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教案1

时间:2019-05-12 21:5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阁夜教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阁夜教案1》。

第一篇:阁夜教案1

《阁夜》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2016-02-16 15:04:59)转载▼标签: 教育 分类: 高中语文选修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阁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自主赏析部分的第一篇诗歌《阁夜》。这个单元的目标是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本课是这一单元自主赏析的第一篇诗歌,学生在这一课学会了自主鉴赏,才能在后面的诗歌鉴赏中更好地运用时间。学习本课是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领会诗词意旨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鉴赏能力,体会杜甫一生经历坎坷却有着深沉悲壮的爱国情怀。

【学情分析】

学生对杜甫的诗歌积累较多,但还只是停留在积累名言佳句的层面上,很少体味诗歌的“韵味”,还缺乏审美品位和文学鉴赏能力。在“原始的起点”与诗歌鉴赏之间缺少联系的“桥”。而教师要帮学生建起这座“桥”。这个“桥”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建设,从认知阶段到解读阶段再到鉴赏阶段,由“表”及“”里,体会诗歌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思想情感美。

【设计理念】

1、发挥选修课的特质,培养学生诵读鉴赏、自主探究的能力,自主获得审美体验。

2、营造一个开放性、真实性、动态生成的课堂。

3、善于设疑,并激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4、带领学生走进语文美的殿堂,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本诗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诗歌学习探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诵读法,通过熟读课文来感知课文内容。

2、研读法、点拨法,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杜甫歌语言的独特魅力。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中隽永的意蕴

【学习重难点】

1、把握诗歌风格;

2、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1课时

课前自学

1、熟读诗歌,感知诗歌的音韵,把握节拍。

2、感知诗歌格律。

3、将诗词散文化,理解每句的句意。

4、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找出诗句细加品读。诗人的悲慨中对什么事最感忧伤?

5、对比鉴赏:《阁夜》与《旅夜书怀》。

【教学学法】

1、诵读法——把握语言特色,感受美

2、导读法——感悟作者情感,体味美

3、点拨法——还原诗歌意境,鉴赏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蜀相》、《登高》、《登岳阳楼》这三篇律诗,对杜甫的平生经历与思想情感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

《登高》一诗中包含着作者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不仅仅写出个人的漂沦西南衰老多病,鬓毛早衰止酒停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

《蜀相》一诗中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与仰慕之情,也对自己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国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

《登岳阳楼》一诗,作者面对浩淼的洞庭湖抒发的是忧时伤世的感情。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杜甫的《阁夜》,这是他晚年客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二、知人论世(课件展示)

1.解题

“阁夜”,即西阁之夜。阁,作者寓居的西阁;

夜,夜里。联系背景,暗指作者是在家中彻夜未眠;

题目是指作者在战乱频仍时,孤身漂泊在外整夜不眠所做的感思。题目提示读者写作的时间和地点。

2.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3.复习作者相关知识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等,盛唐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曾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尊称为“诗圣”。其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同李白被后人称为“李杜”。

三、诵读赏析

1.初读:读准字音

(1)正音:①景:jǐng 日光;②霁:jì 雪止;

(2)押韵:找出韵脚,注意朗读时,韵脚字稍微拖余音,读出音韵美;

押ao韵,偶句押韵;

2.再读:读出韵律 节拍:2—2—1—2 2—2—1—2。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3.三读:把握诗意,读出情感

1)诗意: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2)通过朗读,我们发现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那么,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明确:“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作者慨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客居天涯的凄寒。“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表达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是作者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4.四读:揣摩语言,品味意境

朗读本诗,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联,说一说它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1)首联中哪些字词用得妙?试分析看看?

明确:催:逼真的写出衰年岁暮,久客不归,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相催。

天涯:既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

短景:冬天日短夜长,所以“短景”,而此处深意是说光阴苦短。

小结:首联点明写作时间,环境,借雪夜初霁之景,烘托出诗人凄苦悲凉的心境。這一联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痛的笔调。

2)赏析“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的意境。

明确:此联上句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诗人将二者巧妙地放在一 起,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悲凉,星河波澜壮阔的动荡也仿佛是应和鼓角之声,二者所传达的动荡感是一致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了,星河的摇动也具有了一种深邃的情致。这两句诗描绘的意境浑然融合在一起,表达出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3)请对颔联的写作手法进行赏析

视听结合:前一句写听觉,后一句写视觉。

对偶:五更—三峡 鼓角—星河 声悲壮—影动摇

双联:三峡星河影动摇

用典:用典:“(曹操)闻衡善击鼓,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蹀躞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

――《后汉书·祢衡传》

“元光中,天星尽摇,上以问候星者。对曰:“星摇者,民劳也。”后伐四夷,百姓劳于兵革。” ――《汉书·天文志》

悲壮的鼓角声是国家失序、民有怨气的表现,星河动摇是百姓劳顿的反映,战乱频仍给百姓带来灾难和痛苦不言而喻。

星河影动(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此两句形象鲜明,音律铿锵,寓情于景,借眼前雄浑伟丽之景传达出诗人此际沉郁悲慨的心情。

4)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作者情感如何?

上句是说,听到征战的消息,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遍四野。诗人所描绘景象是多么凄惨。下句是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 夷歌”之声。其中,“数处”指不止一起。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真实形象地表现出来。诗人在这一联,用声音来抒发情感,“野哭”、“ 夷歌”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正好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5)思考:“卧龙”、“跃马”和“人事”、“音书”分别指什么?这两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卧龙:诸葛亮——忠臣(徐庶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跃马:公孙述—— 逆臣(王莽篡汉時,他自立为蜀王)人事:交游,指家人、朋友。音书:书信。

人事音书漫寂寥:漂泊天涯,音书断绝。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他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在死亡,我眼前这点寂寥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尾联借古人贤愚同归于尽聊以自慰,感慨深沉,更显示出内心的凄苦万状。

全诗激越悲凉,气象雄阔,世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书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将恢弘的意象同沉郁顿挫的情感结合到一起表达作者那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悲怆之慨,表现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

5.五读:拓展阅读

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旅夜抒怀》的意境高朗壮阔。在《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旅夜抒怀》中,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出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

这两首诗在章法上也不同:《阁夜》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即使在写景当中也寄寓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慨。《旅夜抒怀》前两联是旅夜所见,后两联是抒怀,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 生发,非常和谐。

四、艺术手法

1、通过声音来写战争:

颔联和颈联通过鼓角声、野哭声、渔樵的歌声来渲染战争的气息,手法含蓄,情感的张力和浓度都很大,更加痛切的表现出战争带来的灾难。

2、善于用事:

将眼前景、古时事与心中情巧妙地合而为一,不落痕迹,即使不知道典故的来历,也能体会到诗句所表达的感情。知道典故之后就能够有更深的体会。

鼓角声悲壮用祢衡事,星河影动摇用汉武帝闻星相事,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

五、归纳小结

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将恢弘的意象和沉郁顿挫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那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悲怆之慨,表现了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怀。

六、板书设计:

岁暮雪霁 时光易逝,人生短促 通过声音来写战争

五更见闻 悲 客居天涯自伤飘零 善于用事(用典)

战后所见 感时伤世

追昔抒怀 宇宙永恒,人生无常

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

七、练习:练习册

八、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置了两种评价方式。

1.关注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成果,教师给予激励性评语。

2.根据作业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九、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及时关注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程度,指导学生在诵读中体现出情感的变化,并熟知杜甫,知人论世。对学生存在困惑的地方教师应及时进行点拨,并进一步调整教学的呈现方式及方法手段。学生对用典部分没有了解,应该提前做预习。

课堂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在前面两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诗歌鉴赏的哪两种方法?

生:“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缘景明情,置身诗境”。

师:今天我们要结合前面的方法重点用另外一种方法“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出示第一张幻灯片)去鉴赏杜甫的诗歌。在高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了杜甫的许多诗歌,并且集中在必修三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的教材里。下面我们一起将学过的诗篇中那首被赞为“七律之首”的《登高》背诵一遍。(学生齐背)

师:不错,看来同学们对杜甫的诗歌记忆比较深刻。既然我们已经学过杜甫的这么多诗歌,那么你们对杜甫了解多少呢?

生1:杜甫,字子美,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

生2: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

生3: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三吏”、“三别”即《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是他的代表作。

生4:他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更被宋代江西派奉为鼻祖,著有《杜工部集》。

师:我们把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内容归纳到一起就比较完整了。(出示第二张幻灯片)其实,杜甫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三十五岁以前的读书和漫游的时期,那时在洛阳他遇到了一生的朋友李白、高适等人。第二阶段是他三十五至四十四岁时困居长安时期,第三阶段是他四十五至四十八岁时陷贼和为官时期,第四阶段是他四十八至五十八岁时在西 南漂泊的时期,严武死了之后,他再度飘泊,病死在湘江上。所以,杜甫的一生充满了磨难和坎坷。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杜甫的《阁夜》,这是他晚年客居夔州西阁时所写的。

师:大家都知道,诗歌鉴赏是离不开朗诵的,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这节课我们就以读来带动对本诗诗意的把握,做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首先我们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这也是朗诵的最基本的要求。(出示第三张幻灯片)

生:(齐读)

师:同学们的朗诵还比较准确,在这里我还是要强调两个字①景:yǐng 日光;②霁:jì 雪止。

师:《阁夜》的体裁是什么呢?

生: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

师:格律诗朗读时还应注意哪些事项?

生5:要讲究押韵。

生6:还要注意节奏。

师:对。除了了韵脚、节拍之外还要注意对仗和平仄。那本诗的格律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生7:节奏2---2--1---2 ; 押韵 押ao韵 偶句押韵 ;

颔联“五更”与“三峡”、“鼓角”与“星河”名词相对,“声悲壮”与“影动摇”主谓结构的词组相对;颈联“野哭”与“夷歌”、“千家”与“数处”名词相对,“闻”与“起”动词相对,“战伐”、“渔樵”名词相对。

师:不错。按照格律诗的要求我们尝试着将诗歌朗读一遍。(出示第四张幻灯片)

生:(齐读)

师:常说“诗言志,词言情”,通过朗读,我们发现杜甫这首诗也是感慨万千的!那么,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找出诗句细加品读。(出示第五张知人论世幻灯片)

(给学生4分钟讨论交流时间)

师:好。下面有哪位同学能谈谈你的想法?

生8:诗人悲时光易逝、人生短促。(教师板书)

师:嗯。那你是怎么感悟到的呢?能不能结合诗句谈谈?

生8:好。“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天涯”一词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之意。

师:很好。那“催短景”是什么意思呢?

生8:白天时间越来越短。

师:如何理解第二句“天涯霜雪霁寒宵”?

生:(书中注释)漫天的霜雪在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师:本句中哪个字能很好的体现诗人此时的心境?

生:“寒”字不仅写出了天气的寒冷,也表现了诗人内心阵阵的寒意。

师:对。在本诗中诗人还有哪些情感的抒发?

生8:诗人还悲百姓之苦。(教师板书)从“五更鼓角声悲壮”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来。

师:这几句诗的写作角度有什么特点?

生:从听觉上来写五更时分传来的起伏悲壮的鼓角声,荒野中此起彼伏的哀哭声和山城四处飘荡起的打渔砍柴人的歌声。

师:不错。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诗句中关于时间的词——五更,按我们现在计时法应是几点钟?常说“夜半三更”,所以“三更”应是半夜11时到凌晨1时,古时一更为两个时辰,由此同学们可推算出来。(生思考推算)

生:五更应是凌晨3时到5时。

师:对。那同学们有没有特别注意这个时间呢?这个时间的出现有什么深意吗?

生:天还未大亮,山城四处已飘荡起打渔砍柴人的歌声,更使诗人意识到当地百姓为生计而操劳的艰辛,也说明诗人也是因为悲苦而彻夜难眠。

师:是呀,此时的蜀中,外有吐蕃军队的侵扰,内有崔旰等军阀的混战,战祸绵延多年,人民死伤无数。渔樵夷歌是乱世之音,惨痛的哭声和凄凉的歌声交汇于诗人胸中,使这位忧国忧民的仁者心情异常沉重。“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忧国忧民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生8:根据最后一联知道诗人还悲人生无常、老病孤独呢。

师:哦。那“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是什么意思?

生8: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最终归于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使人感到寂寞无聊,但又算得了什么?

师:我们结合诗人写作本诗时的背景去理解诗人的心境。(出示第六张幻灯片)此时诗人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相继去世了,亲朋也无一字书信问候,在前面我们学过相应的诗句(生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所以杜甫的人生是这样的寂寞苦闷!而当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时,又引起了无限感慨。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

师:刚才同学们结合诗句谈论了杜甫在诗中寄托的那些深沉悲壮的情感,但有一句诗你们却没有涉及。你们知道是那一句吗?

生:第四句“三峡星河影动摇”。

师:对,此句写了什么内容呢?

生:诗人在写景。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师:我们知道杜甫的诗风一向都是沉郁顿挫的,但本句所写的景却是异常伟丽、气象雄浑的,此句诗与全诗的意境是否不一致呢?(学生思考)

生:诗人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天上星河虽然壮观无比,但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加上上句从听觉上写了悲壮的鼓角声,所以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便萦绕在诗人的心头。

师:刚刚我们通过对诗句的赏析,我发现同学们对诗人情感的把握非常到位。那么根据诗人情感变化我们该怎样去朗诵诗歌、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呢?

生9:第一联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应读的平缓。

生10:第二联写夜中所闻悲壮之声,朗读时也应引吭高歌,第三联写夜哭、夷歌之凄惨,朗读时应转悲,读得低沉。

生11:第四联思及先贤功业,以自己的寂寥作结,自应以悲慨之音读之,使人“苍然有无穷之思”。

师:好的。我们就按同学们所归纳的要求尝试着进行朗诵。有哪位同学试一试?

生12:(朗诵)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朗诵得怎么样?

生:还需要注意抑扬顿挫。

师:是呀!那么下面我给大家出示一下专家的朗诵。(出示多媒体文件)

(师生共同沉浸在专家声情并茂的朗诵中)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专家的朗诵,接下来我们也用饱含情感的语调试着朗诵本诗,共同吟咏诗韵。(师生共同朗诵后,学生个人朗诵)

师:看来同学们对诗歌的情感把握的很好,我们能从朗诵中感受到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学生脸上现出默许的神情)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年是伟大诗人杜甫诞辰1300周年。1961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号召世界人民纪念他。他既是伟大的诗人,又是文化巨匠。今天我们就以自己的方式来纪念他。请同学们写一段最想对杜甫说的话或为他写一段颁奖词。这里有几段补充材料,同学们可以结合这些材料来联读悟写。(出示第七张幻灯片)

(学生思考写作用时六分钟)

师:下面有谁来展示自己的作品?

生13:他,走过安史之乱,见证李唐王朝的盛世与衰败。他有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远大抱负,他有过“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他也有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失意,他一直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民情怀。他,就是伟大的诗人杜甫。

师:这位同学能结合杜甫的诗句写出他的本质。还有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吗?

生14:你不是君主,也不能兼济天下,只有用你满腹经纶的才华抒写对这个黑暗世界的愤慨。你也不是“霓为衣兮风为马”的仙人,不能拯救苍生,只有用你沉郁顿挫的笔风感叹世事无常的无奈。你不为己欲,却为苍生,茅屋早已为秋风所破,你却还在大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你才华横溢,却老病孤舟,只能凭轩涕泗流。你一生颠沛流离,你将所有的悲凉与不满诉诸笔端,实不愧是“诗中圣哲”。即使你已与世长辞,但你在人们的心中却扎着深深的根,你将与你的诗一起流芳百世。

生15:我是为杜甫写的颁奖词。“不在乎官职的卑微,不在乎房屋的鄙陋,杜甫在他最艰难的时候,任然没有放下黎民,放下国家。漫漫长路,谁在弹奏忧国忧民的千古绝唱?破旧草堂,谁在用诗歌诠释人类喜怒哀乐的家国衷肠?就算前路荆棘茫茫,他仍不忘作为诗人的职 责。他的诗,不但写出自己的心声,更是时代的写照。和平时的快马轻裘,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战乱时的忧国忧民,显示了君子的风范。他的傲骨含香,沁人心脾,即使千百载光阴流逝,我们依然用心为他吟唱。”

师:大家说她们几位同学的作品写得好吗?

生:好!(大声地)

师: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作者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将恢弘的意象和沉郁顿挫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那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悲怆之慨,表现了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赤子之心、爱国情怀。身处逆境,而情系国家、人民的宝贵情操,是中华民族最可珍贵的人文精神。这节课我们充分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对本诗进行了赏析,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诗歌鉴赏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师:这节课到此结束!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第二篇:1《阁夜》教案

1《阁夜》问题综合评价单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本诗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诗歌学习探究方法。过程与方法

1、诵读法,通过熟读课文来感知课文内容。

2、研读法、点拨法,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杜甫歌语言的独特魅力。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中隽永的意蕴。【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杜甫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鉴赏这首诗的风格,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难点:理解杜甫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

1、“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gàn)、郭英乂(yì)、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2、诗词鉴赏艺术手法包括:

(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3)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等。

【综合问题】

一、诵读,初步把握诗歌内容。

二、合作讨论 首联:

1、首联给我们交代了哪些要素?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交代时间、地点和天气情况。夜雪初霁之景。

2、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这夜雪初霁之景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诗人借夜雪初霁之景烘托出凄凉悲怆的心境。

3、怎样理解“凄凉悲怆”的心境?

“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时光易逝之感,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已届暮年之意;“短景”前一个“催”字有时光飞逝、人生短暂之感;而称夔州为“天涯”,便含有沦落天涯、久客不归之意;“宵”,这里指黎明前,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综上所述,诗人借夜雪初霁之景烘托出凄凉悲怆的心境。颔联:

1、颔联写诗人冬夜闻见之景,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 听觉、视觉。

2、“鼓角”指什么?这一意象告诉了我们怎样的现实?

军中的乐器,用于报时或发号施令。五更时分,军营中传来悲壮的鼓角声。

诗人借听觉写出了时局动荡、兵革未息、战争频繁的现实。

3、颔联的对句诗人借视觉写出了三峡的壮美,请学生说说壮丽的表现?

三峡水流湍急,天上的星河倒映在江峡中,随着江水摇曳不定。

4、我们结合杜甫的生平事迹以及时局,大家想一想“三峡星河影动摇”有何象征意?

天上星河壮观无比,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使我们想到了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和时局的纷乱。诗人将沉郁悲慨的情感融入到壮美的三峡 夜景之中,这是寓情于景的写法。颈联:

1、这一联写拂晓前所闻,诗人听到了什么声音?

哭声和歌声。

2、人们为何哀哭?

此时的蜀中,外有吐蕃军队的侵扰,内有崔旰等军阀的混战,战祸绵延多年,人民死伤无数。“野哭千家”便是对这种战乱时局的准确概括。

3、“夷歌”指什么?诗人听到“夷歌”后心情会愉悦起来吗?

少数民族的歌谣,异乡的歌谣。

“夷歌”暗指自己衰老多病仍流落异乡;天还未大亮,山城四处已飘荡起打渔砍柴人的歌声,使人们意识到当地百姓为生计而操劳的艰辛。“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4、这一联中有一个词就把偏远的夔州民族杂居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是哪个词?

“数处”,是说不只一起而又多处。尾联:

1、尾联提到了两个历史人物,是哪两个?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叹?

诸葛亮和公孙述。

诸葛亮神机妙算一世英名,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中,化为历史的尘埃,那么我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感叹。

2、想到诸葛亮和公孙述那样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中,诗人感到很宽慰?

表面上是以诸葛亮、公孙述终归“黄土”自我安慰,而实际上充分传达出诗人情感的矛盾和苦恼。更显出内心的凄苦万状。

3、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说说这首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

悲时光易逝;悲战乱人民之苦;悲贤愚同归。

三、拓展探究(课后探究∙讨论“四”)

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明确:

《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旅夜书怀》的意境高朗壮阔。

在《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瑟的气氛,鼓角、星河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境界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旅夜书怀》中细草、微风、危墙、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出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

章法上也不同:《阁夜》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即使在写景当中也寄予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慨。《旅夜书怀》前两联是旅夜所见,后两联抒怀,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非常和谐。

四、拓展阅读

评《阁夜》

杜甫在夔州,寓居西阁正是秋冬之时。所作诗篇多写萧条岁暮之景,《阁夜》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首七律。

在长期的丧乱流离生活中,杜甫已惯于长夜不眠。夜中所见所感都与**时代的影像交织在一起。这一首也不例外:岁暮时节,一个雪晴之后的冬夜。五更时军营里的鼓声和号角声此起彼伏,在夜空中回荡;仿佛因这战声的撼动,三峡中星空和银河的倒影也在江水中摇 曳不定。长夜中不但鼓角声悠长悲壮,声声入耳,更有荒野上千家百姓的痛哭声,时时传来战伐的消息;惟有疏落的几处渔夫樵子的夷歌,还传递了一点生命的声息。与其他写夜景或野哭的同类诗作相比,这首诗的特色在于:这样一幅动荡时代的景象,都是通过夜中闻声的感受表现出来的。战争的各种动静在气象萧森的三峡中回荡放大,一齐奔涌到诗人的耳边,而诗人又运用铿锵的诗韵节奏强化了这战声的凄惨悲壮之感,可谓以声写声,所以读来格外声节悲壮。

更耐人寻味的是,诗人并不只是一般地描写他早已写过千百遍的战乱,而是将眼前的动荡放到更深广的时空背景中去思考。开头感叹日升月落催促着本来就太短的光阴,并不仅仅是写岁暮日短的常套。它与结尾的“卧龙跃马终黄土”相呼应,令人想到:诸葛孔明是诗人最敬仰的先哲,公孙述是白帝城的创始人,无论其功业如何,最终都归人了黄土。又何况那些耀武扬威、不成气候的诸将呢?历史上曾有多少鼓角声在江峡间回荡?但三峡星河是永恒的存在;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家为战伐而痛哭郊野?而渔樵生活不会从此断绝。这就是诗人有意将“五更鼓角”和“三峡星河”相对,以“野哭”和“夷歌”相对,又特别强调“起渔樵”的原因。战争无论拖延多久终会结束,生命无论受到多少摧残总会延续。悟出这一对矛盾的辩证关系,暂时的人事不顺和音书断绝,又算得了什么呢?结尾虽是聊以自慰,但这一思考的深度和力度,却使这首诗的意义越出了眼前一时一地的感受,触及了战争和人类生存的普遍规律,这种难以企及的境界才是此诗之“伟丽”在后世罕有承继的根本原因。

第三篇:《阁夜》教案

教 学目标: 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3、师生共同领悟体会“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的诗歌鉴赏方法

重点难点:

1、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一、知人论世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人心不安,国无宁日,诗人愁心如焚,忧时伤怀,心情十分沉重,写下了这首诗。

二、解题

阁,作者寓居的西阁;夜,夜里。

联系背景,暗指作者是在家中彻夜未眠;题目是指作者在战乱频仍时,孤身漂泊在外整夜不眠所做的感思。题目提示读者写作的时间和地点。

《阁夜》的体裁: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

三、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的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

1、初读: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韵律

正音

①景:yǐng 日光;

②:霁:jì 雪止;

阁 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节奏

2--2--1—2

押韵

押ao韵

偶句押韵

对仗

原本只需颔联与颈联对仗,首联也对仗。

2、二读:读出情感

通过朗读,我们发现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那么,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找出诗句细加品读。

第一联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应读的平缓。

第二联写夜中所闻悲壮之声,朗读时也应引亢高歌。

第三联写夜哭、夷歌之凄惨,朗读时应转悲。

第四联思及先贤功业,以自己的寂寥作结,自应以悲慨之音读之,使人“苍然有无穷之思”。

① 首联: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的心境如何? 联系全诗,评论一下此联的作用?

明确: 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

天涯,指夔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凉之感。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此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宵”,这里指黎明前,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孤寂的气氛。

时令到了寒冬,天就越来越短;诗人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天涯沦落的诗人对此油然而生凄凉悲怆孤寂之情

时光易逝 人生短暂---催 客居天涯的凄寒----寒

作用:结构上,紧扣题目,为下文埋下伏笔;内容上,为全诗笼罩了一种凄清、悲苦的氛围,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② 颔联写了几种感觉?描绘什么图景?创造什么意境?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明确: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借听觉写出了兵患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用典: “(曹操)闻衡善击鼓,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蹀躞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

《后汉书 祢衡传》

---悲壮的鼓角声是国家失序、民有怨气的表现。

“元光中,天星尽摇,上以问候星者。对曰:“星摇者,民劳也。”后伐四夷,百姓劳于兵革。”――《汉书 天文志》

----星河动摇是百姓劳顿的反映

此联上句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静夜、鼓角之声、人的气息、山川河流、晴空、星影,组成了一幅多么开阔壮观、浑厚苍凉的图景。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悲凉,星河波澜壮阔的动荡也仿佛是应和鼓角之声,二者所传达的动荡感是一致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了,星河的摇动也具有了一种深邃的情致。这两句诗描绘的意境浑然融合在一起,表达出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③ 颈联你读懂了什么?上下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写拂晓前所闻。

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夷歌”,显示了地方风情。上下句形成对比,有人忧有人愁。异常凄凉悲怆,显诗人感时伤世情怀。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颔联和颈联------表达了 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

④ 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

明确: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而引出无限感慨。

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自己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死了,亲朋也无一字书信问候,人生是这样的寂寞苦闷!寂寞苦闷也终将成为虚无,那就随它而去吧。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和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用典:卧龙:指诸葛亮。

跃马:指公孙述。王莽篡汉时,他自立为蜀王。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现在四川奉节仍有白帝庙。

4、三读:揣摩语言,品味意境

朗读本诗,选出最喜欢的一联,说说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创造一种什么样的意境。明确:“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百斛明珠》云:“七言之丽者,在子美此二句后,寂寥无闻矣。”

静夜、鼓角之声、人的气息、山川河流、晴空、星影,组成了一幅多么开阔壮观、浑厚苍凉的图景。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悲凉,星河波澜壮阔的动荡也仿佛是应和鼓角之声,二者所传达的动荡感是一致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了,星河的摇动也具有了一种深邃的情致。这两句诗描绘的意境浑然融合在一起,表达出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探究思考】: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感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对国家战事不断和民生艰难的忧虑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时光飞逝、人生短促

——岁暮阴阳催短景 客居天涯的凄寒

——天涯霜雪霁寒宵 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

——卧龙跃马终黄土 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无奈

——人事音书漫寂寥

吟咏诗韵

1、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霜雪洒落地面,蔓延到天边;我看到了壮观无比的星河倒映江中,碎影摇曳不定。

2、我听到了五更时分,军营里的击鼓声和号角声在夜空中显得格外悲壮;寂寂深夜,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荒芜的边境上,渔樵的歌声在凄凉的悲唱。

3、我想到了时光飞逝,人生短促;战乱频繁,哀鸿遍野;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4、我感受到了诗人那博大悲悯的情怀,那忧国忧民的忠诚,那自似宽解的思索:古往今来,不论贤愚忠逆,最终不免归卧黄土;战争无论延续多久,终会结束;生命无论受到多少摧残,总会延续。

写作特点:①善用典故:“星河影动” “卧龙跃马”

②活用对比:以“野哭”的萧杀死气,对比“夷歌”的田野生气;以“诸葛亮”对“公孙述”,一贤一愚,两相对举。③对仗工切:四联均对仗。

修辞手法:对偶: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反问:野哭千家闻战伐 拟人:岁暮阴阳催短景

《阁夜》的主旨:

写诗人在夔州西阁中独对长夜之所见,所闻和所感,表达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

意境:雄浑开阔

风格:沉郁顿挫

感情:悲怆 悲凉

诗人的人格:忠君爱国

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

此诗向来被誉为杜律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仿佛把宇宙宠入毫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明代文学家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

四、拓展阅读

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

明确:《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旅夜抒怀》的意境高朗壮阔。

《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寒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传达出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

《旅夜抒怀》中,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出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这两首诗在章法上也不同:

《阁夜》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即使在写景当中也寄寓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慨。《旅夜抒怀》前两联旅夜所见,后两联抒怀,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非常和谐。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背诵全诗

第四篇:《阁夜》教案

《阁夜》

一、导入新课——由杜甫的诗导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来。

——《登高》

二、解题:“阁夜”,即西阁之夜。三.背景、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感慨万千。他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力图在内心超越令人悲伤的现实。于是写下了这首“有无穷之思”的诗篇。

四、整体感知:

(一)、朗读。——本诗朗读的注意事项

(1)押韵(2)节拍(3)对仗(4)平仄(5)感情

(二)、鉴赏

1、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①、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的心境如何?

明确:作者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时令到了寒冬,白昼越来越短,我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歇的寒宵,诗人对此倍感凄凉寒怆。②首联中哪些字词用得妙?试分析看看?(“岁暮阴阳催短景”中的“催”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明确:“催”字是催促之意,催字不但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更写出时光流逝之速,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从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天涯”:既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短景”:冬天日短夜长,所以“短景”,而此处深意是说光阴苦短。

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①、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表现出诗人对山河的赞美和忧国忧民的情怀。②、颔联为千古名句,说说其妙处。

明确:颔联的妙处在于气象雄浑。拂晓之前,五更时分,军营里悲壮的战鼓声和号角声穿越寂静的山谷在夜空中回荡,峡江中星空的倒影随着波浪动荡摇摆。前句写听觉,后句写视觉,具有穿透力的鼓角声和峡江星河壮阔的波动使西阁的夜显得这样惊心动魄。上句明写鼓角之声,暗写军营和战争,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诗人将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组成一幅开阔壮观,浑厚苍凉的图景,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

3、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①、颈联写什么?作者情感如何?

明确:颈联真实刻画了夔州的偏远、凄凉的景象,荒野中多少人家的恸哭声中,传来战争的讯息,惟有渔人、樵夫唱起的夷歌,还透着一点生命的声息。“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使忧国忧民的诗人倍感悲伤。

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夷歌”,显示了地方风情。上下句形成对比,有人忧有人愁

4、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①、尾联用什么手法?作者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表达怎样的情感?

明确: 用典:①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②跃马:指公孙述。王莽篡汉时,他自立为蜀王。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

用意:诗人用事之妙在于,将眼前景、古时事与心中情巧妙地合而为一,而使人不觉得这是用事。

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

五、探究讨论:

1、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感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诗人的感慨:

① 对国家战事不断和民生艰难的忧虑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② 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岁暮阴阳催短景 ③ 客居天涯的凄寒——天涯霜雪霁寒宵(4)、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卧龙跃马终黄土(5)、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无奈——人事音书漫寂寥

六、《阁夜》的主旨:

写诗人在夔州西阁中独对长夜之所见,所闻和所感,表达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

七、《阁夜》的写作特点: ①善用典故:“星河影动” “卧龙跃马”

②活用对比:以“野哭”的萧杀死气,对比“夷歌”的田野生气;以“诸葛亮”对“公孙述”,一贤一愚,两相对举。③对仗工切:四联均对仗。

修辞手法:对偶: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反问:野哭千家闻战伐。拟人:岁暮阴阳催短景。

第五篇:《阁夜》说课稿

《阁夜》说课稿

黄治富

尊敬的各位老师,您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阁夜》。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阁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中的第2首,该单元选唐宋诗词10首,总的教学目的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韵,培养学生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阁夜》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杜甫。

(二)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新课标、单元提示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分析、体悟本词的内容、情感,领会作者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联系时代特点及作者的当时的经历、情感走进文本;反复诵读,进行整体感知,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懂得珍惜时光,懂得客观看待人和事,学习前人的闪光点;充分挖掘诗词内在的人文精神,更好地体会诗词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分析体悟本词的内容、情感,领会作者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悟本词的意境和情感,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手法和风格。

以上设置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要求文言诗文的教学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吸取民族智慧”。注重鉴赏方法的整合,把引导学习主体即学生的积极分析放在首位并贯穿本课教学的始终,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鉴赏活动。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学情。

学生在平时的诗歌鉴赏教学中,存在着两大问题:首先是学生往往脱离作家及特定的时代背景,断章取义,挖掘不出诗文的历史文化内涵,得到的只是一些肤浅的东西;其次是学生普遍表现出缺乏鉴赏兴趣和鉴赏技巧不足,兴趣的缺乏使学生读不进去,自然也就无法理解,而技巧的不足使学生鉴赏时只能留于表面,无法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理解。

(二)说教法。

鉴于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欣赏兴趣,丰富学生的鉴赏技巧,我遵循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情境教学法。首先播放带画面的邓丽君的缠绵哀怨的歌曲《虞美人》,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从情感上走进文本,2、诵读教学法。文言诗词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规律,通过声情并茂的吟诵,自然形成一定的文言语感,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为进入诗歌的情境打好基础。

3、讨论、分析探究法。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设置了三个探究点,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进行个性化解读。

(三)说学法。

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培养鉴赏兴趣、丰富鉴赏技巧的过程。

学生通过感受音乐,伴唱歌曲,提起兴趣,走入文本;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同时在赏析本词中也完成了对以往知识、方法的回顾和整合。最后通过完成课后作业,举一反三,进一步巩固知识,熟练技巧,提高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播放带画面的邓丽君的缠绵哀怨的歌曲《虞美人》导入。词最初是歌唱的文学,为了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更好地置身诗境。我设计用课件播放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让学生体会本词的音韵美,在幽怨的音乐氛围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更好地置身诗境,为下面的赏析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交代课题介绍词牌的来历。(板书)启发学生思考李煜用虞美人作词牌的用意-----奠定凄凉悲婉的感情基调。

(三)了解李煜及创作背景。

知人论世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环节,李煜的身份和经历又是中国古代诗人中独有的,因此了解李煜是鉴赏本词的关键。

此环节我安排的内容是: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依据注释和自我了解简介李煜;

(四)吟唱、诵读。

1、学生吟唱歌曲《虞美人》,方式有全班齐唱和一个学生独唱,要求唱出今非昔比的凄凉感。

2、用课件播放示范朗读录音。让学生听、感悟、进而得到启示。

3、我有感情地范读作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

4、学生诵读词《虞美人》方式有全班齐读,一个学生代表读,要求文从字顺,初步找凄凉之感。

(五)分析作品。

在分析作品上总体采用了体现“教师主导性”的问题引导法和“学生主体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方法是我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我再进行小结的方法,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欣赏音乐和听、读作品,让学生总体把握全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我首先提出问题:请找出词中最能概括李煜内心感受的一个词?———愁。

并由此引出问题:李煜的愁有哪些?本词是如何写这些愁的?这几个问题既交代了本词鉴赏的思路,也组成了本课板书的主要框架。问题

1、“春花秋月何时了”,春天的花、秋天的月,那么充满诗情画意、那么美好的事务,作者为什么说“何时了”,为什么巴望它赶快结束呢?词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身份变化后复杂的思想感情,了解作品知人论世的特点。学生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后我进行问题小结(肯定学生的观点,鼓励其积极性):“春花秋月”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在词人心里也消退了颜色,原来锦衣玉帛、朝歌夜弦伴着“春花秋月”的生活,现在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事物是不是不如结束才好呢?词人用了设问的手法来表现

问题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

“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比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座庙堂万寿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情等,我不做最后结论,学生讨论后作答,鼓励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各抒己见,进行个性化解读。

问题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体现的是什么情绪?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揣摩诗人情感。“又”有重复,连续,加重语气,更近一层等含义,学生拓展思考,东风又来是不是只能加重词人的无奈和愁情?

问题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在句式上有何特点?月明有何含义?巩固文言句式特点,带领学生分析“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实际为“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定语后置句。引导学生抓住月亮意象中“思乡”、“忧伤”的意义,以更好地理解词人对故国山河的怀念和忧伤凄凉的情感。

问题

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改”的只是“朱颜”吗?词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深入历史讨论探究:体现了物是人非的凄凉。“改”的还有人的地位: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还有人的感受:由富贵尊荣到忍辱蒙羞。词人在此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表现。

问题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如何来品味这句千古流传的名句?

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先由学生独立思考,而后在教师的提示引导下,由学生自由讨论后发表意见,最后由我总结自己的观点,本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从比喻本身的作用来看,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并赋予无形的愁以有形的质感。春季的水量是丰沛的,词人的愁就象这“一江向东流的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有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让我们更好地体会的愁之深、愁之多、愁之长、愁之绵绵不绝。这种写法跟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一样,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可以确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深度。

(六)、板书设计。

1、通过板书进行总结,李煜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叹,变迁之感,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感慨人事 哀叹命运

2、本词是如何写这些愁的? 设问,对比,比喻。

板书设计使学生对本词的内容一目了然,也便于学生提纲挈领地把握本词的主旨。板书设计: 虞美人 李煜 对比

春花秋月何时了(设问)小楼又东风 雕栏玉砌 【永恒不变】

∣ ∣ ∣ 往事知多少 故国 朱颜改 【短暂难测】 感慨 几多愁———一>一江春水(比喻,变抽象为形象)

(七)、全班学生齐读本词,在完成背诵目标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本词的情感。

(八)、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虞美人》。

下载阁夜教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阁夜教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阁夜》答案

    《阁夜》导学案答案 【合作探究】 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 (1)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有什么作用? (2)其中“催”“寒”二字既写景,又蕴含着诗人的人生感受。试作......

    阁夜学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2.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3.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

    阁夜教案设计

    《阁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自主赏析部分的第一篇诗歌《阁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阁夜教案设......

    杜甫《阁夜》三维目标教案

    阁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 领会诗歌内涵。 过程与方法: 知人论世,......

    高二语文《阁夜》教案) 人教版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中学高二语文《阁夜》教案) 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技能目标: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

    《阁夜》教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范文大全

    阁夜 杜甫 教学目标: 1、欣赏并领会本诗的艺术特点。 2、诵读品味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

    《阁夜》教学设计

    阁夜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习目标 1、因声求气,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学习有情感诵读作品。 2、吟咏诗韵,体会诗歌的音乐美,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 3、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

    阁夜教学设计

    阁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的吟咏诗句,品味本诗的意境。 2.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领悟作者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领悟作者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