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9课 旅游计划书 教学设计
第9课 旅游计划书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旅游计划书的组成部分;2.学会撰写简单的旅游计划书。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上网查询天气、列车时刻表和景点介绍,进一步熟练掌握网上资源的搜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撰写旅游计划书,体会网络的方便快捷,并形成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学习和娱乐的意识。2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并撰写一份旅游计划书。难点:对查询数据的归纳与整理。3教材分析
《旅游计划书》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六上第9课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和Word编辑相结合,制作完成一份旅游计划书。通过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筛选信息以及利用word整合信息撰写旅游计划书的形式,继续让学生感受网络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网络对生活的改变以及网络的实际应用价值。学习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拉近了学生生活与课堂的距离,对学生来说更有学习的动力。4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 通过本单元前4课的学习,学生基本都能自主利用网络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六年级的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利用Word对搜索到的资料进行编辑处理,说明学生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此外,从知识水平上看,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概括能力,以及对信息的收集和筛选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情感态度: 六年级学生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索研究,思维较为活跃。认知水平: 六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已经达到形式运算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占用相对优势。能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主动完成。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5min)
师: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同学们生活在杭州,想必对杭州相当熟悉。那同学们去过苏州吗?老师有一位苏州的朋友为我之前的苏州游充当导游,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安排我们的行程的?苏州游都游玩了苏州哪些地方?【播放课件】 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课件和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活跃气氛。活动2【讲授】新知讲授,引领探索
1.了解旅游计划书的组成(3min)师:这份旅游计划书包括哪几个部分? 生:学生阅读旅游计划书回答和补充。
师:一份旅游计划书,包含交通工具、景点安排、行程计划和所带物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旅游计划书中的要点进行了解,在接下来的搜索过程中有一定的目的性。2.列车信息查询(8min)师:老师的这位朋友将在下周一来杭州旅游。想请同学们帮帮忙,为老师的这位朋友制作一份杭州旅游计划书。
师:请同学根据老师这位朋友离开苏州的时间,确定出发来杭州和回苏州的时间,上网查询这两趟的动车(或飞机)的班次价格、出发和抵达时间,完成交通安排的部分。【可查看旅游计划小助手,查询动车信息具体步骤】
生:上网查询动车或飞机的时刻表和价格,比较两种交通工具。师:请学生展示查询结果,并询问选择理由。生:演示操作,反馈汇报。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尝试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2.锻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事情考虑的周全性。
活动3【活动】任务驱动,实践体验
1.景点资料查询(6min)师:这位朋友在07年来过杭州,游玩过西湖部分景点。这回特别想去杭州的这3个景点。【播放课件】请学生说说这几个景点的特色。生:回答
师:大部分同学对这些景点不够了解,现在请上网查一查这些景点的特色。【以排为单位,共5排,每排查一个景点;教师查一个景点】
生:利用景点关键字搜索相关信息,包括景点简介、景点门票、游玩所需时间等。师:请学生展示旅游景点信息的查询结果。生:展示汇报。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和分辨能力。
2、撰写旅游计划书(15min)师:汇总3个景点的信息(word文档)并分发到学生机上,安排两天的旅游时间,完成杭州旅游计划书的撰写。
生:将自己了解和搜索到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完成杭州旅游计划书的撰写。师:请学生展示旅游计划书,说一说安排的理由。生:介绍旅游计划和安排理由。
师:旅游计划是否完成?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完善? 生:思考回答(住宿、天气等)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已有信息的判断、选择、整理能力。活动4【作业】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撰写旅游计划书。以后和爸爸妈妈出门旅游的时候,可以提前做下旅游计划。旅游计划书主要包括哪几个部分? 生:交通工具、景点安排、行程计划和所带物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和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知识体系的构建。课后作业:完成旅游计划书的住宿安排。
第二篇:第9课 教学设计
沧源民族中学
七年级历史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教学设计
第8、9周2012.10.10
主备:字学娟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主备:字学娟 课时:2课时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儒家、道家、墨家、兵家、法家,各学派相互激荡,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和军事家。其核心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弄清孔子在政治上,一则他赞美西周的分封制,主张把社会拉回到西周去;再者他提出了“仁”的学说。孔子的教育成就,主要从创办私学、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效的学习方法四个方面去分析。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已学过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对孔子已有初步的了解。语文课刚刚讲完《论语十则》,对孔子思想内涵的了解又有了进一步加深。历史课又学习了“大变革的时代”一课,对春秋战国时代背景(特征)已有相当的认识。本节课的内容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由于本课中的法家思想是统治者最受欢迎的思想,特别是秦始皇在巩固统治时所采取的措施是典型的法家思想的代表,所以在本学科中,法家思想始终贯穿在其中。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弄清孔子在政治上,一则他赞美西周的分封制,主张把社会拉回到西周去;再者他提出了“仁”的学说。孔子的教育成就,主要从创办私学、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效的学习方法四个方面去分析。
二、目标定位及分析
1、目标定位:(1)、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能记住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他的思想、教育领域的重要成就。(2)、能说出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及它的主要思想主张。(3)、说出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主张。
2、目标分析:(1)、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能记住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他的思想、教育领域的重要成就。就是要说出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和教育思想。(2)、能说出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及它的主要思想主张。就是要知道老子辩证法思想体现。(3)、说出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主张。就是要能说出在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在军事上的不同观点。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各学派的思想难于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知识本身理论性较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用通俗的文字让 沧源民族中学
七年级历史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教学设计
第8、9周2012.10.10
主备:字学娟
学生容易理解,其中关键是在于设计多样化的课堂,力求突出重点,把深奥的思想史讲得通俗易懂。
四、教学过程
导入:问:大家天天都在学习,谁知道“学习”这个词的出处? 导: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师:“学习”—学而时习也!是谁最早提出这个词呢?大家想不想认识历史上的孔子?()不过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到了一句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的第6、7课的知识,想想春秋战国具有怎样的历史特点?(生答)
师归纳: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战乱不止,社会**等,这种时候往往就会产生杰出的思想家,这些人物以及他们的观点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习新课:
问题
一、孔子为什么被称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孔子的主要思想及教育成就。思考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思考
2、请你简要介绍一下孔子情况?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考
3、孔子在政治上的主要主张是什么?
(1)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2)主张“爱人”,人与人应相亲相爱;应用在政治上,就是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3)反对残暴的统治和任意刑杀。(4)主张恢复西周的分封制。
思考
4、孔子在教育上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1)兴办私学,打破了奴隶社会的“学在官府”局面。广收门徒,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
(2)采用“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
(3)向弟子传授“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4)在学习态度上,强调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思考
5、孔子在文化方面又有那些贡献?(孔子晚年,根据鲁国历史编成《春秋》一书。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行。)
思考
6、孔子的思想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什么影响?(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例题
1、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A.《春秋》
B.《尚书》 C.《论语》 D.《诗经》 沧源民族中学
七年级历史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教学设计
第8、9周2012.10.10
主备:字学娟
例题
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孔子
B.颜子
C.孟子
D.曾子
变式训练:阅读孔子的名言,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孔子的三句名言的意思是什么?
(2)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
问题
二、思想家老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包括哪些?
设计意图:掌握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他辩证法思想。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晚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其学说主要记录在《道德经》里。
②辩证法思想体现: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塞翁失马的故事)
③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例题3: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是()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
变式训练:“齿以坚折,舌以柔存”包含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此语出自()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
问题
三、在百家争鸣时期出现的主要思想家及思想成就? 设计意图:清楚战国时期各学派主要思想主张。
思考
1、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出哪些特点?
每一位思想家都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
思考
2、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家及其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著作
主 要 思 想
提出“仁”,主张“因材施教”、“温孔子 春秋晚期 《春秋》
故知新”、谦虚好学
儒家
孟子 战国时期
提出”春秋无义战”,实行“仁政”,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道家 老子
认为事物有对立面,可互相转化;主 春秋晚《道德经》 3 沧源民族中学
七年级历史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教学设计
第8、9周2012.10.10
主备:字学娟
期
庄子
墨家 法家 兵家 墨子
韩非 孙武 战国时期 战国 战国
战国
《孙子兵法》
张以柔克刚
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实行“无为而治”,它是反对回复西周的制度
“兼爱”、“非攻”
改革,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思考
3、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有哪些主要话题?为什么会以它们为主要话题?
主要是关于战争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社会现实的需要。思考
4、诸子百家中哪一观点最符合时代潮流?
法家。有封建制度确立,统一趋势的历史潮流所决定的。例题
4、下列思想内容中,表明孟子观点的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B、主张:“兼爱”“非攻”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变式训练: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按时令进出伐树,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是()
A.孔子
B.韩非子
C.孟子
D.墨子
五、课堂小结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著作
主 要 思 想
提出“仁”,主张“因材施教”、“温
故知新”、谦虚好学
儒家
孟子 战国时期
提出”春秋无义战”,实行“仁政”,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道家 老子
认为事物有对立面,可互相转化;主 春秋晚《道德经》孔子 春秋晚期 《春秋》
沧源民族中学
七年级历史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教学设计
第8、9周2012.10.10
主备:字学娟
期
庄子
墨家 法家 兵家 墨子
韩非 孙武 战国时期 战国 战国
战国
《孙子兵法》
六、巩固练习
张以柔克刚
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实行“无为而治”,它是反对回复西周的制度
“兼爱”、“非攻”
改革,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核心被归纳为()
A、“兼爱”“非攻”
B、“仁”的学说
C、“仁政”治国 D、“无为而治”
2、下列关于老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姓李名耳
B、道教创始人
C、他的思想反映在《道德经》中
D、春秋楚国人
3、“知已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A、韩非子
B、墨子
C、孙膑
D、孙武
七、配餐练习
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A.《春秋》
B.《尚书》 C.《论语》
D.《诗经》 3.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孔子生活在()
A.春秋晚期
B.战国初期 C.春秋早期
D.战国晚期 5.“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
A.《道德经》 B.《孙子兵法》 C.《韩非子》 D.《论语》 6.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
A.新兴地主的产生 B.频繁的争霸战争 C.社会大变革 D.井田制瓦解 7.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
A.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B.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D.孔子提出了“仁政”治国的学说 8.下列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是()
A.孔子的儒家学说 B.老子的道家学说 C.墨子的墨家学说 D.孙子的兵家学说 沧源民族中学
七年级历史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教学设计
第8、9周2012.10.10
主备:字学娟
9.战国时期,墨家曾显赫一时,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 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深得人民拥护
B.墨子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深得世人支持 C.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D.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主张 10.阅读下列材料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请回答:
⑴这句话出自什么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是谁?
战国时期
儒家
孟子 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⑶此人的主要思想观点有哪些?
八、教学反思
第三篇:第9课 分享图片 教学设计
第9课 分享图片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浏览图片
2、能够利用文件夹对图盘进行分类整理 2重点难点
利用不同的查看方式进行图片的浏览,并且能对图片进行整理 3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下载图片,而且我们的同学也下载了很多的图片。如果你需要把其中的一张或者几张分享给你的朋友,让他们也能一起来来领略这美丽的风景。
二、探究知识
1、多种方式看图片
如果要把图片分享给其他人,那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当然是要找到我们要分享的图片对吧?
首先打开“计算机”,在左边的资源管理中选择“库—图片”,选择风景,双击打开,这就是我们上节课下载保存的图片,但是打开后我们发现了什么?发现这些图片并不能直接显示内容,难道我要一张张去打开,去查看它们的内容吗?当然不需要,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如何能够不需要一张张的打开图片却能直观的看到图片的内容。右键单机库的空白处,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查看”命令,可以看到有“超大图标”,“大图标”,“中等图标”,“列表”,“内容”等多种查看方式,那我们选择其中的一种来看看他们的效果(单击“大图标”)你发现了什么?图片在电脑里的呈现方式出现了变化,变成了缩略图,这样我们就可以直接看到图片的内容,不需要一张张的去打开去查看图片了。
在我们的刚才打开的右键菜单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有很多的命令,比如“排序方式”命令,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它的作用。右键单机库的空白处,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排列方式”命令,在这里可以看到有“名称”,“日期”,“大小”等多种方式对文件进行排序。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里我们的排序方式是根据我们图片的名称、大小、建立的日期来进行了,这些排列方式在我们很多的时候都是非常有用的。比如在我们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就需要用到。
2、分类整理图片
为了方便欣赏和管理图片,我们往往将图片进行分类整理。那如何进行整理呢?其实跟我们以前学习的将音乐进行整理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根据图盘的内容将它们进行整理。
首先,建立文件夹,比如我们这里建立文件名为“冬景”的文件夹,然后我把关于冬天景色的图片都放进来。那如果关于冬天的景色有很多的话我们一张张找是不是有些麻烦啊,这里就可以利用到上面提到的“排列方式”,右键单机库的空白处,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排列方式”命令,单击“名称”,这样你会发现有关于冬景的一些图片都有序的排列在一起,接着就可以把这些有关冬景的图片拖动到“冬景”的文件夹中。当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景色,建立不同的文件夹。
3、小结及练习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查看”和“排列方式”命令具体操作,并且利用这些命令进行图片的分类整理。而且这些命令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往往是非常有用的。课后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去把家里电脑中的图片按照今天上课的内容去整理整理!
第四篇:第9课《日出》(节选)教学设计
第9课《日出》(节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日出》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戏剧,单元学习要求,通过对戏剧作品的阅读,了解戏剧文学的一些特点,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更好的欣赏戏剧作品,进一步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日出》做为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文,它的作用和地位的重要由此而彰显。
课文节选自曹禺先生的代表作之—《日出》第二幕,讲述了大丰银行小职员黄省三被银行辞退后,为了生活,去找银行经理助理李石清请求复职,不成,再去找经理潘月亭,却被潘打晕了的故事,深刻的揭示了旧社会上层人物的残忍无情,下层苦难人民的饥寒交迫和痛苦挣扎,并预示了这样的社会必将走向灭亡,光明—定要到来的历史命运。【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戏剧。学生对戏剧这种文学样式的了解相对缺乏,但对影视作品却并不陌生,大多数学生还是影视或影星迷,这就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切入口。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与相关的各种活动的开展,把握剧本在语言运用、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上的特点,加深对现实人生的了解与体验,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积累课文重点字词,了解剧作家曹禺的生平、主要作品和戏剧的简要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熟悉作品内容,并根据人物性格特点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了解黄省
三、李石清、潘月亭三者地位状况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冲突。
3、体味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点、潜台词的运用及其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后练习中的提示,交流对剧本反映的社会现实的认识,了解日出的象征意义。
2、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认真学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
2、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体味人物语言的人性化特点,了解人物间的矛盾冲突,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教学难点:
1、朗读台词体会人物内心感受。
2、了解人物间矛盾冲突,并交流对剧本反映的社会现实的认识。【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戏剧简介
(一)戏剧和戏剧文学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戏剧文学,即戏剧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除应当具备一般叙事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诸如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等等外,还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阅读)价值。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
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体现出它的全部价值,因此,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
(二)、戏剧剧本的构成
戏剧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三)、戏剧剧本的特点
第一,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于舞台条件和演出时间的限制,剧本篇幅不能过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变换不能过多,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必须在高度集中的场面和场景中展开。戏剧情节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
第二,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是通过表现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并且要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因此,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戏剧文学,总是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矛盾。戏剧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有它-定的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般说,剧本的情节结构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开端起着介绍人物关系和揭示矛盾冲突的作用;发展指矛盾冲突向前发展;高潮是矛盾冲突发展到了顶点,并出现急剧转化的局面,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剧本的中心思想都得到充分的表现;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矛盾冲突的解决。有的多幕剧在第一幕之前还有序幕,介绍时代背景、人物来历和剧情发展的原因;结尾之后还有尾声,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些提示,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
第三,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性格。在戏剧文学中,故事的发展、人物性格的揭示以及剧作家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和态度,一般都依靠人物的对话来完成。因此,戏剧的语言既要有高度的个性和充分的表现力,还要精练有力,简洁清晰,便于激发人们的想像,同时还应生动,字字句句都能打动观众的心弦,引起共鸣。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括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四)、戏剧冲突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戏剧冲突与人物性格应该相互依存。一方面,人物性格要按照矛盾冲突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明朗化,以显示其个性的特点;另一方面,矛盾冲突又要以塑造人物个性、人物性格特征来表现和发展,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五)、戏剧的语言
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六)、戏剧的分类
1.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哑剧等。
2.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正剧,就是能反映悲、喜等思想感情
思想变化的戏剧。)
3.按照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可以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儿童剧。
4.按照篇幅规模,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5.按照演出场合,可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二、导入新课: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是生活的折射,生活是戏的延伸。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戏剧,品味戏剧,并从中找出现实社会的影子。一部优秀的作品就是一部壮丽的史诗,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节大家积极努力参与的语文课就是一次文化时空旅行今天让曹禺先生的优秀戏剧《日出》带着我们跨越时空,去20世纪30年代的旧中国,看一看那时不同阶层人物的生活。
三、走近作者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中国现代杰出剧作家,“中国的莎士比亚”。他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幼年时母亲经常带他去看戏。十四岁考入“南开新剧团。十八岁开始剧本创作。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戏剧“三部曲”有《雷雨》、《日出》和《原野》。《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他的处女作是《今宵酒醒何处》,历史剧有《胆剑篇》、《王昭君》。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他的剧作戏剧冲突尖锐复杂,结构严谨;人物性格鲜明,富有典型意义;戏剧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和抒情性,这些都是剧作成熟的标志。他促进了话剧从“案头剧”向“剧场剧”的发展,曹禺以前,多数剧本主要以阅读欣赏为主。曹禺的《日出》等剧作,具有极好的舞台效果
剧情介绍:《日出》是以 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反映上层贵族社会和下层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它暴露了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尽被救发了疯,剧本描写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的善良、忠厚和倔强的性格。
《日出》是以 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剧作选取了一个豪华大饭店和一个三等妓院作为强烈对比的场景,前者写知识女性陈白露在婚姻破裂后,带着丈夫——许光夫留下的诗集《日出》孤身沉沦在都市中,以美貌靠银行家潘月亭的供养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身处于潘月亭、黑社会头子金
八、富商遗孀顾八奶奶、妓院流氓黑三等各色社会渣滓的包围中。后者则环绕着妓女翠喜以及一个被卖到宝和下处的女孩“小东西”的命运,揭示了人间地狱般的黑暗。当罪恶的大厦坍塌后,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东西”、黄省三等人都难逃悲惨命运。陈白露也最终在黑暗势力重压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当时陪伴她的只有诗集《日出》的诗句:“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而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
四、字词积累
(一)、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嗫嚅(niâ rú)萧条(xiāo)
踌躇(chïu chú)
凄(qī)楚 咳嗽(sîu)
周济(jì)
亲戚(qī)
狞(níng)笑 爆发(bào)
岂有此理(qǐ)
半晌(shǎng)
存蓄(xù)惧怕(jù)
愤慨(fân kǎi)
瞅(chǒu)
庶务(shù)
(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
省
(shěng)省市
当
(dāng)应当
咽
(yâ)哽咽(xǐng)反省
(dàng)典当
(yān)咽喉(yàn)吞咽
行
(xíng)行李
分
(fēn)分开
难
(nán)困难(háng)排行
(fân)分外
(nàn)难民 便
(biàn)方便
还(hái)还是
晕
(yūn)晕倒
(pián)便宜
(huán)还钱
(yùn)黄晕
累
(lãi)果实累累
恶
(ě)恶心
着
(zhāo)着数(lěi)积累
(â)恶毒
(zháo)着凉(lâi)劳累
(wù)憎恶
(zhe)走着(zhuï)衣着
重
(chïng)重生
作
(zuō)作坊
少(shǎo)多少(zhîng)重量
(zuî)工作
(shào)少年
(三)词语积累
嗫嚅:口动,吞吞吐吐,欲言又止。萧条:①寂寞冷落,草木凋零,没有生气。②经济危机之后出现的生产停滞、物价低落、商业萎缩的不景气景象。
踌躇: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凄楚:凄惨痛楚;凄凉悲哀。
周济:对贫困的人在物质上给予帮助。
世故:处世经验;(处事待人)圆滑,不得罪人。
呆若木鸡: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
庶务:旧时指机关团体内的杂项事务;旧时指办理杂项事务的人。
(四)快速默读,了解文意
1、请同学口述课文故事梗概,互相补充和纠正,从而正确了解课文内容。
明确;课文《日出》第二幕的节选。写大丰银行的小职员黄省三哀求银行襄理李石清能让他再回来工作,被李石清冷潮热讽一番并被经理潘月事打昏在地。
2、课文戏剧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这出戏围绕黄省三想复职的问题展开矛盾冲突。)
(五)、探究
1、找出文中情节发展四个部分的起点。
(1)、文章开头
(2)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3)左门大开
(4)这个混蛋,还不给我滚出去 2、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一、黄省三被银行开除,向李石清求情。(开端)
二、李石清给黄省三指出三条出路。(发展)
三、潘月亭出场,黄省三慷慨控诉。(高潮)
四、黄省三昏倒在地,被拖了下去。(结局)
3、文中黄省三与李潘二人有几次冲突,最终怎么解决?(学生讨论明确。)
课文的开头写黄省三非常卑怯地向李石清求情,理由有:一个月只花银行十三块钱,孩子饿得直叫,银行还在盖大楼,银行还添了新人,让我回来,再累一点也心甘情愿。这些遭到了李石清的反驳:没饭吃,这不是粥厂,银行可以辞人,你讲良心,怪不得你现在这么可怜,谁叫你一大堆一大堆地养孩子。见求情无望,黄省三只好泪汪汪地告辞。
看似矛盾冲突已经不存在了、可是刚走两步,黄省三忽然跑回来,因为他无路可走,无处可去,为了饥俄的三个孩子,他只有再次乞求李石清,别无他法。因此受到了李石清的无情羞辱,给他指出了去偷去拉洋车,最后竟唆使他去跳楼自杀。听了李玉清的一番冷酷无情的话黄省三“忽然爆发地悲声”“帮帮我,我不能死,为看我的孩子们,活得再苦我也死不得”、到这里黄省三与李石清发生了一场大冲突。一个残忍冷酷,毫无人性,一个卑怯,懦弱;一个冷言冷语将人往绝路上逼,一个苦苦哀求,呼天呛地。矛盾此时无从化解。
接着潘月亭上场,黄有三的下跪求情惹恼了他,厉声地让黄滚开。这时黄省三内心积压已久的怨恨突然暴发出来,他“疯狂似的又哭又笑地抽咽起来”“两手捶胸”“尖锐的声音,不顾一切地”“愤恨地”指责“你们真是没有良心,你们是贼,是强盗,是鬼啊!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这下完全激怒了潘月婷.矛盾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当潘月婷狠狠给了李石清当胸一拳时,矛盾冲突才得以解决。
(六)小结
这场戏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却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结构严谨完整。简洁紧凑得就像一出独幕剧一样。人物个性鲜明。作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划人物性格,随着情节的推移,人物的思想也在变化,这是这场或描绘人物性格的特点,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七)作业
1.完成课后统习一。
第二课时
一.活动流程:
1、分组试读。
2、通过冲突和台词分析,把握人物的性格。
3、理解篇戏剧的语言特色。
A剧本中人物语言不仅要表达人物的意图和思想感情;而且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所处的特定环境。(从矛盾冲突的几个阶段分析每个人的语言中体现出的人物性格)
B小结:黄省三的性格的发展:
(1)他原本胆小、懦弱、万般无奈、畏畏缩缩、苦苦哀求。
(2)可是他走投无路,哀号、下跪、拉住李石清的手,疯狂地发出悲声“我不能死”。(3)他求了李石清再求潘月亭,哀求不得时终于开口痛骂;潘月亭的当胸一拳打昏在地。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黄省三,从逆来顺受到无力的抗争,绝望的抗争、从未看透李潘之流,存有希望之心,希望他们发善心,到认清“你们是贼。是强盗,是鬼啊!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自发的反抗意识开始萌发,但他看不到出路而完全绝望,这是他以后走上自尽之路的原因。
李石清的刻划入木三分。他以他个人的所谓经验,无情嘲笑黄省三,“这时候你还讲良心!”他“魔鬼般地狞笑着”告诉黄省三:“你一层一层地爬上去,到了顶高的一层,就可以迈过栏杆,站在边上。再向空向外多走一步!那时候你也许有点心跳,但是只要过一秒,就一秒,你就再也不可怜了,你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这段话说起来是那样的轻松自在,那么的冷静理智,真是个毫无人性的冷血的动物。
在剧本第四幕中,升为银行襄理的李石清也被老板无情地解雇了,成了又一个“黄省三”,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李潘二人各自又有什么性格特点?
李石清:冷酷无情、阴险卑劣;
潘月亭:惟利是图、凶狠残忍。
二、文中有三处破折号用得特别好:
①那你可以到街上要——
李石清故意不把话说完,想试探一下黄省三,看他有什么反应,他看到了黄省三脸红不安的样子,似乎有些幸灾乐祸。
②您说,要我去——
对黄省三这样一个胆小怕事的读书人来说,他不敢说出,也羞于说出这个“偷”字来,他没有这个胆量。
③我太冤了,我非要杀了——
黄省三被逼急了,发出绝望的吼叫“我非要杀了你”。但是面对潘月亭的怒喝“什么!”被吓住了不敢说出“你”。对黄省三的怯弱李石清早已看透了:“他说他要杀他自己——他这样的人是不会动手害人的”。
三、主题探究
课文以本世纪3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穷困潦倒的大丰银行小职员黄省三和代表封建资本家的襄理助理李石清和经理潘月亭的种种纠葛以及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揭露了以李石清、潘月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腐朽、伪善、凶残的阶级本性,鞭挞了黑暗的旧社会。
四、人物形象
黄省三的性格发展
他原本胆小、懦弱、万般无奈、畏畏缩缩、苦苦哀求。--可是他走投无路,哀号、下跪、拉住李石清的手,疯狂地发出悲声“我不能死”。他求了李石清再求潘月亭,哀求不得时终于开口痛骂;潘月亭的当胸一拳打昏在地。
黄省三,从逆来顺受到无力的抗争,绝望的抗争。从未看透李、潘之流,存有希望之心,希望他们发善心,到认清“你们是贼。是强盗,是鬼啊!
人物性格:李石清 :
冷酷无情、阴险卑劣。潘月亭:惟利是图、凶狠残忍。
五、课堂小结:
剧本正是通过对下层人物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半殖民地中国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社会,表达了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的主题。
六、作业布置:
做完练习册。
七、板书设计
日出(节选)
曹禺
情节:
一、黄省三被银行开除,向李石清求情。(开端)
二、李石清给黄省三指出三条出路。(发展)
三、潘月亭出场,黄省三慷慨控诉。(高潮)
四、黄省三昏倒在地,被拖了下去。(结局)
主题:“损不足以奉有余”
【教学反思】
第五篇:第9课 分享 图片 教学设计
第9课 分享图片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与运用查看方式和文件排列顺序,掌握快捷浏览图片文件的技巧。2.通过整理图库,熟练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3.通过图片的共享,学会同学之间的作品交流与共享。2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与音乐文件的整理相类似,在学习了图片搜索与下载后,本课安排整理、分享图片这一内容,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文件分类整理习惯的培养,以及学会分享交流。在上一课中,学生下载保存了特定主题的图片,通过本课的学习,将形成一个有序的图片库,并上传到学科学习的平台进行共享和交流。这一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这一课形成的学生作业相当于是对本单元学习的阶段性小结,也是为第三单元完成综合性任务做准备。图片整理和一般的文件整理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那就是在资源管理器中可以直接预览图片内容,这对分类整理提供了更方便的途径。因此教科书安排了“换种方式看图片”,然后再进行分类整理和分享图片。
在四年级上册中学生已接触了学科学习的平台的使用,本课安排了通过学科学习的平台共享的方式,既可以保存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学科学习的平台的作用。3重点难点
重点:整理图片库并分享图片。
难点: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运用资源管理器中的文件查看方式与排列顺序。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1、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四年级的每位同学都精心地收集了一张有趣的图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部分作品。
2、课件出示图片库所在位置,邀请学生一同欣赏。
3、学生充分欣赏图片库,教师巡课。
【创设意图】:以分享同学们的自己收集的作品,快速进入课堂情景。学生在欣赏图片库的过程中,肯定会意识到分类的重要性,自然过度到下一环节。活动2【活动】换种方式看图片
1、邀请学生说一说看图片库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图片库中图片各式各样:高清图、动态图、卡通图、风景图、可爱的……
2、教师出示本课任务一:图片分类。
3、师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分类方法(事先将教师机中图片库的查看方式更改为“内容”)。学生在演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教师机看到的和学生机看到的不一样,分类不方便。”
4、教师提示,“不一样”的奥秘在课本P25页,邀请学生自主尝试,更改“查看方式”和“排序方式”。师板书,后巡回指导。
5、邀请学生说一说你喜欢那种查看方式,引导学生说出不同查看方式和排序方式有不同的用处。
【创设意图】:通过设计“陷阱”,让学生设疑,而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本,自主尝试、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他们主动自学。这样的顺序符合学生学习特征。活动3【活动】分类整理图片库
1、邀请学生思考:怎样的图片查看方式和排序方式有利于自己的图片分类。
2、师发送:换种方式看图片微课。提示学生,如有需要,可自行查看。
3、学生继续分类图片库,教师巡回指导。
【创设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思考,“怎样的图片查看方式和排序方式有利于自己的图片分类!”以及提供的微课,突破本课难点。活动4【活动】分享图片
1、这么多有趣的图片,要是能分享到网络中,让更多的人来欣赏,那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邀请一生演示登录平台上传作品。
2、生上传图片,师适时提示,可给其他同学作品点赞和评价。
3、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醒:网络注意文明用语,并邀请一生当评论审核员。【创设意图】:以“点赞”点燃学生兴趣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动5【活动】小结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本课所学知识,归纳小结。
【创设意图】:根据板书,小结本课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