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当考虑的因素
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当考虑的因素
(一)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课堂理论教学是教师根据大纲和教学进度要求,对学生集中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活动,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1.课前准备充分,教案书写规范,认真进行集体备课和试讲,学时内具有一定的知识量。
2.教学内容熟练,概念清楚准确,能脱稿讲授。
3.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分析透彻,能讲透重点,突破难点,节后有小结。
4.深浅适宜,与相关课程衔接紧密,具有一定的知识面,能反映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平均知识更新率达到5%以上。
5.教学方法灵活,注意启发诱导,合理使用各种教具及电化教学手段,语言生动简练,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6.讲究艺术性,逻辑性强,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7.理论联系实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组织严谨,态度认真,教姿端正,师表作用好,注重教书育人。
9.示范形象准确,举例生动恰当,板书板图条理规范,时间安排科学合理,不拖堂。
10.当堂知识吸收率达到70%以上。
(二)教学检查 1.教学准备检查
每学期开学前和首开课之前进行,具体日程安排和组织实施由临床实训教学部负责,但课程组应积极做好准备工作,并应做好内部自查。检查内容包括:课程组教学安排情况,教师备课情况,首开课教师试讲情况,教学器材、实训教学仪器的准备与维修,课程组和实训室的卫生清扫情况。
2.日常教学检查
根据院系两级教学检查要求,课程组主任应深入课堂,了解教学情况,听课、查课时间不少于2学时,并做好听查课记录,记录本存档备案。听查课内容包括:教学秩序,教师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掌握,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器材的准备,实训设备的维护,实训示教操作演示情况及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听课情况和学习效果等。
3.期末教学检查
每学期末进行,具体检查方式由院系组织决定。课程组要全面做好检查准备与检查总结。检查内容和标准可按学院或系教学管理质量规定的有关内容执行。
(三)课后辅导答疑
课后辅导答疑是课堂讲授的重要补充,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掌握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归纳消化、巩固吸收课堂学习内容和获取课外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
1.保证学生能充分利用自习时间,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习时间。
2.教师在授课的当天,应该给学生进行辅导答疑,方式不拘,可单独辅导,亦可据情况进行集体辅导,或二者相结合。
3.辅导答疑的地点与时间,可在教室或实训室,其它时间的辅导答疑的地点可由教师自定。应允许学生到课程组解惑。
4.辅导答疑要形成制度并长期保持。
(四)作业布置与检查
作业是课堂讲授的延续,布置作业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吸收所学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师应据大纲的要求、学科的特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来布置作业,为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时间,作业必须少而精,必须具有典型性、综合性、拓展性,难度应视学生的不同特点而定。
2.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抽查或批改作业(抽查或批改率应不少于30%),并将结果进行登记和讲评。对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的学生,教师应酌情从学生的平时成绩中扣分。
3.一般情况下,作业应独立完成。
4.学生若长期不完成作业,且屡教不改的,可酌情取消其本课程的考试资格。
5.教师的作业布置及作业检查等应按上级要求记入工作量。
(五)教考分离要求
考试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测,通过考试可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全体学生的水平,故应对考试高度重视。
1.授课教师在授课结束、考试之前,不允许进行特别辅导和出总复习题。
2.授课教师不能参与、探听本学科的试卷情况。
3.为摆脱主观因素的影响,应逐步配套与大纲相适应的试题库,并由计算机随机抽题组卷。
4.严格监考制度,授课教师在考场只有解释题意的权力。
5.集中集体阅卷,及时登分上报、试卷加封保存。
英语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活动,建立适当的课程资源。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最为有效的动力。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针对他们喜爱的活动设计出能够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树立他们的信心。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所调查的学生的活动和兴趣,设计相应的课件、问题、工具、作业,展开相应的课内外学习活动,实现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二、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建立不同的课程资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基础、智力、性格等因数的影响,在学习中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兼顾学生间存在的差异,设计大量方案,组织多种材料和活动。教师应掌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水平,因材施教,收集适应技能高低不同和知识多少的不同材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阅读材料、作业、活动等。在课堂小组活动时,也应因组制宜,选取与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相当的活动指定他们去完成。在练习材料方面,也应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材料,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在由易至难的练习中取得成就感,逐步树立学习的信心,增强学习的乐趣。
三、建立学生反馈资料资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哪些东西,掌握的程度到底如何,哪些错误经常犯,如何保证错误改正后记忆的深刻和持久,这些都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收集学习中的差错并分析原因的细致工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找出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易错点。教师也可以自己收集学生常犯错误资料,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巩固知识。
四、建立总结和反思教学资源
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因而需要不断的学习、总结和思考。教学过程中的新技能、新策略来源于教师对教学的及时总结与思考。教师要不断的考虑如何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如何借鉴他人的经验为我所用,如何及时调整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获得创新。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记教学日记和教后记,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地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作自我评价,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改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自我总结和反思的水平。另外,还应经常通过组织听课、观摩、研讨等形式进行经验交流,从而更好地了解教学研究的动态,逐步是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得资源的广泛交流和共享成为可能。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下载有用的教学信息,积极在网络上参与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了解前沿的教学动态;鼓励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开发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满足学生兴趣爱好,有助于教师教学修养水平提高的课程资源,才能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
第二篇: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当考虑的因素
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当考虑的因素
首先,教师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情绪的紧张焦虑程度、智力的活跃程度、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学习,就会激发起潜能和积极性,使学生变得聪慧而活跃;反之,则会压抑其潜能和创造性,使其变得窒息而迟钝。
其次,教学内容的异同,因为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各不相同,有的课侧重的是知识技能,有的课侧重动手操作,而有的课则是侧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当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技能时,宜采用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授导型教学模式,由教师系统讲授知识。如果教学目标侧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宜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如果教学目标侧重情感教育,就要将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
再次,教学环境的情况,学生并不是每天都在固定的环境中学习,学生将要进入另外一个环境学习时,如进入电教室、实验室进行学习时,教师应将因环境的改变对学生会产生影响这一因素。
最后,学生的接受水平,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在认知水平上多依赖于动作和具体形象,依赖直观经验,所以宜采用授导型教学模式,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更好地进行抽象概括,可以获得间接性的经验,宜采用探究型教学模式。
第三篇:生产管理过程中需考虑的因素和工作方法
生管工作资料
生产计划排配有哪些技,需要考虑的因素?
因素:
1、首先考虑客户交期。
2、生产能力(人员,机器设备,标准产能)
3、物料到位状况。
4、生产进度状况。
5、产品的相似性,模具的共用性。
6、工程资料是否齐全。
技巧:
1、每月/周末依客户采购订单(PURCHSE ORDER)及FORCAST拟定下个月/周末生产计划,并每日依实际订单状总况调整次日生产计划。
2、生产前置时间,标准工时,生产频劲经验时间,常见品质问题处理时间预控。
3、适时了解现场生产进度状况并及时对生产计划做出调整。
4、排生产计划时,在不影响交期的情况下,相同模具,相同材料产品尽量安排同时生产。
5、在交期冲突或产能不足的情况下,要征求业务与客户的意见,并适时调整生产计划。
6、易混料或外观不易区分的产品尽量分开不同场地或不同部门进行生产。
7、不定时进行产能分析以及评估,并召开产能调整分议。
8、材料零件的供应或外加工配合适时了解并及时调整。
如何与采购沟通、跟踪物料。
1、递交物料申请时,请购单需要求采购及时回复交期。
2、不定时与采购确认到料进度。
3、材料未及时进司,要即时与采购确认第二交期,在影响客户交期的情况下,必要时与业
务或客户联络。
4、来料出现品质问题时,即时跟催采购联络供应商补货或换货。
5、若采购回复同一供应商采购种类或数量超过供应商生产能力时,协助采购帮助供应商制
定分批交货计划。
如何跟踪掌控生产进度?
原则:多听、多看、多记录、多分析、多讨论。
1、生产进度控制表适时填写制令单分发状况和每日完成状况,条件允许时制作生产进度看
板供生产部门参考。
2、每日不定时到生产现场确定生产状况,与现场管理人员沟通了解,确保异常发生时,第一时间到达生产现场并协助解决,必要时召集相关责任部门召开会议。
3、不定时确认物料状况,尽量减少停机待料时间,为生产部门正常生产提供物料保障。
4、培养与各部门间良好的合作关系。
如何调整产能?
A、短期调整
1、延长或缩短工时/机时。
2、生产部门培养多能员工。
3、鼓励员工休假或压缩休假人员与休假时间。
4、临时召幕人员,外发加工或压缩外发加工数量甚至收回外发加工。
5、采用外购方式满足本公司产能之不足。
6、改善生产条件,作业方式,生活福利等以剌激短时间内提升。
7、公司内部人员调整,从非生产部抽调人员参与生产。
B、长期调整
1、增开新模具或旧模具及时淘汰。
2、增加人力储备或削减人力储备。
3、精减部门编制,培训多能员工,提高生产效率。
4、与外包商建立良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5、低利润高人员占用率产品适时制定外发计划并实施。
如何控制库存,减少呆滞料发生?
A、物料方面
1、单据与物料及时流通,避免账务时效性不够,影响材料请购。
2、材料计划依客户订单与FORCAST制定,不可盲目请购材料。
3、盘点期间尽量避免物料流通防止盘点不彻底。
4、及时确认在库状况,避免仓库账务混乱或账务不一致等状况。
5、预知采购前置时间,遵循适时,适量,适地,适价原则请购物料。
6、合理安排和控制生产数量,避免超产生产呆料。
B、采购管理方面
1、依请购单控制供应商交货,避免超单产生呆料
2、采购政策调整,避免不合格供应商长期交货产生不良呆滞
C、品质方面
1、尽量避免进料检验疏忽导致物料呆滞。
2、标准文件,工程方件及时更新,尽量避免制程生产错误产生滞料。
3、与供应商和客户统一检验手法,尽量避免品质争端。
D、全面推广JIT生产方式
如何合理调配利用机台各设备?
1、依据产品属性与模治具状况设定各模治具修理,保养标准时间,生产过程中超出标
准时间立即换模,治具安排生产。
2、生产计划排配时,依产品所用模治具共用性与相似性同时安排两种或以上(下常生
产与备用生产)产品生产。
3、培训多能员工,提高员工机动性,以便于人员与机台,设备的弹性配置,以缩短人
员交替,等待时间。
4、机台,设备冲突时,了解客户每日最低需求,制定分批交货计、并安排模治具交替
生产,仍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时,优先考虑A级客户需求,B级以下客户做延后处理。
5、模治具常用易损坏备品设定适当安全库存,以缩短修模等待时间。
6、制定合理安全库存,以减少至急产品插单生产,从而减少临时换模机会。
7、依生产计划制定合理物料计划与品质要求,以减少停机等待时间。
8、当修模成本超出人员,二次加工成本时,可考虑采用二次追加工方式以减少修模,从而减少修模频率,与修模时间。
9、定时进行机台与人员负荷分析,利用提前购买或定期保养等方法来预防模具不足等
异常的发生。
在插单生产时应注意考虑
1、是否对原有的生产计划是否会造成冲突。
2、以现有的产能负荷是否满足插单的要求。
3、是否能满足所插定单的交期。
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a、当出现现有的负荷不能满足需要时可考虑增加设备、人力及其它资源以满足需要,当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可考虑委外加工。
b、可与业务协商,把一些不是很急的或者客人允许延误的定单延后生产,适时的进行
生产计划的调整。
c、可与生产部门协调加班、加点以满足客人之需求。
当生产排程与计划不符时应及时进行生产及排程的调整:
排板因素首先要考虑到产品的加工工艺及加工工序,然后根据每道工序的加工难易程度和加工的时间的长短配备适当的机器和人员,生产过程中要考虑一个动态平衡性,即每一道工序都不能有等待,每一道工序都不能有堆积,每一道工序都在有节奏工作。
PMC的工作职责是:控制生产用料的状态,以满足供给(减少断料)、流通(满足纳期)和使用(减少积压)等过程的需求,并达到最佳的适合性和节奏减。
1、生产计划及生产排程的拟定。
2、物料的数量跟催与控制以满足生产数量之要求。
3、进度的跟催与控制、以满足生产期的要求。
4、控制差补、以满足核销和结帐要求。
生管流程:
1、接收客户订单/预测
2、物料需求分析,成品OK直接出货,NG检查材料
3、材料NG,请购并跟催采购与IQC进料检验。
4、材料OK安排生产计划
5、跟进生产进度/入库
6、生产单结案
7、联络安排出货(注意:此流程仅提供参考,想一想你们自已厂里面是怎么样的,结合一
下就会很好了,OK!祝你们早日找到好工作!伯龙-留)
第四篇:高中语文教学要考虑的学情因素
高中语文教学要考虑的学情因素
最近听了几堂高中语文公开课,几位老师风格各异,各有所长,让听课的我颇受启发;同时,他们各自在课堂上所表现的对学情的把握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新课程背景下,应该如何针对学情来备好课、上好课,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背景
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的活跃,会经常采用竞赛、抢答等方式来组织教学,这样的课堂热闹、活泼,学生参与度高,但是不禁会给人一些疑惑,似乎学生反应得太快了,是问题设置得太简单、肤浅,还是学生没有沉下心来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去深入地思考和品读?语文教学的审美乐趣和思维、探究的乐趣是否在这样的热闹中丢失了呢?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其心智也在成熟,我们总让他停留在低幼的阶段,有一天他自己也会觉得“没意思”。
从身心规律上说,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喜爱趣味性、游戏性的教学方式,所以,初中教学与高中教学是有很大差异的。到了高中,所学内容也更深、更偏重于思辨性,这时,老师一方面不能停留在较浅层次的教学内容上,另一方面又不能一下子把内容拔得太高或挖得太深,而让课堂陷入沉闷与无趣。语文教学不能过于追求热闹,因为好文章是需要用心去品读、去涵咏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手段多样、鲜活的同时,也要明白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有内涵、有思想、有美感的东西有越来越多的需求,老师有义务带领他们去求知、去探索、去磨炼思想。
从学科规律上说,针对一些需要投入深沉情感或有思想深度的作品,更不能去追求所谓的热闹,从而破坏了好文章的情感美或思想魅力,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等。引导学生学会品读、学会深入思考,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使命。
二、学生的预习情况
一般来说,老师在上某一篇课文时,都会布置学生预习,但是学生是怎样预习的,到一个什么程度,不同的学生做得好与差的情况,恐怕我们的了解往往是很笼统或很零散的。而这些参差不齐的情况往往会制约我们的教学。其实不是每一篇课文都需要预习,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做不同的要求。对必须预习的课文,应该有具体的要求,列出条目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完成,老师还要有相应的检查。否则,有的学生只是读了一遍课文,但却借助参考书(不主张学生用有详解的参考书,更不允许学生提前去看参考书,这会导致部分学生过于依赖这些书的解读,生吞活剥,从而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已经将课文学了一遍,这就会导致课堂上有的学生跟不上,有的学生又觉得没意思。还有一种教法就是不要让学生预习,就像在考场上一样面对一篇完全陌生的课文,让每一个学生完全充满新鲜感地进入课堂学习、思考状态,这种先入为主贴“标签”式的学习,有时候更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从而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能。
三、学生的课堂表现
任何教学内容都是需要老师精心准备的,在备课时老师也必然会有对知识、教学环节进行预设,这是必须的。然而,预设不等于在上课时机械地按程序走,更不等于学生的想法和反应必须跟老师拟定的“答案”一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考虑到教学的生成性,打造动态课堂。
具体而言,一是能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或提出的疑问临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环节和思路,包括在难度、容量方面的取舍,比如,学生的探究活动如果开展不起来,是哪里卡壳了,老师要及时发现、及时疏导;二是能对学生的回答有一个比较中肯而又较为开放的评定,不能“唯标准答案是从”,还可以就学生的回答引出一些新的内容或思路。当然,现在也有一些老师走向了另一些误区,要么是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轻易地放弃了自己的教学目标或教学重点,面对学生采取的是一种“缴械投降”的消极做法,而导致课堂失控;另一种就是学生答什么都说“很好”,这种无原则、无判断的赞美,其实是对教学的一种不负责任。
四、学生练习反馈的情况
学生的作业,特别是考试,是最能反映学情的信息来源。老师必须重视练习或试卷中表现出的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审题的情况、习惯的问题、答题技巧问题,在讲评练习或试卷时做到有的放矢。这一点对于毕业班来说至关重要,因为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目的。
五、学生的不同层次
同一个年级有班级差异,老师在面对不同班级时所采取的教学策略肯定要有所不同。而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这其实更能考验老师。我们一般主张要面对大多数,优先解决大多数学生不明白或急需掌握的知识,然后才是针对尖子生和后进生的内容,这在操作上是有一定难度的。除了课堂上要有重点、难点、易错点的讲解和突破以外,课下的单独辅导或交流也是弥补课堂不足的办法。
另外,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任务的规定上(主要是作业布置上)也是可以区别对待的,这对语文学科来说有相当的难度,因为本学科的知识层次并无明显的梯度,而学生也不大愿意把他们分成不同的等级。这时,也许可以在完成的宽严度上灵活处理,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完成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任务,而对基础相对较薄弱、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在量上、目标上可以打一些折扣。这一点,有时在个别交流中更好操作,比如,推荐给不同学生读的书,写作上要达到的量的要求、层级要求等方面,就可以有差别。
古人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却需要我们用整个教学生涯去探索。要做到因材施教,不仅需要老师在备课、上课、课后辅导时做一个“有心人”,它还对老师的个人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不仅体现了老师的胸怀,更需要老师有足够的学养和应变能力,而这也正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全新要求。
参考文献:
刘玮静.高中语文模块教学的现状与思考[D].鲁东大学,2013.编辑 李建军
第五篇:决定是否提出国际初步审查要求应当考虑的因素
决定是否提出国际初步审查要求应当考虑的因素(2010.07.14更新)
大中小
问:
我刚刚收到国际检索报告和国际检索单位书面意见,在决定是否提出国际初步审查(根据PCT条约第II章)时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答:
国际初步审查是PCT体系中一个可选择的程序,申请人可根据国际申请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启动该程序,下面列举了申请人收到检索报告和书面意见的几种情形。
(1)申请人收到的国际检索单位书面意见上指出该申请所有的权利要求都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工业实用性。且审查员没有指出任何形式缺陷或其他问题。
(2)申请人收到的国际检索单位书面意见上指出该申请所有权利要求都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工业实用性。但审查员指出申请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形式缺陷。
(3)申请人收到的国际检索单位书面意见中审查员指出该申请中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缺乏新颖性,创造性或者工业实用性。
(4)在国际检索单位书面意见中审查员指出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无新颖性,创造性或者工业实用性,但申请人并未及时获得检索报告和国际检索单位书面意见。
(5)申请人没有收到国际检索报告或者国际检索单位书面意见,但收到根据条约17(2)(a)不做出检索报告的声明。
在回答针对上述不同情形是否需要提出国际初步审查要求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国际初步审查程序的背景。
国际初步审查的背景
不管是否提交了国际初步审查要求(下文简称为初审要求),申请人都将收到国际检索单位的书面意见(参见PCT实施细则43条),此书面意见是针对申请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工业实用性给出的初步的无约束力的意见(参见PCT条约33条)。此外,书面意见中也将指出在审查过程中发现的任何形式缺陷和其他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审查由审查员自行裁量,并有可能因国际单位的不同存在差异)。如果申请人决定不向国际初步审查单位提出初审要求,国际局(IB)将在国际检索单位出具的书面意见上粘贴相应的封面,作为专利性国际初步报告(PCT条约第I章)(IPRP Chapter I)传送给指定局(DOs)。
如果申请人希望克服因检索报告中所列现有技术及国际检索单位书面意见中所下结论带来的障碍,则可以利用国际初步审查程序,向初步审查单位提出初审要求,提交相应的意见陈述和(或)修改,同时缴纳相应的费用(参见PCT细则57和58条)。或者,申请人可向国际局提交非正式意见陈述来作为对书面意见的答复但不会被公布,非正式意见陈述也不会被传送给国际检索单位和国际初审单位,如果申请人在提出初审要求时希望初审单位考虑他之前提交的“非正式意见陈述”,申请人应当重新向国际初审单位提交该意见陈述。在没有提出初审要求的情况下非正式意见陈述会传送给相应的指定局(DOs)。
提交初审要求的期限是自国际检索单位传送国际检索报告和书面意见之日(或涉及条约第17(2)(a)的宣布)起三个月,或者自国际申请的优先权日起22个月,以后到期为准。提出初审要求时,申请人可对检索单位的书面意见正式答复,同时还可根据PCT条约34(2)(b)对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或)附图提出修改。
提出国际初步审查要求后,国际初审单位的审查员将作出国际初步审查报告(IPER)(即“专利性国际初审报告”(PCT条约第II章)(IPRP Chapter II)),该审查报告将由国际局转发给选定局(EOs)。
因而对于每一件申请,都应当考虑是否需要提出初审要求。首要考虑的因素是:提出初审要求所花费的时间和费用是否能够产生令申请人满意的结果。提出国际初审要求应当缴纳两项费用:即初步审查费和手续费。此外还需加上申请人或代理人为准备意见陈述和修改文件所付出的劳动,所以申请人应当权衡一下付出的成本和该程序所能获得的结果,再决定是否提出国际初审要求。
下面将针对申请人收到的书面意见的不同情形,给出是否需要提出国际初审要求的建议。
(1)申请人收到的国际检索单位书面意见指出该申请所有的权利要求都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工业实用性,且审查员没有指出任何形式缺陷和其他问题。
在这种情况中,国际检索单位的审查员既没有发现影响该申请新颖性、创造性或者工业实用性的现有技术,又没有发现任何形式缺陷。国际检索单位的书面意见对各方面的评价均为“肯定”的,最后的专利性国际初步报告(IPRP第I章)将指出申请满足了专利性的三个普遍接受的标准。除非一些特殊情况,例如申请人需要修改申请文件中的一部分或者更多的内容,否则提初审要求的意义并不大。对于仅有的少数国家仍然延续了提出国际初步审查才能够将进入国家阶段的期限延长到30个月的规定,但是这些国家又属于地区专利体系的范围,即不管是否提出国际初审要求进入国家阶段的最后期限都可以是30个月。实际上,如果申请人提出初审要求时没有提交意见陈述或修改文件,通常情况下,国际初审单位会把国际检索单位的书面意见作为专利性国际初步审查报告。
(2)申请人收到的国际检索单位书面意见上表明该申请所有的权利要求都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工业实用性,但审查员指出申请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形式缺陷。
在这种情况下,申请人需要先考虑以下两个问题再决定是否提出初审要求(a)是否该形式缺陷也将会被即将进入国家阶段的国家局所要求进行修改;(b)在PCT条约第II章规定的国际初审阶段提出改正还是在进入国家阶段时提出改正更节省费用、更具有实施的可行性。
上述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形式缺陷的性质和即将进入哪些国家的国家阶段。在大多数情况下,进入国家阶段时提出的初步修改比根据PCT条约第II章国际初步审查阶段提出的修改能更好地改正形式缺陷,特别是在大多数国家基于翻译文本而不是国际申请原始提交所用语言的文本进行审查的情况下。然而,不同的案例应当视具体情况而定,某些情况下,在国际阶段比在国家阶段进入到指定局之前改正相应的缺陷对申请人来说更有益,因为在某些国家的国家阶段,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会更麻烦,因而在进入国家阶段之时提交一份“整洁”的报告会更有利于申请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整个程序中增加了一些费用,也是值得的。
审查员在国际检索单位书面意见中会给出关于国际申请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工业实用性的意见,无论是实体内容的还是形式上的对专利性不利的评述在进入国家阶段启动审查前都应该得到处理。在专利申请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申请人需要通过修改和意见陈述答复国际检索单位书面意见中的每一个负面评述。在国际阶段,专利合作条约第II章程序给予申请人一次进行答复的机会。对国际检索单位书面意见中包含负面评价的情况,为了节省申请人/代理人的时间和适当的代理费,在这种情况下,申请人有充分的理由选择进行专利合作条约第II章的程序,而不需要分别向每个国家局提交针对国际检索单位书面意见的修改和意见陈述。在(3)(4)(5)中我们将讨论对申请人相对不利的情形:
(3)申请人收到的国际检索单位书面意见中审查员指出该申请中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缺乏新颖性,创造性或者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即申请人要面对一项或者多项权利要求不能满足PCT条约33条规定的可获得专利性的基本要求。如果检索报告中引用的文献适用于国家法并且国家阶段的审查员认同国际检索单位书面意见的结论,该申请可能会因权利要求的影响而不会被授予专利权。如果申请人经过仔细的分析认为国际检索单位书面意见中指出的否定性的发现是有价值的,申请人可提出对权利要求的修改或意见陈述来完善权利要求,以使其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专利合作条约提供了以下两种可选的途径:
(a)依据条约第19条提出对权利要求书的修改。所有依据条约第19条的修改及所附声明都会同申请文件一起进行公布。值得注意的是,条约第19条将不会改变国际检索单位书面意见中对专利性的评述。(提出条约第19条的修改并启动国际初步审查是可行的,这样做能够使申请人提出的修改公布后在一些提供临时保护的国家获得临时保护,同时申请人也可以在国际初步审查报告完成前向国际初步审查单位提交意见陈述或修改来使得权利要求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工业实用性)
(b)依据PCT条约第34条,申请人还可以提出对权利要求,说明书和/或附图的修改以及意见陈述,但是申请人需要按期提交初审要求书并缴纳相关费用。
一份有利的国际初步审查报告的好处很多。个案的经验表明多数的国家局会对专利性是肯定的国际初步审查报告给予充分的认可。所有PCT缔约国国家局或地区专利局都会参考国际初步审查报告中的内容来完成国家或者地区专利组织对该申请的审查工作。
对审查能力较强的国家局或本国法与条约第33条所规定标准不同的国家局,在审查中会考虑国际初步审查报告中不具约束力的意见,但是仍然会对该申请进行全面的审查。而对不具备较强审查能力的国家局,其会更倾向于国际初步审查报告中的结果。同时,在较为依赖国际初步审查报告的国家中,国际初步审查报告的价值还体现在它能节省在该国家阶段的审查周期和花费。一些专利从业人员估计对于进入多个国家阶段(不少于50个国家)的PCT申请,一份有利的国际初步审查报告在国家阶段能够节省两到三周的时间。
另外,若该申请进入国家阶段的国家局或者地区专利组织是制定国际初步审查报告的国际单位,那么审查过程将会更加迅速并且能够减免一定的费用。通过启动国际初步审查程序,能为申请人提供其国际申请在国家阶段是否能够被授予专利权提供参考。
如果国家阶段的国家局较为重视一份有利的国际初步审查报告,那么在国际初步审查阶段进行相应的修改和答复将会是一个较为有效的途径。相反那些将国际初步审查报告仅作参考的国家局,在国家阶段进行相应的修改和答复才更有利。值得注意的是,一份PCT申请即便国际初步审查报告中仍然指明一些权利要求缺乏新颖性或创造性,在第II章程序中对国际检索单位作出的书面意见中的实质性缺陷的任何克服,都会减少在国家阶段的审查成本。
总之,对于那些打算进入多数缔约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在国际初步审查阶段对申请进行适当的修改是值得的。但如果进入国家的数量较少,启动国际初步审查阶段程序就略显不必要了。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国际检索单位的书面意见中也指出了形式缺陷,是否提出初步审查要求也应当做进一步的考虑。
(4)在国际检索单位书面意见中审查员指出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缺乏新颖性,创造性或工业实用性,但申请人并未及时获得检索报告和国际检索单位书面意见。
根据PCT细则规定,制定国际检索报告期限应为自国际检索单位收到检索本起3个月,或者自优先权日起9个月,以后到期者为准。由于一些国际检索单位的审查存在积压,未能满足上述期限要求。如果申请人未及时收到检索报告和国际检索单位书面意见,仍然可以利用第II章的程序,在收到检索报告之日起3个月内(或自优先权日起22个月,以后到期为准)提交要求书。这种情况下,申请人启动第II章的程序(提出国际初步审查要求)是否值得?
此问题的答案在于申请人何时收到检索报告和国际检索单位书面意见。如果在作出需要进入国家阶段的决定后才收到初审报告,申请人就不会享受到利用第II章的程序来决定是否进入国家阶段的好处;如果国家局已经启动处理和审查程序,但是申请人还未收到初审报告,这时初审程序的价值会被进一步削弱。
总之,如果在国家阶段程序开始之前由于书面意见未及时传送影响到IPRP第II章的作出,这种情况下最好直接开始国家局的工作,而不进行IPRP第II章的程序。如果是这种方式,建议在进入国家阶段后以及收到书面意见后尽快向国际局提交意见陈述和修改,这样国家阶段的审查员在审查开始时会得到申请人对于书面意见的答复。
(5)申请人没有收到国际检索报告或者国际检索单位书面意见,但收到根据条约17(2)(a)不做出国际检索报告的声明。
如果申请人从国际检索单位收到一份“宣布不制定国际检索报告的声明”(PCT/ISA/203表格),表明该申请或者涉及不要求检索的主题((参见PCT细则39,或者国际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或附图不符合规定的要求,以至于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检索(参见PCT条约17(2)(a)(ii))。在上述任一种情况下,国际检索单位均会发出书面意见?但书面意见中不包含关于“三性”的任何评价。此时提交初审请求并缴纳费用的意义不大,因为根据PCT细则66.1(e),对于没有做出过任何国际检索报告的权利要求,不需进行国际初步审查。
如果申请人希望根据34条提交修改,那么初审请求需要在向申请人传送“宣布不制定国际检索报告”之日起3个月或自优先权日起22个月内提交,以后到期为准。任何提交的修改将被传送至选定局,但通常不会得到关于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评价。如果申请人希望在国际阶段对申请中的某些内容做出改正,虽然利用第II章程序提出修改是可行的,但重要的是不要加入新的主题。总之,在国家阶段提出改正会更加有效。
在根据第II章的国际初步审查程序中,申请人/代理人答复官方行为所付出的努力使得在所有PCT成员国中对申请进行了提前审查,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当申请人决定进入多数PCT成员国的国家阶段时,第II章国际初审程序对消除检索报告和国际检索单位书面意见中的一些问题更为方便,并有可能缩短审查周期、快速授权。对于任何一件附有检索报告和国际检索单位书面意见的国际申请,是否需要提出初步审查的关键是在于权衡使用该程序所付出的代价和该程序能给申请人带来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