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最先考虑

时间:2019-05-12 21:5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最先考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设计最先考虑》。

第一篇:教学设计最先考虑

篇一:《最先与最后》教学设计

《最先与最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杂文由此及彼的写法;

2.领会鲁迅的联想思维及批判式思维; 3.理解“不耻最后”的精神实质。4.体会鲁迅对民族“脊梁”的思考。

说明:

写作显示思维,思维饱含人文。鲁迅进行杂文创作,与他的思维方式、创作目的有密切关联。《最先与最后》在形式上采用了由历史之论引入现实社会的方式,这种写法在鲁迅的诸多杂文中采用,只是有时候的表现是诸多社会现实现象的勾连,其本质都是联想式的思维。鲁迅如何运用联想式思维?对联想到的社会、历史现象作者是怎样的态度?联想、批判多种现象的目的是什么?这都有待于一一解决。作者在文中表明“不耻最后”者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不耻最后”其精神实质是怎样的?鲁迅为什么认为这样的人会是中国将来的脊梁。鲁迅的联想、批判与他的“脊梁”之思之间是什么关系?明确这些内容,我们更能理解鲁迅,他广博的文史知识、对现实的深刻关怀,让他用超越时代的超前目光,看待民族之弊,期待立民族未来之光。了解到鲁迅深刻的思维和塑造民族健康人格的追求,才能真正理解鲁迅,并明白当下学习鲁迅的缘由。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借助关键词句了解作者对国人做法的分析、态度;理解“不耻最后”的精神内涵。2.难点:领会作者运用联想、批判式思维的方法和目的,体会鲁迅对民族“脊梁”的思考。

说明:

高二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借助关键词句把握文章内容、作者观点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新疆班学生,需要逐步提高这一能力。同时学生也可以在体会作者关键词句的相互关联中体会出“不耻最后”精神的内涵,加深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高二作文教学中重视议论文教学,鲁迅由历史之论引入社会现实,并利用联想思维将各种社会现象建立起联系的论证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借鉴。

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敢为人先、不耻最后的锲而不舍、独立思考判断的精神,体现出鲁迅坚韧的、始终保持个体独立之思的一面。在当今社会,以独立自由之精神、坚韧地面对社会之弊,此种精神尤为可贵。

鲁迅更为可贵的是他杂文背后的人文关怀。鲁迅之批判不是仅为表示内心的愤懑与不满,他的目的在于建立民族的脊梁,“立”具有新精神的“人”。除了本文,鲁迅在多篇文章中表达他对民族脊梁的思考。了解了鲁迅的“脊梁”之思,才能理解鲁迅的大情怀。【学前准备】 1.阅读《未有天才之前》、《论睁了眼看》:划出你觉得写得好的或不太懂的句子;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篇文章提到的社会现象;概括每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2.阅读《最先与最后》:借助工具查阅“处事金针”、“不为戎首”、“锲而不舍”、“鏖战”、“土崩瓦解”的意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透过鲁迅杂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请写下你的思考,不少于300字。

【教学过程】

篇二:陈先云讲座笔记

陈先云讲座笔记

一、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要有“三观”:

一是语用观:在语言教育教学中,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作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强调两个字,学习。不是马上运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和语言文字运用的区别。

从目标的角度,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可以这样定义:运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满足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需要。“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运用是目标,学习体现的是一种过程。

学校开设语文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获得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走向社会。

不是已经学会了。

离不开一个核心词,叫训练。我们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叶圣陶说,训练有一个次递。正在编的国家教材,在训练的次递上,要比任何一套教材都更充分。强调两点,一是训练的要素。从语文的知识能力态度方法,从阅读表达等各方面将要素明确;二是训练的梯度。

有继承有发展有创新。

一定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还是需要的。

学习与学会的问题。

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三个目标,这里面是有层次的。

阅读和表达分两类课。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要有方法的引导,要体现学生不懂到懂,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的过程。要引导学生亲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过程。

所以课标里说,要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

这次的国家教材还有一个重要特点,不以人文目标来组织单元内容。

二是目标观:我们考虑目标观,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教。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需要思考的问题。写文章和写教学设计或上课,都要设计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这个目标为什么要设计。支持的理念是什么。这是现在的语文教学中需要提高的问题。

往往是不知道教学设计是如何体现目标的。这个目标设计出来是为什么的。要回答为什么。

课程改革最大的问题是教学目标泛化、虚化。三维目标比较虚。

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还是它的工具性。出现教学目标的泛化虚化,是与语文学科定位在工具性和人文性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新课标纠正了这一提法。

现在老师在语用观的指导下,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要考虑目标,也还有担心。决不是回到九十年代把语文课上得很繁琐、机械、枯燥。在树立目标观的时候,除了注意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还要注意情感目标。语文课一定要有激情,有意思。一定要考虑语文课的情感目标。

要牢牢抓住这两个目标:语言文字运用目标和情感目标。

现在小孩子的情感非常丰富、复杂、深刻,我们通过语文教学能提升学生对母语的情感,能认识民族语文的博大精深。我们之前强调语文选文的意义;这次选文,更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文本的经典性与典范性;所谓典范性,不一定是经典,如非连续性文本。二是有意义和有意思。(这三个方面没记清)

三是内容观:

语文这门学科不是以知识体系来建构的,在目前情况下,是以课文来支撑这个学科的体系。我们通过文选来支撑。

但是语文学科自设体系是内在的。我们通过文章的语言文字来作为载体,通过语言文字来发现和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知识能直接指向语文的能力。

听说读写思,这五个能力决不是抽象的。这五个能力都有具体的指向。每个年龄段,都有明确的主线。小学生思维的最大特点是想象。这次教材编选,三年级有个无拘的想象。想象有两种,大胆想象和合理想象。围绕中心写具体,六年级有一个单元。

这次教材不用老师去找知识体系。要树立内容观,不是让老师们去研究开发课程内容,这点我不太赞成。目前情况下是不现实的。从政策来说,也不允许。需要教育部审定通过。还是要强调基于教科书的层面去讨论、研究、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基于教科书基础上改革。

首先要认识到语文教科书不等于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的几个形态,包括标准课程(?);文本课程(教科书);实施课程(即是老师依据教科书实施);实验课程(要依据标准课程)。

进行课程改革,选择教学内容,要考虑学生的因素。

也要考虑到老师的因素。老师的教学风格不一样,所谓的名师,像小品演员,像演二人转的,有的老师根本学不来。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几个不同维度。前几年有个误区,如每堂课让学生动手写一写。这不对。需要写的写,需要读的读。如《秋天的雨》,调查问卷时,学生最喜欢这篇,为什么不让学生好好读呢?有人认为,让学生动笔写一写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了。这不对。这只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一种形式。

二、怎么理解语言文字运用?

要从理解、表达、交流、分享四个角度来看。

过去的大纲,都提出来,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培养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理解和运用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这次的课标,并没有体现理解。课程标准要继续修订。刘立民副部长说还要修订。理解是运用的前提和基础;运用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体会把握文本内容的主旨,品味语言,交流感受积累语言。这都是理解的层面。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需要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已有的能力去推测。

同一篇文章对同年龄段不同学生来说,存在着难易度。

同一篇文章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也存在着难易度。

以后只有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之分。没有人教版、苏教版等区分。

理解的重要途径是什么?读是最重要的途径。

小语会九十年代初提出一个口号,提出一个口号:以读为本。后来这个“本”老在变。最后不知道语文教学要干什么。我还是认为,还是要以读为本。

读书有几方面的含义。课堂上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还有一个读,课外阅读。这是一个趋势。希望能有由课内到课外的指导课。

元月份再开次会。

关于群读。它与群文阅读不一样。

本质区别:群读不限于文本;是强调一群,而不是一类的文。它相当于是主题性阅读。可以是文章,也可是非连续性文本。目标是提取整合信息的阅读。目的是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需要。它强调比较性阅读。(好似自己都概念不清)

比如到广州旅游,要先了解相关旅游信息,这是功利性的阅读;另外,还有为了深层次地解决某一个问题进行的阅读。如,老舍作品的研读,要了解其他方面,需要读更多的文字。

对群文阅读持保留态度。每册书有一套课外阅读导航。读要有层次。如何体现?有些基本规律要遵守。

一般来说,要有初读。疏通文意,整体入手,把握文本的内容。不要没有整体而直奔局部。然后是精读。读出词语、句子、段落之间的结合,读出节奏情感。这是重点部分。接下来就是诵读,不是每篇文章都需要诵读。

精读与略读的问题:读的方式很多,在小学语文阶段都要训练。朗读、默读、精读、速读、浏览等。都要训练,让学生在小学阶段获得一定的读书能力。这

次教材编选,有的文章很长,达到四千字左右。为什么?要从阅读策略来考虑。要抓住哪些信息? 精读与略读只是一个阅读的策略,不是一个课型。

略读课两个定位:一是由精读课文学到的知识能力方法迁移运用到略读课文。二是从阅读策略入手。新编教材是双线走的概念。

关于表达:表达有不同形式。广义来说,一个人通过口语、书面语、表情、动作、绘画等来表现自己,传递给别人,形成沟通。表达是个人的事情,呈现出来后,有沟通功能。语文最主要的表达是书面文字的表达。

现在叫习作,过去叫作文。低年级孩子口头语言是很生动的,为什么转化为书面语言时,无话可说,不会用词,不会造句呢?这是需要研究的。

口头语言的发展不能代表书面语言的发展,也不意味着口语训练的不重要。怎么把口头语言的训练转化为书面语言?还有很多研究空间。传统语文教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叫读写结合。

最有名的是丁有宽老师。

读写结合就是理解与运用的结合。理解是手段,运用是目的。读写结合,读说结合。人文主题的教材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都是围绕关爱环保来说,从功能出发的训练点没办法体现。引导学生和作家作品交流。作品放到教科书后,意图和作者的原意有不同。对象不一样,功能也不一样。

在教材把握上,在目标定位上,教学过程上可能不一样。篇三:先学后教困惑及解答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模式中的困惑及对策

“先学后教”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其基本思想就是让学生人人都会学,人人都学好。从总体上来看,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向互动和内在结合最优化的课堂教学。但在试行时一定会遇到诸多困惑。

困惑一:

学生发言的面变窄了。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可以有目的的请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难度系数不同的问题,这样就照顾了全体学生,特别是注意了后进生的关注。在新的教学方式中,学生需要先自学,然后同桌交流或小组交流,大部分课堂交流已经学会了的知识,同时也交流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准备在全班交流。我们发现,在汇报交流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课堂时间都属于优生,优生思维反应很快,后进生反应要慢一些,一节课几乎成了少数优生展示的平台。特别一些教师生怕自己在课堂上多占了时间,在汇报交流时,完全由学生组织,在这种情况下,后进生彻底成了观众,观看优生的表演。长此以往,造成学生的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优生发展又快又好,后进生则浑水摸鱼更差了。对策一:

1、学生的座位和小组分组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进行差别搭配,让优生带动后进生学习。这样在同桌交流时,优生可以辅导后进生,后进生可以向优生学习,学习他们好的学习方法以及如何进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使学生的交流更有效,提高后进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习自信。

2、教给学生进行交流的方法。孩子们在交流时往往是你在说,我也在

说,没人听,乱糟糟的乱作一团。教师要先教给学生进行交流的方法,一人说,其余同学要认真倾听,还要边听边思考,他的认识和我的认识一样吗?我们谁的思考更全面更好等等,等别人发言完毕自己再做补充或质疑。

3、教师要给足交流的时间。有的教师为了凸显实施新课程标准,专门设计了这个教学环节,但留个学生交流时的时间不够,就照成走过场,学生不仅没有得到发展,反而浪费时间。

困惑二: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了,教师还该不该讲?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且有些比较有名的教学改革中也提出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导致我们有的教师就以为在现在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就必须把课堂全部还给学生,讲台让给学生,教师最好站在一边,只当旁观者,否则就没有践行新课程标准。

对策二:

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升课堂教学的宽度和厚度,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不能作为旁观者,也就是教师的收放有度,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一定要点拨到位,才能真正把知识落到实处。在学习汇报中,如果教师及时站出来进行适当的点拨,就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辨析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如果教师及时站出来进行适当的评价,就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提高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及时站出来进行适当的指导,学生也就学会自己该怎样听同学的汇报,怎样思考,怎样给同学提出合理、有价值的意见,学生也就学会了学习。为了能有高效的课堂,所以教师不能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教师应该发 挥的作用,教师该出手时就要出手。

困惑三:

大班额下,教学时间明显不够。在课堂上,教是为了达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要想照顾全体学生,就让尽量多的孩子充分发言、充分展示。特别在小组交流和全班汇报时,往往要花很多时间,造成完不成教学任务;或者因为学生操作探索、汇报交流的时间多了,学生练习的时间就少了。

对策三:

1、教师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本学科整体性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轻松自如的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到收放自如,调控好教学时间。特别是学生的思维方向发生错误时,不能任随他自由发展,而要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2、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还要根据课型而定,不能每节课都采用操作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这样单调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我相信通过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不断实践、总结、再实践、在总结,我们一定能找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篇:时企业最先考虑求职者三种素质2012年04月08日 19

时企业最先考虑求职者三种素质2012年04月08日 19:20:57

到底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受到知名企业的青睐,从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学生、家长以及教育者们共同关注的焦点。毕业生要想适应当今的职场环境,就必须具备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强烈的责任心,带着激情去工作,踏实、有效率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道德品质

一个成熟的企业更多考虑的往往是道德品质方面的素质,尤其是诚信意识、奉献精神和责任感。

一些外企在团队面试前都会要求应聘者签下保密协议或作出口头承诺,防止案例外泄,但尽管如此,还是会有一些毕业生将面试内容以“笔经”、“面 经”等形式公 布在网上,给公司的招聘工作带来损失。2007年著名外企玛氏在第一轮面试后,发表了致参加者的一封信,表明会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分享了面试题目的同学 作出取消面试资格的处理,并表示“无论事情是大是小,原则问题不可以马虎,希望我们都能从小事做起,一起为创造健康、公平的就业环境而努力!”

文化认同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笔试阶段引入性格测验或心理测验这一单元,凸显出企业对于毕业生性格和心理素质的重视,而这归根到底,都是企业衡量毕业生是否认同企业文化、能否顺利融入公司文化的标尺。企业所期待的员工,不仅要能力出众,更要认同企业文化。敬业精神

优秀的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非常注重实效、注重结果,因此敬业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有了敬业精神,其他素质就相对容易培养了。

毕业生要想适应当今的职场环境,就必须具备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强烈的责任心,带着激情去工作,踏实、有效率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工作态度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工作成果,有良好的态度才有可能塑造一个值得信赖的形象,获得同事、上司及客户的信任。

第三篇:教学设计我们首先应该考虑什么

教学设计我们首先应该考虑什么? ——学习《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 一种教学和评价的新实践》有感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高占国 最近学习了美国:威金斯Grant Wiggins & 麦克泰Jay McTighe 合著的《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 一种教学和评价的新实践》一书,很有感想。本书提出了一种“逆向设计”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对于我们研究教学设计非常有帮助。本文仅就其中的一些观点谈谈自己的感受。

下面这段话是该书中的部分内容:

“教师,他们往往有一种表达的欲望,这正是他们的苦恼之源。实质上,使学生少机械地接受或不接受那些事实性的东西,他们更能做出明智的判断与聪明的行动。”——格拉格(1940)这段引文引自哈佛商学院的一本出版物,其中介绍了本校所采用的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本书的名字即是“智慧不能言传”。

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以理解为目的的教学要求尽可能地少教。按照萨泽(1984)的话说:理解„„(对)辨别力与判断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理解比博学更有用。它产生于自我提问和他人的提问。

大部分理解与思考有关,对于思考来说,它是自己主动引发的结果,而不是通过训练产生的。在理解性教学中,学生必须要意识到,理解的实现依靠自己领会,而不是等着记录教师的答案。所以教师既要改变课程,也要改变教学风格,建构性的教学方法越来越重要:如果学生要理解复杂观点的意义,教师所提供的那些解释是远远不够的,他应该做出自己的解释与理解。

这个观点早在伯拉图时代就存在了。在他命名为《美诺》的谈话录中,苏格拉底指出,理解的含义更接近于澄清思想,而不是教给一些事实。严格而论,理解无法“教”会,只有学会。当人们对“美诺”表示怀疑时,苏格拉底通过一个没受过教育的奴隶进行对话来证明他的观点。通过提问,再加上奴隶自己的思考,在无法作出判断时承认自己无知,苏格拉底就使这个奴隶理解了一个几何问题:怎样把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扩大一倍。苏格拉底后来指出,在教怎样一个事实的时候,如果没有如何提问,那个奴隶(学生也是这样)不可能理解这个问题的意义,并且很快就会忘记。他说:

只要真实的观念存在,它们就会表现出应有的价值„„但是它们往往不能存在长久。除非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它,它才能持久地保存在我们的灵魂之中,否则它会迅速地溜走。

最近,这一古老观点的正确性在第三次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大会上,再一次得以证明。在为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八年级学生举行的国际性数学快速中,美国学生成绩相当不佳。究其原因,我们发现,这种情况是由美国教师在数学中的教学方式所导致。具体来说即是,美国教师只是把重要的观念讲授给学生,而学生成绩较好的国家的教师则是通过举例、质询和讨论来揭示它们。在1998年,德国教师在教学中讲授式占的比例21%,探究式占79%;日本教师在教学中讲授式占的比例19%,探究式占81%;而美国教师在教学中讲授式占的比例79%,探究式占21%。

在对更为复杂的能力教学测验时,如“运用概念”和“发明新的应用方式和程序”等,得到的数据更令人震惊。德国教师在教学任务的时间比率中,实践性任务占90%,概念应用占6%,思考与发明占4%;日本教师在教学任务的时间比率中,实践性任务占40%,概念应用占18%,思考与发明占42%;美国教师在教学任务的时间比率中,实践性任务占95%,概念应用占1%,思考与发明占1%。

上面的数据强调,我们必须清楚教学目标,按照逆向设计的逻辑进行教学设计,这一切都很重要,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那么到最后,教学又回归到课本内容的传授上。我们应该适应学生自主性的要求进行慎重的教学设计,所有的设计都应当指向开发学生的智慧,实现他们学习中的自我指导。

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和该书作者上面的观点,我认识到下面的观点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实践教学理念:

一、教学设计首先要设计的是教学目标

这是“逆向设计”的基本观点。“首先在大脑中产生关于结局的认识意味着对最终目的的清晰理解。为了更好地理解你的现在,为了使你的行动一直不偏离正确的方向,你必须明确意识到,你终究将归何处。——斯蒂芬·R·卡弗《高效率人的七大习惯》”

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许多教师首先关注的书本内容、自己情有独钟的课文及组织已成定规的教学活动等。而不是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与标准来选择课程内容及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对此,我们主张使用相反的做法,即在课程设计中,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然后根据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设计。这种观点并不新颖。1949年,拉尔夫·泰勒就已经清楚而简洁地将逆向设计的逻辑表述出来:

“教育目标成为课程设计的标准与出发点。通过它课程材料得以选择,课程内容得以形成,学习指导过程得以发展,评价工具得以准备„„教育目标陈述的目的在于确定学生身上将要发生的变化,以此来设计各种活动并使之指向既定的目标。”

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教学设计时都是根据教学内容,即教材来考虑教学目标的设计,把教学目标当成了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工具,这在实际上违背教学规律的。按照“逆向设计”的基本观点,应该在首先设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考虑选择什么教学内容。“这一切都很重要,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那么到最后,教学又回归到课本内容的传授上。”这也完全符合我们国家课程改革倡导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

二、设计教学目标要以学生的理解为目的

该书作者认为“我们应该适应学生自主性的要求进行慎重的教学设计,所有的设计都应当指向开发学生的智慧,实现他们学习中的自我指导。”“与其他设计职业如建筑学、工程学和绘画艺术家一样,教育设计者必须考虑到他们的“顾客”的需要。在其他设计领域内,各种专业设计都是坚决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的有效性与它们能否完成顾客的目标相符合。在教育领域,因为课程、评价与学生指导设计的有效性最终取决于学生学习所取得的成果,所以很显然,学生是我们的顾客。”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由于教师首先根据教材进行设计教学目标,然后才考虑学生的需要,这样的设计一定是主观的,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设计。所以,在我们今后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思考这样设计的道理,使教学设计真正能够为教学对象学生服务,而不是相反。

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少教而让学生多学

在我平时接触到的教师的教学中,经常能够看到许多教师往往很怕教给学生的少,在教学中一节课内设计了许多内容,这个还没让学生理解就接着进行下一个。教学中是按照以“教”为主的设计思想进行的,而不是以“学”为主的设计思想进行的。如果按照以“教”为主的设计思想进行的话,就必然犯主观主义的错误。现在我们国家江苏省的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就是这一教学设计思想的具体实践。

通过以上三方面,我们明白了教学设计首先应该要考虑的问题,但是,为什么我们能够首先考虑这些问题,这个首先的首先应该是什么呢?我想我不说大家也应该明白的。

2007年8 月10日

第四篇: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考虑些什么

课堂教学设计考虑些什么

开学已经近半学期,通过听课、同老师交流,感到老师都很要求进步。反思之后认为:

1、说明教育改革已经取得很大进展;

2、如心理学研究的,人的天性就有努力进取的心向。因此,这里提出这个问题,教学设计考虑些什么,希望帮助老师们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

考虑

一、反思教育观念

有人说:“观念是改革的先导,一切先进的改革都是从先进的观念生发出来的,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观念对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中化参 07.07期首页)教学设计虽说只是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仅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但是,它却深烙着教师的教育的观念。那么,新的教育观念应该是什么,爱因斯坦曾经警告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今天怎样做教师》覃川77页)所以,素质教育倡导的“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面向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向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应该成为我们教育教学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教材观、学生观、学习观、人才观与成才观应是我们当今教育教学之必须。教学设计的预设,每一位教师必须优先思考课堂教学的教育观念。

考虑

二、领悟教育目标

国家对普通高中教育,培养学生什么,提出很明确的要求。自推行新课程以来,针对过去教学过于重视知识教学,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问题,提出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三维目标的要求,强调塑造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教学、智能培养,更要重视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方法和过程的体验,感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感受,还应努力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创造出学生亲历、体验,即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总之,教学设计的预设应该生成三维目标。

考虑

三、学生最近发展区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个因素构成,它们之间科学合理地协作,产生课堂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必须考虑这四个要素。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学习主体——学生这个要素,使教学活动的效率降低,效益减弱。一个班级,每个学生的个性、“最近发展区”都很不相同,教学设计如果仅重视其它三个因素,而不重视人的因素——忽视学生,那效果、效益可想而知。搜索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把握学生思想学习跳动脉波,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很重要的环节,更是有效教学最需优先考虑的问题,这更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考虑

四、教师自身个性

教学活动,传统的观念认为,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活动,除了“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师生合作创造性的活动,工作的生命意义,正是在于创造、享受职业的快

乐。教学活动既然是创造性活动,那它都必然带上教师个人的色彩,在共性中体现教师的个性。教师每个人的个性不相同,工作表现的方式、方法也不相同,分析思考处理问题的特点也不同。我们研讨教学方法的共同性,正是为了寻找有意义的个性教学方法。你不断地实践、交流、体悟,形成个人特色的教学方法,那正应验了哲理性的推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但是,这个个人特色的法,一定是符合教学规律、符合中学生学生心理、能激发探究未知好奇心和兴趣的法。反省教师个性,正是要体现教师的创造性,把教师培养成独立个性有自己特点的人。

考虑

五、利用教学环镜

教学环境,感受不同,认识的角度不同,教师在实现可利用的环境时,往往感受的心理很不相同。有的教师可能感觉生存的环境实在不值得自己想什么,可是,同样的环境有的教师认为,现实的环境虽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然他们仍然会不顾个人的情感需要,尽可能地努力地创造条件,以积极的心态工作。中国地大物博,区域差别也非常大,所处的环境差别也非常大,老师的处境也确实很不同,所以老师的受到的束缚也很不一样,同样的环境有的老师认为很幸福,有的老师却感到很不满意,这种差别说到底就是心态。教学环境的不同,确实应采取不同的策略,譬如说,条件非常艰苦的环境,你要采取发达地区的环境进行教学,那实在是不现实的,因为你还没有那样的教学设施,也没有那样的教学氛围,所以,教学环境的创设,说到底就是人心灵的创设。因为不管你怎么做,知识只是一种载体,最终教书

育人才是本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其实不论怎么说,本质还是以人为本,所以环境的本质还是要开发人,即使环境再艰苦,也有创造的火花,特别是教学的媒体设施,只要用心就会想出办法,给学生一种启发。如生物课,拿一个萝卜展示给学生,那都是一种用心,或者说是一种创意,因此,环境的本质是人的开发,充分地利用。

考虑

六、教学具体目标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针对教学只重视知识教学,忽视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提出的总的教学目标。但是,三维目标是新课程培养人的方向目标,不是对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目标。课堂教学是有连续的单元课时目标组成,就像哲学和具体各门学科的关系,只有具体目标不断地完成好,最终才能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新课程教科书的编写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已经由过去的系统化,变为教师教学拐杖性载体,“用教材”、自己开发教材,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为学生服务,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学设计的主旋律。所以,教学已经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任何人不经过专业训练就可以做的事。每一位想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必需不断地钻研业务,清楚教育目标的远景与近景关系,立足近景操作辐射远景意图,以达到最终教书育人的目的。考虑具体目标,就是要从具体学科整体出发,以知识块、单元、课时思考教学,然后逐层、逐步由近及远,最终实现预设和生成的教学目标。

考虑

七、发展施教方法

新课程要求改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讲授法;二是发现法。新课程因为更注重学生的经验感受、全面发展,提出三维教学目标,特别增加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所以课程编写特别宊显探究教学,探究教学就是发现法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像科学家样的工作方式。作为具体的教学,我们不能把二者割裂,讲授与发现仅是工作的两个极端,真正的教学方式很多时候是二者的融合,讲授中包含着发现,发现中包含着讲授,真正的教学都必须包含着启发性思维。讲授也好,发现也好,启发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所在。没有启发性的课堂,好像人没有思想,课堂将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当然,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合作者等,那并不是说老师不重要了,相反,老师的任务更艰巨了。怎样当好学生导师,那需要老师站的更高更远,更有效地驾驭课堂。更好地驾驭课堂,其实就是老师启动人格魅力,正确地运用教学策略,将知识、情感、方法灵活地展现给学生的过程,也是提炼教学艺术的过程,所以方法是工作经验理性的体悟。发展你的施教方法,其实也可以说,是老师对教育教学的全身心的投入,否则无论什么法都将成为泡影。

考虑

八、课堂教学程序

做任何事情除了有教学目标,还要有操作步骤程序。目标是工作的航向,程序是逼近目标的步骤。课堂没有环节与过度,就等于做事没有秩序,那会导致效率降低,效益削弱。考虑教学程序,就是对课堂进行预设,整体布局,思考教学的重难点,创设问题的情境,提出

问题,进行问题解决方案假设,启发引领学生探讨,最终解决问题,并进行归纳延伸。课堂是问题解决与思考的过程,是给学生一定的策略,帮助学生从无知走向明晰的过程。安排一定的教学程序能更好地实现目标,使教学的内容能够顺利地转换,并在行进的过程中共同构建思维的、情感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熏陶学生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一环扣一环的程序,是老师执教思考创作的结晶。一个老师的业务素质怎样,他的课堂教学程序的创作程度,很能表现他工作的功底和生命力。所以严肃地反思课堂教学程序,是教学的一种习惯,更是你才学作品的一种展示。

考虑

八、样例迁移巩固

任何学习都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把我们外界环境的东西,复印在我们的大脑,经过我们的大脑加工,最后转换成解决处理问题的一种能力。教学设计,课堂施教必须考虑学生复写知识的转换,仅仅短暂的复写,没有长时的记忆,不懂得自己独立地怎样解决问题,那等于没有学习。所以,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很好地考虑精选样例,在样例中让学生体验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体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如此,还要给学生在样例基础上进行迁移的设计,只有迁移学生才能真正地、灵活地、多角度地变更知识的意蕴,从本质上把握要领,学会独立地解决问题技能,把握知识灵魂,最终把学生脑外的知识,融化在人的身心中,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

考虑

八、归纳概括铺垫

课堂教学设计,考虑好结尾收场很重要。结尾如何用闪电的时间或几句话,表达主题,对重点内容进行点拨、归结、概括与铺垫,那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归纳就是对你设计问题的重点、你的设计思想,在教学的最后进行收敛,使学生进一步明晰教学的意旨,与应该强化记忆的重点;概括则是从总体上表达设计框架,让学生能在一个大的范畴上领略知识的意义,形成所学的内容的整体印象;所谓铺垫,因为学习是个不断递进连续的过程,先学的内容既是它前面学习的小结,又是它后边要学的内容铺垫,教学设计要完整,作为一个设计者必须在开始预设,就应该考虑如何引发下文,为学生创造悬念,激发学生进一步求知探索的欲望,引发学生不断地自我地探究。

总之,教学设计不能顾此失彼,而全面通盘考虑教学的总体思想,不能一叶障目,忘记“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把教学做成枯燥乏味的活,而应该努力使课堂形成生成性课堂。

第五篇:注射剂处方设计的一般考虑

注射剂处方设计的一般考虑

作者: zhangxiaohang(站内联系TA)发布: 2006-08-28 注射剂处方设计的一般考虑

(一)药物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 测定药物有关物理化学性质,对于制备一种稳定的注射剂是非常重要的。通常要求测定药物以下性质:化学含量或生物效价、溶解度与溶解速度、分配系数、水分、pH-速度图、稳定性等。同时还要了解药物的分子结构、分子量、药物颜色、嗅味。必要时还需要测定药物颗粒大小、形状、晶型、熔点、热分析图、吸收光谱、吸湿性等一系列性质。并进行详细的记录,这是处方设计前的基础工作,应该做到程序化规范化。我国新药审批办法中也有一系列规定,国外也有较系统处方设计前工作经验可以借鉴。这些性质与注射剂的设计,均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溶解度与稳定性更加重要,下面将作进一步讨论。(二)药物的溶解性

许多药物水中溶解度很小,而临床上又要求制成溶液型注射剂。因此,研究试制这类注射剂,首要问题是解决这类品种的溶解性。药物的溶解度与温度和pH有关,有些药物对温度依赖性很大,温度高时溶解,温度低时又析出。一般弱酸弱碱性药物的溶解度则随pH而改变。还有些药物特别是中药注射剂中某些成分在初制时呈胶态存在于注射剂中,贮存一段时间,胶体老化而析出沉淀。这些说明要解决药物的溶解性,首先必须对药物的性质深入了解,然后根据药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于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制成盐类、改变溶媒、增溶或助溶等措施,这些方法的原理前面已详细讨论。这里只介绍最常用的成盐法的个别例子。如泛影酸与葡萄糖胺制成泛影葡胺,可制成60%浓度的注射液。有些药物虽无酸性或碱性基因,但含有一些羟基,可与多元酸部分酯化,然后制成酯的钠盐,如核黄素磷酸钠、氯霉素琥珀酸钠、地塞米松磷酸钠等。(三)药物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学稳定性 在溶解性研究之后,对溶液型注射剂来说,就要着手化学稳定和生物学稳定性的研究。此项工作历来是注射剂设计的中心。1.化学稳定性

首先要考察主药是否稳定,属于何种降解途径,同时还要研究各种处方因素(如pH、溶剂、缓冲剂等)和外界因素(如温度、光线、氧等)对主药的影响,设计出合理的处方和工艺,预测其稳定性,这方面的内容,在药物制剂稳定性一章中已作了详细的讨论,读者可以参阅。2.生物学稳定性

微生物不仅可传染疾病,也可引起药物的分解变质,解决生物学稳定性的方法,除灭菌外,还需添加抑菌剂,防止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注射剂中有三种情况需加抑菌剂:①多剂量容器的注射剂加入抑菌剂,避免因针头多次穿抽药液被微生物污染;②用滤过法灭菌或用无菌操作法制备的注射液,加入抑菌剂起辅助作用,以保证安全,如胰岛素注射液;③低温灭菌的注射剂,加入抑菌剂,以防止灭菌不完全。

为了使用安全,添加抑菌剂一次剂量超过5ml的注射液要特别慎重,供静脉或脊椎注射用的注射剂,不得添加抑菌剂。凡加有抑菌剂的注射剂,应在标签或说明书上说明抑菌剂的名称和用量。

注射剂中常用抑菌剂的名称、常用浓度见表3-1。抑菌剂加入注射油剂时,用量要增加,如癸酸诺龙麻油注射剂,苯甲醇用量达5%~10%。碱式水杨酸铋油注射剂中酚用量为1%,因其分配在油中的量大于在菌体种的量。此外还应注意抑菌剂与主药是否有配伍禁忌。

(四)注射剂的安全性和渗透压的调节 1.注射剂的安全性 注射剂的安全性,一方面指注射剂本身的毒性、溶血性,另一方面指局部刺激性、疼痛性。在试制过程种,要进行这方面的实验。毒性实验一般包括急性毒性试验和亚急性毒性试验,前者以小鼠、兔、猫和狗为实验动物。亚急性毒性实验一般用小鼠和狗。狗一般用人的5倍剂量,而小鼠则用人的10倍剂量实验。刺激性实验一般选用家兔,在其后腿四头肌处注射观察。

刺激性、疼痛性产生的原因,有些是药物本身就具有刺激性,但多数是由于pH与渗透压不适当引起。渗透压过低还能导致溶血。注射液的pH值不能超过人的生理耐受范围,一般pH可在4~9。小量静脉注射液,由于血液有缓冲作用,pH可适当放宽。一般可在3~10之间。而大量输入时,如过酸过碱,将会引起酸碱中毒,故以接近血液pH(7.4)为宜。特别是脊髓腔注射,由于脊髓液少,仅60~80ml,循环又慢,易受酸碱影响,因此,此类注射剂pH更应符合生理要求。此外,pH还与注射液的化学稳定性及药物溶解性有关,所以规定注射液的pH值,要把三者统一起来考虑。

渗透压是指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被一理想的半透膜隔开,这种半透膜只透过溶剂而不透过溶质,溶剂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转移,这种促使溶剂转移的力就是渗透压。如果注射液渗透压过高或过低时,肌肉注射也能产生刺激性,且影响吸收。0.9%的氯化钠溶液和血浆具有相同的渗透压,故为等渗溶液。肌内注射可耐受0.45%~2.7%的氯化钠溶液,即相当于0.5~3个等渗度的溶液。对于静脉注射,则着眼对红细胞的影响,认为红细胞为一半透膜,在低渗溶液中,水分子穿过细胞膜进入红细胞内,使红细胞胀破,造成溶血现象,渗透压小于0.45%氯化钠溶液时,将有溶血现象产生。大量注入这类低渗溶液,将使人感到头胀、胸闷、严重的可发生麻木、寒颤、高烧、尿中出现血红蛋白。当然,静脉注射大量不致溶血的低渗溶液也是不允许的。注入高渗溶液时,红细胞内水分渗出而细胞萎缩,但只要注射速度缓慢,由于血液可自行调节使渗透压很快恢复正常,所以不致发生不良影响。至于脊髓腔内注射,由于易受渗透压的影响,必须调至等渗。2.渗透压调节

根据前面的讨论,设计注射剂处方时,对于低渗的溶液必须进行调节,常用渗透压调整的方法有:

(1)冰点降低数据法:血浆的冰点为-52℃,因此任何溶液,只要其冰点降低为0.52℃,即与血浆等渗。表3-6列出一些药物的1%水溶液的冰点降低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计算该药物配成等渗溶液的浓度。

表3-6 一些药物水溶液的冰点降低与氯化钠等渗当量 1%(g/ml)水溶 1g药物氯化钠 等渗浓度溶液的溶血情况 液冰点降低℃ 等渗当量(E)浓度% 溶血% pH 硼酸 0.28 0.47 1.9 100 4.6 盐酸乙基吗啡 0.19 0.15 6.18 38 4.7 硫酸阿托品 0.08 0.10 8.85 0 5.0 盐酸可卡因 0.09 0.14 6.33 47 4.4 氯霉素 0.06 依地酸钙钠 0.12 0.21 4.50 0 6.1 盐酸麻黄碱 0.16 0.28 3.2 96 5.9 无水葡萄糖 0.10 0.18 5.05 0 6.0 葡萄糖(H2O)0.091 0.16 5.51 0 5.9 氢溴酸后马托品 0.097 0.17 5.67 92 5.0 盐酸吗啡 0.086 0.15 碳酸氢钠 0.381 0.65 1.39 0 8.3 氯化钠 0.58 0.9 0 6.7 青霉素G钾 0.16 5.48 0 6.2 硝酸毛果芸香碱 0.133 0.22 聚山梨酯80 0.01 0.02 盐酸普鲁卡因 0.12 0.18 5.05 91 5.6 盐酸狄卡因 0.109 0.18

例1.用氯化钠配制100ml等渗溶液,问需要多少氯化钠?

从表中查得,1%氯化钠溶液的冰点降低为0.58℃,设氯化钠在等渗溶液中的浓度为X%,则:1%: X% = 0.58: 0.52。解之的X=0.9%,即配制100ml的等渗氯化钠溶液需0.9g氯化钠。

例2 配制100ml 2%盐酸普鲁卡因溶液,需要加多少氯化钠,使成等渗溶液? W = W:配成等渗溶液所需加入药物的量(%, g/ml)。a: 未经调整的药物溶液的冰点下降度。

b: 用以调整等渗的药物1%(g/ml)溶液的冰点下降度。

按本例要求查表3-7,得a = 0.24℃, b = 0.58℃,代入上式得: W = = 0.478% 即需增加0.48%的氯化钠,可使2%的盐酸普鲁卡因溶液成为等渗溶液。

对于成份不明或查不到的冰点降低数据的注射液,可通过实验求出冰点降低数据,再依上法计算。计算时选用药物的冰点降低值,其浓度应与配制溶液的浓度相近,结果更为准确。

(2)氯化钠等渗当量,即与1g药物呈等渗效应的氯化钠量。例如盐酸普鲁卡因的氯化钠等渗当量为0.18,即1g的盐酸普鲁卡因于溶液中,能产生与0.18g氯化钠相同的渗透压效应。例如头孢噻吩钠(cephalotin sodium)的氯化钠等渗当量为0.24,若配制2%的头孢噻吩钠溶液100ml,欲使其等渗,需加入氯化钠为0.9-0.24´2 = 0.42g氯化钠。渗透压调节剂常用氯化钠与葡萄糖。

(3)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如前所述,等渗溶液(Iso-osmotic solution)是指渗透压与血浆相等的溶液,因为渗透压是溶液的依数性之一,可用物理化学实验方法求得,因而等渗是个物理化学概念。但是,根据这个概念计算出某些药物如盐酸普鲁卡因、丙二醇、尿素、甘油等的等渗浓度,然后配制成等渗溶液,结果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血,因而提出等张的概念。所谓等张溶液(Isotonic solution)是指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在等张溶液中既不会发生红细胞体积改变,更不会发生溶血,所以等张是个生物学概念。红细胞膜对于许多药物的水溶液来说可视为理想的半透膜,即它只能让溶剂分子出入,而不让溶质分子通过,因此,许多药物的等渗浓度与等张浓度相同或相近。如0.9%的氯化钠溶液,既是等渗溶液又是等张溶液。但还有些药物如上述盐酸普鲁卡因、甘油、尿素等,红细胞就不能看作理想的半透膜,因它们能迅速自由地通过细胞膜,同时促使细胞膜外水分进入细胞,使红细胞胀大破裂,引起溶血。关于促使水分进入细胞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这类药物一般加入适量氯化钠或葡萄糖后即可避免溶血。例如2.6%的甘油溶液与0.9%的氯化钠溶液具有相同的渗透压,但是2.6%的甘油100%溶血,所以是不等张的,如果制成含10%甘油、4.6%木糖醇、0.9%氯化钠的复方甘油注射液,实验表明不产生溶血现象,红细胞也不胀大变形。

一个药物的等张浓度,可用溶血法进行测定。将人的红细胞放在各种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从0.36到0.45%),则出现不同程度的溶血。同样,将人的红细胞液放入某种药物不同浓度的溶液中,也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溶血。将两种溶液的溶血情况比较,对溶血情况相同者认为它们的渗透压也相同。根据渗透压的大小与克分子浓度成正比的原理,可列出下式: PNaCl= iNaCl ×CNaCl;PD=iD×CD

式中:P为渗透压:C为克分子浓度;D代表药物;i为渗透系数。如果PNaCl = PD则下式成立:

1.86´100ml溶液中NaCl的g数 iD´100ml溶液中某药物的g数 58.48 药物的克分子量

式种,1.86是氯化钠的渗透系数,58.45是氯化钠的分子量。根据上式可以算出i值,则不难算出药物的等张浓度。例如用上述溶血法测得无水氯化钙的i值为2.76,则可求出相当于0.9%氯化钠的氯化钙重量: = X =1.15g 计算结果表明1.15%即为无水氯化钙的等张浓度。应该指出,上述方法测得的渗透系数称为溶血法的i值,它与用物理化学方法求得的i值比较,有些药物大体一致,有些药物偏高,有些偏低。而溶血法测得的结果更接近实际。

由此可见,在新产品试制中,即使所配溶液为等渗溶液,为了用药安全,亦应进行溶血试验,必要是加入等张调节剂,以防止溶血,故明确等张概念,测定等张浓度,对于指导合理安全用药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3.注射剂的无痛化 有些注射剂,为了解决其在医疗上的需要和药物稳定性,而不能兼顾最合适的酸碱度和渗透压。同时有些药物本身就具有刺激性。在这些情况下,对于肌肉或皮下注射的药物,可酌加局部止痛剂。常用止痛剂有:苯甲醇、利多卡因或0.5%三氯叔丁醇等。其中苯甲醇为常用。有人给狗、猿静脉注射1mg/kg苯甲醇时,血压、心搏数、呼吸、血液检查均无异常现象,并以0.9%苯甲醇配制的甲基强地松琥珀酸钠给人静注30ml也能很好耐受,故用0.9%苯甲醇是安全的。但1%以上有溶血现象发生,故使用浓度不要过高。有人实验用2%苯甲醇注射液作青霉素溶剂,会引起注射部位硬结。此外还有试用盐酸布比卡因(0.1%)作为庆大霉素注射液的止痛剂。

三、典型产品试制分析(溶液型注射剂)新产品开发是当前注射剂研制中的重要课题。此处介绍个别实例,主要讨论试制研究的一般工作方法。例如磺胺甲基异唑(SMZ)与甲氧苄氨嘧啶(TMP)配合使用有较好疗效。临床上要求制成含SMZ 20%、TMP 4%的复方磺胺甲基异唑注射液。这些注射液,应如何制备?(一)资料调查

首先要查阅有关资料,弄清主要的化学结构和有关物理化学性质。这二个药物的结构如下:

根据结构分析SMZ和TMP在水种的溶解度极小,但SMZ分子中磺酰亚胺-SO2-NH-上的氢显酸性,故可与碱性物质成盐而增加溶解度,此种盐类盐碱性很强。TMP分子中有-NH2,可与酸性物质成盐,此种盐必然偏酸。但现在要求SMZ与TMP组成复方,问题就出来了。如果pH低SMZ就会析出,若pH高则TMP析出。所以此产品试制的主要矛盾是解决溶解度的问题。同时SMZ分子中还有芳胺基。有氧化变色的可能。这些基本资料为我们进一步试制提供初步的线索。(二)预试

前面从结构作了分析,通过实验才能对其物理化学性质确切了解。预试一般包括溶解性实验和稳定性的初步考察。实验结果表明,SMZ 1克可溶于20ml丙二醇、2ml PEG400,能与氢氧化钠(pH 9.5以上)、乙醇胺(pH 9.25以上)成盐,甲氧苄氨嘧啶(TMP)能溶于丙二醇或PEG400,可与枸橼酸或乳酸成盐。由于SMZ浓度要求高,故考虑采取综合措施,将SMZ成盐而用丙二醇溶解TMP的办法来解决本复方制剂的溶液度问题。

(三)影响主药稳定性因素的考察

在稳定性一章中,我们已经讨论了各种因素对稳定性的影响,但在制剂设计中,我们应有针对性地考虑一些主要因素,例如对水解的药物重点应考虑pH、溶剂、稳定剂等因素。采用正交设计,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得出满意的结果。对于易氧化的品种主要考虑氧气、光线、金属离子、pH的影响。同时要筛选出合适的抗氧剂。实验表明氧气、光线、金属离子对复方磺胺甲基异唑注射液有显著影响(变色),可加入抗氧剂就能解决,经筛选用0.3%的无水亚硫酸钠就可。经100℃8小时,80℃7天加速实验均不变色。此品种制备过程中要避免金属离子混入,同时必须控制原料的质量。(四)处方设计和稳定性预测

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处方设计如下: 复方磺胺甲基异唑注射液: 处方

磺胺甲基异唑 20g 苯甲醇 1.0g 甲氧苄氨嘧啶 4g 无水亚硫酸钠 0.3g 乙醇胺适量 pH(8.5~10)注射用水加至 1000ml 丙二醇 50g 考虑到复方磺胺甲基异唑注射液pH较高,又无法调整,注射时必须产生疼痛,故应加入适量无痛化剂如苯甲醇。

处方设计以后,进行加速实验,观察含量,色泽、pH、澄明度等是否发生变化,并预测其有效期。实验表明,上述注射液有效期在二年以上,符合注射液的一般要求,与此同时应制定产品的全面质量标准。(五)毒性实验、药理实验与临床观察 毒性实验一般指急性毒性实验,还要进行刺激性实验。实验表明复方磺胺甲基异唑注射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但仍在要求范围内。药理实验包括一般药理和药效学实验。观察表明,疗效满意,目前已投入大量生产。安定注射液的处方设计,也进行过较多的研究,可供参考。

四、混悬型注射剂的试制

混悬液是一种固体分散于液体的分散体系,对于难溶性药物或在水溶液中不稳定而可制成难溶性的药物,常设法制成混悬型注射剂。(一)混悬型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颗粒大小适宜,一般应小于15mm,15~20mm者不应超过10%;颗粒大小要均匀;要具有良好的通针性和再分散性;不能沉降太快,贮存过程中不结块。因此,混悬型注射剂试制时主要考虑把原料分散成微粒再把微粒分散在分散介质中使之稳定这两个问题。

(二)混悬型注射剂的制备

混悬型注射剂的制备主要有两种方法。

①以无菌操作技术将无菌药物粉末分散在灭菌溶剂中;②用灭菌溶液微粒结晶法。第一种方法的例子是普鲁卡因青霉素混悬液,先将含有磷脂、枸橼酸钠、PVP和聚山梨酯的水溶液用0.22mm的薄膜滤过除菌,转入灭菌的灌装桶中,再将预先冷冻干燥的无菌结晶或喷雾干燥的无菌普鲁卡因青霉素加入上述灭菌溶液中,混合,在无菌条件下灌装。第二种方法的例子是睾丸酮混悬液,先将睾丸酮溶解在丙酮中,然后经灭菌滤过,此睾丸酮溶液以无菌操作加入到灭菌溶剂中,使睾丸酮结晶,混悬液用灭菌溶剂稀释,使结晶沉降,倾出上清液,如此重复若干次,直到丙酮全部除去,加灭菌注射溶剂到足量灌封。

在混悬型注射剂中常用的助悬剂有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等,用量一般为0.5%~1%。还有用单硬脂酸铝作助悬剂,如油制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液。另外处方中常加入0.1%~0.2%聚山梨酯80作分散剂。混悬型注射剂试制中,选用适合的晶型是一个重要问题。晶型不仅与稳定性有关,而且影响生物利用度。醋酸可的松有5种晶型,晶型I、III在干燥状态下都是稳定的,但在水中特别在温热的混悬液中,能迅速转变为含结晶水的晶型V,如果静止不动,则可结成饼块。在混悬液生产过程中,常常出现晶型的转变,因此要设法加以防止。其方法是选用适宜的助悬剂与表面活性剂。研究表明结晶型的新生霉素比无定型溶解慢,无定型新生霉素在水中混悬,呈亚稳态,在静置过程中会变为稳定的结晶型,而使药效丧失。加入甲基纤维素可延缓此过程的进行,其机理可能与其粘度有关,高分子物质阻碍了药物分子的扩散而影响晶核的生成和成长。这类高分子物质有羧甲基纤维素钠、聚维酮、海藻酸钠、聚乙二醇等。表面活性剂能阻止晶型转变,可能是由于它被吸附在界面,而起到干扰作用,或新生成的晶核被表面活性剂胶团增溶所致。(三)混悬型注射剂举例

1.醋酸可的松注射液(cortisone acetate injection)处方 醋酸可的松微晶 25g 硫柳汞 0.01g 氯化钠 3g 吐温80 1.5g 羧甲基纤维素 5g 注射用水加至 1000ml 制法:①硫柳汞加于50%量的注射用水中,加羧甲基纤维素钠,搅匀,过夜溶解后,用200目尼龙布滤过,密闭备用。②氯化钠溶于适量注射用水中,经4号垂熔漏斗滤过。③将①项溶液置水浴中加热,加②项溶液及聚山梨酯80搅匀,使水浴沸腾,加醋酸可的松,搅匀,继续加热30分钟。取出冷至室温,加注射用水调至总体积,用200目尼龙布过筛两次,于搅拌下分装于瓶内,扎口密封。用100℃分钟振摇下灭菌。

2.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triamcinolone acetonide acetate injection)处方 醋酸曲安奈德微晶 10g 海藻酸钠 5g 盐酸利多卡因 5g 聚山梨酯80 2g 注射用水加至 1000ml

制法 ①海藻酸钠加于500ml注射用水种,搅匀,于冰箱中过夜,全溶后,用210目尼龙布滤过。②用2ml热水溶解聚山梨酯80,加盐酸利多卡因溶液,经3号漏斗滤过。③将①、②项混匀后,加入醋酸曲安奈德微晶,混匀,用210目尼龙布滤过,用滤过的注射用水加至1000ml,搅匀,pH应为5.5~6.5,灌封,用100℃30分钟灭菌。

关于混悬型注射剂的处方设计与研制,可参考有关综述。

下载教学设计最先考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最先考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设计与施工的考虑

    一、如果有天沟,系杆不能设计到紧贴着柱顶的部位,否则将可能导致无法安装落水管。另外天沟落水管和系杆以及柱间支撑的位置一定要考虑好,否则要么碰到系杆,要么碰到柱间支撑。......

    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平等参与”是教学实施的基本前提条件。“平等参与式”的基本理念是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张扬个性,达到自我发展为目的,为学生搭建展示特长的平......

    最先与最后的读后感

    最先与最后读后感(一)第一次读这篇文章,还是上初中的时候,那是第一次接触先生的文章,只觉其写得云遮雾罩,不知究竟在阐述什么样的观点。课后才豁然开朗,觉得其很是了得:人虽已驾鹤西......

    “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摘要:“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普遍采用这一教学法。开展“任务驱......

    幼儿园装修设计需考虑的几点

    幼儿园装修设计需考虑的几点: 在准备对幼儿园进行装修时,如何装修是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幼儿园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幼童培育预案的先行实践。在幼儿园装修过程中,应注意一下几点......

    英语教学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英语教学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备学生因素,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考虑学生的因素,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确定教学......

    常识教案---最先喝水的纸

    常识教案-最先喝水的纸 活动目标 1、 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观察比较发现不同纸质的纸吸水性和 透性的不同活动。 2、 培养幼儿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3、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及......

    关于雷锋的作文最先学雷锋的人

    关于雷锋的作文:最先学雷锋的人 摘要: 雷锋的忆苦思甜影响很大,沈阳军区先后有20多个部队请他去讲。随着他的事迹不断大量地被人了解,雷锋逐渐成为了军内外学习的榜样 1960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