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一

时间:2019-05-12 16:3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一》。

第一篇: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一

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

改进意见 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2自然段。

a、读一读: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b、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c、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d、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

e、结一结:(师)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f、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a、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b、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c、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d、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e、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f、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b、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c、练习书写生字、抄写词语。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课外延伸 上网搜集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制作资料袋,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第二课时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2.学习第5.6.7.8自然段

a、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b、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c、生读:在读中让学生逐渐表现出孩子们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心情来。

d、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来的?

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第二篇:10课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之“做、放、找”心情变化教学设计

目标设计:

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课前任务单的检查分析以及对学生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本节微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接洽上下文、接洽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憧憬‛、‚千呼万唤‛‚垂头丧气‛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通过自由读、默读、个人朗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书,以读促理解,感悟课文情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幸福鸟‛统领全文,围绕‚憧憬‛理解并感悟小伙伴做、放、找风筝时的不同情绪。以读入情入境,以读呈情呈境,以读悟情悟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小伙伴们做、放、找风筝时的‚幸福‛,学习小伙伴们在伤心失望时仍然充斥盼望,不断寻找‚幸福‛的信念和勇气。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感悟小伙伴做、放、找风筝时的不同情绪。

教学难点:通过意会法体会‚憧憬‛,想象法品读感悟动词的活泼用法。过程设计:

一、感知做、放、找过程

1.指名交流: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些事? 2.根据回答板书: 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整体感知课文,直奔中心。】

二、感悟做风筝之憧憬

1.自读感悟: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小伙伴们做风筝时的心情吗?

2.你能体会到他们的快乐吗?把有关词句圈圈、划划。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指导朗读。(根据学生的回答,顺机出示)a.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角色转换:请问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憧憬什么,希望什么呢?

指导朗读:把你的憧憬,你的希望用朗读表达出来——(各自——指名—— 齐读)

b、风筝做好了,却什么都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 ‘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思考: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活?

为什么我们把风筝取名为幸福鸟?要是你来给风筝取名,你会取什么名字?说说你的理由。

指导朗读:因为我们热情涌动,因为我们把希望筑进了风筝,所以我们快乐,所以我们幸福。(各自——指名——齐读)

让我们带着这样一份憧憬与甜美一起来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于情境凸现中发掘空白点。本环节,学生在学习“放”的动作时,一个“放”字,虽然不起眼,如果细心体会一下,却能让放风筝的人激动万分。一个“放”字,不仅让学生想起自己放风筝时的情景,更体会到放时的激动、紧张、充满希望的心情。通过学生的朗读,尤其是全体快速而又响亮地朗读“放”的时候,将“放”的情景进行放大处理,情境一下子凸现在学生们的心中,此刻,放风筝的就是我。不仅让学生的情感有了切入点,更在读中留下空白去回味。】

三、感悟放风筝之快活

过渡:带着装满希望和幸福的风筝,让我们一起去放飞它吧。

1.读读悟悟:各自读读第3自然段,你们尽情地去放飞吧,读完后,能告诉我你们的心情如何,好吗?(各自——指名)

2.重点感受快乐: A、从风筝飞上天感受快乐

同学们,放风筝最大的快乐是什么?风筝是怎么被我们放上天的呢? 请你再来读读第3自然段,把描写风筝飞上天的词句划下来,读一读,你又感悟到了什么?(各自——四人小组——全班交流)

此时飞起来的仅仅是风筝吗?(句式: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 也飞 起来了。)

师激情指导朗读:是呀!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希望也飞起来了;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幸福也飞起来了;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快乐飞起来了。让风筝在我们的朗读中越飞越高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B.从快乐的词语中感受快乐

请你再拿起笔,把描写我们放风筝快乐的词句划下来读一读。根据学生回答顺机出示,指导朗读。

望着高飞的风筝,你们会喊什么?一起把你的的希望,你的幸福,你的快乐喊出来——引读: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

【设计意图:于言有未尽间挖掘空白点。课文第三段写放风筝,最后一句话是这样的: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让学生多读几遍,看村里人是带着什么语气和神态说的?学生比赛读出村里人带着惊奇和羡慕来夸赞他们。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是啊,孩子们拥有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拥有着快乐,怎能不令人羡慕呢?你就是放风筝的小伙伴,你听到这样的赞扬,会是怎样的心情?学生的答案是多样的,有的激动、有的兴奋、有的自豪、有的幸福......这样一来,放风筝的快活不言而喻。】

四、感悟找风筝之伤心

1.过渡:风筝把我们的名字带上了蓝天,把我们的憧憬带进了天空,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出示课件)‚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飞快地飞走了。风筝不见了。‛是啊,风筝倏地不见了,此时此刻,小伙伴们的心情怎么样呢?(板书:伤心)

2.轻声读读4-8自然段,把你体会到心情的句子读一读。

师:你从哪个词体会到伙伴们很着急,很伤心呢?(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大惊失色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意思)

老师再教给大家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我们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地理解,合在一起就是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吃惊的脸都变色了)理解字义也是学习词语的一中好方法。

你能试着用理解字义的方法来学习‚千呼万唤‛这个词语吗?

3.师:不知道喊了多少声,不知道唤了多少遍,声声都饱含着孩子们盼望风筝能快回来的情绪。你还从哪句话中体会到小伙伴们的心情? 出示:我们都哭了„„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都哭了,为了一只怎样的风筝?(出示)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代表-----的风筝。(盼望`幸福`理想`快乐`憧憬的)

4.我们四处寻找这只寄托了我们幸福与盼望的风筝,却不见它的踪影,只好垂头丧气地做在田埂上。在什么情况下,你才会垂头丧气?

【设计意图:于重点词句中发掘空白点。风筝飞上了天,孩子们的心也跟着飞上了天,突然,当自己正在高高飞着的风筝线断了,飞了,你的心情怎样呢?抓住关键词语‚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来体会孩子们当风筝找不见时着急、伤心难过的心情,适时提问:你着急什么?你在呼唤什么?我们都哭了,为了一支怎样的风筝?引导孩子们去体会、说话,将感情推向高潮。】

四、总结过程,升华情绪

1.我们在寻找幸福与快乐,我们在寻找我们幸福的寄托!只要我们寻找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我们的‚幸福鸟‛。

2.再次读2-5段。

3.风筝是我们童年的憧憬,风筝是我们童年的快乐,让我们每个人都怀着一颗美好的心,一颗憧憬的心,在风筝上放飞我们的盼望和理想。

【设计意图:给孩子足够的平台,让孩子去‚展示自己‛。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让学生通过‚说‛和‚读‛

把感情表达出来,让学生把课文读好,从不会读到越读越好,这就是你的成功与功劳。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过多遍后,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就了然于胸了,对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了体会。随着朗读的深入,体会就越深刻,而朗读就越有感情。】

评价设计

本节课评价贯穿始终,形式多样,但主要以赏识、鼓励学生为主,如在朗读技巧方法尊重学生自己的读书感悟,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在感悟心情描写的词语句子时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学会有感情朗读等,所以,整节课学生是爱学、乐学的学习氛围。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童年生活的快乐体验。

第三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

第10课 《风筝》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朗读课文。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课件及相关资料等。教学过程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希望你们能喜欢。〔课件出示:谜面猜猜看,它是什么?〕你们了解风筝吗?(课件出示:资料袋)你们放过风筝吗?我们一起来说说放风筝的事吧。

2、自己放风筝很有趣,但是看别人放风筝也很有趣,刚才大家都说放过风筝,那么有谁做过风筝吗?

3、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件出示:第十课《风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风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自学的时候,除了要把生字,词语的语音读准外,还要把课文读正确,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要多读几遍。

2、刚才大家一起自学了的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吧(课件出示:词语表中的词语)。

3、词语虽然不多,但有几个词语特别难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垂头丧气)这个词语特别难读。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4、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呀。你能做个垂头丧气的样子吗?课文当中写道,同学们找风筝,找了一个下午都没有找到,所以大家只能垂头丧气。

5、还有一个词语(磨坊),一起来读一读。坊要读第二声,磨是个多音字,在这儿要读第四声。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6、磨坊就是磨面的房子(课件出示:磨坊图)。让我们再把这些词语一起来读一读。

7、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词语,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刚才你们自学课文的时候,有没有碰到过特别难读的句子呢?我们来交流一下吧。第三自然段的第二个句子特别难读。

我觉得“飞筝越飞越高……”这一句也非常难读(课件出示:“飞筝越飞越高……”)。

8、还有哪个句子你觉得比较难读?

第四段的最后一句话(课件出示:句子)。

第五自然段的“我们垂头丧气地……白光”这个长句比较难读(课件出示:“我们垂头丧气地……白光”)。其中有:“垂头丧气,田埂,半沉半浮,半圈儿”这几个词语比较难读。

9、读得真不错,接下来,就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开火车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10、这篇课文非常长,但大家都读得很正确,说明大家在自学课文的时候很认真,接下来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这回读的时候,请大家边读边想:(课件出示: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11、谁来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12、大家读课文很认真,课文就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这样的顺序来写的。接下来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课件出示:找一找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分别是由哪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13、课文是怎样来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经过,以及当时我们是怎样的心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接下来我们还要来写生字呢。

三、学习字词

1、〔课件出示:词语。〕这些词语都是由我们要写的字组成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课件出示:要写的生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你能给生字扩词吗?

四、课堂巩固

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写生字,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各写两遍各组两个词,再把词语表中的词语抄写一遍。

五、课后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感受风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六、作业。

附板书设计 10 风筝

做风筝 ――→ 放风筝 ――→ 找风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读悟课文,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变化。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心情的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教学准备:

课件及相关资料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件出示:第10课《风筝》)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呢?

3、说得非常清楚,课文的确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来写的。

二、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你是从哪儿找到了这个答案?(第一自然段)

2、真好,你真会发现。(打出文字投影:“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师范读了这句话)

3、你们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作者在童年的所有回忆当中情有独衷的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呢?(作者说那是“最大的快乐”。)你体会得真好,请你们自己练习读一读,读出作者对风筝的感情。(学生练习读,教师指名汇报,通过评价来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

5、这句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因为我们发现,它还领起了下文。接下来的课文很自然地就记叙了作者他们做风筝和放风筝的情景。

6.、课件出示:你觉得作者在做风筝的过程中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从哪儿可以体会到他的心情?请你再一次默读课文,把你能够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学生默读,进行标画,练习朗读,反馈交流)

7谁来给大家读一读你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句子。

8、(出示相关文字投影:“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你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把“精心”换一个词语吗?

9、我们(用心、认真、专心、一心一意)做着的是一只怎样的风筝呢?

10、你读书真细心。

11、课件出示:不是什么都不像吗?怎么又被称作“幸福鸟”呢?(因为在孩子们的眼里,像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快乐的心情。)

12、看来,我们很容易被这样的一份纯真所感染,课件出示:那么孩子们为什么还要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上面呢?(风筝寄托着他们的憧憬和希望;他们想让自己也跟着风筝飞上蓝天;我们知道人是没有翅膀的,根本不可能飞上天空。但是风筝可以,这也就是说,风筝可以完成孩子们的愿望。)

13、是呀,当我们脚踏大地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却可以像风筝一样飞翔在天空。对于每个人来说,这种心灵的自由与快乐都是最幸福的事情。

14、我注意到这一段当中还有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做个蝴蝶样的吧”,你觉得这句话可能是谁说的?

15、为什么作者没有注明是谁说的呢?(我觉得这句话应该这样说:“是谁说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童年做风筝那美好的一幕已经清晰地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一份美好与甜蜜再来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16、课件出示:你觉得作者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从哪儿可以体会到他的心情?请你再一次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把你能够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17、谁来汇报?(1)课件出示:“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a、大家看文中的这个“翩”字,左边是个“扁”,右边是个羽毛的“羽”字,又扁又薄的羽毛飞起来会怎么样呢?你们通常用“翩翩起舞”这个词语形容什么?〔蝴蝶、孔雀)

b、在作者的眼中,那只什么也不像的风筝就像你们眼中的色彩斑斓的蝴蝶、孔雀一样翩翩起舞。请你再来读一读,感受风筝的飘逸和作者的情怀。

c、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他们究竟是带着怎样地语气或表情说的呢?你能想像得到吗?(惊奇、羡慕)

d、惊奇、羡慕,仅仅是因为我们把风筝放得高吗?你能否尝试着去理解一下它背后的意思。

e、是呀,我们拥有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拥有着那个年龄段独有的天真和快乐,这怎能不让人羡慕呢?请你带着这份孩子们的快乐和村里人的羡慕再来读读这一句吧。

(2)课件出示:“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a、你读得很好,我感受到了风筝飞走时孩子们的焦急。b、从早晨玩儿到下午,孩子们都不肯停下来,可见他们对风筝的什么?〔迷恋〕。

c、不过是一只很普通的风筝,然而当风筝飞走后却让作者和他的小伙伴怎么样?〔大惊失色、千呼万唤〕,从这两个成语足以看出他们对风筝的什么?(喜爱。)

d、这里面谈到了“大惊失色”“千呼万唤”两个成语,分别该怎样理解呢?(板书:大惊失色,引导学生逐字理解。大:吃惊的程度 惊:吃惊 失:失去 色:颜色 大惊失色:表示因为吃惊而使得脸都变色了。)

e、我们再来看“千呼万唤”这个词语。(板书:千呼万唤)“千”和“万”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呼”和“唤”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千呼万唤”的意思就是——喊了很多遍。

f、从中你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呢?〔着急〕

18、尽管我们千呼万唤,也没有留住风筝。还有谁在接下来的文字中也体会到作者对风筝喜爱呢?(课件出示:“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19、我们都哭了,为了一只怎样的风筝呢?(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寄托着我们憧憬和希望 的风筝; 为了那只被我们叫做“幸福鸟”的风筝; 为了那只承载着我们理想的风筝;为了那只装满了我们童年快乐的风筝。)"(教师在学生回答时课件出示: 希望 幸福 理想 快乐 童真)20、这只让我们牵肠挂肚、寄托了我们这么丰富情感的风筝到底有没有找到呢?(出示课件:课文的最后一段:“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21、不管风筝有没有找到,但是这些孩子一定可以找到的是——(课件出示:希望、幸福、理想、快乐和童真。)

22、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你们知道吗?

三、拓展升华

1、小小的一只风筝,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不管是做风筝,放风筝,还是找风筝,孩子们的心里都充满着憧憬和快乐。相信你们一定很喜欢这篇课文,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遍课文吧〔课件出示:课文朗读〕。你们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把它勾画下来吧。

2、谁来读读自己抄写的句子。

3、同学们,古人留下许多写风筝的古诗,想欣赏一下吗?(课件出示:《村居》,清·高鼎;《放断鹞》,杨韫华„„)

4、同学们,一只小小的风筝唤起了我们诸多的情感。其实不光是高鼎、杨韫华、贾平凹写到了风筝,还有很多艺术作品都是跟风筝有关的。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首歌,歌名叫做《三月三》,我觉得这首歌的歌词和我们今天所学习的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相近,现在请你来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三月三》歌曲〕。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五、总结

同学们,学习了课文,大家一定也像课文里的孩子一样喜欢风筝吧。我想:让我们每个人都怀着一颗美好的心,一颗憧憬心,在风筝身上放飞我们的希望和理想吧!

六、作业。

附板书设计 10.风筝

做风筝 ―― → 憧憬、希望

放风筝 ――→ 快活、拼命地奔跑

找风筝 ―― →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教学

第四篇:第10课教学设计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前后对照的写法。

教学准备: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②自学生字新词。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

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板书:十六年前的回忆)

二、了解背景,介绍李大钊

1.了解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释,再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些什么。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他是李大钊的大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背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经16年了。(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的日子。2.介绍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到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活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生字注音并组词(学生先做,教师指正)

四、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标注自然段(32个)

2.默读2—32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回忆了16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那些自然段写到?

3.理清写作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和课文结构,并且给文章分段。第一段(1):写1927年是父亲的背难日 第二段(2--7):写父亲被捕前的一工作情形。(被捕前)第三段(8——17):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第四段(18——29):写我们与父亲在法庭上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第五自然段(30——32):写得知父亲被害,全家人悲痛的情形。(被害后)

五、总结:

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李大钊北海的全过程。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的,首尾呼应,结构严谨。通过对场景的细节描写及人物形象的对比描写,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感受到了李大钊对革命的忠城,从容自若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六、作业:

复习本课所学生字,下去继续读课文,感受李大钊那种大无畏的精神。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内容

1.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了文章的结构脉络,李大钊的那种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和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令人敬佩,从中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之情。我们继续来学习本文,进一步感受英雄的品质。2.读课文,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回忆有关父亲李大钊在白色恐怖下依然坚持工作,不幸被捕,面对敌人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的事。

二、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交流讨论:

A.被捕前:局势严重,坚决不离开北京

(1)局势严重:从父亲早出晚归,张作霖派人来检查,共有被抓等方面可以看出局势的严重。

(2)坚决不离开北京:从课文第7自然段父亲的话中的两个文具可以体会到。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体现了一个革命者忠于革命,大无畏的精神。B.被捕时: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说明李大钊对敌人的到来早有预料,从容不迫)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言行中体会父亲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品质。C.法庭上:

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一段:(1)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李大钊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品质)

(2)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忠于革命)

四、再读课本,体会李大钊家人的悲痛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得知李大钊被害,全家人无比的悲痛,从课文中舅老爷、作者以及母亲的言行中就可以看出)

2.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看看有什么体会?

(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五、总结: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了革命志士李大钊的那种大无畏,忠于革命的优秀品质。当然,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许多像李大钊一样的先辈。我们深情缅怀他们,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

六、作业:完成本课家庭作业。板书设计

被捕前:忠于革命,大无畏

被捕时:临危不惧,大义凛然 法庭上:沉着冷静

第五篇: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0课

风 筝

颍东区袁寨镇蒋楼小学

蒋金亮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刻,笔调亲切、温新、自然。文章既写了 “我们”放风筝时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学情分析

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因此学生乐于阅读本文,但要注意不能让他们过于流于表面,要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及个性化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及个性化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在引导理解孩子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小朋友,我们曾经学过清朝诗人高鼎写的一首古诗《村居》,你们还能背诵吗?

(学生齐背)

2、诗中“纸鸢”指的是什么,还记得吗?(对,就是风筝。)关于风筝,你还能补充哪些些知识呢?

3、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贾平凹先生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风筝》。

(1)板书课题,提示“筝”的写法。

(2)读题,提示“筝”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看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给每小节标上序号。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反馈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学生点评。

4、思考: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些事? 根据回答板书:

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三、合作研讨,探究质疑 1、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例如:(1)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2)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师引导: “憧憬”是什么意思?我们精心做风筝时心中憧憬什么?指名学生回答:我们精心做风筝时,心里在想着什么呢?

(小结:刚才同学们想象的内容就是课文里这些小伙伴们精心做风筝时满怀的憧憬和希望。)(相机板书:憧憬、希望)教师引导: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活?你能给“依然”换一个词语吗?为什么我们把风筝取名为“幸福鸟”?

2、欣赏放风筝的一组照片,文中哪个词写风筝刚起飞的样子?哪个词写风筝飞到空中优美的样子?请大家在书上点出来。

(1)指名回答,媒体依次出示词语,学生跟读: 凌空飞起 翩翩飞舞。

(2)看着满载着憧憬和希望的风筝凌空飞起、翩翩起舞,此刻的心情怎么样?鼓励学生说出不同表示高兴心情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激动、幸福等。

3、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好景不长,风筝在一阵风后线断了,飞走了。我们的心情顿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媒体出示:

(1)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2)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3)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4、在“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下加红点,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小伙伴怎样的心情?(相机板书:着急 伤心)

5、指名同学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小伙伴们的心情一落千丈,变得垂头丧气?

6、练习朗读三句句子,注意体现出孩子们的心情变化。(1)自由读。(2)挑战读。(3)齐读。

7、孩子们四处寻找失落的风筝也没找到,但是他们仍不甘心,最后他们把目光锁定在村子的水磨坊那里,媒体出示句子: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1)齐读句子

(2)你们认为他们找到没有?指名交流。

(3)小结:不管有没有找到风筝,但相信孩子们已经找到了寄托在风筝身上的——快乐、幸福、憧憬和希望。(相机板书:快乐)

四、拓展延伸,阅读练习

1、古诗积累:

纸鸢 宋 寇准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放飞心情,总结全文

1、《风筝》这篇课文写了“我”小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时的情景。虽然,最后结果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只要孩子们希望不灭,憧憬还在,即使失去风筝难受,但孩子们可以重新做,再次放飞他们的理想、希望,让我们读者深深地感受到——童年是最快乐的时光。

2、齐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 点明中心 附:板书设计

10风筝

做风筝 憧憬、希望

放风筝 快活、高兴

找风筝 着急、快乐

下载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10课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第10课 鸦片战争 一、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历史解析 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出鸦片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蒸汽机被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领域,引发了生产技术的重大......

    第10课《落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仔细体味作者由落叶引发的生命感悟。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3、品味本文生动形象而又富含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目标1.3 难......

    第10课小雪花 教学设计

    《小雪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描写了雪花漫天飞舞的美丽景象。全文共有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小雪花飘落到枝头,梨花开放了;小雪花飘落到田地,给麦苗盖上了棉被。第......

    《风筝》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步整体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为进一步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

    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秦王扫六合》教学案 教学目标 掌握: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知道:秦始皇有功有过,且功大于过。 培养:学生辩正......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教学设计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 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二)能力目标:通过......

    第10课《做一个自信的人》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思品》(上册)第10课《做一个自信的人》教学设计 第一站自信与人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需要让学生准确理解自信的含义,并知道培养自信心的一些途径。......

    第10课.《aieiwei》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第9课《ai ei ui》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 课标依据;依据学生的特点及课程标准,采用游戏、图片、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课包括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