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未来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父母对我的希望》教学设计
未来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父母对我的希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父母的希望真不少、读懂天下父母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感人的小事有条理、生动地描述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
2、感悟自己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父母长辈的辛勤养育,体会父母的关爱与期望,从而表达自己对父母长辈的真实感受。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领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希望。
2、激发学生感激父母长辈,热爱父母长辈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感激父母长辈,热爱父母长辈的感情。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故事导入,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今天大家先听一个小故事,《母牛和小牛》,听了这个故事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听故事。
3、学生畅所欲言谈感受。
4、小结:母子之情是最深厚的,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是所有动物的本能,更何况我们人类。我们每个人的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广博的、深厚的,我们是在父母的爱心陪伴下成长起来的。那么,父母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希望呢?(板书课题:父母对我的希望)
活动二:深入调查、体验亲情。
每一个做父母的,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更加优秀,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希望和要求,你的父母对你有那些希望呢?
1、学生分组讨论,填写3页的表格,并由各小组推选成员发言。
2、师:听了他们的汇报,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发言)
3、师:看来,我们的父母、长辈对我们提出的希望真不少,你知道父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希望吗?老师在上节课已经布置了这样一道题:’我不知道父母为什么对我有这样那样的希望,我要问问他们。”同学们做了吗?
4、学生互相交换课本,看第4页下方填写的表格:爸爸妈妈的回答。
5、读故事:
自古以来,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优秀的人才,他们为了使子女成才,费尽心血,创造条件,做出了很多的牺牲。让我们先读一读“孟母择邻而居”的故事吧。
6、学生仔细观看。
7、教师提问:孟子的母亲为什么要不断地搬家呢?
8、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师给与肯定。
9、小结:今天的父母,同样采取了各种措施,付出了很多心血,他们或省吃俭用,或不辞辛劳,或好言相劝,但都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希望子女早日成才。我们的父母、长辈真是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情,也许我们平时并没有注意到,其实,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长辈为我们无私地奉献着,他们把世界上最真挚的爱都倾注在我们幼小的心田。活动三:回忆往事,感受真情
1、师:在我们的记忆中父母和长辈点点滴滴的爱滋润着我们成长。其间一定发生了很多真实、温馨、感人的故事,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2、学生自由发言,把自己的难忘的事情讲给大家听。
3、师:同学们讲了这么多的事情老师真的特别的感动,也想请大家欣赏几组图片,PPT出示课件(边欣赏边说说图片所反映的事情)
4、刚刚咱们讲了这么多难忘的事,这些事说明了什么?
5、父母的爱有很多,当我们生病时,他们细心照顾我们是爱;当我们学习时他们耐心辅导是爱;当我们出门时,他们叮咛我们是爱;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他们帮助鼓励是爱。可是,现在老师有个问题,当我们有错误时,他们批评我们是爱吗?为什么呢?
6、小结:父母无论对我们提出任何的要求都体现父母和长辈对我们的无限希望,也是为了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有关心、帮助、鼓励,也有批评。
7、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除了父母,还有谁付出了给予了我们无私的爱?
8、师:生活中有很多令我们难忘的事,我们不可能都把他们记住,但是有一些生活片段是被记录下来了的,那就是照片,希望同学们回家后注意收集父母、长辈的照片,制成一个爱心相册。活动四:联系生活 课外延展
1、师:这些爱都发生在我们各自的小家庭中,在我们班集体中有没有这样的事呢?谁愿意讲给大家听听?
2、师:其实,在我们祖国这个大家庭中也有许许多多温馨、感人、令人难忘事,请同学门看大屏幕。(生看四川地震的相关图片,并边看图片边说说图片中的故事)
3、师:了解了这么多的事情,你有什么感受呢?
4、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爱无处不在,有了爱我们才会更加幸福,有了爱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活力多彩,有了爱我们才能茁壮成长。活动五:歌曲激情,情感升华
爱的献礼 :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多媒体显示:爱的献礼
──我的“孝心”要让您感受到 ] 让我们共同来设计和制作出一份能表达我们心意的母亲节礼物,可以是一张贺卡、一幅画、一束花、一封短信、一首诗、一件手工制品、甚至唱一首歌、说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活动六: 师生献花---忘忧草
同学们,时间太短暂了,很多同学做出的珍贵礼物还没来得及展示,但是我相信在母亲节那一天,当我们亲手把我们的礼物交给自己的妈妈时,相信她会感到无比的幸福!这里,我也准备了一件母亲节的礼物,它叫“忘忧草”,是中国的母亲花。我想把这件礼物送给天下所有的父母亲,我希望他们永远忘却忧愁,永远健康、幸福!
我想此时同学们的心里一定充满了感激和感动,请同学们在爱的旋律中再次回味,享受这美好的时刻吧!(播放歌曲《爱的奉献》)活动七:作业安排:
为父母做一件事,可以是为父母做一顿饭,为父母洗一次衣服,或者为父母洗一次脚,并写一篇感想。
第二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世界科技的今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力量,体会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优秀品质。
2、能力与目标
提高学生了解现代科技成果、收集现代科技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勇于发明创造的科学精神。
3、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科技成果,知道现代科技成果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体会到发明创造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力量,体会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通过上网读书、询问等方式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及成果。
2、阅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艰辛与执著。教师准备:
通过各种渠道最大限度地丰富自己对现代科技成果的了解,以便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
2课时
多媒体课件PPT
引导感受法,参与教学法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四:教学课时:五:教具使用
六、教学方法七: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首先听儿歌《七色光》感受新时代的阳光少年。然后语言激情让我们带着七彩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同学们可知道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发明创造层出不穷。他们都已各种方式造福着人类。板书课题:世界科技的今天 二:感受科技的发展
在当今世界的今天,科技产品日新月异,你对哪些方面的科技产品最感兴趣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说一说学生自由述说,教师引导。然后一一展示课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走近机器人
好,我们就先来交流机器人方面的资料,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机器人,你对哪种机器人最感兴趣?
1、和同桌来交流。
2、全班交流。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机器人的资料想和大家共同分享,观看PPT课件。瞧,教材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机器人的资料。你们想知道吗?快快开始吧!指导学生自学阅读教材90页的内容,并且总结机器人的种类。
(二)走近克隆 你知道克隆吗?向学生解释克隆(克隆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
认识第一只克隆羊“多利”以及它的出现历程,以及克隆存在的意义。
(三)踏上太空之旅
在人类历史上,谁是太空之旅的第一人呢?谁实现了几千年来人类的登月梦呢?来欣赏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一些太空图片。在讲宇宙探秘时加入嫦娥奔月的民间故事,从中感受从古到今人们一直想去宇宙探秘。讨论交流:
①、看后有什么感受。
②、“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三、交流探讨
你还知道那些科技成果,他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说说看。(导航仪、太阳能、电脑„„)并完成课本93页的表格。四:课堂拓展
有关科学技术的名言警句。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科学能富国强民。
——熊庆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交流感受,更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生活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发明层出不穷。将来,我们要用我们学到的知识继续去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去推动中国科技的更快发展。世界科技的明天因为有你的参与会更辉煌。六:作业布置
1、调查完成93页表格。
2、阅读课外书《我爱发明》。七:板书设计
世界科技发展的今天
机器人
克隆
太空
日新月异
八:教后记
《世界科技的今天》说课稿
今天我讲的这一课选自未来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2课《世界科技的今天》。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学思路几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引领世界前行。孩子天生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但是,由于五年级学生年龄、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他们对现代科技成果知之甚少,教学中我通过开展观察、搜集、体验、交流等综合性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走进科技殿堂,感受科技在我们人类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学习科学的欲望。
二、说目标
在新课标生活化、活动化的理念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知识与产品。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搜集、处理、发布信息。
三、说重难点的突破
在突破重难点上,我把指导重点放在“实”、“趣”二字上,实: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查找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其产品的相关资料。趣:即激发学习兴趣。本节课我采取了如下措施:(1)评比知识丰富的小博士,激发学生展示资料的积极性。(2)设计“机器人”的形象和“神舟”感人的短片,使学生强化了对太空飞船的认识,增强了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神奇力量。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学习科学的欲望。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四、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大主题活动,一个拓展环节。
活动一:评选知识丰富的小博士(资料展示)。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高科技?搜集了哪些关于机器人的信息资料?你知道哪些航天成果?世界上都克隆了哪些物品?
活动二:领略航天技术中的乐趣。以同桌合作的形式,活动三:克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首先听儿歌《七色光》感受新时代的阳光少年。然后语言激情让我们带着七彩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同学们可知道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发明创造层出不穷。他们都已各种方式造福着人类。板书课题:世界科技的今天 二:感受科技的发展
在当今世界的今天,科技产品日新月异,你对哪些方面的科技产品最感兴趣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说一说学生自由述说,教师引导。然后一一展示课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走近机器人
好,我们就先来交流机器人方面的资料,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机器人,你对哪种机器人最感兴趣?
1、和同桌来交流。
2、全班交流。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机器人的资料想和大家共同分享,观看PPT课件。瞧,教材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机器人的资料。你们想知道吗?快快开始吧!指导学生自学阅读教材90页的内容,并且总结机器人的种类。
(二)走近克隆
你知道克隆吗?向学生解释克隆(克隆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
认识第一只克隆羊“多利”以及它的出现历程,以及克隆存在的意义。
(三)踏上太空之旅
在人类历史上,谁是太空之旅的第一人呢?谁实现了几千年来人类的登月梦呢?来欣赏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一些太空图片。在讲宇宙探秘时加入嫦娥奔月的民间故事,从中感受从古到今人们一直想去宇宙探秘。讨论交流: ①、看后有什么感受。
②、“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三、交流探讨
你还知道那些科技成果,他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说说看。(导航仪、太阳能、电脑„„)并完成课本93页的表格。四:课堂拓展
有关科学技术的名言警句。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科学能富国强民。
——熊庆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交流感受,更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生活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发明层出不穷。将来,我们要用我们学到的知识继续去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去推动中国科技的更快发展。世界科技的明天因为有你的参与会更辉煌。六:作业布置
3、调查完成93页表格。
4、阅读课外书《我爱发明》。七:板书设计
世界科技发展的今天
八:教后记
机器人 克隆
太空
日新月异
《世界科技的今天》教学设计
年 级: 五年级
科 目:《品德与社会》 执教教师: 蔺芳萍
工作单位: 王窑学区罐岭小学
第三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不要忘记》说课材料
河南省唐河县毕店镇中小学校 陈晓亚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不要忘记》。
一、教材。本课主要用图片和文字重现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制造的震惊中外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让惨痛的历史事件震惊孩子的心灵,激发他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之心,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本课目标为以下三个:
1、知识目标:结合图片和文字,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制造的震惊中外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事件。
2、过程目标:通过讨论,让同学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略者侵华时期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整合历史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强列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之心,让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五年级学生以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集体意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了解历史,不忘国耻。难点是:通过交流,让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培养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
四、教学方法。针对我班学生活泼好动、易被感染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五、教学准备。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对于现在的儿童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为了让学生真实的了解这个事件,准备了再现当时情景的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因此,品德教育是这门课程的灵魂。为了让学生学习时融入更多的情感体验,撼动学生的心灵,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以下三个环节:
(一)多重体验,走进南京大屠杀
(二)讨论交流,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三)拓展延伸,倡导“反对战争,热爱和平”。下面我依次为大家进行介绍。
(一)多重体验,走进南京大屠杀。1、76400÷4的答案是多少?(学生计算:19100)你们知道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吗?通过计算数学算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主题。
2、课件出示文字记录:日寇侵占南京后,为了防止中国人反抗,进行的大规模集体屠杀。
1937年12月13日,南京被日军侵占。
12月15日,2000余中国军警人员被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12月15日夜,9000余中国市民和官兵被屠杀。
12月16日傍晚,5000余中国士兵、难民被押往中山码头江边,用机枪射死,抛尸江边。
12月17日,3000余南京电厂工人和军民被枪杀、焚烧。12月18日,57400中国被俘军人和难民,先用机枪扫射,再用刺刀乱戳,最后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骨骸扔入江中。
这些来绝人性的日本侵略者前后4天,共杀害76400人,平均每天杀人是19100。透过这些数字你看到了什么?通过计算,把数字带给学生的震撼带入学习内容之中,整个课堂有了一种良好的情感基调。
3、这76400只是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大屠杀中杀害的中国人的一小部分,那段硝烟和血光交织的岁月是一种怎样的耻辱,那40多天是怎样的日日夜夜啊?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暗无天日的日子。(课件
播放南京大屠杀图片)通过观看南京大屠杀图片,定下沉重的基调渲染气氛,激起学生情感体验,以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4、小组讨论:此时你的心情如何,你最想说什么?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在我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40多天杀了我30万同胞,这些强盗,大约每天每分钟要杀多少人啊?(每天杀害900多人,平均每分钟杀5人)通过这一组数字的计算,是让学生直面历史,学生的心情由轻松到沉重,到心惊到害怕,带来强烈的冲击,心灵受到了震撼,这种情感体验成为所有儿童刻骨铭心的感受。
(二)讨论交流,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1、结合图片,自读教材78页第一部分,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受害人,你当时会是怎样的心情?你最想说些什么?这样,学生就能以主体的身份进入到教材中,真切地体验到人民的悲愤,体验到国民党政府的无能。
2、阅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相关文字和图片,讨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为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应该怎样做?通过讨论,使学生的悲愤上升为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学习。
(三)拓展延伸,倡导“反对战争,热爱和平”。1.正确面对历史。
(1)读P92课文第一节。说说日本人应该对待那段历史?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现在的日本政府是如何面对历史的?促使学生思考该如何正确面对历史。(2)中国人该怎样面对那段历史
作为中国的小公民,作为中国未来的主人,你在学习了这一课,知道了日本侵略者在我们国家犯下的这些滔天罪行以后,你将怎么面对这段历史呢?这一环节,让学生由学习者逐渐转变为思考者,让学生在理性思考的同时,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行为行动,给学生提供了提升感情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参与、自己体会、自觉受到教育,更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2、我们要和平。
历史,不能忘却,忘却历史,就等于背叛。学习了这段历史之后,你对战争、对和平有什么感受?由此,引导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让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七、板书设计: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300000人、面对历史、反对战争、热爱和平这几个词。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日出东方》说课材料
河南省唐河县毕店镇中小学校 陈晓亚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日出东方》。
一、教材。本课主要用图片和文字,重现开国大典那激动人心的一天,使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奋发图强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本课目标为以下三个:
1、知识目标:结合图片和文字,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时间、经过和伟大意义。
2、过程目标:通过合唱《国歌》、《歌唱祖国》歌曲、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奋发图强的理想和激情。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五年级学生以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易被感染的情感特征,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
了解历史,热爱祖国。难点是:通过交流,让学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奋发图强的远大理想。
四、教学方法。针对我班学生活泼好动、易被感染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五、教学准备。开国大典的盛况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对于现在的儿童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为了让学生真实的了解、体会开国大典的盛况和意义,准备了再现当时情景的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因此,品德教育是这门课程的灵魂。为了让学生学习时融入更多的情感体验,撼动学生的心灵,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导入
(二)阅读与讨论
(三)讲授与讨论
(四)阅读与讨论
(五)歌唱祖国。下面我依次为大家进行介绍。
1.导入。同学们知道10月1日是什么节日吗?你知道这一天是怎么定为国庆节的吗?问题激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入主题。
2.阅读与讨论。阅读教科书第92页的课文和图片。教师引导同学讨论、交流:“1949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做出了哪些重要决定?”(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组成中央人民政府,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将北平改名为北京并且
确立为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出示国旗图片、合唱国歌。因为品德与社会教学不光要认识到,还要体验到。进入体验,才会有知、有意、有情、有行,才会有价值引导,而不是仅仅占有知识,因此,结合学生熟悉的图片和歌曲,加深对新中国成立过程的了解,进一步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含义。
3.讲授与讨论。
⑴阅读并欣赏教科书第93页的课文和图片。介绍“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城楼装饰一新。高高的城楼屋檐上挂着大幅会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下午3时,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30万北京市民兴高采烈地聚集到广场上。中央人民政府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开会。军乐队奏《义勇军进行曲》,毛主席按动电钮,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此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组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54个单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到1949年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建立新中国的28年。在这个庄严的时刻,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出示开国大典盛况的多媒体图片,缩短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增进学生的了解,引导学生体会扬眉吐气的感觉,激发学强烈的自豪感。
⑵讨论:如果你当时就站在毛主席身边,你心中有何感想?你最想说什么?把学生引入其中,真切体会新中国成立的无比兴奋和自豪的心情,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阅读与讨论。
⑴结合图片,阅读教科书第94页的图片和课文、老师的话和《首都十月一日之夜》一文,小组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让同学充沛发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三部分内容,加深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理解。
⑵出示2010年国庆盛典图片,说一说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你有什么感想?作为新时代未来的建设者,今后有什么打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因此,我搜集了2010年同学们熟悉的国庆大典的图片,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体会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思想感情,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奋发图强的远大理想。
5.歌唱祖国。与同学一同高唱歌曲《歌唱祖国》。
利用歌曲渲染情境,把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之情在心中油然而升,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
七、板书设计: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10月1日、国庆节、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些内容。
第四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五年级——首都北京
《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首都北京》是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主题二《可爱的祖国》课题一《我们生息的土地》的课时四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内容是从整体上和地理方面观察、了解祖国,认识祖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知道祖国的面积、政区、首都、地形分布、资源情况以及两大河流等。本课了解首都北京的位置,知道他是历史悠久的古城、也是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从而由衷产生爱国之情,发自内心的对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设计理念】
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出发,强调对课程的自主开发,课堂上教师采用学生乐于授受的生活化的谈话交流方式,有利于学生自主调查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基于这种理念和研究专题《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我结合单元目标和本课教学内容制定本课目标。
【学情分析】
学生早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通过电视媒体的渠道对于北京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她很发达,也很现代,同时也知道有很多名胜古迹。所以对于本课的学习十分有兴趣。另外,班级学生一半到过北京,亲眼见证了他的美丽与繁荣。这是宝贵的资源,同时,本班有22人家里有电脑可以上网查找有关北京的资料,丰富了解。所以本课的重点就是通过调查和体验北京的名胜文化,提高收集、汇报能力,更加欣赏首都北京、由衷产生爱国之情,发自内心的对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目标】
1.说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它是一座既古老又现代的城市。2.在中国地形图上指认首都北京的位置,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欣赏首都北京,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交往的中心。了解北京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
难点:体验和调查北京的名胜文化,提高收集、汇报能力。【教学准备】
教师:《中国地形图》、《唱京剧》的录音、以及北京的名胜图片。学生:收集图片及北京的名胜文字资料、了解京剧的知识、奥运的相关信息。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哪吧,去过北京吗?都到哪儿游玩了?没去过的同学也不用着急,这节课由孙老师和大家一起继续我们 “漫游中华”主题寻秘活动,去了解我国的首都:北京。就当为你以后有机会去旅游做前期准备了。
二、探究活动
(一)认识地理位置
1.北京在祖国版图的什么方位呢?(出示中国政区图)能从图上找到北京并描述一下他的大体位置吗?
(北京在我国的偏北方)。
2.北京具体位置在哪?请同桌配合,一人打开40页参看书中的文字介绍,另一个同学们打开书44页利用中国地形图,看看北京周围有那些主要的地形呢?边找边画出来。
3.谁来说说北京的位置?老师来指图。咱俩配合一下。(出示《中国地形图》)介绍: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部,他的西面是太行山脉、北面是燕山山脉,东南面临的是华北大平原、渤海湾。)
4.拿出笔来,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下面边说边练习指图。5.谁能学着老师的样子到前面来指图?
小结:北京依山襟海,形势雄伟。扼东北平原与华北平原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北京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天酷热多雨、冬天寒冷干燥。面积16800平方千米,共分16各区县,常住人口2009年已达1972万,主城区人口密度大,且流动人口总量持续膨胀,每年流动人口数超过一亿人。听了老师的补充介绍,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北京为什么会吸引那么多人?请同学们打着这个问题自己阅读教材40-43页,也许你会找到答案。
(二)北京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首都北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城市,能拥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那么多人的目光呢?为什么说北京是一座古老的文化名城呢?你能例举出实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吗?请大家结合书上的介绍合并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观点和实例。
1.名胜古迹:古建筑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作为金、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国都,800年积淀下来了很多古建筑和园林建筑。你知道有哪些?现在老师想请你当小导游,用一句话介绍一下这个名胜古迹最吸引人的地方,如果你亲身去过,也可以和大家分享当时你的游览感受。那位小导游能打响第一炮,开始今天的京华之旅?
天安门
自从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新中国成立,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飘扬。天安门这座古老的城楼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了新中国的象征。
谁去过天安门广场吗?周围有很多有名的建筑,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广场北面是雄伟的天安门城楼,西面是人民大会堂,东面是国家博物馆、南面是毛主席纪念堂。)
小结: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国家最高的政权机关和政府机构都在这,每次全国人们代表大会、重大的节日庆典都在这里举行,所以也也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长城:(图片)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气势磅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故宫:(照片)是现存最完整、最华丽的古建筑群之一,金碧辉煌的紫禁城让人神往。
天坛:(幻灯片)世界上最大的祭天神坛,气势恢宏的建筑不仅让我们惊叹古代能工巧匠的超群技艺。
颐和园:(语文书)颐和园是著名的皇家园林。著名的景点有万寿山、昆明湖、长廊、十七孔桥。
圆明园:这曾是清王朝最美丽、规模大的园林,有“万园之园”的美称。但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现在这成了遗址公园。我们将要学习的语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有对那段历史的详细介绍。
国粹京剧——艺术瑰宝
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家里有没有喜欢京剧的亲友? 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出示不同的角色形象)京剧脸谱:脸上五颜六色的图案。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性格。京剧有200年的历史,成为北京的文化瑰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深入研究,发扬这种传统艺术。
古老建筑:四合院、北京胡同。
2.饮食文化:烤鸭、炸酱面。糖葫芦。有很多特色饮食,可以大饱口福。
3.文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4.手工艺:面人糖人。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北京是全国科学、教育、文化和体育机构最为集中的城市,还有被列入世界人类文化的遗产名胜古迹,是全国的文化中心。进一步感受到北京的确是一座历史悠久、充满传统气息的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源远流长的文明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三)北京是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
从哪可以看出北京是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呢? 1.现代化的交通四通八达。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架起了北京与世界各地的来往交流。
2.吸引很多外国游客。古老而美丽的北京使外国友人流连忘返,驻华大使管在北京加强了与个国家地区的联系,促进了发展。
3.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笑纳八方宾客。展现了北京开放的胸怀。
4.美丽的城市景色。林立的高楼、炫彩的霓虹灯彰显着活力。小结:北京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国前列,全球500强企业已有185家来京投资。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北京现有外国驻华大使馆137个,国外驻京代表机构已超过7000家。是国际交流中心。
三、小结
学习交流到这里,北京为什么会吸引那么多人到此旅游、学习、发展的愿意你知道了吧,因为他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有事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
(出示验收题:请举例说明北京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至少3条)同桌互相口头检查验收。)
四、回顾升华
这节课我们漫步金碧辉煌的故宫体会古都深厚底蕴,回味激情奥运感受北京现代化的气息,真切的感受到了北京的发展、祖国的强大。让闷闷随着一段短片再去感受一下它的魅力好吗?让我们带着对北京的祝福、带着对未来畅想、以像北京一样用微笑面对世界,面对美好的生活。
反思:
有幸本次送教下乡活动,对我的触动很大。三次教学这节课,处理教材、进行设计都有所不同。本次的教学我重注了陈述目标与教学活动和测评目标应保持一致性。经过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团队运用分析工具的诊评,我的收获量多。
这节课,处理比较好的地方有:
在落实指认北京的位置这一目标。我充分利用了40页的文字介绍和44页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指认北京的位置。教学活动与陈述的目标是一致的,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在引导学生探究“例举说明北京既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又是个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这一话题时,有效地引导学生从多方面例证。目标达成较好。
存在问题:
目标的陈述上,老师提出第一条的啰嗦可以省略合并,使语言更精当。我比较认同。测评时尽管有题目的呈现,却缺少反馈。课堂上的有效提问也是我要注意的地方,另外对于学生理答的针对性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指导上也要细致。我以后课堂上会努力打造以学生为主体,让孩子由被动变主动学习。
第五篇:小学品德与社会 教学设计
24时记时法》说课材料
时 间:2003-12-1 15:39:00 作者:青岛金水路小学 曲海燕 点击量:13468 上传者
内容: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3至56页的内容。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电视节目预报的场景,引入新课的学习。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提供现实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让律,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地把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用普通记时法表特点,及学生的知识经验,我没有完全按照教材提供的内容进行教学,具体做法,后面我会做简单介绍。学生情况分析: 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生活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普通记时法的记时方法,绝大多数会用喜欢比较直观、生动、有 趣,操作性强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抓住24时记时法与普学中注重内容的趣味化、生活化、活动化、大众化,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让更多的孩子喜欢数学。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学生在探索、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安排作
3、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理解24时记时法。
2、会正确运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大屏幕、实物投影、节目预报表 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
(一)导入生活化,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因此,我利用学生熟悉的钟表进行导能在干什么?引出一天中有两个同一时刻(如7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普通记时法的记时特点,自然的进入学习的状态,然后,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探索中求知。
学生探索学习必须借助一定 的工具,由直观的操作、演示、观察再到抽象的思维、想象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在教学中,我在自由点击、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感知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一昼夜共有24个小时,建立0时的概念。让初探出24时记时法的记时方法。通过把导课中的两个7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把新知具体化。使学生在合作探究新知的过程中的能力,增强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质疑、解疑。
(三)把数学还原回生活,使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在练习环节中,我首先设计了“你说我讲”小练习,让学生根据三个钟面上的时刻和图画的提示进行交流,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个是8时、一个是20时呢?”,让学生运用刚刚获得的数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学生在这样的交流情境中,满足了交往的需求,培练习,对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进行互换,明确了这两种记时方法的异同;以及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这些练习内容的设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自评、奖励小笑脸等形式,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入手,让学生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24时记时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促使学生以树立起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
(四)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开放的时空里翱翔。
网络正在以它丰富的内容,强大的互动性冲击着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逐步实现了教学内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本节课留出十多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上网学优势,学生可以在开放的时空里自由点击,通过浏览故宫博物院的网页,了解到许多古代记时方法,如:沙漏、日晷、铜壶滴漏地方还可以点击放大,让学生看得更清楚;在互联网中,学生可以在世界地图的页面中随意点击世界各地的时刻,发现同一时刻的时空中,让学生获取大容量的信息,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秋天的雨》说课案
时 间:2004-12-8 8:38:00 作者:青岛永宁路小学 于艳 点击量:10950 上传者单位:自由投稿者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有机会与在座的各位小语界专家、同行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下面,我结合课前的教学设天的执教情况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
从课前的教学设计到课中的教学过程,我始终努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学生以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沉浸言文字所建构的教材意境中,做语言的积累,能力的运用,真情的感悟和精神的审美。
教学实践中,我抓住一个“读”字,始终以读为本,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积累。
一、创设情景、品读感悟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了“秋天五彩缤纷的色彩”,语言文字生动优美、朗朗上口。结合课文特点,我以调动学生朗读兴的,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使“以读为本”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如下:
1、适时指导学生边读边想,借助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秋天五彩缤纷的美景表象,以想带读。
2、巧妙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以悟促读。如:在美读“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个句子时,我抓住表现动态的词语“扇哪扇哪”,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读,体会其中的轻柔美与动感美,出其中的韵味。
3、恰当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文中的美丽景色,在美妙的音乐中,以情助读。学生在多种形式、分层次的反复朗读中,自然而悟到了本段的文眼“五彩缤纷”一词的含义,领略到了五彩缤纷的色彩美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美,体会到了秋天的美丽和欣赏美悦之情。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共鸣,继而用美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以演激趣,读中品味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描述了“深秋中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繁忙热闹的场面。”本段文字可谓妙趣横生,这恰恰是小学生喜的。在此,我顺学而导,以学定教,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了“表演读”的方式来理解、品味本段的语言文字。怎样让学于文本创设的情境中去,我采取了以下策略:表演前,学生充分地朗读,积极为自己的出色表演奠定基础;表演中,学生兴趣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表演后,带着快乐的心情再次美读,实现了情感的升华。
“演”是为了读,一个“演”字,将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再现了动物、植物们准备过冬的快活、忙碌的与此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超越了文本。
总之,纵观本课教学,我灵活把握教材,做到详略处理得当。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努力体现一种流畅唯美的教学风格分发挥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表现的天性,又力争在品读文本中营造一种优美、神往的课堂氛围;既抓语言文字训练又使学生中受到美的熏陶,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教学总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同行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