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课堂的教学设计
生物课堂的教学设计
摘 要:讲课是一门艺术,同样的内容,由于不同的教师讲授,其效果就明显不同,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讲课中艺术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常常能用娓娓动听的语言吸引学生,使学生乐而不倦。有人主张上课要有点戏剧成分,有幽默,有笑声,这话有一定的道理。总之,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意课堂讲授的艺术技巧。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物课堂 教学设计 板书
一、导言设计导言应该新颖脱俗,不要陈词滥调,切忌千篇一律,要有创新,既要切题,又要有趣味性,创设情境,创造“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中枢神经系统时,把大脑和计算机联系起来,在导入新课第一句话就说:“人体具有一台目前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计算机--大脑”。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进而又说“尽管计算机比起人类来有许多不容争辩的优越性,然而在整个过程中,除了上计算机外,全体工作总要人来控制。计算机总是按着人们编制的程序去进行工作,丝毫不能越轨,在发生事先没有预料的情况下,便束手无策,而人的大脑却有独特的思维活动和记忆能力。即使发生意外也能随机应变决定应该采取的措施和行动的。大脑的这种精确分析能力,人的神经系统所固有的加工信息的有效方法都远远超过了由计算机组成的控制系统”。这几句话,就使学生对大脑有一种奇妙的感觉。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要重点,难点突出,科学性强,条理清楚,简明扼要,既不要照搬教材,也不要脱离教材。应根据教材内容,灵活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具。课堂教学,在讲授时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艺术水平。
1.循循善诱 即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教师对教材进行加工后,讲授时要条理清楚,不堆砌教材。教师要了解教材内涵的真谛,传授时揭晓其内在规律,简明扼要击中要害。
(2)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讲解许多理论问题研究的原理设想,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法,使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方法。不应循规蹈矩,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并激发他们要有突破前人结论并进一步创新的勇气。引导学生多维度的思考问题,对同一概念从不同方法去理解。对同一问题转换不同的角度去考察。从一种规律引出其它规律。
(3)避免注入式教学方法传授课本上现成的结论。可用问题启发,图表启发,实物启发,类比启发等形式。例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让学生调查自己与父母的一些特征。如眼皮的 单双,有无耳垂等。再如关于“植物的运动”中的“感性运动”问题,可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含羞草入手,让学生观察用手能使含羞草的叶子闭合的现象,进而把握问题的实质:引起含羞草小叶运动的因素是什么?再如,在讲授生物的拟态时,可出示竹节虫、桔叶蛾的图片。总之,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诱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
2.语言生动。教学语言要求准确,清楚,流畅,不能有科学性的错谈。在外部特征上要宏亮而无噪音,口齿清楚而无语病,抑扬顿挫而无怪调,生动活泼,快慢适度,有张有弛,语言生动有趣,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有幽默感,诙谐感,使人听后觉得平易流畅,情真意切,津津有味,心驰神往。但一定要避免即兴笑料。课堂语言不要太土,更不准使用低级趣味,庸俗不文明的语言。
3.教态。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课堂是探索知识,培养心理品质和发展潜力的场所,应该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要创造亲密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提倡愉快学习。那种过于紧张,严肃的状态只会妨碍学习,抑制智力。因此,教师要讲究自己的姿态。授课时要落落大方,和蔼可亲,笑容可掬,目扫全堂,明察秋毫。尽管课堂众目睽睽,也要做到“目中无人”,镇定自若。把教案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语言讲出来,而且要讲得绘声绘色,神采飞扬,引人入胜。除了用语言表达,还应有姿势和手势来配合,但手势不能过于频繁,动作幅度也不能太大,更不能在讲台上快速走来走去,或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而要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全神贯注,认真听讲。
4.善于应变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应变力。在讲课时要通过学生的动作,眼神,面部表情,声息等感知学生听课的情绪变化。有经验的教师上课,一般都能做到“望,闻,问,切”,“望”,即观察,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来发现问题;“闻”,是听声音,学生的发问和与学生谈话能发现其听懂与否;“问”是教师提问,考察学生;“切”是实地考察,验收其作业等。总之,发现学生听课有为难情绪时,要调整讲法,改变教法,突破重点和难点。
三、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时板书要求整洁美观,条理清晰,纲目分明,充分反映教学的重点和主线,以及教材层次要点,促进学生的感知,思维和记忆。从布局上一般由黑板自左向右写起,但要留出适当的位置进行板图。
四、板图设计 版图的内容应反映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简单明了,概括又说明问题
板图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有经验的教师把板图说成是自己授课时的“法宝”,教育心理学家则把板图美称为各科概念形成的支柱。它的性质与挂图不同,可以边讲,边画,边擦,所描绘的对象不是一次性整体展现在学生面前,给予学生动态之感。加之教师语言的配合,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起到突破重点的作用。生物课中不少的课程内容都可采用板图这种直观手段。
五、结尾设计精彩的结尾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明确重点,知识条理,容易记忆,回味无穷。结束语的形式大致有三种
1.以课本的知识主线为纲,总结全课内容,突出重点,加深印象。
2.呼应入题的话或针对引言中提出的启发性问题,给予圆满的回答,起到概括总结的作用。
3.提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发人深思。
第二篇: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以
《伴性遗传——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一课为例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以及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之后,沿着遗传学发展史的顺序,安排了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通过分析摩尔根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并认识果蝇的伴性遗传。本节课既解决了“基因在哪里”这一重要问题,又揭示了伴性遗传的现象和实质。本节课从逻辑思维和实验证据两个方面把基因定位在了染色体上,从而把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的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了一起。通过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实质的深入理解,同时遗传规律的不同形式、传递特点也在对比、分析孟德尔实验与摩尔根实验中得以应用和深化。这部分的内容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
二.学情分析
通过第1章“孟德尔定律”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初步理解两大定律的实质,基本掌握了一些遗传学术语,学会分析单因子和双因子杂交实验过程及其对结果的解释和验证,学会遗传图解的书写,初步具备了运用假说——演绎的方法探究遗传学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为学习本节课奠定了基础。本节课是基于遗传定律的进一步学习,学生通过学习将会使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
三.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
通过推导果蝇眼色遗传方式,说出伴性遗传概念,总结伴性遗传的特点,感悟生命现象的一般与特殊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高认识生命本质的能力,感受生命的复杂、神奇与协调;产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物的情感。
2.科学探究
通过重走摩尔根的探索历程,梳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质疑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困惑于问题,如何假设问题的“答案“,考虑从哪些途径去解决问题,并以此渐渐地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
3.理性思维
学会运用遗传图解法、基因型的推导法分析果蝇杂交实验,得出相关结论,提高思维的缜密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方式和习惯。
4.社会责任
正确看待伴性遗传疾病,将所学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唤起学生敢于发现和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策略和手段
1.学法
本着为学习而设计教学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重建内容结构,力图实现将陈述性知识转变为过程性知识。在教学中利用摩尔根的研究历程为背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知识再发现的探究情景,引导他们重走科学探索之路。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发展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上是有效的做法。
2.教法
针对新课标强调过程式教学,采用布鲁纳的“发现—探究”式教学法,按照
“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几个环节,分别解决“萨顿的假说”、“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等主要问题。其中涉及到与旧知识的联系较多,在教学方法上则更多地采用任务驱动、问题串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实验对比、主动探究等方法展开学习,辅以讲解和课件展示,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过度和理解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投影展示三位科学家的照片,孟德尔、萨顿、摩尔根,教师讲述,这三位科学家都为遗传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投影展示他们的主要研究成果。
通过上面的导入过渡到萨顿的发现以及提出假说。
基因在染色体上是通过“类比推理”得出的推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思考回答
1.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2.可能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初步体验类比推理。
为摩尔根出场做铺垫
探究发现:果蝇眼色遗传实验
观察实验、发现问题
摩尔根质疑萨顿的假说,也质疑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课件展示摩尔根的果蝇杂交试验
实验Ⅰ
P
红眼♀
×
白眼♂
↓
F1
红眼(♂♀)(1237只)
↓
F1
雌雄果蝇交配
F2
红眼♀
:
红眼♂
:
白眼♂
(2459只)
(986只)
(982只)
实验Ⅱ
(F1)红眼♀
×
白眼♂
↓
1红眼♀:
1白眼♀:
1红眼♂:
1白眼♂
(129只)
(132只)
(102只)(114只)
问1:根据实验现象,你可以作作得出哪些判断?
问2: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果蝇眼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问3:你从果蝇杂交实验Ⅰ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出现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观察分析实验:
①红眼为显性性状;
②F1为杂合子,亲代为纯合子
③F2符合3:1,遵循孟德尔规律
提出疑问:
①为什么F2中白眼果蝇没有雌性?
②白眼雌果蝇不能存活
③控制白眼的基因与性染色体有关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创设生生、师生互动的探究氛围。
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课件展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明确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的不同,指出X
与
Y染色体的同源区、非同源区。
引导学生试着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像科学家一样。规定用B、b表示控制眼睛颜色的基因。
判断假说是否成立,首先要能解释原有实验的结果。强调“假说——演绎”
法
依据两种假说演绎的结果都和摩尔根的实验结果相符,难道这两种假说都成立?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假说。学生可能会提出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可能会提出以下三种假说:
假说1:基因位于区段Ⅰ(XB,Y)
假说2:基因位于区段Ⅱ(XB,YB)
假说3:基因位于区段Ⅲ(X,YB)
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假说分别画遗传图解解释摩尔根的实验。据此排除假说3。
学生分组分别依据假说1和假说2画遗传图解演绎实验结果。
假设1:眼色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
假设2:眼色基因只在X和Y染色体上
学生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具备摩尔根当时的知识基础,重演摩尔根当年的思维过程
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再组织学生讨论选择怎样一对亲本杂交来否定其中的一种假说?
适时点拨:摩尔根为验证他的假说,又设计了三个新实验,其中之一是:将上述实验所得白眼雌蝇和野生红眼雄蝇进行杂交。
让学生再依据两种假说演绎白眼雌蝇和野生红眼雄蝇进行杂交的结果。
课件出示摩尔根所做该实验的结果:雌蝇全部红眼,雄蝇全部白眼。
学生分组分别依据假说1和假说2画遗传图解演绎
实验结果。
汇报结果:
假说1
假说2
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
引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矛盾冲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突破难点。
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领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感受科学家严谨治学的态度,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了摩尔根用白眼雌蝇和红眼雄蝇进行杂交,验证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它的等位基因。”的假说是成立的。
课堂总结
交流体会。
课件呈现摩尔根的完整实验过程,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教师提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同学们畅所欲言。
归纳出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意义:
1、证实了孟德尔定律的正确性;
2、将一个特定的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的染色体上,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提供了实验证据;
3、解释了伴性遗传现象。
摩尔根成功的原因:一是质疑的精神;二是正确的材料;三是科学的方法。
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巩固基础知识。
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使学生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六、自主探究
若现在有纯合的直毛和分叉毛的雌、雄果蝇亲本,直毛对分叉毛为显性,请你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等位是位于是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
七、随堂练习
1、已知果蝇的体细胞内有4对同源染色体,根据萨顿的假说,关于该动物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果蝇的精子中含有成对的基因
B.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一个基因
C.果蝇的4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以同时来自父方,也可同时来自母方
D.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2、用纯系的黄果蝇和灰果蝇杂交得到下列结果,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亲本
子
代
灰雌性×黄雄性
全是灰色
黄雌性×灰雄性
所有雄性为黄色,所有雌性为灰色
A.灰色基因是伴X染色体隐性基因
B.黄色基因是伴X染色体显性基因
C.灰色基因是伴X染色体显性基因
D.黄色基因是常染色体隐性基因
3、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在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他用这只果蝇与野生型红眼果蝇进行杂交(实验Ⅰ),结果F1全部为红眼。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这种现象不能用孟德尔的理论完全解释清楚,于是他继续做了下表所示的实验(Ⅱ、Ⅲ)。与实验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杂交组合结
果
Ⅱ
F1红眼♀×白眼♂
红眼♀:
红眼♂:白眼♀:白眼♂=1:1:1:1
Ⅲ
野生型红眼♂×白眼♀(来自实验Ⅱ)
红眼♀:白眼♂=1:1
A.实验Ⅱ可视为实验Ⅰ的测交实验,其结果表明F1红眼雌果蝇为杂合子
B.实验Ⅲ是实验Ⅰ的反交实验,正反交结果不同可确定其不属于细胞核基因所控制的遗传
C.实验Ⅲ的结果表明野生型红眼果蝇的精子只有一半含有控制眼色的基因
D.对实验Ⅰ、Ⅱ、Ⅲ最合理的解释是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第三篇:《认识生物》复习课 课堂教学设计
《认识生物》复习课 课堂教学设计
《认识生物》复习课
课堂教学设计复习目标①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本章的知识框架和各个知识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②能力目标: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了解亲自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能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在大自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生物具有一系列的生命特征,进一步加强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基本素养的培养,鼓励他们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难点和重点重点:①与学生一起复习,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获得能力,因此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是本节课的重点;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好调查表格(有条件的可带照相机,放大镜等)。教师:帮助学生分组并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一些生物适于环境的特点。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到植物园进行复习。学生认真观察和记录(预计给学生30分钟的时间)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让学生在自然中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感受生物的勃勃生机。提出问题:“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已经走进了美丽的大自然,就让我们尽情的呼吸洁净、清新的空气,尽情的放松自己,尽情的感受自然,在这优美的环境中,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仔细辨认在植物园中你看到了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在观察时请注意以下三个问题:①结合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辨认!②注意做好观察纪录。③请注意一下你所观察到的生物它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它有哪些特点(如茎、叶)是与它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此处为下一章做好铺垫)”(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
指导学生观察生物,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生物与非生物。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二、利用“击鼓传花”的游戏,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学生休息,席地而坐,围成一圈,以“击鼓传花”的方式来回忆生物的基本特征,花到谁手,谁就说出一个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需要营养;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生物能呼吸。在游戏中完成单调的复习回忆过程。学生回忆做过的调查以及刚刚完成的第二次调查,并交流调查表格的最佳设计方案,对于2片相似的树叶,应该会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亲自进行调查也是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一种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畅所欲言:松树的叶子细长如针适合干旱环境、莲的叶子宽大适于水生,等等。教师主要起鼓励、协调的作用。教师启发:通过这一章的学习,除了获得许多知识外,你是否获得了一些有利于学习和生活的技能呢?同学们,请问我刚才提出的第三个问题,你们谁能告诉我一点你的看法?很好,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那么生物与环境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从下节课开始,我们将系统的学习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请同学们做好预习。
三、通过对SARS病毒的分析,巩固和延伸所学知识是由SARS病毒引起的。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通过平时视听获得的感性知识,结合第一章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SARS病毒是生物的原因。例如,生物有一定的寿命,SARS病毒可以存活一定的时间;生物能繁殖,SARS病毒在人体内可以增殖;等等。同学们,去冬今春流行的“非典型肺炎”是由什么引起的?很好,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SARS病毒是生物吗?如果是,请你说出它具有哪些生命特征?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四、小结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心里的感受说出来,包括对祖国的热爱,对环境的珍视,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达成共识。这一章我们先告一段落了,那么学完这一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吗?有什么想法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吗?在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上,有多少可爱的生物呀,就让我们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创我们的美好家园吧!
五、反思反思这节课是否达到了我们第一章要求达到的目标。这节课通过教师带领学生真正走进自然,使学生亲自感受大自然,理解大自然中的生物,自然而然的巩固了所学知识,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知识的引入,拓展了学生已有知识。利用小游戏,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复习有关知识,加深了同学间的交流、帮助。通过这节课增强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第四篇:浅谈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生物科学的研究与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重大问题直接相关。不论是从人类社会的发展, 还是从实际需要看, 我们都必须加强生物科学教育, 尤其是必须加强中学生物科学教育。中学生物科学教育的主渠道是生物课堂教学。因此, 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就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依 “纲” 扣 “本” , 结合实际, 设计好教学方案教学大纲和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吃透教材, 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 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 要从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思想观念教育三方面综合考虑, 不能顾此失彼。教学方案是教师对一堂课教学设计意图的整体体现。好的教学方案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前提。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 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维水平, 要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 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 才具有可操作性。那种照抄书本或只摘录知识要点、照搬他人现成教案或沿用自己旧教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好的生物课堂教学方案还必须包括教具准备、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等。
二、做好观察、实验, 加强直观教学, 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近期使用的各种版本的中学生物教材,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编了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内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容。如九年义务教育部分省编初中生物实验本第一册(下)就选编了观察与动手29项, 学生分组实验4项。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 克服困难, 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的教学。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养成他们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在安排观察、实验内容的教学时要重视和设法克服教学内容、时间与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困难。必须有计划地做好观察和实验材料的采集、培植、饲养和保存等工作, 否则过了适宜的季节, 也就错过了最佳的教学时机。生物教师在课堂上, 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 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 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能打破时空的限制, 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我曾对基层学校常使用、偶尔使用和从不使用直观教学手段的三类生物教师所教学生进行调查和抽测, 发现常使用直观教学手段的教师所教学生普遍对生物课感兴趣, 测试成绩优良。做好观察、实验, 加强直观教学, 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 率的首要途径。
三、恰当设问, 巧用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上恰当设问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落实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启发性, 鼓励学生提问和争论。不论是讲解还是做观察实验, 都要设计好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 突出启发性, 而不是告诉学生结论,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 在讲新陈代谢时, 教师作下列设问:(1)新陈代谢是一个什么过程?(2)新陈代谢通过哪两方面的作用来实现? 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代谢?(3)新陈代谢的本质是什么?随着上述问题的逐步解决, 学生自然主动地归纳出新陈代谢的概念。生物学知识中实例和数据比比皆是。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用实例和数据,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讲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时, 教师引用海岛上的植物大多矮小或蔓生, 岛上昆虫的翅大多退化或特别发达的实例就能形象、生动地说明岛上植物、昆虫对岛上经常刮大风的自然条件的适应。恰当设问, 巧用实例和数据,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四、找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用技术间最佳的结合点, 加强生物实用技术教育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加强生物实用技术教育, 要注重选择教学内容与实用技术间最佳的结合点。找准了最佳结合点, 不仅教师所介绍的实用技术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而且会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也大有裨益。例如, 根据我县的实际, 结合植物学有关知识的教学, 对学生进行了花卉、食用菌栽培, 蔬菜新品种引种、塑料大棚生产等实用技术教育, 很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这种做法既促进了学校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又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奠定了基础。找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用技术间最佳结合点, 加强生物实用技术教育是实现生物教学高效率的必要补充。
五、练习到位, 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目前, 不少学校已明确要求教师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灵活使用上下功夫。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 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时, 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 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课堂练习题的提前设计和课堂上的灵活使用, 能当堂检测, 利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 及时进行矫正教学等, 对确保生物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十分必要。例如, 在讲解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时, 列举婴儿吮奶、寒冷使人打哆嗦、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等反射活动, 请学生辨别, 其检测和巩固效果都非常好。练习到位, 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有力保证。
祝你成功,还有什么请联系QQ962532150
第五篇:生物课堂教学反思
生物课堂教学反思
法国最著名的牧师纳德兰塞姆聆听过一万多人的临终忏悔,他说,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每个人最后的反思,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把反思提前几十年,做到了这点,便有50%的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我们的教学中,多一份反思,或许会多一份清醒,多一份进步。
生物教师,我一直以为是最难当的。作为科学学科,似乎谁都知道都会理解都可以说上一二。前几年生物大讨论时,多少偏激之词言犹在耳,多少老教师感叹越教越不会教。我困惑,摸索,听了几位大师言谈,观摩了几堂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偶有一些心得体验,聊且作为反思。
首先,生物教师也需要过硬的基本功。在课堂上,我有时总是追求表面的流畅,当提出问题后,从内心希望回答问题的学生少出错、不出错,最好能直奔主题节省时间,遇到有人来看课,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学生回答不上来或有困难时,我们就不那么沉稳了,显得有些急躁,不愿意等待,或催促,或换人回答,还有甚者自问自答,学生哪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呢?精彩也就无处可现,如果我们再对学生多一些期待,多给一些时间思考、表现,再迟一些评判或将评判的权力交给学生,学生的表现是否更精彩,是否会有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呢? 我真正感到自己在课堂能闲庭信步,挥洒自如,是普通话培训之后。自己普通话能力提高之后,底气就足了。可惜,大学、目前的培训机构对这方面的训练太少了。其次课堂的成功,备课必须充分,要带有自己的思考见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生物的魅力就在于它是很有个性的,能紧密联系生活的。陆游教孩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所以生物教师是半个“科学家”,必须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思考。学生如果会认为自己的生物老师知识广阔,上课能有一些新见解,就成功了一半。
教学中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试看这样一个教学片段:同学们畅所欲言,对合理的食谱进行分析,我也加入他们行列,我说其中同学们感到很合理的一个就是正常人所需要的,但是我现在认为我现在有点胖了,我就选择第二个了。教学艺术是需要学习总结的。这一点,我们学校的李翠萍老师做得相当成功。她将课堂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加以分析,归纳了各种各样的应对方法,所以在课堂上她能游刃有余。而我们往往还凭经验驾御课堂,有时感觉很不错,有时感觉很失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们要不断反思,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