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必修地理全套视频 高一地理必修1全套教案
高一必修地理全套视频 高一地理必修1全套教案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高一地理必修1全套教案”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12.下列选项中,描述该地区景观的是()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会当岭绝顶,一览众山小
C.山在两岸走,人在画中游
D.一片孤城万仞山
13.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最主要岩石有()
A.石灰岩
B.花岗岩
C.白云岩
D.石英砂岩
14.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
A.岩石的硬度
B.岩石的结构与区域构造
C.岩石的酸碱度
D.岩石的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
15.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
A.峰林
B.石笋
C.石柱
D.落水洞
16下列自然景观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是()
A.壶口瀑布
B.桂林山水
C.路南石林
D.黄山群峰
17.有利于桂林“山水”形成的自然条件是()
A.桂林地处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全年降水丰富
B.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岩性纯
C.桂林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
D.桂林地区地形相对较平坦
18.桂林山水是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桂林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生长,为喀斯特地貌形成创造了条件
B.桂林地区山地多平地少,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C.桂林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十分丰富,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D.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不利于水的下渗
二、综合题
19.读图3-3-2,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的溶洞是由于石灰岩受到含有的流
水的 作用而形成的,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图中a是
,b是
,c是
。它们是由于
作用而形成的。其形成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图中地貌形态主要在我国
、(省或自治区)分布非常普遍。
(4)写出你所知道的如图景观的著名旅游景点名称两个:、。
20.图3-3-3是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地形分布在我国
(地形区),该地形区属于
气候,气候特点是。
(2)图中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形成该地貌的最主要岩石是
(3)图中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相互作用的结果。
21.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徐霞客在考察了广西、贵州、云南后,对这一带发育的峰林地貌作了总结:“峭峰离立,分行竞颖”,“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他还指出这“磅礴数千里”的岩溶地貌,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各省有各省的特点:广西之山的特点是“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云南之山,“皆土峰缭绕,间有缨石,亦十不一、二,故环洼为多”;贵州之山,“则界于二者之间,独以逼耸见奇”。又说:云南之山,“惟多土,故多雍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广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至贵州则“界于二者之间”。
——选自《徐霞客游记导读》
(1)徐霞客为代人,著名的
(2)比《徐霞客游记》更早记载溶洞的著作包括成书于战国年间的《道元的《
》等。
(3)西南地区岩溶地貌发育的主要自然条件是什么?
(4)文中“雍流成海”的“海”是指“流多浑浊”的原因是文中“穿穴之流”是指。
22.读图3-3-5回答下列各题。
(1)黄果树瀑布位于A的位置,此地区的地形特点是,气候特点是。
(2)从成因看,黄果树瀑布主要由
(内力或外力)作用形成,具体表现为受 作用的结果。我国还有哪些著名的瀑布景观,请举2个例子。
(3)“桂林山水”位于图中
处(填字母),属于
(省区)。它是
地貌的典型景观。唐韩愈有“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概括其特色。应如何欣赏“桂林山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4)你能用所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桂林山水”的石灰岩的“岩溶”原因吗?(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第四单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
第一部分 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特征
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奶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教学重点 ①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①自然资源的特征 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材分析
一、认识自然资源
该节内容分三个层次,由概念-分类-共性特征,重点突出共性特征。教材中资源特征的第
第二篇: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一、教材
在上节内容中,我们已经对宇宙中的地球进行了初步学习,为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奠定了基础。“万物生长靠太阳”,在本节内容中,我们要学习与地球以及人类生存、生活密切相关的恒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由此,我们才能继续学习下面几节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关的内容。所以,本节内容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
1.在初中对区域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太阳辐射的分布已经略有了解,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从原理上理解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并总结太阳辐射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对于太阳活动的认识,学生刚刚接触,因此比较陌生,所以学生需要一个认识学习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结合太阳外部结构说出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以及特征。
3.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并能用实例加以分析和说明。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图片、资料和生活体验提出问题,认真思考,与同学共同探究,寻求结论。培养分析问题、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课本中出现的地理空间分布图,掌握读图分析并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养成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从生活中发生的地理现象去学习、分析的习惯。
2.通过探究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树立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观点。
3.正确认识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发展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通过读图,分析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太阳的外部大气结构与太阳活动的类型,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难点】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法、对比分析法。
第三篇:高一政治必修一全套表格式教案
高一政治必修一全套表格式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科目
政治
年级
授课时间
第一周(8.31—9.4)第二课时
备注
课题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必]
(知识、能力、品德)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商品的含义。
知道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
理解货币的本质。
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两个基本职能。
了解价格的含义。
知道货币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2、能力目标
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
历史的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
认识商品-货币-货币职能的逻辑思维能力
综合认识货币职能的能力。
正确判断、识别有关商品和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
培养作为商品生产者为用户着想的利他意识。
︵重点、难点︶教材分析
重点:货币的本质和货币的基本职能。
难点:货币的本质。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一、货币的本质
、商品
(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
(1)产生过程
(2)含义
(3)本质: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A、含义
B、价格:
c、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A、含义
B、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
c、现实的货币
D、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2、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要求大家阅读书上的“致同学们”:分析经济的含义。
分析教材整个教材的基本逻辑顺序,教材的基本逻辑顺序是:从消费、交换出发,依次分析生产、分配,最后介绍我国从事这些经济活动的基本背景──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从我们要生活、要消费就必须购买商品,而购买一切商品都必须使用货币,货币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引出今天的课: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商品和货币看起来是一对孪生兄弟,其实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的多,货币是商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们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揭示货币的本质还得从商品和商品交换说起。
展示幻灯上的问题:
不同种类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特征?
母亲亲手为你的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总结出:
1、商品
(1)含义
展示幻灯上的判断题巩固商品的含义。
让学生明白:商品不同于物品,不同于劳动产品,不同于交换了的商品。
生活中人们为什么要购买这样或那样的商品?不同的商品为什么能交换?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强调: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物品和劳动产品都有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的属性。物品和劳动产品不用来交换没有价值。
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相互对立,相互排斥,表现为作为商品生产者和商品消费者,谁也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是商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产生过程
最初的商品交换只是一种物与物的交换,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换越来越频繁,交换的种类也就越来越多,交换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
展示幻灯上的例子让同学们体会物物交换的困难,通过“你能想出让更多人成交的办法吗?”引出商品交换的第三个阶段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分析这些商品的不足之处,以及贵金属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优点,正是这些优点最后贵金属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含义
(3)货币的本质
由此得出:货币的出现只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的困难。货币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神秘,货币原来本质上只是一般等价物而已。
在揭开了货币的神秘面纱后人们不仅要问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究竟起什么作用?
展示幻灯:各种不同的商品标的价格
讨论: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货币能起到这种作用?
标价牌上写的“每件物品XX元”表示的是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为什么?
总结出:(1)价值尺度
A、含义
B、价格
c、观念上的货币
讨论: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的出现对商品交换的过程
产生了什么影响?
如果商品所有者卖不掉商品,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
总结出:(2)流通手段
A、含义
B、商品流通
c、现实的货币
D、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它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
2、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教学
后记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总结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由小到大):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总星系(最高级别)。(河外星系不包含太阳和地球)
2、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木星之间)、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
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质量很小的天体,呈云雾状外表。(哈雷彗星:周期76年)
3、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4、(1)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地球存在生命)。⑵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宇宙环境:①公转轨道固定,互不干扰,安全;②太阳光照条件相对稳定。
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中;②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形成地球的大气层;③液态水
5、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6、、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 维持着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2)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的太阳辐射。
7、太阳活动的概念和分类:太阳大气层由外到里分为日冕、色球和光球。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活动周期约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
⑴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⑵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指南针无法正确指示方向。⑶影响地球的气候。⑷高纬地区产生极光。
9、地球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2)周期:23时56分4秒(1恒星日,真正周期)。1太阳日为24小时,为一日的时间。(3)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表面的角速度处处相等,每小时15度;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10、北京时间=东8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
11、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
12、天文四季: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
13、地球的圈层组成:外部圈层(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和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其中岩石圈上地幔的顶部和地壳组成
岩浆来源与软流层
26、季风:东亚季风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区(原因是东亚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之间,海陆热力差异十分显著)。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重要原因),东亚的冬季风吹西北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吹东南季风——高温多雨。
南亚季风的夏季风——西南季风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南亚的冬季吹东北季风——干季,夏季风吹西南季风——雨季,一般而言,冬季风是从高纬陆地吹向海洋,性质是寒冷(温暖)干燥的;而夏季风则是从海洋吹向陆地,性质是高温(温暖)湿润的。
27、气候: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形成炎热干燥的气候特征,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形成温和多雨的气候特征。
是从每年的六月。伏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的七、八月份因受副高影响而出现的干旱天气。
33、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人类影响的主要环节是地表径流。
34、水循环的意义:促进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对全球的热量传输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产生了流水侵蚀作用,塑造了地表的形态;物质发生迁移。(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过程)
37、根据水温(洋流的热力性质)可以把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38、洋流的地理意义:
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寒流起到降温减湿(实例: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也是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秘鲁沿岸的荒漠带是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受到了西澳大利亚寒流的作用。)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四大渔场的形成: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暖流寒流交汇,秘鲁渔场成因秘鲁寒流为上升流
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了原污染海域的净化,但是扩大了污染范围。对海洋运输的影响——顺流快,逆流慢(如哥伦布航海)
39、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统一的整体。
(2)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相协调一致,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3)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整体性体现例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和影响:因为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以及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得黄土高原一方面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一方面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导致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引起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洪灾严重)以及三角洲不断向海中前进。
40、自然带分布的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第五篇:高一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让教师在工作中更加顺利,这样也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下面是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一)
教材对应的课标要求:
1、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其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对水循环地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有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5、该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仍放在陆地上。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对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用给予适当和关注。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将出现阶段性的高原期和飞速发展期,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接近于成熟期,能运用抽象的适用形式、逻辑的推理方式思考解决问题,可进行独立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上水圈水体的构成以及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水体
2、理解水循环的概念,认识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更能深刻理解水资源的有限性。
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
3、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中水循环的总要意义,进而由学生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关注我国大江大河利用现状,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增强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人类可利用水资源是有限
2、水循环的类型和主要环节
3、人类行为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人类行为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二)
一、课标及其解读:
1、课标: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2、解读:研究城市地域结构可以帮助人们揭示城市发展布局规律。城市的地域结构一般包括城市的地域形态和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两个方面。
对城市地域结构的研究有同心圆地带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学说等。这些理论本身比较复杂,但本条标准只要求能用上述理论中反映出来的地理原理来理解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差异上。
二、学情分析:
1、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对城市提供的服务功能多少都有感性的认识;
2、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中城市的内容占了一定的比例,学生已经知道了多种各有特色的具体城市。
三、教材分析:
本课时属于湘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
1、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中心地理论);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本节课时第3课时,我把本节课的课题定为: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对比湘教版和人教版关于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湘教版: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的功能分区,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案例选取中心商务区,活动选取建成区和郊区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的三种理论和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一些原则,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的一般规律。人教版: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形成中重点讲经济因素)。我选取人教版的3大功能区的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分析,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原来自己生活的城市里还蕴含着这样的地理思想,案例选取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好好了解一下西安市的城市空间结构。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2、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并能结合图表,分析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之所以确定上述教学目标,主要是因为课标要求的是用城市地域结构理论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差异,必须要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这样才能了解城市发展布局的特点。
重点:分析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确定依据:只有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才能比较功能区的差异,才能理解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难点:结合图表,分析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因为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较差,所以确定为难点。
五、教学方法:谈话法、举例法
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我主要采取谈话法、举例法。
1、谈话法。主要通过师生互动,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课题入手,从字面意思初步理解什么是空间?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这些词对学生而言生僻、费解,解释清楚之后,便于学生学习下面的内容;在学习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形成时,以学生身边的例子为谈话平台;在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时,给出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不急于给出结论,通过谈话互动,引导学生如何读图析图,给学生析图探究时间,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举例法。在学生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时,以西安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为例,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发现原来身边的生活里蕴藏着地理知识。
在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结合本节教学内容,制作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新新学案》,教材。
六、学法指导:读图析图法、合作探究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成效,使学生终生受益。
1、读图析图法。以图做媒介,指导学生用眼识图,用脑析图,开口说图;
2、合作探究法: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对所学问题进行探究、交流、总结,完成对问题的学习。本节课在学习方法的设计上为了调动学生的探究和积极性,分组,各组分别探究不同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交流、归纳、总结。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之前我们学习城市区位、中心地理论,知道了单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条件、区域的不同等级城市的分布规律。今天我们学习某单个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板书:第3课时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设问:
1、什么是空间?什么是结构?什么是城市的空间结构?
师解释:空间是指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结构是事物的内部构造。如大楼由钢筋、混凝土组成;城市空间结构指城市各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组成状态。高一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三)
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过渡:人类是在土地上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因此,土地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物质基础,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的方式不同,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等不同类型。
商业区的形成:商业活动要求接近消费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可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商业活动大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商业活动在某地发展起来后会带来众多的消费者,这,又会吸引饮食、交通、邮电、银行等其他的服务,这些方便的服务设施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和服务,这就是集聚效应。通过集聚效应,商业区逐渐形成。
商业区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
设问:西安市的商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引出中心商务区: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发达。
住宅区的形成:住宅是一天中居民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在大多数城市中,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有的城市,随着住宅区的分化还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此处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对比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工业区的形成:工业区是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的。这些工业专业化程度高,且有很强的协作性。由于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要求,故工业区要靠近交通便捷的地带来布置厂房、仓库等设施。
以上3个区是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城市地域结构。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有以下3种。
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这3个模式的阅读属于扩展学生知识面的,故我让学生自己阅读即可。
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经济因素、经济收入、知名度、宗教种族、历史原因等,其中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
由于城市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因此地价决定了每种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而地价取决于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此处PPT出示经济因素对功能区的影响示意图。学生看《新新学案》大册子第25页。分析功能区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