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10课 梨园春秋》 教学设计与反思五篇

时间:2019-05-12 22:1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必修三《第10课 梨园春秋》 教学设计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必修三《第10课 梨园春秋》 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一篇:必修三《第10课 梨园春秋》 教学设计与反思

(岳麓版)

【教学目标】:

1、展示课标并解读(学生学习目标)

课标: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解读:通过理清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各剧种发展历程,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性和现实性

2、教师任务(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列举出古代戏剧的名称、流传时代、著名作家或演员;让学生列出自己还知道的戏剧与喜欢的戏剧;帮助学生对京剧脸谱的含义分析

(2)帮助学生对促进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产生、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与归纳;分析归纳京剧在清代兴起的原因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原始的“傩仪”,经南戏、元杂剧、昆曲、京剧等发展历程,走向繁荣、辉煌。

本课分三目:

1、戏曲的起源:介绍戏曲的萌芽—傩的出现及唐宋戏曲发展状况

2、元杂剧和昆曲:介绍元明戏曲的主要形式

3、国粹“京剧”:介绍京剧产生及主要代表成就

【学情分析】:

1、由于语文课里已有的戏曲知识和我们的学生老家分布在祖国各地的实际,学生知道很多剧种;但学生喜欢流行歌曲而不喜欢戏曲而又对戏曲本身了解甚少。所以教学中必要的图片资料必不可少,直观性不言而喻,这样也可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2、由于学生受认知水平及人文历史知识掌握程度的限制,对戏曲产生、发展背景不清,故教师应根据经济史、政治史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突破。

【教学重点、难点与处理方法】

重点: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处理: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感悟戏曲艺术

难点:戏剧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处理:运用政治必修三《政治、经济、文化》为基础,自主分析归纳

【教学方法】

1、问题法:调动求知欲,把握时代背景,理解其时代性、多样性、艺术性

2、自主学习、合作归纳

【板书设计】

一、戏曲的起源——傩,南戏

二、元杂剧与昆曲

1、元杂剧:中国古代戏曲成熟

2、昆曲:百戏之祖

三、国粹京剧:小小戏台展现大千世界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1、通过多媒体展示戏曲发展历程图片

2、导语:(课文序言)【讲授新课】

一、戏曲的起源

(一)傩—戏曲萌芽

设计两个问题:

1、在原始社会,为了避免灾难、赢得丰收,人们怎么办?

教师归纳:头戴面具,扮成神灵、野兽,载歌载舞,以娱神祈求神的保佑,形成巫术仪式

2、进入文明社会,傩戏又是怎样演变的?

学生看书归纳:先秦时期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汉唐盛行,但宗教色彩淡化,开始成为人们的一种娱乐活动,有了一定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表演功能

(二)南戏—两宋戏曲:

问题:

1、瓦舍是哪个朝代的娱乐场所?它有哪些功能?戏曲在这时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看书归纳:宋代;说书、唱戏等;经济发展,坊市限制少了

2、那温州地区戏曲为什么有了很大发展?

教师归纳(结合必修二经济重心南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过渡}元朝统一后,戏曲有了更大发展,古代戏曲进入成熟阶段

二、元杂剧与昆曲

问题1:结合语文课的学习,谁能说出元曲四大家分别是谁?各自的代表作是什么?

学生(集体):关汉卿《窦娥冤》;郑光祖《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倩女离魂》

教师小结:元代停止科举80年,知识分子地位很低,所谓九儒十丐。所以他们接触低层群众、了解其生活与情感,体会其痛苦和愿望,用杂剧的方式表达并推动戏曲发展。

问题2:明清时期昆曲繁荣,根本原因是什么?

师生结合必修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民队伍壮大的必然产物

{过渡}清代——京剧出现了

三、“国粹”京剧

问题1:我们知道,京剧里有“生、旦、净、末、丑”四种角色,谁能说出其含义?

学答师总:男、女、花脸、小花脸、丑角

问题2:读书总结

天时——清中叶统治者支持;地利——北京地位;人和——各地优秀剧种互融与吸收

问题3:根据课文,请大家总结一下京剧的特点(自由讨论,填写下表)

参考意见

艺术特征 表现 内容

综合性 唱 剧中人物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

念 剧中人物对白或独白之总称,是诗歌化、音乐化得语言

做 对演员身段、表情、气派、风度之总称

打 对战斗场面的表现手段(亦称“开打”)

写意性 舞台布置 一桌二椅:具体指什么,起决定作用的是演员表演

人物化妆 脸谱:观脸知人,简便、形象

人物服饰 长袖善舞:忽略季节、时代,仅考虑人物塑造的相关性及可舞性

舞台行动 有话长、无话短:仅取决于人物和情节需要

【课堂小结】

1、导致事物发展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本课而言,戏曲产生原因包括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直接的等等。

2、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思想、道德意识及社会责任。京剧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值得珍惜、保护、传承,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巩固练习】(略)

【教学反思】

亮点:①多媒体的运用于丰富图片展示,为学生学习创设了良好环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②问题的设置于解决均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理念③既注意到学生学习目标的设计,也注重教师教学的设计④价值观教育处处闪现。

困惑:①教师的艺术细胞不够限制了教学水平的发挥②问题设计有个别单调、生硬③综合学科能力有待加强。

【组内讨论意见】

通过听课,我们高中备课组集体认为:环节设计细腻,能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但是,教师的文艺素质不足限制了学生的课堂讨论的拓展和个别学生的发挥,需要在今后通过学习,首先提升自己的文艺功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艺术的理解,更近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建议今后此类课应尽力多搜集资料或者让学生预先多加准备。

【最后总结】

进过这一次教学研讨,我们形成了一下共识:

1、教师对此类课必须强化备课能力的提升,预先资料收集必须充分,学生预习和准备工作必须在课前落实到位。

2、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历史教师更应在学习中提升综合素质。

3、多媒体运用应该更丰富。

第二篇:第10课.《aieiwei》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第9课《ai ei ui》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课标依据;依据学生的特点及课程标准,采用游戏、图片、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复韵母ɑi、ei、ui及其四声,每个复韵母配有一幅图。第一幅图是姐姐和弟弟背挨背站着比高矮,“挨、矮”提示ɑi的音。第二幅图是小男孩用力砍枯树,砍树时发出的“”的音提示ei的音,枯树与小男孩构成的形状提示ei的形。第三幅图是小女孩围着围巾,“围”提示ui的音,小女孩脖子上的围巾,加上帽子上垂下的绒球构成的形状,提示ui的形。

第二部分是声母和ɑi、ei、ui的拼音练习。第三部分是音节kāi、gěi、huí的书写格式。第四部分是认字,配有图画和句子、儿歌。画面上三个小朋友在植树,图下用一句话表现他们分工合作的情形,培养学生的环保与合作意识。图上还有小兔,与儿歌内容相配。句子和儿歌的音节中有的含有复韵母ɑi、ei、ui,为巩固字母和音节、学习生字提供了语言环境。

ɑi、ei、ui的发音、声母与ɑi、ei、ui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复韵母ɑi、ei、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能力目标;能准确拼读声母与ɑi、ei、ui组成的音节。

认识七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诵读儿歌。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勤于动脑的习惯,善于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ɑi ei ui三个复韵母及四声的读音;拼读音节。

难点:复韵母的发音方法;复韵母的标调。

五、教学准备

图片(小白兔、小黑兔、小灰兔、萝卜)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刚才兔妈妈给我打了个电话,她说他们庄园里的胡萝卜丰收了,想请我们一(2)班的小朋友去玩一玩,大家想去吗?听说我们要去庄园玩,单韵母家族的六个兄弟也赶来了。你还认识他们吗?(打乱顺序出示6个单韵母,生读)谁能给这六个兄弟排排队?今天,韵母队伍还要增加3个新成员,为了留出些位置给新成员,六兄弟的队伍应该怎么排呢?

二、学习ɑi ei ui

(一)学习ɑi

1.引出ɑi

(师:重新排队后,我看到ɑ和o紧紧地挨在一起,你还看到谁和谁紧紧地挨在一起?生答。)刚才几个小朋友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什么字?答:挨。再说一遍。听到这么多小朋友热情地叫他的名字,我们韵母家族的第一个新成员出场了。他的名字就叫“挨”(出示ɑi)。

2.认识ɑi

你发现这个韵母和我们以前学的韵母有什么不一样吗?(ɑi是有2个单韵母组成的,ɑ和i紧紧挨在一起组成ɑi)。

像这样,两个单韵母挨在一起组成的新的韵母,就叫复韵母。

3.读准ɑi

跟着老师一起再来叫叫这个复韵母的名字吧,ɑi。请大家注意老师的嘴形。嘴形由ɑ滑向i时,中间气不断,要一口气读成ɑi。

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好地记住他,ɑi给自己编了句儿歌:ɑ在前,i在后,挨在一起 ɑi ɑi ɑi。生若干,说一说。

4.标调,读ɑi的四声

马上要出发去庄园了,ɑi拿出了一顶会变声的帽子,可这帽子该给谁戴呢?给哥哥ɑ,还是给弟弟i?(生答并说理由)帽子究竟该给谁戴呢?听听下面这个故事,你一定能找到答案的。(师:单韵母家族有一顶会变声调的帽子,但六个单韵母兄弟从来不会因为只有一顶帽子而吵架,因为他们有这么一个规定,出示:有ɑ在,给ɑ戴,ɑ不在,o、e 戴;要是i、u一起来,谁在后面就谁戴。)生跟读;指读;齐读。根据这个规定,你来判断一下,帽子该给谁戴呢?

带上帽子的ɑi你还认识吗?读一读。(指读;齐读)

你能用其中的一个ɑi说一个词或一句话吗?(生说)

5.拼读

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小白兔想出个题考考大家,读对了他会把自己最喜欢的大萝卜奖给你们。(粘贴小白兔图)

读一读

d—ai—dai t—ai—tai n—ai—nai l—ai—lai(一生拼读,其他跟读)

让我们很自豪地读给小白兔听。(齐读)

板书画大萝卜

(二)学习ei

1.引出ei

好大的萝卜,兔妈妈的庄园里还有更大的萝卜呢,不信你们瞧。(播放《拔萝卜》flash)

大萝卜终于拔出来了,只听他们都在说:诶哟,好累啊!(小兔子、老婆婆、小姑娘、小花猫、小羊儿)说:诶哟,好累啊!(学生模仿说一说)我们一起说“诶哟,好累啊!”

2.认识ei

唉哟的“唉”,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个复韵母。(出示ei)师范读,生跟读,提醒注意嘴形变化。你能编儿歌记住它吗?(e在前,i在后,挨在一起ei ei ei)

3.读准ei及其四声调

ei要戴帽子,你们还记得戴帽子的规则吗?(请一生说)ei的帽子应戴在哪个字母上面呢?

戴上帽子的ei你还认识吗?(指读、同桌合作读)

4.拼读

兔妈妈让小黑兔去超市买东西,可小黑兔却不知道该买什么,因为调皮的ei躲了起来,你能帮帮小黑兔吗?(出示“杯子、飞机、被子、话梅”图及不完整音节)

小黑兔记性不好,我们一起帮它记一记要买的东西好吗?(集体拼读)

为了感谢大家,小黑兔也要送你们一个大萝卜。(画萝卜)

(三)学习ui

1.引出ui

看到那么多小朋友来到他们的庄园,小灰兔远远地就跟我们打起了招呼,“喂,你们好!”这时,山谷里传来了回声“喂,你们好!”

你们想不想模仿山谷里的回声啊?一起来试试看。

师:喂,你们好:喂,小朋友们好;喂,欢迎你们……(生回声)2.认识ui

小灰兔跟我们打招呼时的“喂”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三个复韵母ui(出示ui)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3、读准ui及其四声调

ui要戴帽子,帽子该给u戴还是i戴呢?你还记得戴帽子的规则吗?

戴上帽子的ui你还认识吗?我们来开开小火车。

4.拼读

看到你们这群聪明的孩子,小灰兔可高兴了,他想让更多的朋友认识你们,他打了个电话把他的好朋友都找来了,他的朋友是谁呢?

出示 zh—ui—zhui ch—ui—chui sh—ui—shui r—ui--rui

为了不认错人,你可以先自己练练,也可以问问同桌。(指名读,同桌互读,小老师领读,集体读)

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音节加上声调说个词或说句话吗?

小灰兔也要送个大萝卜奖给你们。(画萝卜)

三、巩固

今天,我们学了三个复韵母,他们是(出示ɑi ei ui)现在他们都藏到小白兔、小黑兔、小灰兔的名字里去了,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bái hēi huī)把ɑi ei ui写在三个大萝卜里。

兔妈妈想请小朋友们帮忙拔萝卜给她的三个兔宝宝吃,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读对了萝卜上的拼音才能把萝卜拔起来,有个小秘密要告诉大家:小白兔爱吃带ɑi的萝卜,小黑兔爱吃带ei的萝卜,小灰兔爱吃带ui的萝卜。谁来试一试?(拼读,粘贴在大萝卜里)

四、书写

今天在兔妈妈的庄园玩得真开心!让我们把今天认识的拼音宝宝先送回家好不好?跟老师一起写,比比谁看得仔细,写得认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准确拼读声母与ai ei ui组成的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2、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二、教学重难点:

声母与ai ei ui组成的拼读与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咱们在拼音王国里遨游,又认识了三个复韵母。顽皮的复韵母戴上了几顶小花帽后,你还认识他们吗?快!跟他们打个招呼吧!(课件出示带调ai ei ui)点读

(二)、导学新知:

拼读声母与复韵母ai ei ui 相拼的音节 教d、t、n、l 和ai相拼的音节

复韵母ai也很爱交朋友,瞧!第一个朋友“d”来到了他的身边,(出示ai与声母相拼的音节)nai你会读吗?师范读,生跟读,我们刚才是怎么读出这个音来的?

师述:对!声母与复韵母相拼时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同声母与单韵母相拼的方法一样。你们学会了吗?

b、瞧,它的第二个朋友也来了,你会读吗?这个音节的四声谁会读?板书(tai tái tai)你会选其中的哪一种声调组词或说一句话呢?声母n、l与ai相拼,谁会读?比较读nai lai 区别n、l及“nai”“lai”,并与日常生活中“奶(nai)”、“来(lai)”联系起来。C自由读d、t、n、l与ai相拼的音节。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声母和复韵母ei ui交朋友后你会读吗?小组学习声母与ei ui相拼的音节 小组自由拼读

b、指两个小组汇报读两组音节

这些音节戴上小花帽后,你还会读吗?

3、做游戏“我能行”。

好!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我能行”。a、简介游戏规则:我们边欣赏欢快的音乐边传花,音乐停时,拿花朵的同学把卡片上的音节读一读。

b、在小组内交换卡片读一读。

师:同学们学得可真快!为了放松一下,让我们坐上氢气球到郊外玩玩吧!t

(三)、看图说图意、学句子,读儿歌。识字

1、看图学句子

a、出示 《植树图》问: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这么美丽的环境,应该感谢谁啊?是啊!在蓝蓝的天空下,三个小学生正在愉快地植树,美化着祖国。瞧!他们合作得多愉快呀!图下的一句话就写了这幅图的意思,请大家借助拼音读一读。教师点击:你他我这句话是图中哪个小朋友说的?“你”是指哪个小朋友?“他”呢?

d、再比比谁的眼睛最亮,把带有复韵母ai ei ui的音节找出并读一读。这句话中有三个要求会认的字,请你认一认。板书你、他、水 没有拼音,你还认识吗?指名读——齐读 同学们拼音和句子学得很好,我们再来学一首儿歌,好吗?

2、看图学儿歌 t

a、课件出示《儿歌》变色的音节是已经学过的音节,谁会读?强调zui zai是平舌音。

b、师范读——师领读,生跟读——师再领读,生跟读——学生自由读

c、指名读儿歌

d、练习背儿歌

e、小白兔多可爱呀!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边背儿歌边用动作表演

f、学生表演:老师配音,学生一起表演。(出示汉字白、皮、子、在)指名读并选字组词或者说话。

板书(白皮子在)去掉拼音采取多种形式读。

(四)、朗读课文。学生边读课文边把生字用圆圈画出来,并读一读。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会读声母与复韵母ai ei ui相拼的音节,会认七个汉字,还学了一首儿歌,收获真大啊!教学反思;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他们好动、喜爱游戏,难以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思维形象具体化,学习汉语拼音有困难,而且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语文课程标准》中“实施建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和生动活泼的游戏,做到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激起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

我将活动和游戏引进课堂,让课堂真真正正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我将丰富多彩的课件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将声母与 ai ei ui 组成音节的拼读设计成一朵朵美丽鲜艳的花朵,吸引了孩子们的视线,充分地激发了他们参与练习、积极拼读的高昂兴趣;

第三篇: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必修1第10课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山东肥城市第六中学 韩爱丽

一、教学目标:

1.设想:(1)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宗旨,围绕“问题探究法”逐步展开,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学习变成师生互动、自主探索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2)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领会史料对历史学习重要性、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3)强调以史为鉴,注意与现实联系(改革、开放、创新、禁毒、国防教育)。

2.知识目标:(1)鸦片战争的背景;(2)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3)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3.能力目标:(1)通过对鸦片战争相关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客观、全面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提高辨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2)通过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相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到史料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紧跟历史潮流,强化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并能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以增强世界意识进而参与国际竞争的自觉性。(2)通过感悟与体验,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尤其是学习同仇敌忾、英勇斗争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重点);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难点)。

三、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投影:“烂苹果的启示”。学生假设情境:如果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就像这个腐烂了的苹果,同学们能想到它衰败的原因有哪些?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由此引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形势,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观察、思考,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

(板书)

一、鸦片战争的起因

(提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阅读与思考”材料题,思考:19世纪上半叶,主要的航海工具是帆船,当时,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4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是由什么引发的?

(播放视频资料)纪录片《晚清悲歌》有关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两国概况的介绍。

(设计意图)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教材没有详尽的介绍,留给学生一定的疑问和不解,为了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通过播放相关资料片,创设情境,烘托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提问)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鸦片战争的中英双方的概况如何?

根据课前的布置,请中英两个调查小组的代表发言,介绍搜集的相关资料,着眼于中英双方国情的综合性比较,进一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深刻背景。

(小组发言讨论)

国别

社会形态

经济基础

军事力量

对外政策

中英贸易

综合国力

中国 英国

中英两国的概况(活动)巧填数字游戏:阅读教材,将下列选项①虎门销烟②倾销鸦片,烟毒肆虐③吏治腐败,军备废弛④“驰禁论”与“严禁论”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填写至图表内的空格内,填写时宜细心组织整个过程。

扭转逆差

借口

(设计意图)用有效地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将原本枯燥的历史通过游戏的形式,经过推理、分析、判断,最后得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打开中国市场。

(提问)在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过程中,中国有位著名的人物,领导了一件功载史册的事,他是谁?领导了什么事?我们怎样评价他?

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历史人物小档案)出示林则徐图片,让学生看书后共同完成其简单的个人档案。要突出民族英雄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建立生活化的“历史人物小档案”,拉近学生

与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培养学习的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提问)在禁烟运动中,作为中国人,你最感到扬眉吐气的事情是什么?

(承转)虎门销烟在当时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时间允许,可以播放一段虎门销烟的影像,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提问)英国对于虎门销烟这个正义之举,采取了什么举措?

(回答)发动侵略战争

(设疑)有人说,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也许不会爆发;如果林则徐不被革职,中国或许会取胜这场战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设计意图)“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将它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混淆,通过影像资料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置争议问题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让学生思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板书)

二、鸦片战争的进程

(活动:考考你的眼力)以下是电影《鸦片战争》的几个片段,你熟悉这些场面吗?你可以将它们按一定的顺序准确排列吗?

(设计意图)教材并未详细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但它又是揭示中国战败原因的铺垫,利用同学熟悉的看电影的形式,让学生在排列电影场景顺序中回忆初中学过的内容,既节省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对号入座)展示《鸦片战争形势图》,请同学指出图中A、B、C、D、E、F、G分别代表什么地点?在这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设计意图)演示动态地图,巩固刚才学过的知识,尤其是鸦片战争两个阶段英军进攻路线和几个主要战场位置,强化学生的空间概念。

(承转)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板书)

三、鸦片战争的结果及中国战败的原因

(提问)有人说:鸦片战争的惨败,使昔日的“天朝上国”被打回了原形,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国已经变成弱不禁风的纸老虎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设疑引思,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合作探究)展示漫画,下图是19世纪中叶英国报章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从人物的服饰、发型、手中所持的武器等方面,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学生自由发言,突破重点)

(参考答案)

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没落

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材料为载体,可以更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清政府的腐朽和列强的残暴,体会“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借助动态图示小结)鸦片战争引发了近代中国的生存危机,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思想观念、清朝政局等方面开始发生全方位的变化。为下一节《鸦片战争的影响》埋设伏笔,承上启下。

学生知道了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后,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吸毒贩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归纳总结:鸦片是当时的麻醉毒品,危害了多少中国人的健康,而今天的“白粉”也是罂粟果经化学加工制成的毒品,人一旦吸食,就很难戒除,其毒性比鸦片更大。为了吸毒,倾家荡产者有之,杀人抢劫者有之,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为了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为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我们应理直气壮地拥护政府的禁毒举措,对贩毒、吸毒者绳之以法。

第四篇: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必修1第10课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设想:(1)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宗旨,围绕“问题探究法”逐步展开,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学习变成师生互动、自主探索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2)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领会史料对历史学习重要性、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3)强调以史为鉴,注意与现实联系(改革、开放、创新、禁毒、国防教育)。

2.知识目标:(1)鸦片战争的背景;(2)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3)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3.能力目标:(1)通过对鸦片战争相关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客观、全面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提高辨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2)通过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相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到史料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紧跟历史潮流,强化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并能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以增强世界意识进而参与国际竞争的自觉性。(2)通过感悟与体验,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尤其是学习同仇敌忾、英勇斗争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重点);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难点)。

三、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投影:“烂苹果的启示”。学生假设情境:如果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就像这个腐烂了的苹果,同学们能想到它衰败的原因有哪些?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由此引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形势,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观察、思考,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

(板书)

一、鸦片战争的起因

(提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阅读与思考”材料题,思考:19世纪上半叶,主要的航海工具是帆船,当时,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4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是由什么引发的?

(播放视频资料)纪录片《晚清悲歌》有关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两国概况的介绍。

(设计意图)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教材没有详尽的介绍,留给学生一定的疑问和不解,为了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通过播放相关资料片,创设情境,烘托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提问)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鸦片战争的中英双方的概况如何?

根据课前的布置,请中英两个调查小组的代表发言,介绍搜集的相关资料,着眼于中英双方国情的综合性比较,进一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深刻背景。

(小组发言讨论)

中英两国的概况

国别 中国 英国

社会形态

经济基础

军事力量

对外政策

中英贸易

综合国力

(活动)巧填数字游戏:阅读教材,将下列选项①虎门销烟②倾销鸦片,烟毒肆虐③吏治腐败,军备废弛④“驰禁论”与“严禁论”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填写至图表内的空格内,填写时宜细心组织整个过程。

扭转逆差

借口(设计意图)用有效地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将原本枯燥的历史通过游戏的形式,经过推理、分析、判断,最后得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打开中国市场。

(提问)在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过程中,中国有位著名的人物,领导了一件功载史册的事,他是谁?领导了什么事?我们怎样评价他?

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历史人物小档案)出示林则徐图片,让学生看书后共同完成其简单的个人档案。要突出民族英雄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建立生活化的“历史人物小档案”,拉近学生

与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培养学习的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提问)在禁烟运动中,作为中国人,你最感到扬眉吐气的事情是什么?

(承转)虎门销烟在当时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时间允许,可以播放一段虎门销烟的影像,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提问)英国对于虎门销烟这个正义之举,采取了什么举措?

(回答)发动侵略战争

(设疑)有人说,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也许不会爆发;如果林则徐不被革职,中国或许会取胜这场战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设计意图)“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将它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混淆,通过影像资料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置争议问题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让学生思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板书)

二、鸦片战争的进程

(活动:考考你的眼力)以下是电影《鸦片战争》的几个片段,你熟悉这些场面吗?你可以将它们按一定的顺序准确排列吗?

(设计意图)教材并未详细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但它又是揭示中国战败原因的铺垫,利用同学熟悉的看电影的形式,让学生在排列电影场景顺序中回忆初中学过的内容,既节省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对号入座)展示《鸦片战争形势图》,请同学指出图中A、B、C、D、E、F、G分别代表什么地点?在这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设计意图)演示动态地图,巩固刚才学过的知识,尤其是鸦片战争两个阶段英军进攻路线和几个主要战场位置,强化学生的空间概念。

(承转)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板书)

三、鸦片战争的结果及中国战败的原因

(提问)有人说:鸦片战争的惨败,使昔日的“天朝上国”被打回了原形,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国已经变成弱不禁风的纸老虎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设疑引思,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合作探究)展示漫画,下图是19世纪中叶英国报章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从人物的服饰、发型、手中所持的武器等方面,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学生自由发言,突破重点)

(参考答案)

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没落

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材料为载体,可以更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清政府的腐朽和列强的残暴,体会“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借助动态图示小结)鸦片战争引发了近代中国的生存危机,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思想观念、清朝政局等方面开始发生全方位的变化。为下一节《鸦片战争的影响》埋设伏笔,承上启下。

作业设计

在鸦片战争中,与清政府动摇不定、屈辱求和不同,一些爱国将领奋起抵抗、壮烈捐躯,如关天培、陈化成等(参见课后列表)。假如现在政府准备为这些民族英雄建立一座纪念碑,你将会撰写怎样的碑文呢?碑文字数:100──150字 内容:纪念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清朝爱国将领。

《音乐与美术》教学案例

一、课标解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运用的灵活多样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结合这节课的特点,应全面发挥历史教育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启学生的智慧。本课题的课标要求:

1.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2.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以来,音乐和美术领域硕果累累,贝多芬、莫奈、德彪西、塞尚、毕加索等艺术大师名家辈出,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这一节可让学生了解:艺术空前繁荣的时间、流派、作用以及艺术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对人类文明的伟大作用等内容,每种艺术形式,呈现的不同流派,都是特定社会历史现实的反映。

三、学情分析

本节专业性强,必须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较好地把握教材,现在的高中生有相当部分学生因其在文学、音乐、美术诸方面都具备一定的常识,有些还获得了相当高的资格,因此感性认识较强,但发散思维、知识连贯性、学科迁移能力不够。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鉴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与美术作品,了解这些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2)通过分析世界艺术产生的历史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培养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19世纪以来的音乐与美术史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程中,发展学生在社会中学习、网络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2)通过上网了解艺术大师及分析鉴赏其各类美术、音乐作品,感受其艺术价值。

(3)思维方法:学会知识迁移,在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中,提高分析理解问题能力。学会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19世纪以来的音乐和美术作品的分析鉴赏,不但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审美取向,而且可让学生感受人类优秀遗产的魅力,达到一种情感的体验与创新,增强学生的国际文化交流意识。

(2)认识人类艺术的多样性,感受艺术大师立足社会现实、献身事业、开拓创新的可贵精神,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课教学重点:结合历史背景欣赏19世纪以来的音乐与美术作品

2.本课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与音乐、美术怎样反映社会历史变迁。

3.本课教学重点、难点突破:①由于高中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可预先给学生准备学案,学生围绕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利于学生发现重点和难点,为课堂教学作准备。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紧扣19世纪以来所出现的音乐与美术杰出的艺术大师及其代表作这一主线,围绕近现代世界艺术发展历程、成果及其反映的社会历史变迁等系列问题来展开教学,授课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知识点如何学,方法如何掌握,问题如何解决,还会产生什么新问题,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积极性,突出重难点,试图达到“教得轻松,学得有劲”的效果!

六、教学方法

1.情境式导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问题式导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学为主,实现由重“讲”到重“学”的转变;

3.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突破重难点。

4.探究讨论法──激发兴趣,合作探究;

七、教学资源、手段和课时

1.教材(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四单元第19课)、学案和多媒体课件

2.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音乐插曲及其有关印象派的FLASH等

3.学生课前浏览 “音乐与美术”有关的网址和网页:

http://

http://ccd.zjonline.com.cn/sjmh043.htm

4.课时安排为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自学园地:学生课前自学,让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课堂教学资料,或者进行学习活动,如: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介绍“我最喜爱的艺术家(或艺术作品)”,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举办艺术作品欣赏会或贝多芬(德彪西)音乐欣赏会,从历史的视野赏析艺术作品。

课堂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过程

1.导入新课:用幻灯片投影,教师播放音乐《命运交响曲》,以震撼人心的旋律打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随即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听贝多芬的音乐。接着提出问题:从贝多芬身上什么最能触动你的心弦?说说你的理由。导入新课。

在解答导入新课问题的答案上不必拘泥统一答案,让学生自由的发挥,各抒己见。

2.讲授新课:导入新课后,用问题式导学,结合多媒体演示,使抽象内容直观化,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边掌握教材边探究和解决问题,教师随堂指导。或者让学生围绕导学提纲中设计的问题(如果学生还能自己提出问题最好)来展开交流、讨论,教师边调控课堂边参与学生的探讨、交流。

(1)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授课时间为10分钟左右):

(幻灯片投影1),给出贝多芬雕像,提出问题:从旁边的图中,再结合课本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回答)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进步和自由,献身音乐。

(幻灯片投影2)给出一段材料:他自称是“强硬的民主主义者”。1797年,拿破仑率领大军直逼维也纳,他是拿破仑当时建立伟大共和国的英雄人物,并为拿破仑谱写了一首交响曲。可当他得知拿破仑称帝时,他抓住乐谱的封面撕个粉碎。当这首交响乐出版时,他把标题改为“英雄交响乐──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然后让学生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反映了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什么思想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试列举他的三部代表作。他对音乐的贡献主要有哪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印象派绘画与音乐:印象派绘画与印象派音乐两者统一于印象派这一大派别之内,后者更是由前者启发而来,故可把两者结合起来掌握。

用FLASH多媒体演示介绍印象派由来和莫奈及其作品。(注意把握教学时间,授课时间为15分钟左右)

(幻灯片投影3)出示目标探究题,要求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探讨:A、印象派绘画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B、印象派绘画与印象派音乐有何关系?C、印象派绘画和印象派音乐有何共同的特征?有何艺术价值?(展示此问题时播放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音乐,一边欣赏,直观地感受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一边学习活动。)D、印象派的产生有何历史意义。

要求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来回答这些问题。印象画派的产生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学科、现实生活结合历史知识展开思考讨论,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

①印象派的发生,最重要的关键因素是工业革命、现代科学的发生;②光学研究解开了光谱的真面目,艺术家知道了,光不是透明的,而是由七种色彩所组成的;③蒸汽火车拉近了城乡距离,到郊外写生成为一件方便而时髦活动;④许多内在的、外在的、社会学的、物理学的、文化的多元复杂因素,催化了如黄金般光灿的艺术时代产生。(中心:这是资本主义崇尚个性的体现,也是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启发)

(幻灯片投影4)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印象派绘画与印象派音乐的共同特征,具体讲授如何理解作品艺术价值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印象派绘画的艺术价值:①印象派绘画把光和色彩视为认识对象的核心因素。大胆使用色彩,真正体现出光与色的无穷魅力。②印象派强调绘画的审美功能。印象派主张追随求色彩效果,使绘画变得更丰富、自由,也更具绘画特点。(第一组学生回答)

印象派音乐的艺术价值:印象派音乐是客观的,强调捕捉人对外部世界的瞬间印象,在创作方法上不以旋律为中心,在配器上力图纤细精致,追求音乐中丰富的明暗层次和浓淡色彩,在朦胧的光色中表现物体或事物的气氛和情调。(第二组学生回答)

共同点:它们都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在朦胧的光色中表现物体或事物的气氛和情调。(第三组学生回答)

历史意义:印象派艺术的崛起,开辟了绘画与音乐语言的新天地,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为艺术家发挥个性提供了新途径,使艺术从内容到形式的变革,跳跃的幅度越来越大,革新的锋芒越来越鲜明,从而孕育了20世纪初对传统艺术的全面突破。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危机。(第四组学生回答)

过渡:现代艺术的兴起包括美术与音乐,“现代艺术的兴起”是承接“近代艺术成就”,20世纪的现代艺术与19世纪的近代艺术虽然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差别,但其创新与革新的内在精髓却是一致的。因此在学习这一问题时首先让我们鉴赏塞尚、凡高、高更、毕加索的代表性杰作。

(3)现代艺术的兴起(授课时间为15分钟左右):

(幻灯片投影5)①后印象派绘画被称为西方现代艺术的起源。

后印象主义者不喜欢印象主义画家在描绘大自然转瞬即逝的光色变幻效果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科学态度。他们更强调表现自己的主观世界,认为艺术应当忠实于个人的感受和体验,而不是去简单地模仿自然,艺术家应当以自己的主观情感去改造客观形象。

后印象主义绘画偏离了西方客观再现的艺术传统,启迪了两大现代主义艺术潮流,即强调结构秩序的抽象艺术(如立体主义、风格主义等)与强调主观情感的表现主义(如野兽主义、德国表现主义等)。所以,在艺术史上,后印象主义被称为西方现代艺术的起源。其代表:塞尚、高更和凡高等。

(幻灯片投影6):鉴赏塞尚、凡高、高更、毕加索的代表性杰作。

(幻灯片投影7)提问:从下面六幅毕加索的自画像中,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画家?

让学生思考或讨论,教师讲解:

从毕加索六幅自画像里,我们可以透过毕加索的眼睛看毕加索。这几张自画像能看出毕加索的某段时间内的艺术轨迹。他是个不断变换艺术手法的探索者,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但在各种风格中始终都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激昂而狂躁,无限崇尚自由,这在后面几张自画像上更显露无疑,在他的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

②现代美术和音乐的主要特征。

过渡:在印象派的基础上产生了现代派,现代艺术在形成过程中呈现出的创新与多元化的特点,刚才欣赏毕加索的画,结合课本知识你认为现代美术有何特征?现代音乐又有何特征?

(幻灯片投影8)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讨论:现代艺术是如何创新和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其艺术价值与影响作简要评价。

在美术方面,现代派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主要代表人物是毕加索。现代音乐也出现了许多派别,作曲家根据各自的创作理念谱写各式各样、风格独特的乐曲,如新古典主义、表现主义、序列音乐、具体音乐、电子音乐等。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也迅速变化。现代艺术反映了人们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在艺术创作上重视直觉和下意识活动,着重于内心的“自我感受”、“心灵世界”、“自我表现”。

3.归纳小结:强调本节的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本节的知识结构:

4.布置作业:创新探究题:

(1)(新华社10月14日电)音乐大师贝多芬晚年创作的一份手稿最近在美国一家神学院的图书馆中被发现,这份手稿在沉寂多年之后,13日再度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份手稿长达80页,如同一本杂志般大小。手稿上写着一首钢琴二重奏的乐谱,上面还有贝多芬本人所作的多处修改。根据文献记载,这首乐曲创作于贝多芬去世前几个月,当时贝多芬已经耳聋。根据估算,这份手稿可能会被拍卖出200万美元的高价。

问题:贝多芬的晚年手稿估价为什么会这么高?

(2)凡高的作品在伦敦和纽约的拍卖中,边创历年来世界名画的最高价格。

问:凡高的画为什么那么贵?

(3)有些人看不懂毕加索的作品,即否定它们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你认为对艺术品的评价是否存在永恒不变的单一标准?

推荐理由:

(1)创设了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历史素养,抓住了历史教学的精髓和核心,上出了历史课的历史味。

(2)运用了情境导入、问题探究、课件展示、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节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及其作品较多,教学难度较大,必须“粗”“细”结合突破重难点,“粗”是让学生认识这一时期艺术作品所反映的历史背景,“细”让学生通过某一个人物及其作品,认识、体验他的伟大与深刻,培养了学生的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国际文化交流的意识。

第五篇:第10课教学设计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前后对照的写法。

教学准备: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②自学生字新词。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

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板书:十六年前的回忆)

二、了解背景,介绍李大钊

1.了解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释,再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些什么。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他是李大钊的大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背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经16年了。(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的日子。2.介绍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到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活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生字注音并组词(学生先做,教师指正)

四、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标注自然段(32个)

2.默读2—32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回忆了16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那些自然段写到?

3.理清写作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和课文结构,并且给文章分段。第一段(1):写1927年是父亲的背难日 第二段(2--7):写父亲被捕前的一工作情形。(被捕前)第三段(8——17):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第四段(18——29):写我们与父亲在法庭上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第五自然段(30——32):写得知父亲被害,全家人悲痛的情形。(被害后)

五、总结:

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李大钊北海的全过程。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的,首尾呼应,结构严谨。通过对场景的细节描写及人物形象的对比描写,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感受到了李大钊对革命的忠城,从容自若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六、作业:

复习本课所学生字,下去继续读课文,感受李大钊那种大无畏的精神。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内容

1.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了文章的结构脉络,李大钊的那种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和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令人敬佩,从中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之情。我们继续来学习本文,进一步感受英雄的品质。2.读课文,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回忆有关父亲李大钊在白色恐怖下依然坚持工作,不幸被捕,面对敌人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的事。

二、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交流讨论:

A.被捕前:局势严重,坚决不离开北京

(1)局势严重:从父亲早出晚归,张作霖派人来检查,共有被抓等方面可以看出局势的严重。

(2)坚决不离开北京:从课文第7自然段父亲的话中的两个文具可以体会到。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体现了一个革命者忠于革命,大无畏的精神。B.被捕时: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说明李大钊对敌人的到来早有预料,从容不迫)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言行中体会父亲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品质。C.法庭上:

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一段:(1)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李大钊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品质)

(2)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忠于革命)

四、再读课本,体会李大钊家人的悲痛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得知李大钊被害,全家人无比的悲痛,从课文中舅老爷、作者以及母亲的言行中就可以看出)

2.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看看有什么体会?

(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五、总结: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了革命志士李大钊的那种大无畏,忠于革命的优秀品质。当然,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许多像李大钊一样的先辈。我们深情缅怀他们,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

六、作业:完成本课家庭作业。板书设计

被捕前:忠于革命,大无畏

被捕时:临危不惧,大义凛然 法庭上:沉着冷静

下载必修三《第10课 梨园春秋》 教学设计与反思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必修三《第10课 梨园春秋》 教学设计与反思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10课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第10课 鸦片战争 一、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历史解析 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出鸦片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蒸汽机被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领域,引发了生产技术的重大......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10课 梨园春秋练习岳麓版必修3(最终版)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10课 梨园春秋 (对应学生用书P35) 1.如图物品在当时的用途不可能是( ) A.驱魔 B.娱神 C.避邪消灾 D.戏剧的道具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原始社会,先民的......

    第10课《落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仔细体味作者由落叶引发的生命感悟。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3、品味本文生动形象而又富含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目标1.3 难......

    必修三教学反思

    必修三教学反思 1.“必修3”在高中地理教材体系中的位置 “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主要介绍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必修3”则是将这些地理基本原理与区域......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铁幕”演说和两级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 3、通过比较北约和......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10课

    教 学 设 计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10课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课 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民主选举、政府的含义、职......

    第10课_“冷战”与“热战”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铁幕”演说和两级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 3、通过比......

    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一

    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