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叶子》主题STS课程教案一讲解
《叶子》主题STS课程教案一:
叶子标本
组织形式:分组
一、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正确方法制作叶子标本;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叶脉比较粗的完整的叶子;
盐(氯化钠)、锅、水、小刷子;
三、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制作叶子标本的兴趣,出示教师制作的精美叶子标本:问“和 直接夹在书里的制作的标本一样吗?”
2.幼儿讨论制作叶子标本的方法; 师:“你知道怎样制作这样的标本?”
幼儿回答后,教师讲解正确制作叶子标本的两种方法。
一是用盐水泡一段长时间,然后用小刷子刷掉叶面上的叶绿素等元素。二是 用水煮一段时间,然后用小刷子刷;
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两种方法制作标本的原理;
3.幼儿制作叶子标本,教师从旁指导以及适当给以帮助,提醒幼儿用小刷 子时,应该注意力度;
4。用纸巾把制作好的叶子标本夹好、晾干; 5.展示叶子标本成品,交流制作心得及方法; 6.延伸活动:利用叶子标本,进行创想、粘贴画;
设计者:郭华
《叶子》主题STS课程教案一:
特殊的叶子
组织形式:分组
一、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变态叶”的概念;
2.观察勒杜鹃的叶子,知道红色像花瓣状的是变态叶;观察仙人掌的变态叶,知道它喜欢居住的环境; 3.学习变态叶的坚强意志;
二、活动准备:
勒杜鹃、仙人掌、各种变态叶的图片、投影器
三、引导要点:
一、认识“变态叶”:
1.观察勒杜鹃那些红色像花瓣的叶子,幼儿讨论:红色的是花还是叶子?为什么?
小结:孩子们发现了它们身上有好多的叶脉,因此,大家都断定它们是叶子。教师把它们叫做“变态叶”。
2.导幼儿观察仙人掌的叶子藏到哪里去了? a)幼儿讨论:仙人掌身上的刺是它的叶子吗?
b)小结:它的刺就是仙人掌的叶子;我们把它叫做“变态叶”。
c)教师从叶子的作用方面引导幼儿讨论:它的叶子怎么会变成这样子的?幼儿观察仙人掌喜欢居住的环境的图片;
d)小结:沙漠里没有水喝,仙人掌要保住生命,所以叶子变小点,蒸发的水分就少点,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叶子就越变越小了; e)引导幼儿思考,我们还看见过怎样的变态叶。
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仙人掌等植物的变态叶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者:郭华 《叶子》主题STS课程教案一:
可食用的叶子
一、活动目的:
1.了解叶子的各种食用方法,观察生熟菜叶的变化,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 2.学习正确使用电饭锅,培养幼儿操作技能,激发幼儿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3.养成多吃蔬菜,不挑食的好习惯。知道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好品质.二、活动准备:
1.各种可以食用的叶子:芹菜、大白菜、包菜、生菜、香菜、枇杷叶、鱼腥草等。
2.各种常见树叶;榨汁机和电饭锅等炉具,餐具和调味料; 3.方篮若干个(标有生吃、熟吃、做药、榨汁等图形标志)。4.电脑课件《可以食用的叶子》;电脑两台。
5.其他辅助材料:小西红柿、胡萝卜、白萝卜、沙拉酱、番茄酱等;清水几盆。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谁爱吃叶子?”了解植物叶子和动物、人类的关系,知道叶子蕴含有身体需要的成分,包括维生素、钙和水分。引入活动的主题——许多叶子我们人可以吃。
二)讨论活动(集中讨论青菜的几种做法:炒、煮、做汤、凉拌、榨汁等)1.师:“小朋友们平时吃过哪些叶子呢?你是怎么吃的?今天,老师也为你 们准备了 许多可以吃的叶子,请小朋友找一找,想一想,哪些叶子你吃过,你是怎么吃的,然后把它放入四个标有四种标志的篮子里,并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
2.教师巡视、参与活动。3.每组请2个小朋友说一说。
师小结:原来叶子有这么多的吃法呀,有的可以煮熟了吃,有的可以生吃,有的可以作药吃,还可以榨汁吃。(出示电脑课件)
三、制作品尝
1.师:下面我们分组一起来制作品尝一些可以食用的叶子,小朋友自己选择小组。
共分五组:(1)分菜、洗菜。(2)制作叶子拼盘。(3)制作生菜沙拉。(4)榨 汁(5)炒菜、煮菜
教师重点指导:
1)引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榨汁机和电饭锅等炉具的方法,提醒幼儿使用电器时的注意要点;
2)分工合作,参与洗菜、炒菜、煮菜、榨汁等过程;教师从旁指导,并引 导幼儿观察菜叶的变化;
2.品尝菜和菜汁的味道,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述;
四、交流本次活动心得体会,鼓励幼儿勇于说出自己的感受;
五、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知道农民伯伯种菜很辛苦,要尊敬他们。提问: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可以吃的叶子,你们知道它是从那里来的吗? 是谁种出来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入表演活动:《种菜忙》。幼儿一边品尝一边欣赏表演。
六、结束、收拾餐具等;
延伸活动:了解常见家用电器的使用原理。
设计者:郭华
《叶子》主题STS课程教案一:
大家来泡茶
组织形式:分组 活动目标:
1。观察泡茶时茶叶的变化; 2.体验亲自泡茶、品茶的快乐; 3.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亲近感; 活动准备:
与家人一起泡茶; 茶具一套;茶叶;开水;
中华文化:“大家来泡茶”幼儿用书;挂图《大家来泡茶》; 活动过程:
1。泡茶之前,拿出幼儿准备的讨论记录,与幼儿一起回顾,泡茶需要什么? 2.展示挂图《大家来泡茶》;并和幼儿一起讨论“中华文化:大家来泡茶”中的内容;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要喝茶?什么时候喝茶?
让幼儿知道喝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培养幼儿对中国文化的亲近感;
4.展示茶具,并问问幼儿知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一一介绍各种茶具的名称; 5.分组:将一撮干茶叶放在干净的干布上,给幼儿看,请幼儿注意观察茶叶的外形、颜色,并闻闻干茶叶的味道。请幼儿说说观察的结果。6.指导幼儿泡茶,根据当地情况,泡功夫茶或用大众人泡茶的方式泡茶; 7.泡茶过程中,请幼儿仔细观察,茶水的颜色如何改变的;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小心茶水,以免烫伤; 8.请幼儿交流喝茶的感觉;
9.品茶后,将茶叶从茶壶中拿出来,将茶叶摊开在桌子上,请幼儿观察: 茶叶有什么变化?泡过的茶叶喝没有泡过的茶叶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将幼儿的话记录在表格上。
设计者:郭华 《叶子》主题STS课程教案一:
茶
组织形式:分组活动
一、活动目标:
1.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粗浅的茶文化。2.了解茶在生活中的用处,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
二、活动准备:
1.课前家长带孩子去茶叶店参观,让孩子了解茶的种类及用途; 2.家长与孩子一起制作“我知道的茶”图书(用图夹文的方式),并带到幼儿园进行交流
3.以圆桌布置成小茶室,各色茶叶、杯子、碟子、水等 4.音乐
三、活动过程: 1.情景感知
听音乐进入小茶室——这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 2.体验理解:
1)交流各自准备的“我知道的茶”的书。注意语言准确、流畅。2)观看了解各种茶叶——闻一闻桌上的各种茶叶的香味,说说他们有什么 不同?
3)数一数桌上有几种茶? 4)师生共同总结茶叶的种类形状。
3.让幼儿知道茶叶的故乡是中国——这么多茶叶,他们的产地在什么地方呢?
幼儿自由畅谈后教师给予准确概念。4.泡茶、闻茶、观茶:
教师泡茶,幼儿观察并说一说各种茶叶的变化(茶水的颜色、茶叶在水中的 形状变化)
品尝茶叶(喝一小口,含在口中,慢慢喝下): ——茶叶的味道怎样?
了解茶的功用:——你们喜欢喝茶吗?家里还有谁喜欢喝茶?为什么这么多 人喜欢喝茶?
5.师生共同小结茶的用处:
茶叶可以提神、减肥、明目、清火,茶还可以作为礼品送人、招待人。6.结束。
另:在生活角提供各类茶叶冲泡的茶水,茶水冲的淡一些让孩子品尝。
设计者:郭华
第二篇:对“STS课程”的新认识
对“STS课程”的新认识
最近一段时间,我利用工作之余,系统的阅读了由华北师范大学郑晓蕙教授主编的《生物课程与教学论》一书,对生物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以及生物教育研究等方面的认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对“STS课程”有了新的认识。
在刚开始接触到“STS课程”时,我还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根据内容我认为这可能是课本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作用不大。后来,我知道了“STS”是科学、技术、社会的意思,但我还是认为“STS课程”可有可无。因此,我有时仅仅要求学生利用两分钟时间看一看,要是课堂时间紧的话,就布置学生课后看看就行了,往往不做进一步的要求。
读了《生物课程与教学论》这本书后,我不仅认识到了“STS课程”的真正含义,而且认识到了“STS课程”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方面的重要意义。
“STS课程”即“科学—技术—社会课程”的简称,是指向科学、技术与社会交互作用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认为学生必须将其个人经验与科学、技术、社会彼此之间交互作用的动态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适合时代需要的发展。
“STS课程”的教育宗旨是培养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培养了解科学技术及其所产生的后果并能参与涉及科学技术决策的公民。“STS课程”强调参与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强调科学、技术、社会的兼容。
生物学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学已成为21世纪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领头学科,它与人类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应重视STS教育。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实施关于“STS课程”的教学:
一、首先,要求学生认真讨论、阅读书上的“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在苏科版教材的设计上,基本上一个单元一个“STS课程”,以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STS课程”的主要内容为:电子显微镜、人与生物圈计划、食物金字塔、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大棚里的“气肥”、生态型无土栽培等。这些内容是对课本内容必要的补充与延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前沿知识,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进行认真的阅读与讨论。
二、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的给学生以必要的补充。
在学生产生兴趣的前提下,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对书上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也是应该的。比如,给学生讲讲显微镜的发展史、人与生物圈计划的后续故事、新型农业的前景等知识,不仅能让学生懂得更多,还将更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叶子》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叶子》1
一、主题活动的由来
“十一”放假回来后,孩子们议论着自己的见闻,说到了美丽的北京,自己去哪哪儿看到了什么。有的孩子介绍自己去了香山植物园,看到温室里的许多植物,它们长着千奇百怪的叶子,有神奇的猪笼草、光棍树等。孩子们接着这个话题开始议论纷纷,因为这几天他们看到了不少叶子,说花草树木、农作物、蔬菜、果树有叶子。孩子们对自己身边熟悉的叶子充满了好奇,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因此,我们决定一起来探究“叶子”。
二、主题教育目标
1、观察、了解各种叶子的外形特征,并能根据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2、了解叶子的不同特性及作用并知道其用途;
3、激发幼儿对植物的热爱,发挥想象充分利用叶子来制作美工制品;
4、学习单数、双数,增进幼儿数数能力;
5、感受乐曲中拍子的节奏,充分想象,并创编“随风飘荡的叶子”的动作。
6、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7、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三、主题墙饰及活动区创设区域根据主题目标教师有准备的创设根据活动进展情况进行的调整主题墙饰主题墙饰名称:《叶子问题图》
幼儿参与讨论创设:
(1)我们把我们要探索的问题布置成一张问题图(主题板),怎样布置才漂亮?
(2)怎么让别人知道你提的是什么问题?……价值:孩子们充分参与墙饰的设计讨论,主动出主意、想办法,使墙饰丰富多彩,内容与表现形式贴切于幼儿,反映孩子们思考什么问题、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将更进一步培养孩子们思考能力,并更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及责任意识。
孩子们的认知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深入。为扩大幼儿展现自己,并与人交流、沟通的空间,我们又组织孩子们讲述自己对所提问题的理解,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展示在主题板下面
活动区域(一)计算区:
《单、双数分类》
准备:银杏叶、作业纸、黑水笔、胶水等。
价值:根据孩子兴趣,将计算活动内容(符合本班计算教育进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针对个别能力较弱的运用小集体的方式教师给予补充指导,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单数、双数概念。
活动区域(二)植物角:
(1)《我发现》
与幼儿一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叶子,将其放在盒子里请幼儿随时观察、随时记录自己有关叶子的各个方面的发现。
(2)《有关叶子和水的实验记录》
准备:放在纸盒里(一个玻璃瓶放满水里面放带叶子的萝卜头、小盒里记录本、笔、放大镜,在带叶子的萝卜叶子下放水,一个小盒里不放水放一个带叶子的萝卜
(3)《有关叶子和阳光的实验记录》
准备:在花盆里种两根胡萝卜都稍带点绿叶,其中一个胡萝卜用纸盒盖上见不到阳光。
价值:孩子在有空时就去自然角看一看,说一说。经过讨论孩子们愿意每天请值日生做记录,大家一起来发现,并把观察到的画下来,和大家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他们很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的发现。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主动探索的精神。
刚开展《我发现》活动时,我们将叶子直接放在了盒子里,叶子易干易碎,后来我们将叶子贴在马铃薯板上,再后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又鼓励孩子们去观察盆花的叶子。
活动区域(三)美工:叶子拼贴画
准备:师生共同收集的各种形状的叶子、图画纸、胶水等。
价值: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拼、剪、贴,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创作能力。
树叶书签准备:彩色纸、树叶、彩色笔等由来:分组活动时,有的制作关于树叶知识的图书。这时,有的小朋友提议制作树叶书签。于是,我们开始讨论制作树叶书签的方法。
价值:孩子们喜欢动手制作,制作漂亮的东西更是孩子们所乐意的。制作过程中,孩子们自己根据自己的设计需要选取材料,较好地满足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活动区域(四)科学区:叶脉
准备:白纸、铅笔、粉笔、油画棒、各种树叶价值:孩子们喜欢观察,善于观察,并愿意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表达出来,并做进一步探究。对此,我们应给予及时鼓励,同时帮助、引导他们深入探索,丰富相应的知识。
教学反思
《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等。”可见科学领域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保持孩子们永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调幼儿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对探索的结果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叶子》2
一、主题活动的由来
“十·一”放假回来后,小孩子们议论着自己的见闻,说到了美丽的北京,自己去哪哪儿看到了什么。有的小孩子介绍自己去了香山植物园,看到温室里的许多植物,它们长着千奇百怪的叶子,有神奇的猪笼草、光棍树等。小孩子们接着这个话题开始议论纷纷,因为这几天他们看到了不少叶子,说花草树木、农作物、蔬菜、果树有叶子。小孩子们对自己身边熟悉的叶子充满了好奇,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因此,我们决定一起来探究 “叶子”。
二、主题教育目标
1、观察、了解各种叶子的外形特征,并能根据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2、了解叶子的不同特性及作用并知道其用途;
3、激发幼儿对植物的热爱,发挥想象充分利用叶子来制作美工制品;
4、学习单数、双数,增进幼儿数数能力;
5、感受乐曲中拍子的节奏,充分想象,并创编“随风飘荡的叶子”的动作。
三、主题墙饰及活动区创设
区域
根据主题目标教师有准备的创设
根据活动进展情况进行的调整
主题墙饰
主题墙饰名称:《叶子问题图》
幼儿参与讨论创设:
(1)我们把我们要探索的问题布置成一张问题图(主题板),怎样布置才漂亮?
(2)怎么让别人知道你提的是什么问题?……
价值:小孩子们充分参与墙饰的设计讨论,主动出主意、想办法,使墙饰丰富多彩,内容与表现形式贴切于幼儿,反映小孩子们思考什么问题、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将更进一步培养小孩子们思考能力,并更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及责任意识。
小孩子们的认知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深入。为扩大幼儿展现自己,并与人交流、沟通的空间,我们又组织小孩子们讲述自己对所提问题的理解,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展示在主题板下面
活动区域(一)
计算区:《单、双数分类》
准备:银杏叶、作业纸、黑水笔、胶水等。
价值:根据小孩子兴趣,将计算活动内容(符合本班计算教育进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针对个别能力较弱的运用小集体的方式教师给予补充指导,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单数、双数概念。
活动区域(二)
植物角:
(1)《我发现》
与幼儿一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叶子,将其放在盒子里请幼儿随时观察、随时记录自己有关叶子的各个方面的发现。
(2)《有关叶子和水的实验记录》
准备:放在纸盒里(一个玻璃瓶放满水里面放带叶子的萝卜头、小盒里记录本、笔、放大镜,在带叶子的萝卜叶子下放水,一个小盒里不放水放一个带叶子的萝卜
(3)《有关叶子和阳光的实验记录》
准备:在花盆里种两根胡萝卜都稍带点绿叶,其中一个胡萝卜用纸盒盖上见不到阳光。
价值:小孩子在有空时就去自然角看一看,说一说。经过讨论小孩子们愿意每天请值日生做记录,大家一起来发现,并把观察到的画下来,和大家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他们很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的发现。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主动探索的精神。
刚开展《我发现》活动时,我们将叶子直接放在了盒子里,叶子易干易碎,后来我们将叶子贴在马铃薯板上,再后来根据小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又鼓励小孩子们去观察盆花的叶子。
活动区域(三)
美工:叶子拼贴画
准备:师生共同收集的各种形状的叶子、图画纸、胶水等。
价值:小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拼、剪、贴,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创作能力。
树叶书签
准备:彩色纸、树叶、彩色笔等
由来:分组活动时,有的制作关于树叶知识的图书。这时,有的小朋友提议制作树叶书签。于是,我们开始讨论制作树叶书签的方法。
价值:小孩子们喜欢动手制作,制作漂亮的东西更是小孩子们所乐意的。制作过程中,小孩子们自己根据自己的设计需要选取材料,较好地满足了小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活动区域(四)
科学区:叶脉
准备:白纸、铅笔、粉笔、油画棒、各种树叶
价值:小孩子们喜欢观察,善于观察,并愿意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表达出来,并做进一步探究。对此,我们应给予及时鼓励,同时帮助、引导他们深入探索,丰富相应的知识。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叶子》3
设计意图
人类生活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自然与生活中有着无穷的奥妙正等着“好奇宝宝”们去探寻。然而,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往往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本着对孩子们能力的培养,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这二点因素,本学期我班特将网络主题定为“生活与自然”。
具休网络图
生活与自然
我爱劳动我爱大自然
动物劳动小朋友爱劳动季节天气动物植物
蜜蜂采蜜抹桌子春阴鸟花
蝴蝶传粉洗手绢夏晴兽草
蚂蚁搬豆扫地倒垃圾秋雨虫树
刺猬运枣穿衣系鞋带冬雪鱼木
大班网络综合活动:有趣的叶子
设计意图:
上个星期三,幼儿园组织去秋游,在吃桔子的时候,小朋友偶然发现一个桔子上带了几片叶子,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就被这几片叶子吸引住了,还不断地从地上拾到了各种各样的树叶,玩得不亦乐乎,在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叶子的时候,我不禁想到,这不正与我的网络主题“我爱大自然”相符吗。在正常的思维下,如果讲到大自然,我们通常会先讲自然中的植物,从植物出发,再到树木,最后讲到树木的根茎叶,经过这次孩子们秋游,拾落叶的举动,何不换种方式,从最小的知识开始,再到大的环节。对此,我生成了这次的综合活动:有趣的叶子。想通过观察探索这个身边随处可见的小景物,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让幼儿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活动目地:
1、幼儿热爱自然,喜欢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树叶,了解树叶的大小、形态和颜色。丰富幼儿对树叶的知识:叶柄、叶脉、树叶的正反面。
3、能大胆进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户外有落叶木场地;彩色颜料、毛笔、浆糊等绘画用具;示范画一份。
活动过程:
一、捡落叶,拾落叶。
带幼儿到户外场地,谈话导入,让幼儿自由捡拾地上的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幼儿自由探讨,发现树叶有不同的形态和颜色。
1、形态各异(大小、长短、圆扁以及带锯齿“”)
2、颜色不同(包括枫叶、绿叶、落叶)
3、树叶的组成(叶柄、叶脉、叶子的正反面)
三、将自己收集到的叶子进行拓印画。
1、出示范例,讲解示范。
用毛笔蘸上颜色,涂在叶子上,涂好后将叶放在纸上面用手轻轻一按,有颜色的叶子就印在纸上了。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叶子,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印成非常好看的画面。
2、幼儿动手印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印得多,印得好,印过的叶子应放会盒子里。提醒幼儿颜色不要涂得太多,但要涂满,换颜色时应把毛笔洗干净,再涂其他颜色,保持桌面。衣服整洁。
3、展示幼儿作品,对保持整洁的幼儿给予表扬。
活动延伸:
叶子的用处(茶叶、菜叶如果幼儿感兴趣,还可简单提一下光合作用)
活动反思:
这次的活动,是孩子们秋游吃桔子发现叶子而引发的,通过今天的教学活动,可以看出,幼儿对此活动也很感兴趣,表现得非常活跃。也是从今天来看,孩子们的兴趣还远远不止是老师所想到的这些,而是更多、更加广泛。
第一个环节,我充分利用自然场地,让孩子们自由地玩,自由地拾落叶。孩子们从课堂中来到大自然,与自然融于一体,更容易引起幼儿兴趣。部分孩子其实在与同伴交流时就已经发现了叶子的很多常识,如:孩子们发现叶子里有骨头,其实也就是叶胫。
第二个环节,幼儿在拾的同时就发现了很多树叶的秘密,这时候老师则是作一个倾听者,一个引导者。在这个个环节中,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已经超出了老师的预想。如:程丹丹小朋友,她拿着一大把叶子的叶柄,叶子散开得很像一朵花,她还将这地花作礼物送给我“”气氛非常活跃。
第三个个环节,我班是第一次制作拓印画,孩子们都觉得稀奇有趣,每个孩子都拿着自己捡回的叶子跃跃欲试,使得整个活动又进入了另一个别开生面的高潮。
整个活动,为了让孩子们对这整个活动有新鲜感,我之前并没有做任何铺垫,再加上这次活动的场地太广,导致场面有点乱,不过幸好到第三个环节时孩子们都已经能够安静地作画。
本来我的设想当中,在第三个环节里,当孩子们印的时候会发现,叶子的正面印画出来的是一个板面,而背面印出的却是有叶胫纹路的漂亮图案,不过因为孩子兴趣太高,当时并没有发现这一特征,而我也并不想做牵着孩子们鼻子走的老师,因此,叶子的组成在这个环节中被老师有意地忽视。
最后,说说我优点和不足之处及解决方法吧。我认为,这次活动,我的选材比较新颖,设计较大胆,能利用园内场地,从教室教学转而到大自然中教学,是传统教学的一个新突破。在教学中,善于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在课堂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孩子们做学习的主人,老师作为引导者和倾听者的身份,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但在教学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活动准备仓促,不够充分。其次、场地中由于怕孩子乱,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时间较短,这时可以让孩子们坐下来慢慢仔细观察更好,这样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能够集中。最后、不注重知识经验的准备,使得孩子作画时虽然非常有兴趣但作业情况只有一部分较好。有部分作品不理想。
总而言之,每一次活动都能增长一定经验,会发现自己许许多多不足的地方,并使之作为日后的借鉴,也对自己是一个促进。教育不断在更新发展,也正是因为一次次的总结经验,我才能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之改进,从而找到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叶子》4
一、主题的由来
带孩子们去水东电站花圃秋游。小朋友发现了许多美丽的叶子,有又硬又厚的剑兰的叶子、紫红色和带花边的观叶花卉、高大的柳树上细细的叶子、长长的棕榈树的叶子、坚硬的铁树的叶子。幼儿通过看、摸、闻感受叶子的饿不同形态和质感,特别想知道叶子的秘密。因此,小朋友和老师就确定“叶子”的主题。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叶子》
二、主题网络
三、活动一:叶子的秘密
活动目的:
1、对探究叶子的秘密感兴趣
2、观察各种叶子的外形特征。
3、感受不同形状、颜色叶子的美。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5、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活动准备:去户外场地上的树下安全查看、小塑料袋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各种各样的叶子。
(1)出寻叶子、提出疑问:你们猜猜,我这片叶子是从哪儿找来的?
(2)交代去户外活动的注意点。
①注意安全、不乱跑;
②注意虫子。
(3)幼儿寻找不同的叶子。
①观察形状不同
②观察颜色不同
③了解叶子是什么树的?带着问题回去找资料查询。
2、回教室后。
(1)数叶子
(2)叶子分类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了四季叶子的变化,较好的拓展了幼儿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和积极性。但是,由于教师对诗歌的重复次数太少,幼儿可能记不住,后面跟琴音诵读诗歌会混乱。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叶子》主题教案
一、主题的由来
带孩子们去水东电站花圃秋游。小朋友发现了许多美丽的叶子,有又硬又厚的剑兰的叶子、紫红色和带花边的观叶花卉、高大的柳树上细细的叶子、长长的棕榈树的叶子、坚硬的铁树的叶子。幼儿通过看、摸、闻感受叶子的饿不同形态和质感,特别想知道叶子的秘密。因此,小朋友和老师就确定“叶子”的主题。
二、主题网络
三、活动一:叶子的秘密 活动目的:
1、对探究叶子的秘密感兴趣
2、观察各种叶子的外形特征。
3、感受不同形状、颜色叶子的美。
活动准备:去户外场地上的树下安全查看、小塑料袋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各种各样的叶子。
(1)出寻叶子、提出疑问:你们猜猜,我这片叶子是从哪儿找来的?
(2)交代去户外活动的注意点。
①注意安全、不乱跑;
②注意虫子。
(3)幼儿寻找不同的叶子。
①观察形状不同
②观察颜色不同
③了解叶子是什么树的?带着问题回去找资料查询。
2、回教室后。
(1)数叶子
(2)叶子分类
第五篇:高等学校化学课程的STS教育改革研究
本文由lianshanly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全国化学教师教育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西安
2007.5
高等学校化学课程的STS教育改革研究
柳若芍
(山东教育学院化学与化工系山东济南250013)
摘要:文章对STS教育发展沿革和时代内涵进行了重新审视,阐明了STS教育的大学化学课程理念和课程目
标设定,提出构建STS教育的大学化学课程体系设想,论述了大学化学课程的STS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大学化学STS教育课程改革
2l世纪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要求现代大学培养的人才应该是 能把科学知识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的“智能型”、“创造型”、“开拓型”人才,他们应该有较扎实的 理论功底和广博的知识技能,在深度上有一擅长的专门领域,在广度上了解几种不同的学科门类,以便获得知识的拓广与技能的迁移,才能适应未来世界的竞争。然而,传统的大学化学课程设置学 科本位、专业化倾向过重,课程内容更新缓慢,缺乏学科间的整合与交叉,忽略了人文精神的渗透,在这种课程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显然很难适应我国现代化社会的需求。有鉴于此,根据国际、国 内教育领域在STS教育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结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在我国高等教育 中优化化学课程结构,发扬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优势已势在必行。
1
对STS教育发展沿革和时代内涵的再审视 STS即英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 的缩写,这是在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中较早出现的三个独立的概念,现在人们将三者联在一起,构成不同于三个原词的全新概念,其实质是指人类智慧及其创造性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演 化而成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体系,是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条件下在人类社会中表现出的一系列全新景象的总合。
现代STS教育的兴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新技术革命。二战之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并日益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新事物,如新材料、新 能源、电子产品等。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繁荣时,也发现在这些新事物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资源枯竭等,这些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未 来发展。由新技术革命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促使人们对科学的价值和功能进行深入的思考:科学 技术究竟给我们带来什么?科学技术的意义何在?人类应该如何使用科学技术? 在对这些问题深入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STS教育思想初露端倪。人们普遍认识到,科学技术 是一把双刃剑,为应对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为使未来公民能正确对待科学技术,科学教育应该而 且必须关注社会问题。对于未来的公民,理 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与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同等重要。因此,STS教育就是引导人们去认识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社会乃至观念、意识、文化之间的 复杂关系,去研究并掌握如何对待这些关系,从而进行有效的调控,以保证自然环境的演化能处于
183
II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
最佳状态,使人类社会的文明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现今,STS教育已成为新技术革命时代世界 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所向,这一潮流为“通才”教育的产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步入2l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也在尝试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体现了STS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从人才培养的单一模式向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模式转变;从强调“专业对口”向 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各学科相互渗透、增强适应性转变;从纯粹的专门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于此同时,不少有识之士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山大学的化学化工 学院提出了一体化多层次本科化学教育创新体系改革方案;复旦大学将课程设置分为普通课程、基 础课程、专业课程三个层次,新的实施方案把化学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分为低年级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和高年级的化学专业课程两个阶段:华东理工大学提出了应用化学 课程体系方案;南京大学设立了基础学科强化部;北京大学提出了理科实验班的大理科方案„„,这些都为大学化学课程中的STS教育实践探索提供了值得参考的借鉴。
2
STS教育的大学化学课程理念及课程目标设定 课程作为一种社会系统,受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简言之,课程发展的因素主要是:(1)社会结构因素(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等),(2)学科知识结构因素(学科发展水平、历史发展顺序、学科最新成就等),(3)社会需求人才的个性结构因素(认知方式的需要,价值 定向的需要,动手能力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文化审美的需要,从业定向的需要等)。在大学化 学课程体系中实践STS教育,应准确把握“整合性”、“兼容性”“真实性”“交互性”的课程发展理 念,既要重视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进行“静态”审视,又要结合课程改革 对这些“因素”作“动态”剖析。例如,可参照国内外STS教育专家列举的STS问题,选定多个主 题,构成“STS主题综合化学课程”,并围绕化学、技术和社会主题选择相关素材:“现代化学发展 与诺贝尔奖”、“元素化学和元素周期表”、“绿色化学与环境问题”、“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科 学”、“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命现象”、“药物化学”、“化学新技术新工艺”等。对上述主题要求 既从“掌握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指导生产实践的基本技能”、“收集信息与交流信息的技能”、“生 产设计与决策管理的技能”等几个方面作“静态分析”。这些技能如何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中互洽、并互动运作,还应结合具体情况和典型案例,借助多媒体技术、实际 操作训练以及社会实践,使大学生亲身感受,并通过发展性评价和实践活动将其中带典型性的示例(活动项目、实际操作、表现特征、实施效果等)突显出来,强化他们对科学、技术、社会的认知,让他们有目标的去“想”,去们晤”,去“内化”,以形成自己对科学、技术、社会深层次的理解和认 知。力争使课程的实体结构(各主题内容及其所涉及的范围)与方法论结构(课程设计所遵循的研
究与实践的程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引导大学生理解、体验、内化有关STS主题的典型领域、概念、术语和原理等的同时,还要发展大学生相应的技能(从业的技能、交流表达的技能、决策的 技能),养成他们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其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等是一条主线。换言之,要让大学生感受、理解典型主题选择和运用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表达的 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184
全国化学教师教育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西安
2007.5
为此,必须精心设计STS教育化学课程的目标,力求达到精确化、具体化的程度。所谓“具体 化”是指应具体规定大学生经过学习最终将会完成的任务,宜向他们指明具体的、可以操作或体验 的学习要求:所谓“精确化”,就是从大学生的认知特征,特别是从他们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出发,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在准确了解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情感态度状况、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水平的 前提下,明确限定定性和定量的测量标准。并且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实践细化研究,不断总结提 高。3走向理性构建的STS教育大学化学课程体系 STS主题综合化学课程内容是化学教师与学生互动、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载体,是落实大学化 学课程的“启智、育人、笃行”多种教育功能的依托。确定并构建STS主题综合化学课程内容,首先 要明确课程的性质、类型和结构体系。STS主题综合化学课程是大学高年级必选的专业课,先行的 基础课和后续的专业课还有多种,必须处理好这些课程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必修课更重视为大学 生打下学科基础;选修课则偏重于对某一化学专业领域的深入提高。因所设课程课时有限,一定要 突出重点,不宜贪多求全。为此可以建议:选择STS主题综合化学课程的部分教材或选定某几个主 题组织课堂讨论,并辅以典型的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增强大学生对先进的化学、技术、社会的教育理念的体验和领悟。采取不求全,也不企求全面研讨当前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遇到 的各种问题的做法,力求尽可能地给大学生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新思想、新举措,促使他们明确社 会发展的动向,找准自己的切入点,成为能快速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我国高等教育目前突出地要解决好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公民问题”。所谓“公民问题”,即随 着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逐步普及,随着在多数国家中与健康、粮食、能源及环境关系特别密切 的所谓“公民问题”的出现,所有年轻人对科学、技术、社会均应至少具有一种基本技能和了解已 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发展问题,从生物工程和微电子到材料科学和太空技术,各个领域的进展层出 不穷。多数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相应地,大学化学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也应针对化学各个 领域的进展,引导、提示大学生去关注这些信息。STS主题综合化学课程内容的导向,就是在课程 编制和教材编制中的观念要落实“社会导向的、以人为本的、问题解决的”教育理念和准则,引领 大学生不仅要提高自身从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从反省社会和关心人类的要求和发展这 一背景出发,从科学技术与社会广泛联系以及从人性化的视角来学习化学实践化学。4大学化学课程的STS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STS主题综合化学课程内容经过精选确定之后,如何整合、构建成一种促使大学生乐于去主动 学习的体系,这就需要将先进的STS教育理念与综合化学课程内容相融合,并借助于一定的呈现方 式来运作。以往我国大学化学课程较重视化学学科体系及理论知识的阐释,如今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激 情,创设情境让他们去实践、去体验、去领悟,形成他们自己对科学、技术、社会的信念和能力,从实际情况看跟课程设计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为此,我们宜多从“实践”和“体验”上尝试创新,重视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实训基地、社会实践的作用,结合各地、各院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实效的实践活 动。需要化学专业的教师、学生树立一种全新的学习观。澳大利亚学者拉姆斯登(Ramsden P)所概
185
II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
括的“现代学习观”的主张,很值得我们借鉴,其要点是:(1)学习是转变观念;(2)学习是内容 和过程的统一;(3)改进学习是一个学习者与学科内容间的关系问题;(4)改进学习必须了解学习者对问题的态度和看法;(5)科学、技术与社会有着比一般人认为的更为密切的联系。通过调查、观摩、实践、体验等环节,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培养。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现 实,观察现实,参与现实,让大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生成理论,并再次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反思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一方面用课堂习得的知识体悟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过程,将已有知识与个体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实践中反复揣 摩自己认知结构的合理性,不断积蓄个人实践经验。参考文献
【l】孙可平.STS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丁邦平.论国际理科教育的范式转换【J】.比较教育研究,2002(1)【3】关士续,王大洲.美欧的STS和S&TS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7-8)【4】张国明,陈凡.开展STS教育促进理工科大学教育文理交融【J】,中国高等教育,2001(19)
【5】刘旦初.化学与人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6】丛立新.综合课程面临的几个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1(1)【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1991[M],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秘书处翻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