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路程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1》教学设计
峡江县巴邱小学
陈淑全
教学内容:
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一)(教材第96~97页的内容、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四第1~5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以及解简易方程的一般步骤。
教学重点:掌握解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间的联系及区别。
教学用具:简易天平、砝码、标有“20”、“30„和”?“的方木块、画有P.97页上图的挂图、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导入
根据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的关系,说出求下面各数的方法。
1.一个加数=()
2.被减数=()
3.减数=()
4.一个因数=()
5.被除数=()
6.除数=()
二、尝试
1.方程的意义
(1)出示简易天平,将天平、砝码摆在讲台上,这是一台天平,它是用来用来称物品的重量的。怎样用它来称物品的重量呢?在天平的左边盘内放置所称的物品,右边盘内放置砝码。当天平的指针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砝码上所标的重量就是所称物品的重量。
(2)师演示如何用天平称物品。(称出的物品同P.105页上图。)
(3)问:那么,使天平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呢?(天平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天平的指针指在什么地方才能说明天平是平衡的?(指针必须指在刻度线的中央。)
(4)教师强调说明:天平两边放上重量相等的物品时,天平就平衡。反过来说,天平保持着平衡,就说明天平两边所放的物品重量相等。
(5)问:那么,我们能不能用式子来表示出这种平衡的情况呢?试试看!先让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写出算式20+30=50。
问:20+30=50是一个什么式子?(等式。)
(6)什么叫等式呢?(等式表示等号两边两个式子的相等关系,即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7)师改变天平上所放的物品和砝码,使之与P.105页的下图相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的天平是否平衡?说明了什么?(图中的天平是平衡的,因为指针指在天平刻度线的中央。说明天平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
②怎样用式子来表示这种平衡的情况呢?再试试看!
板书;20十?=100。
③”?“是不是要求的未知数?我们以前学习过,一般用什么
字母表示未知数?(师生共同把等式”20+?=100改写成“20+x
=100)
④20+x=100是一个什么式子?(也是一个等式。)
⑤这道等式与20+30=50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⑥左盘中这个标有”?“的方木块应该是多少克,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呢?这就是这个等式中的x是多少才能使等式左、右两边正好相等呢?可以是一个随便的重量吗?
生自由说,师总结:这里的x所表示的未知重量不是随便确定的,它必须是使天平保持平衡的重量,也就是说未知数所代表的数值必须使等号左、右两边正好相等。
⑦同学们观察一下天平,想一想,x应该代表什么数呢?(因为左边未知的方块重80克才能使天平平衡,所以x=80。)
师在20+x=100的右边板书:x=80。
(8)师出示P.106页上图。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①这幅图的图意是什么?(这幅图告诉我们,每个篮球的价钱是x元,3个篮球的总价是234元。)
②每个篮球的价钱是x元,3个篮球的总价还可以怎样表示?(还可以表示为3x元。)
③谁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来?(3x=234。)
④想一想,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这也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⑤当x等于多少时,这个等式中的等号左、右两边正好相等?(当x=78时,这个等式中的等号友、右两边正好相等。)
师在3x=234的右边板书:x=78。
(9)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方程的意义及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师指出:像这样一些等式:20+x=100、3x=234、x-8=
5、x÷6=7叫做方程。
师再板书几个一般的等式,形成如下的板书:
方程一般等式
20+x=10020+80=100
3x=2343×78=234
x-8=513-8=5
x÷6=742÷6=7
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等式,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方程是不是一种等式?(是等式。)
②方程与一般的等式相同吗?你发现方程有什么特点?
③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方程?先指名让学生说,然后师归纳总结。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师请学生观察这幅图,并说一说它的含义。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确:等式包括方程,等式的范围比方程的范围大;一切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10)练一练:做一做。
2.解简易方程(一)。
(1)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①请学生阅读书上的内容,回答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做解方程。
②指名回答,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师讲解:方程的解指的是一个数,它表示未知数等于的多少时使方程中等号的左右两边相等。例如,当x=80时,20+x=100的等号左右两边相等。而方程的解是指求出这个未知数的演算过程。我们以前做过的一些求未知数的题目,实际上就是解方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过程中的一部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出示例1:解方程x-8=16。
①x在这道减法算式中相当于什么数?(被减数)
②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应该怎么求?
③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师讲解:首先要写”解“字,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各部分的关系及运算定律进行思考;x-8=16,根据被减数等于减数加差,所以x=16+8,x=24。运算的”根据“可以不写,每个等式占一行,各行的等号要对齐。求出x的值后,还要进行检验,以判断它是不是原方程 的解。
接着,师一边板书,一边指出检验的方法及书写格式。并且强调,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
(3)练一练:做一做。
三、应用
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师巡视,注意学生解方程的过程、书写格式及检验的过程是否符合规定,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四、体验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知道了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先要看它是不是等式,再看它是否含有未知数。解方程时,先耍弄清x在算式中相当于什么数,再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书写时,要注意先写”解“字,上、下行的等号要对齐,注意不能连等。)
五、作业
练习二十四第3、4、5题。
第二篇:人教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与路程》教学设计
人教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与路程》教学设计
四(1)班 方 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4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三者之间的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运用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解决
问题的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1.呈现情境:小明:我上学走了6分。小红:我上学走了8分。谁走得快些? 2.反馈交流:只知道时间不能比出谁走得快些,还要知道上学的路程。3.呈现小明与小红上学路程:小明上学要走360米,小红上学要走560米。
二.初步理解速度的含义,以及与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1.独立解决问题。2.反馈与交流。(1)谁走得快些?你是怎么比的?根据学生的发言,结合课件重点解读360?6与560?8所表示的意思。(在图中表示每分钟行60米,每分行70米)(2)指出每分走多少米表示速度
(3)速度是怎么求的?板书:速度=路程/时间。(4)教学速度的单位:米/分
三.联系生活,丰富对于速度的认识,继续探索与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 1.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速度。
2、读出下面的速度,并说出表示什么(课件),进一步理解速度的含义。
3.感受速度表示的实际意义:
(1)介绍小明100米短跑的速度9米/秒
师:1秒时间,博尔特从台的最里面到了走廊外(教室离走廊10米左右)(2)猎豹奔跑速度1800米/分
(3)你想到了什么?1秒时间,猎豹可以从教室门口走廊这头跑到那头。让学生体会:速度的快慢是相比而言的,比较是单位要统一。
4、探索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 师: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快的,也有慢的。蜗牛的爬行速度8米/时
A蜗牛一天可以爬行多少米?
B蜗牛从会场的东边爬到西边(约24米)大约需要几时?如果72米呢?(学生尝试练习,交流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揭示: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小结:现在,你知道了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汇报:速度=路程?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四、实际应用、巩固与拓展
(一)判断题、一列火车行驶的速度为 110 千米/时“ 110 千米/时”表示这列火车每时行 110千米。
()、速度?时间=路程。
()、飞机飞行的速度为 12 千米/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80 千米/时,汽车的速度比飞 机快。
()
(二)张叔叔驾车经过这一路段时,想花2小时开完140千米。你想对张叔叔说些什么? 你建议张叔叔按()的速度行驶。
A.照这样的速度,3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B.照这样的速度,300千米的路程张叔叔需要开几小时?
(三)小陆家到学校的路程是 600 米,他步行的速度是 60 米/分,小陆有一天起来晚了离上课时间只剩 9 分钟,问小陆步行上学会不会迟到?(你有不同方法吗?)
比路程:60 × 9=540(米)600 米>540 米,(540 米<600 米)比时间:600 ? 60=10(分)9 分<10 分(10 分>9 分)
比速度:600 /9=66(米)......6(米)60 米<66 米(66 米>60 米)
(四)、思考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变化规律。
甲乙两人的家到学校是一样远的,上学时甲用了10分钟,乙用了8分钟,那你觉得他们谁快呢? 甲乙两人的家到学校是一样远的,上学时甲走得比乙快,那你觉得他们谁用的时间多呢? 甲乙两人同时去跑步,两个人一样快,但甲跑的时间比乙长,那他们谁跑得远呢?
五、回顾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第三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路程速度时间教学设计
路程速度时间教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学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意义,学会速度表示法。初步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用之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归纳总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过程,学会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种交通工具的认识,丰富学生的视野,体会数学的简洁性和价值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意义,学会速度的表示法。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用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 法:归纳总结法 练习法等。学 法:自主探究法 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
1.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介绍大家认识一位非常有名的人物,请看大屏幕。
2.他叫什么名字?(刘翔)刘翔跑得怎么样?(快)快指的是什么快?(速度快)因此刘翔获得了雅典奥运会110米跨栏的金牌,成为驰名中外的飞人。请看雅典奥运会110米跨栏前三名成绩表。
3.表格第三列的数学信息表示的是什么?(路程)你在生活中遇见过这样表示路程的信息吗?请说一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共行驶了多少就是路程。表格第四列的信息表示的是什么?(时间)在生活中你使用过这样表示时间的信息吗?请说一说。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新知识(板书):速度、时间和路程。【自主学习】
1.认识速度
课件出示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这些是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像这样表示每小时(或每分钟、每秒)行走的路程叫做速度。
2.学习速度的表示法
师:像“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课件出示 :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可以这样表示:160千米/时(课件出示),读作一百六十千米每小时。(教生读-----出示其他速度让学生表示并读出)
3.小练习:判断下列数字分别表示什么量。4.怎样判断他们谁的速度快? 预设:时间用的少,说明速度快
小结:路程相等,比时间的多少可以知道速度的快慢。
5.你们知道吗,其实老师跑的速度也很快,我也能跑出12秒91的成绩,不信你们看大屏幕。
预设:老师跑得慢,因为在同样的时间内,只跑了50米。小结:时间相同,比路程的长短可以知道速度的快慢。6.由此可见,速度和什么有关? 预设:路程和时间。
7.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通过下面这道例题来研究。【合作探究】
1.学习例题:
课件出示: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让学生说说已知什么数学信息,求的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列式,师板书:80×2=160(千米)让学生说说80、2、160分别是什么量,可以得出什么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2.练习:我们已经知道小学生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那你知道你们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吗?能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算出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吗?
3.在解决问题中归纳出: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出示:①红蝴蝶2分钟飞完了1000米,每分钟飞多少米? ②一辆小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40千米的路程需要几小时?
学生小组合作按下列步骤完成: ①读题、分析题意,列式解答。
②写出算式中每一个数字所表示的量。③写出数量关系式。4.交流汇报。【课堂达标】
第一关:小小法官。
⑴“小强1分钟打字108个。”这句话表示小强打字的速度。()⑵红红平均每分钟折12架飞机,可以写作:12/分。()
⑶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用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求得。()
第二关:练习八第8题。
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时候用了3小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
⑴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
⑵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速度、时间、路程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第四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设计
一、对教材和学生的解读
《速度、时间和路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内容,这是学生学习了单价、数量和总价后进行的教学,教材在下一节安排进一步学习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统观三节课,从数量关系上讲,都涉及了份总关系,是份总关系在不同生活情境中的具体化。从教学架构上讲,都从对“每份数”(单价、速度、工作效率)的概念理解切入,既解释了每份数的情境含义,又建构了求每份数的计算方法。
浙教版的教材比较注重数形结合在比快慢的过程理解“速度”的概念,而人教版的教材对于各概念给出较清晰的定义,结合两种教材的不同特点进行整合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形成认知。
二、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感悟、理解速度的含义,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2.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关系解决问题。
3.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积极学习的情感。
三、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感知速度。
1.时间相同,路程不同。
(1)出示规则,解读规则。
谈话:狐狸说自己是动物城里跑得最快的动物,为了证明,它决定和兔子来一场比赛。比赛的规则:都跑4分钟,看谁跑得比较快。
问题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相同时间)能比出谁快吗?怎么想的?(板书:路程)
(2)情境模拟,比快慢。(课件演示)
(3)提问:现在,能说出谁跑得快了吗?理由是什么?你能对狐狸说说看吗?(同桌合作)
(4)小结:时间相同,可以比路程,路程长的跑得比较快!
2.路程相同,时间不同。
(1)改变规则,解读规则。
谈话:不服输的狐狸又找来了牛警官,再战一回。这次他偷偷地改了一下规则。请看:都跑240米,看看谁跑得比较快。
问题1:你看懂了吗?(路程相同)能比出谁快吗?(板书:时间)
(2)情境模拟,再比较。(动画演示)
(3)小结:路程相同,比时间。时间短的,跑得比较快!
(4)对比:刚才狐狸进行了两场比赛,它们是怎样比出快慢的?(时间相同,比路程,路程远的就跑得比较快;路程相同,比时间,时间短的跑得比较快!)它们在比快慢的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一个量相同的,那就比另一个量)
3.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
谈话:两场比赛过去了,狐狸输得心服口服。狐狸心中还有一个疑问,兔子和牛警官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怎么比?
二、问题引领,建构模型
1.比一比,谁比较快。
谈话:请你把想法在作业本上写一写或画一画。
算一算:
画一画:
写一写:
问题1:这两种方法间有联系吗?(时间变得一样,来比较路程)
2.数形结合认识速度。
(1)出示图形。
谈话:为了把这个过程表示得更清楚,老师把它放大,你能读懂吗?(其实我们比较的是这样一份)
(2)理解速度的意义。
问题1:70表示什么?看来70不但是路程,还隐藏着1分钟。同样的道理,这个80呢?
(3)认识速度。
小结:像这样每1秒、每1分钟、每1小时为一个单位,这个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就叫做速度。这样写你觉得合适吗?(板书:70米)
预设1:不合适,因为这是1分钟所行的70米的路程。(70米/分)
(4)借助图形得出数量关系式。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速度,那么你觉得速度怎么求?能不能结合上幅图来说一说。(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3.借助速度,比快慢。
(1)其他方法。
预设1:比路程。(240÷3=80(米/分)
80×4=320(米),320米>280米)
或(280÷4=70(米/分)
70×3=210(米),240米>210米)
(2)观察对比。
谈话:请你仔细对比这几种方法,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1:都把时间变得一样,直接比路程的长短,就能比出快慢。
预设2:也可以把路程变得一样,比较另一个量就可以了。
4.总结提升。
原来速度就藏在比快慢中啊!时间、路程都不一样的时候,我们把它们的时间都变得一样,如1分钟、1小时,再比路程。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活动一:数量关系的建构。
(1)读出数感。
蜗牛的爬行速度约为9米/时。读一读,并且说一说是什么意思。
(2)思考。
①蜗牛12小时爬行多少米?
②蜗牛爬行63米,需要多少小时?
(3)全班交流。
出示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提升:我们以往学过的知识中有哪些知识是和今天所学的速度、时间、路程是有关联的?
预设1:单价相当于速度,时间相当于数量,总价相当于路程。
预设2:单价、速度相当于每份数,时间、数量相当于份数,总价、路程相当于总数。
小结:对呀,今天的知识并不陌生,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是相关联的,都是化新为旧,化难为易,这就是一种转化(板书:转化)。这种方法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
活动二:速度意义的再理解。
谈话:如果组织一场人豹PK赛,你觉得谁更快?有没有依据?
人
9米/秒
豹子1800米/分
问题1:都是速度,为什么不能直接比?
活动三:综合练习
(1)出示信息,填表。
(2)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速度越来越快,时间就越来越少。
预设2:速度乘2,时间就除以2,总路程不变。
小结:关于速度、时间、路程这样的关系,我们以后还会继续研究。
六、课后反思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效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增强学生积极思考对新知有效建构。因此教学中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设计问题。
(一)问在起始处,引导自主探索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节课有一个好的开端,也必将大大提升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本节课伊始设计了三个问题:1.时间相同怎么比谁跑得快?2.路程相同怎么比谁跑得快?3.时间、路程都不同怎么办?学生围绕着这三个问题进行自主控索和合作交流。
(二)问在困惑处,引导深入辨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困惑,陷入似懂非懂、口欲言而未得的困境。此时学生需要同伴的互助和教师的引导。时间、路程都不同怎么办?这是学生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在思维的困惑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算一算”、“画一画”和“写一写”深入辨析,进一步理清速度的本质。
(三)问在概括处,引导建构模型
知识之间充满了联系,只有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建构数学模型。这节课是学生学习数量关系的一节种子课,为后续学习更多的数量关系奠定基础,通过提问:以往学过的知识中有哪些知识是和今天所学的速度、时间、路程是有关联的?把小数阶段的基本数量关系进行了贯通,其本质都是“每份数×份数=总数”。使学生不仅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究了知识的本质,而且建立了结构化的知识模型。
第五篇: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内容:P54 例3及练习八 5-9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
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3、再出示: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4、师说明:也可以这样写。
5、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
6、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7、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讲评。
二、初步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1、出示例3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
3、出示:(1)80×2=16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2)2×80=160(千米)
4、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5、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
三、深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出示练习八第8题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答,全班讲评订正。
3、让生思考讨论:(1)(2)题的算式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得出的?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展示成果: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四、巩固练习练习8 5、6、7、9 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五、总结交流,汇报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