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等教育学考点考试必备
高等教育学考点
1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P15
2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动因:来自于认识主体和客体两方面。主体:好奇心进取心探索心是主导动因。客体: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P16 3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区别:自己找答案。
4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发挥人的潜能,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教育就是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和发展。P25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性质任务的特征——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型,劳动过程的特征——复杂精神性。高等教育13高等学校老师、学生的关系:现状(以教师为主导和中心、师生关系比较淡漠、师生关系有些异化),关系理论【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主导—主体论、双主体论、教育主体(“一体两面”)】,创设高等学校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与平等、交流与理解、自由与宽容)P129 14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应遵循的原则:适时原则,完整原则,发展学生个性原则,宽口径原则,调动教师积极性原则P152
15高等学校教学原则:科学态度与人本精神有机统一的原则,师生能动合作与自觉机制有机统一的原则,科学稳定性与适时更新性有机统一的原则,坚持广泛开发、选择与便利有效运用统一的原则,坚持直观形象感知与逻辑实质认知有机统一的原则,坚持专业化、定型化、常规化和开发化、变通化、灵活化有机统一的原则,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与突出环节有机统一的原则。P160 16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掌握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个性化教学法。结构、多样动态的专业结构、充满活力的年龄结构、不断优化的学历结构、多元互补的学源结构、凝聚人心的团粒结构。
28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意义:学科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学科建设对人才培养模式产生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决于学校学科发展的水平。29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方略:合理规划,确立学科建设的定位和目标;理顺学科体系,优化学科结构;重视学术梯队建设;突破原有的学科建设组织形式;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
30高等学校课程建设的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重视课程管理。31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的含义:高校校园文化指在高校校园区域中,由广大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活动中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高校校园文化的特征:认同与超越、交融与批判、吸收与辐射、教育与自我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P36
5高等教育的地位:高等教育的价值——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个人发展角度)和社会价值(服务社会角度);个人本位价值观、知识本位价值观、社会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的主要载体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P43 6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影响人的发展因素——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环境制约人的发展的可能与条件;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高等教育引导与促进专门人才的成长——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引导专门人才成长,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是大学生发展的使用指向。P58
7高等教育的目的:自由教育目的、职业教育目的、普通教育目的。我国高等教育目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70 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给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分工与人的片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史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含义: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以及生产关系相一致;旧社会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资本主义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现实;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P75
9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含义: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发展的人才,实行的是博雅教育;特征——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专才教育——以培养适用某一专业领域需要的人才的教育,为人才走向社会之前提供一种职业资格。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的模式: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学分制与选课制结合的模式;不分专业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10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策略:层次结构调整——建设少数一流大学,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科类专业结构调整——实现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一致,大力推进学科专业综合化;形式结构调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多样的投资结构;地区结构调整——加强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发展。P107
11高等学校的职能体系: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职能的新发展(引导社会的职能、创造新职业的职能、国际合作的职能)P114
12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文化素质(专业知识、科学基础、教育智慧),心理素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个性品质),道德素质(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学而不厌、团结协作),能力结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组织能力)。
P164
17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从过程路径方面说,有两种模式——“自上而下”的模式,“自下而上”的模式。P193 18高等学校改革的发展趋势:教学改革国际化趋势,学科综合化趋势,教学趋向个性化,教学管理灵活化,倡导自主学习,围绕培养创新人才展开,强调教学内容的更新。P194
19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策略: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人人平等意识;依法治校,促进教学规范化;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革教学管理。P196
20科研的类型:从课题来源分(自主研究、立项课题研究),从课题性质分(基础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研究、基础性应用研究),从人员多寡分(个体研究、集体研究),从学科类别分(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研究)。P205 21科研选题方法:问题法、移植法、交叉法、追踪法。P206
22科研选题的步骤:阅读有关项目申报通知材料,掌握申报范围、条件、要求等;阅读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国内外成果、问题);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项目意向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相关因素,围绕项目意向收集的资料信息,实事求是地估计和评判自身的研究能力,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及所在地区、高校的优势及特色,从新的角度和高度提出具有创造性的科研项目。P207
23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内容:教学服务(为满足特定单位的实际需要或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提供正规的教学服务;高校为当地政府、企业或个人提供岗位培训;高校直接提供技术性教学服务)。科研服务(科研开发、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让、科技咨询、科技人才的直接输入)。通过信息和设备资源共享为社会服务(高校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为改革提供舆论支持,引导社会发展;高校将图书馆、体育馆和设施对外开发,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高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法律,卫生健康、文化等知识的普及做出贡献)。P224
24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以政府干预为主的运作体制,以社会力量为主的运作体制,以高校自主办学为主的运作体制。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势——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办学,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25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内部管理的重心宜放在院(系)一级;管理过程尽可能吸收教学、科研人员民主参与;建立适合高等学校特点的激励机制;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调控机制。
26国外高等学校学制概况。美国高等学校学制:副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日本高等学校学制:学士、硕士、博士;法国高等学校学制:学士、硕士、博士、国家博士。
27高等学校需要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切合实际的职称
对外的独特性与对内的一致性。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导向目标、启迪智慧、塑造人格、规范行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及途径:
(一)共创校园精神——第一,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第二,培养爱国爱校的家园情感,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凝聚力;第三,树立远大理想,强化成才意识;第四,共建文明校风,优化校园文化个性;第五,加强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
(二)发展智能结构——扩大知识面、发展多种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发展业余爱好。
(三)培养健全人格
(四)丰富业余生活。
32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高等教育大众化:毛入学率15%~50%,一定资格者的权利,等等。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途径和方式:办学主体多元化、高教结构多样化、专业设置多样化、民办高教规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内容:国际化的教育观念、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国际化的课程内容、人员的国际交流、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国际化的教育评估。高等教育现代化:
(一)高等教育实体的现代化——高等教育思想现代化、高等教育制度现代化、高等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育技术现代化、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
(二)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内涵——对自己本质真正占有、具有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精神、具备面向未来的开放性和创新精神;
(三)我国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面临的问题——传统文化限制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现实国情制约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第二篇:高等教育学考点汇总
2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早在3000年前就出现。3
4高等教育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
赠地学院:康乃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大学要学六艺: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礼、乐、射、御、书、数19世纪,洪堡开创了高等教首先,教师备课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透彻领会教学育史上的“洪堡时代”洪堡提出了高等教育的两条最基
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对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也有人认为高教的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请对这些观点加以阐述。
答:①这是高等教育的两种基本价值观,前者称为个人本位价值观,后者为社会本位价值观。
②个人本位价值观(含义):个人本位价值观从个人需
5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本的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学术自由的原则。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
立。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同时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力求反映本学科、6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 7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文学、法学、医学、神学 8.9
10.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学校。
1高等学校课程的特征专业性、探究性、前沿性 11高等教育表现出独特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12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发展作用主要表现在传承、改造和创新
高等教育目标具有主观性,复杂性。13教育目标是教育评价的依据。15 智力的核心就是思维力。
孔子提出:启发教学,因材施教.《学记》总结出:教
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研究是衡量高等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校科研,从19世纪开始。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1高等教育发展的政治基础
第一,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第三,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
第四,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第五,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第六,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
2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第二,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第三,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第四,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
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对教材内容不断进行补充.其次,备学生,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自己的学生,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涉及高等教育的目的,强调教育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和接受要为人本身的需要服务。能力、兴趣爱好、社会特征等,乃至还要了解他们的个
③社会本位价值观(含义):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涉
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及高等教育目的,强调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
第三,备方法,在吃透内容并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寻求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写出具体的教案。
4大学上课不用讲究?或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第一,目标明确,第二,内容正确,第三,方法得当,第四,表达清晰,第五,气氛活跃
2、论述高等学校科研的作用
(一)科学研究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科学研究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1)通过科研,高校教师能充分认识到本专业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及时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敏锐地觉察当前社会对高校的动态要求,从而能对教材进行深刻剖析,寻找不同学科之间的连接点,对教材内容高屋建瓴,并把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反映到教学中来,有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2)通过科研,师生之间能产生思想的碰撞和灵感的火花,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启发教师新的思想和科学讨论的焦点问题移至科技领域继续深入;
(3)使教师授课更加紧密联系实际,为高校的课程教学改革找到新的解决途径。
④两种价值观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1)个人价值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但把社会视作个体的简单结合,使得教育面对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2)社会本位价值观肯定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密切与社会的联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助长了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影响了社会的长远利益,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
⑤在现实社会背景下要寻求两种价值选择之间的协调与整合,历史上出现的高等教育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单项选择已被视作为一种教训,要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世纪做出积极的动态调整。
大学生素质教育(增加补充的内容)
①概念:所谓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急功近利的甚至畸形的发展。素质教育强调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人的素养和品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与单纯的应试教育相对应。
②素质教育兴起的背景: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全球化使职业的变动、岗位的转化成为常态,对人的可迁移性要求更突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的素质内涵提出新的要求——对责任感、道德伦理提出新的要求。人的发发展的基本要求。
④大学素质教育的定位:大学素质教育是一种指导思想,必须贯穿于高等学校教育活动的全过程。⑤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科学和人文(大学素质教育的两翼)难点:发展情感
你能否结合你所任教的专业课,对教学原则体系进行一番评述。
①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成功地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依据的准则。②教学原则体系包括: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3)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6)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7)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8)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以上八条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③选取其中两条进行阐述(您还可以选择别的原则进行阐述,并且要结合自己的所讲的课)
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是高等教育专业性的内在要求,是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发展趋势的客观反映。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专业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
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首先要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和计划,使每门课程、每种教学活动,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来组织。在专业教育的前提
等性质与功能的学校,也是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第二,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
学相长,长善救失朱熹提出:循序渐进原则.孔子提出: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
启发式教学方式 1)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2)有助于个人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悱:学生想说心里话,表达不
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
出来; 发:教师指导学生把心理话说出来 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 《学记》:道而弗牵:教师要诱导,而不是牵着学生走 1)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2)养成良好的综
强而弗抑:要强迫学生顺从
开而弗达:学生在思考阶段,老师要给予启发,又要有保留
思想性:文以载道:寓理想性于教学中 3
20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创造性)21向师性体现了(示范性)
22身教重于言教体现了(示范性)
23高等学校组织具有“二重性”,即高等学校兼有“教育性”“学术性”的组织属性。
25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大致上分为三种模式:集权模式(我国属此)、分权模式、并重模式
提升个人社会地位。
高等学校的职能
①高等学校的职能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1)培养高级
合素质。3)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4)的创见,使教师保持科学研究的动力源泉,并将课堂中
专门人才(基本职能)。2)发展科学(主要职能)。3)
(三)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高效职能的延伸)。(1)科研活动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 ②三项职能的关系: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2)科研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人文素的。其中,1)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养;(3)科研活动可以完善学生的心理结构; 心任务,是高等学校之所以是高等学校的根本理由;2)(4)科研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特质和创新的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它既是高等学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高等学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3)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与实际应用,既是高效应对当地社会
(四)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性措施;
(五)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六)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高等学校教师的价值(即教师的三大基本任务或三项重要职能)要点: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承担者: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创造性地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思想品德教育)。2)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实现者3)通过知识传播及运用直接为社会服务 怎样理解教学过程的特点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发展个性时间活动的统一过程。(1)特殊性
首先,教学过程的认识对象与一般认识活动的对象不同,它不是以尚未发现的事物或真理为对象,而是以他人或者前人已经发现的系统的学科知识为对象,主要是以教材为中介的间接经验,也可以说是书本知识。其次,教学认识的条件和形式与一般的认识活动也有所
精神;(5)科研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展要求:身心、知识、能力素质的和谐发展,这是人的26高等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和法人资格。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效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办学实
28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践中,我们应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项29分段标准:精英教育阶段:15%以下.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15%~50%,我国已属此阶段,在18%左右.普及高等教育阶段:超过50%
标准:国家适龄青年(18~22岁)中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又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30班级授课制是在17世纪由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创立,我国首次使用:1861年,京师同文馆 1基础教育(中小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①基础教育质量制约高等教育质量。②基础教育规模影响高等教育规模。
6教学方法是教师施教活动方式的综合。×
9高等学校教学评估,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正确)
职能之间的关系。
讲授法运用最为广泛,最基本的方法。
①明确的目的性②内容的科学性③内容的逻辑性④语言的感染性
教学方法选择依据
①要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②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③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④要依据教师自身的素养条件⑤要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及适用范围⑥要依据教学的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高等学校的教育研究(即教育科学的研究)的内容(简答)1)研究教育对象。2)研究教学内容。3)研究教学方法。
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不同(即,条件不同)。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的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具有持久、稳定性 发现活动,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亦即再发现的过程。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应有强烈的自警自省意识4)教师劳动的群体性。决定了其高度的协作意识
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 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是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对高校教师素质的要求,是由教师的地位、性质、劳动特点及高校教师的特殊性决定的。一般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①政治思想素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用于坚持真理)②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尊重集体)相关学科知识)④能力素质(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和管理的能力,教学实验和1与教师相关的几个法律法规
1985年2月12日 五届人大常委会十三次会议,《学会条例》
第三,科学家和人类的认识活动是无限的,而教学认识
过程是有时限的(时间有限性)。(2)双边性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同时,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
再者,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不仅体现在认识方面的交流和分享,还有着情感方面的交流和影响。(3)发展性
第一,学生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记忆力、思考力得到了发展,形成技能技巧,而且逐步深入对事下,拓宽专业口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贯彻博与专相物的理解,为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准备了条件。结合的原则,对于教师同样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须既
有专业所长,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对专业中的某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独立性、创造性特点的反映,也是高等学校一条特殊的教学原则。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科研化,同时将教学活动体现于科研过程,使科研活动教学化,从而将高等学校的这两种主要的活动,有机地统一为一体,共同实现高等学校的职能。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用过程教育代替结论教育。2)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环境。3)把研究列为考核学生学业的重要指标。
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质上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高等教育目标的意义(作用)1)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对高等教育活动的结果起着规范的作用。——导向作用2)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
③文化知识素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第二,教学活动作为年轻一代成长过程中的主要途径,研究能力)⑤身心素质(一是身体素质二是心理素质)第三,不同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有不同影响。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人大常委会 四次 《教师法》 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调控作用
1995年3月18日 八届人大会议,三次《教育法》 3)高等教育目标还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具有检验1996年5月15日 八届人大常委会十九次会议《职业教育法》
1998年8月29日 九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高等教育法》
5教师的教育情意①教育理想②教育情操③教育性向④教师自我6教师的权利①教育教学权②科学研究权③管理学生权④获取报酬权⑤民主管理权⑥进修培训权
1当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大众化,国际化,多样化综合化,私营化
2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四点,P129-130)专业性,独立性,创造性,实践性 3教学原则的特点,实践性,科学性
2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短学程化,场所多样化
5教学方法: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作用。(教育目标不仅是教育活动的指南,而且是教育评价的依据。)——评价和激励作用
1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级、学业程度等因素编成班级,教师面对班级里的全体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统一要求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各级各类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优点:1.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扩大教育对象。2.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3.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使班级内的学生有更多“相观而善”的机会。缺点:由于对班级进行的是统一的教学,因而不能很充分地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针对学生的个人爱好与特长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即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兼顾个别差异。)
因此,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统一要求和个别差异的关系,同时注意班级授课制与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配合。
第三篇:高等教育学考点总结
高等教育学考点总结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10题,每题1分)(书上的知识点,一目了然,例如,某一具体的教学原则来源于古代哪一个文献,4选一,例如,教学相长来自于()文献。选项:A《论语》、B《大学》、C《中庸》、D《学记》)
二、判断(10题,每题1分)(只需答勾或x,不要改错。注意审题,例如,“就是”、“仅仅是”等极端的语句。例如,学历,是在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错,是在法定教育机构中的。)
三、简答(4题,每题8分)(简要回答,答出要点,需要解释性的拓展语句。例如,备课的基本要求:三点,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还要加以解释。)
四、论述(2题,每题15分)
五、案例(分析)题(1题,18分)(重点:教学论中的内容,有话说,围绕主题说)
第二章高等教育发展简史 第三章 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 第四章:高等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第五章 高等教育目标 第六章 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 第七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原则
第八章 高等学校教学形式 第九章 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
第十章 高等学校教师
第十三章
当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第二章高等教育发展简史
小点一:在西方文明古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P14 小点二: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早在3000年前就出现。(P15)小点三:大学要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P15)小点四:高等教育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P15)小点五: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P16)
小点六: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P18)小点七: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文学、法学、医学、神学(P19)
小点八:19世纪,洪堡开创了高等教育史上的“洪堡时代”(P24)
洪堡提出了高等教育的两条最基本的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学术自由的原则。(P24)
小点九:赠地学院:康乃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P29)威斯康辛思想:(P29)
①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②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
③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与“洪堡时代”相比,多了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小点十: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性质与功能的学校,也是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单选)(P32)
第三章 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
第一题:高等教育发展的政治基础(小题)(P44-48)第一,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第二,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第三,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
第四,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第五,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第六,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
第二题: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方面:(大题,简答题)(P53-54)
第一,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第二,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第三,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第四,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
第三题:基础教育(中小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判断题)(P65-66)
①基础教育质量制约高等教育质量。②基础教育规模影响高等教育规模。
第四章:高等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第一题:小题:高等教育表现出独特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P68)
高等教育是再生产社会政治关系。(P69)
第二题: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P71-72)1)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33%应归因于教育。他因此,在197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
第三题: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发展作用主要表现在传承、改造和创新方面。(小题P75)
第四题: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大题,P77-79)
第一章不要
1)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
2)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3)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4)提升个人社会地位。
第五题:高等学校的职能(大题,P79-81)①高等学校的职能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基本职能)。2)发展科学(主要职能)。
3)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高效职能的延伸)。
②三项职能的关系: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其中,(P82)1)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高等学校之所以是高等学校的根本理由; 2)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它既是高等学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高等学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 3)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与实际应用,既是高效应对当地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效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应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高等教育目标
第一题:教育目标
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总方向,也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P87)①定义:教育目标是指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广义是指教育目的,狭义上是指培养目标。(补充)②特征(小题):1)高等教育目标具有主观性质。(P87)
2)高等教育目标还有相当的复杂性。(P88)③高等教育目标的意义(作用)。(大题)(P89)1)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对高等教育活动的结果起着规范的作用。——导向作用 2)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调控作用 3)高等教育目标还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具有检验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作用。(教育目标不仅是教育活动的指南,而且是教育评价的依据。)——评价和激励作用 教育目标是教育评价的依据。(小题)(P89)
第二题: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标在不同的高等学校的具体化。(即细化了的教育目标。)(P93)
第三题:通才和专才(P98)
通才:知识面和职业应用面宽广的是通才。专才: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单一的是专才。
第四题:高等教育的任务(P102)
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六章 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
第一题:高等学校课程的特征(P114)(大题,简答题)答题要点:专业性、探究性、前沿性 第一,高等学校课程具有专业性。第二,高等学校课程具有探究性。第三,高等学校课程具有前沿性。
第七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原则
第一题:怎样理解教学过程的特点(大题,P125-128)(答题要点:三性)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发展个性时间活动的统一过程。(1)特殊性 首先,教学过程的认识对象与一般认识活动的对象不同,它不是以尚未发现的事物或真理为对象,而是以他人或者前人已经发现的系统的学科知识为对象,主要是以教材为中介的间接经验,也可以说是书本知识。
其次,教学认识的条件和形式与一般的认识活动也有所不同(即,条件不同)。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亦即再发现的过
程。第三,科学家和人类的认识活动是无限的,而教学认识过程是有时限的(时间有限性)。(2)双向性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同时,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再者,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不仅体现在认识方面的交流和分享,还有着情感方面的交流和影响。(3)发展性
第一,学生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记忆力、思考力得到了发展,形成技能技巧,而且逐步深入对事物的理解,为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准备了条件。第二,教学活动作为年轻一代成长过程中的主要途径,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质上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不同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有不同影响。
小题:
判断题: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正确)(P125)
单项选择:智力的核心就是思维力。(P127)
第二题: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四点,P129-130)专业性 独立性 创造性 实践性
第三题:教学原则的特点(补充)实践性
科学性(客观性)
第四题:谁提出什么样的教学思想。(记住,小题)孔子提出:启发教学,因材施教(P131)《学记》总结出:教学相长,长善救失 朱熹提出:循序渐进原则 孔子提出:启发式教学方式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悱:学生想说心里话,表达不出来; 发:教师指导学生把心理话说出来(P133)《学记》:道而弗牵:教师要诱导,而不是牵着学生走(P133)
强而弗抑:要强迫学生顺从(P133)
开而弗达:学生在思考阶段,老师要给予启发,又
要有保留(P133)
思想性:文以载道:寓理想性于教学中(P132)判断题:知识与能力成不成正比?(不成正比)(补充)判断题:直观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正确)(补充)贯彻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对专业中的某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P138)
第五题:你能否结合你所任教的专业课,对教学原则体系进行一番评述。(P131-138)
要点三个方面:①教学原则的概念
②教学原则的体系
③能否选取其中两条进行阐述。
①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成功地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依据的准则。②教学原则体系包括: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3)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
6)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7)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8)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以上八条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
③选取其中两条进行阐述(您还可以选择别的原则进行阐述,并且要结合自己的所讲的课)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是高等教育专业性的内在要求,是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发展趋势的客观反映。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专业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
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首先要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和计划,使每门课程、每种教学活动,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来组织。
2)在专业教育的前提下,拓宽专业口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3)贯彻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教师同样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须既有专业所长,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对专业中的某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独立性、创造性特点的反映,也是高等学校一条特殊的教学原则。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科研化,同时将教学活动体现于科研过程,使科研活动教学化,从而将高等学校的这两种主要的活动,有机地统一为一体,共同实现高等学校的职能。
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用过程教育代替结论教育。2)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环境。
3)把研究列为考核学生学业的重要指标。
第八章 高等学校教学形式
第一题:班级授课制(P141)
是在17世纪由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创立,后经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赫进一步完善得以推广。我国首次使用:1861年,京师同文馆
第二题: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考点:年年都考,出大题)(P141)
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级、学业程度等因素编成班级,教师面对班级里的全体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统一要求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优点:
1.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扩大教育对象。2.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
3.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使班级内的学生有更多“相观而善”的机会。缺点:由于对班级进行的是统一的教学,因而不能很充分地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针对学生的个人爱好与特长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即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兼顾个别差异。)因此,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统一要求和个别差异的关系,同时注意班级授课制与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配合。
第三题: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小题)(P143)1)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 2)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 3)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
第四题:备课(P144)
答题要点: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首先,教师备课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透彻领会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对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其次,教师备课还要备学生,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社会特征等,乃至还要了解他们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
第三,备方法,在吃透内容并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寻求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写出具体的教案。
第五题:大学上课不用讲究?或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即,评价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补充)第一,目标明确
第二,内容正确(懂,透,化)第三,方法得当 第四,表达清晰 第五,气氛活跃
第六题:教学方法(重要内容)(P148)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小题:教学方法是教师施教活动方式的综合。(×错误,解析:是传统观点,是不对的。)
第七题:讲授法(要求新教师掌握的内容)(P150)运用最为广泛,最基本的方法。①明确的目的性 ②内容的科学性 ③内容的逻辑性 ④语言的感染性
此外,教学方法还包括:问答法、讨论法、试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自学指导法、练习法。(能判断,哪种具体的教学行为归属于这里何种方法。)(P150-154)
演示法:是教师配合讲授或谈话,把实物、教具呈现给学生,或者向学生作示范,以说明或印证所教知识的一种方法。(重要)(P152)
启发式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正确,补充)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正确)(P159)
第八题:教学方法选择依据(补充)①要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②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③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④要依据教师自身的素养条件
⑤要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及适用范围 ⑥要依据教学的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第九题:教学评估(P163)高等学校教学评估,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判断题,正确)
第九章 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
第一题:小题目
科学研究是衡量高等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P166)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校科研,从19世纪开始。(P167)科研作为高校职能的提出者:德国人
洪堡(重复前面内容)
第二题:高等学校的教育研究(即教育科学的研究)的内容(简答)(P176-177)
①教育教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体系中的特色内容。②含义:高校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研究,通过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研究,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用正确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③内容:
1)研究教育对象。2)研究教学内容。3)研究教学方法。
小题: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P178)
第十章 高等学校教师
第一题:与教师相关的几个法律法规(P188-189,以及补充)1985年2月12日
五届人大常委会十三次会议,《学会条例》 1993年10月31日
第八届人大常委会 四次
《教师法》 1995年3月18日
八届人大会议,三次
《教育法》 1996年5月15日
八届人大常委会
十九次会议
《职业教育法》
1998年8月29日
九届人大常委会
四次会议
《高等教育法》
第二题:教师的含义(P189)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第三题:高等学校教师的价值(即教师的三大基本任务或三项重要职能)(P192-193)
要点: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承担者: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创造性地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思想品德教育)。2)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实现者 3)通过知识传播及运用直接为社会服务
第四题: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大题,记住,P194-195)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具有持久、稳定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应有强烈的自警自省意识
4)教师劳动的群体性——决定了其高度的协作意识 小题: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什么性?(创造性)小题:向师性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什么性?(示范性)
小题:身教重于言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什么性?(示范性)
第五题: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补充)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是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对高校教师素质的要求,是由教师的地位、性质、劳动特点及高校教师的特殊性决定的。一般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①政治思想素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用于坚持真理)②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尊重集体)
③文化知识素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相关学科知识)
④能力素质(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和管理的能力,教学实验和研究能力)⑤身心素质(一是身体素质:体制健康,耐受力强,反映敏捷,精力充沛;二是心理素质:愉快的心境,开朗的心胸,幽默地情绪,顽强的毅力)
第六题:教师的教育情意(P198)①教育理想 ②教育情操 ③教育性向 ④教师自我
第七题:教师的权利(6点,P201-202)①教育教学权 ②科学研究权 ③管理学生权 ④获取报酬权 ⑤民主管理权 ⑥进修培训权
第十三章
当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当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每节标题,记住即可)①高等教育大众化 ②高等教育国际化 ③高等教育多样化 ④高等教育综合化 ⑤高等教育私营化
第一题: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也有人认为高教的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请对这些观点加以阐述。(补充)答:①这是高等教育的两种基本价值观,前者称为个人本位价值观,后者为社会本位价值观。②个人本位价值观(含义):个人本位价值观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涉及高等教育的目的,强调教育要为人本身的需要服务。
③社会本位价值观(含义):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涉及高等教育目的,强调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④两种价值观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1)个人价值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但把社会视作个体的简单结合,使得教育面对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
2)社会本位价值观肯定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密切与社会的联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助长了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影响了社会的长远利益,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
⑤在现实社会背景下要寻求两种价值选择之间的协调与整合,历史上出现的高等教育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单项选择已被视作为一种教训,要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世纪做出积极的动态调整。
第二题:大学生素质教育(增加补充的内容)
①概念:所谓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急功近利的甚至畸形的发展。素质教育强调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人的素养和品质的全面提高。
素质教育与单纯的应试教育相对应。
②素质教育兴起的背景(四大发展趋势、潮流)
1972年 法国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1979年 罗马俱乐部、学无止境:创新性学习(终生教育)代替维持性学习
1989年 北京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究会 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环境 二十一世纪最成功的人:全面发展
1996年 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知识经济 未来教育四大支柱:学会认识、学会动手、学会与人相处(合作)、学会发展
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 1949—1978(30年)“双基”教育阶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1979—1982(4年)发展智力
1983—1989(7年)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990—至今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创新教育 ③国际上教育的行情 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全球化使职业的变动、岗位的转化成为常态,对人的可迁移性要求更突出。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的素质内涵提出新的要求——对责任感、道德伦理提出新的要求。人的发展要求:身心、知识、能力素质的和谐发展,这是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④大学素质教育的定位:
大学素质教育是一种指导思想。
大学素质教育必须贯穿于高等学校教育活动的全过程。⑤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科学和人文(大学素质教育的两翼)难点:发展情感
第三题:扫尾知识点: 小点十一:高等学校组织具有“二重性”,即高等学校兼有“教育性”“学术性”的组织属性。(P208)小点十二: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P216)小点十三: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大致上分为三种模式:集权模式(我国属此)、分权模式、并重模式(P232-233)小点十四:高等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和法人资格。(P234)小点十五:学历,使指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历经历。(P237)
小点十六: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P239)
小点十七:分段标准(P248)精英教育阶段:15%以下
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15%~50%,我国已属此阶段,在18%左右
普及高等教育阶段:超过50% 标准:国家适龄青年(18~22岁)中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又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第四篇:2012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大纲--高等教育学考点(考试必备)(推荐)
《高等教育学》考试知识点整理一、一般知识,涉及选择和判断
1)在英国,1963年之前,高等教育只指传统大学,技术学院和理工学院的教育都不属于高等教育范围,也就是说高等教育指的是培养“精英”、培养“文雅”的“精神贵族”的那部分教育,而培训生活、生产领域的专业人员的教育不属于“高等”教育范围。
1.我国现代的高等教育一般追溯到1898年设立的。
2.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3.高等教育一般包括
4.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创新性等特点。
5.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应该开始于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
6.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开年会,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
7.1978年5月我国的第一个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8.1984年潘懋元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
9人的专门术语和方法论体系。有的还加上要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代表著作。
10.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确定研究问题一般有坚持的三个原则:
11.教学工作既是一门科学,有是一门艺术,作为高校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不懂得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就很难做好教学工作。
12.现代大学最早产生于12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开办了阿卡德米学园。
13.意大利的大学成立于1088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大学,属于
14.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主要借鉴了巴黎大学的模式,属于
15.中世纪大学起初均为单科大学。
16.学习
17.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具有很强的18
19.中世纪学已经有。
20.中世纪大学的特征有自治性、国际性、民主性、职业性,此外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21.从17院。
223.洪堡认为,大学的核心是发现知识。洪堡在各学院设立了研讨班和研究所,大学在传统的教学职能上发展出一种新的职能-科学研究。
24.洪堡的三个反对是:反对肤浅的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反对经验知识凌驾于理论知识之上、反对缺乏人文教育的大学教育。
25.1861年,由美国国会通过的《莫里尔法案》在美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26.现代大学的职能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两项职能发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26.体现威斯康星大学模式与威斯康星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传播知识和专家服务。
27.初级学院之父是
28.社区教育是一种非学位、非学历的继续教育。
29.社区学院目前的主要功能包括学历教育、转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面向社区的文化功能教育等。
30.美国高等教育中社区学院具有地区性、开放性、流动性、实用性四大特征。
31.高等教育发展分为三阶段:15%属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15-50%属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属于普及高等
1教育阶段。
32.西周的“五学之制”是中国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
33.太学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正式设立大学的开端,是中国高等教育由萌芽走向雏形的表征。
34.唐宋时期,诞生了书院,书院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机构的原型。
35.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有五个:教育目的上凸显人伦教化、教育体制上实行官私并存、教育管理上注重名师掌权、课程内容上突出儒学为尊、教学方法上崇尚自学讨论。
36.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政府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开始起步的标志。
37.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完整意义上的大学,也是第一所又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38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实行了的学制。1922年颁布“,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改革,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现代发展阶段,是中国高等教育现代转型的标志。
39.蔡元培改革北大的主要举措是实行大学自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五育并举、倚重研究。
40.大学理念包括大学思想、大学信念、大学观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目标,其中大学精神是大学理念的核心。大学理念,乃指人们在观念上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系统的教育理念
41.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学家
41.1876年,大学宣告创立,这事美国
42.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现代大学最基本的理念。
43.培养精英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
44.培养一般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最基本的层次。
45.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有: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弱化了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导致了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忽视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诱发了高等教育市场化观念。
46.当前,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最突出的现实问题是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关系问题。
47.高等教育目的是指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何种高级专门人才的素质、规格和质量要求的预期规定。
48.高等教育目的的实践价值包括:导向作用、调控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49.所谓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个人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可以概括为: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2)个人的价值观高于社会的价值3)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存进人性的完善,而非造就公民。
50.所谓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社会本位轮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可概括为: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2)教育的目的除了促进社会发展而外,没有其他更高的目的3)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造就公民而非培育人性。
51.我国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仍是以社会本位论为主导的。
52.用个人本位论取代社会本位论,或者用社会本位论取代个人本位论,都是片面的二元论,都无助于制定正确的高等教育目的。
53.所谓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精神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为中心的具有人本主义情怀的教育目的观。
54.所谓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科学技术为中心,以功利主义为指向的关于高等教育目的的主张。
55.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代表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5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具有四个方面的内涵:1)人的素质的完整的发展,即人的各方面素质如人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素质、做人与做事素质的完整而非片面发展。2)人的素质的和谐的发展,即人的各种基本素质的适当、匀称、协调而非失调或畸形的发展。3)人的素质的多方面的发展,即人的各种素质内部多方面而非单方面的发展,如道德素质中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等,智力素质中的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等。4)人的自由的发展,即人的自主的、能动的、不受阻碍的、具有个性和独特性的发展,而非规训的、受动的、压制学生个性的、模式化或标准化的发展。
5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经历了从培养劳动者、培养人才、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公民的转变过程。
58.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核心要旨是:培养人。
59.高等教育对人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判断
60.高等教育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社会的发展。判断
61.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有三个:使受教育者政治化、培养政治领袖及专门政治、法律人才、促进政治的民主化。
6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有三个:高等教育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支持;作为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高等教育比基础教育更重要、更直接;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63.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有二个: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64.高等学校三大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
65.柏林大学的创立把学术研究引入大学。
66.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首先是在美国产生的。
66.中国最早的高等学校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和汉朝的太学。我国近代大学的创设,肇始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67.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判断
68.所谓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其实是专业教育的口径之争,是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之争。
通才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专才特征:1.通过分
科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2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偏重应用3.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69.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种模式。
68.西方传统的大学教育的观念源于古希腊的教育。通才向专才变化首先在美国出现。1862年《莫雷尔法案》的颁发彻底改变了传统大学脱离社会、穷究学术的单
一、封闭的办学格局,使高等教育向着多样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70.普及教育是大众教育中大众化程度最高的一种。
70.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阶段。
71.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大致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国模式:主要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另一种是日本模式:主要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
72.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有4个:发展速度要适度、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模效益、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发展终身教育。
73.科学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思维教育、科学方法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74.人文教育包括四个方面: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思维教育、人文方法教育、人文精神教育。
75.平等和效率是高等教育政策中的两种基本的价值取向。
76.平等思想提出最早是孔子和柏拉图。
77.从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它先后经历了原始教育平等、教育特权、现代教育平等。
78.教育平等表现在4个方面:就学权利平等、教育条件平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
79.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在于三个方面: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社会的政治制度;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80.世界各国普通高等学校学制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81.我国高等学校的学制结构:高等专科学校、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82.美国大学目前实行准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
83.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建立于民国时期,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84.目前世界各国的招生制度大致可归纳为两种,即证书制和高考制。
85.多年来我国尝试着进行了一系列招生制度的改革,包括三个方面: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高考制度增加素质方面的考核、培养方式的多样化。
86.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主要表现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
87.高等教育形式结构包括2个:全日制高等教育和非全日制高等教育。
88.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从本质上讲,体现了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
89.高等教育宏观管理模式有三:中央集权型,如法国、意大利、瑞典;权力分散型,如美国;集权和分权相结合,如日本、德国。
90.国家的宏观协调、社会的广泛参与、高校的自治三方面的有机结合,是当前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宏观管理运行机制的共同特点。
91.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权力结构。
92.高校权力结构分为三种:欧洲大陆模式、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
93.高校的领导体制是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94.我国高校的现行领导体制的特点有3个:实行党委领导、校长是最高行政长官、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
95.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增强教学的计划性、科学性,沟通教与学之间的联系,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96.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原则有6个: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权力与权威相结合的原则、分权与集权相统一的原则、教学管理与科研要求相结合的原则;统一管理与学术自由相结合的原则。
97.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任务有三:服务于教学、服务于人才培养、服务于社会。
98.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管理的内容包括:科研规划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机构和队伍管理、科研档案管理。
99.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的原则有五个:公平合理原则、形成特色原则、协调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原则。
二、论述
1.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分为三阶段:当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所接纳的学术数与青年的比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15-50%属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属于普及高等教育阶段。从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看,20世纪中期,少数发达国家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入20世纪后期,大众化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而少数发达国家又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在新经济即将到来的时刻,各国都已经将发展教育及高等教育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这不仅是因为现实经济与社会发展能够提供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更主要的是迎接新经济到来的迫切需要,是发展新经济对知识的社会花和人力素质的要求所决定的。
(2)高等教育多样化。随着高等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当今的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接受高等教育的理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手段的更新,未来高等教育将逐步向多形式、多途径发展,接受高等教育将变得更加灵活。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在进行高等教育机构的改革,不但教与学的方式在转变,而且学校的结构和形式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的层次多样化、高等院校的规模多样化、教学组织的多样化、教育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学生成分的多样化。
(3)高等教育国际化。新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新经济时代将是全球化更加突出的时代。适应这样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时代的要求,未来的高等教育也将呈现显著的全球化特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在工业经济时代后期就已经显现,在新经济时代,这一趋势将更加普遍。此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在教育目标上,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将成为重要的内容。
(4)高等教育信息化。新技术和信息网络给高校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的,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教育信息化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等特点。
(5)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化。随着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职业及成人高等教育、自考和远程、在职教育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和质量标准也就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教学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学术理论型人才与职业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标准也是不同的。
2.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及其时代建构
(1)学术自由理念。学术自由意味着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不屈从于外界干扰与压力,客观、自主的追求真理或事物的真确性。学术自由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研究自由;二是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自由。(2)大学自治理念。大学自治理念的确立,是使大学免遭外界干扰二专注于自身学术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大学自治既是一种办学理念,有事一种权利。(3)教授治校理念。教授治校理念是大学自治理念的逻辑延伸。教授治校理念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校长的任用、教师的聘任、人事的任免、学术的规划、课程的改革、学校的发展战略等,都应充分听取教授的合理化建议。教授治校的具体形式是组织教授会、评议会、校务会及各种委员会。(4)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理念具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大学教师必须在科研活动中理解学科内容及其精髓,以更有效地进行教学;二是科学研究活动本身具有引导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功能。
2.论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应然追求。
答:(1)高等教育目的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培养人视为高等教育活动的终极追求。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应该把学生看作目的而非手段,把学生素质的提高看作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破除一切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和工具化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要把学生视为能动而非受动的人,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视为高等教育活动的核心任务,反对一切以宰制、管束等外在的硬性干预;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是要把学生视为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人,把激发学生具体而多样的发展需求与潜力视为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剔除一切规约化、模式化的取向。
(2)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的知识教育,加强智能的教育。大学应该提供给学生充实而饱满的智慧训练,这是保障他们提高生活的力量的主要源泉。大学应该培养学生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多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培训自己的欲望。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教授单一的技能和造就某一方面的专家。
(3)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就业取向的目的观,树立全面发展的目的观。高等教育的过度职业化倾向,会使高等教育丧失应有的人文精神、超越精神,陷入急功近利的泥潭,从而使高等教育由以存在的价值和理想渐渐衰退。高等教育是给人以全面智慧援助与精神支持的教育,而非单纯的就业准备教育。
总而言之,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把培养人作为自身的最高目的,立足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引导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多方面生动活泼发展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
3.论述现代大学的职能。
答: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大学在社会经济生活与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高等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人们越来越要求大学在社会中承担起更大职责、发挥更多的职能。
(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首先,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的职能,因此,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的中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专门人才这一使命来展开。其次,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高校培养的专门人才从目标、规格到内容、质量都不相同。
(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发展科学的职能体现在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大学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既是培养科学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主要源泉。其次,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水平。再次,科学研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学术研究是大学的生命线,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是21世纪大学的历史使命。
(3)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首先,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从广义上讲,都是为社会服务,但高等学校还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其次,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再次,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总之,现代高校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无论是哪一种类型或层次的高校,培养人才始终居于中心地位。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它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否则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的活动就会脱离社会实际。但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高校,职能发挥的重点是不一样的,任何高校都应该根据自身特点,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4.论述如何处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基础与渠道)
答:正确认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对高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世界高等教育的选择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之所以要整合,在于两点:一是因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各自有其合理的内核和现实价值,也各有其自身局限性,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来看,高等教育必须改变非此即彼的状况,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二是因为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具有内在的关联,两者互相渗透、相互支撑,因此有整合的基础。首先科学蕴涵着人文精神于人文教育价值;其次人文以科学为基础。由此可见,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不可或缺。科学教育要以人文教育为指导,人文教育要以科学教育来奠基,二者相互依存。实现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可以通过以下渠道:
(1)强化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整合的教育观念,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同时纳入学校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各专业培养目标。
(2)建立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为一体的课程体系。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大大提高培养对象的综合素质,并为培养创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师是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实施者,因此,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于一体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言行中自然彰显的人文与科学精神。因此,必须提升广大教师的人文与科学素养。
5.论述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答:我国目前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是“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当前的改革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建立就业新机制,完善就业管理体制。当前的就业困难是结构性的,解决这一困难,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社会用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2)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实行学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实际需要,高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加快调整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适应就业需要,加强对高等专科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他们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逐步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3)拓宽到基层就业渠道,解决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阻碍。
(4)取消不合理收费和限制,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
(5)规范就业市场秩序,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
(6)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工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6.论述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答: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围绕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的重点和趋势是:
(1)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
(2)建立起一个社会广泛参与办学的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
(3)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力,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并使之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必须从政府管理、社会民主参与和高校自主办学的三个维度来综合考虑,全面规划和设计。由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个牵动面广、难度大的复杂系统工程,在改革过程中必须持谨慎态度,从我国的国情、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分别对待、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的策略,积极稳妥地推动改革的过程。
第五篇:“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考试重点
一、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2、简答题3、论述题
二、考试重点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BP7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中世纪大学:赠地学院: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什么能后来居上?BP15
第四章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大众化:BP26终身化:BP27什么是高等教育的现代化?BP25
第五章教育目的与高等教育目标
试述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BP31高等教育目标体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BP41
第六章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
高等教育结构:BP43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有哪些?BP44
第七章现代大学职能与院校发展
三职能观:BP52高等学校定位:BP56如何理解大学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BP53
第八章大学教学的特点与教学的整体改革
教学:BP60教学过程:BP60 试分析大学教学的特点:BP62
结合实际,谈谈青年教师在推进大学教学整体改革中的应为与可为:BP64
第九章大学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简要分析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BP66如何理解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BP68试论大学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BP70
第十章大学课程结构的优化与教学内容的更新
课程:BP74优化大学课程结构应处理好哪些关系?BP77更新大学教学内容可采取哪些途径? BP81
第十一章大学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BP83 如何运用讲授法?BP86 结合实际,谈谈教学方法的选择、组合与运用:BP92
第十四章大学教师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BP110试述大学教师教学评估应遵循的原则:BP115
第十五章大学的学术追求与科学研究
问题研究:BP124 大学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BP121
第十六章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BP125如何加强我国大学的学术权力?BP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