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导体与绝缘体》探究性实验课教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学生情况分析:
科学探究方面:课程标准要求孩子能提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做书面计划。然而在实际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制作一份完美的计划,或许在整个小学科学学习过程中都很难出现,要求三年级孩子做这么一份科学规范的检测计划,是不近现实的。这节课是学生开始制定科学规范计划的第一课,如何悉心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这是本课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
情感态度方面:三年级的学生还往往容易以自己原有的经验判断甚至是想象来替代实际科学实验情况,有些孩子在课堂中甚至会只凭经验不加实验地将导体和绝缘体分类,因此要在课堂中非常强调科学活动的实证精神的培养。活动中每个物体要检测两次以上,渗透了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三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分工,孩子还难以处理。因此本课教学要继续强调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对存在困难的小组提供相应的帮助策略。
年龄特征方面:三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发展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形式还是以形式运算思维为主,在课堂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汇报的时候,孩子往往无法脱离实物。如何强化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的过渡呢?本课教学学生汇报时要求脱离实物,根据实验记录表进行科学报告会活动,正是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科学探究: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教学重点:检测区分待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手段:实物、投影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自制电路检测仪,实验记录表及实验盒、泡沫、塑料、海绵、曲别针、玻璃、钥匙、一角硬币、五角硬币、橡皮筋、铝片、干木条、螺帽、纸、石块等待测测物体。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师:在我们身边,有的物体能让电流通过,有的物体不能让电流通过。
下面我们来看这根导线:哪部分能让电流通过?哪部分不能让电流通过呢?
(师演示:用导线外面的塑料连接起来,小灯泡不亮;用导线里面的铜丝连接起来,小灯泡亮了。)
2、师:通过刚才这个小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只有把里面的铜丝连起来,灯泡才会亮。生:我发现了铜丝能导电。
师:也就是说导线里面的材料和外面的材料是不一样的,里面的铜丝可以让电流通过,外面的塑料不可以让电流通过。
3、师:(课件出示概念:我们把像铜丝一样能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导体,像塑料一样不能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板书:导体与绝缘体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原有经验出发,引出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开门见山。
二、学习检测一块橡皮方法
1、师:我们知道了像铜丝一样能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导体,像塑料一样不能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出示橡皮,问:)那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生:绝缘体。
师:到底是什么呢?说说就能算数吗? 生:我们要通过实验进行检测。
师:对,我们要通过实验进行检测。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来检测它们是否能让电流通过呢?
生:电路检测器。
2、师:好,那我们就请一个同学上来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下。
生:(上来演示。)
3、师问:这样算完成了吗?检测完橡皮就这样放吗?大家对这位同学的检测方法有什么建议吗?
(如有不同意见请几个同学发言)生:他没有把检测器的两头先接触一下。师:你们觉得这一步不做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生:我觉得这一步很重要,因为如果万一电池没电呢,那它就检测不出来了。
师:也就是说如果检测器本身自己就有问题,它就不能去检测别人了。所以这步很重要。(课件突出显示)
生:他没有把检测的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面,这样做了容易忘记。师:等会儿我们做实验的时候,每个小组也都有实验记录表,别忘了做记录哦。
生:他检测了一次,又重复测一次,这一步做得不错。师:你能不能说说这里为什么要检测两次呢? 生:因为万一第一次检测不小心没测出来,再测一次就更准确了。
师:多测一次可以减少失误,这是做科学实验一个十分重要的习惯。万一出现第一次和第二次检测结果不一样,我们该怎么办呀?
生:那就要再做第三次、第四次。
生:他从右边的盒子拿出橡皮做了,但是没有放到左边的盘子里。
师:你认为这一步重要吗?
生:重要,因为万一有很多的东西要检测,而我们如果没有把检测好的放起来,就容易搞错了。
设计意图:先请学生按原有经验检测,从而与科学的检测方法相比较,体会科学操作方法的意义,领会科学的严谨性,并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质的飞跃。
4、师: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法,这节课我们要学会一种更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请大家先用一分钟时间仔细看看是怎么做的。
(大屏幕出示:一块橡皮的检测过程。)(1)从右边盒子里拿出橡皮,预测并记录。
(2)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光。
(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看看灯泡是否发光。
(4)连续重复检测一次。
(5)把检测时灯泡是否发光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6)把检测完的橡皮放在左边的盘子里。
5、师:谁来说说这样检测的科学性:
生:把橡皮从右边拿出来,检测完后要放到左边去,这样在检测多种物品时才不会发生混淆。
生:在检测前要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光,这样可以保证电路检测器是好的。
生:连续重复检测一次是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而且可以节省时间。
6、师:我们再请一个同学按科学的方法来检测一次。
7、生:(演示)
设计意图:本课的重点是检测橡皮的过程。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关键是让学生理解检测方法。因此不惜时间让大家讨论这样操作的科学性,为的是小组检测待测物体时能按照科学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8、出示记录表。(师介绍评价表的有关内容)
三、检测待测物品
1、师:好,同学们都学会了正确的检测方法,现在每一个小组都有一些待测物体、到底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呢?我已经把这些物体的名称印在记录表上了。
请大家来看一看,你认为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认为是导体的在导体下打勾,是绝缘体的在它的下面打勾,有疑问的打个问号。(师示范)
设计意图:先对待测物体是否导电进行猜测,不让猜测流于形式。对同学们的猜测结果进行分类,一目了然,有争议的打上问号,从而引出谁的猜测正确。对有不同意见的问问他的依据是什么,了解他的生活经验和先前有的知识。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待测物体。老师给大家20分钟时间完成实验。时间一到,组长立刻就把材料收起来上交,明白吗?看哪组实验最安静,速度快,完成的质量又高。
3、师:在大家动手做之前老师这里先提几点要求。师:第一,要求大家学会分工与合作。课前大家都分工好了吗?
生:好了。
师:第二,我们在检测每个物体时一定要按照刚才检测一块橡皮的过程严格检测,先预测、检测、再检测,如果不一样,还要进行第三、第四次的检测,然后才能做出判断。
师:第三,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物体,如果同学们检测好了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材料以后,可以自己寻找材料做研究,比如说可以测测书包里的文具,书本等。
师:第四,小组内部如果需要交流,请控制好你们的声音,免得出现噪音,好吗?
生:好!
师:请材料员取出材料,我们开始吧!
设计意图:三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分工孩子还难以处理。因此,继续强调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对存在困难的小组提供相应的帮助策略。
4、学生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这个实验较花费时间。因此给学生规定一定的时间,可以促其抓紧时间展开实验。
四、交流汇报,丰富概念:
1、师:时间到,请同学们停止实验操作。我们检测已经结束,现在我们请出一个小组派代表,拿着你们的实验记录表进行汇报,你们小组预测那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实验结果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如果有不同意见的拿好不同颜色的笔做好记录。等他们汇报完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对不同意见的让学生实验)设计意图:把检测结果与预测情况对照可以看我们预测时出错了多少,并且直观地看出导体的共性。师:哪类物体是导体?哪类物体是绝缘体? 生:金属。(师板书)。
师:除了金属还有什么也是导体呢? 生:铅笔芯。(师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观察,归纳,丰富了学生导体概念的外延。
五、课堂小结:导体和绝缘体各有各的用途,人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不希望有电的地方。同学们在课下细心观察周围的物体哪些是用导体做的,哪些是用绝缘体做的。希望我们都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板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像铜丝一样能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绝缘体:像塑料一样不能让电流通过的物体。
第二篇:《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执教者:郭刚
第三单元《电和磁》密切联系生活,生活中用到电与磁的知识很多,而本单元第二课《导体和绝缘体》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课简电路的基础上,然后让学生将各种物体放到电路中去检验其导电性能,从而认识导体和绝缘体,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教材进一步让学生检验盐水的导电性能,用验电球检验人体的导电性能,使学生认识到人体和自然界的水都是导电的。最后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常见的电器、电工材料和工具进行辨析,分析哪些部分是导体,哪些部分不是导体,从而更好地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作用及安全用电。总之本部分的知识应该以学生活动为基础,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的快乐的学到知识。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上升一个层次,已经具备实验操作及分析结果的能力,也初步形成了较好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再加上通过前一课学生学习了简单电路的知识,具备了制作检测电路的能力,学生会发现将身边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即导体是一种允许电流通过它们的物体,而绝缘体是电流不能通过的物体,导体和绝缘体是电路中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
2、通过活动能够设计检测装置,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
3、知道人体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
4、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5、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 学、用科学的兴趣。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解决措施:通过小组合作及实验验证的方式。
难点: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解决措施:教师演示和实验验证的方式。教学准备:
铜片、木头、橡皮、钥匙、塑料尺、瓷砖、硬币、铁钉、盐水、组装电路的材料及相关工具。教学过程:、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接通一个简单的电路(一节电池、一颗灯泡及导线),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
生:小灯泡亮了。
师拉开导线,提问: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能够使灯泡仍然亮起来? 生:把导线再连起来,也有的说加入铁钉、铜片„„
师:那加入铁钉、铜片„„能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导体与绝缘体(板书:导体与绝缘体)
(设计意图:使学生质疑,激发探究的欲望,为新课做好铺垫。)2、设计实验,验证结论
师:那我们用什么验证物体的导电性呢?
生:连接电路检测器。(小组合作设计电路检测器)师:同学们检验真理的时候到了,让我们开始实验。分组试验验证,要求学生:
①记录预测结果;(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敢于猜测、敢于质疑的好习惯。)
②五人一组合作验证; ③填写完成纪录; ④汇报试验的结果。最后师强调不可以用电池以外的电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师小结:我们把像铁钉、钢片之类的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橡皮、木头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作绝缘体。
3、体验“导电”
师:那人体是不是导体呢?
展示“电笔”,演示不同的握法,灯亮了,这说明了什么?(教师 强调此演示学生不能操作)学生观察分析得出人体是导体。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知道人体是导体。)4、水的导电性能
师:水能够导电吗? ①生进行分组实验。
②学生汇报:水是导体。5、应用创新,拓展问题
师出示插座、老虎钳、电笔、开关„„电工材料及用具,问学生 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学生得出部分是导体,部分是绝缘体。
师:想一想,一种工具,为什么要用两种材料去制造呢? 生:一方面让导电,另一方面为了防止触电。师:导体与绝缘体是伴随而行的、同样重要的。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让学生意识到导体与绝缘体在生活中同样重要。)
6、了解安全用电:
师:电力给我们带来了能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如果我们不 能够合理的使用,就会被电击伤。
出示课件说一说,这些行为错在哪里?为什么? 出示当心触电的标志。板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容易导电
如铜片、铁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如橡皮、木头„„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导体与绝缘体的特征。)
交口县第三片区联片教研
《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
坛 索 中 心 校
2012.11.23
第三篇: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保定市实验小学 孙宁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科学探究: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教学重点:检测区分各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手段:实物、投影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及待检测物体。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师:在家都帮爸爸妈妈干活吗?
那我来检查一下,看是不是真的帮家长干活。
如果爸爸在家正在修理电器,需要你帮忙拿一个钳子,你会拿给爸爸那个呢?(你个有保护胶皮,一个没有。)
2、师:你为什么会给爸爸拿这把呢?
(有胶皮的不会导电)
我们今天来了解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
二、学习检测一块橡皮方法
1、师:那橡皮是否容易导电呢? 生:
师:利用手中的材料,怎样证明橡皮是否导电?
2、师:好,那我们就请一个同学上来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下。生:(上来演示。)
3、师问:大家对这位同学的检测方法有什么建议吗?(如有不同意见请几个同学发言)
4、师: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法,这节课我们要学会一种更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请大家先用一分钟时间仔细看看是怎么做 的。(课件出示:一块橡皮的检测过程。大屏幕出示:一块橡皮的检测过程。(1)从一边盒子里拿出橡皮,预测并记录。(2)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光。(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看看灯泡是否发光。(4)连续重复检测一次。(5)把检测时灯泡是否发光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6)把检测完的橡皮放在另一边。)
5、师:谁来说说这样检测的科学性:
生:把橡皮从一边拿出来,检测完后要放到另一边去,这样在检测多种物品时才不会发生混淆。
生:在检测前要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光,这样可以保证电路检测器是好的。
生:连续重复检测一次是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而且可以节省时间。
6、出示记录表。
三、检测物品
1、师:好,同学们都学会了正确的检测方法,现在老师手里有几种物体,到底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呢?我已经把这些物体的名称印在记录纸上了。请大家来看一看,你认为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认为是导体的在导体下打勾,是绝缘体的在它的下面打勾,有
疑问的打个问号。(师示范)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这几个物体。老师给大家15分钟时间完成实验。看哪组实验最安静,速度快,完成的质量又高。
3、师:在大家动手做之前老师这里先提几点要求。
师:第一,要求大家学会分工与合作。课前大家都分工好了吗?
生:好了。
师:第二,我们在检测每个物体时一定要按照刚才检测一块橡皮的过程严格检测,先预测、检测、再检测,如果不一样,还要进行第三、第四次的检测,然后才能做出判断。
师:第三,老师没有给大家提供太多的种物体,如果同学们检测好了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材料以后,可以自己寻找材料做研究,比如说可以测测书包里的文具,书本等。
师:第四,小组内部如果需要交流,请控制好你们的声音,免得出现噪音。生:好!
师:请取出材料,我们开始吧!
4、小组领材料,学生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这个实验较花费时间。因此给学生规定一定的时间,可以促其抓紧时间展开实验。
四、交流汇报,丰富概念:
1、师:我们检测已经结束,现在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拿着你们的实验记录表进行汇报,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如果有不同意见的拿好不同颜色的笔做好记录。等他们汇报完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师对照黑板上同学们的预测做一定的更改,并对更改过的做上红色的记号)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对不同意见的让学生实验)
设计意图:把检测结果与预测情况对照可以看我们预测时出错了多少,并且直观地看出导体的共性。师:哪类物体是导体?哪类物体是绝缘体? 生:金属。
2、找找教室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3、出示插头。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为什么这样设计?
4、总结:人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
流到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第四篇:《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 白鱼湾中心学校曹庆福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能利用简单的电路检测器对物体进行科学的检测,并能判断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3、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二、教学重点:检测区分6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三、教学难点: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四、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记录单,实验材料(塑料、橡皮、铜线、一角硬币、钉子、布条、电路检测器)数量×8 教师:白板课件、插头、电路检测器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在黑板上出示由电源,小灯泡、导线组成的电路)
师:同学们今天真精神,看来大家很有信心来学习这节科学课,你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同学们,黑板上有一位朋友默默地给我们带来光明,你们能发现它吗:(生:能)
师:这就是之前我们所认识的最简单的电路。那你能告诉老师,这个电路是由那几部分组成的?(生:这个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和导线组成的。)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小灯泡为什么能亮起来呢?(生:因为有电)师:哪个地方有电?(生:电池)师:电池给我们提供了电源,那你们知道电池有正极和负极之分吗?(生:有)那电流从电池的正极出发,还是从负极出发。(生:正极)既然从正极出发,那我们看这个红色接线柱是正极部分,这个黑色的接线柱是负极部分。
师:那谁能再说一下为什么小灯泡能亮起来?
生:电流从电池的正极出发,通过导线,经过小灯泡,再通过导线,回到电池负极。这样就形成闭合电路。师:同学们请注意,如果老师用剪刀剪断其中一根导线,小灯泡会怎样呢? 生:小灯泡会灭。
师:那谁能告诉我此时小灯泡为什么会灭呢?
生:因为电流不能从正极流向负极,所以小灯泡会灭。师:那谁又有办法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呢? 生1:把线接上。(教师连接导线外部胶皮,灯泡不亮)生2:重新换一根完整的线。(师:这样完全可以)生3:用一根导体的东西连接起来。(教师铁片连接,灯泡不亮)生4:露出铜线,打个结。(教师用火机烧线打结演示,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灯泡亮了。)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发现导线里面的材料和外面的材料一不一样?(生:不一样),它们各具有什么特点?(生:导线外包着的塑料不容易导电,导线里面的铜丝容易导电。)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教师边说边贴房子)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教师边说边贴房子)。
二、学习目标:(拖拽白板课件的学习目标)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导体和绝缘体的世界,请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指生朗读)
三、尝试任务:
1、过渡:既然大家明确了目标,请同学们看黑板。
师:在你们没有进教室之前,有6种物质名称等待你们多时了,它们想请你们帮忙,把它们送回家。哪一种物质是导体,哪一种物质是绝缘体,我们大胆地猜想一下。(学生说猜想,教师粘贴)师:这是你们的猜测,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有的可能是正确的,有的可能是错误的,你们说的算不算,我说的也不算,那谁说的算?(生:实验)
师:那老师要表扬你们,你们特别尊重科学实验,不会相信任何别人。请看我们这节课的尝试任务。(指生朗读)
2、教师解释说明温馨提示: 过渡:不过在做实验之前,老师要给出温馨提示。(教师解释说明温馨提示)
(1)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师:如果小灯泡发光,说明了这个检测器可以正常使用,如果小灯泡没亮,说明了检测器不能用,出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电灯泡坏了,我们可以更换小灯泡。
二、导线与电池、小灯泡接触不良。我们可以重新相连,使导线里面的金属与接线柱相连。
三、电池没电。但老师已经验证过电池绝对有电,可以排除这一点。
(2)用两个检测头分别与待测物质的两端相连,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师:如果小灯泡亮了,说明了待测物体是导体。如果小灯泡没亮,说明了待测物体是绝缘体。(3)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师:大家要重复检测一次,为什么呢?因为重复做实验是科学非常重要的习惯,它反映出你对科学的一个态度。如果我们在检测的过程中小灯泡第一次没亮,第二次亮了,我们应该怎么办?(生:在做第三次)看来大家都具有良好的科学习惯。
(4)把检测完的物质分类放置。方便于我们记录和汇报。
3、出示学会分工与合作课件
师:为了保障实验高效、快速地完成,每个小组必须要有分工、要有合作,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生看师读)
4、教师宣布实验开始。
师:同学们,我们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你们做好实验的准备了吗?(生:准备好了。)现在实验开始。
5、(试验结束后)小组和回报。
师:哪个小组能用“汇报语”进行汇报,要求每组只汇报一种材料。
(学生汇报,教师黑板演示)
6、教师小结:
同学们真棒,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了我们的猜想。
四、体验导体与绝缘体完美的结合:
师: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帮我分辨一下黑板上的用电器插头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出示插头)
(生1:导体。生2:绝缘体。生3:用电器上面的金属片是导体,外面的塑料是绝缘体。)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段flash动画,让我们感叹一下人类的智慧、感受一下科学的魅力。(教师播放flash动画1)
师总结:通过观察,我们感受到了,人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两者的完美结合,方便于我们的使用。
五、安全用电:
过渡:同学们,如果用电器没有绝缘部分或是我们随意的破坏绝缘部分,当我们再用用电器的时候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可怕事件?(生:触电)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注意用电安全。
师:请看短片《安全用电》(教师播放视频)
师:短片看完了,老师再一次提醒大家,安全用电,保护自己。
六、知识拓展:
师:同学们,老师突然有一个想法,当导体和绝缘体受到外界影响时,它们的导电性还会保持原有的特点吗?
师:请看一段flash动画,我们就明白了。(教师播放flash动画2)
七、课堂检测: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既学到了一些知识,又了解了一些常识。接下来老师要出一些题检测一下你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出示检测题)
八、分享成功、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都有那些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九、结束语:
人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为保障我们的安全,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到安全用电,保护好绝缘体,更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
十、板书设计:
塑料 橡皮 铜线 一角硬币 钉子 布条
电路检测器
第五篇: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长春市双阳区五星小学:李海艳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2.科学探究: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20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手段:实物、投影
准备材料:电路检测器、橡皮、小刀、纸板、铝丝、钥匙、塑料片、泡沫、毛线、五角硬币、橡皮筋、木条、石块、陶瓷片、铁丝、回形针、毛皮、一角硬币、铜丝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 2.生:喜欢。
3.师:老师也喜欢玩具,尤其是电动玩具,老师特别喜欢。但是,在玩的过程中,老师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请同学们在这节课帮忙解决,同学们,你们愿意吗? 4.生:愿意。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玩具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导入新课
1.师:前几天,李老师买了一辆电动汽车玩具,不过因为不小心,玩具里面的一根导线断了(出示电动汽车玩具),同学们,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玩具再动起来呢?
2.生:把导线连接起来就可以了。3.师:(直接把断掉的导线连接在一起,铜线部分不接触)玩具怎么还不动啊? 4.生:要先把导线外面的皮去掉,然后连接起来才可以。5.师:为什么要去掉外面的皮啊?
6.生:因为外面的这层皮不容易让电流通过。7.师:哦,原来是这样,那我们试试看。8.师:(现场剥去导线外皮,连接电路,玩具又能动了。)
(三)预测:哪些物体容易让电流通过?
1.师:生活中有很多的物品,它们有的像导线内部的铜丝,容易让电流通过,也有的像导线的外皮,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看,这是什么? 生:橡皮
师:我们以橡皮为例,它容不容易让电流通过呢?谁愿意猜猜? 生:
师:那同学们猜测的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借助电路检测器用实验的方法来证 明。
2、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出示:一块橡皮的检测过程。(1)从右边盒子里拿出橡皮,预测并记录。(2)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光。(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看看灯泡是否发光。(4)连续重复检测一次。(5)把检测时灯泡是否发光记录在试验记录表一上,再在“检测表明”一栏得出结论(6)把检测完的橡皮放在左侧。)师:好,开始检测吧(播放音乐)
师:好,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的检测结果 生:汇报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
(四)分组试验:检测20种物品
1.师:好,同学们都能用正确的检测方法检测一个物品是否容易让电流通过,现在老师手里有多种物体,到底哪些是容易让电流通过的,哪些是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的呢?我已经把这些物体的名称印在记录表上了。请大家先猜一猜,认为容易导电的在对应的表格下打勾,不能让电流通过的在相应的表格下面打勾,有疑问的打个问号。(师示范)
师:下面我们来检测20个物体。老师给大家15分钟时间完成实验。时间一到,组长立刻就把材料收起来,明白吗?看哪组实验最安静,速度快,完成的质量又高。
师:在大家动手做之前老师这里先提几点要求。师:第一,要求大家学会分工与合作。
第二,我们在检测每个物体时一定要按照刚才检测一块橡皮的过程严格检测,先预测、检测、再检测,如果不一样,还要进行第三、第四次的检测,然后才能做出判断。 第三,老师没有给大家提供全部的20种物体,如果同学们检测好了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材料以后,可以自己寻找材料做研究,比如说可以测测书包里的文具,书本等。
第四,小组内部如果需要交流,请控制好你们的声音,免得出现噪音。
师:给我们的研究配上一段幽雅的音乐,因为我们这是一次集体的研究活动,音乐停下来的时候,每个小组也自觉停下来,好吗?
生:好!
师:请材料员取出材料,我们开始吧!(背景音乐)2.学生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音乐停止
4.师:已经完成的小组请将实验报告单送到前面来。(小组组长将实验报告单送到前面。)现在请第*小组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我们一起看一下预测的结果和检测的结果。(多请几个小组展示结果,比较)
(完全一样时:完全一样!真不简单!这说明你们小组的成员对有关导电的知识了解的还挺多的嘛!)
(有不一样时:有„„不一样,没关系。其实,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不一样也是正常的。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预测有时不一定正确,所以说要想获得科学的真 理,只有经过实验的验证才行。)
5.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检测的物品中能够使小灯泡发光的那部分物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特点呢? 6.生:都是金属,都容易导电。
7.师:完全正确!刚才我们仅仅检验了几种物品,同学们还可以在课后检验更多的物品。那我们能不能用电池以外的电源来检验呢?为什么?
8.生:不能,因为很危险,容易触电。生活中的其他电源的电量很大,非常危险,电池的电量非常小,所以我们绝不能用电池以外的电源检验物体的导电性。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了,有些物体是容易让电流通过的,我们给这样的一类物体起个名字吧,叫什么好呢?(学生回答:导体)导体(板书:导体),比如:钢尺、铁钉等;而还有一些物体,它们是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我们也给它们起一个名字吧,叫什么好呢?(学生回答:绝缘体或“不导体”)绝缘体(板书:绝缘体),比如:塑料、橡皮等。(播放课件:导体、绝缘体概念)
9、探索研究:绝缘体一定不导电吗?
师:万一有人触电,能否用湿竹竿去挑电线?说说理由。
生:人体能够导电,湿竹竿上有水,水也能够导电,用湿竹竿去挑电线,电流经过竹竿和人体,流经大地后,形成通路,人就会遇到危险。师:谈谈你对绝缘体、导体的感受。
生:绝缘体是指不容易导电的物体,而不是“不能导电”的物体。生:有些绝缘体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导电,如干木材是绝缘体,而湿木头就是导体。生:空气在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而在高压下则可以导电,变成导体了。师: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希望同学们能进一步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四)、探究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以咱们的教室为例吧,你能举几个例子说说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分析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吗? 生:胶布。胶布裹在赤裸的电线上,电流不能流向别的导电物体,避免形成短路,甚至发生用电器的损坏乃至发生人身事故。
生:闸刀。闸刀内金属片是导电物体,其他的部件都是不导电的物体。闸刀柄带动金属片推上去,电流形成通路,用电器开始工作;反之,闸刀柄带动金属片拉下来,电流断开,用电器停止工作。
生:插座中的铜片是导体,胶木外壳是绝缘体。胶木外壳是为了防止其他物体与插座中铜片接触而发生漏电事故。
生:拉线开关,开关芯的铜片是导体,外面的胶木和塑料拉线均是绝缘体,可防止开关中通电部分与其他物体接触而发生事故。
师:在电器中,凡是需要电流通过的部分,都要用导体,导体外部或导体间需要隔离的部分一定要用绝缘体,以防漏电。师:电在生活中是很危险的,弄不好就会出人命的,那在生活中怎样用电才安全?你知道吗? 生:
师:播放课件(安全用电歌)
(五)、小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总结:人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师:安全用电,非常重要,同学们不但要自己记在心里,而且回到家以后,还要向其他人宣传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电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