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_世界战火重燃_教学设计_教案

时间:2019-05-12 22:5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9课_世界战火重燃_教学设计_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9课_世界战火重燃_教学设计_教案》。

第一篇:第9课_世界战火重燃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史实;慕尼黑会议,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理解:慕尼黑阴谋的含义,绥靖政策的原因和结果;波兰迅速灭亡的原因。3.通过对绥靖政策、德军“闪击”波兰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物原因、本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中国史和本书前面所学内容,掌握2 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史实。

2. 充分利用音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历史。

3.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合作式学习的方法,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慕尼黑阴谋是帝国主义大国英、法牺牲小国利益,以达到祸水东引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等纵容法西斯侵略,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慕尼黑会议。

(二)教学难点 绥靖政策。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结构与过程

一、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1.侵略史实:

归纳起来,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三国的侵略扩张史实有: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强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日本又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意法西斯出兵干涉西班牙内战。2.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通过对外侵略,法西斯国家实力大增。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法西斯国家进一步勾结,于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先后缔结了《反 共产国际协定》,3国达成协议:德、意赞同日本侵略中国,日本支持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从此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持,肆意扩大侵略战争,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二、慕尼黑会议的恶果 1.时间: 1938年9月底。2.地点:慕尼黑。

3.与会国:英、法、德、意。

4.签订《慕尼黑协定》。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捷方应于10天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英法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新边界安全给予“国际保证”。5.影响: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三、德军“闪击”波兰 39年9月1日,德国向波兰发起了突然进攻。3日,英法两国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教师总结]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对外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对此,英法幻想以绥靖政策换取自身和平,与德意法西斯共同策划了慕尼黑阴谋。得到纵容的法西斯,加快了扩张的步伐,全球重新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人类被拖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中。[教师过渡]那么,绥 靖政策导致了这么惨重的代价,西方大国还会继续实行吗?第二次世界大战又会朝怎样的方向发展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探究第10课猖狂肆虐的法西斯铁蹄。

课后习题 第9课 世界战火重燃

一、单项选择

1.使法西斯侵略战火蔓延到亚、非、欧三大洲的是

()

①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②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

③意大利法西斯入侵埃塞俄比亚

④德意法西斯出兵干涉西班牙内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938年的慕尼黑会议

()

A.以满足德国领土要求为主题

B.制止了大规模的国际战争

C.实现了大国间的友好合作

D.调整了大国间的利益冲突 3.慕尼黑阴谋的受害者是

()

A.奥地利

B.捷克斯洛伐克

C.中国

D.波兰 4.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B.德国向波兰发动突然袭击

C.英法两国被迫对德宣战

D.波兰被德国法西斯占领 5.二战前已经开始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有

()①中国

②西班牙 ③埃塞俄比亚 ④苏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二战前夕,导致法西斯势力更加嚣张的主要原因是

()

A.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同盟

B.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C.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D.反法西斯国家缺乏统一行动

二、材料分析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慕尼黑会议的过程中,捷克斯洛伐克的两位代表,在德国秘密警察监视下,等候在会议厅隔壁的房间里。会议结束,他们被带到会议厅,在协定上签字。英法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但是,张伯伦飞回到伦敦后,却站在首相官邸阳台上对群众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1)英法为什么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其目的何在?

(2)张伯伦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你认为“和平”真的来了吗?为什么?

答案:1.D 2.A 3.B 4.C 5.A 6.B 7.(1)为维护自己的利益。目的:牺牲弱国的利益,换取与对手的妥协。

(2)没有。因为:慕尼黑会议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此后,希特勒得寸进尺,很快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接着又将矛头指向波兰,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板书 ● 课堂板书

第9课 世界战火重燃

一、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二、慕尼黑会议的恶果

三、德军“闪击”波兰

第二篇: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教学设计

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萨拉热窝事件出现的原因、经过及影响,提高学生概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以及萨拉热窝事件作为突发事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观察历史现象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概述凡尔登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及意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了解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归纳并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归纳资料的能力。

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参战双方、战争结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找课文、查看地图、观看影像资料,收集归纳信息,概括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的主要过程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性后果。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对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分析,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尤其是突发事件在其中的作用。

通过观看影片,对战争的灾难性后果进行情境体验,从而激发对和平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对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充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从而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以暗杀等恐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突发事件,以维护世界和平。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灾难性后果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对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充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巨大威胁。〖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战争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学生也比较感兴趣,而且美伊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对战争的残酷场面仍记忆犹新,对战争的性质也比较容易分析。初中学生的认知、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的体验,且对其成长至关重要。所以,基于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的灾难性,体会和平的宝贵,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世界近代史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学习主题,该主题主要围绕“三国同盟”、“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四个知识点展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的学习。本课涉及后两个知识点。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在学习该知识点的过程中,联系“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展开对一战爆发原因的探讨和总结。凡尔登战役属于战争过程的典型战役,其转折性预示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场上的胜负结局,而它的残酷性则证实了战争对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通过该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对一战的过程和结果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本课共分“谁点燃了‘火药桶’”“凡尔登‘绞肉机’”“人类的灾难”三个子目。

教材处理

本节课前,教师要准备好一些展示的资料:《一战前巴尔干半岛形势图》《凡尔登战役形势图》,《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资料片。本节课主要安排学生自己搜集信息,在教师引导下分析信息,从而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另外,应注意安排学生对战争进行感性认识和情境体验,以协助学生进行理性的分

教师:(放映《萨拉热窝事件》资料片断,引导学生对萨拉热窝事件给世界带来的震动产生一个感性的认识)

教师: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引燃了一战的战火,那如何评价这一事件中的普林西普呢?你是否赞同普林西普的这种行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突发事件?最好举出一二件实例。

学生论坛:(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提示学生从刺杀目的、手段性质、刺杀结果三方面来评价。讨论之后,由小组代表阐述观点)

教师:如果没有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

学生:学生讨论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结合学生讨论情况)这类带有恐怖性质的突发事件,对世界和平确实是个威胁,也给人类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现在我们还是回到这次由萨拉热窝事件引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教师:(指导学生识读《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找出各参战国(特别注意意大利和中国的参战,让学生讨论中国是否应该参战?),并且结合形势图来介绍各战场的分布情况,指出,一战爆发后主要战场在欧洲,主要战役在西线。在这次战争中发生很多惨烈的战役,下面就以凡尔登战役为例来感受一下)

二、凡尔登“绞肉机”

教师:(为学生放映《凡尔登战役》的资料片断,感受战役的激烈和残酷)教师:指导学生交流观后的感想,使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性。

教师:正是由于这些新式武器的应用,使得交战双方伤亡惨重,多达70万人,因此我们将这场战争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为何凡尔登成为交战双方的必争之地呢?

学生:分析凡尔登的战略地位(凡尔登是法国著名要塞,是通往巴黎的门户和法军阵地的中枢。如果凡尔登失守,法国将受到沉重打击。)

在活动的基础上,师生达成共识:无论什么样的战争,都会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

三、人类的灾难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他们自己课前所收集到的资料及一战的相关内容,归纳一战起止时间、战争规模、破坏程度、死亡的人数、损失等等,从而得出结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作为地球公民有责任、有义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教师:一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性的大战,如何看待这次大战的性质呢?

学生:学生讨论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你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

学生:学生讨论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的知识点

教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再次了解了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的灾难。地球需要安宁,人类呼唤和平。21世纪的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愿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要再重演

课后讨论:你认为一战最大的赢家是谁?

第三篇:第9课 教学设计

沧源民族中学

七年级历史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教学设计

第8、9周2012.10.10

主备:字学娟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主备:字学娟 课时:2课时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儒家、道家、墨家、兵家、法家,各学派相互激荡,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和军事家。其核心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弄清孔子在政治上,一则他赞美西周的分封制,主张把社会拉回到西周去;再者他提出了“仁”的学说。孔子的教育成就,主要从创办私学、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效的学习方法四个方面去分析。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已学过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对孔子已有初步的了解。语文课刚刚讲完《论语十则》,对孔子思想内涵的了解又有了进一步加深。历史课又学习了“大变革的时代”一课,对春秋战国时代背景(特征)已有相当的认识。本节课的内容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由于本课中的法家思想是统治者最受欢迎的思想,特别是秦始皇在巩固统治时所采取的措施是典型的法家思想的代表,所以在本学科中,法家思想始终贯穿在其中。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弄清孔子在政治上,一则他赞美西周的分封制,主张把社会拉回到西周去;再者他提出了“仁”的学说。孔子的教育成就,主要从创办私学、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效的学习方法四个方面去分析。

二、目标定位及分析

1、目标定位:(1)、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能记住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他的思想、教育领域的重要成就。(2)、能说出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及它的主要思想主张。(3)、说出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主张。

2、目标分析:(1)、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能记住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他的思想、教育领域的重要成就。就是要说出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和教育思想。(2)、能说出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及它的主要思想主张。就是要知道老子辩证法思想体现。(3)、说出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主张。就是要能说出在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在军事上的不同观点。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各学派的思想难于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知识本身理论性较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用通俗的文字让 沧源民族中学

七年级历史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教学设计

第8、9周2012.10.10

主备:字学娟

学生容易理解,其中关键是在于设计多样化的课堂,力求突出重点,把深奥的思想史讲得通俗易懂。

四、教学过程

导入:问:大家天天都在学习,谁知道“学习”这个词的出处? 导: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师:“学习”—学而时习也!是谁最早提出这个词呢?大家想不想认识历史上的孔子?()不过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到了一句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的第6、7课的知识,想想春秋战国具有怎样的历史特点?(生答)

师归纳: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战乱不止,社会**等,这种时候往往就会产生杰出的思想家,这些人物以及他们的观点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习新课:

问题

一、孔子为什么被称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孔子的主要思想及教育成就。思考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思考

2、请你简要介绍一下孔子情况?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考

3、孔子在政治上的主要主张是什么?

(1)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2)主张“爱人”,人与人应相亲相爱;应用在政治上,就是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3)反对残暴的统治和任意刑杀。(4)主张恢复西周的分封制。

思考

4、孔子在教育上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1)兴办私学,打破了奴隶社会的“学在官府”局面。广收门徒,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

(2)采用“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

(3)向弟子传授“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4)在学习态度上,强调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思考

5、孔子在文化方面又有那些贡献?(孔子晚年,根据鲁国历史编成《春秋》一书。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行。)

思考

6、孔子的思想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什么影响?(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例题

1、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A.《春秋》

B.《尚书》 C.《论语》 D.《诗经》 沧源民族中学

七年级历史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教学设计

第8、9周2012.10.10

主备:字学娟

例题

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孔子

B.颜子

C.孟子

D.曾子

变式训练:阅读孔子的名言,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孔子的三句名言的意思是什么?

(2)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

问题

二、思想家老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包括哪些?

设计意图:掌握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他辩证法思想。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晚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其学说主要记录在《道德经》里。

②辩证法思想体现: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塞翁失马的故事)

③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例题3: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是()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

变式训练:“齿以坚折,舌以柔存”包含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此语出自()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

问题

三、在百家争鸣时期出现的主要思想家及思想成就? 设计意图:清楚战国时期各学派主要思想主张。

思考

1、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出哪些特点?

每一位思想家都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

思考

2、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家及其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著作

主 要 思 想

提出“仁”,主张“因材施教”、“温孔子 春秋晚期 《春秋》

故知新”、谦虚好学

儒家

孟子 战国时期

提出”春秋无义战”,实行“仁政”,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道家 老子

认为事物有对立面,可互相转化;主 春秋晚《道德经》 3 沧源民族中学

七年级历史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教学设计

第8、9周2012.10.10

主备:字学娟

庄子

墨家 法家 兵家 墨子

韩非 孙武 战国时期 战国 战国

战国

《孙子兵法》

张以柔克刚

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实行“无为而治”,它是反对回复西周的制度

“兼爱”、“非攻”

改革,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思考

3、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有哪些主要话题?为什么会以它们为主要话题?

主要是关于战争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社会现实的需要。思考

4、诸子百家中哪一观点最符合时代潮流?

法家。有封建制度确立,统一趋势的历史潮流所决定的。例题

4、下列思想内容中,表明孟子观点的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B、主张:“兼爱”“非攻”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变式训练: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按时令进出伐树,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是()

A.孔子

B.韩非子

C.孟子

D.墨子

五、课堂小结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著作

主 要 思 想

提出“仁”,主张“因材施教”、“温

故知新”、谦虚好学

儒家

孟子 战国时期

提出”春秋无义战”,实行“仁政”,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道家 老子

认为事物有对立面,可互相转化;主 春秋晚《道德经》孔子 春秋晚期 《春秋》

沧源民族中学

七年级历史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教学设计

第8、9周2012.10.10

主备:字学娟

庄子

墨家 法家 兵家 墨子

韩非 孙武 战国时期 战国 战国

战国

《孙子兵法》

六、巩固练习

张以柔克刚

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实行“无为而治”,它是反对回复西周的制度

“兼爱”、“非攻”

改革,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核心被归纳为()

A、“兼爱”“非攻”

B、“仁”的学说

C、“仁政”治国 D、“无为而治”

2、下列关于老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姓李名耳

B、道教创始人

C、他的思想反映在《道德经》中

D、春秋楚国人

3、“知已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A、韩非子

B、墨子

C、孙膑

D、孙武

七、配餐练习

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A.《春秋》

B.《尚书》 C.《论语》

D.《诗经》 3.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孔子生活在()

A.春秋晚期

B.战国初期 C.春秋早期

D.战国晚期 5.“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

A.《道德经》 B.《孙子兵法》 C.《韩非子》 D.《论语》 6.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

A.新兴地主的产生 B.频繁的争霸战争 C.社会大变革 D.井田制瓦解 7.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

A.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B.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D.孔子提出了“仁政”治国的学说 8.下列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是()

A.孔子的儒家学说 B.老子的道家学说 C.墨子的墨家学说 D.孙子的兵家学说 沧源民族中学

七年级历史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教学设计

第8、9周2012.10.10

主备:字学娟

9.战国时期,墨家曾显赫一时,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 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深得人民拥护

B.墨子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深得世人支持 C.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D.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主张 10.阅读下列材料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请回答:

⑴这句话出自什么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是谁?

战国时期

儒家

孟子 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⑶此人的主要思想观点有哪些?

八、教学反思

第四篇: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节选)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

1、课标: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2、解读课标

基础知识:工业革命——首发英国的条件,主要发明,进程和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特点,成就及影响。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影响。

二、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与运用

1、联系现实,设置情境,设疑引思,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通过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的史实,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

2、通过工业革命及世界市场的影响,把握历史的全球史观和整体史观;

3、正确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挑战与机遇并存;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进程及影响.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五、教学过程:

工业文明的先锋——英国

(一)情景导学,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民族自豪感。做法:

先让同学们畅谈上海世博会。然后展示2010上海世博会图片《中国馆》、《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图片,并作简要介绍。

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海宝

导言:世界博览会(World Exhibition or Exposition,简称World Expo)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

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上海世博会十大世界之最:世博会园区面积最大,参加国家和组织最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志愿者人数最多,.自建馆数量最多,首次同步推出网上世博会,世界最大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世界面积最大的生态绿墙,世界上单体量最大的公厕,保留园区内老建筑物最多。

过渡:那你知道第一届世博会在哪儿举行的吗?你能猜出它的主要展品吗?中国参加了吗?

展示

《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开幕式油画》 纪 念 币。

引导学生知道1851年5月1日,世界上的第一次博览会在英国召开。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刚钻,还有一头标本大象,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得益于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已经是世界上一流的强国。世界上那么多国家,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发英国呢?因为他首先具备了革命的条件。哪些条件呢?

(二)启发诱导,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发英国? 教师:假如你要办一个工厂,得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七嘴八舌。资金、市场、劳动力、政府政策、技术等。

同理:你来分析英国是否具备了你想象的这些条件?有没有遗漏?各自看教材后,互相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展示参考答案: 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①政治前提: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②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积累了雄厚的资本。③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生产技术知识。④劳动力:圈地运动增加了雇佣劳动力。⑤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和保护专利的立法政策。

⑥市场:圈地运动拓展了国内市场;殖民掠夺拓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必要性:市场的扩大,需要革新技术,从而促使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时间:18C60S-19C40S

(三)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及扩散

图片材料:动力革命——“工业城市之母”蒸汽机

原理:通过消耗煤和水产生动力,使动力机,转动机,工作机组成一个机器系统;

优势:受人控制,能随意移动;

图片资料:交通运输业的革命——火车机车:1814年,英国,汽船:1807年,美国。

(四)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全面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要求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全面、辩证的分析。学生讨论。

教师导学,以中国为例,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对亚非拉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参考答案:就英国自身而言:工业城市兴起(伦敦、曼彻斯特等);加快了工业化步伐;带来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但也会出现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等问题。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世界影响:

对亚非拉国家而言:一方面,西方列强带来了灾难和落后;同时带来西方的先进文明,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思想观念,客观促进了社会进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思路拓展】

材料一 1851年5月1日,世界上的第一次博览会在英国召开。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刚钻,还有一头标本大象,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材料二 徐荣村是第一个将商品派送到首届伦敦世博会上参展并获奖的上海商人。1851年,当他得知英国伦敦要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消息,对生意敏感的他,从中便看到商机,立刻派人精选12包“荣记湖丝”,通过船运,从上海码头出发,送到远隔重洋的伦敦参展。到展会上,“荣记湖丝”因为包装粗糙,丝毫不起眼,遭受冷遇。然而,“酒香不怕巷子深,好货不愁人不识”,经过反复比较,众多评委最终看出“荣记湖丝”精良的品质,评价说:“在中国展区,上海荣记的丝绸样品充分显

示了来自桑蚕原产国的丝绸的优异品质,因此评委会授予其奖章。”

1851年,湖丝获得伦敦世博会金、银奖各一枚

思考问题:

(1依据材料)归纳第一届世博会上的中英展品有何不同?扼要回答为什么 会有这种不同?

(2)根据工业革命的影响,预测两种商品交锋后,未来的发展趋势。由此 你有何认识?

(3)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节能、环保无疑是一重大课题。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你会提出哪些更好的建议?

参考答案:

(1)先进的工业产品和传统的手工业品;机器生产,手工操作。(2)机器生产造就英国商品物美价廉,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丝等大量的原料被掠夺出口。中国经济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在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与中国的农耕文明较量中,中国的被动挨打落后。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

(3)略。合理即可。

第五篇:《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课堂教学设计

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2、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极”第20课内容,本课主要围绕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人类的灾难三个知识点展开。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在学习该知识点的过程中,联系“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形成过程对一战爆发得的原因进行探讨和总结。凡尔登战役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典型战役,其转折性预示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场上的胜负结局,而它的残酷性则证实了战争对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人类的灾难则要求我们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从而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的灾难性,体会和平的宝贵。

(二)学情分析: 战争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学生也比较感兴趣,九年级学生思想渐趋成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对于一些问题有自己思考,但停留在表面上,容易凭个人好恶来判断是非,因此,利用好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引导显得非常重要。

(三)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等。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萨拉热窝事件出现的原因、经过及影响,提高学生概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以及萨拉热窝事件作为突发事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观察历史现象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概述凡尔登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及意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了解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归纳并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归纳资料的能力。

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参战双方、战争结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找课文、查看地图、观看影像资料,收集归纳信息,概括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的主要过程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性后果。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对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分析,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尤其是突发事件在其中的作用。

通过观看影片,对战争的灾难性后果进行情境体验,从而激发对和平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对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进行评价,充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从而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以暗杀等恐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突发事件,以维护世界和平。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灾难性后果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充分认识突第一次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生谈话,共同回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们为了能在未来的战争中战胜对手,列强纷纷结成联盟。德国为了对付法国、俄国,拉拢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形成了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为自身安全很快也结成了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激烈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使巴尔干成为欧洲战争的“火药桶”,世界大战一触即发。那么,一战到底是如何爆发的?曾爆发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战役?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样的灾难?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共同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讲授新课:(利用ppt展示《一战前巴尔干半岛形势图》,请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后讲述同盟国和协约国在巴尔干半岛地区的争夺情况)

(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指出:巴尔干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以及两大军事集团的争夺使巴尔干成为一点即燃的“火药桶”。那么,这个“火药桶”到底是怎样点燃的呢?

一、谁点燃了“火药桶”

学生观看《萨拉热窝事件》资料片断,引导学生阐述点燃火药桶事件的名称、发生的原因、事件的主要经过和影响。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04页-105页小字,感受萨拉热窝事件给世界带来的震动和影响,对一战导火线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引燃了一战的战火,那如何评价这一事件中的普林西普呢?你是否赞同普林西普的这种行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突发事件?最好举出一二件实例。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提示学生从刺杀目的、手段性质、刺杀结果三方面来评价。讨论之后,由小组代表阐述观点)

这类带有恐怖性质的突发事件,对世界和平确实是个威胁,也给人类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指导学生识读《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指出一战开始的标志和时间,找出各参战国,并且结合形势图来介绍各战场的分布情况。

二、凡尔登“绞肉机”

展示《凡尔登战役形势图》,找出凡尔登的地理位置和交战双方,分析凡尔登的战略地位及这场战役对双方的重要性。分析凡尔登战役的转折性。

播放《凡尔登战役》的资料片,感受战役的激烈和残酷,谈谈你对这场战役的印象。分析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从作战时间、现代武器的使用上去分析残酷性)

三、人类的灾难

引导学生分析一战的性质、一战的灾难性后果(从时间长、规模大、破坏程度三个方面归纳)

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在这里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进行了了解与探讨,一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们作为和平年代的公民,有责任、有义务维护世界和平,珍惜和平,热爱和平。板书设计:

谁点燃了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

间:1914-1918

主战场:欧洲

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

新式武器:坦克、飞机、远程大炮等

性质: 布置作业:

课后自我测评(109页)

三、教学反思 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有效引导,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创设情境、体验战争,进而来感悟历史。既让学生充分亮出自己的观点、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还能对学生进行合情合理的情感教育。

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1、在展示地图和影片时留给学生思考时间过少;

2、学生在探讨中指导小组过少;

3、学生在回答的基础上,过多的要求符合自己意愿的答案,点拨不是很到位。

下载第9课_世界战火重燃_教学设计_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9课_世界战火重燃_教学设计_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9课 分享图片 教学设计

    第9课 分享图片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浏览图片 2、能够利用文件夹对图盘进行分类整理 2重点难点 利用不同的查看方式进行图片的浏览,并且能对图片进行整......

    第9课《日出》(节选)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第9课《日出》(节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日出》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戏剧,单元学习要求,通过对戏剧作品的阅读,了解戏剧文学的一些......

    第9课 分享 图片 教学设计

    第9课 分享图片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与运用查看方式和文件排列顺序,掌握快捷浏览图片文件的技巧。 2.通过整理图库,熟练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3.通过图片的共......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精选合集)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条件、过程及影响,工业时代经济组织的形式及作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影响。通过比较两次工......

    第9课 彩墨世界

    第9课 彩墨世界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水墨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进行水墨画创作的欲望,体验水墨画创作的快乐,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 (2)认知目标:观察......

    第9课 彩墨世界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彩墨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并能大胆的运用彩墨表现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 3、通过彩墨创作表现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

    第9课 彩墨世界

    第9课彩墨世界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水墨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进行水墨画创作的欲望,体验水墨画创作的快乐,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 (2)认知目标:观察、......

    第9课_甲骨文与青铜器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