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教学设计(陈晓娟)

时间:2019-05-12 22:4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东南亚教学设计(陈晓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东南亚教学设计(陈晓娟)》。

第一篇:东南亚教学设计(陈晓娟)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安丘市新安街道关王学校 陈晓娟

一、设计说明:

本节课由东南亚迷人的风光导入,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本节课重点体现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并结合我市的“五三”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课堂教学中还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将教学内容变得更直观,形象,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材分析: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本节从连两洲、通两洋的地理位置、山河相间的中南半岛和多火山的马来群岛,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等方面讲述了东南亚的自然条件。

三、学习目标:

• 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并掌握其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 通过读图、绘图,分析教材内容,掌握东南亚的地形特征,了解热带雨林与热带季风两种气候的特征与分布

• 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养成细心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从图中读出所需信息,对问题进行认识。采取自学法、讨论法,借助日常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东南亚地区有代表性的图片,进入到本节课学习。

(二)展示目标:

见大屏幕,请一名学生读。教师指明重点和难点。

(三)自学探究,合作交流。

1、东南亚的位置。

自学提示:认真读教材图2---1,找出与东南亚地区相邻的大洋和大洲,以及赤道和北回归线,并试着在已经画好的东南亚轮廓图中标出。

(提前安排学生画好东南亚地区轮廓图)教师巡堂观察,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分析讨论:东南亚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这样的一个位置有什么重要性?(可以同桌讨论)

教师补充学生的回答,并结合课件讲解分析,点明“十字路口”的重要性。

2、东南亚的范围

自学提示:读图2----1找出中南半岛、马来群岛、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并试着在已经画好的东南亚轮廓图中标出。教师巡堂观察。

要求学生记住这几个主要的地形区。

总结:东南亚地区包括——————和————的大部分。

3、东南亚的河流

自学提示:读图2—1找出下列河流:

1、伊洛瓦底江

2、萨尔温江

3、湄南河

4、湄公河

5、红河,并试着在已经画好的东南亚轮廓图中标出。可以只写出河流的代号。对照课件检查自己所填的是否正确。教师巡堂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请同学们向小组成员展示你在前三个学习任务中所填的内容,比比谁填的更准确,更完整。填错的同学及时改正过来。教师巡堂,并根据实际情况参与到某一个小组的活动中去。

4、东南亚的地形特征。

小组讨论:你们能试着归纳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以及河流特征吗?(结合地图和教材34---35页文字介绍)学生回答后,教师结合课件补充讲解。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马来群岛火山地震频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011年的3月10日我国云南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3月11日,日本又发生9.0级大地震是什么原因呢?是一回事吗?

火山会带给人类什么影响呢?为什么印尼爪哇岛有很多农民冒险搬到火山附近去居住,种地呢? 同桌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后,教师结合课件补充讲解。教育学生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

5、东南亚的气候

提问: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以什么气候为主?这两种气候有什么特征?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结合课件进行补充讲解。

(四)总结归纳。

请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结合大屏幕中总结的内容,对照检查自己是否已经全部掌握。

(五)达标检测。

完成教师出示的题目,教师根据完成情况作出总结,及时反馈出现 的问题。

(六)课后提升。

1、东南亚的地形、河流对农业会有什么影响呢?

2、日本为什么称“马六甲海 峡”为他们的海上生命线呢?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将地理图像与多媒体技术结合使用是本节课的一大特点,这使得知识点教学变得直观生动,易于接受;学习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时,不同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更是一目了然,对于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良好、清晰的空间概念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要作用。讨论法、直观法、启发式教学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愉快的课堂环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二篇:陈娟《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瀑布形态声音的特点,感受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

3、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并由此理清文章脉络。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瀑布的壮美和谷底时的感受。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揣摩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语及短语,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幻灯片2、3)3.这节课我们就去游览黄果树瀑布。

二.成果初探,交流展示

1.如果说庐山瀑布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入九天”而令人惊叹的话,那黄果树瀑布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美好的印象呢?(结合课题板书句式:黄果树瀑布真_______!生:默读课文后回答:黄果树瀑布真壮观、美丽、宽、气势非凡、雄伟„„)(出示幻灯片4)

2.黄果树瀑布是如此壮观雄伟、气势非凡,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生:接答:美!)(出示幻灯片5——13)

3.它到底美在哪儿呢?请大家轻声地读读课文,用你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仔细地找一找,用你敏锐的心灵触角尽情地品一品。(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

(生1: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生2: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生3: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4: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3.过渡:看来,黄果树瀑布确实给大家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其实作者就是从“声音、形态”(板书)两个方面,写出了黄果树瀑布的美。(出示幻灯片15——21)

三、精讲点拨,凸显重点

1.一篇文章要写得好写得美,得讲究方法。平时你写作文时,一般会用什么方法呢?

(生1:我会用上比喻、拟人等方法,让我的文章更加生动。)

(生2:我会用上名人名言、歇后语等,显得我很有水平。)

2.作者笔下的黄果树瀑布是如此栩栩如生,让我们如临其境,他也用了许多巧妙的方法,你发现了吗?请大家默读课文,就这一问题思考思考。(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

(生1:我发现作者用了比喻:“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把瀑布比成宽幅白练,使我的脑海里一下子就跳出了黄果树瀑布的样子,很形象。)(出示幻灯片23)

(生2:我也发现了比喻:“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作者先把瀑布的声音比作微风拂过树梢般轻柔,再把它比作潮水涌上岸滩的喧嚣汹涌,使我仿佛听到了那渐近渐响的“哗哗”声。)(出示幻灯片24)

3.作者对瀑布声音的比喻可不止这一处,你发现了吗?

(生1:“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2:“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4.为什么同样的瀑布声,作者会作出不同的比喻呢?(学生思考后交流)

(生1:我觉得是瀑布的声音发生了变化。)

(生2:我认为是作者听瀑布的位置变化了,所以听到的声音也变化了。)(出示幻灯片25)

5.小结:是啊,比喻要用的准确、巧妙,才能让人有如身临其境。6.作者还使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呢?(出示幻灯片

26、)

(生1:我发现作者使用了夸张的方法:“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从中我知道了瀑布的声音非常之响。)

(生2:“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这里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黄果树瀑布的宽。)

7.同学们交流的都很好,听老师来读读这段文字,你来看看这是什么方法?(读课文最后一小节。)这一小节中既没有对瀑布声音的描写,也没有形态的描写,它是如何表达瀑布之美的呢?(学生思考不出,教师加以点拨)(出示幻灯片27)

①徐霞客何许人也?(生: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

②他在遥望瀑布时,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生1:他仿佛听到“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2:他仿佛听到“如雷声轰鸣”般的哗哗声。)

(生3:他仿佛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8.小结:这样一位伟大的侠客,他见过的美景千千万万,可是在黄果树瀑布前,他“凝神——谛听(生接读)”,他“完全——沉醉(生接读)”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叫“衬托”。

9.过渡:如果说好词佳句是散落在文中闪亮的珍珠的话,那么写作的顺序就是将这些珍珠串成精美项链的丝线,本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呢?请大家迅速地浏览文本,想一想。(学生浏览全文)(出示幻灯片28)

(生:课文是按照“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透过树的缝隙、来到谷底、离开潭边”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10.小结:作者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移步换景”。

四、优化组织,引导探究 黄果树瀑布如此壮美,面对此情此景,如果你就是那位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你想对黄果树瀑布、自己、后人说些什么呢?请用三五句话写下来。(学生思考后写话)(出示幻灯片29)

五、迁移应用,升华认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结合课文以及搜集的资料以“我眼中的黄果树瀑布”为题写一篇文章。

3、利用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瀑布知识的文章。

六、板书设计

17.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 大自然的杰作!(?)

闻:声音——响,大 见:形态——高,宽

奇景:银雨洒金街

感:舒服极了

第三篇:一次函数教学设计肖晓娟

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贴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有助于提高课堂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能力。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安排在变量和常量,以及函数及其图像之后,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为本节课坚定了基础。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常量和变量,函数及其图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尤其是对函数的概念及其判断掌握较好。为本节课打了很好的基础,学习起来应该轻松自如。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会判断正比例函数。会列出简单的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难点:

理解正比例函数的自变量不是一个唯一的字母的正比例函数。求解正比例解析式中位置的量。五.教学目标 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意义。会判断正比例函数。

会根据条件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六.教法学法

采用小组讨论,研究,归纳的学习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学生思考的出结论的教学方法。七.教具准备 幻灯片 八.教学过程 目标:

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意义。会判断正比例函数。

会根据条件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会判断正比例函数。会列出简单的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难点:

理解正比例函数的自变量不是一个唯一的字母的正比例函数。求解正比例解析式中位置的量。

(一)创设情境 2011年开始运营的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 318km.设列车平均速度为300km/h.考虑以下问题:

(1)乘京沪高速列车,从始发站北京南站到终点站海虹桥站,约需要多少小时(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1318÷300≈4.4(h)

(2)京沪高铁列车的行程y(单位:km)与运行时间t(单位:h)之间有何数量关系?

y=300t(0≤t≤4.4)

(3)京沪高铁列车从北京南站出发2.5 h后,是否已经过了距始发站1 100 km的南京站?

y=300×2.5=750(km), 这是列车尚未 到 达 距 始 发 站 1 100km的南京站.(二)思考

下列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函数关系吗?如果是,请写出函数解析式:

(1)圆的周长l 随半径r的变化而变化.

(2)铁的密度为7.8g/cm3,铁块的质量m(单位:g)随它的体积V(单位:cm3)的变化而变化.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起的总厚度h(单位:cm)随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4)冷冻一个0°C的物体,使它每分钟下降2°C,物体温度T(单位:°C)随冷冻时间t(单位:min)的变化而变化。

(三)探究

(1)以上对应关系都是函数关系吗?其变量和常量分别是什么?进一步指出谁是自变量,谁是函数?

(2)认真观察自变量和常量运用什么运算符号连接起来的?这些常量可以取哪些值?

(3)这4个函数表达式与问题1的函数表达式 y=300t有何共同特征?请你用语言加以描述.

(四)归纳

1.如果我们把这个常数记为k,你能用数学式子表达吗? y=kx 2.对这个常数k有何要求呢?为什么? k≠0

3.请你尝试给这类特殊函数下个定义:

形如 y=kx(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比例系数

4.这个函数表达式在形式上是一个单项式还是一个多项式呢?你能指出它的系数是什么?次数为多少?

形式上是一个一次单项式,单项式系数就是比例系数k(五)练习

1.下列式子,哪些表示y是x的正比例函数?如果是,请你指出正比例系数k的值.(1)y=-0.1x(2)y=2x

(3)y=2x2(4)y2=4x(5)y=-4x+3(6)y=2(x-x2)+2x2 2.列式表示下列问题中y与x的函数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1)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周长为ycm.y=4x 是正比例函数(2)某人一年内的月平均收入为x元,他这年(12个月)的总收入为y元.

y=12x 是正比例函数

(3)一个长方体的长为2cm,宽为1.5cm,高为xcm,体积为ycm3.y=3x 是正比例函数

3.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若y=kx,则y是x的正比例函数()(2)若y=2x2,则y是x的正比例函数()(3)若y=2(x-1)+2,则y是x的正比例函数()(4)若y=2(x-1),则y是x-1的正比例函数()

(六)当堂检测

1.如果y=(k-1)x,是y关于x的正比例函数,则k满足________________.2.如果y=kxk-1,是y关于x的正比例函数,则k=__________.3.如果y=3x+k-4,是y关于x的正比例函数,则k=_________.4.下列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是()A.y=2x+1 B.y=8+2(x-4)

C.y=2x2 D.y= 5.下列问题中的y与x成正比例函数关系的是()A.圆的半径为r,面积为s B.某地手机月租为10元,通话收费标准为0.1元/min,若某月通话时间为x min,该月通话费用为y 元

C.把10本书全部随意放入两个抽屉内,第一个抽屉放入x本,第二个抽屉放入y本

D.长方形的一边长为4,另一边为x,面积为y 6.关于y=-2(x+3)说法正确的是()A.是y关于x的正比例函数,正比例系数为-2 B.是y关于x的正比例函数,正比例系数为 C.是y关于x+3的正比例函数,正比例系数为-2 D.是y关于x+3的正比例函数,正比例系数为

(七)作业 1.若y=kx+2k-3是y关于x的正比例函数,则k=______________.2.若y=(k-2)x是y关于x的正比例函数,则k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3.已知y关于x成正比例函数,当x=3时,y=-9,则y与x的关系式为_______.4.若y=(k+3)x|k|-2是y关于x的正比例函数,试求k的值。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课堂兴趣很高,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率很高。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探究创新部分梯度太高,一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些 困难,以后的教学应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第四篇:东南亚教学设计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节 东南亚 教学设计 1课时 第十七中学 尹相超

一、教材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在地图中找出东南亚的两大组成部分——马来群岛和中南半岛及主要国家,并说出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了解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能力与方法目标本:节课通过旅游知识的讲解引入本节内容,引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并以此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分布、寻找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析其特征和成因的能力,初步掌握认识一个区域的方法。通过学生分析地形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并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东南亚的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准备:资料图片,幻灯片,书本与地图册相关地图

二、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本节课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而后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地形图和政区图,让学生直接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并在学生获取的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归纳总结,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实例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二)学法:学生已经学过一年多的地理知识,在认知上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课堂上把尽量多的知识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根据教师提供相关材料,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得出结论,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在体现知识间的循序渐进的同时,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导入:大家好,欢迎各位同学参加海港区十七中国际旅行社,我很荣幸担当本次旅行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超导,就是超级导游的意思,我们这次旅行的目的地是风景美丽的东南亚各国。在出发之前呢有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大家请看大屏幕,这些事大家注意的事项,好了,现在开始我们的旅程。

1、十字路口的位置:

师:出示东南亚位置图和东南亚政区图。

生:明确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并在图上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并结合活动找到主要的地理事物和东南亚主要的国家。

师:出示马六甲航线示意图,引领学生理解东南亚“十字路口” 的重要地理位置。

【思考】: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生:结合马六甲航线示意图和在图上找到的主要地理事物,理解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并对思考题进行讨论后作答。教师适当点拨:

(通过教材中的插图及教师提供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其政区范围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湿热的气候与农业生产师: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东南亚位置图》生:结合教师给出的地图说出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南半岛大部分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2、师:引领学生分析这样的气候会形成怎样的农业,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直接了解东南亚主要的农产品并强调这一地区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农产品种类。

生:说出视频中看到的农作物,并根据自己的常识判断气候与农业的关系,从而分析东南亚经济的特征。

(让学生在自我分析的前提下,认识气候和农业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并能用联系的眼光看待地理事物)

3、拓展练习,活学活用:

以陈毅的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江上流,君喝江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为引导,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地图,发散学生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灵活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知识体系,提醒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知识反馈(1)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A.红河 B.湄公河 C.伊洛瓦底江 D.多瑙河(2)东南亚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为它位于()

A.五海三洲之地 B.亚洲各国到达美洲的必经之地 C.两大洋、两大洲的十字路口 D.欧洲各国石油输入的咽喉之地(3)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4)一艘轮船正在泰国某港口装船外运,装船的货物最可能是()A.小麦 B.水稻 C.石油 D.煤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东南亚

(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1、范围及组成部分

2、主要国家:

3、重要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

(二)湿热的气候与农业生产

1、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 此教学设计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一定量的图片和材料,并根据提供的图片材料引领学生分析、探究得出结论,而后应用刚刚得出的结论继续下面的学习;教师力争在本节课做到知识点都是由学生自行得出。本节课还注意了学生身边事例的引入,把地理学科与学生的日常认知水平紧密结合,让学生感知地理学科的实际意义;这节课也更注意了地理学科的人文性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力图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第五篇:东南亚教学设计

《东南亚》教学设计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教材分析:

东南亚是学生在世界地理下册的区域地理中接触的第一个地理区域。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以前面的“认识大洲”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为依托,对相关知识进行充实和提高,又对后面“走进国家”部分起到铺垫作用。

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因此在本节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和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因此本节课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在教材中的地位比较重要。

教材处理:

教师在教材处理上,必须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活动的设计以探究和发现为核心,尽力体现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1)利用图像资料:充分利用地图,视频,幻灯片,使它们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

(2)精心设计活动:以学生活动为主推进课程,以发现和探究为核心,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掌握其地处亚洲与大洋州、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使学生了解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3)使学生掌握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自然环境特点。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读图,使学生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中南半岛的地势地形,河流的分布;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通过读图,了解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4)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自然环境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地理要素的联系观念。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山河分布特点及气候特点。

2、难点:通过读图分析东南亚的山河分布及气候特点和分布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设计意图:

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大量地图和资料,并根据提供的资料引领学生分析、探究得出结论,然后用得出的结论继续下面的学习。教师力争在本节课做到没有一个知识点是教师给的,而是由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的。另外,本节课的一大特点是还注意了从学生身边引入事例,把地理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认知水平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到地理学科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教师播放视频,引入东南亚地区。二.教师引导讲述,学生自主学习板书:第一章 第一节 东南亚地区

1.教师提问:东南亚还有哪些国家?学生读图。教师请学生说出东南亚国家的名称及特点。

2.东南亚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两大部分——学生看图说出其范围。板书: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3.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分组根据实际进行探究活动。(1)第一组:去东南亚是否该带毛衣、短袖、芒果 由探究活动引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板书: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低纬度地区(2)第二组:去东南亚是否该带登山鞋

由探究活动引出东南亚的地形、地势和河流分布特征。板书: 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地形 北高南低 中部高,四周低,地形崎岖,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多火山 河流 由北向南流 呈放射状流

(3)第三组:去东南亚是否该带雨伞、保湿霜、防沙围巾 由探究活动引出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和特征。板书: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与位置联系)

教师:东南亚的气候特征深刻影响着当地的农业。

学生:能说出对农业播种和收获的影响。

三.教师小结:东南亚各地理要素间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提醒学生注意箭头)而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之间又存在着一定差异

四.课后练习:学生分组进行闯关测试。

下载东南亚教学设计(陈晓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南亚教学设计(陈晓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东南亚教学设计

    沧源民族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 第六周 2014年2月26日第二章 了解地区 第一节 东南亚(课时:3课时 ) 主备教师:段丽 一、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东南亚》教学设计

    《东南亚》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山东省莱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董福军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

    东南亚教学设计

    东南亚教学设计 东南亚是学生在世界地理下册的区域地理中接触的第一个地理区域。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以前面的“认识大洲”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为依托,对相......

    东南亚 教学设计

    第二章了解地区 第一节东南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 地处亚洲与大洋州、 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的热带......

    东南亚 教学设计

    东南亚 导入新课:陈毅元帅有一首诗曾这样写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是写给哪个地方的人民的吗?是写给缅甸友人的一首诗!那么大家知......

    东南亚 教学设计

    7.2 东南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东南亚地理位置,并了解其重要性; 2.描述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列举东南亚的主要农作......

    东南亚教学设计[推荐5篇]

    东南亚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

    陈晓静 加法教学设计(5篇)

    课题: 《加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 讲 课 人: 陈晓静 年级、学科: 一年级 数学 单 位: 楼自庄小学 时 间: 2012年9月 加法 教材分析: “加法”这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