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一单元 4 七月的天山 教学设计(人教版四下)

时间:2019-05-12 21:5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第一单元 4 七月的天山 教学设计(人教版四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第一单元 4 七月的天山 教学设计(人教版四下)》。

第一篇:语文:第一单元 4 七月的天山 教学设计(人教版四下)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掌握文中的描写手法,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课前准备:准备出示的相关语句的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前几节课,咱们游览了安徽的敬亭山,欣赏了湖北的洞庭湖,观赏了西南广西的桂林山水,今天,让我们再去领略北国的风光,走进这“七月的天山”。(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选自碧野的《天山景物记》。3.介绍天山,演示天山的有关图片。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我们先来看看天山一些图片。(演示图片)这就是咱们祖国的天山,这盆地,这谷地,这山林,是不是已经吸引了你的眼球了呢?就让我们翻开书本,去尽情地读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天山的位置,初识天山美景,以至产生迫切学习的愿望,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想想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字词检查。

师:作者碧野写的文章非常的美,他的用词也非同一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了吗?(师正音,引导学生区分“饮”的读音)

戈壁滩 白缎 山涧 洄水涡(注意读音,理解意思)饮马 重重叠叠 五彩斑斓 白皑皑 五彩缤纷(表示颜色)3.说说七月的天山给你是什么样的感觉。【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已具备自学生字词的能力,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的能力,这符合新课程“自主学习”理念。】

三.品读第二自然段。

1.学法指导:读课文要有方法,读这类写景的文章也是如此。其实学习这篇文章跟我们前面学的文章的学习方法是一样的。

出示;(1)看文章结构(2)找写作顺序(3)抓重点景物(4)想景物特点(5)思表达方法 2.读课文,完成(2)。

(1)自读课文,画出游览顺序词。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请注意作者的游览顺序,并用“——”画出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

(2)相互交流,理清顺序。(师及时板书;进入天山 在往里走 走进天山深处)

(3)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天山的美景的。其实这既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用简练而形象的笔触描绘了天山景物,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2、3、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2、3、4自然段,也就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段。

【设计意图:问题引路,再读课文,动动笔,为研读课文、品读天山美景预做“热身”。】 3.品读第2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在这一段话中,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

(2)同桌交流: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语句,作者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3)全班交流。

预设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师随机板书:雪峰 雪水)

师:你是从修辞的角度来欣赏的。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也正是因为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使天山的美景更真实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板书:比喻)

师:能通过朗读来体现天山的美吗?(抓住“衬着”“从……从……飞泻”“千百条”“千万朵”“每到”“无限生机”等感受)

预设B:在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师随机板书:溪流)

师;能用一个词语说出溪水的特点吗?(清澈)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清澈?(石子、鳞光)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好吗? 师:无论是雪峰、雪水还是溪流,它们都是写出了天山的什么呀(水)?正是因为水的清澈明亮,才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水)

【设计意图:在教材的处理上,把第2自然段作为学生阅读的重点,引导学生潜心会文,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既从内容、写法、用词等方面深入地阅读课文,又以读悟情,品味了天山美景。】

四.自学第3、4自然段。

1.出示:(1)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每段重点写了哪种景物?(2)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说出理由。2.交流。

预设A: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写森林,从密密的、重重叠叠、日影,写出了树的茂密,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师板书:森林 日影)

师指导朗读。

预设B: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从水声写出了密林幽静,给人以美的享受。师板书:水声)

3.第3自然段主要抓住了天山的什么来描写?(师随机板书:树)

预设C: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

师:作者抓住野花来描写,采取比喻和排比综合运用,写出了野花的特点。随机板书:野花 师引导理解“五彩缤纷”一词。学生闭眼想象野花的五彩缤纷。

师:请你试着用朗读来体现花的特点。(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合作中互相交流想法和看法,给每个学生一个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五.总结,读悟第5自然段,理清文章结构。

师: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作者会慨叹(齐读第5自然段),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时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师:这一段与课文的开头相呼应,那么本篇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生回答)。六.拓展训练。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写一写校园的早晨,要求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

【设计意图:积累是为了更好地使用,有了积累和悟得方法,再学以致用,这是阅读教学由吸收到表达的具体体现。】 七.佳句采摘。

把课文中你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在采集本上。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 雪峰 雪水 溪流(水)

比喻 在往里走 森林 日影 水声(树)美 排比 走进天山深处

野花(花)

比喻排比

第二篇:人教小学语文四下《4七月的天山》【市一等奖】优质课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饮、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感受天山的美景。

3、领悟作者是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描绘得具体而形象的,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属于略读课文,但文章的语言、内容都很美、很深,学生读文不会很流畅。因此,要加强指导。学生不仅仅会读,更要学会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以致用。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感受天山的美景。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是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描绘得具体而形象的,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导入新课

七月的天山也就是天山之夏。夏天暑气袭人,而在天山却像秋天一样凉爽,这是为什么呢?随机简介天山资料。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景色宜人)让我们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一睹它的风采。

活动2【活动】

二、按自学提示,初读感知

出示学习目标 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描写的景物是怎样的?学生找每个自然段的过渡句,提取每段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按照由外到里的顺序依次描写了水、树、花三方面的景色。

活动3【活动】

三、品读感悟,领会表达

1、作者初进天山,看到了哪些景物?有怎样的感觉?(雪峰、雪水、溪流,作者写得非常优美)

2、哪些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学生批注词句交流。

(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

(2)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两个“从”字,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写出雪水动人的姿色,多像细长的闪闪发光的银链;溪流抛起的浪花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又是多么确切形象的比喻。

3、天山密林和野花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找出喜欢的句子,做批注谈体会。(1)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是“漏”下,这里不用“照”字而用“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一说“矫健”,一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之中。(3)野花五彩缤纷,像……像……像……

三个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花的繁多,花的绚烂,花的优美之极。

4、小结写法:

作者整篇巧用过渡,移步换景,每部分都用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手法,把天山的独特美景具体的展现在人们眼前,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活动4【练习】

四、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活动5【测试】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2、小练笔:

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板书设计 七月的天山 雪峰 像白缎

初进天山 水 雪水 像银链白莲

小溪 清澈鱼欢

移步换景 往里走 树

像巨伞 像锦缎

走进天山深处 花 五彩缤纷像霞光 像彩虹

幽静

第三篇:4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上课时间 3.18 备课时间 3.12 课型 新授课 课时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的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二、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读文后提问: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是个怎样一种景象?

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从那些句子中看出?(引导学生找出有关方位变化的句子、弄清游览的顺序和地点的转换、关注每个自然段之间过渡句子)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三、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萦绕等。“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四、合作学习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五、班集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六、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板书设计】 七月的天山

雪峰 雪水 溪流„„„水 密林„„„„„„„„树 天山深处„„„„„„花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对远在新疆的天山非常的陌生,因此,在课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天山的美景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天山产生直观的感受,从视觉上认识天山,了解天山,激发学生对天山的向往。

第四篇:4、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定稿)

4*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读出赞美之情。

3、通过朗读,理解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4、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在中国的西北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地方,叫新疆;在新疆的中部有一条很大很大的山脉,叫天山。那里终年积雪,是个天然的避暑胜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七月的天山》(板书)。让我们通过文字跟随作者“骑马上天山”,去感受一下七月天山的美丽景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想象。留意作者的行踪及看到的景物,并在文中作上记号。

2、检查生字词

白缎 山涧 俯视 马蹄 溅起 绵延 离鞍 飞泻 无限 撑开 枝丫 萦绕 矫健 幽静 白皑皑

洄水涡 饮马溪 戈壁滩 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重重叠叠

3、整体感知

(1)文中的哪些词句提示了作者的行踪?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师随机板书)(2)在不同的地方,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水—树—花。(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概括,随机板书)(3)通过刚才的朗读,七月的天山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美、幽静、还有那么多的动物,充满生机。)

三、品读赏析

1、默读课文,画出这些让你产生美好感受的语句,并想想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预设一:“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这是个比喻句,我感觉很美。一读,脑海里很快就浮现出了天山的美丽。

(1)看来这个句子可真神奇。那就请你把这种美的感觉读一读!(生读)(2)一起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

预设二:“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阳光射到水中的样子我见过,五彩缤纷的,很好看。再加上鱼群的鳞光,很美!这个句子把天山的溪流描写得很生动。

(1)善于联系生活经验,真会读书!和他一样喜欢这个句子的同学一起来为我们展示这充满生机的画面吧~

(2)还有个句子,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你们看,这个句子写得怎么样?(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雪水比作银链,把浪花比作白莲,既形象,又美丽;这个“抛”很有力,与前面的“飞泻”相对应;“从”“从”非常的壮观。)(读)

过渡:欣赏完水,我们再跟随者作者去看看树吧!

“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这个句子很有神秘感,很有趣!哪些词给你这种感受呢?(蜿蜒无尽、原始森林、重重叠叠、细碎的日影)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生读)

(1)对于这个句子,你还有想说的。是的,这个句子把塔松比作巨伞,很形象。“重重叠叠”就是说塔松长得非常茂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读出你的感受。

(2)“蜿蜒无尽”这个词还表明原始森林非常的大,仿佛都没有尽头。

(3)同学们真能体会,从不同的词可以体会到不同的感受。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感受吧!

(4)原始森林除了“大”,还有什么特点吗?(静)

(5)从哪里看出了静?(“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只听见”这三个字。(抓得很准!)读出你的理解。

过渡:天山的水是美丽、壮观的,天山的树是既多又茂盛的,那么天山的花又是怎样的呢?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1)是的,这里把野花分别比作锦缎、霞光和彩虹,色彩缤纷,让人感觉很美。

(2)一连用了三个比喻,构成了一组排比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感受“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是一种怎样的场面。(生齐读)

(3)“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这句话中“花海”让我感觉到了那里的花很多。

(4)还体会到了花很高,颜色很多。

(5)同学们真会学习,懂得运用重点字词来理解花的特点。

(6)小组读句,回味美景。

四、语句积累

1、摘录优美的语句。

第五篇:《4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旅游吗?那你们有谁去过新疆的天山,或读过关于天山的书籍吗?那我们今天就来阅读一篇关于新疆的天山的文章(板书:4* 七月的天山)。

请大家来读一遍。(学生齐读)

二、出示阅读要求(我们先来看看阅读读要求)阅读要求:

1、读准字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注意抓住作者观察点的变化,划出表示观察点变化的词句;

3、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哪些景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四课,按阅读要求快速阅读课文)

四、新授

(一)出示生字词(你们会读这些词吗?

戈壁滩

白缎

山涧

飞泻

洄水涡

饮马溪

俯视

五彩斑斓

无限

白皑皑

撑开

重重叠叠

枝丫

马蹄

溅起

幽静

萦绕

五彩缤纷

绵延

矫健

离鞍

(二)出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按自学要求自学课文。)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

2、找出作者为读者介绍了七月的天山的哪些景物。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天山景色的,划出表示观察点变化的句子。

4、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理清文章的顺序

(1)作者是怎样给我们介绍天山的?

板书:

先走进天山

再往里走

然后走进天山深处

(2)分别用了哪自然段?

先走进天山(2)

再往里走(3)

然后走进天山深处(4)

2、探讨文章的内容

(1)那我们现在就伴随着作者走进天山

①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② 走进天山,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觉?(指名回答)板书:

雪峰

雪水

溪流

凉爽

③ 这些景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很美)

④ 作者是怎样把它们描绘得具体生动的?(指名回答)

出示: ◆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

色的花。

⑤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答:这名话是一个比喻句,把雪峰比成白缎,把云影比成银灰色的花。作者把太阳、雪峰、云影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⑥ 还有哪句话写得好吗?

出示: ◆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万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⑦ 好在哪?

答:两个“从”字,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像千万条闪耀的银链”、“像千万朵盛开的鲜花”这两个比喻又是多么确切形象地写出了雪水的动人姿色。

⑧ 都是这样认为的一起读一下。

(2)你们真聪明,想不想再往里走看看呢?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① 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 再往里走就是什么样的地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答:再往里走就是一片原始森林。(板书:森林)我觉得这里十分幽静、荫凉。(板书:幽静)

③(请先别坐下)你能用一句话把这里的情况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出示:

◆ 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④

谁也想来读一下?(指名读)

③ 作者为什么写“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而不是写“照下” 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呢?

答:因为“漏下”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更能说明森林茂密,体现了作者用词的精确。

(3)走进天山深处,我们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默读第四自然段。

① 自由默读第四自然段

② 这一自然段,作者主要抓住什么来描写?(指名回答)(板书:野花)

③ 作者是怎样描绘的?

出示:

◆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马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④ 这样写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答:三个“像”,让我感觉到这里的野花是那么的绚丽。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花之多,让我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之中。

(4)是呀,我们单凭作者这么描绘,就觉得天山的景色十分优美,令人神往。而作者身临其中,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

①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这一个自然段作者以转折疑问句,采用了比较法,加重语气,表达了他对天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5)所以啊,如果七月你去新疆,那你最想做的是什么?(骑马上天山)

五、总结

天山美如画卷,大家从文字上就可以欣赏到天山的美,犹如漫步天山,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最后,我希望大家也要用手中的笔记下自己身边的美丽景物,与大家分享。

六、布置家庭作业 自选作业:

1、请把你喜欢的优美的句子,摘抄在采蜜本上。

2、请你运用本文所学的一种或几种修辞手法描写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

3、请你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集介绍你去过的一个地方。

下载语文:第一单元 4 七月的天山 教学设计(人教版四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第一单元 4 七月的天山 教学设计(人教版四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4、《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4、《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

    《4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4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

    4七月的天山 教学反思(本站推荐)

    4《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

    人教语文四下第一单元练习题

    第一单元练习题班别:姓名:一、看拼音,写词语。cāshānɡdònɡtínɡtánshuǐbōlánzhuànɡkuòtiánluópāndēnɡyījùshuǐpínɡrújìnɡluòtuotàishānpínɡzh......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七月的天山》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七月的天山》教学方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 主题:江山如画 课时:共1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

    语文《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朗读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

    4七月的天山_教学设计_教案(5篇)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会认本课生字。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3.能正......

    四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单元备课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了“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