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2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阁夜》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阁夜》教学设计》。

第一篇:《阁夜》教学设计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阁夜》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到了选修阶段,对中国古典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对于大诗人杜甫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杜甫的形象重叠在学生的阅读经验里,形成了“套板”,常规的介绍不易激发阅读兴趣。学生在快餐阅读时代,常见有理解不深不细的流弊,这对于古典诗歌阅读来讲可能会抓不住文章的精髓,对文学精品来讲无异于暴殄天珍。所以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涵泳功夫。

二、文本分析

本诗归属“因声求气”单元,编者意图通过吟诵教学,使学生能把握古典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从而走回诗人的情感世界。本诗创作于杜甫晚年夔府时期,此时杜甫的艺术造诣已臻至善。诗人在本诗中一如既往地以一个忧国忧民的形象出现,但细品之下,我们自会发现他博大心灵的一声叹息:杜甫诗歌中罕见的无奈之情。

三、教学目的确立

1、文本层面。通过朗读,触摸文本,理解诗歌意思,能做到口诵心惟。

2、文心层面。通过品味,沟通诗人,走回诗人内心,能做到论世知人。

3、文化层面。通过探究,勾连经典,探寻诗歌原型,能做到溯源明流。

四、教法选择

1、用好常规武器,突出“三读”:诵读以进入文本,获得审美体验;细读以发现文本密码,独辟阅读蹊径;赏读以把脉诗人心境,提高阅读能力。

2、彰显教学创意,突出“一字立骨”。抓住一个“夜”字,使整堂课纲举目张。

3、符合选修要求,突出“探究”。引导学生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唤醒记忆,抓点探究。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

出示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让学生猜该对联写得是哪一位名人。

出示对联“锦旗招手千般好;彬礼投足万事成”,让学生继续猜该对联写得是哪一位名人。

(二)夔州是诗人一生的倒数第二个驿站,颓唐的老境,贫寒的经济,沧桑的阅历,让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终日展不开愁眉。公元766年除夕的前几天,一场雪刚刚停息,当夜幕如大氅一样席卷而来的时候,蜗居天涯的老诗人想着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回“那一夜”吧。

(三)学生朗读(男女各一)教师朗读。纠正字音,把握节奏。

(四)逐联解读文本,指导朗读技巧

那一夜,诗人感到了„„

快、冷。

那一夜,诗人听到了„„看到了„„

悲壮鼓角、动摇星河。

那一夜,诗人想到了„„

千家夜哭。

那一夜,诗人对自己说„„

算了吧,卧龙跃马终黄土,何况孤零如我,老迈如我!

(五)在黑夜里,我们会把心灵交给自己。在黑夜里,我们会把心灵交给悲伤。“夜”是杜甫诗歌常见的意向,让我们来回忆„„ 《旅夜书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倦夜》„„ “夜”的悲伤传统肇始已久,让我们回到„„ 《诗经•君子于役》《雨霖铃》„„

/ 4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六)作业:写一篇关于“夜”意象的探究小作文。

(七)板书

夜 伤夜

伤感、敏感、悲悯、无奈

朗读:重读、轻读、长读、轮读。

《阁夜》教学实录

一、导入

教师:出示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让学生猜该对联写得是哪一位名人。学生:杜甫。

教师:出示对联“锦旗招手千般好;彬礼投足万事成”,让学生继续猜该对联写得是哪一位名人。

学生:讨论。有人说出可能是老师。

教师:出示横批“年年有余”,而且追问学生为什么。学生:这是嵌名联。

评点:在借班上课中,用这种中国式的方式来向学生介绍自我,自然且有语文味。

二、朗读

学生(男):朗读。读错了夷、樵、寥等字。老师:纠正学生读音。

学生(女):朗读。语速快。

老师:要能够把自己放进诗歌的意境,投入朗读一遍。范读。学生:掌声。

评点:通过点名朗读,可以了解学生,同时纠正读音。教师范读比录音朗读好,原生态的声音容易营造场,容易把学生带入诗境。

三、诗歌品读

教师:公元766年的这一个夜晚,比以往时候来的„„ 学生:快!

教师:这又是在一年将尽时候,不像今天,我们的面前365个日子排班战队,等我们去撕下来。所以,要读好哪个字„„ 学生:催!

教师:这是一个早早降临的夜晚,虽然雪停了,但是作者仍然感到„„ 学生:寒!

教师:这种寒冷其实是一种心灵的感觉。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吗? 学生(数人)回答不到点子。

教师:讲述下雪的故事。再问学生杜甫感到寒意的真正原因。学生:沉默。

教师:请大家注意“天涯”一词。学生:沉默。

教师:解释。范读。突出两个重音“催”“寒”。

评点:“天涯”一词的理解,教师可以用李叔同《送别》中的“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来佐证,更有诗意美。

/ 4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教师:我们来看下一联。在这样的晚上,杜甫听到了什么? 学生:五更鼓角。

教师:五更是什么时候。学生:3点,5点„„

教师:古代有不同的标示时间的方法,这是一个比较早的时间。可能杜甫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可能杜甫的梦很轻很轻。这样的声音可以用“雄壮”或“豪壮”来形容吗? 学生:不能。看注释,因为这里的鼓角声是**的意思。

教师:补充唐朝安史之乱之后的情景种种,让学生体会杜甫雄壮不起来的情感。教师:看到三峡星河这样壮丽的情景,如果是才子徐志摩,他会用哪个词? 学生:招摇。

教师:如果是周迅呢? 学生:飘摇。

教师:美丽的景色,可是投射在诗人心中的确是动摇之感。可见诗人对战争的敏感。

评点:学生对“五更”有模糊的印象,教师原本准备了颜真卿的一首诗,能够很好解释五更之早,却没有用,只是截然明示。

教师:我们再来看下一联。杜甫曾说“诗是吾家事”,晚年的他,诗歌造诣登峰造极,他常常故意编排出不同的语序,给人别致的美感。这两句诗原本的语序应该是怎样? 学生:思考。调整出正确语序。

教师:这两句诗歌一是写眼前,一是写想象,你觉得各是哪一句? 学生:无语良久。

教师:自语。这两句内容采用了什么手法? 学生:无语。教师:虚实结合。

评点:这里是本课最拽的一部分,虽然这一联是本诗解读较为多元的,但是教师横来一个“虚实”手法,增加了学生的回答难度。这一个内容是教师上课前临时想起来要增加的知识。看来,上课还是做减法好,不要做加法。教师可以改成这样问同学,如果听到的夷歌是悠闲的,他为什么会想起千家野哭呢?如果听到的夷歌是悲伤的,他惯性地想到了千家野哭,你觉得他的内心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呢?在诗意中回旋,是最根本的办法,不要添枝加叶。

四、探究

教师:夜晚的意象在杜甫诗歌中十分多见。介绍张悦的话。老人,长夜,这样的组合,天然地给我们带来悲凉、低回的滋味。学生:背起《旅夜书怀》

教师:介绍《倦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生:欣欣然。为这样的发现而喜。

教师:夜晚在诗歌中是一个母意象。我们再来回忆一下有关夜晚的诗歌 学生:柳永等

教师:出示《君子于役》

教师:请学生课后听齐秦《夜夜夜夜》

评点:这是体现探究的一部分。教师的发现,学生来举例。课堂出现了新意。但是拓展是否要向流行歌曲滑行呢?这是取悦学生呢,还是恰到好处?值得思考。

《阁夜》教学反思 惠安荷山中学 余锦彬

一、教学创意及实现

/ 4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本课作为选修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中的自读篇目,旨在指导学生通过涵咏吟诵,把握诗歌的韵律,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考虑到诗歌教学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这一首”上,因为学生在各种快餐阅读的影响下,天生少了一种“慢阅读”“细品味”阅读情趣。其次,朗读是诗歌鉴赏中的不二手段,但如果依照单元目标定位本课的教学目的,那样一堂课可能在朗朗书声之外,没有立起来的东西,所以不能把手段当成目的。第三,教师在本课的立意追求上不断努力,通过阅读了金圣叹、莫砺锋、冯至等人的著作和一定数量的相关论文后,终于从题目中找到了可以照亮本课的“课眼”——“夜”。本诗每一联都涂抹上黑夜的色彩,遵循了中国古典诗歌中“黑夜”的母意象。恰恰是这一“夜”字,照亮了整堂课的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回到公元776年的那一夜”为召唤,带领学生朗读细细品味每一联的诗情,最后又从那一夜走出,勾连起杜甫的其他描写“夜”的诗歌,溯流至中国诗歌“夜”意象的源头——《诗经•君子于役》。课堂设计基本实现。

二、语文能力及提高

1、朗读能力。有人说,诗歌的灵魂一半在天上,一半在地上。在天上的一半是朗读,在地上的一半是文本。涵咏功夫兴味长,毫无疑问,没有吟咏诗韵的朗朗书声,再深入的分析也是抽象的。所以,教师在本课中坐实朗读这一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根据每一联的情感,在朗读上做了不同的处理,并且突出了重音的处理。在教学上,为了授之以渔,让学生切实掌握朗读要诀,教师归纳了重音处理的四个办法——重读、轻读、长读、复读。在本课的末尾,一个学生能够根据诗情,很杜甫地吟咏一番,博得同学由衷的掌声。

2、语文习惯。公开教学固然要展示教师个人的美丽,但是学生既然付出了四十五分钟,便不能成为教师的配角而存在。如果公开课上教师算得上精彩的话,那他肯定要精彩在学生的精彩里。教师不能为了自己的表演,而把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习惯的养成置之不理。所以课上,老师注重学生写的习惯的养成。不但在课始时安排了调版,而且要求学生在书上做笔记,期望养成学生语文课动笔的习惯。

3、语言品味。语文学习毫无疑问应该走在“语言”的道路上,尤其是学习语言中的精粹——诗歌。教师在每一联中都挖掘出语言品味的节点,并且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在容易疏忽的地方发现惊喜,在深入探究的时候感到兴奋。比如第一联采用“体验法”,用教师的个人经历讲述,让学生体会“寒”字的情感内涵。第二联采用“比较法”,“悲壮”与“雄壮”,“飘摇”、“招摇”与“动摇”,学生自能发现杜甫敏感而脆弱的心弦。第三联采用“还原法”,体会诗人身在阁上,心忧天下的悲悯情怀。第四联采用“调序法”,让学生体会诗人暗夜里自我安慰的那一声长叹。

三、教学不足

教学语言。作为诗歌的教学,课堂应该有诗的语言才能更好的营造诗境。教师的语言显得口语化,而且琐细,有诗歌意味的教学语言少。课后,我县林汇波和庄旭美两位教研员提出了课堂没有主问题设计,主体部分上得比较平淡。经过几天来的思考,如果有了这样一组脉络句:“在这样的夜晚里,杜甫感到了什么”,“在这样的夜晚里,杜甫看到了、听到了什么”“在这样的夜晚里,杜甫想到了什么”“在这样的夜晚里,杜甫对自己说了什么”,也许,学生的整体把握会更好。

/ 4

第二篇:《阁夜》教学设计

阁夜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习目标

1、因声求气,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学习有情感诵读作品。

2、吟咏诗韵,体会诗歌的音乐美,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

3、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学习重难点

1、把握诗歌风格;

2、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课时划分 1课时 课前自学

1、熟读诗歌,感知诗歌的音韵,把握节拍。

2、感知诗歌格律。

3、将诗词散文化,理解每句的句意。

4、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找出诗句细加品读。诗人的悲慨中对什么事最感忧伤?

5、对比鉴赏:《阁夜》与《旅夜书怀》。知识链接

1、诗人回顾

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著有《杜工部集》。

2、杜甫诗歌中的两种风格:

(1)沉郁顿挫,“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杜甫处于干戈扰攘的乱世,奔走衣食,贫病交加,但在诗歌中,抒写的却不局限于他个人的苦难,而是更多地想到国家和人民,想到周围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这种深厚的感情,宽广的胸襟,使得他的诗歌体现的不是一种委琐贫弱的感情,而是一种高尚的充实而有力的“悲而壮”的激情,这就使他那多半言愁的悲剧题材的作品表现为独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2)闲适情趣,安静明秀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

3、题解、写作背景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765--767)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gàn)、郭英乂(yì)、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导致蜀中大乱。《阁夜》就是在这样一种动荡的时代背景中创作出来的。加之杜甫好友郑虔﹙qián﹚、苏源 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杜甫以老病之身仍在不断地迁徙飘荡,深感寂寞悲哀。他忧时伤乱,心情十分沉重,写下了这首诗。

《阁夜》的体裁: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有七律千秋鼻祖之美称。

课堂导入:

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蜀相》、《登高》、《登岳阳楼》这三篇律诗,对杜甫的平生经历与思想情感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

《登高》一诗中包含着作者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不仅仅写出个人的漂沦西南衰老多病,鬓毛早衰止酒停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

《蜀相》一诗中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与仰慕之情,也对自己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国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

《登岳阳楼》一诗,作者面对浩淼的洞庭湖抒发的是忧时伤世的感情。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杜甫的《阁夜》,这是他晚年客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教师点拨。

1、初读要求:

(1)正音:①景:jǐng 日光;②霁:jì 雪止;

(2)押韵:找出韵脚,注意朗读时,韵脚字稍微拖余音,读出音韵美; 押ao韵,偶句押韵;

(3)节拍:2—2—1—2 2—2—1—2。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师生合作探究后明确:

岁暮/阴阳/催/短景,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 天涯/霜雪/霁/寒宵。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 夷歌/数处/起/渔樵。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卧龙/跃马/终/黄土,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2、再读诗歌,感知诗歌格律。注意:诗歌的对仗和平仄。师生合作,探究后明确:

对仗。律诗中,颔联和颈联是严谨的对仗,如颔联“五更”与“三峡”、“鼓角”与“星河”名词相对,“声悲壮”与“影动摇”主谓结构的词组相对;颈联“野哭”与“夷歌”、“千家”与“数处”名词相对,“闻”与“起”动词相对,“战伐”、“渔樵”名词相对;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平”指阴平、阳平,“仄”指上、去、入三声。平仄在诗词中是交错使用的。可概括为: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如本诗前 两联为: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3、有感情自由朗读,把握诗歌的大体内容。

明确:前四句都在写阁夜看到的战乱凄凉的景象,后四句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忧虑(或表达诗人伤时感世的情怀)。

学习目标二:探究品味,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三、学生阅读诗歌,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分析讨论。

1、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明确:“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天涯霜雪霁寒宵”是写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写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和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万般感慨集于笔端,又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有人生、宇宙、历史、古今之悲,还有对个人命运的悲叹。

对百姓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最忧伤。当我们读到“野哭千家闻战伐”的时候,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也流下了揪心的泪水。

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上句写悲惨之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之三峡夜景。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诗人将它们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明确: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革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悲凉,星河波澜壮阔的动荡也仿佛是应和鼓角之声,二者所传达出的动荡感是一致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了,星河的摇动也具有了一种深邃的精致。这两句创造了一种雄浑悲壮的意境,同时蕴含着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3、背诵本诗。

【方法指导】教师点拨,学生记录

四、归纳小结

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将恢弘的意象和沉郁顿挫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那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悲怆之慨,表现了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怀。

1、归纳本诗的表现手法?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明确】①句采用正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这句描写时光短促,景象的凄凉,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人生短促,一事无成的悲凉心情。

①④句采用对比手法,描写美丽的大好河山与战乱频繁形成鲜明的对比,再现战乱的悲 惨景象,表达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与欣赏美景的矛盾痛苦的心情。

“五更鼓角声悲壮”这句用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写鼓角之声从侧面烘托夔州一带的的不太平。

⑦句“卧龙”采用借代的修辞,“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的典故,说明没有诸葛亮这样的人物谁能收拾战乱的残局?公孙述是贤是愚作者不加评判,但可以肯定是由他们让人联想到战乱的现实,表达作者对战乱时局的忧虑又无奈的矛盾痛苦心情。

⑧句直抒伤时感事的无奈情怀,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2、归纳答语言风格题的步骤:

(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明白晓畅、委婉含蓄、朴实无华、华美绚丽、雄浑豪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婉转缠绵等。

(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比较阅读:

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答案:

1、《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 《旅夜抒怀》的意境高朗壮阔。

《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

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旅夜抒怀》中,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出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

2、这两首诗在章法上也不同:

《阁夜》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即使在写景当中也寄寓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慨。《旅夜抒怀》前两联是旅夜所见,后两联是抒怀,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非常和谐。

六、拓展训练 2008年高考北京卷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排遣。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明确: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明确:(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学习反思:

第三篇:阁夜教学设计

阁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的吟咏诗句,品味本诗的意境。2.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领悟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领悟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对诗人复杂思想感情的理解,体会杜甫诗风。教学条件与方法

多媒体、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解疑 课时:1 前置作业:

1、背诵高中阶段所学杜甫的诗歌,感受他沉郁顿挫的诗风。

《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蜀相》、《登岳阳楼》《旅夜抒怀》。

2、简单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

3、逐句分析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① “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写了怎样的景象?

②“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③“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

④“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生共同背诵高中阶段所学杜甫的诗歌。

《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蜀相》、《登岳阳楼》《旅夜抒怀》。

他的诗风:沉郁顿挫,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另外一首是《阁夜》

1.简单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

“阁夜”,即夔州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产生了多种复杂的感情。

《阁夜》的体裁: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

2根据课本中探究讨论一的诵读提示,认真诵读诗歌。

这首诗系因感伤时事而作,很可能是诗人在彻夜不眠之后写的。全诗当用低沉的调子来读,速度要慢一些。八个诗句的节奏皆作“XX—XX—X—XX”,为避免单调起见,读时对节拍的长短可适当加以调整,使整齐之中略有变化。此诗四联皆对仗,出句与对句之间应有明显间隔,如一气读出,就听不出对联的意味了。

二、整体感知诗韵

1、分析文本 ① “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写了怎样的景象?

解析:“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天涯”,称所在地夔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宵”,这里指黎明前, 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孤寂苦闷)

明确: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岁暮时节,冬季傍晚,刚刚放晴的太阳好像被催促着似的匆匆收敛了最后一抹余晖,夜晚来临了。这是一个霜雪初停的寒夜,无边无际的霜雪好像蔓延到天边,银白色的雪光散发出阵阵寒意,衬托得这个夜晚更加冷寂了。冰天雪地固然寒冷,对于贫病交加,飘泊天涯的杜甫来说,心境的凄寒也和这个冰天雪地地寒冷融为一体了。

②“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革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忧国)悲壮的鼓角声是国家失序,民有怨气的表现,星河动摇是百姓劳顿的反映,战乱频繁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和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③“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

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夷歌”,显示了地方风情。上下句形成对比。(忧民)这两句是作者听到“鼓角声”之后传来的一种超越时空的联想,他想到无数和这个夜晚相似的很多不眠之夜,听到这样的鼓角声,有意味着战争的场景又要出现,鼓角声、哭声、歌声交织在一起,作者感时伤事、忧国忧民的情怀溢于言表。④“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

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座钟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诗人在知交零落(好朋友李白、高适、严武等相继去世)、存者音讯不通(亲朋无一子)的情况下,唯有以公孙述、诸葛亮终归“黄土”自我安慰,更显出内心的凄苦万状,表达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宇宙永恒,人生无常)

2、全班一起诵读,背诵

三、课堂探究

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说说此诗有几种感慨?诗人对什么事感慨最深?(知人论世)

明确:既有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也有客居天涯、老病孤独的凄凉;既有对连年战伐、百姓劳苦的痛惜之情,也有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人对百姓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最为忧伤,诗人是一位忧国忧民的人,看到这样的现实,对个人命运悲叹的同时,对国家、人民的悲叹也是不言而喻的。

四、课堂小结

《阁夜》的主旨:写诗人在夔州西阁中独对长夜之所见,所闻和所感,表达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

五、课外作业

完成《全优设计》的《恨别》

第四篇:《阁夜》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阁夜》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

崔海峰



《阁夜》教学设计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 崔海峰

一、教学内容解析

《阁夜》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自主赏析诗歌作品。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二、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理科普通班的学生,经过两年的高中语文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但受限于自身的语文素养和底蕴,学生的古典诗歌诵读和鉴赏能力普遍不高。

三、教学目标设置

根据单元学习目标和学生学习水平,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一)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诵读诗歌。

(二)理解诗歌内容,品悟诗歌蕴含的情感。

(三)赏析诗句,培养学生的自主鉴赏能力。教学重点:赏析诗句,品悟诗歌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掌握鉴赏要领,培养自主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设计

以学习小组为载体,多媒体为辅助,诵读品悟,整体感知,学习“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古典诗歌鉴赏方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训练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教师引导,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热情。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杜甫很忙》视频

跨越千年的时空,从唐代来到现代的杜甫很忙。然而千年前,那个四处漂泊,孤弱多病的杜甫,命运如何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那个青衫灰黯,神色孤伤的杜甫,走近杜甫的西阁之夜。

设计意图:学生聆听、感受,创设氛围,引入情境。

(二)整体感知

1、诵读品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个读、齐读)。

2、指导诵读,感知诗情。

(1)西阁之夜,诗人感受到孤独,寒冷,要读出萧瑟之感。

(2)西阁之夜,诗人听到悲壮鼓角,看到动摇星河,要读出悲壮之声,慷慨之意。(3)西阁之夜,诗人想到千家夜哭,百姓流离,要读出悲凉之情,沉痛之感。

(4)西阁之夜,诗人说:贤愚同尽,何况孤病如我,衰老如我。要读出悲慨之音,无奈之情。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诵读诗歌,学习“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诵读方法,感悟诗情。

(三)课堂讨论,问题探究

1、《阁夜》是杜甫的名篇,解读它需要沉浸在作者的文字中,去换位思考诗中传达的诗人情感。《阁夜》中诗人可谓感慨万千,请结合诗句分析,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 明确:悲人生短促,天涯流离,多病孤独,战乱不息,人生无常。

小结:人物之变,山河之异,时代的**,人民的疾苦,国家的盛衰,个人的际遇,宇宙的无常,都化作诗人内心的千古悲慨。

设计意图:理解诗歌内容,品悟诗歌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读诗,不仅是读诗句,也是读诗人,是与诗人生命体验的一次碰撞与交流,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阁夜》中哪句诗最能触动你的心弦?并谈谈理由。教学预设:(1)“岁暮阴阳催短景”

写出人生短促的永恒悲叹。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古诗十九首“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2)“天涯霜雪霁寒宵” 天涯流离,多病孤独。

杜甫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耳半聋”,是杜甫暮年的真实写照。(3)“野哭千家闻战伐”

亦如曹操《蒿里行》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杜甫哀悼流离道路,死于战乱的百姓,以一己之心灵担荷起天下人的苦难。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赏析诗句,学习鉴赏方法,体会诗歌意境,培养学生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



(四)拓展延伸

唐代的诗坛有两座高峰,一个诗仙李白,演绎了一段盛唐风骨,一个诗圣杜甫,吟唱了一出悲怆史诗。郭沫若评价杜甫说:“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你心中的杜甫是什么形象呢?拿出你的笔写一段文字,来谈“我心中的杜甫”。教学预设:

1、一个笑傲苦涩人生的杜甫

2、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

3、一个穷困潦倒的杜甫

4、一个孤弱多病的杜甫

5、一个久客无奈的杜甫

小结:杜甫,那沉郁顿挫的诗句,忧国忧民的情思,悲悯苍生的胸襟,都已化作时代最深沉的底蕴,在沉郁、忧思和悲悯中,杜甫从孤舟中陨落,落入那条埋葬屈原的河流,化作永恒的精神。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学生练笔,感受诗人形象,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五)课堂总结 白居易诗云:“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杜甫的诗,写出了历史上一位最不得意者最博大的襟怀。

(六)布置作业

将《阁夜》与《旅夜书怀》对比阅读,分析意境和手法上的不同。设计意图:夯实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

今年参加学校的“教法学法全面优化,民主参与高效课堂”教学年会活动,我授课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阁夜》。走下讲台的那一刻,心中既有如释重负的喜悦,又有对本节课几点遗憾的反思:

(1)教学设计。虽说教学设计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方案,但本节课的教学过于依赖教学设计,以致教学语言披上了僵化的外衣,缺少一种亲和力。如课堂导语是一段文质兼美的文字,但因为导入时的语言缺少情感,更像是在背诵导语,没有达到预期的导课效果,渲染氛围,创设情境。

(2)教学方式。本节课以学习小组为载体实施教学,发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小组是一种富有创意的学习策略,是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保证。但本节课上学习小组却没能真正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强势学生发言争先恐后,弱势学生则坚持沉默是金。对学习小组的运用还处于摸索和走向成熟的阶段。

(3)课堂评价。新课程主张发展性的课堂评价,即课堂评价的功能由重甄别、重选择转向重激励、促发展。一个智慧的教师一定善于利用课堂评价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纵观《阁夜》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评价语言过于单一,用得最多的评价语是“回答的非常好”,缺少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回答的个性化评价,评价过于“千人一面”。

特级教师袁容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成功经验总结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一个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走向成熟。“教然后而知困”,我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走向理智,走向成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

第五篇:阁夜教学设计

阁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并领会本诗的艺术特点。

2、诵读品味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意向法,以情传声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导入

韩愈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诗仙李白浪漫主义代表,诗圣杜甫现实主义代表,回忆一下杜甫的诗歌学过哪些,风格是什么。

二、作者作品简介

1、诗人回顾

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著有《杜工部集》。

2、写作背景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765--767)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gàn)、郭英乂(yì)、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导致蜀中大乱。《阁夜》就是在这样一种动荡的时代背景中创作出来的。加之杜甫好友郑虔﹙qián﹚、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阁夜》的体裁: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

三、诵读诗歌

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平缓﹚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引吭高歌﹚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悲抑﹚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悲慨﹚

(一)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二)再读诗歌,读出韵律

(三)三读诗歌,体会感情

通过朗读,我们发现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那么,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四.鉴诗方法

(一)“言不尽意,立象尽之”

《周易·系辞》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本诗意象——短景、天涯、霜雪、寒宵、鼓角、三峡、星河

意境——寒冷孤寂,悲壮雄浑

通过意象品味诗歌

(二)以声传情

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出于肺而根于贤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鼓角、野哭、夷歌 1.五更”鼓角”声悲壮

鼓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

“(曹操)闻衡善击鼓,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wo),蹀躞(xie)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

——《后汉书

祢衡传》

悲壮的鼓角声是国家失序,民有怨气的表现(暗写军营和战争,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2.“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出起渔樵

荒野中此起彼伏的哀哭声,战争给人民的无穷灾难

天还未大亮,山城四处已飘荡起打渔砍柴人的歌声,当地百姓为生计而操劳的艰辛 惨痛的哭声和凄凉的歌声交汇于诗人的胸中,使这位忧国忧民的仁者心情异常沉重,自己却无力改变。

用声音品诗

三.所见

所闻

所感

我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一幅画面)

感慨:时光流逝

流离之苦

百姓之苦

人生无常

多病孤独

五.课外拓展一:分析《旅夜书怀》与《阁夜》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意向品诗)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阁夜》:短景、天涯、霜雪、寒宵,鼓角、星河

寒冷萧条的气氛,征战和动荡的气息

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条。

《旅》: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微弱渺小

宏阔壮观

风清气和的春夜,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 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旅夜书怀》的意境高朗雄阔。

拓展二:鉴赏《孤雁 / 后飞雁》

孤雁 / 后飞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意象:孤雁

声:孤雁飞鸣、野鸭鸣噪 情?

(1)孤雁:不饮不啄、穿飞哀鸣、思寻伙伴

(2)鸣噪: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3)飞鸣:想念→拼命追寻

寄寓人当时渴望与亲人朋友团聚的心情,颠沛流离、怀念亲朋的情怀

六.作业

赏析课文28页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方法:意象

声音 谢谢指导!

下载《阁夜》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阁夜》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阁夜教学反思

    阁夜教学反思 阁夜教学反思1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背诵诗歌,理解诗歌意思。2、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快慢、音量高低等。3、体会本课的思想感情。由于篇幅很短,预计1......

    阁夜优秀教学设计(共五篇)

    篇一:阁夜 教学设计篇二:《阁夜》优秀教案《阁夜》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孟园园 授课班级:284班一、教学目标: 1、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因声求气,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2、把握诗歌风格,引......

    阁夜/杜甫_教学设计_教案(精选5篇)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欣赏并领会本诗的艺术特点。 2、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难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

    《阁夜》说课稿

    《阁夜》说课稿 黄治富 尊敬的各位老师,您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阁夜》。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阁夜》教案

    阁夜 教 学目标: 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3、师生共同领悟体会“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的诗......

    《阁夜》答案

    《阁夜》导学案答案 【合作探究】 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 (1)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有什么作用? (2)其中“催”“寒”二字既写景,又蕴含着诗人的人生感受。试作......

    阁夜学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2.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3.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

    阁夜教案设计

    《阁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自主赏析部分的第一篇诗歌《阁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阁夜教案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