l 1号蟹池的面积是多少?怎样计算的?

生:„„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三年级 周长 立新小学 孙玉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周长(板书课题:认识周长)。知道: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图形、实物也是一样。周长是一条线,从起点到终点首尾相接。计算图形周长的方法就是把各边的长度加起来。

2、三年级 可能性总结 临山小学 褚芹

通过复习,我们再次认识到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一般用“可能发生”来描述。“可能”是有大有小的,可能性的大小跟数量有关,数量多---可能性大,数量少---可能性小。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分数表示。

3、五年级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薛城张丽娜

(1)问:观察 1÷3= 1÷4= 2÷9= 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除法中的被除数就是分数中的分子,除数就是分数中的分母。

除号相当于分数线。(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被除数÷除数=

(2)分数与除法有没有不同?生说后师即时概括:除法是一种运算,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分数是一种数,他也可以表示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3)思考:在被除数÷除数= 这个算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即解释: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不能是0。

(4)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如果用字母a、b 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呢?师依据学生的总结板书:a÷b =(b≠0)

反例: 正负数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正负数有什么新的认识?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能不能用今天学过的正负数知识为自己打一个分数?

学生自主发言。

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其实对于正负数,我们的祖先早有研究,咱们一起来看一下资料吧!

出示资料。(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则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九章算术》中,最早提出了正负数加减法的法则。)

小结:看了以后,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吗?想不想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呢?那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让我们共同进步。

反例 回顾整理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对这三单元的知识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哪些新的收获?同学之间先交流一下。对于还有问题的同学,在课下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还有问题的话,可以请教老师。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把这三个单元掌握的扎扎实实。因为遇到了你,我感到非常的幸福,老师会永远记住,一个个充满朝气,充满憧憬,充满爱心的你!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复习课 “回顾整理,再现新知” 片段赏析

三年级 可能性复习

回顾整理,再现新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回顾整理可能性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1、出示研讨的问题,学生个人思考,小组研讨。

l 大家想一想,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可能性的哪些知识?

l 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l 什么事等可能性?

2、全班汇报。学生先谈论对上面3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教师组织倾听并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数量多---可能性大

可能性 等可能性

数量少---可能性小

最后小结: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一般用“可能发生”来描述。“可能”是有大有小的,可能性的大小跟数量有关,可以用分数表示。

四年级 万以上数的认识复习

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知识回顾,板书要点。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进入总复习,这节课我们将对第一单元“万以上的数”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在“万以上的数”的认识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万以上数的读法、写法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改写大数

比较数的大小

2、问题研讨,提升认识。(逐个研讨下面的问题)

l 怎样读写万以上的数?举例说明。

l 什么是近似数?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医个数的近似数?举个例子。

l 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一样吗?为什么?

l 怎样比较整数的大小?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后教师对每个方面的问题作简要讲述

四年级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复习

如出示下面的研讨问题并逐个研讨

1、如何口算78÷6= ? 390÷30= ?

2、怎样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有哪些?

3、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它有什么作用?

4、我们学习了那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学生对上面的问题进行研讨交流,最后教师进行小结

问题1:对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务必使学生掌握,把被除数分成整数数和较小的两位数,分别相除再相加。对于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可借用乘法口诀,想乘法算除法。

问题2:教师从计算的法则、试商的方法、商的位数判断以及验算等方面进行小结。

问题3:要让学生知道商不变的性质是除法特有的变化规律,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问题4:要让学生知道并掌握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如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总价=单价×数量 速度=路程÷时间

六年级 圆的复习

一、问题引领,再现新知。

1、出示一个圆,问:谁能说说圆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圆进行解读,最后落点在:圆与定点等长的点的轨迹,是封闭的曲线图形

2、怎样画一个圆?在同圆内半径、直径具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画圆先确定圆心的位置,再把圆规的两脚张开,以针尖为定点,两脚间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围成的图形就是圆。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直径,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板书:d=2r r=

3、什么是圆周率?它的值是多少?你对圆周率还有哪些认识?

通过回答使学生明确: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目前算到了小数点后的6万亿位,做题目一般取,一般人背到。

4、什么是圆的周长和面积?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后,明确二者从概念、公式到单位的区别,板书公式。

C=πd C=2πr S =πr2

5、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这中间体现了怎样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策略?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在圆周长公式推导过程中,我们是把绕在圆周上的绳子拉直再测量或采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圆滚动的痕迹。这种把曲线图形转化成直线图形的方法,是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

圆面积的推导:把圆平均分成若干(偶数)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样应用了转化的思想,即把圆(未知)转化成长方形(已知)来进行思考。

6年级 圆柱的体积练习课

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圆柱体的体积,现在请回想并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l 什么是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圆柱体的体积?

l 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运用了怎样的策略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圆柱体的体积是圆柱体占有空间的大小,通过将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我们得到计算公式为:V=sh 运用这一公式我们可以解决与圆柱体体积相关的数学问题。下面有没有信心来接受挑战呢?好,下面开始练习挑战。

练习题目设计赏析

1、正负数

(1)教材第74页(试一试)第1题。

本题一是让学生体会正负数可产生于标准差,二是正负数可以相互抵消,可按如下的方式处理

1、出示题目,读题审题,让学生先说-

2、+2等是什么意思?然后教师再解读他们的具体含义

2、第一袋味精与第二袋味精的总质量是多少?为什么?第三袋与第四袋呢?

3、第5袋味精合格吗?为什么?

4、你在生活中还见过那些类似的标注?

2、握手次数

一场体育比赛中,一共有10名运动员。如果每两个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用列表或画图的方法找找规律,求出结果。

l 出示题目读题理解题意,侧重理解每两个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的意思

l 求一共握了几次手?你是怎样解决的?是画图还是计算?

l 这类问题具有怎样的解决规律?

l 如果有100个人,每两个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怎样能快速准确得出结果?

本题侧重让学生通过画图、计算的方式解决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3.6年级 圆柱体侧面积

薯片盒规格如图。每平方米的纸最多能做几个薯片盒的侧面包装纸?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时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要求每平方米的纸能做几个薯片盒的侧面包装纸,先要求出一个圆柱形薯片盒的侧面积,再计算。注意单位要进行换算,最后的结果要根据实际问题运用“去尾法”保留整数。

6年级 圆柱体体积

在棱长是4分米的正方体里削出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它的体积是多少?

l 先让学生思考怎样削才能削出一个最大的圆柱体

l 最大的圆柱体与原正方体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l 自主计算圆柱体的体积

l 削去部分的体积又是多少?

生做后,教师就上面的问题进行总结。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

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生:测量面积 出示长方形纸板 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 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师: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三)、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出示导学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建3个长方形,完成实验记录表。

2、仔细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3、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第四篇:优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应该要怎么进行制定呢?下面优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优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估算黄豆粒数

教学目标:

学会估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利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黄豆,杯子,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黄豆。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黄豆有多少粒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黄豆有多少粒。

二、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师:你们可以用课桌上的工具。

(杯子,天平等)

三、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四、汇报交流

方案一:

先数一杯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二:

先测一把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三:

先测100粒黄豆的重量,算出一粒的重量,再称出总重量,再用除法计算即可。

五、小结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都要做留心观察的人。

优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版本、章、节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设计思路】:

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第五篇:优秀参评教学案例

《动物好朋友》教学案例设计

设计意图:

传统的儿歌教学活动着重于教师的反复“教”,孩子的机械“念”,这样反复三、五次后,儿歌本身的新颖性、趣味性对孩子的吸引力就大打折扣了。《动物好朋友》这一内容长,“人物”多的儿歌,运用这种“机械识记”的教学方法,就更不可取了。为此,我将这一儿歌精心改编成有趣的故事,在课前给孩子讲述。故事的有声有色、有血有肉更方便于孩子对情节和人物的记忆。在此基础上,配以丰富的图片,形象的动作,有趣的动画,引人入胜的游戏,儿歌教学水到渠成。辅助活动更是对训练幼儿词语的准确性,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方面大有助益。

目标:

1、学会念儿歌《动物好朋友》。正确运用名词、动词、量词等,在游戏中巩固、练习发音。

2、体验传统儿歌中顶针手法的趣味,并初步尝试续编儿歌。

3、接触生字,初步培养孩子识字的兴趣。

准备:

录音设备、儿歌中的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FLASH)、过程:

一、有趣故事仔细听

1、师:小朋友们,想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名字就叫《动物好朋友》。(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根据儿歌改编的故事。)

2、师:故事中都说到了哪些小动物,你还记得吗?(据孩子的回答,将相应的动物图片按顺序贴在黑板上。)

(反思:丰富的故事内容比简短的儿歌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语言特色,能牢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幼儿更方便记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活动,为记忆儿歌打下坚实基础。)

二、生动儿歌多样学

(一)巧借图片,学习儿歌——弄清儿歌中出现的“人物”及其“动作”。师:小朋友们,故事中的小动物现在都被我们请到黑板上,老师还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有意思的儿歌,想听吗?(师指着黑板上的动物图片带领幼儿念儿歌。)

(二)动作表演,练习儿歌——指导孩子准确运用量词和动词。

1、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出各种小动物的代表性动作(如:小山羊伸出食指表示,小白兔伸出食指和中指表示,小青蛙张开五指表示等)

2、师:小朋友们轻轻地离开小椅子,和老师一起动一动,念一念吧。

(三)动画演示,试背儿歌——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们,黑板上的这些动物朋友你们喜欢吗?(喜欢)它们也喜欢你们。可是呀,小白兔悄悄告诉老师,如果你们能认识它们的另一个模样——生字,小动物们就更喜欢你们啦!

2、多媒体展示:(动物的脸被生字卡遮住)孩子们齐念儿歌。

(反思:学习儿歌的过程最为枯燥乏味,怎样让孩子保持浓厚的兴趣反复去识记儿歌呢。第一环节的看图片念儿歌,针对孩子对儿歌内容尚不熟悉的情况,形象的图片起到“提示”作用,在教师引领下帮助孩子记忆儿歌中“人物”及其相应动作。当图片的吸引力不再,孩子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时,教师适时安排第二个环节让孩子起来做动作,新的活动能把孩子开始分散的注意力重新抓回课堂,此时需要重点指导孩子记住“种”、“跳”、“唤”、“只”等动词和量词。经过这样两个环节,记忆儿歌已基本完成,教师推出第三个环节让孩子看动画。让孩子只能看到蹦跳的动物身体,而看不到动物的脸。画面定格时,教师指示遮住小动物脸的字就是它的生字,即加深了儿歌的记忆,又激发了孩子识字的兴趣。当然,本节课识字并不作为重点,只是作为一种活跃课堂的教学手段引进课堂,使识字融入孩子生活,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三、跟随音乐尽情舞

师录音播放《手拉手,好朋友》:让我们和老水牛带领的动物好朋友们一起手拉手,跳舞吧!(反思:课堂保持劳逸结合,让孩子得到适当休息)

四、带上头饰畅快演

给孩子带上头饰边念儿歌边表演(出教室)。

(反思:课已完,趣未尽,让孩子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热情走出课堂,融进课外活动中„„)

课外延伸活动:

可组织一次续编儿歌的活动,老水牛后面接着其它的动物:

(老水牛,正洗衣,碰到一只大公鸡,大公鸡,刨着土,看见一只小灰鼠„„)

(附儿歌:

动物好朋友

小山羊,去种树,路上遇见小白兔。小白兔去插花,路上遇见小青蛙。

小青蛙,跳下河,唤来一只大白鹅。大白鹅游呀游,碰到一只老水牛。老水牛,当领队,指挥大伙来排队。排好队,向前走,大伙都是好朋友。)

下载黔东南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参评(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黔东南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参评(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参评论文格式要求

    小学数学参评论文格式要求 一、论文选题 结合本地州市、本校、本人小学数学课改工作的实践自定,应基于自己有价值的教学实践上的理论提升,选题不宜太大;务必密切结合自身的教学......

    第六届优秀教学设计参评作品参考体例

    附件4 第六届优秀教学设计参评作品参考体例 教学设计题目 【教材依据】 说明本节教学设计的教材依据,即准确叙述本节教学设计来源的版本、章、节的详细名称 一、设计思路 1、......

    小学 数学 学科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 学科优秀教学设计 题 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工作单位:张鲁小学作者姓名:孙凤妮 联系电话:*** 日期: 2013-11 邮政编码:26150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参评(推荐)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陕西省旬阳县城关小学 赵猛 一、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第70--71页及73页1、2题) 二......

    参评教学设计《认识平行》

    四年级数学《平行和相交》教学设计 兴化市缸顾中心校 陆纪新 225778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39-P41。 【教材简析】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

    船长教学设计(参评)(最终5篇)

    《船长》教学设计 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简泉小学 李惠娟 一、教案背景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应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应以教......

    参评优秀毕业生材料(共5则)

    参 评 优 秀 毕 业 生 材 料 电子工程系 ***班 **** 2008-04-26 参评优秀毕业生材料 我叫***,来自电子工程系***班,现在担任***班的助理班主任。 时间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间,毕......

    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共五则)

    教学设计 (参考模版) 教学设计模版仅供河北省全员项目参训教师提交实践作业时参考使用,教学设计内容应包括以下三部分: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