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

时间:2019-05-13 14:3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

第一篇: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

《高等教育学》考试范围

一、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教育规律: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 通才教育: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正当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工作遵循的总方向,但它代替不了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专业:指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业领域,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划分的学科门类。

层次结构:指不同要求和成都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又称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高等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

高校教学原则:是在总结高等学校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反映高校教学规律,制定的知道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潜在课程: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证实的教学进行,但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着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学组织形式: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

学分制:是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此进行有关管理工作的教学制度。

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学位:是高等院校授予的头衔,它标志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成都和学术水平在某一领域已达到的标准。

文化(狭义):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是宗教、政治、道德、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领域。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简答

(1)简述教育的本质;

社会制约性;历史性;阶级性;生产性;民族性;相对独立性;(2)简述当代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学的问题领域在不断扩大;2.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在发展; 3.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不断扩展;4.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学改革的联系日趋加强; 5.高等教育学术理论的国际化影响越来越明显。(3)为什么说高等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1.高等教育是提高劳动者能力的重要手段;2.高等教育实现着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 3.高等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4)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2.调控作用;3.评价作用;4.激励作用。(5)简述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突出强调的素质培养。

1.要求具有进取、开拓、创新精神,用于迎接时代挑战;2.要求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3.要求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4.要求具有开创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和法律意识; 5.要求具有较高的道德和理性;6.要求具有国际意识。(6)大学职能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社会经济发展;2.科学发展;3.大学内在逻辑。(7)简述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2.创造性;3.示范性;4.群体性(8)简述高校教师结构的改革对策。

1.尽快建立、推行完全意义上的教师聘任制;2.运用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和倾斜的经济优惠政策;3.改变搞笑“近亲繁殖”的问题。(9)简述教学过程的特点。

1.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2.是学生以掌握简介知识为主的过程;3.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10)简述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的几个比例关系。

1.我国高校课程的三个层次:普通课程、专业课程、跨学科课程;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3.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 4.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5.大、中、小型课程(11)简述编写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1.具有明确目的性;2.具有前沿性;3.具有思想性;4.具有启迪性;5.具有教学适用性。(12)简述高校科研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研和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2.以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支撑基础研究的原则;

3.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4.社会经济效益和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 5.支持未成名者,重视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6.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13)简述高校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向。

1.研究教育教学内容;2.研究教育教学规律;3.研究教育教学方法;4.研究教育教学技术;5.研究学生的的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14)目前我国成人高等学校系统从形式可以分为哪几类?

1.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2.广播电视大学;3.函授学院和普通高校的函授部; 4.普通高等学校的夜大部;5.其他;6.高等学校自学考试制度。(15)高等教育学制的制定依据是什么?

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更为直接;受社会制度的制约更明显;适应受教育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的要求更为复杂。(16)高等学校的组织特性是什么?

学术性;松散性;权力配置的不对称性;复杂性(17)简述大学文化的定义及内涵。

大学文化: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其涵盖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面。(18)简述大学文化的精神表现。追求自由;崇尚科学;倡导民主。(19)大学文化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整体性文化;以高深学术为基础的高层次文化; 以学术自由为前提的创造性文化;以自制自律为特征的自主性文化。

三、论述

(1)试述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高等教育受社会生产力、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等的制约和影响;

2.高等教育具有队方面的社会职能,它对社会生产力、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等又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2)试分析我国发展大众高等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适度原则;2.规模效益原则;3.多元化筹资原则;4.终身教育原则。(3)试分析当代对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现实要求。

1.当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必须实施立体交叉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2.从人的和谐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形成来看,高等教育必须把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结合起来,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3.根据我国的国情,培养立体交叉型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现实选择。(4)分析现代高等教育的职能体系。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根本职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3.服务社会是现代高等教育职能的延伸。(5)联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育改革日益加强的联系。

改革的目标指向,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改革的实质,是调整教育内部各要素以及教育与外部因素的相互关系。改革的实践使理论更新和发展,而更新和发展的理论又进一步保证了改革实践的深入进行。(6)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认识。

1.遗传因素;2.主观能动性及作用;3.社会环境及作用;4.实践活动及作用;5.教育及作用

(7)论述:你如何看待我国高校师生的正式关系和非正式关系的现状?怎样才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正式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组织中噶生的关系。非正式关系:指学校正式组织外的,师生之间自然形成的关系。1.高校理想师生关系特征: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2.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加强师生之间理解与沟通;重新审视教师权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8)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对某个教学原则的理解和运用。

科学与思想相统一原则;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统一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原则(9)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备课的基本要求。1.备好教材;2.备好学生;3.备好教学方法。(10)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写好教案。

(11)联系教学实际,谈谈上课的基本要求。

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得好、积极性高、语言生动。(12)结合实际谈谈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科结构不合理;研究生导师队伍亟待加强;研究生教育保障体系不健全。(13)结合实际谈谈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对策。存在问题:行政化倾向明显;标准性评价模糊;工具性方式僵化。

对策:制定系统化的高校教学质量标准;把教师和学生放在工作中心位置;有机结合学术权力与行政管理;建立常规性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第二篇:“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考试重点

一、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2、简答题3、论述题

二、考试重点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BP7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中世纪大学:赠地学院: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什么能后来居上?BP15

第四章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大众化:BP26终身化:BP27什么是高等教育的现代化?BP25

第五章教育目的与高等教育目标

试述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BP31高等教育目标体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BP41

第六章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

高等教育结构:BP43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有哪些?BP44

第七章现代大学职能与院校发展

三职能观:BP52高等学校定位:BP56如何理解大学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BP53

第八章大学教学的特点与教学的整体改革

教学:BP60教学过程:BP60 试分析大学教学的特点:BP62

结合实际,谈谈青年教师在推进大学教学整体改革中的应为与可为:BP64

第九章大学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简要分析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BP66如何理解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BP68试论大学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BP70

第十章大学课程结构的优化与教学内容的更新

课程:BP74优化大学课程结构应处理好哪些关系?BP77更新大学教学内容可采取哪些途径? BP81

第十一章大学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BP83 如何运用讲授法?BP86 结合实际,谈谈教学方法的选择、组合与运用:BP92

第十四章大学教师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BP110试述大学教师教学评估应遵循的原则:BP115

第十五章大学的学术追求与科学研究

问题研究:BP124 大学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BP121

第十六章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BP125如何加强我国大学的学术权力?BP131

第三篇:高等教育学考点考试必备

高等教育学考点

1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P15

2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动因:来自于认识主体和客体两方面。主体:好奇心进取心探索心是主导动因。客体: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P16 3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区别:自己找答案。

4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发挥人的潜能,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教育就是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和发展。P25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性质任务的特征——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型,劳动过程的特征——复杂精神性。高等教育13高等学校老师、学生的关系:现状(以教师为主导和中心、师生关系比较淡漠、师生关系有些异化),关系理论【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主导—主体论、双主体论、教育主体(“一体两面”)】,创设高等学校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与平等、交流与理解、自由与宽容)P129 14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应遵循的原则:适时原则,完整原则,发展学生个性原则,宽口径原则,调动教师积极性原则P152

15高等学校教学原则:科学态度与人本精神有机统一的原则,师生能动合作与自觉机制有机统一的原则,科学稳定性与适时更新性有机统一的原则,坚持广泛开发、选择与便利有效运用统一的原则,坚持直观形象感知与逻辑实质认知有机统一的原则,坚持专业化、定型化、常规化和开发化、变通化、灵活化有机统一的原则,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与突出环节有机统一的原则。P160 16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掌握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个性化教学法。结构、多样动态的专业结构、充满活力的年龄结构、不断优化的学历结构、多元互补的学源结构、凝聚人心的团粒结构。

28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意义:学科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学科建设对人才培养模式产生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决于学校学科发展的水平。29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方略:合理规划,确立学科建设的定位和目标;理顺学科体系,优化学科结构;重视学术梯队建设;突破原有的学科建设组织形式;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

30高等学校课程建设的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重视课程管理。31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的含义:高校校园文化指在高校校园区域中,由广大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活动中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高校校园文化的特征:认同与超越、交融与批判、吸收与辐射、教育与自我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P36

5高等教育的地位:高等教育的价值——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个人发展角度)和社会价值(服务社会角度);个人本位价值观、知识本位价值观、社会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的主要载体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P43 6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影响人的发展因素——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环境制约人的发展的可能与条件;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高等教育引导与促进专门人才的成长——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引导专门人才成长,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是大学生发展的使用指向。P58

7高等教育的目的:自由教育目的、职业教育目的、普通教育目的。我国高等教育目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70 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给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分工与人的片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史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含义: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以及生产关系相一致;旧社会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资本主义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现实;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P75

9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含义: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发展的人才,实行的是博雅教育;特征——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专才教育——以培养适用某一专业领域需要的人才的教育,为人才走向社会之前提供一种职业资格。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的模式: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学分制与选课制结合的模式;不分专业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10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策略:层次结构调整——建设少数一流大学,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科类专业结构调整——实现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一致,大力推进学科专业综合化;形式结构调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多样的投资结构;地区结构调整——加强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发展。P107

11高等学校的职能体系: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职能的新发展(引导社会的职能、创造新职业的职能、国际合作的职能)P114

12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文化素质(专业知识、科学基础、教育智慧),心理素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个性品质),道德素质(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学而不厌、团结协作),能力结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组织能力)。

P164

17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从过程路径方面说,有两种模式——“自上而下”的模式,“自下而上”的模式。P193 18高等学校改革的发展趋势:教学改革国际化趋势,学科综合化趋势,教学趋向个性化,教学管理灵活化,倡导自主学习,围绕培养创新人才展开,强调教学内容的更新。P194

19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策略: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人人平等意识;依法治校,促进教学规范化;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革教学管理。P196

20科研的类型:从课题来源分(自主研究、立项课题研究),从课题性质分(基础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研究、基础性应用研究),从人员多寡分(个体研究、集体研究),从学科类别分(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研究)。P205 21科研选题方法:问题法、移植法、交叉法、追踪法。P206

22科研选题的步骤:阅读有关项目申报通知材料,掌握申报范围、条件、要求等;阅读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国内外成果、问题);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项目意向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相关因素,围绕项目意向收集的资料信息,实事求是地估计和评判自身的研究能力,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及所在地区、高校的优势及特色,从新的角度和高度提出具有创造性的科研项目。P207

23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内容:教学服务(为满足特定单位的实际需要或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提供正规的教学服务;高校为当地政府、企业或个人提供岗位培训;高校直接提供技术性教学服务)。科研服务(科研开发、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让、科技咨询、科技人才的直接输入)。通过信息和设备资源共享为社会服务(高校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为改革提供舆论支持,引导社会发展;高校将图书馆、体育馆和设施对外开发,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高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法律,卫生健康、文化等知识的普及做出贡献)。P224

24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以政府干预为主的运作体制,以社会力量为主的运作体制,以高校自主办学为主的运作体制。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势——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办学,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25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内部管理的重心宜放在院(系)一级;管理过程尽可能吸收教学、科研人员民主参与;建立适合高等学校特点的激励机制;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调控机制。

26国外高等学校学制概况。美国高等学校学制:副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日本高等学校学制:学士、硕士、博士;法国高等学校学制:学士、硕士、博士、国家博士。

27高等学校需要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切合实际的职称

对外的独特性与对内的一致性。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导向目标、启迪智慧、塑造人格、规范行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及途径:

(一)共创校园精神——第一,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第二,培养爱国爱校的家园情感,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凝聚力;第三,树立远大理想,强化成才意识;第四,共建文明校风,优化校园文化个性;第五,加强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

(二)发展智能结构——扩大知识面、发展多种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发展业余爱好。

(三)培养健全人格

(四)丰富业余生活。

32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高等教育大众化:毛入学率15%~50%,一定资格者的权利,等等。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途径和方式:办学主体多元化、高教结构多样化、专业设置多样化、民办高教规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内容:国际化的教育观念、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国际化的课程内容、人员的国际交流、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国际化的教育评估。高等教育现代化:

(一)高等教育实体的现代化——高等教育思想现代化、高等教育制度现代化、高等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育技术现代化、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

(二)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内涵——对自己本质真正占有、具有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精神、具备面向未来的开放性和创新精神;

(三)我国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面临的问题——传统文化限制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现实国情制约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第四篇:新版教材-2018江苏省高等教育学考点整理和题库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导论

1.高等教育的概念

1)高等教育是指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各种教养性、学术性、专业性的教育.P3 2)高等教育具有历史性、比较性和延展性。P1 [1].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创办的学园被看作是雅典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 [2].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概念。[3].20世纪60年代,第一所开放大学在英国出现。3)研究对象: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和特殊规律。2.高等教育学的作用

1)引导观念更新 2)服务政策咨询 3)推动实践发展。

3.高等教育学的作用(简答题、论述题,P12-15)

二、题库 1.1984年,()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A谢冰

B洪秋雨

C潘懋元

D.孟宪承

正确答案:C

2.恩格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基础上,对科学知识作了 P10 A、主观性分类

B、客观性分类

C、“解剖分类”

D、理论性分类 标准答案:C

3.培根按照人类理性的哪三种能力对科学知识做出了主观性分类(30分)P10 A、记忆

B、想象

C、判断

D、分析 标准答案:A,B,C

4.在古希腊时期,哪位哲学家于公元前387年创办的学园被看作是雅典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30分)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康德 标准答案:B

第二章高等教育发展

1.西方古代高等教育

1)专门学校:修辞学校,哲学学校

2)西方古国的一些博物馆、图书馆,也是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场所。代表:亚历山大大学(缪思翁博物馆)。古伊斯兰国家的许多清真寺也是传授高深知识的教育场所。

2.中国古代高等教育

1)西周时期就已萌芽。

[1].西周大学:西周时期已建成比较严密的学校体系,分国学、乡学两轨。大学旨在培养统治人才,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2)私学: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官学衰败,私学繁荣的局面。代表:齐国的稷下学宫。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

3)太学:公元前124年,汉武帝“置明师”,“兴太学”。太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的标志,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教育水平上,都堪称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高峰。

3.欧洲中世纪大学

1)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宗教性。

2)中世纪大学实行专业教育,早期中世纪大学主要有四大学科:文、法、医、神。3)学位制度的雏形也始于中世纪大学。学完文学学科的学生,可称为“学士”。学完法、医、神等科的学生,可称硕士或博士。

4.德国:洪堡和柏林大学:确立了大学新的社会职能:发展科学的职能。

1)洪堡的大学教育思想(简答题、论述题,P26):第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大学的教学应该在科研的过程中进行,以科研的方式进行,师生一同“为学术而共生”;第二,“学术自由”的原则。

5.美国:

1)1636年建成第一所大学——哈佛学院。2)第一所州立大学——佛吉尼亚大学 3)“威斯康星思想”: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包括:1.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2.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和文化;3.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本地社会和经济服务。(特别强调了直接为本地社会和经济服务的职能)。4)研究型大学:霍普金斯大学。

5)到20世纪初,美国基本完成了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建构。层次上有二年制学院、本科院校、研究型大学。性质上有私立大学、州立大学、社区学院,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6.清末高等教育

1)洋务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最有代表性的洋务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2)新式高等学堂:1905废除科举制度;该书院为学堂;1898年设立京师大学堂。3)清末学制: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颁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1].初等 [2].中等 [3].高等

a)高等学堂:相当于大学预科 7.8.9.10.二、题库

1.美国的第一所大学(30分)A、亚历山大大学

B、哈佛大学

C、麻省理工学院

D、爱资哈尔大学 标准答案:B

2.在霍普金斯大学的激励之下,美国大学协会于何时成立(30分)A、1920年

B、1930年

C、1900年

D、1910年 标准答案:C

3.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包括(40分)A、行会性

B、自治性

C、国际性

D、宗教性 标准答案:A,B,C,D

4.古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缪司翁博物馆,该馆创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下设文学、数学、天文、医学四部,由皇室提供丰厚的待遇,吸引著名学者来此讲学。后被史家称之为:(30分)A、亚历山大大学

B、哈佛大学

C、麻省理工学院

D、爱资哈尔大学 标准答案:A

5.学完文学学科的学生,即可称:(30分)A、学士

B、硕士

C、博士

D、院士 标准答案:A

6.到20世纪初,美国基本完成了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建构。在这个体系中,层次上有: A、二年制学院 B、本科院校 C、研究型大学 D、学术性大学 标准答案:A,B,C

7.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高等教育法是(30分)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D、《高等教育学》 标准答案:B b)大学堂:经学、法政、文、医、格致、农、工、商 c)通儒院: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研究生教育机构

199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1999年:扩招;2003年底,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已达到2000多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美国学者马丁·特罗于1973年提出“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 1)毛入学率低于15%:精英阶段; 2)15%-50%:大众化阶段; 3)超过50%:普及化阶段。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大众化,国际化,信息化,众生花。

8.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仿照苏联高等教育的模式,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30分)A、一

B、二

C、三

D、四 标准答案:B

9.下列书院哪些属于宋代四大书院(40分)A、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B、湖南衡阳石鼓书院 C、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

D、湖南长沙岳麓书院 标准答案:A,B,C,D

第三章高等教育理念

一、知识点

1.高等教育理念的构成要素

1)教育理念

[1].自由教育理念 [2].通识教育理念 [3].专业教育理念 [4].职业教育理念 2)学术理念

[1].学术自由 [2].学术中立

[3].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3)机构理念

[1].大学自治:最经典。[2].教授自治 [3].学生自治 [4].校长职业化 [5].管理专业化

2.教育理念主要流派

1)理性主义:纽曼、赫钦斯、维布伦、佛莱克斯纳 2)功力主义

3)实用主义:皮尔士、詹姆斯、杜威(胡适)3.高等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关系(P66)

1)理念源于实践; 2)理念引领实践; 3)理念超越实践

二、题库

1.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大学人特别看重学术研究层面的理念,把哪个理念称为大学的灵魂。(30分)A、学生自治理念

B、教授治校理念

C、学术自由理念

D、大学自治理念 标准答案:C

2.大学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制度性机构,在其发展历史上先后产生过诸多理念,其中,最经典的是(30分)A、学生自治理念

B、教授治校理念

C、管理专业化理念

D、大学自治理念 标准答案:D

3.高等教育理念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包括(40分)A、教育理念

B、学术理念

C、研究理念

D、机构理念 标准答案:A,B,D

4.中国最著名的杜威思想的解读者是(30分)A、陈鹤琴

B、陶行知

C、胡适

D、蒋梦麟 标准答案:C

5.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有(30分)A、博克

B、杜威

C、克拉克•克尔

D、德雷克•博克 标准答案:B

6.高等教育实践与高等教育理念的关系包括(40分)A、从源头上看,一定是“实践在前、理念在后”

B、从发展上看,理念产生以后,往往又是“理念在先、实践在后” C、从源头上看,一定是“理念在先、实践在后”

D、从发展上看,理念产生以后,往往又是“实践在前、理念在后” 标准答案:A,B

第四章高等教育制度

一、知识点

1.高等学校分类

1)根据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层次

[1].高等专科学校 [2].学院 [3].大学

2)根据设立性质和经费来源:

[1].公立高校

a)中央政府(部属)b)省政府(省属)c)市政府(市属)[2].私立高校

3)根据教育对象和教育形式

[1].普通高等学校

[2].成人高等学校:函授大学、夜大学、职工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网络大学

2.高等教育分类

1)学历高等教育: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

2)非学历高等教育:夜大学、职工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大学。3.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4.学位是授予个人的一种学术性荣誉称号。

5.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多元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类型

1)欧洲模式:政府与社会双主体办学体制 2)美国模式:政府、非营利部门和营利部门

3)日本模式:政府与非营利部门双主体办学体制。7.高等教育管理制度

1)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制度:国家、社会管理高等教育的制度。

[1].中央集团型:法国 [2].地方分权型:美国

[3].集权与分权结合型:日本

2)高等教育微观管理制度:高等学校管理制度

[1].学术权力主导型:欧洲:以讲座为基本单位的学术权力占有主导地位。[2].行政权力主导型:美国,校董事会和校长。[3].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结合型:英国

8.学校领导制度

1)校长负责制

[1].特点: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外代表学校,对内领导全校工作。[2].优点:决策程序相对简单、决策效率较高。

[3].缺点:校长自身思想、认识与能力水平的有限性,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和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本身的不公正、低效率等问题。

2)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制:

[1].构成: 9.10.11.12.a)非学术人员:美国 b)学术人员:法国、德国

c)学术人员和非学术人员结合:英国

[2].优点:集思广益和民主管理,决策程序科学。[3].缺点:决策过程繁琐,决策效率较低。

3)董事会制:私立高校集体决策。优点:通过董事会成员的多元化,促进了社会参与办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高等教育评价制度:现代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建立管、办、评分开,以高校自我评价为基础,以政府行政性评价为指导,以第三方评价为核心的多元化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以保障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问责

1)契约型高等教育问责:政府与高校之间。政府有权对高校进行契约型高等教育问责,要求高校(对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办学水平)履行“解释说明”的责任,并对高校履行职责的过程与效果进行监督。

2)道德型高等教育问责:社会中的学生或家长、普通公民和专业人士对高校的问责。3)自律型高等教育问责:高校的自我问责。高校按照自身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活动,向内部成员或内部其他成员进行解释说明。高等教育评价制度类型 1)政府行政性评价

2)第三方评价制度:独立与政府和高校之外

3)高校自我评价制度:高校自身发展的理念、目标、活动,评价方式为自我评价,经由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评估、自我诊断、自我调控等环节。

二、题库

1.在硬件方面,基本的逻辑是(30分)A、“越发达、越复杂”

B、“现存即合理” C、“教育受制于社会”

D、“突出差异” 标准答案:A

2.在习俗方面,基本逻辑是(30分)A、“越发达、越复杂”

B、“现存即合理” C、“教育受制于社会”

D、“突出差异” 标准答案:D

3.高等学校按照教育对象和教育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40分)A、省属高校

B、普通高等学校

C、市属高校

D、成人高等学校 标准答案:B,D 4.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典型类型之一的日本模式是(30分)A、政府和社会“双主体”办学

B、政府、非营利部门和营利部门“三主体”办学 C、政府和非营利部门“双主体”办学 D、政府和营利部门“双主体”办学 标准答案:C

5.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提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多少时称为大众型高等教育发展阶段(30分)A、15%∼50%

B、20%∼55%

C、25%∼60%

D、30%∼65% 标准答案:A

6.依据办学主体的性质和构成,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典型类型有(40分)A、欧洲模式

B、美国模式

C、日本模式

D、中国模式 标准答案:A,B,C

7.董事会制的优点是(30分)A、决策程序简单、决策效率高 B、有利于集思广益和民主管理 C、决策程序科学,决策质量有保证

D、通过董事会成员的多元化,促进了社会参与办学 标准答案:D

8.校长负责制的优点有(30分)A、决策程序简单、决策效率高 B、有利于集思广益和民主管理 C、决策程序科学,决策质量有保证

D、通过董事会成员的多元化,促进了社会参与办学 标准答案:A

9.以下属于学术权力主导型特点的是(40分)A、大学内行的教授会与外行的董事会共同管理大学 B、典型代表是欧洲大陆国家

C、校董事会和校长集中掌握校级权力

D、欧洲大学具有学术自由和自治的深厚传统,高校内部以讲座等机构的学术权力为主导,主持讲座的教授自中世纪以来一直主宰着高校的教学和学术领域。标准答案:B,D

10.第三方评价采用的是什么权力(30分)A、行政权力

B、市场权力

C、自治权力

D、教师权利 标准答案:B

11.高等教育评价制度的评价主体是(30分)A、高等教育的内部评价机构或外部评价组织 B、一定的规则、标准和程序

C、评价主体按照依据对高校据进行评价 D、高等学校教师 标准答案:A

12.按照作用和时段划分,教学评价可以划分为(40分)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他评

D、终结性评价 标准答案:A,B,D

第五章高等教育功能

一、知识点 1.个人发展

1)全面发展

[1].劳动能力的发展

[2].各种素质和具体能力的协调发展 2)个体发展

[1].人的基本素质(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技术素质、文化审美素质以及心理生理素质)

[2].个体独特的个性与特长 3)终身发展 2.人发展的维度

1)身体发展 2)心理发展 3)社会性发展

3.高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P111):

1)高等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生活能力的发展; 2)高等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社会化;

[1].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2].促进个人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社会化 [3].促进个体角色的社会化

[4].培养个体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3)高等教育可以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发展。

[1].促进个体的主体性发展 [2].促进个体的差异化发展 [3].促进个体的自由发展

[4].发展个体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5].促进个体独特价值的实现

4.高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的特征与表现

1)难以消除性:盲目追求高学历 2)延迟性

3)可减低性:人们通过女里可以减少或者降低其负向功能的影响程度。5.高等教育的功能:

1)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P118):

[1].高等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 [2].高等教育通过形成舆论对政治产生影响; [3].高等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P120):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a)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资源

b)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和先进的科技成果 c)高等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向实际的生产力转化 d)高等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 [2].高等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受制于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

a)经济增长为教育协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b)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

3)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P123):

[1].高等教育的文化保存、继承功能:高层次、专业化、系统化 [2].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播和交流功能

a)高等教育是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推动力 b)高等院校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场所 c)高等教育传播深层次的文化

[3].高等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自主性、时代性、丰富性 [4].高等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a)高等教育创新文化的途径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b)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与学生是高等教育创新文化的主体

6.当代高等学校职能的构成(P130):

1)培养人才的功能;

[1].高等学校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

[2].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具有多类别与多层次性

2)发展科学的功能;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性研究 3)服务社会的功能。

4)高等学校各职能之间的关系:

[1].高等学校的三种职能各自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职责,满足着不同的社会需求,因此高等学校的三种职能是不可互相取代的,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2].高等学校的各种职能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 [3].高等学校的三种职能具体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其职能的数量和侧重点也会有所区别。

二、题库

1.人的发展不包括(30分)A、人的全面发展

B、人的个体发展

C、人的终身发展

D、人的心理发展 标准答案:D

2.高等教育在实然层面所发挥的这些负面功能已经发生,下列不属于正视问题并且通过更好的教育来弥补和矫正的是(30分)A、学校教育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B、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

C、培养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的学生 D、偏重于书本知识,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标准答案:D

3.高等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有哪些功能形式?(40分)A、为个体提供生活能力的功能

B、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C、促进个体化发展的功能

D、促进个体身体健康 标准答案:A,B,C

4.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反作用不包括(30分)A、政治制度决定着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制度决定着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C、政治制度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

D、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目的和内容 标准答案:C

5.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反作用不包括(30分)A、经济增长为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B、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制约作用 C、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D、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标准答案:D

6.政治,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政党或国家为实现经济奋斗目标而采取的政策和活动方式,其含义包括(40分)A、政治就是阶级斗争

B、政治就是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

C、政治就是人民群众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监督和管理活动 D、政治就是开展思想领域的斗争 标准答案:A,B,C,D

7.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反作用不包括(30分)A、政治制度决定着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制度决定着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C、政治制度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

D、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目的和内容 标准答案:C

8.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指(40分)A、高等教育能培养高级政治人才

B、高等学校是开展思想领域斗争的场所 C、灌输统治阶级的政治意识和观念

D、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 标准答案:A,C,D

9.从11世纪到18世纪,是高等学校的职能演变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职能是(30分)A、培养人才

B、培养人才、发展科学

C、发展科研与社会服务

D、培养人才、发展科研与社会服务 标准答案:A

10.高等学校发展科学的职能主要内涵表现在(30分)A、高等学校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

B、高等学校在继续承担大部分基础性研究的同时,更多地面向社会需求,开展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

C、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具有多类别与多层次性

D、将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等推广、应用于社会 标准答案:B

11.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职能主要内涵表现在(40分)A、高等学校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

B、高等学校在继续承担大部分基础性研究的同时,更多地面向社会需求,开展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

C、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具有多类别与多层次性

D、将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等推广、应用于社会 标准答案:A,C

第六章高等学校课程

一、知识点

1.高等学校课程的含义:课程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可以分解为“目的的确定与表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2.高等学校课程理解的多种视角

1)大学课程是一种政治

2)大学课程是一种制度。制度是课程的重要形态。3)大学课程是一种文化 3.高等学校课程观

1)普遍知识课程:以统一性为本质诉求的知识形态可以称为普遍知识,基于普遍知识构建的大学课程称为普遍知识课程。特征如下: [1].强调知识本身就是目的 [2].其核心是理智的培育 2)高深学问课程:以多元化为本质诉求的知识形态可以称为科学知识,基于科学知识构建的大学课程称为高深学问课程。[1].特征:

a)知识的专业性强

b)包含对未知领域的探究 c)面向少数精英人群

[2].这些特征的生成基于四个现实条件

a)中等教育的大众化

b)人才的专业化称为社会的普遍需求 c)研究成为大学职能之一 d)大学享有学术自由

3)多元教育课程:以个人自主建构为本质诉求的知识形态为个人知识,基于个人知识构建的大学课程称为多元教育课程。

4.高等学校课程规划的文件构成

1)本科专业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是教育部制定与修订的有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目录。明确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核心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修业年限。2)学校人才培养计划:每个高校 3)院系专业课程方案:专业课程方案是教师编制与实施课程的刚性指导文件。包括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规定、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学时安排、考核要求。

5.高等学校课程类型

1)文化素养课程:属于单纯的通识教育课程,在整个课程结构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2)多学科交叉课程: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的有机结合。

3)专业课程:是融高深学问、专业文化、职业取向于一体的课程设计。兼备通识教育的责任,课程的目的最终是促进人的发展。4)科研项目课程:主要以为学生开发的科研活动项目为载体而设计,包括学生直接申请研究项目、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的项目。5)学生咨询课程:包括学术咨询、道德咨询和自我了解。6)隐性课程(潜在课程):大学的组织特征、生活方式、历史文化、学院经历、校园环境等对学生所产生的类似课程的作用。

6.高等学校课程结构

1)高等学校课程的纵向结构

[1].普通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

[2].学科基础课程:使学生获得自然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收到分析、运算、实验、概括等技能的训练,特别是科学方法的训练。

[3].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技术基础课程,是某一“专业类别”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包括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内容,相邻专业的基本知识的内容

[4].专业课程:某种专业根据社会对该专业人才业务上的特殊要求设置的课程。2)高等学校课程的横向结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7.高校课程编制

1)影响因素

[1].社会力量 [2].学生需求 [3].学科发展 [4].专业架构 [5].教师素质

2)高等学校课程编制的任务

[1].调查课程需求 P156 [2].确定课程目标:来自学科专家的建议,学生的需要,社会生活。[3].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必须遵循五条原则,整体性、量力性、满足性、效用性、经济性。

[4].制定课程评价标准和方式。首先要制定课程评价的标准与方式。

8.高等学校课程管理

1)基本制度

[1].选修制 [2].学分制

[3].评课制:学生评教制度 2)课程管理基本过程

[1].课程审定:以教师为主体的某门课程的编制,由院系组织课程审定专家小组负责审议。专家小组成员包括院系领导、学科专家、教育专家。[2].课程督导 [3].课程评价:通常采用学生、专业和同行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质量进行评估,以学生评估为主。

[4].课程更新:在课程更新的审批中,学科教学专家小组和院一级的教学委员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题库

1.下列属于多元教育课程的特征的有(30分)A、强调知识本身就是目的 B、其核心是理智的培育

C、从统一知识转向多样知识、从已知信念转向未知领域、从知识本身转向知识探究,是新课程体系与旧课程体系的主要区别

D、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程结构状态,所有的活动都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它以学习项目为载体,生成一种跨学科的探究状态 标准答案:D

2.基于高深学问的大学课程从理论上说有三个特征,不包括(30分)A、知识的专业性强

B、包含对未知领域的探究 C、面向少数精英人群

D、面向普通大众教育 标准答案:D

3.下列属于普遍知识课程的特征的有(40分)A、强调知识本身就是目的 B、其核心是理智的培育

C、从统一知识转向多样知识、从已知信念转向未知领域、从知识本身转向知识探究,是新课程体系与旧课程体系的主要区别

D、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程结构状态,所有的活动都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它以学习项目为载体,生成一种跨学科的探究状态 标准答案:A,B

4.下列属于单纯的通识教育课程,在整个课程结构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的是(30分)A、多学科交叉课程

B、文化素养课程

C、科研项目课程

D、专业课程 标准答案:B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原则上多少年修订一次(30分)A、10年

B、5年

C、1年

D、3年 标准答案:A

5.下列属于科研项目课程的有(40分)A、学生直接申请研究项目

B、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 C、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的项目

D、教育教学实习标准答案:A,B,C

6.各高等学校积极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40分)A、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B、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C、高端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

D、推进以学院为基本实施单位的人才培养综合改革 标准答案:A,B,C,D

7.进行课程评价, 首先要(30分)A、确定评价主体

B、确定评价对象

C、制定评价过程

D、制定课程评价标准和方式 标准答案:D

8.美国斯坦福大学以舒尔曼为首的“关于教师专业性的专门小组”特别强调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是(30分)A、专业知识

B、教学设计的知识 C、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D、教学管理知识 标准答案:B

9.调查结果的描述包括(40分)A、简单描述该门课程

B、学生、教师、系、学院要为该课程的开设各做什么贡献 C、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及其原因

D、描述编制和讲授该课程的潜在的复杂因素 标准答案:A,B,C,D

10.每门课程结束前或是每学期的最后几周都要求学生对该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以便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为学生选课、选教师提供信息。这属于(30分)A、选修制

B、必修制

C、学分制

D、评课制 标准答案:D

11.在学校规定范围内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的制度是(30分)A、选修制

B、必修制

C、学分制

D、评课制 标准答案:A

12.以教师为主体的某门课程的编制,由院系组织课程审定专家小组负责审议。专家小组成员包括(40分)A、院系领导

B、学科专家

C、校方领导

D、教育专家 标准答案:A,B,D

第七章高等学校教学

一、知识点

1.教学的基本任务:P170 1)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传播知识与发展智力; 3)形成技能与培养能力; 4)培养与发展个性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学生认识的特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3.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体现专业目的性;

2)突出自觉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3)注重科学研究

4.高等学校教学原则及运用(结合自身,论述1~2个原则,P174):

1)讲述思路为主的原则;

[1].教师应做好教学设计

[2].教师提供阅读书目,学生撰写读数报告。

[3].教学进程中,教师应注重心路历程和思维方式的呈现 2)增强学生参与的原则;

[1].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 [2].做好教学安排 [3].有效利用各种资源 3)强化问题意识的原则;

[1].指导学生学会选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自觉性、创造性与独立性的原则;

[1].要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 [2].善于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3].要多用启发式教学,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4].要多学生严格要求

5)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

[1].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

[2].用系统化、整体化的观点对待每一门课程和每一种教学活动 [3].在专业教育的前提下,扩宽专业口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6)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1].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教育

[2].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3].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5.教学方法概述(简答题,P180)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师生双方在共同的活动中所采取的办法。6.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点:

1)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7.8.9.10.11.12.13.14.15.2)重视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体现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渗透和融合。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1)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2)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 3)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高等学校常用的教学方法

1)第一类,运用语言传授教学内容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2)第二类:通过直观感知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如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

3)第三类: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独立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如练习法、实习法等。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有(简答题,P183): 1)做好教学设计; 2)注重内容的逻辑性; 3)提现语言的艺术性。

高等学校主要教学环节:备课、上课、考核与评价 备课(简答题,P193):

1)第一步:研究和熟悉教学大纲;

2)第二步:钻研教材各章节内容,熟练驾驭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目标、要求、重点和难点;

3)第三步:研究教学方法; 4)第四步:编写教案。

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其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分组教学、远程授课等。

班级授课制(起源于16世纪西欧国家,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总结后初步形成,我国创始于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优点和缺点(简答题,P197): 1)优点

[1].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扩大教育对象数量,提高教学的效率;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缺点:难以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1)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 2)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 3)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结果的功能 1)诊断与反馈功能; 2)导向与调节功能; 3)激励与促进功能; 4)教育功能。

二、题库

1.循序而渐进教学原则是哪位教育家提出的(30分)A、孔子

B、朱熹

C、孟子

D、荀子 标准答案:B

2.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原则出自哪里(30分)A、《论语》

B、《大学》

C、《中庸》

D、《学记》 标准答案:D

3.我国高等学校的原则主要有(40分)A、讲述思路为主原则

B、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原则 C、增强学生参与原则

D、强化问题意识原则 标准答案:A,B,C,D

4.从做中学、兴趣和主动参与等教学原则是由谁提出的(30分)A、杜威

B、布鲁纳

C、叶圣陶

D、胡适 标准答案:A

5.下列属于增强学生参与原则的基本要求的有(40分)A、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

B、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 C、做好教学安排

D、有效利用各种资源 标准答案:A,C,D

6.实验法是指(30分)A、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一定的问题,经过一定的准备,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B、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特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以获得直接经验、培养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C、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巩固或检查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D、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 标准答案:B

7.讨论法是指(30分)A、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一定的问题,经过一定的准备,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B、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特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以获得直接经验、培养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C、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巩固或检查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D、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 标准答案:A

8.下列属于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独立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的有(40分)A、练习法

B、实习法

C、实验法

D、演示法 标准答案:A,B

9.课堂教学的核心是(40分)A、备课

B、上课

C、课外作业布置与检查

D、辅导答疑 标准答案:B

10.从学生的角度看,学习的具体环节有(30分)A、预习

B、上课

C、作业

D、自我检查与小结 标准答案:A,C,D

11.备课的具体内容就是人们常说的9个字,是指(30分)A、备教材

B、备学生

C、备状态

D、备方法 标准答案:A,B,D

12.从教师教的角度看,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有(30分)A、备课

B、辅导答疑

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D、自我检查与小结 标准答案:A,B,C

第八章高等学校学科

一、知识点

1.学科:以独有的领域为研究对象,按照专门的属于和方法家里起来的概念一致、体系严密、结论可靠的专门化知识体系。包括教学科目、学问分支、学术组织三层基本含义。2.19世纪初,洪堡将科学引入大学之后,科学研究才逐渐开展起来。3.学科建设的内容

1)学科体系规划,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前提 2)学科方向建设,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基础。3)学科梯队建设,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关键。4)学科基地建设,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依托。5)学科建设管理,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保障。4.学科建设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高校、基层学科组织等多个层面,不同层面对于学科建设实施的侧重点与切入点不同。

1)政府层面主要是政策引导与支持,建设经费的投入和学科建设成效的评估检查 2)高校层面是高校领导层从全校角度来规划和领导学科建设,包括学科的布局和调整、重点发展学科的确定以及学科建设的立项论证等。3)基层学科组织层面主要是落实高校的政策与决策,负责具体学科建设项目的实施等。5.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

1)学科与科研的关系: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可产出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提高学校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促进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成长,带动学科建设的发展,培养更多高水平的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学科建设,引进高水平学术带头人,改善科研条件,提高科研事例,从而可以争取高级别科研项目,产出高水平、原创性研究成果。2)基于学科推进科研

[1].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该决定科研水平[2].学科建设是高校实现科技创新的关键 [3].学科建设有利于凝聚高级研究人员 3)通过科研建设学科

[1].科研有利于促进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2].科研可以改善学科建设的基础条件 [3].科研是发展新兴学科的有效途径 [4].科研可以保证学科的学术声誉

二、题库

1.我国现行的分类,共有多少个学科门类(30分)A、12 B、13 C、14 D、15 标准答案:B

2.对比中国和西方,两种学科制度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30分)A、高等学校在学科设置上有无自主权 B、学科门类体系 C、学科分类方法 D、制度制作主体 标准答案:A

3.对学科制度化的发展描述正确的有(40分)A、19世纪以来,学科的分化不断加速,新的独立学科大量增加

B、我国民国以来,随着高等学校的建立,现代学科大量涌入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才开始了制度化进程

C、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重建中迅速发展,学科制度建设问题才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

D、19世纪以来,相应的学科规范也逐步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制度化学科大致形成 标准答案:A,B,C,D

4.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是学科建设的依托和保障是(30分)A、学科体系规划

B、学科方向建设 C、学科梯队建设

D、学科基地建设 标准答案:D

5.学科建设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高校、基层学科组织等多个层面,下列属于高校层面的是(30分)A、政策引导与支持

B、建设经费的投入 C、学科建设成效的评估检查

D、学科的布局和调整 标准答案:D

6.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40分)A、要科学定位,确定学科发展方向 B、要突出重点,建设具有特色的学科

C、落实高校的政策与决策,负责具体学科建设项目的实施 D、要克服封闭保守,面向经济社会需要 标准答案:A,B,D

7.高等学校的核心职能是(30分)A、教育教学

B、科学研究

C、学科建设

D、招生就业 标准答案:B

8.知识的生产和应用过程的集中表现在(30分)A、大学科研活动

B、教育教学活动

C、学科建设活动

D、教学管理活动 标准答案:A

9.基于学科组织建制推进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具体体现在(40分)A、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决定科研水平B、学科建设是高校实现科技创新的关键 C、基于学科组织建制推进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开展科研工作的主要方式 D、学科建设有利于凝聚高级研究人员 标准答案:A,B,D

10.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30分)A、专业

B、学科

C、高等学校

D、学院 标准答案:B

第九章高等学校教师

一、知识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2.高等学校教师的地位:

1)高等学校教师具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法律地位 2)高等学校教师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3)高等学校教师具有主导性的教育地位 4)高等学校教师具有独立自主的学术地位 3.高等学校教师的权力与义务

1)权力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力 [2].从事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的权力 [3].指导学生和评定学生的权力 [4].按时获取报酬的权力

[5].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力 [6].参加进修和培训的权力 2)义务

[1].认真教学的义务 [2].告知义务

[3].保护学生权益的义务 [4].尊重给学生人格的义务 [5].树立教师积极形象的义务 [6].提高自身水平的义务

[7].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的义务

4.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1)复杂性

[1].首先,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对象既不是自然资料,也不是动物和植物,而是活生生的人。[2].其次,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过程是一种以知识信息的传递和转化为主要形式的过程,是一种综合运用、消化、传递知识与技能的复杂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3].再次,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任务是多方面的。2)创造性:

[1].首先,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对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

[2].其次,高等学校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也是创造性的劳动; [3].再次,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上。3)示范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高等学校教师劳动必须带有强烈的示范性;高等学校教师劳动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4)长期性:

[1].首先,人才培养的周期长,见效慢; [2].其次:高等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消失,而是会在5.6.7.8.学生长期的实践中更趋于完善和成熟。

5)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性。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价值

1)社会性价值:传递知识,传播文化 2)对象性价值:开启心智,塑造人格 3)主体性价值:完善自身,自我实现 高等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P245): 1)专业知识; 2)专业精神; 3)专业信仰; 4)专业人格; 5)实践智慧。

高等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 1)教学关注阶段论

[1].任教前关注阶段 [2].早期关注生存阶段 [3].关注教学情境阶段 [4].关注学生阶段 2)心理发展阶段论

[1].自我保护期 [2].墨守成规期 [3].尽责期 [4].自治期 3)职业生涯周期论

[1].入职期 [2].稳定期

[3].实验与重估期 [4].平静和保守期 [5].退出教职期 4)综合发展阶段论

[1].获得教学的基本技能 [2].拓展灵活性

[3].逐渐摆脱教学常规的束缚 5)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共同特征

[1].教师的发展是动态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

[2].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受到生命因素、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高等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

[1].树立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确立专业自我 [2].接受岗位培训,成为“技术熟练者” [3].进行教学反思,成为“反思型实践者” [4].开展校本教研,称为“研究型实践者”:校本教研包括专业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

二、题库 1.对学术声誉的重要性的理解正确的有(40分)A、它是一所大学的品牌

B、它不是短期内可以形成的,而是一所大学在创建、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 C、代表社会的认可度

D、学术声誉与科研水平密切相关 标准答案:A,B,C,D

2.高等学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30分)A、辅助

B、主导

C、引领

D、实施 标准答案:B

3.对象性价值表现在(30分)A、传递知识、传播文化

B、开启心智、塑造人格 C、完善自身、自我实现

D、创新文化、培养人才 标准答案:B

4.高校教师这一职业有什么的特点(40分)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标准答案:A,B,C,D

5.利思伍德综合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维模式,其主体是(30分)A、心理发展

B、职业周期发展

C、专业知能发展

D、多维度发展 标准答案:C

6.专业素养的基本要素是(30分)A、专业知识

B、专业精神

C、专业信仰

D、专业人格 标准答案:A

7.从心理发展阶段论出发,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40分)A、自我保护期

B、墨守成规期

C、尽责期

D、自治期 标准答案:A,B,C,D

8.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主要包括

A、树立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确立专业自我 B、接受岗位培训,成为“技术熟练者” C、进行教学反思,成为“反思型实践者” D、开展校本教研,成为“研究型实践者” 标准答案:A,B,C,D

9.高校教师的校本教研主要包括

A、专业学术研究

B、教育教学研究

C、学科研究

D、创新研究 标准答案:A,B

10.“校本培训”的核心理念是 A、立足本校

B、以满足教师的需要为宗旨 C、以高效、实用为目标

D、由学校发起、组织、规划 标准答案:A,B,C

11.用人单位向社会公开、择优选拔具有教师资格的所需人员是(30分)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辞聘 标准答案:A

12.教师主动请求用人单位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是(30分)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辞聘 标准答案:D

13.我国职称制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0分)A、技术职务任命制阶段

B、职称评定阶段

C、技术职称制度恢复与整顿阶段

D、职称制度成熟与全面落实阶段 标准答案:A,B,C,D

第十章高等学校管理

一、知识点

1.高校教师的职业特性(P265):1.教育性;2.知识性;3.专业性;4.超越性 2.高等学校的“举办者”是指依法举办高等学校的政府、组织和个人,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和个人

3.高等学校的“管理者”是指有权对高等学校进行行政管理的主体,主要由政府来承担。4.高等学校的“办学者”是依法管理学校内部诸事务的主体,即高等学校自身是高等学校的办学者。

5.高等学校的管理过程

1)学术管理过程

[1].教师的学术自由 [2].学科的学术自由

2)行政管理过程:主要表现在决策、执行、调控、评估等方面

[1].高校管理人员的行政化管理 [2].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化管理

a)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化管理具有“计划发展”的特点

b)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化管理主要通过拨款制度和考核制度来实现 c)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化管理常常体现在招生、学科专业设置、教学、机构和认识以及其他办学自主权等方面。

6.高等学校治理

1)内部治理

[1].教师通过完善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实现参与治理 [2].学科通过同行评议和中介组织实现参与治理 [3].高校管理人员改进管理:去行政化 2)外部治理

[1].教育行政部门保障高校自主办学

[2].教育行政部门保障高校治理的多元参与

二、题库

1.高校依法管理学校内部事务是指高等学校的(30分)A、“举办者”

B、“管理者”

C、“办学者”

D、“引领者” 标准答案:C

2.有权对高等学校进行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指高等学校的(30分)A、“举办者”

B、“管理者”

C、“办学者”

D、“引领者” 标准答案:B

3.行政权力在高校管理中具有合法性和必要性体现在(40分)A、高校内部行政人员享有行政权力 B、实施行政管理

C、发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与监督等职责

D、促进了管理的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 标准答案:A,B,C,D 4.在高校外部,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化管理的特点不包括(30分)A、管理活动一般由专职行政人员承担,在学校层面表现最为集中 B、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化管理具有“计划发展”的特点 C、拨款制度和考核制度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抓手

D、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化管理广泛存在于高校办学的各个环节 标准答案:A

5.学科参与治理的组织载体是(30分)A、学校学术委员会和学院教授委员会 B、同行评议、基于学科的中介组织

C、去行政化、落实战略管理、增强校长治校能力

D、教育行政部门扮演好自身角色,既保障自主办学,又保障多元参与 标准答案:B

6.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0分)A、决策

B、执行

C、调控

D、评估 标准答案:A,B,C,D

第十一章高等教育研究

一、知识点

1.高等教育研究的意义:

1)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有利于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思想和观念; 2)加强高等教育研究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3)开展高等教育研究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提高教学水平;

4)开展高等教育研究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管理者素质,增强决策科学性。2.高等教育研究的类型

1)按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性质和功用划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2)按高等教育研究的层次划分: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

3)按高等教育研究所采用的一般方法的不同划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 4)按高等教育研究的目的划分:描述研究、分析研究和规范研究 3.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以文献为主要证据进行研究的方法。

2)调查研究法:在一定方法论的指导下,运用一种或多种方式,对所要研究的兑现改进型考察,搜集有关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获得结论并形成调查报告。

3)实验研究法:通过控制影响因素,主动对研究对象加以处理和干预,从而“创造”出事实,以验证假说并揭示对象的因果性联系的研究方法

4)比较研究法: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下的高等教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从现象的异同及其联系中认识事物、探索高等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4.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1)选题:提出问题和确定课题。2)查阅文献

3)形成假设,制定研究计划

4)开展研究活动,收集资料和数据 5)分析资料

6)解释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二、题库

1.以文献为主要证据进行研究的方法是(30分)A、文献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实验研究法

D、比较研究法 标准答案:A

2.通过控制影响因素,主动对研究对象加以处理和干预,从而“创造”出事实,以验证假说并揭示对象的因果性联系的研究方法是(30分)A、比较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文献研究法

D、实验研究法 标准答案:D

按照高等教育研究的层次划分,高等教育研究可以分为(40分)A、质性研究

B、微观层次

C、宏观层次

D、量化研究 标准答案:B,C

3.研究的起点是(20分)A、问题

B、文献

C、假设

D、计划 标准答案:A

4.比较常见的学术失范现象主要有(40分)A、抄袭

B、剽窃

C、不良引注

D、虚假署名 标准答案:A,B,C,D

5.选题包括(40分)A、提出问题

B、解决问题

C、确定课题

D、发现问题 标准答案:A,C

6.研究的起点是(20分)A、问题

B、文献

C、假设

D、计划 标准答案:A

7.要将发现的问题确定为研究课题,则要顾及多方面因素,如(40分)A、该问题对高等教育理论或实践的意义 B、个人的学术兴趣 C、前人已有的相关研究

D、完成该课题的主客观条件 标准答案:A,B,C,D

8.研究方案主要包括(40分)A、明确研究目的 B、选定研究类型 C、择取研究方法

D、确定研究对象 标准答案:A,B,C,D

第五篇: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的内涵: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一种专业教育,即按专业类别培养人才的活动,是学术性与职业性教育的有机结合的教育。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研究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现象,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高等教育学要研究的基本规律:

1)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

2)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规律; 3)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协调发展规律。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从一般性来说,高等教育学是一门教育科学;从特殊性来说,其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5 高等教育的体制结构:

1)按办学主体、所有权和经费来源:公立高等院校、民办高等院校和公立民办二元制的高等院校;

2)按行政管理隶属关系: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央其他部委直属高校、省级政府部门所属高校和中心城市所属高校。

形式结构:按学制: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层次结构:专科、本科、研究生。6 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

1)促进个人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功能; 2)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功能; 3)促进个人改变社会地位的功能。7 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政治功能:

1)使受教育者政治化;

2)培养政治领袖及专门政治、法律人才; 3)促进政治的民族化。经济功能:

1)高等教育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的支持; 2)作为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高等教育比基础教育更重要更直接; 3)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文化功能:

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高等教育结构的制约因素:社会经济、产业、技术结构的基础作用;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的根本制约;区域经济、区域文化的客观影响。高等学校的只能: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社会服务。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一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指针。11 教育目的: 反映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高等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具体落实,它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13 高等教育目的的性质: 1)是一种教育理想,具有主观性; 2)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具有客观性。14 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1)具有导向作用; 2)调控作用; 3)评价作用; 4)激励作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1)旧式分工和私有制使人的发展片面化;

2)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工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必要条件。16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内涵:

1)第一层次是指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可以通过智育、德育和美育等不同渠道来促进个体心理素质的和谐、全面发展以造出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个性; 2)第二层是指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3)第三层次是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全面发展,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具体地、历史地把握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高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该观点强调人是社会产物,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人。这种高教目的观所关心的是个体社会化,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政治品质的发展。(孔子、柏拉图等)

个人本位论: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该观点所关心的是个人价值,即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健全人格形成和个体生活幸福。(老子、蔡元培、梁启超、卢梭、斯宾塞、罗伯特·赫钦斯等)通才教育:通常指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又称为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

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专才教育:是以培养在某一学科领域有很深造诣、有特殊技能的人才为目的的教育。

特征:1)人才主要是通过分科进行培养,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2)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偏重应用;3)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区别在于两种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育目的具有不同的特征;联系在于两者具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尤其在学科发展既要高度分化又要高度综合的今天更是如此。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制约因素及现实选择: 因素:

1)科学技术发展的程度; 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政治和思想文化状况;

4)社会人才选拔制度、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程度和制度选择等。现实选择:必须走两者相结合的道路。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2)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的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高度结合; 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由现有国情决定的。英才教育:受教育人数小于15%,在于培养治国的精英。

大众教育:人数在15%-50%,除了培养未来的国家管理者外,主要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各业的建设者。

普及高等教育:大于50%。正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1)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要求与体现;是推进高等教育民主化进程的需要。

2)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发展速度要适当;要以内涵为主来提高规模效益;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发展终身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

3)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果应是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重:是当今世界各国高教发展的普遍趋势;是由它们各自的特点决定的;是符合我国实际的选择。教学工作、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活动构成了高等学校德育、智育、体育工作的基本的实施途径。24 高校教师的作用:

1)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 2)是科技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实现者; 3)是知识、技术应用的重要参与者; 4)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者。25 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1)共同特点:无私性、示范性、迟效性和长效性;

2)特殊性:劳动的专业性、劳动对象的高层次性、劳动的时空延续性。26 高等学校教师的任务: 1)教书育人; 2)科学研究; 3)服务社会。高等学校教师的个体素质要求: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2)扎实的知识和广博的文化修养; 3)懂得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 4)精湛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遵循教师成长规律:

1)高校教师成长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转型的规律; 2)高校教师成长适应高等教育变化发展的规律;

3)高校教师成长应符合成长的阶段性和个性的差异性。29 提高高校教师个体素质的原则:

1)组织培养和自我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2)选拔、培养和使用相统一的原则; 3)提倡奉献和给予回报相统一的原则。30 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原则: 1)相对稳定和绝对流动相结合的原则; 2)规范控制与搞活教师资源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3)增加数量和提高质量相统一的原则。31 如何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

1)加大政府的政策体制保障力度; 2)完善教师培训机构;

3)加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训练; 4)建立健全教师资格制度; 5)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制度。32 大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1)敏锐的时代精神感受能力;

2)以群体方式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3)要求民主和改革的呼声强烈; 4)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1)高校师生间的教育关系:是高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建立的一种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2)高校师生间的人格关系:是指高校学生虽然是尚未成熟的一代,但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其与高校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3)高校师生间的心理关系:主要包括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4)高校师生间的道德关系。

5)高校师生间的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定的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34 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

1)高校师生在教育关系层面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2)高校师生人格和心理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的基础上; 3)高校师生情感关系具有互动性。35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中的不良方面: 1)师生关系工作化;

2)师生相互信任程度降低; 3)师生的交往伦理倾斜。36 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 1)师生交往要以平等为基础;

2)加强理解和沟通,拓展双方交往渠道; 3)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 4)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专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某种职业的劳动特点和职业特征。狭义是指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础单位。38 专业构成要素: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育主体。

专业培养目标是指各专业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科特点而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规格的特殊要求。

专业特色是指所办专业的优长之处、特殊之点。41 专业划分所要遵循的原则: 1)以学科为基础的原则; 2)职业适应性原则; 3)独特性原则; 4)层次性原则; 42 专业设置的原则:

1)宏观上,必须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专业点的设置必须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的承载能力和人才需求。

2)微观上,符合专业划分的原则;有比较可靠的人才需求预测,毕业生有比较稳定的去向;具有比较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或潜在的社会效应;具有必要的师资力量和基本的办学设施、办学环境。43 专业内涵建设包括: 1)专业培养目标建设;

2)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建设; 3)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4)专业设施建设; 5)专业管理的建设。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是指为实现高教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和结果,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计的一切条件和一切活动的总和。45 构建良好的课程结构要处理好哪几种比例关系:

1)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跨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 2)理论性课程与操作性课程之间的关系; 3)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 4)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46 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 1)共识性和探索性的统一; 2)学科性和职业性的统一; 3)体系性和协调性的统一; 4)逻辑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5)学术性和可读性的统一。

高等学校教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智力和体魄,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渡性的高层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高等学校教学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管理。49 高等学校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50 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

1)提高文化素养,促进理论深化,改善知识结构; 2)提高智力体质,培养实际能力,增长创新才能; 3)培养科学观念,陶冶品德和美感,促进个性发展。51 高等学校教学原则及其制定的依据: 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教学要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在实际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3)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原则; 4)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5)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原则; 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依据:

1)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规律; 2)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目标; 3)高等学校的特点; 4)先进的教学经验。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1)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逐渐增强; 2)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逐步增强;

3)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具有很强的过渡性; 4)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学科发展、职业要求紧密结合,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

高等学校的教学环节: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学材料、理解教学材料、巩固知识经验、运用知识经验、教学效果测评。

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社会实践教学、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点: 1)信息由师生共同控制;

2)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逐步增强; 3)科研方法的训练逐步增加; 4)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56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内容: 1)教学工作的计划管理;

2)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 3)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管理; 4)教学质量管理。

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的构成要素:评价目的、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的标准、评价方式方法。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基本素质、教学状态、科学研究、工作业绩、特色项目或特殊贡献。

高等学校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平时检查、学期或学年总结性的考查与考试、毕业设计的审查和毕业论文的答辩。

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客观、公正、科学、统一。61 高等学校科研的意义:

1)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2)是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 3)是发展学科的坚实基础;

4)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62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任务:

1)承担国家重大的科学技术研究课题;

2)承担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的研究重任; 3)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的有机结合; 4)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63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

1)齐全的学科门类为重大的综合性课题研究以及新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提供的条件; 2)高校人才集中、机构灵活、投资少,见效快;

3)高校科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

4)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发达的信息系统,使高校能快速掌握和集中各类有关科技发展动向和经济建设中科技需求方面的信息;

5)合理的高校科研布局,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64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 1)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性的原则;

2)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 3)研究组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4)不同层次的科研规模与组织方式相统一的原则; 5)自定选题与课题组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6)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主要内容:研究教学内容和研究教学方法。66 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1)理论联系实际;

2)注重理论研究的层次性; 3)加强综合研究。

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途径: 1)结合专业课的教学进行科研指导; 2)师生合作进行科研指导; 3)结合社会实践进行科研指导;

4)结合学生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科研指导; 5)建立相应的优惠政策、奖励制度。

教育改革:是一种特定的教育价值取向与实现的过程,教育主体通过对传统和现实教育不同层面和程度的反思、改组、扬弃和超越,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的需要,促进教育向着合理和进步的方向的自我完善和社会变革的过程。

教育发展:是整个教育系统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民主化的过程中,在总体上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不断生成、变化和更新的过程。70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因:

1)经济因素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动因:1经济发展状况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基础;2经济改革为高等教育与发展提供了可能——经济的多元化为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开辟了道路;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人才规格提出了要求;经济改革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示范。

2)政治因素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直接原因:1政治体制对高等教育改与发展的决定作用——政治体制决定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政治体制决定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式(政治体制影响高等教育的投资方式;立法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政策引导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方向。

3)文化因素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催化动因:1传统文化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2文化差异导致教育政策的差异;3外来文化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71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1)高等教育国际化;

2)高等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思想的现代化;高等教育内容的现代化;高等教育方法的现代化);

3)高等教育多样化(体制多样化;类型多样化;标准多样化); 4)高等教育大众化; 5)高等教育终身化。

下载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等教育学上传

    高等教育学 一论述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高等教育普及化 进入20世纪后期,大众化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而少数发达国家适龄青年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或超......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绪论一、高等教育: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

    汇总_高等教育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性质:在社会科学领域,一门学科能不能成立,内在的看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基本要素:有没有研究对象,有没有通用研究方法,有没有稳定的,公认的基本概论和范畴。从研究对象上看,高......

    高等教育学

    1、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一门社会科学。 2、高等教育是只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为培养社会高级专业人才的高等专业教育。 3.高校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的在各级......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 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中世纪大学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 高等教育概念可以直接用大学教育来指代。中世纪大学是少数学者传授高深学问的场所......

    高等教育学

    作为新教师,你认为你面临的挑战与困惑有哪些?你将如何面对和克服这些挑战与困惑?在克服这些挑战与困惑的过程中,你希望能获得哪些方面的帮助与支持?新高校教师在参加工作初期最大......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题在P19) *1.论述高等教育的内涵与特征。P5~6 *2. 论述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P7~9 *3.论述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P9~11 *4.论述高等教育文化的关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