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下册《太阳》教学设计文档
三年级下册《太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太阳》是一篇说明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课文内容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具体、通俗、明了地介绍了太阳的特点。第二部分讲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正因为太阳有远、大、热的特点,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两部分存在内在的相互关联。全文语言简练,结构清楚。但一些科学知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些陌生。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差、抵、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差不多、抵得上、摄氏度”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渗透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3.书写“繁、抵、氏”。教学难点:
学生自主探讨出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资源:
学生:搜集利用太阳能源而产生的发明创造 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三年级学生应该能够做到提前预习,充分预习课文,能自学字词,读通课文。因此我鼓励学生课前自主解决字词问题,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课堂中,我把第1—3自然段作为重点教学,通过朗读加深对太阳特点的认识,同时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几种说明方法。第4—7自然段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出太阳与我们的密切关系。说一说的环节,使学生觉得太阳离我们并不遥远,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教师介绍说明文,引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课件出示太阳)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2.课件出示:繁、抵、氏,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带领学生书空,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展示优秀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生字,让学生观察生字,交流识记方法,展示优秀作业,让学生迅速掌握生字,提高书写水平。
3.学生朗读课文,标好段落序号。
三、精读课文,了解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认识太阳的特点。1.学习太阳的“远”
(1)师:课文中的传说,就是《后羿射日》。在现实生活中,你们想一想他能射下太阳吗?为什么?
(2)学生朗读相关句子。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遥远的感觉。【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该环节就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提高理解能力,加深对课文说明方法的理解。
(3)课件出示:太阳离我们很远。
学生交流两组句子的区别,教师渗透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4)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2.学习太阳的“大” 和 “热”(1)学生默读2—3自然段,划出描写太阳的语句。(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板书。(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出太阳的特点。
四、合作探讨,找出关系
1.师:在《后羿射日》的传说中,后羿是一个神箭手,假如他真的能射下太阳,为什么要留下一个呢?学生试说。
2.学生分组讨论
(1)课件出示过渡句。教师讲解过渡句的作用。引出“到底太阳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师生合作朗读第8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太阳与人类的关系。(4)说一说:我们身边利用太阳的发明创造。
五、总结全文结构,布置作业
1.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
【设计意图】语文课应该训练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让学生能从整体上感知课堂所学知识,把握整体内容。
板书设计 太
阳
特
点:
远
大
热 关系密切:
动植物
雨雪风
预防和治疗疾病
课堂反馈
本课从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开始,学生均能够正确认识词语,较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有些轻声的字出现一些错误,今后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本课的学习从《后羿射日》的传说提出问题:后羿能射到太阳吗?这种安排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引出了太阳非常远的特点,继而学习太阳的“大”和“热”,感觉过渡比较自然。而且通过朗读体会说明文的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课还紧紧抓住“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个过渡句,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整体结构。
本课说一说的环节,让学生感觉到太阳离我们并不“遥远”,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意识。
三年级下册《太阳》教学设计
[日期:2013-05-03] 来源:教学实践展示和研讨活动
作者:新安镇中心小学 韩志明 [字体:大 中 小]
教材分析
《太阳》是一篇说明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课文内容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具体、通俗、明了地介绍了太阳的特点。第二部分讲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正因为太阳有远、大、热的特点,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两部分存在内在的相互关联。全文语言简练,结构清楚。但一些科学知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些陌生。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差、抵、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差不多、抵得上、摄氏度”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渗透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
3.书写“繁、抵、氏”。
教学难点:
学生自主探讨出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资源:
学生:搜集利用太阳能源而产生的发明创造
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三年级学生应该能够做到提前预习,充分预习课文,能自学字词,读通课文。因此我鼓励学生课前自主解决字词问题,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课堂中,我把第1—3自然段作为重点教学,通过朗读加深对太阳特点的认识,同时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几种说明方法。第4—7自然段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出太阳与我们的密切关系。说一说的环节,使学生觉得太阳离我们并不遥远,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教师介绍说明文,引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课件出示太阳)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2.课件出示:繁、抵、氏,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带领学生书空,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展示优秀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生字,让学生观察生字,交流识记方法,展示优秀作业,让学生迅速掌握生字,提高书写水平。
3.学生朗读课文,标好段落序号。
三、精读课文,了解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认识太阳的特点。
1.学习太阳的“远”
(1)
师:课文中的传说,就是《后羿射日》。在现实生活中,你们想一想他能射下太阳吗?为什么?
(2)
学生朗读相关句子。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遥远的感觉。
【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该环节就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提高理解能力,加深对课文说明方法的理解。
(3)
课件出示:太阳离我们很远。
学生交流两组句子的区别,教师渗透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4)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太阳的“大” 和 “热”
(1)
学生默读2—3自然段,划出描写太阳的语句。
(2)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板书。
(3)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出太阳的特点。
四、合作探讨,找出关系
1.师:在《后羿射日》的传说中,后羿是一个神箭手,假如他真的能射下太阳,为什么要留下一个呢?学生试说。
2.学生分组讨论
(1)课件出示过渡句。教师讲解过渡句的作用。引出“到底太阳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师生合作朗读第8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4)说一说:我们身边利用太阳的发明创造。
五、总结全文结构,布置作业
1.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
【设计意图】语文课应该训练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让学生能从整体上感知课堂所学知识,把握整体内容。
板书设计 太
阳
特
点:
远
大
热
关系密切:
动植物
雨雪风
预防和治疗疾病
课堂反馈
本课从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开始,学生均能够正确认识词语,较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有些轻声的字出现一些错误,今后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本课的学习从《后羿射日》的传说提出问题:后羿能射到太阳吗?这种安排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引出了太阳非常远的特点,继而学习太阳的“大”和“热”,感觉过渡比较自然。而且通过朗读体会说明文的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课还紧紧抓住“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个过渡句,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整体结构。
本课说一说的环节,让学生感觉到太阳离我们并不“遥远”,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意识。
第二篇:三年级下册《太阳》教学设计
《太阳》教学设计
付现红
一、导入
1、科学技术的发展,帮助人们不断的探索宇宙的奥秘,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出示有关图片,出示课件图片太阳。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太阳的说明文,面对光芒万丈的太阳,你想了解什么呢?
2、从这些问题中,我看出大家有研究科学的精神,我建议大家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小科学家,把课文当成一份科学资料去读。那你觉得该怎么读课文呢?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同学的这些建议,自己读书吧。
2、我要考考小科学家们,出示词语指名读。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每一自然段都介绍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认识一些说明方法,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
1、你读懂了哪些自然段的内容,它介绍了什么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学习1——3自然段。
(1)边回答,边填上表格的数字。体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表中我们看出课文在写太阳的远大热时,用了什么来说明的?板写:列数字 用这些数字来说明有什么好处?
(2)出示“我们看到的太阳并不大,实际上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抵得上一个太阳。”
说着太阳,怎么又说起地球呢?板写:作比较 小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我们就知道太阳更大了。(3)出示“太阳离我们很远,有1.5亿公里。太阳很热,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如果只用这两句话来写太阳的远、热,你们有没有兴趣来读?那课文又怎么来说远呢? 板写:举例子
老师今年40岁了,要是坐飞机到太阳上去,得有多大了? 那还别说,我小时候看到宇航员登上月球,我也梦想有一天能登上太阳去看一看,那该多爽啊!你们说说我这个愿望能实现吗?谁能说服我?小结:这里也用到了举例子。
3、能通过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太阳的远大热这些特点吗? 指名读。
四、阅读练习
刚才,我们了解了课文在介绍太阳时,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多种方法,使一些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这样太阳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这段话主要介绍了什么?你发现他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出示:
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皱褶,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用上这些说明方法,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五、小练笔
同学们看这些说明方法对咱们的写作还真有用。我收集一些资料,读读想想他们有哪些特点?出示:
1、月亮距地球38万多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骑自行车要400天。49个月亮等于一个地球。
2、语文书长
厘米,宽
28厘米,厚厘米。
你们能用上今天说学的方法将月亮的特点或语文书大小说清楚吗?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下册:《太阳》 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太阳》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太阳》是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共有三篇讲读课文,都描写得十分生动,三年级语文下册:《太阳》 教学设计。单元训练重点是了解作者按事物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方法,知道安排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各部分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对“按事物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两篇课文的教学打下基础。而如何让课文材料按几方面形象地展现于学生面前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太阳》的课文目标是这样的: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2个生字,理解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因为…所以…”“虽然…但 是…”“如果…就…”造句。
3、知道课文运用数据和比较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4、了解有关太阳及太阳与人类关系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下册:《太阳》 教学设计》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第一课时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抵得上”、“估计”的意思,了解作者按事物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能给课文分段,知道作者运用数据和作比较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太阳》一文时,我充4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运用自制小卡片,使课文材料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按几个方面形象地展现于面前。从而突破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的精神。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我利用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宇航员不能登上太阳的原因。这样既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使新旧知识有了一个“磨合”的机会。
(二)、利用教具,理清层次。
1、摘录。让学生默读课文,用小卡片摘录有关太阳的知识点。摘录的过程其实就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2、质疑。
当有关太阳的知识点无序地展现于学生面前时,提出疑问:我们看得明白吗?使学生领悟到要说明一种事物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
3、调整。
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归归类。这个过程操作性强,训练面广,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4、再质疑,再调整。
当材料比较有序时,提出一个“层次”问题,启发学生说明一种事物除了要按顺序,还要有层次。经过调整,全文材料已按几方面清楚地呈现于每位同学的桌面。
5、根据理清的材料分段。
(三)、细读课文,体会写作方法。
让学生划出具体描写太阳特点的句子,知道运用数据和作比较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读、议体会运用这些方法的好处。
(四)、回顾学法,课外延伸。
回顾我们是怎样学习这篇课文的(摘录课文材料--按几方面归类整理--了解材料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本单元的另几篇课文也可以按这种方法学习。
整个过程以学生的操作、探索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篇:三年级下册语文《太阳》教学设计
《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词语。
2、朗读课文,知道太阳的特点。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的一些方法。过程与方法:自学、朗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
难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检查字词
1、直接揭题。猜谜语,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明文——太阳。(板书:太阳)
2、预习调查。你们预习课文了吗?说说你们是怎样预习的?
3、预习检查。老师要考考你们。会读词语吗?
A、出示课件,轮读词语。注意听,读错的,咱立刻要指出来。
传说 差不多 庄稼 热量 寸草不生 抵得上 摄氏 世界
温度 钢铁 生存 繁殖 蔬菜 比较 杀菌 预防
B、在来看看词语,你认为有难写的字词吗?在书写的时候,你认为哪个字需要提醒一下?
二、传说过渡,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讲述传说。
关于太阳,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9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A、这个故事叫——后羿射日;那个箭法很好的人叫——后羿。
B、孩子们,现在让我们回到现实中想一想,后羿真的能射下太阳么?为什么?课文中有一个句子直接告诉了我们,打开课本读一读。
2、学习太阳的“远”
A、交流句子: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B、你能换一种说法吗? C、比较这两个句子,虽然说意思一样,但所表达的语气情感是不一样的。谁来读一读?你觉得该注意哪个词?
D、是呀,这仅仅是一个传说,这么远,箭是射不到的。“这么远”到底有多远呢?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用波浪线划一划。
E、细细品味一下,哪些词最能说明太阳离我们很远?(板书:1.5亿公里,走3500年,飞二十几年)
F、仔细观察,反复读读这些词,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这些词都是数字)
G、小结:用数字说明两者之间的距离,十分准确。如果不用数字,只说很远很远,只能给人笼统模糊的印象,这是说明事物的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列数字。(板书:列数字)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太阳的一个特点——远。
H、其实,这个句子中除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举了两个例子,你能找出来吗?作者用熟悉的事例作类比,如“到太阳上去,如果不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这种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I、你看,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我们一起再来体会体会太阳的这一特点。
J、课文除了向我们介绍了太阳“远”的特点之外,还介绍了一些其他特点,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思考:课文还讲了太阳的哪些特点?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
三、自由朗读,学习2、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师生交流:
A、你觉得太阳还有哪些特点?用一个字概括,你会用哪个字?
(大)
B、你从哪儿体会到了太阳的大?(板书:大 1个太阳=130万个地球)先故意不写“万”字。从万字你体会到了什么?用地球来跟太阳相比,这就是作比较。
C、太阳明明很大,可为什么又说太阳像一个盘子那么大? D、你能读好这句话么?
A、你觉得太阳还有哪些特点?(热)
B、你从哪儿体会到了太阳的热?(板书:6000,6000*2500)
C、再读一读句子,想一想这句话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小结:学到这,我们基本了解了太阳的一些知识,就是“远”,“大”,“热”,作者为了说明太阳的这些特点,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得我们原先一些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这样描写太阳的特点因此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这节课学得怎么样。
四、课堂作业,巩固说明方法
学生当堂完成练习,当场校对。
五、板书设计
太 远 1.5亿公里 列数字
走3500年 举例子 阳
飞二十几年
大
130万个地球=1个太阳 作比较、列数字
热
表面温度 6000℃
列数字,打比方
中心温度 6000*2500=15000000
姓名:匡志勇 性别:男 年 龄:32 职务:教师 职称:中一
工作单位: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薛坪镇薛坪中心小学 邮政编码:441521 电话:*** 6103电子邮箱:273232116@qq.com 3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下册:《太阳》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二、教学目标
《太阳》的课文目标是这样的:
2、学会2个生字,理解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因为…所以…”“虽然…但 是…”“如果…就…”造句。
3、知道课文运用数据和比较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4、了解有关太阳及太阳与人类关系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第一课时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3、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太阳》一文时,我充4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运用自制小卡片,使课文材料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按几个方面形象地展现于面前。从而突破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的精神。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我利用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宇航员不能登上太阳的原因。这样既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使新旧知识有了一个“磨合”的机会。
(二)、利用教具,理清层次。
1、摘录。
让学生默读课文,用小卡片摘录有关太阳的知识点。摘录的过程其实就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2、质疑。
当有关太阳的知识点无序地展现于学生面前时,提出疑问:我们看得明白吗?使学生领悟到要说明一种事物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
3、调整。
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归归类。这个过程操作性强,训练面广,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4、再质疑,再调整。
当材料比较有序时,提出一个“层次”问题,启发学生说明一种事物除了要按顺序,还要有层次。经过调整,全文材料已按几方面清楚地呈现于每位同学的桌面。
5、根据理清的材料分段。
(三)、细读课文,体会写作方法。
让学生划出具体描写太阳特点的句子,知道运用数据和作比较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读、议体会运用这些方法的好处。
(四)、回顾学法,课外延伸。
回顾我们是怎样学习这篇课文的(摘录课文材料--按几方面归类整理--了解材料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本单元的另几篇课文也可以按这种方法学习。
整个过程以学生的操作、探索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