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塞翁失马》课堂实录
《塞翁失马》课堂实录
(课前热身)同学们,咱们一起背诵曹操的《观沧海》、晏殊的《浣溪沙》,你可以闭上眼睛,也可以加入表情和动作,尽情的去感受诗词的丰富内涵。
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师:《观沧海》气势恢弘,声震山河;晏殊的《浣溪沙》情致缠绵,淡雅温厚。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散文像潺潺溪水,入情入境,美在其中,诗歌如歌入画,婉转流畅,妙不可言,我还特别喜欢寓言故事,文章短小,语言诙谐,却意义深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文言体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圈划文下注释①,这则寓言选自—— 生:《淮南子.人间训》。
师:课文早读时我们已预习过了,下面我们有感情的一齐来读一遍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声音很洪亮,哪位同学愿意给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朗读? 生①:„„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熟练,但要注意语速不要太快,注意抑扬顿挫。生②:„„
师:这篇文章的重点字词我们不进行集体勾划,下面我们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不要着急,先听清楚方法:小组首先集体翻译一遍课文,有疑问组内互相商量解决,然后每个同学至少提问两个字词,一人问,三人答,轮流进行,这样每组至少要问八个字词,好,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师:好,讨论结束,同学们还有疑问吗? 生:没有了。
师:那我可要考你了,老师设计的有一星级,两星级和三星级的题目,下面我们进行抢答。首先是一星级的题目,“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善”什么意思?(一组生):精通。师:得一颗星,“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中“将”?(三组生):带领。师:很好,得星。“此何遽不为福乎”中“何遽”?(四组生):怎么就,表示反问。师:好,一颗星。“丁壮者引弦而战”中“引弦”?(六组生):拉开弓弦。师:好,得星。“死者十九”中“十九”?(八组生):十分之九,这里指绝大部分。师:很好,下面的问题可就有些难度了,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回答。听好:文言文中常遇到的词语有“故”,结合学过的文言文,请列举出“故”字的用法,并举例。(生稍做思考)(十组生):第一种用法是“所以”,“故时有物外之趣”,第二种用法“缘故”,“马无故亡而入胡”。师:你们组还有补充吗?(六组生补充):第三种用法是“原来的”,“温故而知新”。师:给十组生加一颗星。第二个词“以”,请你列举出用法并举例?(十一组生):第一种用法是“把”,“以丛草为林”,第二种用法是“用”,“以亿万计”。第三种用法是“因为”,“此独以跛之故”。
师:很好,加两颗星。下面翻译句子:“此何遽不为福乎”?(十二组生):“这怎么就不是福呢”。师:好,给你们加上三颗星。“死者十九”?(七组生):绝大部分都死了。师:这句话根据文意回答是——(生齐答):绝大部分都战死沙场。
师:好,给七组加上一颗星。这课的字词同学们掌握的还是很不错的,我们的检查到此为止。让我们来整理一下文章的内容,这则寓言篇幅简短,情节却波澜起伏,大起大落。(师生一齐梳理脉络)首先塞翁失马,在别人看来这是“祸”,接下来塞翁得马,在别人看来这是“福”,然后塞翁的儿子从马上摔下来,在别人看来这是“祸”,最后父子性命得以保全,“祸”又变成了“福”。
(简要板书脉络)
师:从这则寓言的情节来看,结合老师的板书,它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①:坏事和好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看事情不要只看一面,生命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全面的看待问题。
生②: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多想想它的益处,转化成有利于自己的,当我们遇到幸福的时候,不能只沉浸于此,还要想想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的弊处。生③:我认为这响应了一句话,“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
师:
同学们的发言都很正确,意义颇为深刻。从文章内容来看,福与祸、得与失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可太好了,当我们遇到祸和不幸的时候,我们就坐在这里等着吧,不久福就会降临到我们的身上,可以吗? 生:不可以。
师:是的,福与祸、得与失之间转化是需要有一定条件的。那么,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关键是什么?这就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空口无凭,我们要结合具体事例进行深刻的理解。下面我们每个同学思考一个事例,可以是从书中读到的,可以是通过媒体看到的,还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学生静心思考1分钟)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把自己想的事例在小组内生动地讲一遍,然后讨论转化的关键什么。最后由组长做出总结,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好,下面开始!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师:讨论到此为止,可以了吗? 生:可以了。
师:回答时,组员同学先说,组长最后总结。哪个小组最先展示你们的讨论成果?
二组生①:我举的例子是我身边的一位同学,那次月考她考试失利,但是却没有仔细分析失利的根本原因,有人劝她,她却说自己是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对学习不以为然,结果下次考试还是没有考好。
师:好,不用心去分析失利的根本原因,怎么会考出好成绩呢。
二组生②:我讲的例子是霍金,他年轻时就深遭不幸,但他却没有被病魔吓倒,顽强地同病魔斗争,认真努力地生活着每一天,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二组生③:我讲的是我读书读到的一个故事:几个人一起去山洞里玩,山洞里地势不平,弯特别多,结果这些人迷路了,他们非常恐慌,完全丧失了信心,结果在一个拐弯处饿死了,此时人们正全力地寻找他们,结果找到了他们的尸体,人们发现在转过这一个弯,就是洞口。师:这虽是一个故事,却有深刻的启发意义,我们为故事中的那几个人感到惋惜!
二组生④:我来总结:通过小组讨论,结合这些事例,我们认为祸与福、得与失之间转化不是必然的,关键在于面对二者时的心理态度。面对祸,如果能冷静客观地分析,吸取教训,并且认真努力,就会转化为福,如果面对福,就冲昏了头脑,那么福也会转化为祸的。师:同学们说他们小组的发言好不好? 生:好!
师:给他们加上四颗星。下面哪一组接着发言? 九组生①:我讲的是“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前有一位农民种地很认真,有一次,他在田间锄地,忽然一只兔子跑来撞在树桩上碰死了,农民很高兴,以后每天他都去田间,只是不是去耕地,而是躺在地头睡觉,想着还会有兔子跑来撞死的,结果庄稼荒了,这位农民也饿死了。
九组生②:我讲的是我的一位同学,他作文很好,但是在一次作文竞赛中没有获奖,他自己非常难过,从此以后学习一直萎靡不振,不去努力,结果成绩越来越差。
九组生③:我讲的是我们原来的班级,学校举行合唱比赛,我们班没有唱歌很好的同学,第一次就失败了,第二次我们努力去练,可是比赛结果依然不好,到了第三次比赛,同学们不再去努力了,结果还是没有取得好名次。
师:深有体会,我觉得只要努力了,会有希望的,但是不去努力,就真得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九组生④:我总结出来了:福与祸之间的转换不是必然的,二者之间转化的关键是人们的心理,当祸来临的时候,我们应该正视祸的来临,将祸转化为最低限度,当福来临的时候,我们也不要骄傲,要不然会乐极生悲。
师:好,给他们小组加上四颗星。还有哪个小组起来发言?
十组生①:我讲的是贝多芬的例子,贝多芬耳朵失鸣,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但是他没有向命运低头,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师:好,举例很典型,接着说下去——
十组生②:我举的是卓别林的例子,他母亲有一天嗓子突然说不出话来,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种不幸,但是他依然鼓起勇气,上台唱歌,结果许多观众都往台上扔钱,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种福。师:那么他因此获得了许多钱,这就是福吗?
十组生②:不是的,我要表达的是他又抓住了一次练习的机会,这是一种最宝贵的财富。师:很好,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己,希望同学们今后在生活和学习中也这样做。
十组生③:我讲的是我小学时的同学,那次考试他考得不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他从此就骄傲了,失去了上进心,结果成绩 一落千丈。
十组生④:我来总结:我认为二者之间转化不是必然的,最重要的是态度问题,当我们遇到福的时候,我们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要得意忘形,因为骄兵必败,当祸来临的时候,也不要胆怯退缩,我们要认真努力,充满信心,这样就有将祸转为福的希望。
师:好,你们组有一位发言不够熟练,有一位声音不洪亮,给他们小组加上三颗星。
七组生①:我讲的是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看了《塞翁失马》后,心想:我也把我的小马放出去,说不定也能领回一群马来,那我可就发大财了,他越想越美,果真这样做了,结果两天后,放牛娃来告诉他,他的枣红马掉下悬崖摔死了。
七组生②:我讲的是我自己的经历。六年级时,我不小心右胳膊骨折,不能写字,那时又面临期末考试,于是我坚持用左手练习写字,现在我已经是两只手都会写字了。
师:你的事迹真感动人啊,我很佩服你!同学们,这种感人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班,希望同学们都来学习他的坚强面对不幸的精神。
十组生③:我讲得是我的好朋友的例子,那一次他竞选班长,结果没能如愿,只当上了劳动委员,但他依然认真地为同学们服务,同学们都很喜欢他,后来集体投票,被选为济南市“优秀班干部”。七组生④:福与祸的转化不是必然的,这要决定于我们的信心和努力。如果我们能够以不屈不挠的精神顽强地去努力,那么祸就可能转化为福,如果面对不幸只是怨天尤人,那么不可能转化为好事,并且有可能还会失去原有的。
师:很好,给你们小组加四颗星。通过同学们的发言,我发现同学们读书时很动脑,都能够通过读作品中的人物,听别人的故事引发深刻的思考,这就是最大的收获,更可贵的是能指导我们自己的行动,你是最了不起的!
师:老师曾看过一期节目《直面人生》,接受采访的主人公是何庆奎,也就是著名艺术家高秀敏的丈夫。一星期前,他的儿子刚刚出事,就在他去广州奔丧的途中,又传来妻子去世的噩耗,同学们,人生中最大的不幸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再加之自己相如以沫的老伴去世,静心想一想,这件事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能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吗!人们都非常地关心他,何庆奎因此被请进了演播室,他深情地这样回答观众:“谢谢你们,放心吧,我能挺住的。我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回报关心我们的人。”在我们的校园里,有一位每天拄着双拐来上学的姑娘,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过? 生:遇到过。
师:这位姑娘身体残疾,但你从她的身上读不出痛苦,她的脸上依然洋溢着阳光般得灿烂,写满自信和快乐。其实这样的例子是非常多的,在我们生活的道路上,有鲜花有荆棘,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同学们想,什么是最重要的? 生齐:心!
师:很好。因此当我们遇到福与祸、得与失的时候,我们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同学们,当困难和挫折来到你的身边,不要抱怨世事的不公,当荣誉和鲜花环绕着你的时候,也不要沾沾自喜,我们应保持平和的心态,坦然面对,笑傲人生!(板书
坦然面对
笑傲人生)写在书上,记在心里!师:同学们,我们深入理解了文章,懂得了深刻的道理。下面让我们重新有感情来朗读一遍这篇文章。
(生读课文)
教学设计思路:
1. 根据文体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这篇文章从文体上属文言体式寓言故事,寓言大多通过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从而启迪人生。因此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目标:①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②深刻理解文章寓意,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重点)
2. 重视设计课前导语,做到引生入境,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我从自己对中国文化深刻的体验谈起,引出寓言的特点,特别强调意义深远,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3.小组合作解决字词疑难,省时、高效。
小组集体翻译,查找自己的疑难,兵教兵,捆绑式帮助学习、提问,改变了文言文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机械记录的现状,这样大大调动了积极性,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团队精神。.课堂检测要分层别类,联系旧知,触类旁通。
教师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应设立不同层次的题目,不能只是学生知识点的重复,这样培养学生学会梳理要点,将知识融会贯通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5.联系生活,激活学生思维。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立了一个激发学生表达兴趣的“点”,学生迅速搜集生活和读书的脑海宝库,小组内部交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和自己的思想实际讲述事例,做到人人享有发言权,研讨核心问题,得出结论,深化对文章寓意的深刻理解和感悟。6.用心与学生交流,达到情感的高潮。
学生有对生活的体验,教师也要讲出自己对生活的感触。因此我用朴实的语言,真实的事例,诚挚的心去感染学生,从而引导学生正确树立面对生活得与失的坦然心境,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课后反思:
这节课后,我自己作为执教者,有两点感受颇为深刻:
①讨论一定要找到学生思维的激活点,问题确实有讨论的价值,使学生感到有表达的需要,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不能带有盲目性,问题不能太琐碎,讨论不能过于频繁,要目的明确,突出重点。
②教师要锤炼语言,用心与学生交流,用情去感动学生,倾听学生思维跳跃的美妙,珍惜学生思考时发散的每一点火花,这样才能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语文丰富的情感,欣赏到语文的特有的魅力。
在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组长点评:
邢珍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环节设计完整、清晰,环环紧扣,有逻辑性;课堂语言精练、生动,有感染力。从总体上来看,考虑了初一孩子的特点,并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小组合作共两次,第一次重在巩固基础知识,加强文言字词的记忆和比较,简单易行;第二次重在联系生活实际,对课文进行延伸和思考,有些难度。两次合作有层次性,目的明确,要求具体,便于学生操作,能够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组内每个同学都动起来。而且讨论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动口,还注意了让学生动手组织语言,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在检查环节注重了以小组形式发言,让组内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不是好学生的“一言堂”。
(李燕)
第二篇:《塞翁失马》教案
《塞翁失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 过程方法目标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重点】
学会用多种方式读懂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设想】
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领悟故事的寓意,这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寓言给予自己的启示,并进行语言积累,这是阅读的标的。朗读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小李捡钱”的故事导入——其实,捡到钱本是件高兴的事,但是对于小李来说是不是件好事呢?那么我们看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是否就绝对呢? 让我们先一起看看塞翁丢失了马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展示课件一(板书课题)展示课件二:
课文选自于《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人编写的。二.初读——读准确,读通畅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1、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2、抽学生读,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展示课件三:提醒学生注意的字词。
3、老师范读,学生再读。
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展示课件四: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此/何遽/不为福乎?↗
4、展示课件五:屏幕上投出抽掉标点的故事原文,请同学们朗读。让同学用心记住课文的停顿,学会文言文句读,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揣摩句意。三.再读——通文意,析情节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通文意: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展示课件六:强调重点词语(古今异义)的意义。
2、析情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可分为几个情节。展示课件七: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3、复述故事:采用比赛形式,让学生对照图片复述故事(创造性的复述),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为下面研读课文作准备。
评析的标准:a、普通话标准,声音响亮。b、口齿清楚,表达流畅。c、态度自然大方。d、讲得具体、生动、形象。四.研读——提问题,探寓意
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呢?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来探究寓言的寓意。
1、教师指示思考的角度(展示课件八)
2、合作研讨,全班交流。学生可能研讨的角度:
(1)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福祸得失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2)从“塞翁”能沉着冷静的静观事情的变化来看(面对一系列变化,塞翁为什么能处变不惊?)
(紧紧抓住“塞翁”那三句话来思考。也可让学生读读那三句反问句,通过揣摩语气来达到目的。)
(3)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就不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的吗?
讨论总结: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在一定的条件下,事物的祸与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由此引申出成语 “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展示课件九)3、质疑或激疑:
(1)在塞翁看来,好事可变成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给我们的感觉好像好就是坏,福就是祸,难道两者之间就没有区别了吗?
(2)尽管那些“近塞之人”他们不知道祸福相互转化的道理,但我总觉得文末以“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父子相保”格调低。
(如有学生提出诸如此类的质疑,老师要大加表扬,因为此时正是学生迸发创造火花的时候,要备加爱护,给予肯定。)
五、联读——联生活,谈体会
在我们生活中,你认为好事(坏事)能变成坏事(好事)吗?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应该用怎样的心态来对待呢?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六.积读——背课文,积成语
1、集体诵读。
2、积累成语。
请学生比赛列举含“马”字的成语,然后展示课件十,读记成语。
七、扩展阅读
1、展示课件十一:
让学生讲讲这些成语故事及寓意:井底之蛙、画龙点睛、掩耳盗铃、亡羊补牢、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揠苗助长、对牛弹琴、守株待兔、叶公好龙、滥竽充数、买椟还珠、郑人买履„„
2、课外阅读《中国寓言作品选》
附: 板书设计
塞翁失马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坏)---(好)---(祸)---(福)福祸
在一定条件下 得失 可以互相转化。
好坏
第三篇:塞翁失马教案
塞翁失马教案
一. 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婴儿刚出生就天折了。一个老人寿终正寝了。一个中年人暴亡了。他们的灵魂在去天国的途中相遇,彼此诉说起了自己的不幸。婴儿对老人说:“上帝太不公平,你活了这么久,而我却等于没活过。我失去了整整—辈子。”老人回答:“你几乎不算得到了生命,所以也就谈不上失去。谁受生命的赐予最多,死时失去的也最多。长寿非福也。”中年人叫了起来:“有谁比我惨!你们一个无所谓活不活,一个已经活够数,我却死在正当年,把生命曾经赐予的和将要赐予的都失去了。” 他们正谈论着,不觉到达天国门前,—个声音在头顶响起:“众生啊,那已经逝去的和未曾到来的都不属于你们。你们有什么可失去的呢?”三个灵魂齐声喊道:“主啊,难道我们中间没有一个最不幸的人吗?”上帝答道:“最不幸的人不止一个,你们全是,因为你们全都自以为所失最多。谁受这个念头折磨,谁的确就是最不幸的人。” 同学们,这个故事就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塞翁失马这个成语,但它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写下塞翁失马)
二.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读一下文章,把不会的字词句标注一下, 结合课下注释,小组讨论解决,还是理解不了的问题,一会我们再交流.好,哪个小组来说一下不懂的地方,好,你来说一下,这个小组不知道居一年的居(写下居)是什么意思,其他小组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好,后面那个同学,这个同学解释的很对,在这里是经过的意思。同学们还有其他疑问吗?都没有了吗?老师有一处疑问,想让同学们来解决一下,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中的将是一声还是四声?看你门组讨论的挺激烈,你来说一下,这位同学说在这里是四声,因为词义是带领,是个动词。.你们认可他的说法吗,好,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这个字的用法,同学们要注意区分它的读音及意思.解决了字词句,我们来看一下文本的内容,我们先一起把文章来读一遍: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同学们,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好,你来说一下,好,谁能说的再简练一点,好,后面这位同学,这位同学说的很好,这篇古代寓言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呢?对,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因为祸中往往隐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预伏着祸的先机。福与祸、得与失、好与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我们应当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写下辨证)
同学们,面对一系列变化,塞翁为什么能处变不惊?同学们可以结合他说的三个反问句来考虑一下。刚才同学们都说了很多,是的,因为塞翁是一个“善术者”,能推测人事的吉凶祸福,他好像洞悉人间世事的变化之玄机,懂得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道理。因此,面对这一系列变化,他能处变不惊,沉着冷静,乐天知命,不因祸福而悲喜,不以得失为怀。正因为如此,我们认识事物应当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三.
同学们,老子也曾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对待生活,我们应当积极乐观,不应消极悲观,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忧患,居安思危;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要安之泰然,处逆不惊.我们要因势利导,变祸为福;要创造条件,把坏事变成好事。好,这节课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第四篇:《塞翁失马》读后感
《塞翁失马》读后感
《塞翁失马》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塞翁失马》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是说古时候,北方边塞有个老人,大家叫他塞翁,他的人缘很好。
有一天,他家的`马跑到胡地去了。他的邻居们得知此事,都来安慰他,他说这不一定是坏事。过几天马回来了,还带回一匹胡马。大家都来庆贺,他又说没花钱得了一匹马,有可能带来灾难。没几天塞翁的儿子从胡马身上掀翻在地,成了瘸子。一年后,胡人入侵,南下边塞,青壮年都应征入伍,大部分士兵死在战场,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残疾没去当兵,保住了性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件事: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要全面看待问题。
《塞翁失马》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塞翁失马》这篇故事,让我知道了万事万物都是福祸相依的,一时获得并不能说明是好事,而暂时的损失,说不定还会带来好处。
比如:有一次考试我考的成绩不太理想,如果我们能吸取教训,并且确定新的'学习目标,相信我会在以后的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所以,我要说:“塞翁失马,能变祸为福!”
《塞翁失马》读后感3
塞翁这个人很聪明,村民们觉得他很奇怪,为什么呢?每次碰到好事,他都要往坏处细细思量;每次遇到坏事,他都要往好处认真想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高兴时避免乐极生悲,悲伤时不意气消沉,有一颗遇事不慌、处世不惊的平常心,才是快乐生活的'境界。我喜欢做一个塞翁这样性格的人。
《塞翁失马》读后感4
塞翁的枣红马走丢了,塞翁非常伤心,过了一段时间,枣红马又回来了,而且还带回来了一匹大白马。塞翁非常高兴,说”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呀。意思是说,现在受了一点损失,最后却得到了好处。
我们现在不要贪玩,要克制自己,好好学习,最后一定能学习好,并且学到了知识对我们非常有用。
《塞翁失马》读后感5
读了“塞翁失马”这个故事,我知道了福可以转为祸,祸可以转为福,这个道理是深不可测的。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的`大意:“从前有个老翁,他家的一匹马跑胡人家里去了。过了一个月,那匹马从胡人家里带了一匹骏马回了来。有了好马,老翁的儿子又爱骑马,失手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腿。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青年们都去打仗,十有八九都牺牲了,独独他却因为伤残未能出征,父子才得以保全了性命。”
《塞翁失马》读后感6
今天,我看了一篇成语故事,名字叫《塞翁失马》。这故事是说有一位老人丢了一匹马,邻居来安慰他,老人说:“你可能是好事呢!”第二天,他的马带着另一匹马回来了,邻居们很羡慕,老人说:“这也许是件坏事。”果然,儿子骑马时不小心摔断了腿,邻居又来安慰他,老人说:“这可能是件好事。”后来,国家爆发了战争,很多人都战死了,他儿子因为腿断了未能上战场,保住了性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事也会变成坏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所以不必为一点小小的损失而烦恼。”
《塞翁失马》读后感7
今天我看了一个故事,故事名字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故事说的是,古时候,在边塞,有个老头,他丢失了一匹马,大家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他的`马又回来了,还带来了一匹骏马。大家又来祝贺他,但他回答,这怎么知道是不是一个祸害呢!有一天,他的儿子骑马,不慎从马上摔下,腿跌瘸了。大家都深感不幸,但老头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后来,胡人南侵,边塞征兵出战,战死的人十之八九,但是由于老头的儿子腿瘸,免于兵役。
这个告诉我们两个道理,意识坏事来了,好事也可能会来;二是好事来了,坏事也可能跟着会来。看问题要以发展的眼光,才客观公正。
《塞翁失马》读后感8
今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塞翁失马“的故事。故事里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塞翁,他有一匹马,后来那匹马跑丢了,塞翁说这匹马总会回来的,果然那匹马回来了,还带来了一匹骏马。
塞翁的邻居都夸他聪明,塞翁没有笑,他说这还会带来坏事,没过多久,他儿子骑马的时候,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腿断了。塞翁说这或许是件好事,果然,他的`儿子因为腿伤没有去打仗活了下来。
这个故事说明:一件坏事不一定是坏事,一件好事也不一定是好事,人的眼光要看得长远。
《塞翁失马》读后感9
《塞翁失马》是一部寓言故事,内容是:赛翁丢了一匹马,他却说有可能会变成什么好事呢,邻居们都觉得好笑。
后来塞翁的马回来了,还带了一匹匈奴骏马,邻居们赶来庆贺,可他却说有可能会变成什么坏事呢。果然有一天他的儿子骑马摔断了腿,这次他又说有可能会变成什么好事呢,匈奴入侵,青壮年都被抓去打仗了,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战场,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有伤,不能当兵,从而保全了性命。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正反两个方面,遇到好事不要高兴的太早,遇到坏事也不要过于悲伤,好事和坏事总是在互相转换的。
《塞翁失马》读后感10
有家人住在离边塞不远的地方,他儿子很喜欢骑马。
一天,他的马自己跑丢了,可他的'父亲却说是一种福气。过了几个月,马自己回来了,还带了一匹胡地的骏马。而父亲又说着一定是福气吗?儿子在玩马时不慎把腿摔断了,父亲说这不能成为福分吗?过了一年,胡人入侵,青年壮汉被召入参军,十有八九都战死在沙场,唯独儿子保住了性命。
是啊,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坏事不一定坏,有时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不一定好,有时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好和坏,福和祸,他们之间的界限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了以互相转化。
《塞翁失马》读后感11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塞翁失马,有一天塞翁的马丢了,塞翁说;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结果呢。
几个月后,那匹马回来了,而且还带回了一匹马,大家听了都来恭喜塞翁,塞翁却犹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带来灾祸呢,多了一匹马,塞翁的` 儿子非常高兴,天天骑着马兜风,有一天,儿子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下来,摔断了一条腿,塞翁慢悠悠地说;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结果。
《塞翁失马》读后感12
今天,我读了《塞翁失马》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从前,有一位老人,叫塞翁。有一次,他的马丢了,他说:”说不定是好事呢!“几天,他的马回来了,还带来了一匹好马。他的'儿子天天骑在马上出去玩,不小心摔断了他儿子的腿。塞翁说:”说不定还是好事呢!“几天,国外开始打仗,塞翁儿子腿摔断了,不能去,战场上大多人都死了。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明白了:事物之间是互相转变的,好事可能会变成坏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塞翁失马》读后感13
今天我读的故事叫《塞翁失马》,故事中写的是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和他的'家人住在边境,那里绿草遍地,于是他养了许多匹马。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壮的马丢失了,很难过。这时父亲安慰他说:”没关系的,马跑了不一定是坏事啊!“过了几个月,马失而复得,而且还带回来一匹更强壮的马。这时父亲却说:”不要高兴得太早,这件事也未必是好事。“有一天年轻人骑马外出,一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来,摔断了一条腿。随后却因为腿伤没被招入军队打仗,最终保全了性命。真是福祸相依,因祸得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事未必一定是好事,坏事也未必一定是坏事。
《塞翁失马》读后感14
今天,我读了《塞翁失马》这一篇寓言故事。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面对一件事情都要从多方面、全面地看待事物。
在学习中,我们也经常遇到在这个故事中发生的事情,有时候我们考试考得好,就难免很骄傲,忽略了平时的`努力,下一次就考不好。当考不好的时候,就又认真复习,下一回又考好了,考好了又骄傲,骄傲了又考不好,我们就在这曲折中不断成长,吸取教训。
《塞翁失马》读后感15
我今天读了一个故事叫《塞翁失马》,这个故事讲了一个这样的道理:遇到祸患不要忧虑,要会补救,遇到喜事不要太高兴,也要学会承受可能带来的痛苦。
如果一个人不能承受一件坏事所带来的.痛苦,那么,喜事也不会自动上门。
第五篇:塞翁失马说课稿
《塞翁失马》说课稿
一、说教材
《塞翁失马》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课,这既是一篇文言文,也是一篇寓言故事,目的主要是想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同时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能从中悟出寓言的寓意,最终能联系生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互相合作,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理解寓言寓意,从而了解我国古代寓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难点是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用自己的话概括寓言的寓意,并说说你从中的学到了什么道理,有什么启发?
四、说课时安排
本节课安排一课时进行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是一篇文言寓言故事,根据教材特点,我由《状元与乞丐》的故事导入,一方面是引出课题,另一方面也算是课外延升,重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首先由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教师找出错误并画出课文中要需注意的字词,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纠正读音,接着教师泛读,学生默读,然后请一桌同学朗读。
(三)、合作探究
学生四人一小组,自由探究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了解这篇寓言的寓意,以及学习了这篇寓言后所受到的启发。通过探究可知,这个故事讲了塞翁失马——得马——折髀——相保的过程,然而这些环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是有条件的,从而体现了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接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思考上课之前所讲的故事,从而得出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待生活要积极乐观,以及身处顺境时不要沾沾自喜,不努力有可能变坏事,以及当我们身处逆境时,一定要相信它们只是暂时的,努力会改变命运。
(四)、讨论总结主题
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在一定的条件下,事物的祸与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
六、布置作业 把《塞翁失马》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以上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七、课后反思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自己感到最大的不足就是课堂气氛沉闷,这主要还是在于学生的预习做得不够好,学生对课文比较生疏。这个问题主要在于我,我没能及时到教室给学生指导预习的重点,还有一点就是我对学情不够了解。总之,我的课堂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点。请各位老师对我所上的这节课提出宝贵的意见,以帮助我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