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zhe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研究方案
《“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1、“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研究背景 ①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化浪潮势不可挡,迅速延伸到国防、科研、教育、经济等各个领域,它不仅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相结合毫无疑问地成了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②现代信息化学习的需要
目前全国各地学校开展的利用网络进行的教学改革实验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上课时向学生布置研究性问题或学习的任务,学生分组上机上网搜集资料,然后同学们利用网上资料组成自己的“研究报告”,在全班交流,教师进行总结。人们看到,课堂上大多情况是学生们忙于网上寻找信息和简单地粘贴、组合资料,未能深入思考和做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人们将这种网络教学称为“低认知水平,简单技术操作”,对这种应用网络资源的教学方式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表示担忧。从我国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来看,需要提高目前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初级状况,根据认知科学的最新理论,基于学生智力发展的科学规律,改革教学方式,及时地向建立起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方向发展。
2、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数字化校园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在于: ①是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素质教育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建设数字化学校,是符合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的,将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和学校的课程改革中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②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湛江市以及广东省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率先“打造数字化学校”,充分发挥以数字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先导作用,这不仅对我校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必然对我国教育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其研究价值在于,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数字化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
3、研究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①数字化校园是什么?信息化学习环境是什么?
②数字化校园如何为信息化学习创造环境、信息化学习环境包含哪些方面; ③数字化校园为信息化学习创造什么样的环境,提供什么样的资源和服务; ④如何在信息化环境进行学习;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目标:校园数字化的构建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造是和谐统一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必须为师生营建科学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进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便利的信息化学习设施,开拓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掌握数字化学习方法,为师生提供了更为自主、交互性更强的学习空间。
2、研究内容
①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信息化学习环境创造的关系;
②数字化校园如何为信息化学习创造环境、信息化学习环境包含哪些方面; ③数字化校园为信息化学习创造什么样的环境,提供什么样的资源和服务; ④如何在信息化环境进行学习;
三、其他有关研究的概述
1、前人的相关研究
前人多数的研究主要从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研究、数字校园模式与制度建设研究和数字学习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2、本人研究
本研究则主要从提供信息化学习环境的角度,探讨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校现代化发展的研究。
首先,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要与学校信息化环境的创建协调统一,要整体规划,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其次,数字化校园不仅是购买配备高价硬件,更是要为师生和教学提供一个信息化学习环境,包括课堂内外、显性和隐性环境;第三,数字化校园提供的环境不仅是设备,还应在人的头脑里,具有信息化学习理念,会使用信息化环境和工具为学习服务。
四、研究假设与变量
1、研究假设
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造,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从构建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入手,构建适合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和学生信息化学习的环境,结合各学科教学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从而改革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创建教育信息化时代高智慧学习实验学校。具体说,教师创造性地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手段整合于课程教学中,激励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进行协作、探究、思考、综合运用、问题解决等高级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使参加课题研究的每一位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自身素质、教育科研和工作业绩上都得到提高。
2、研究变量
(1)自变量: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建。其前提是区域性网络优质教育资源和应用平台的建设。
(2)因变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和写作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教师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信息素养等)、学校教学质量、数字化校园建设以及区域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水平。通过测验、问卷、调查、评价量表、访谈、反思日志等评价手段来测量验证。
(3)干扰变量:教师、社会、数字化校园及信息化学习环境、网络教学资源质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以考虑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信息技术操作及应用的培训活动,培养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激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的主动意识;从构建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入手,构建适合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和学生信息化学习的环境,结合各学科教学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从而改革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创建教育信息化时代高智慧学习实验学校。
五、研究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
文献法: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和信息技术网站调查,分析当前数字化校园的现状,了解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建设,研究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的方式和模式。
实证研究法、观察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和参与研究的师生一起参与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开展在信息化环境下学习。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上升到理性,再指导教育实践。
调查研究方法:(1)调查现有学校数字化建设现状,信息化环境的氛围程度,师生利用信息化环境学习的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2)调查、总结、推广利用信息化环境学习成功的新经验、新方法;(3)调查信息化学习环境下师生学习效果和状况,为数字化校园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建设。
2、研究步骤
本研究以湛江师范学院为实验基地,具体研究步骤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整体规划阶段(2010年6月—2010年7月)
成立课题组,制定项目整体建设方案,组织学校各个学院(系)的教师进行项目申报工作,课题组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批并对审批通过的项目下达任务书。(2)资源建设阶段(2010年7月—2010年8月)
课题组分批组织教师进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培训。根据项目申报要求,结合课题相关内容及要求,信息文献汇总(国内外的搜集和学校当前现状分析)、资源搜索(使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进行国内外资料的搜集)、整合、建设课题网络数字化校园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资源。
(3)课题研究的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1年2月)
1、将课题组人员分组,确立数字化校园建设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试点地点、人员等;
2、完成时间研究子课题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总结;
3、数字化校园建设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4)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11年3月—2011年10月)
1、课题组分批组织学校各个学院(系)开展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不足。
2、聘请专家学者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性指导,相关成功的出版、展示等;
3、课题组收集反馈意见,总结本研究的成果,完善课题并对课题研究的结题验收,将成果在本地区推广。
六、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创造的措施
为了加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信息学习环境的创造,我们采取了一下措施:
1、“数字化校园”应具有特色
在逐步完善信息化基础的同时,要建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要逐步加强并完善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库。如可突出以下三大特色:充实题材广泛、教育教学资源内容丰富;建立形式多样、使用方便的电子助教平台;要完善师生网络教学平台、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信息化管理平台。最终达到比较完善的数字化校园环境。
2、师资培训信息化
加快学科教师的队伍建设,加强校本培训力度,组织教师能过上岗培训、在职进修等多种形式,更新教育观念。全校所有在职任课教师都必须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学会上网并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学科教学。
加速应用开发队伍建设。全校35周岁以下教师都能较熟练地自主开发多媒体课件和网页制作,并参加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育科研活动。
加强网络管理队伍建设。鼓励并加紧计算机专职教师的技术培训、进修,以增强专职教师对网络硬件维护,网络操作系统及相关软件的使用。建设一支以校长室为龙头,专职教师、骨干教师为主的校园网络管理骨干队伍。
3、课堂学习环境信息化
探索和掌握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的为主体”的转变;实现以传统教育为主到普及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转变;实现从内容设计到过程设计的转变;实现从单学科教学向多学科及网络教学相整合的转变,促进课改的发展进程。
4、抓好信息化的核心
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关键在于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应该整合到教育教学中去,而不是教育教学适应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的需要。即:我们不应该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精美的素材,而是多花气力去研究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运用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避免以前的“书本灌”为现在的“电脑灌”。
七、预期研究成果
1、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造情况
学校建成一个基础设施设备较为完善、功能相对齐全,资源相对丰富的集办公、管理、教学于一体的一流校园网络环境。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显著,信息技术实验班的特色初见成效,通过实验研究改革课堂教学,创设信息化学习环境。
2、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拥有一支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并能灵活利用网络进行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师资队伍,教师全部掌握电子教案的使用,35岁以下教师会利用PPT、网络课件生成系统制作课件。
3、学生学习效果
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明显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和写作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八、研究的日程进度
(1)整体规划阶段(2010年6月—2010年7月)(2)资源建设阶段(2010年7月—2010年8月)
(3)课题研究的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1年2月)(4)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11年3月—2011年10月)
九、研究工作分配及人员
1、研究方案的撰写:姓名:李燕玲
学历:大学本科
2、统筹协调组
主要任务:统筹解决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得本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主要成员:李燕玲、x x x
3、理论研究组
主要任务:数字校园的应用研究现状,发展趋势。课题组成员学习的资料。
主要成员:李燕玲、x x x
4、试行实施组
主要任务:在学校管理,教育,德育等方面开展实践活动。
主要成员:李燕玲、x x x
5、信息网络组
主要任务:为试行组成员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平台和信息资料,并将研究成果整理入库。
主要成员:李燕玲、x x x
6、课题研究组
主要任务:负责各个子课题的研究及成果上传。
主要成员:李燕玲、x x x
十、研究设备与器材
从事研究所需要的设备和器材有:录像机、数码相机、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络等。
十一、研究期限
本研究所需的时间共一年半,始于2010年6月,止于2011年10月。
十二、主要参考文献
《教育技术导论》,李克东,2001年;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何克抗,香港,1998年; 《数字化世界》,葛洛蒂,1999年等;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谢幼如、李克东,2006年; 《数字化校园人文环境与网络环境的有机结合》,陈圣日,2003年;
信息学院 07教本(1)班 李燕玲 2007314115
第二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课题研究方案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课题研究方案
作者:教科室 来源:本站 点击量:108 发布时间:2010-4-9 14:16:51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课题研究方案(一级子课题)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的浪潮正冲击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社会的许多领域中引发了深刻的变革。教育信息化也是摆在教育领域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现代化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数字化校园”已成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建设任务。
面对信息化浪潮所提供的机遇,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信息化、工业化并重,以信息化推进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市教育局为了深层次地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并推动教育教学信息化进程,在全市开展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力图通过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全方位的信息化实验、研究,构建信息技术在学校、在教与学中应用的模式,探索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区域性整体推进模式,促进信息技术和课程改革的有机整合,促进数字化校园模式的探索,推进素质教育纵深发展,为率先成为江苏省首批教育教育现代化市奠定扎实基础。
二、课题研究现状
我校是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已有多年,学校主课题“信息技术在小学中的应用研究”也是省立项课题。在“九五”、“十五”的课题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收获了累累果实。学校清醒的认识到,“九五”“十五”的研究成果得益于学校在现代化设备上的大力投入,现代化的设备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是学校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如果不对现有的现代化设备进行及时的规划更新,不对新的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及时的掌握与消化,不规划开发现代化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功能,不提高现代化设备为教育教学深层次服务的水平,不进一步的提高学校现代化设备装备水平以提供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效率,就无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为此,学校将全面打造数字化校园,全力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保持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全市乃至全省的领先地位,真正发挥我校示范与指导作用,这是我校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我校把“数字化校园建设”这一课题纳入学校二级子课题加以重点研究,为学校主课题的顺利开展铺好路,架好桥。
三、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教学设计、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四、课题研究目标
1、筹建完善的有线和无线校园网
2、筹建完善的闭路电视系统和广播系统
3、筹建完善的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4、筹建完善的教师考勤系统
5、建立稳定的校园网应用(管理)平台
6、改造普通教室为多媒体教室
7、培养一支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师资队伍
五、课题研究方法 “ 数字化校园 ” 的核心是指数字化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及处理技术,去控制和操纵整个学校的事务。基于数字化校园的这样理念,学校采用行动研究法,分步实施法,统一规划、承前启后,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建设完善校园网这个数字化支撑的基本平台,规划标准的数据中心与个性化门户(博客、科室网站、教研组网站、教师网站、学生网站等),逐步的建设成具有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数字化教育管理、数字化办公管理、数字化科研管理、数字化财产与设备管理等功能的数字化校园。
六、课题研究策略和思路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策略与原则,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应本着统一规划、软硬兼施、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1 .加强领导,注重管理
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学校主要领导直接负责数字化校园建设,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对相关工作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明确职责。2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一项复杂技术含量高的系统工程,是一项资金投入大的工程,必须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学校将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策略才能避免走弯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3 .合作开发,结合实际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可能靠一个学校的力量建设完成。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避免不了要遇到引进开发的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在适当引进成熟软件的同时(最好是量身定做),坚持“自主开发”,在开发时结合自己本身的实际,突出自身的特点,形成自身特色鲜明而又有实用价值的软件(课件)。4 .注重应用,加强培训
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保证,在加强规范管理的同时,更要加强培训,数字化校园的应用,需要有一支有技术,懂管理的队伍,进行数字化校园的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更新教职员工的观念,提高教职员工的综合素质。
四、课题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方案制定、论证阶段
主要任务:成立学校数字化建设领导小组,由负责校长任组长,教技室、总务处相关人员为主要人员,制定好设计方案,提交专家组论证 第二阶段:具体规划实施阶段
主要任务:根据制定的方案,实施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主要包括:学校主干网络(千兆)、办公子网、图书馆子网,教育教学子网的铺设;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无缝链接,做到校园内各个点都有加密无线信号,便于移动办公和教学;各专用教室设备的采购;各普通教室添置多媒体设备;学校闭路电视和广播系统;学校安全监控、教师考勤系统等
第三阶段:设备磨合、平台测试阶段
主要任务:聘请网络管理专家、电化教育专家以及专用硬件设备提供商和软件开发商辅助调试、检测设备和各类应用平台。
第四阶段:人员培训、应用阶段
主要任务:学校网络管理人员培训、专用教室人员培训、专职电教员培训、教师多媒体设备使用培训、各类教学平台、管理平台的使用培训等 第五阶段:总结修正阶段
主要任务:总结各类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教师使用设备、平台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具体研究过程和主课题研究同步
五、课题研究的评估
1、阶段性检测:由学校教科室负责鉴定方案实施情况,由教技室、总务处具体回报实施情况
2、终期鉴定:由教科室、教技室等部门组织实验报告,交专家组讨论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课题组组长:朱国明
课题组主要成员:信息技术教师 后勤人员
2007年11月15日
执笔:朱国明
第三篇:信息化工作汇报---打造数字化校园1
打造数字化校园,享受信息化服务
——中学教育信息化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中学2007年10月,在县委政府的统一城乡学校布局调整中,将原四中、原三中、园户村中学以及园户村镇所辖的共八所小学合并,在原园户村中学的操场上,建成了以汉、哈双语教学为主的九年一贯制的中学。学校占地面积140余亩。学校建有教学楼两幢,宿舍楼一幢,餐厅楼一幢,平房7幢,形体室一间,建筑面积共计21964平方米。目前学校共有学生1900名,中学806名,(少数民族学生373名),小学1094名(少数民族学生674名)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约占在校生的55、1%。教职工203名,其中专任教师196名,中学高级教师57人;小高讲师11名。少数民族教职工87人。学校有47个教学班,小学28个,其中民语直授班级4个;中学19个,民语直授班级3个。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于2004年年9月对原哈族中学、园户村镇中学和十三户学配备并安装了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配置三套设备。2007年合校后,喜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五十年大庆之即,中央代表团赠送新疆1.13亿元的电教设备,我校成荣幸成为被赠送学校,为我校提供一套计算机网络教室(50台学生机、一台教师机、一台服务器),一套远程教育接收设备,一套多媒体教室。至此,我校有三间微机室、电子备课室一间、多媒体教室各五个,还有完备的常规电教器材。任何一台机器上方便地登录互联网,实现资源
共享。为了使设备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利用,我们还自己投资逾十万,引进移动光纤4M和电信4M接收互联网,实现与外部互联网4M接通,校园网内部实现100M互联。并建起了教师备课室,现教师办公室共有电脑55台,学生用计算机156台,各类交换机16台,激光打印机12台,基本改变了我校运用现代技术教育的现状,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改善办学条件,创造了有利的教育环境。
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重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近三年来,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目前我校已形成了组织管理科学化、教学内容系统化、教育形式多样化的现代远程教育立体化网络平台。
二、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
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国家推行的扶贫项目之一,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其目的就是把发达的先进资源提供给贫困地区,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因此,县教育局及时地召开了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会议,传达了《新疆远程教育检查评估》、《昌吉州远程教育检查评估》有了这两个文件给我们在远程使用方法给予指引。之后,我们立即向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传达,大家深深地感到: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大好机会和教育有效载体,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卫星收视、光盘播放等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手段,顺利地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在统一了认识之后,我们首先成立了以学校校长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把关的实施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我们组内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从2007年年10月中旬由中央代表团项目工程负责
人员安装调试设备工作,到9月底基本结束,在这一段时间,摆在学校领导面前的头等大事就是要进一步完善硬件基础,诸如:如何实现每项设备的安全,我们从安防盗门等事情开始,大家出主意想办法,研究我们新设备与以前的现有设备的功能要综合运用并得以发挥,从教室布局到设备添加,每项工作都着眼我校未来发展,坚决避免重复投资。开学伊始,我们就研究制定了我校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具体实施方案,并由教导处牵头,制定实施、检查、考核方案,让每一位教师都要成为素质教育的参与者与实施者。
三、在搞好组织管理上下工夫
我校现代远程教育设施的成功建设,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极大的缩短了我校作为西部中小学与发达城市中学之间的差距,为了使这套远程教育设施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对于它的组织管理就成了我们工作的重点。为此,在校领导班子的带动下,全校上下统一行动,认真研究制定了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划和方案。按照实际,实效的原则,对远程教育实施科学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合理分工,明确责任。我们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现代远程教育的资金筹划和建设工作,作到了统一部署,统筹规划,避免了重复建设和多头管理。其次是由教务处具体落实和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实施和检查工作,再次是由计算机老师负责相关的技术指导工作。在他的指导下,我校教师在刚刚过去的新课程大赛中都做出了异彩纷呈的课件,充分利用了我们已有的资源。
第二、建章建制,提高使用效率。尽管利用多媒体教学我们一直很重视,特别是中青年老师,在经过培训后,部分老师已经尝到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甜头,但我们以前的设备有限,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远程教育在我校也是实践了几年了,远程教育与课程整合以初步有了成果,在每年教育局组织的远程教育优质资源进课堂大赛中荣获好的名次。在此过程中我们也特别得到了县电教站的领导和老师的帮助,本学期,我们相继出台了六项管理制度,规范了我校远程教育设施的使用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远程教育设施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它的作用。这六项制度是:
(一)、《中学计算机网络教管理制度》。
(二)、《中学远程教育管理制度》
(三)、《呼中学多媒体管理制度》对远程教育设备及系统维护管理,保障了设备的完好率。在这里,我们明确要求,每节课后教师都要认真填写使用记录,出现故障的机器一定要及时登记,以便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维修,以免耽误教师的正常上课。
(四)、《远程教育资源下载和软件刻录及管理制度》。远程教育资源下载及管理工作由主管电脑的徐斌老师负责,这两项制度的建立对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使其工作具有了明确的方向性,保证了软件的定期接收和有效利用。
(五)、《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使用登记制度》。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要求徐斌老师每天都要做好远程教育资源接收,下载,处理及对资源库的管理工作,把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活动纳入考核指标,极大的提高了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六)、《中学办公室计算机使用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能有效保证在正常上课、上班时间,我们的计算机一
直处于安全运行状态,为师生们的教学提供良好的支持。总之,这些制度的建立为我校师生正确合理使用远程教育设施提供了保障。
第三、加强储备,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果说制度的建立是使远程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的保障,那么下载资源,储备资源则是远程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保障。2008年学校购置了一块1TBG的大硬盘,这样可以将一年的资源完整地下载到本地硬盘,我们只将有用的资源刻录下来。这样减轻了管理人员刻录负担,也为广大教师访问上下学期远程教育资源提供极大的方便。有了资源,我们极其注重以教学软件的开发来完善我校的教学资源储备。
首先是储备网上下载的资源。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要,我们为师生们提供了网上一些教学相关资源的网址,方便他们上网查找自己所需的课件,试题及其他网络资源。其次是储备师生开发的课件。每学期我们在结合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课件评比的同时,还将以前老师们上课使用过的优秀课件上传到服务器,建立校本资源库,供其他老师学习和借鉴。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调动师生的参与热情,同时我们把课件刻录成光碟储存起来,通过上传的方式和兄弟学校进行交流切磋,达到了资源共享。
四、在教师培训上下工夫
有了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让它发挥作用,为教育教学服务。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培训,锻造一支熟练运用和驾驭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结合学校的校本研修,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和考核,在远程教育使用方面具体培训内容:1、让教师掌握远程教育使用方法和路径,通过校园网访问远程教育资源。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案例和课件的二次整合,把资源更好的利用到教学当中去。3、开展为office办公软件的培训,掌握利用word、excel、ppt等软件更好地服务办公。
(二)、开展网络办公的培训,学习使用信息技术,并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和查询信息,能收发电子邮件、电子文档编辑、网页浏览、网络资源检索等;
(三)、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室设备使用的培训,使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室各种设备的使用,并且了解各设备的用途和功能以及注意事项。
(四)、为了提高教师的学习积极性,结合教育局开展的远程教育优质资源进课堂大赛活动,我校多次进行了远程信息资源方面的运用竞赛。我们每学期都要进行教师公开课和示范课的评比活动,活动中一个突出亮点就是必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老师会自动去学习、收集相关的知识,既提高教学能力,还提高计算机进行多媒体设计和教学的水平。
(五)、结合昌吉教育局的继续教育网上公共培训和中小学西部远程国培训项目,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和教育技术能力水平。
到目前为止,我校教师基本都能较好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相当部分教师能自己动手制作课件。物化生组老师每学期开展多媒体课件竞赛,以提高自身的基本功建设。
五、在发挥作用上下工夫
国家和政府之所以大力度推行现代农村远程教育,我校之所以不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就是为了使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优化课堂,为课堂教学增添色彩。
远程教育服务课堂教学,主要是为课堂教学提供资源支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里丰富的课堂教学实例,听专家讲座、看示范课。专家名师的讲课,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整体提高了业务能力。教师们在网上下载学科知识,适时地、合理地应用于课堂,无形中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我校有的教师把每一课所搜集的相关知识分类编辑整理,设计成非常实用的教学辅助材料,服务了自己,又方便了他人。除此之外,教师应用最多的是利用远程资源下载课件。那些设计新颖、巧妙、实用的课件,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生动活泼,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乐于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探究。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在,我校教师除了下载现成的课件外,还自己设计制作课件,并通过上传资源,建立本校的校本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在我们正进行的新课程大赛中,有百分之八十的教师应用了课件,既实用又实效.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不仅使我校教师的课
堂异彩纷呈,精益求精,也有效的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
10月份教育局开展送教下校活动,这次资源是将江苏省的优质课堂资源进行整合。广大一线教师通过刻录光盘学习和使用江苏省优质课程资源,积极的利用到教育教育当中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开辟了另一外道路。
2、方便师生,为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自从我校创建学习化校园以来,自主学习已成为我校教师的一种习惯。而缺少资料也正是我校教师的一大苦恼。远程教育开通以来,不但缺少资源的苦恼迎刃而解,而且教师完全可以拿出教学活动的“空隙”时间,随时进行学习。便捷而有效。同时将老师较好的资源上传到学校服务器上,建立网站,广大教师借签好的资源(课件或导学案)进行再次整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
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室访问远程教育资源、昌吉州期刊资源库以及互联网资源。我们的学生也可以就学习中的问题来查阅资料,还能通过电脑制作图片、搞一些设计等。
3、促进科研,为课题研究提供方便
将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接收到的丰富信息直接接入学校校园网,根据教学的需要,从远程教育接收的资源中提取需要的资源,重新组合,丰富自己的教学。我经常查阅远教资源里的教案、课件等项目,再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写出优秀的教案,为自己的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课题研究,为我们在更多具体问题的
解决上提供了许多快捷、便利的途径和方法。如进行一些问题的调查或问题的研究,利用网络要比去社会上实践调查轻松得多,便捷得多。现在我校部分教师正借助网络搞社会问题调查,为自己的课题服务。
学校通过新疆远程教育网开展班主任培训、提高广大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能力。同时10月份在新疆远程教育网开展了“豫疆携手开展优质教学资源进教室项目——2011年初中优质课远程直播活动”,通过此次活动使我校的广大教师在自己家门口观看内地发大地区的受课,各教研组都能十分重视此次活动,认真组织学习,为我校教科研指引了方向。
存在的问题:
1、有两间2004年配置的远程教育(无盘工作站)计算机网络教室,由于设备配置不能支持现在的教学和日常工作急需更新设备。访问外部和内部网络很慢。现在还使用的是win98系统,更新到xp不能正常运行。
2、教师开展电子备课和远程教育访问经常因为办公室计算机数量和配置而苦恼,学校也多次投入奖金进行改造,但由于本身计算机配置的问题效果不是很明显。
3、多媒体室管理和使用还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多媒体数量只有5间,教师使用多媒体室的兴致都很高,远程教育和自己获取的课件和资源都想让广大学生学习,但由于场地的原因,经常签课,签不到而退迟或放弃。这样积大地影响广大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资源。
4、部分教师还没有掌握远程教育技术。虽然学校开展了关于计算机相关的校本培训,教育部门组织了不同类型的考核,许多教师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由于电脑在很多教师家庭中还没有普及,很多教师手里还没有电脑,先前学的计算机知识已经逐渐在遗忘。也由于计算机知识的初级培训与远程教育技术脱节,教学活动中很少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因而对远程教育技术还比较陌生。
总之,教育信息化是一项以现代技术为支撑的事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尽管我们做了一些尝试,但努力的空间还很大,今后,我校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和不足,不断探索创新,使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得以进一步推广和深化,加强管理,深入扎实地搞好资源应用,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和教育资源,以实际行动回报上级教育部门给予的厚望和支持。
第四篇: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创建数字化校园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创建数字化校园
顺德区杏坛梁銶琚中学刘伏奇
杏坛梁球銶中学是伴随着全区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而诞生的城市现代化学校。建校以来,学校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近几年,伴随着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学校以教育信息化为手段,促进了学校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信息网络环境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师资培训与队伍建设,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五个方面
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伴随着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我们深深的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办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始终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做。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学校刘伏奇校长任组长,具体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在具体工作层面,由电教专业人员、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和在教师中聘请的兼职电教助理人员组成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开展具体工作。在抓好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及学期计划,确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措施。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建立了工作机制,创造了工作条件。
二、信息网络环境建设
我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一直本着科学规划、循序渐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近几年,我们一是注重了校园网络建设,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建设了学校网络中心机房,配备服务器3台套;建成了千兆校园网络系统,全校共有400余个网络接口,校园网宽带接入顺德区教育信息网,将学校的局域网与英特网相联,满足教育信息化工程宽带高速的要求。二是配备学生电脑室2个,计算机性能达到规定的标准,能保证信息技术课学生一人一台微机。三是将学校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 1
备,安装了教学平台,实现了教育信息网络班班通。在此基础上,配备1个机器人实验室,多功能电教室3个。四是给全体教职工每人配备一台电脑,将校园网络终端延伸至每间教室和办公室,学校还给每个级部和科室配备了打印机、刻录机。学校各行政办公室、学科教研组、普通教室及专用教室均设有应用终端,实现了办公和教学资料的网络化传输。目前,学校网络系统己成为学校行政办公、后勤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重要资源,应用十分广泛。教师实现了电子备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校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校本培训等。
三、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开展“数字校园”应用的核心。到目前为止,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连接顺德教育信息中心的学科资源,供教师查阅资料,交流学习。二是学校通过有效形式组织各教研组利用网络集体备课、主题教研等形式积极开发校本教育教学资源,积累了大量的学科教学素材,形成了丰富的学科教学资源。三是积极倡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特别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积累案例,撰写案例,积累素材,建立教育教学应用素材库。到目前为止,通过自制、积累、网上下载、购买等方式,建立了内容丰富的案例库,包括:学科教学、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与建设,以及德育等内容,为教师进行“案例”学习提供了保障。
四、师资培训与队伍建设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十分关注和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问题,把教师培训工作当作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为了落实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我们把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符合信息化教育需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当成教师校本培训的重中之重。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电教科组长、部分中层领导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培训领导小组,确立了“立足校本,结合岗位,整合资源,促进发展”的培训工作原则,确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思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和管理活动为载体,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的,逐步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符合信息化教育需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首先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培训。第二,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的培训。一是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区组织的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班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掌握多媒体技术,提高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能够运用网络为教学服务;二是立足校内,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电教人员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掌握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技能,要求全体教师人人会操作电脑,个个能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三是电教人员根据教学实际和教学要求,开发了《电教管理使用手册》、《校园教学平台使用指南》等校本培训教材,供教师学习和运用校园信息网络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培训,现在全校110名教职工全部会操作计算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全部合格,并能够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运用Powerpoint、flash等常用工具制作教学软件。目前,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师一种自觉行为,教师尝到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甜头。教师自主开发的课件和校本教学资源有20人次在省市课件比赛中获奖,我校学生连续多年代表顺德区参加全国的学生电脑制作大赛并有30多人次获得全国一、二等奖和省级奖。
五、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渗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强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我们一是利用顺德信息网办公OA系统构建了校园信息化办公系统和管理机制,发挥校园网络优势,提高办公效率。二是依托顺德教育信息网的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了教师网络化备
课平台和授课平台,将教师教学常规资料的传输、储存和交流与检查等环节实现网上运行。三是建立了网络环境下学科集体备课新机制,创新了传统的教学备课机制,很好的适应了现代多媒体教学环境对教师常规备课的技术要求,有效地减轻了教师负担,提高了备课质量。四是大力开展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2007年省级课题《初中学科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的开展给学校顺利推进这项工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校以承担课题研究为契机,从抓课题研究队伍建设和构建学校信息化网络入手,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和组织学校骨干教师积极参与课题实验工作,组建了一支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学科组长及骨干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队伍。在组建课题研究队伍的同时,学校充分发挥校本培训工作的作用,把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突破口,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在深入开展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学校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培训指导等方式,来增强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两年多的时间里,学校共进行了6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培训,培训教师达100%。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的开展,丰富了学校教师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近三年内,全校中考成绩逐年大幅度提高,中考成绩综合评价名列全区前茅。学校被评为顺德区先进学校,广东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总之,在近几年的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通过多方位的措施和保障机制,努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和学校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我校计划再配置校园电视台、演播室和电子阅览室等。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主要侧重实现家庭、校园和班级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在网络教学、网络培训等方面的应用。
展望未来,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更要依托教育信息化这一重要平台。
第五篇:学校信息化校园的研究方案
学校关于信息化校园的研究方案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所谓“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的集教、学、管理、娱乐为一体的一种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将成为未来数字化校园的热点。
所谓“信息化学习环境”,也就是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经过数字化信息处理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为了适应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数字化学习环境包括如下基本组成部分:
①设施,如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校园网络、因特网等; ②资源,为学习者提供的经数字化处理的多样化、可全球共享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
③平台,向学习者展现的学习界面,实现网上教与学活动的软件系统; ④通讯,实现远程协商讨论的保障;
⑤工具,学习者进行知识构建、创造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
我们可以看出“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两者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管理是手段,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形成是目的。
目前,国内许多大中小学校都进行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的实践,比如中国人民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探讨、南京大学新中新数字校园的实施案例等等。国外的许多学校还开辟了“虚拟校园”。在信息化研究、学习环境研究方面,许多学校都开展过各具特色的研
究,诸如“利用信息化环境,建构小学数学自主创新性学习模式的研究”、“网络环境下信息化学习模式”的实验研究等等。这些研究侧重于为学生学习创设新型学习环境,给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借鉴。
我校于2010年配备多台电脑,接入因特网,初步建立校园小型网络的基础上,着力实施以教育信息化为特色的发展策略。近两年来,尤其是2011年,在省教育督导检查的基础上我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先进设施,已初步建成了完备的数字校园网,并逐步展开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在实践层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较好的基础。
本课题旨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学校的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普通班级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学生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环境下的学习活动特点,探索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形成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的策略,研究“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对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及学生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强化其积极因素,弱化其消极因素,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教学相长,凸显学校的特色。
我们以期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建设“数字化校园”,凸现学校的特色,形成一套较好的管理运行机制。通过实验研究改革课堂教学,克服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弊端,创设信息化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多渠道、多方式、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建设“数字化校园”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库
(2)建设校园信息化学习环境
(3)建设社区信息化学习大环境
(4)探索“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规律
2、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主要对学校的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普通班级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学生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环境下的学习活动特点,探索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形成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的策略,研究“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对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及学生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强化其积极因素,弱化其消极因素,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教学相长,凸显学校的特色。
主要观点:
①从提升理念入手,创建有特色的“数字化校园”
②从培训技能入手,创建“数字化校园”的师生信息化学习环境 ③从合理评估入手,创建低投入高效能的“数字化校园” ④从广泛应用入手,创建方便实用的“数字化校园”
主要创新之处:
在逐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同时,建成具有“东光禄小学”特
色的、逐步加强并完善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库。其中突出三大特色:充实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的VOD视频点播;建立形式多样、使用方便的电子助教平台;形成百花齐放、个性鲜明的“博客园”。
探索和掌握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的为主体”的转变;实现以传统教育为主到普及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转变;实现从内容设计到过程设计的转变;实现从单学科教学向多学科及网络教学相整合的转变,促进课改的发展进程;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融合。
建立开放性的社区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发展与管理、提高家长育子的能力与知识、提高家长信息素养等方面提供平台,实现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学习大环境。
三、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1、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就是在可控的教育情景中,依据一定的理论假设,有目的地改变一些教育因素(自变量)。控制无关因素,观察记录另一些教育因素的变化,到了一定时间后,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找到两类教育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验证理论假设的方法。
针对3-6年级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普通班级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参与数字化校园活动的情况,了解他们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通过培训前后情况的对比、分析,研究学生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中
三种类型环境下的学习活动特点,探索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形成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策略,研究“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对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及学生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强化其积极因素,弱化其消极因素。
行动研究法
——研究人员针对“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的培训方案或计划,用以指导实践,同时又依据研究计划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充实和修正、完善培训计划或方案,不断提出新的目标。一方面以研究指导行动,以方案作为指南,另一方面研究行动又反过来作为研究的向导,促进研究的发展。两者相互反馈,不断反复,使研究不断深入和提高。
2实施步骤
[2012年]
①建成多媒体教室并装配大屏幕数字终端,配备电子备课室,使每位教师都能随时使用电脑。
②把学校网站数据库与内部平台数据库整合起来,使师生在家就可以使用校园内部教育教学资源。
③拥有一支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并能灵活利用网络进行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师资队伍,要求教师全部掌握电子教案的使用,35岁以下教师会利用PPT、网络课件生成系统制作课件。
④对3-6年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参与数字化校园活动的情况,了解他们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根据调查报告,对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普通班级进行有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2013年]
①实验班师生能熟练利用网络资源,并自主丰富学校资源库,其他师生也不同程度参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形成学校资源特色,其中VOD视频点播以及电子助教平台的使用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②进一步加大课题研究的力度,按计划对学生进行培训,积累信息技术实验班研究成果,逐步总结经验。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博客”个性化特色明显,影响较大,并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2014年]
①建成一个基础设施设备较为完善、功能相对齐全,资源相对丰富的集办公、管理、教学于一体的一流校园网络环境。
②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显著,信息技术实验班的特色初见成效,通过实验研究改革课堂教学,创设信息化学习环境。
③再次调查,对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普通班级学生在数字化校园中的不同程度的活动进行了解;通过对比,分析数字化校园对创设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影响,以及两者对学习者学习效能的影响,强化其积极因素,弱化其消极因素,形成优秀经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教学相长。④收集成果,总结经验,开展结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