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广东招教考试教育学章节考点八教学(下)
中公教育 ·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年广东招教考试教育学章节
考点八教学(下)
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内容包括:
1、钻研教材
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教学大纲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2、了解学生
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2)课题计划;(3)课时计划。写课时计划,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要注意解决的难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考虑进行的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最后写出课时计划。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题目、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备注。其中,教学进程包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和时间的分配。
(二)上课
1、课的类型与结构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课的类型 根据教学的任务来分为: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巩固新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又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分为:讲授课、演示课(演示实验或放映幻灯、录像)、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2)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结构,任何一种课的结构在实际运用中,都会根据情况有所变化。
广东教师考试网http://gd.zgjsks.com/
中公教育 ·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①组织教学。使学生作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②检查复习。检查复习的方式,有口头回答、黑板演算、检查课外作业等。③讲授新教材。这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④巩固新教材。可以采取提问、重点复述、练习等方法进行。⑤布置课外作业。
2、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师上课时要明确教学目标,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要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的任务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
(2)内容正确 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要及时纠正。
(3)方法得当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4)表达清晰、组织严密 教师上课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5)气氛热烈 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三)作业检查与批改
作业是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练习。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守下列要求。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
(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教学。(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在课堂教学规定时间以外,教师对学生的辅导。
课外辅导是上课必要的补充。对辅导工作总的要求,除补课外,一般是启发学生自己找到解决疑难的门径,不应代替学生的独立钻研,也不应该把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延长,加重学生负担。
(五)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广东教师考试网http://gd.zgjsks.com/
中公教育 ·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测验目标
教学目标有救学内容的目标,有心理操作(又称行为)和发展。这两个不同难度的目标并不是相互游离的,而是互相交叉的。测验是要考查教学是否实现了两个维度目标的交叉。
2、试题类型
试题类型大体有供答型和选答型两大类。
供答型试题又分简答式试题和陈述式试题两种。简答式试题的最简便形式是填充题。陈述式试题或称论文式试题,陈述式试题编制得好,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但评分标准较难掌握,易产生主观偏离。
选答型试题可以分为是非题、多项选择题与组配式试题三种,统称客观性试题。
3、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对信度进行估计的一种办法,是分析第一次测验机会的分数的位置与第二次测验机会分数的位置之间的相关。另一种提高测验信度的办法是采用难度适中的项目。
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试题过难或过易都不能准确地测出学生的真实成绩。所以,一个试卷总的来说难易要适中,但它的试题既要有较难的题,又要有较易的题,做到难度适中。
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4、评价
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缺点或价值作出判断。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还应培养学生自测和自评能力。
二、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一)个别教学制
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形式。其最显着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但采用个别教学,一个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数量是很有限的。
广东教师考试网http://gd.zgjsks.com/
中公教育 ·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二)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在班级上课制中,同一个班的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进度必须一致,但开设的各门课程,特别是在高年级,通常由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教师分别担任。
1、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
16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一些国家便开始尝试班级授课制,17世纪初,在乌克兰兄弟会学校中兴起了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班级授课制迅速推广,到19世纪中叶已成为西方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直至现在,班级授课制仍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使大量的学生同时在较短时间内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可以保证全班学生都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4)班级授课制也有它的缺点 主要表现在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三)分组教学制
分组教学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般有两类:
1、外部分组
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2、内部分组
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
广东教师考试网http://gd.zgjsks.com/
中公教育 ·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内部分组也有两种:一种是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学习目标的分组,这种形式的教学可以使优等生扩大知识面,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另一种是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相同而采取不同方法和媒体的分组。
分组教学最显着的优点在于它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但是,它仍存在一些较严重的问题,一是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三是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往往使快班学生容易产生骄傲,使普通班、慢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
(四)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设计教学法就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它们的特点在于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但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且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较高。
广东教师考试网http://gd.zgjsks.com/
第二篇:2014年招教考试教育学章节考点八:教学(下)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官方网址:qh.offcn.com
2014年招教考试教育学章节考点八:教学(下)
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内容包括:
1、钻研教材
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教学大纲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2、了解学生
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2)课题计划;(3)课时计划。写课时计划,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要注意解决的难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考虑进行的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最后写出课时计划。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题目、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备注。其中,教学进程包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和时间的分配。
(二)上课
1、课的类型与结构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课的类型 根据教学的任务来分为: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巩固新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又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分为:讲授课、演示课(演示实验或放映幻灯、录像)、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2)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结构,任何一种课的结构在实际运用中,都会根据情况有所变化。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①组织教学。使学生作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②检查复习。检查复习的方式,有口头回答、黑板演算、检查课外作业等。③讲授新教材。这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④巩固新教材。可以采取提问、重点复述、练习等方法进行。⑤布置课外作业。
2、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师上课时要明确教学目标,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要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的任务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
(2)内容正确 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要及时纠正。
(3)方法得当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青海教师考试官方微信账号:qhjsks 分校地址:西宁市南大街18号钱柜第一客栈(西宁书城对面)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官方网址:qh.offcn.com
(4)表达清晰、组织严密 教师上课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5)气氛热烈 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三)作业检查与批改
作业是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练习。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守下列要求。(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
(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教学。(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在课堂教学规定时间以外,教师对学生的辅导。
课外辅导是上课必要的补充。对辅导工作总的要求,除补课外,一般是启发学生自己找到解决疑难的门径,不应代替学生的独立钻研,也不应该把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延长,加重学生负担。
(五)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1、测验目标
教学目标有救学内容的目标,有心理操作(又称行为)和发展。这两个不同难度的目标并不是相互游离的,而是互相交叉的。测验是要考查教学是否实现了两个维度目标的交叉。
2、试题类型
试题类型大体有供答型和选答型两大类。
供答型试题又分简答式试题和陈述式试题两种。简答式试题的最简便形式是填充题。陈述式试题或称论文式试题,陈述式试题编制得好,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但评分标准较难掌握,易产生主观偏离。
选答型试题可以分为是非题、多项选择题与组配式试题三种,统称客观性试题。
3、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对信度进行估计的一种办法,是分析第一次测验机会的分数的位置与第二次测验机会分数的位置之间的相关。另一种提高测验信度的办法是采用难度适中的项目。
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试题过难或过易都不能准确地测出学生的真实成绩。所以,一个试卷总的来说难易要适中,但它的试题既要有较难的题,又要有较易的题,做到难度适中。
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4、评价
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缺点或价值作出判断。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还应培养学生自测和自评能力。
二、教学组织形式
青海教师考试官方微信账号:qhjsks 分校地址:西宁市南大街18号钱柜第一客栈(西宁书城对面)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官方网址:qh.offcn.com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一)个别教学制
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形式。其最显着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但采用个别教学,一个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数量是很有限的。
(二)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在班级上课制中,同一个班的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进度必须一致,但开设的各门课程,特别是在高年级,通常由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教师分别担任。
1、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
16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一些国家便开始尝试班级授课制,17世纪初,在乌克兰兄弟会学校中兴起了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班级授课制迅速推广,到19世纪中叶已成为西方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直至现在,班级授课制仍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使大量的学生同时在较短时间内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可以保证全班学生都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4)班级授课制也有它的缺点 主要表现在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三)分组教学制
分组教学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般有两类:
1、外部分组
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2、内部分组
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
内部分组也有两种:一种是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学习目标的分组,这种形式的教学可以使优等生扩大知识面,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另一种是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相同而采取不同方法和媒体的分组。
分组教学最显着的优点在于它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但是,它仍存在一些较严重的问题,一是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在对待分组青海教师考试官方微信账号:qhjsks 分校地址:西宁市南大街18号钱柜第一客栈(西宁书城对面)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官方网址:qh.offcn.com
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三是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往往使快班学生容易产生骄傲,使普通班、慢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
(四)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设计教学法就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它们的特点在于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但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且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较高。
文章来源:中公青海教师考试网(http://qh.zgjsks.com/)
青海教师考试官方微信账号:qhjsks 分校地址:西宁市南大街18号钱柜第一客栈(西宁书城对面)
第三篇:2014年招教考试教育学章节考点八:教学(下)
微信号:sxjsks
2014年招教考试教育学章节考点八:教学(下)
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内容包括:
1、钻研教材
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教学大纲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2、了解学生
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更多相关考试备考资料和最新公告等请点击山西教师考试网(http://sx.zgjsks.com/)】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2)课题计划;(3)课时计划。写课时计划,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要注意解决的难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考虑进行的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最后写出课时计划。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题目、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备注。其中,教学进程包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和时间的分配。
(二)上课
1、课的类型与结构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课的类型 根据教学的任务来分为: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巩固新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又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分为:讲授课、演示课(演示实验或放映幻灯、录像)、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2)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山西总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226号高新区动力港二层
微信号:sxjsks
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结构,任何一种课的结构在实际运用中,都会根据情况有所变化。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①组织教学。使学生作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②检查复习。检查复习的方式,有口头回答、黑板演算、检查课外作业等。③讲授新教材。这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④巩固新教材。可以采取提问、重点复述、练习等方法进行。⑤布置课外作业。
2、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师上课时要明确教学目标,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要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的任务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
(2)内容正确 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要及时纠正。
(3)方法得当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4)表达清晰、组织严密 教师上课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5)气氛热烈 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三)作业检查与批改
作业是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练习。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守下列要求。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
(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教学。(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在课堂教学规定时间以外,教师对学生的辅导。
课外辅导是上课必要的补充。对辅导工作总的要求,除补课外,一般是启发学生自己找到解决疑难的门径,不应代替学生的独立钻研,也不应该把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延长,加重山西总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226号高新区动力港二层
微信号:sxjsks
学生负担。
(五)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1、测验目标
教学目标有救学内容的目标,有心理操作(又称行为)和发展。这两个不同难度的目标并不是相互游离的,而是互相交叉的。测验是要考查教学是否实现了两个维度目标的交叉。
2、试题类型
试题类型大体有供答型和选答型两大类。
供答型试题又分简答式试题和陈述式试题两种。简答式试题的最简便形式是填充题。陈述式试题或称论文式试题,陈述式试题编制得好,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但评分标准较难掌握,易产生主观偏离。
选答型试题可以分为是非题、多项选择题与组配式试题三种,统称客观性试题。
3、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对信度进行估计的一种办法,是分析第一次测验机会的分数的位置与第二次测验机会分数的位置之间的相关。另一种提高测验信度的办法是采用难度适中的项目。
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试题过难或过易都不能准确地测出学生的真实成绩。所以,一个试卷总的来说难易要适中,但它的试题既要有较难的题,又要有较易的题,做到难度适中。
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4、评价
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缺点或价值作出判断。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还应培养学生自测和自评能力。
二、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山西总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226号高新区动力港二层
微信号:sxjsks
(一)个别教学制
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形式。其最显着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但采用个别教学,一个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数量是很有限的。
(二)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在班级上课制中,同一个班的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进度必须一致,但开设的各门课程,特别是在高年级,通常由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教师分别担任。
1、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
16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一些国家便开始尝试班级授课制,17世纪初,在乌克兰兄弟会学校中兴起了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班级授课制迅速推广,到19世纪中叶已成为西方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直至现在,班级授课制仍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使大量的学生同时在较短时间内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可以保证全班学生都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4)班级授课制也有它的缺点 主要表现在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三)分组教学制
分组教学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般有两类:
1、外部分组
山西总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226号高新区动力港二层
微信号:sxjsks
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2、内部分组
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内部分组也有两种:一种是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学习目标的分组,这种形式的教学可以使优等生扩大知识面,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另一种是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相同而采取不同方法和媒体的分组。
分组教学最显着的优点在于它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但是,它仍存在一些较严重的问题,一是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三是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往往使快班学生容易产生骄傲,使普通班、慢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
(四)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设计教学法就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它们的特点在于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但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且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较高。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中公山西教师考试网
山西近期教师招聘考试公告汇总
山西总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226号高新区动力港二层
第四篇:2014年招教考试教育学章节考点七:教学(上)
微信号:sxjsks
2014年招教考试教育学章节考点七:教学(上)
一、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包含以下几方面含义: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由教和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更多相关考试备考资料和最新公告等请点击山西教师考试网(http://sx.zgjsks.com/)】
(二)教学的意义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教学的主要作用是: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学校工作应坚持以教学为主,但是教学必须与其他教育形式结合,与生活实践加强联系才能充发挥作用。因此,应妥善地安排教学与其他教育活动,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全面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
(三)教学的一般任务
教学任务受教育目的、学生年龄特征、学科的特性以及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制约。教学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学的一般任务如下: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般来说,知识的掌握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2、发展学生能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智力,一般是指人们的认识的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山西总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226号高新区动力港二层
微信号:sxjsks
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像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体力,主要指身体的正常发育成长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活动能力。学生的创造才能主要是指他们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晓的知识的能力。它是学生个人的求知欲望、进取心和首创精神、意志力与自我实现信心的综合体现。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二、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其主要观点如下:
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首先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借助教材或精神客体的中介,掌握科学认识方法,以最经济的途径认识现实世界并改造主观世界、发展自身的活动过程。教学认识的主体是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活动的主体,具有发展性和可塑性。教学认识的客体以课程教材为基本形式,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凝聚的精神客体,既是学生认识的对象,又是他们认识和发展自身的工具,具有中介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教学过程包括教师教与学生学这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的活动。其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教学过程同样受—般认识过程普遍规律所制约。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映象即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学生个体的特殊性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教学基本方式是“掌握”。
(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学生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山西总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226号高新区动力港二层
微信号:sxjsks
(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认识是发展,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完全人格的养成。
(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形成学生(主体)——课程与教材(客体)——教师(领导)相互作用的特殊的“三体结构”。学生的认识实际上走的是人类认识的捷径。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或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学生主要是通过‘读书”“接受”现成的知识,然后再去‘应用”和“证明”。这是一条认识的捷径,可以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大量的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认识客观世界,继续开拓新的认识领域。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原因在于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是以抽象的文字符号表示的,是前人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认识和概括,而不是来自学生的实践与经验。
教学中学习直接经验的获得,与人类实践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得方式不同,教学中往往将直接经验典型化、简约化,主要方式是实验、演示、教学录像,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社会调查,设置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等。选择的经验材料是经过改造的、少量的,且能充分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包括一般认识能力和特殊能力。重视教学的发展性,是新时代的要求。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具备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同时知识中也包含有认识方法的启示。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山西总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226号高新区动力港二层
微信号:sxjsks
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也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的条件是: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这样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也只有规律性的知识,才需要理论思维的形式。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第三,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3、教学过程中的知、情、意的统一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相互作用,同时介入,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意志培养的关系问题,知、情、意是教学过程内在的因素,它们的协调发展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组织、方法的运用相关,教师教学的责任感、价值观、思想作风、言行举止以及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等,对这些方面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情感、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因此,教学中强调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不仅要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要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能动性具体表现在: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创造性。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主导下逐步确立的。学生这个主体从依赖性向独立性发展,正是教师主导的结果。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教学经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交流思想、情感,实现培养目标。在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教师要善于体验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善于引起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山西总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226号高新区动力港二层
微信号:sxjsks
获得成功体验。
(三)教学过程的结构
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式,且呈现多样综合的特点。
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
1、引起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启发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领会知识
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形成清晰的表象和鲜明的观点,为理解抽象概念提供感性知识的基础并发展学生相应的能力。感知的来源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观教具的演示、参观或实验,教师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描述和学生的再造想象以及社会生产生活实践。
第二,理解教材,形成科学概念。
理解教材可以有两种思维途径:一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二是从已知到未知,不必都从感知具体事物开始。
3、巩固知识
通过各种各样的复习,对学习过的材料进行再记忆并在头脑中形成巩固的联系。
4、运用知识
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师要组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以形成技能技巧,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5、检查知识
检查学习效果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及时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进程与要求;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发现学习上的问题,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对组织进行教学过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也要防止在运用中出现简单化和形式主义的偏向。因此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生动活泼、多种多样的。要根山西总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226号高新区动力港二层
微信号:sxjsks
据实际情况对基本式作些改变,灵活地加以运用。
(2)注意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割裂 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不能按部就班机械进行,而是要按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性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具体情况,引导他们从一个阶段很自然地能动地发展到下一个阶段。
(3)每个阶段的功能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减去某些阶段,如不进行专门的感知,不作专门的复习巩固等。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不能忽视这些阶段的功能,因为这是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须考虑的因素。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中公山西教师考试网
山西近期教师招聘考试公告汇总
山西总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226号高新区动力港二层
第五篇:教综 教育学 高频考点归纳
教育学
一、各种《著作》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4.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为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奠定理论的著作。5.《林哈德与葛笃德》——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6.《政治学》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7.《理想国》柏拉图的著作。
8.《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昆体良的著作,西欧最早关于教育的著作。
9.“七艺”中的“四学”——几何 算数 音乐 天文 “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10.“六艺”——礼 乐 射 御 书 数。
1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当时他在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自然科学方法。
12.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13.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廖世承。14.我国第一本翻译过来的《教育心理学》书是房东岳。
15.杨贤江是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学者。
16.“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易公教育 17.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动物界的教育》。
18.劳动起源论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9.韩愈《师说》 20.朱熹《四书集注》
21.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从而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2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23.洛克《教育漫话》 24.卢梭《爱弥儿》
25.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二、各种名言
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杜威。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 孔子 3.“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的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 ——欧洲近代教育家夸美纽斯。4.“修道之谓教”——《中庸》。16.易公教育
5.“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句中,首次出现“教育”一词——《孟子》 6.“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孔子 7.“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孔子 8.“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学记》
9.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10.“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陵节而施、禁于未发、教学相长——《学记》 11.“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的教育家——裴斯泰洛奇
12.“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 康德
13.“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康德 14.“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荀子》
15.“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是作善也。” ——《说文解字》 16.“生活即教育”——陶行知
1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霍尔 遗传决定论 18.“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19.“万物皆备于我心”“人的心中自有浩然正气”——孟子(内发论)
20.“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赫尔巴特。易公教育
21.“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涂尔干
22.“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奇 23.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24.提出“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的是马卡连柯。25.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26.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夸美纽斯 27.“教育在于发展人的个性”——夸美纽斯
28.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夸美纽斯
29.“教师对自己从事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叶圣陶。
30.“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中庸》 3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32.教育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和谐发展—裴斯泰洛奇
33.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礼记》 34.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里宁
35.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会变坏了。——卢梭 36.一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帕克
三、各种人物、时间、地点
1.被誉为现代教育教学之父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2.传统教育学派与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赫尔巴特和杜威。
3.赫尔巴特传统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杜威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4.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5.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主张的教育家是裴斯泰洛齐。6.赫尔巴特首次倡导了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7.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8.17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是性善论者,他认为人生来就有“学问”、“道德”和“信仰”的“种子”。易公教育 9.孟子——性善论者 内发论 10.荀子——性恶论 外铄论
11.孔子把学习的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统一的过程。12.赫尔巴特提出以心理学和伦理学为“教育两基础”。13.标志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的是文化——康德 14.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 沛西•能 15.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梅伊曼、拉伊。
16.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17.洛克 “白板说” 外铄论代表人物。
18.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基因复制。(内发论)
19.是持遗传决定论认识:高尔顿的血统论,柏拉图的三等论,基督教的“原罪说”,中国的性善性恶论。
20.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1.“人的发展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
22.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阐述了有关观念、意识阈、统觉和兴趣理论的人是赫尔巴特。
23.1901年王国维翻译了立花铣三郎的《教育学》,这是中国人最早了解到的教育学。
24.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25.义务教育发端于德国。易公教育
26.1862年6月京师同文馆正式创立,并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授课方式
27.3.1904年,在《奏定学堂章程》中的《学务纲要》中最先出现了“义务教育”一词。1906年,学部颁布《强迫教育章程》十条。这是中国政府计划实行强迫义务教育的第一道正式法令。
28.4.我国正式试办义务教育是在1911年。清政府学部在《试办义务教育章程案》中明确规定以4年为义务教育期,并提出了试办义务教育的办法。
29.1982年12月,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在我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30.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并于7月1日起施行。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31.2006年6月,修订了新《义务教育法》,并于9月1日起实施。根据新的《义务教育法》,当年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首先实现全免费。
32.2008年秋,城市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这对于当时已经实施了22年的义务教育政策来说,是一块铭刻着“实至名归”字样的里程碑。
四、各种理论和分类学说 1.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生物起源论者基本错误是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根本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
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早期教育的特点及其源起,但他们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为一谈,易公教育因而都是不正确的。
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论者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阐明教育的起源,特别是运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阐述的人和人类社会起源的观点,提出教育起源于劳动。
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如孟子、弗洛伊德。
外铄论。其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荀子、英国的洛克、美国的华生都持有同样的观点。
实践主体论。
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高尔登。美心理学家霍尔说:“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董仲舒从神学化思想体系出发,提出了“性三品”说,归遗传决定论者一派。
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为养育论。洛克的“教育万能论”。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指出,儿童犹如一块“白板”,他们长大后,是好还是坏,有用还是无用,感到幸福还是痛苦,主要是由他们所受的教育决定的,即“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之故。”华生的“环境决定论”。4.两种不同价值取向教育目的观
对于教育发展历史上先后出现的诸多有关教育目的的主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本位论,另一类是社会本位论。5.欧美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
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为典型代表,法国、前西德等欧洲国家也属于这种学制类型。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这种学制显然不利于教育普及。
美国单轨制。这种学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在形式上保证任何学生都可以由小学而中学直至升入大学。其特点是教育参差不齐、效益低下、发展失衡,同级学校之间教学质量相差较大,许多学校的水平不高。
前苏联型学制。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制定了单轨制学制。它被称为中间型学制又称“Y”型学制。这种学制试图融会单轨制与双轨制之长,兼顾公平与效益;既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又使学术性保持较高水平。但由于课时多、课程复杂,教学计划、大纲和教科书必须统一而使教学不够灵活,特别是地域性较强的课程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6.收集研究资料是研究过程中费时最长、费力最多的阶段。最基本的资料收集方法有以下几种。
现场观察法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被誉为社会学研究的第一方法,也是教育研究中最重要的资料收集方法之一,具有标准化、匿名性、间接性等特点。一般说来,一份完整的问卷,通常由四个部分构成:标题,指导语,问题,结语。问卷法难在问卷设计。
访谈调查法
运用访谈法收集研究资料,难在访谈过程的控制。有效控制访谈过程,是访谈成功的重要保证。
教育实验法 文献研究法
程序步骤包括:易公教育1.准备阶段。2.搜集阶段。3.阅读阶段。4.整理阶段。5.运用阶段。
五、各种特点
1.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教育的非独立性。教育的原始性。教育的平等性、普及性。2.现代教育新特征:
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普及性和多样性;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3.教师劳动的特点
劳动对象的能动性;劳动方式的示范性;劳动手段的创造性;劳动效果的隐含性;教师劳动时空的广延性;个体性与集体性相统一的工作方式。4.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5.义务教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6.终身教育具有这样一些特性:民主性(普及性)。形式多样性。连贯性。自主性。7.课外活动特点有:组织上的自主自愿性。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过程上的实践性。
8.综合实践课程特点: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9.教育法的特点
一般特点:国家意志性、强制性、规范性和普遍性
区别特点:单向性、柔软性、指导性和广泛性
教育法功能:规范功能、标准功能、预示功能、强制功能
六、各种功能 1.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2.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3.教育目的的功能
第一,导向功能。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第二,调控功能。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依据。
第三,评价功能。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它是评价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七、各种教育启示
1.个体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的教育启示
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地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上,不能把小学生当中学生看待,不能把初中生和高中生混为一谈,同时还应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引渡”工作。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应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这样,教育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往往具有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
人的发展的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如允许加速或减速学习,采取能力分组或组织兴趣小组等,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八、各种第一
1.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2.《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3.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4.1806年,易公教育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也是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
5.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后来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
6.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7.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8.1632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9.1776年,康德在大学讲授教育学,他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
10.1939年,凯洛夫主编《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1.我国教育家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2.“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并未实行。
13.“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反应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14.“壬子葵丑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15.“壬戌学制”是我国现代学制史上第一次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依据的学制。
16.1957年,易公教育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7.2010年6月21日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18.199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