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10望岳教学设计2

时间:2019-05-12 22:2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语文下册10望岳教学设计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语文下册10望岳教学设计2》。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10望岳教学设计2

望岳

1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品味诗歌的语言,受到艺术美的熏陶。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文学修养。3.体会诗歌的意境,深刻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怀。2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刚升入初中,能力不足,所以在新授课中,教师仍需要进行指导。先教授方法,然后慢慢培养学生的能力。本班学生比较沉默,课堂气氛不活跃。所以要尽量让学生发言,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对于本课古诗来说,学生直接鉴赏还是不易实现,要让学生尽量地多朗读,借助反复地朗读来理解诗歌,为鉴赏诗歌奠定基础。3重点难点

1.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文学修养。2.体会诗歌的意境,深刻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怀。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如果说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高峰,那么盛唐诗便是这高峰之巅,而巅峰的诗作则非李白、杜甫莫属。韩愈诗有云:“李杜文章在,光艳万张长。”杜甫自幼聪慧,据他自己说7岁就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并且他把写诗看成是毕生的事业。今天,让我们一起共同学习杜甫年轻时的诗作----《望岳》。活动2【讲授】文学常识

要想理解一首诗歌,必须要先了解他的作者和写作背景。首先让我们复习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播放课件,找同学回答)

1.杜甫,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又因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2.写作背景:(播放课件,找同学朗读)杜甫于开元二十三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不幸落第。这次落第,对杜甫来说并不是沉重的打击,他情绪乐观,对前途充满了幻想,因为这时他只有24岁。从此他漫游齐赵一带,这首诗是他游泰山时所作。《望岳》共三首,分咏东 1 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这是第一首。活动3【活动】朗读诗歌

1.示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对于诗歌的理解是多么重要。现在给大家播放一段《望岳》的名家录音。在播放录音的同时,也请同学们欣赏泰山的风景,去试着体会诗人的内心感受。(播放课件)

2.欣赏了名家的风范,现在请同学们跟随录音,一起来模仿名家进行朗读。3.大家对诗的情感应该有了初步的感知,现在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自己大声练习。3.找个别学生诵读。

4.同学们读的都非常好,这堂课我们要完成的任务之一,就是熟读成诵。现在请全体学生齐读,再次进行巩固。

活动4【导入】整体把握诗歌大意

1.反复地诵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思。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相互讨论诗歌大意。之后找同学来回答。

2.现在老师再给大家明确一下。(播放课件)

泰山到底怎么样呢? 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上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大自然聚集成神奇秀丽的景色,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层云叠起,不禁心胸激荡,目送归鸟入巢,眼角几乎都要睁裂了。(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四周的山峦,看起来都会显得矮小了。活动5【讲授】鉴赏诗歌的方法

作为中学生,我们除了要理解诗歌的意思,还要能够鉴赏诗歌。现在我们一起复习一下鉴赏诗歌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播放课件,找同学读)

(一)常见的鉴赏诗歌的题型:

1.分析意境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境界。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方法: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技巧型: 从鉴赏诗歌的角度说,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借代、起兴、互文

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衬托、烘托、渲染、象征、对比、用典、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答题方法:准确指出表现手法,并说出此手法有何表达效果。3.炼字型:应注意的词语-----从内容的角度分析:意象词语、情感词语、象征词语、典故词语(诗句)从语法角度分析: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

答题方法: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活动6【活动】鉴赏本诗

现在让我们结合这几种方法,按照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顺序,来鉴赏《望岳》这首诗歌。(播放课件)

1.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答:设问开篇,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的参天耸立、连绵辽阔的形象。写出了作者初见泰山时的激动、惊叹和仰慕之情。

2.杜甫在毕生的诗歌创作中,始终坚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审美追求。颔联当中的“钟”字、“割”字炼得极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钟”字将大自然写的犹如人一般有情。“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两句写出来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的仰慕与赞美。

3.颈联抓住了哪两个景物细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诗人抓住了“层云”和“归鸟”这两个景物细节,描绘了山云连成一片,鸟儿暮归入朝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4.尾联已经超越了诗本身的境界,被后人誉为“绝唱”,试分析其原因。

答: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法。这是诗人想要攀登泰山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这两句诗显示出青年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也表现了诗人的伟大抱负和雄心壮志。因此被人誉为“绝唱”,刻为石碑,与泰山同垂不朽。小结:请同学们看黑板。诗人笔下的泰山是如此的雄壮美丽。除了本诗之外,还有众多诗人为我们留下了优美的诗作。那么我们就需要有双欣赏美的眼睛。我们同样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鉴赏其它诗歌,去发现它们的优美之处。活动7【讲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我们已经基本完成,现在老师对于《望岳》这首诗,给大家做个总结。请看大屏幕。(播放课件)《望岳》是现存杜甫诗歌中最早的一篇作品。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设想将来的登岳。

诗歌写景部分形象地描写了泰山的广度、高度及其天然神韵,突出了它高拔伟岸、巍峨雄壮的气势。更妙之处在于,也写出了诗人的浩然大气、开阔胸襟,天人合一。诗中洋溢着诗人对壮丽河山的热爱和青年时代胸怀大志、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精神。活动8【练习】巩固练习练习(播放课件)给条件默写

1.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的句子: 2.既写了大自然造就泰山的神奇,又极言了泰山之高、之壮的句子: 3.作者胸中荡起无限激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绝妙的图景:

4.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 5.被后人誉为“绝唱”,与泰山同垂不朽的句子 : 活动9【作业】作业

1.背诵本诗,并以《望岳》为内容写一篇小楷。

2.预习《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试用所学的鉴赏方法来赏析这首诗歌。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下册10望岳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望岳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杜甫诗歌的创作风格; 2.能准确流畅的诵读诗歌;

3.通过朗读与品析相结合,体会诗歌的情感,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4.感受杜甫作为一代诗圣的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伟大精神。2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的情感,培养学生分析诗歌的能力。

2.通过杜甫后期诗歌《登高》的对比学习,进一步理解杜甫作为一代诗圣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望岳》

1.我们来猜一个人物(PPT导入杜甫对联)

2我们再来猜一处名胜:(历史上有72位皇帝曾经在此处进行祭天和封禅大典。)3当伟大的诗人杜甫来到雄伟的泰山,于是便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望岳》。今天我们走近杜甫,走进他的《望岳》

活动2【活动】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读诗

1.昨天让同学们预习这一课,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请一位同学来读一遍课文。

2.我们常常说“三分诗七分读”,可见读诗有多重要。下面我们来大声的朗读全诗,并思考幻灯片上的问题——这首诗为你呈现了一幅泰山怎样的画面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回答么?

3.我们来齐读一遍吧。

下面请几位同学来回答一下我刚才提出的问题。

韩泽鹏:我看到了一幅泰山高耸入云的画面。因为“荡胸生曾云”这句告诉我们泰山很高,高耸入云。

寇梓欣:我觉得泰山特别雄伟,有点像我们刚刚学过的曹操的那句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鹤:我认为泰山上有很多的小鸟,因为归鸟这个词告诉我们鸟都回家了。

梁雅茹:我觉得泰山特别高特别大,因为书下注解写泰山山北是齐国,山南是鲁国,横跨两个国,它一定很大。

朱立枫:我觉得泰山郁郁葱葱的,因为第二句就写了“青未了”,青就是绿色。所以山一定是绿色的,茂盛的。

王禹泽:我觉得泰山是最巍峨的山,因为泰山被称为是岱宗,地理老师又和我们说过,泰山是五岳之首,所以泰山是巍峨的。活动3【讲授】研读诗歌

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到底你们说得对不对呢?让我们深入的研读一下诗歌吧。请同学们结合幻灯片上的问题再仔细品读一下全诗。陈敬一:我从“青未了”这个词中看出了泰山辽阔的特点。师:你能解释一下么?

生:青未了是说苍翠的山色一直绵延不绝,一望无垠,所以是辽阔的。师:那你能不能再加上一个词语? 生:连绵。

师指导朗读:你能不能用声音上的延长来表达出泰山的连绵巍峨之势? 学生朗读后回答。

王莹莹:“阴阳割昏晓”这句诗是说山的南面和北面就像是被割开了一样。师:割开是什么效果? 生:一面昏暗一面明亮。师:那是什么造成的? 生:山的巍峨

王雪健:补充造化钟神秀一句。我觉得造化钟神秀这句诗里神秀写出了泰山的特点:神奇秀丽。

庄子怡:决眦这两个字是说诗人的眼眶像要裂开一样。说明诗人站在泰山前看了很久,说明诗人看得很认真。然后也正是泰山的宏伟使诗人的心胸开阔。所以这一句写出了泰山的气势宏伟。

韩旭:我觉得这最后一句诗人说终将有一天要登上最高峰,那时群山都会那样的渺小。诗人说要登上绝顶,我认为这里的绝顶也是诗人人生的顶峰,所以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

师:同学们赏析的很准确,(幻灯片围炉诗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欣赏诗歌时也要做到知人 论世。那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生来回答)

诗人此时正处于落榜的人生低谷,而诗歌却向我们传递出一种正能量,为什么呢?(生回答)师总结:也许虽然此时的杜甫遭遇了小小的磨难,但是宏伟的泰山却给了他征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又或者是杜甫心中的梦想足够强大,强大到一切困难在作者心中似乎都变得像众山一样渺小。那这样我们是不是能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最后一句了呢?这里的绝顶不仅仅是山的最高峰,更是作者人生的最高峰!

在这首诗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这样的杜甫:他有着风华正茂的年纪,又有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理想和热情,所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是诗人的述志之笔。活动4【活动】对比学习对比阅读

可是,这样的理想和热情仅仅是杜甫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漂泊孤苦才是他人生的主旋律。因为中年的他遭遇了唐朝的一次浩劫,那就是安史之乱。他和所有的百姓一样颠沛流离。过着“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生活。下面让我们再来看一首他老年时期所写的诗吧。

1、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杜甫怎样的处境和心情?

2、我们看到这首诗中的杜甫,他的孤苦和他老年时期的漂泊无依有关,和他所处的动荡时代有关,更和他所看到的满眼的凄凉有关。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3.这段视频会不会让我们更加理解杜甫了呢?他生在盛唐,却活在安史之乱的动荡中,他看到的是百姓怎样在水深火热中挣扎,他看到的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看到的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用时代的血泪在写诗,所以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然而这并不是他的伟大之处。有一句歌谣是唱杜甫的,“唐朝诗圣是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杜甫的1000多首诗中,有将近一半是写百姓的。当他写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说如果有一座房子能够为天下百姓遮风挡雨,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杜甫从自己的苦难和卑微中跳出来,为别人撑起一片树荫去遮风挡雨。所以,这样的伟大之处成就一个时代的“诗圣”。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看到了这样一个杜甫:

杜甫的人生境遇变了,但他的追求没有变,年轻的他意气风发,有着“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年老孤独的他仍心系天下。自己再怎样穷困潦倒,也要为百姓的疾苦高呼。这,才是一代诗圣的伟大之处!活动5【作业】课后作业

同学们学过这一课后一定会对杜甫有了全新的认识,那么请用你的文字来表达你的心声吧。课后练笔《我眼中的杜甫》,100字左右。

第三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望岳的知识点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下册语文望岳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七年级下册语文望岳的知识

1、远眺泰山的诗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近望泰山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细看泰山的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表现诗人胸怀崇高理想的诗句;望岳产生登岳想法的句子;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全诗紧紧围绕诗题中的望字着笔,依次写了(远望、近望、凝望、展望)的情景,答: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了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6、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好在何处?答:一个钟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割字运用夸张写出了泰山的高峻绵长。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答:写出了诗人不怕艰险、勇攀高峰、俯视万物的雄心和壮志,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读来催人向上,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望岳》读后感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诗人到了泰山脚下,但并未登山,故题作《望岳》。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诗篇气魄宏伟,笔力囊括,造语挺拔,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望岳》中的中心思想

热情的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

七年级下册语文望岳的知识点

第四篇:《望岳》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

授课人:黄晓雯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杜甫的文学常识;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有方法地品味诗歌语言,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朗读、背诵并默写全诗,学习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有方法地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难点:有方法地品味诗歌语言;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学生对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并不陌生,对作者也比较熟悉了。但只停留在初步了解而已。没能将作者生平经历和诗歌融合在一起去理解诗歌。对于诗歌赏析也只依靠教辅资料或教师的讲解,缺乏品味诗歌语言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分钟)

二、预习检测(2分钟)

1.文学常识

2.字音

3.诗句积累

三、以读促悟(共4分钟)

1.初读,读准字音 全班齐读(1分钟)

2.再读,读对节奏(3分钟)

(1)先自由朗读,让学生根据五言律诗的特点在课文中给这首诗划分节奏。然后师友互读。

(2)师友合作朗读、集体朗读

3.三读,读出情感(共30分钟)

(1)结合注释,读通诗意,有不理解的师友合作解决。(3分钟)

(2)带着对诗意的理解再次自由朗读诗歌(1分钟)

(3)学生单独朗读,朗读后由自己说说个别诗句为什么这么读。或者由其他同学点评哪句或哪个词有更好的处理办法,为什么这么处理?(由同组或其他同学点评。)(5分钟)

(4)根据导学案上的提示和知识加油站的内容赏析诗句。(5分钟完成+3分钟汇报)

(5)任选诗句进行赏析(13分钟——6分钟+7分钟)

4.当堂检测(2分钟)

5.课堂小结(1分钟)

第五篇:《望岳》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

1、了解杜甫生平及诗歌背景

2、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

3、感受并学习青年杜甫的豪情。学习重点: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

学习难点:赏析诗中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方法: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PPT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有两个问题想让同学们帮忙解答,第一个问题:有这样一个人,他的笔下流淌的多是对黑暗社会的揭露和对黎民百姓的同情。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被人称为“诗圣”,诗被称为“诗史”。这人是谁?第二个问题,有这样一座山,鬼斧神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就连孔夫子都为之发出感叹“登泰山而小天下”。这是什么山?看来老师小瞧同学们了

2、欣赏泰山景色并描绘泰山

师:那么,同学们,当诗人中的诗人与大山中的大山相遇时会上演怎样的传奇呢?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解答这样一个疑问:当杜甫遇到泰山。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品读唐朝诗人杜甫及其名作《望岳》 【活动一】作者简介(由学生介绍、教师总结)PPT展示

1.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他有“诗圣”之称,他的诗被誉为“诗史”。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齐名,世称“李杜”。2.时代背景简述。

二、走入课程

阅读思路:读--品---悟

(一)、读:美、高昂、气势

1、听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2、请学生读,指点朗读语气。再齐读。

二、品: 诗联品析(合作探究)(一)、品题目 师:怎样理解题目

生:望即看之意。岳:山高谓之岳,这里特指泰山。就是看泰山。

师:现在我们要随着杜甫的目光去看泰山,那我们应抓住哪一个字呢? “望”(二)、品诗意(合作探究)问:请选择一句诗进行解读 要求:我们组选择 诗,根据方法:

(一),解说注释

(二)、描述诗联

(三)品析字句 并说出作者望到了哪些景象?

小结: “岱宗”两句:青翠苍郁,延绵不绝----惊叹----远望

“造化”两句:神奇秀丽,巍峨高大----赞美----近望

“荡胸”两句:云涌云翻,鸟儿归巢----陶醉----细望

“会当”两句:志向高大,纵览群山----豪迈

2.全诗以“望”字贯穿,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虚有实,那么每句分别是从“望”的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

(明确: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府望之景,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3.从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一座怎样的泰山?(广、高、美)

师小结:我们随着杜甫一步步的观望而下,我们纵览了五岳之首泰山的美景。作者除诗题中有有一个“望”字之外,诗中却不见一个“望”字,而我们却能感受到所望之景,这就是作者的独具匠心。来,我们踏着杜甫的足迹一起再一次朗读诗歌,重走望岳之路。

(三)悟:有感而发

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

附:豪情勃发,壮志凌云,乐观向上,满怀建功立业,意气风发,信心满怀。

小结:青年的杜甫生活在唐代社会发展到最富庶的时期,他家境优越,诗才横溢,此时的他芳龄24岁,因此意气风发,信心满怀,渴望着建功立业。这首诗正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

2、请你想象登上最高峰“一览众山小”的景象和感受,并把它写下来

师:同学们,杜甫笔下的泰山确实美,堪称仙境。但我们要知道,但凡一位伟大的诗人,绝不仅仅是就山写山,就水写水,这山水的背后定有深刻的含义。作者在最后一句中表达的是凌云壮志,人生抱负,那么 讨论:这句话中给予你什么人生启示?

附: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不但望得远,而且可以雄视一切,包举天下。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获得更大胜利。

师小结:说得好,道出了“我不轻狂枉少年”的激越。老师也希望大家能牢记这种精神,当遇到困难时能为自己吟上一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课堂总结

师:泰山,杜甫,望岳,同为独尊。面对神圣的事物,我们要学会崇敬。请学生齐声背诵《望岳》。为了加强感情,把最后一句处理成重复。

四、布置作业

续写我们没有完成的命题:当杜甫遇到泰山。

下载七年级语文下册10望岳教学设计2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语文下册10望岳教学设计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望岳教学设计

    《望岳》 【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2、 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3、 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教学程序】:一、导入......

    《望岳》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 《望岳》教案 题望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杜甫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鉴赏古诗......

    《望岳》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 作者:惠州市第八中学 柯继娜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杜甫的文学常识;把握重点词语,理解内容,品味诗歌语言,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意蕴。 2、朗读、背诵并......

    望岳 教学设计

    《望 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知识。 2、了解大意,领略泰山雄伟壮丽的景色。 3、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重......

    望岳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 万昌中心小学 陈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感悟诗的意境。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

    《望岳》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 1、背诵诗歌,围绕“望”,体会泰山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2、赏析诗中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3、感受并学习青年杜甫的豪情。 学习重点:围绕“......

    《望岳》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古代诗歌朗读技巧。 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德育目标: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借诗歌内容的理......

    七年级下册语文《望岳》教案分析(共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望岳》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掌握《望岳》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2、把握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