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设计导学案[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21:5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设计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设计导学案》。

第一篇:《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设计导学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设计 导学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描写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

2、领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趣和韵味。

教学重点及难点:对形象化手法及作品情感的理解。

学情分析:文言游记学生涉猎不太多,但已有相当的文言积累,应该没有太多的阅读难度。

教学设计:

1、本文是赏析示例,是游记的典范作品,文面平实,能够以学生自学为主。

2、合作探究表达的方式和描写的手法。

2、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解题:

《入蜀记》是一部日记体游记,或者说是一部旅途日记,记载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闰五月至十月,由浙江绍兴到四川夔州(今重庆奉节县)的一路见闻。这次游历,历时五个月零九天。本文选八月一日、二日两天所记。

二、背景: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起用为夔州通判。第二年五月,他由故乡山阴出发,至十月二十七日抵达任所。途中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

三、朗读,正音:

潦缩

徙倚

葭苇

湓浦

四、内容提要

第一段:介绍烽火矶的地形戍守情况,远望近观之景,以及自己游览的心情。

第二段:第一天,写从烽火矶到沙夹一段所见,重点写小孤山澎浪矶,把读者引入胜境。

第三段:第二天,写从至湓浦口所见。

五、自主赏析:三个段落各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致?景致有何特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第一段:

写烽火矶的外形特征、色彩植被,有形有色。“突兀”“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秋深潦缩”。运用了比喻(如宝装屏风)、引用(杜诗)等修辞。

2、第二段:

写澎浪矶、小孤山的山形水影、祠宇匾额、烟雨鸥鹭及人的感受。运用了衬托、引用、对比等修辞手法。

3、第三段:

写大孤山的江州的山和水。运用了对比、类比、引用等修辞。

六、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样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景的顺序?写景的角度?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抓住特征描写。修辞。

以时间和行踪为顺序。

远眺、近观、仰视。

七、主题归纳:

这是两则日记,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小孤山、大孤山一带景色的描了写,抒发了他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志在抗击金人,收复中原的情思。

八、布置作业:写一段游记,运用描写、抒情等方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流畅准确的诵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路,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3、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

大声诵读、积累归纳、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培养语感。

【重点难点预测】:

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2、写作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学,基础过关(A级)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温馨提示:大声诵读,查阅字典,在原文中标注难读易错的字音,给下列字词注上拼音。)矶

suì

dòu

lǎo

chá

上干云霄

gān 榭

xiè

tuán

jiā

chēng

2、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解,结合参考译文,读懂文意。(温馨提示:把学案上的译文和课文对照,仔细研读,在课本上标注重点注解,完成下面的文言知识积累题目)(1)一词多义: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用)

(2)复以小艇游庙中(用)

(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用)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且)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1)信造化之尤物(结构助词,的)

(2)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它)

(3)徙倚久之而归(语音助词,无义)

(4)何功之有哉?

(宾语前置倒装标志)

(5)之二虫又何知(这)然

(1)杰然特起(„的样子)

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但是)

(3)实不然也(这样)

(4)碧峰巉然孤起(„的样子)

(2)词类活用:(先找出活用的字,加上横线,再指出用法并解释)(1)晚泊沙夹 :名作状

(2)岸土赤而壁立:璧,名作状,像墙壁一样。

(3)掠江东南去 :名作状

(4)上干云霄 :名作状

二、诵读作品,整体感知(B级)

诵读课文,根据提示理清作者的行舟线索。

过烽火矶→过彭浪矶、小孤山→晚泊沙夹 →遂行泛彭蠡口→始见庐山及大孤山→晚抵江州,泊湓浦

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C级)

1、烽火矶是一座不引人注目的小石矶,作者是如何描写烽火矶的?请根据提示,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完成下表。

观看角度

观看对象

景物特点 舟中远望

轮廓

突兀而已

移远就近

近景

“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大石特写

“杰然特起“的巨石

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2、文章第二自然段描写的重点对象是小孤山,文章是怎样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的?

运用对比手法。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又用它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这一特点;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对比,衬托了小孤山。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上矣”。

3、大孤山的景色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孤山这一特点的?

——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通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然后与小孤山相对比,从而突出各自的特色。

4、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旨是什么?

主要内容:

①记过烽火矶的所见,突出山之“怪奇”。

②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见之景,突出“峭拔秀丽”,且移步换景,由远及近。③记八月二日所见之景,突出大孤山之奇: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④结尾处交代六日行程,显现日记体之特色。

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也流露出作者的爱国忠君之情。

5、对比阅读: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温馨提示:参考《过小孤山大孤山山》赏析,结合诗歌、散文两种不同体裁的特点来思考)

【诗】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唯有乔木参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释义】

山色苍翠,烟水迷茫,大小二孤,矗立江水中央。崖高险绝,猿鸟不度,乔木破空。有客舟从何处而来?桨声流水间船歌抑扬。沙岸平整,轻风徐来,望客不见,唯浪涌船高,孤山低首,此起彼伏。两山如发髻高耸,正对江水之镜,二美梳弄新妆。舟中商贾,切莫轻狂,小姑前年,已嫁彭郎。

【对比】

——[清]吴乔:“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

诗歌展现的形象和具体事物间的距离比较大,多有跳跃和省略,能让我们想象飞得更高。

散文交待具体,描写细致真实,给人具体逼真的感受,能让人身临其境。

四、课堂小结与梳理(从知识、学法、情感等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五、当堂检测:齐声诵读课文。

第二篇: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

南海一中高二语文备课组 陈敏仪老师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本文选其诗十一首:《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其词五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鹊桥仙》(茅檐人静)、《钗头凤》(红酥手);其文一篇:《游小孤山记》

自学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

A、有俊鹘抟水禽(tuán)B、沙洲葭苇(jiā)C、潦缩(liáo)D、岸如赪(chēng)

2、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

A、信造化之尤物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亮的女子。

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C、舟中估客莫漫狂。估客:贩货的行商。

D、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3、与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项()

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C、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D、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A、然(1)杰然特起

(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3)实不然也

(4)碧峰巉然孤起

B、以(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复以小艇游庙中

(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之(1)信造化之尤物(2)自数十里外望之

(3)徙倚久之而归

(4)何功之有哉?

(5)之二虫又何知

D、而(1)突兀而已

(2)徙倚久之而归

(3)岸土赤而壁立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而母立于兹

5、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

(1)晚泊沙夹

(2)岸土赤而壁立

(3)掠江东南去

(4)上干云霄

6、翻译下列句子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起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2)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

(3)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4)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5)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6)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7)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参考答案

1、C

2、C

3、B4、然(……的样子;但是;这样;……的样子)以(用;用;用;而且;因为)之(的;它;语音助词,无义;无义;这)而(罢了;表顺接;表并列;表转折;你、你的)

5、(1)晚:名作状(2)壁:象墙壁一样,名作状(3)东南:向东南方,名作状(4)上:向上,名作状

6、翻译

(1)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

(2)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3)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

(4)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5)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

(6)(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

(7)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

译文: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象)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迟所历妙”。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

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揽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象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第三篇: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教案

通山振新国际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案提纲

使用日期:

编制人:

徐兰军

审核人:

使用人: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教学时授:

三课时

课前预习

陆游简介:(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几年,他才赐进士出身。因为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所以他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仕途不是很顺利。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93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一百三十首词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诗风清丽平淡。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 陆游名句 • 《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冬夜读书示子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写作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

2、掌握本课字词,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通山振新国际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案提纲

使用日期:

编制人:

徐兰军

审核人:

使用人:

3、整体把握,弄懂本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我们小学时学过陆游的《示儿》,现请一位同学背诵这首诗。陆游生活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南宋,他怀着“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最终这位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吟着“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离开人世。今天我们学习这位爱国诗人的两篇日记。

题解:

1、小孤山:

位于安徽宿松县复兴镇境内,与江西省彭泽县城隔江相望。山高约一百米,方圆一

里,被誉为“长江绝岛”,素有“海门天柱”、“海门第一关”之称。相传大禹治水在此刻石记功,秦始皇刻“中流砥柱”于石上。

由于山形像一位云髻高绾的美女,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小姑山。小孤山山体独特,无处不景,无景不奇,“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似悬钟,北看啸天龙”。千百年来,以其秀、奇、险、独而著称。主要胜景有:“龙耳洞”“先月楼”“弥陀阁”“天妃殿”“半边塔”“界潮祠”“梳妆亭”“御诗碑”等。

关于小姑山和彭浪矶名称的由来,还有另一种比较浪漫的说法:民间传说中一位纯

情美丽的少女,她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秀资超然的“小

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澎浪矶”,亦名“彭郎矶”。

2、大孤山:

在鄱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

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二、思:(15分钟)

(一)学习课文,读书课文,读准字音,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1、标出下列字的读音 矶

jī • 上干云霄

gān • 葭

jiā • 燧

suì • 榭

xiè • 赪

chēng • 窦

dòu • 鹘

hú • 湓

pén • 潦

lǎo • 抟

tuán • 汲

jí • 巉

chán • 蠡

2、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

过烽火矶→过彭浪矶、小孤山→晚泊沙夹 →遂行泛彭蠡口→始见庐山及大孤山→晚抵江州,泊湓浦

(二)掌握本文的字词

解释下列实词1、2、3、4、5、6、7、8、9、突兀而已: ..及抛江过其下: ..嵌岩窦穴: ....杰然特起: ....秋深潦缩: ..碧峰巉然孤起: ....已非它山可拟: .信造化之尤物也: .鸥鹭灭没: ..通山振新国际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案提纲

使用日期:

编制人:

徐兰军

审核人:

使用人:

10、徙倚久之而归: ..

11、晚泊沙夹: .

12、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 ..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2、3、4、5、6、7、8、9、凡江中独山: .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实不然也: .杰然特起: 碧峰巉然孤起: 信造化之尤物也: .盖以此得名: .俄复开霁: ..始见庐山及大孤: .

10、盖江西路也: .

11、皆以杏仁澄之: .

12、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

1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

14、信造化之尤物: .

15、自数十里外望之: ..

16、徙倚久之而归: .

17、突兀而已: .

18、徙倚久之而归: .

19、岸土赤而壁立: .指出词类活用用法及意义1、2、3、4、5、6、7、1、2、3、1、宝装屏风: .皆名天下: .上干云霄: .南望彭泽、都昌诸山: .掠江东南去: ..岸土赤而壁立: .晚泊沙夹 .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与江山相发挥: ..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并翻译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通山振新国际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案提纲

使用日期:

编制人:

徐兰军

审核人:

使用人:

2、3、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翻译下列句子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起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2、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

3、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4、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5、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6、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7、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三、议:(7分钟)

四、展:(7分钟)

五、评:(6分钟)针对学生对字词理解的情况疏通难点

六、助:(4分钟)各小组将不懂句子再次讨论

七、测(2分钟)

齐读课文,检查是否读通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教学重点: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二、思(15分钟)

1、烽火矶是一座不引人注目的小石矶,作者是如何描写烽火矶的?另一方面,陆游花了不少笔墨描通山振新国际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案提纲

使用日期:

编制人:

徐兰军

审核人:

使用人:

绘它,请探究其中的原因。

2.交代小孤山上有戍兵把守,说明了什么?

3、勾画二段景色描写的语句,说说本段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一水段之景?描写的重点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各自什么特点?

4、文章是怎样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

5、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什么?

6、三段写景是写哪一路段的景致?重点落在哪里?

7、那么大孤山的景色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8、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孤山这一特点?

三、议:(7分钟)

四、展:(7分钟)

五、评:(6分钟)针对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点拨

六、助:(4分钟)各小组将不懂的问题再次讨论

七、测(2分钟)PPT展示

通山振新国际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案提纲

使用日期:

编制人:

徐兰军

审核人:

使用人: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

姓名:

小组:

自评:

小组评价:

教学目标: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教学时授:

三课时

课前预习

陆游简介:(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几年,他才赐进士出身。因为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所以他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仕途不是很顺利。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93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一百三十首词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诗风清丽平淡。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 陆游名句 • 《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冬夜读书示子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写作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4、读通课文 通山振新国际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案提纲

使用日期:

编制人:

徐兰军

审核人:

使用人:

5、掌握本课字词,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6、整体把握,弄懂本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我们小学时学过陆游的《示儿》,现请一位同学背诵这首诗。陆游生活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南宋,他怀着“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最终这位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吟着“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离开人世。今天我们学习这位爱国诗人的两篇日记。

题解:

1、小孤山:

位于安徽宿松县复兴镇境内,与江西省彭泽县城隔江相望。山高约一百米,方圆一

里,被誉为“长江绝岛”,素有“海门天柱”、“海门第一关”之称。相传大禹治水在此刻石记功,秦始皇刻“中流砥柱”于石上。

由于山形像一位云髻高绾的美女,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小姑山。小孤山山体独特,无处不景,无景不奇,“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似悬钟,北看啸天龙”。千百年来,以其秀、奇、险、独而著称。主要胜景有:“龙耳洞”“先月楼”“弥陀阁”“天妃殿”“半边塔”“界潮祠”“梳妆亭”“御诗碑”等。

关于小姑山和彭浪矶名称的由来,还有另一种比较浪漫的说法:民间传说中一位纯

情美丽的少女,她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秀资超然的“小

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澎浪矶”,亦名“彭郎矶”。

2、大孤山:

在鄱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

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二、思:(15分钟)

(一)学习课文,读书课文,读准字音,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1、标出下列字的读音 矶 上干云霄

2、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

过烽火矶→过彭浪矶、小孤山→晚泊沙夹 →遂行泛彭蠡口→始见庐山及大孤山→晚抵江州,泊湓浦

(二)掌握本文的字词

解释下列实词

13、突兀而已: ..

14、及抛江过其下: ..

15、嵌岩窦穴: ....

16、杰然特起: ....

17、秋深潦缩: ..

18、碧峰巉然孤起: ....

19、已非它山可拟: .20、信造化之尤物也: .通山振新国际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案提纲

使用日期:

编制人:

徐兰军

审核人:

使用人:

21、鸥鹭灭没: ..

22、徙倚久之而归: ..

23、晚泊沙夹: .

24、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 ..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0、凡江中独山: .

21、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

22、实不然也: .

23、杰然特起:

24、碧峰巉然孤起:

25、信造化之尤物也: .

26、盖以此得名: .

27、俄复开霁: ..

28、始见庐山及大孤: .

29、盖江西路也: .30、皆以杏仁澄之: .

31、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

32、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

33、信造化之尤物: .

34、自数十里外望之: ..

35、徙倚久之而归: .

36、突兀而已: .

37、徙倚久之而归: .

38、岸土赤而壁立: .指出词类活用用法及意义8、9、宝装屏风: .皆名天下: .

10、上干云霄: .

11、南望彭泽、都昌诸山: .

12、掠江东南去: ..

13、岸土赤而壁立: .

14、晚泊沙夹 .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4、5、6、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与江山相发挥: ..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并翻译 通山振新国际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案提纲

使用日期:

编制人:

徐兰军

审核人:

使用人:4、5、6、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翻译下列句子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起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2、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

3、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4、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5、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6、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7、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三、议:(7分钟)

四、展:(7分钟)

五、评:(6分钟)针对学生对字词理解的情况疏通难点

六、助:(4分钟)各小组将不懂句子再次讨论

七、测(2分钟)

齐读课文,检查是否读通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教学重点: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二、思(15分钟)通山振新国际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案提纲

使用日期:

编制人:

徐兰军

审核人:

使用人:

1、烽火矶是一座不引人注目的小石矶,作者是如何描写烽火矶的?另一方面,陆游花了不少笔墨描绘它,请探究其中的原因。

2.交代小孤山上有戍兵把守,说明了什么?

3、勾画二段景色描写的语句,说说本段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一水段之景?描写的重点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各自什么特点?

4、文章是怎样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

5、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什么?

6、三段写景是写哪一路段的景致?重点落在哪里?

7、那么大孤山的景色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8、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孤山这一特点?

三、议:(7分钟)

四、展:(7分钟)

五、评:(6分钟)针对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点拨

六、助:(4分钟)各小组将不懂的问题再次讨论

七、测(2分钟)PPT展示

第四篇:《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设计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2、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培养语感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本文选其诗十一首:《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其词五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鹊桥仙》(茅檐人静)、《钗头凤》(红酥手);其文一篇:《游小孤山记》 题解:

《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入蜀记》,是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是时,陆游被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因作《入蜀记》以记其胜。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安徽宿松东长江中。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

二、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字音、节奏以及感情

2、学生齐声读课文,注意节奏

3、分组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三、检查预习

1、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C)A、有俊鹘抟水禽(tuán)B、沙洲葭苇(jiā)C、潦缩(liáo)D、岸如赪(chēng)

2、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C)

A、信造化之尤物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亮的女子。

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C、舟中估客莫漫

自学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

A、有俊鹘抟水禽(tuán)B、沙洲葭苇(jiā)C、潦缩(liáo)D、岸如赪(chēng)

2、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

A、信造化之尤物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亮的女子。

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C、舟中估客莫漫狂。估客:贩货的行商。D、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3、与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项()

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C、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D、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A、然(1)杰然特起

(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3)实不然也(4)碧峰巉然孤起

B、以(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2)复以小艇游庙中(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之(1)信造化之尤物(2)自数十里外望之(3)徙倚久之而归(4)何功之有哉?

(5)之二虫又何知

D、而(1)突兀而已(2)徙倚久之而归(3)岸土赤而壁立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而母立于兹

5、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1)晚泊沙夹(2)岸土赤而壁立(3)掠江东南去(4)上干云霄

6、翻译下列句子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起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2)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

(3)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4)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5)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6)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7)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参考答案

1、C

2、C

3、B4、然(„„的样子;但是;这样;„„的样子)以(用;用;用;而且;因为)之(的;它;语音助词,无义;无义;这)而(罢了;表顺接;表并列;表转折;你、你的)

5、(1)晚:名作状(2)壁:象墙壁一样,名作状(3)东南:向东南方,名作状(4)上:向上,名作状

6、翻译

(1)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

(2)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3)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

(4)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5)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

(6)(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

(7)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译文: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象)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迟所历妙”。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揽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象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第五篇:《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教学重点】

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教学难点】

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1、陆游(公元1125—1209年)字少游,号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据说陆母生陆游时,梦见秦观,秦观,字少游,于是陆母给儿子取名陆游,字务观。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却久而不孕,为陆母不喜,陆游被迫与唐琬分离,后来唐琬改嫁赵士程,陆游再娶王氏。十余年后他们春游沈园相遇,陆游伤感之余,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凤》,随后唐婉也回了一首《钗头凤》。

2、坎坷之始: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

3、遗恨而终: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

4、散文成就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主要作品集:《渭南文集》、《剑南诗稿》。

5、陆游一手持剑,陆游出生的那一年,金兵进攻汴梁(开封)。徽宗慌忙让位,让太子赵恒做了皇帝,是为宋钦宗,改元靖康。不久汴梁被攻破,徽钦二帝都成了金人俘虏。这是不是陆游命中注定,他的一生将以抗金为己任。

一手执笔,作诗。

二、写作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通判,由故乡山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三、解题

《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入蜀记》,是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是时,陆游被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因作《入蜀记》以记其胜。小孤山(小姑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复兴镇境内,与江西省彭泽县城隔江相望。山高约一百米,方圆一里,被誉为“长江绝岛”。相传大禹治水在次刻石记功,秦始皇刻“中流砥柱”于石上。由于此山形像一位云髻髙琯的美女,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小姑山”

大孤山(大姑山):在鄱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四、文本赏析 第一段

1、本段写何处之景?作者给我们介绍烽火矶戍守情况有何作用? 明确:烽火矶;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

2、勾画出本段写景的句子,突出烽火矶怎样的特点? 明确:高峻、怪奇等特点。

3、本段写景采用怎样的顺序?

明确:先写远视可见,只不过觉得烽火矶“突兀”罢了,除此之外别无佳处。再写近观,近观之景则异彩纷呈。

4、这种远近对比的写法有何作用?

明确:不仅使人的认识一步步真正认识到烽火矶的佳妙之处,而且能收到曲径通幽的艺术表达效果。第二段

1、交代小孤山有戍兵把守,说明了什么? 明确:小孤山也是江防要地。

2、勾画本段景色描写的语句,说说本段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一水段之景?描写的重点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各自什么特点?

明确:(1)烽火矶至沙夹衣段所见;(2)小孤山和澎浪矶;(3)小孤山峭拔秀丽,澎浪矶浪大等特点。

3、文章是怎样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的?

明确:运用对比手法。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又用它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巉然孤起这一特点;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对比,衬托小孤山的庙宇荒凉残破,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上矣。”

4、写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采用的是什么写景顺序? 明确:由远及近。第三段.

1、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什么? 明确:彭蠡口江面的宽阔,四望无际。

2、该段写景是写哪一路段的景致?重点落在哪里? 明确: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见。重点写大孤山的景色。

3、那么大孤山的景色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4、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孤山这一特点?

明确: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通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然后与小孤山想对比,从而突出各自特点。

五、探究赏析:

1、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旨是什么? 主要内容:(1)记过烽火矶的所见,突出山之“怪奇”。

(2)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见之景,突出“峭拔秀丽”,且移步换景,由远及近。(3)记八月二日所见之景,突出大孤山之奇: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4)结尾处交代六日行程,显现日记体之特色。

主旨: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也流露出作者的爱国忠君之情。

2、本文写了很多景点,作者是怎样将各个景点联系在一起的?

明确:由于景点太多,仅是孤立的写出特征,也可能会失之分散,给人一种凌乱之惑。作者注意了景点间的联系。

(1)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和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构成整体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

(2)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文章屡次写江流和船行,既在分散的景点中贯以线索。写澎浪矶和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比,更见出其间联系,从而由各景点共同组成一幅长江山水图。

(3)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善于改变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将一幅幅立体可感的长江山水图展现在读者面前。如写烽火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过其下的近观,又有一石“杰然特起”的特定镜头。写小孤山亦有“自数十里望之”的远望;“愈近愈秀”的近观;“东晴夏雨”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别是对小孤山的描写,观察角度和观察点的灵活多变,充分的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

3、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过烽火矶→过彭浪矶、小孤山→遂行泛彭蠡口→始见庐山及大孤山→晚抵江州,泊湓浦

4、阅读全文,找出文章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以及景物的特点? 烽火矶: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

峭石: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小孤山: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冬夏晴雨,姿态万变,祠宇极于荒残。彭泽都昌:烟雨空濛,鸥鹭灭没

大孤山: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分析描写景物特征的方法:

烽火矶:运用色彩词、点面结合,比喻修辞、精笔描摹 小孤山:对比、不同角度的描摹 大孤山:对比、想象描摹

5、景点众多,作者怎样描绘不使其孤立?各景点均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构成整体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

以游踪(移步换景)为线索,文中多次写到江流与船行,为分散的景点贯以线索——完整优美的长江山水图

6、诗文传说的引用、郡县沿革和地形防戍等说明在文中有何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更具有思想深度,充满历史的积淀。诗文传说增添了神话的氛围,更显空灵雅致 与所描绘的胜景相互映衬,更为引人入胜。

六、重点语句翻译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起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明确: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

(2)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

明确: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3)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明确: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

(4)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明确: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5)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明确: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

(6)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7)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明确: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

七、文章翻译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象)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迟所历妙”。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

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揽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象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教学反思】

下载《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设计导学案[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设计导学案[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范文模版)

    《过小孤山大孤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培养语感情......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2、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培养语感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重难点: 1......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 教学目标: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的重......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的......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反思及再设计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反思及再设计 摘 要:在这篇散文中,庐山的形象被一层层的文化气氛所笼罩,展现出一幅幅文人的庐山行旅图和文化苦旅图,作者的情志在一段段诉说中得到淋漓显......

    高二语文《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高二语文《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和译文(精选合集)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和译文原文: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