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0课小雪花 教学设计
《小雪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描写了雪花漫天飞舞的美丽景象。全文共有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小雪花飘落到枝头,梨花开放了;小雪花飘落到田地,给麦苗盖上了棉被。第二自然段写小雪花越下越大,梨花越开越多,棉被越盖越厚,它们做着快乐的梦。【教学目标】:
1、会认八个生字,会写七个生字,学会一种新笔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指导雪花的一些特征。【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6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重点:会认八个生字,会写七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理解雪花落在枝头、落在田野的美丽景象。教学准备:
投影、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特别聪明,今天我们先来猜个谜语: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猜猜看,是什么?
2、学生说答案。
3、谜底就是雪花,大家见过雪花吗?它漂亮吗?我们今天来学一篇短文,题目就是《小雪花》。
指名读题、评议:哪位小朋友愿意把课题读给大家听?齐读课题
二、认识生字
1、大家想快点朗读课文吗?先把生子宝宝送回家吧。
2、出示生字词语: 枝头好像梨花 麦苗开放落到 棉被快乐做梦
3、认读生字。
4、教师指导:
5、学生再次读词语。
飘呀飘呀越开越多越高越厚越写越好越画越美
6、男女生赛读。
7、开火车读。
8、齐读。
三、通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配音配画范读,领读。
2、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3、指导读第一段。师:通过读课文,你知道小雪花落到哪儿了?分别是什么样子?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飘落在枝头,好像梨花开放了。课件展示:枝头雪景和梨花开放图景。指导学生观察比较,理解形似处,体会优美的句子。
(2)落到田野,好像给麦田盖上了棉被。课件出示:麦田雪景图。师:为什么说“好像给麦田盖上了棉被”?学生回答,教师评议。(3)学生齐读这段内容,特别注意读好:飘呀飘呀、开放、盖上等词语。
三、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雪花的诗歌,读一读。
板书设计:
小雪花
枝像梨苗盖棉被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雪花飘落在枝头,飘落到麦田后的美丽景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会写生字,能够背诵课文。
二、背诵课文
1、你能把这篇课文被送出来吗?大家快点来试试吧。
2、学生熟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3、教师讲解:这篇课文共有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写雪花飘落到枝头,梨树开花,雪花飘落到麦田,麦苗好像盖上被子。第二自然段写雪越下越大,梨花越开越多,棉被越盖越厚。梨树和麦苗做着快乐的梦。小朋友们只要沥青课文内容背诵起来就容易了。
4、学生在读课文。
5、指名背诵。
6、男生背诵。
7、女生背诵。
8、齐背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大屏幕上出示第二自然段:
(1)枝头的梨花为什么会越开越多呢?麦田的棉被为什么越盖越厚呢?(学下得很大很多)
(2)学越下越大,梨树和麦田都怎么样了呢?(睡着了)(3)它们在做快乐的梦,“快乐”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梨树和麦田做了什么美梦呢?
只要学生说的河里就给予奖励。(4)学生齐读这一段。
(5)背诵第二自然段。
(6)想一想,小树和麦苗会做什么梦呢?
我会想象: 小树梦到了()麦苗梦到了()
引导学生回答,如:和小雪花一起捉迷藏等。
(7)小雪花还会飘到哪里去?那里会有什么变化呢?
(8)师:冬天到了,小雪花漫天飞舞,给麦苗盖上了棉被,从中看出小雪花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活泼可爱、热心助人等。
第二篇:第10课教学设计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前后对照的写法。
教学准备: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②自学生字新词。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
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板书:十六年前的回忆)
二、了解背景,介绍李大钊
1.了解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释,再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些什么。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他是李大钊的大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背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经16年了。(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的日子。2.介绍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到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活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生字注音并组词(学生先做,教师指正)
四、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标注自然段(32个)
2.默读2—32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回忆了16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那些自然段写到?
3.理清写作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和课文结构,并且给文章分段。第一段(1):写1927年是父亲的背难日 第二段(2--7):写父亲被捕前的一工作情形。(被捕前)第三段(8——17):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第四段(18——29):写我们与父亲在法庭上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第五自然段(30——32):写得知父亲被害,全家人悲痛的情形。(被害后)
五、总结:
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李大钊北海的全过程。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的,首尾呼应,结构严谨。通过对场景的细节描写及人物形象的对比描写,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感受到了李大钊对革命的忠城,从容自若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六、作业:
复习本课所学生字,下去继续读课文,感受李大钊那种大无畏的精神。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内容
1.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了文章的结构脉络,李大钊的那种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和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令人敬佩,从中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之情。我们继续来学习本文,进一步感受英雄的品质。2.读课文,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回忆有关父亲李大钊在白色恐怖下依然坚持工作,不幸被捕,面对敌人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的事。
二、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交流讨论:
A.被捕前:局势严重,坚决不离开北京
(1)局势严重:从父亲早出晚归,张作霖派人来检查,共有被抓等方面可以看出局势的严重。
(2)坚决不离开北京:从课文第7自然段父亲的话中的两个文具可以体会到。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体现了一个革命者忠于革命,大无畏的精神。B.被捕时: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说明李大钊对敌人的到来早有预料,从容不迫)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言行中体会父亲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品质。C.法庭上:
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一段:(1)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李大钊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品质)
(2)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忠于革命)
四、再读课本,体会李大钊家人的悲痛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得知李大钊被害,全家人无比的悲痛,从课文中舅老爷、作者以及母亲的言行中就可以看出)
2.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看看有什么体会?
(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五、总结: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了革命志士李大钊的那种大无畏,忠于革命的优秀品质。当然,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许多像李大钊一样的先辈。我们深情缅怀他们,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
六、作业:完成本课家庭作业。板书设计
被捕前:忠于革命,大无畏
被捕时:临危不惧,大义凛然 法庭上:沉着冷静
第三篇:第10课《落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仔细体味作者由落叶引发的生命感悟。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3、品味本文生动形象而又富含哲理的语言。教学重难点: 重点:目标1.3 难点:目标2 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以下材料: 1.贾平凹简介 2.法桐的有关知识 3.描写落叶的诗文词句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一)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二)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当地点拨和补充
1贾平凹,陕西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美文》杂志主编。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记》、《野火集》等,著有散文集《月迹》、《爱的踪迹》等多部作品,著有诗集《空白》等。其中《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全国短篇小说奖,《浮躁》获美国飞马文学奖,《废都》获法国费米那文学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当代作家。
2.法桐学名悬铃木,原产东南欧、印度及美洲。由于最初由法国人种植于中国的上海法租界内,故称之为“法国梧桐”。法桐株型高大,蔚为壮观,花期4——5月,果实9——10月成熟。伟岸、雄奇、实用性和观赏性极强。有着“行道树之王”的美称。3.有关写落叶和梧桐的诗句 例如:闾庭多落叶,慨然已知秋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梧桐、对落叶倾注了诸多感情,那么著名作家贾平凹又对落叶倾注了怎样的情感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散文《落叶》。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课文之前,老师想知道对于散文,第一次朗读的时候你应该带着哪些问题去读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提出初读的要求:(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生词(2)这篇散文写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交流学习结果
(1)生字:绰约 妩媚 忌妒 憧憬 婀娜 凋落 寒伧 嶙嶙
生词:寒伧 风姿绰约 妩媚 婀娜 停滞 憧憬
以上生字老师用一小黑板的方式出示,学生代表到黑板上填写注音,其余学生在下面注音。生词找学生交流自己对此语的理解。
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让其他的同学帮助学习。(2)学生交流本文所写的内容。
明确:课文写了法桐的叶子由繁盛到凋落再到繁盛的过程。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经历了由喜爱到哀叹到敬仰的过程,并悟出了生命哲理。(1)作者是如何描写法桐的呢?
(2)作者所悟出的人生哲理: “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对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学生再次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利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做好记录。小组交流学习结果,以共享学习成果。
集体交流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当点拨。使学生明确:
(2)由法桐叶子由繁盛——凋落——繁盛,作者明白了:生活中有欢乐也有痛苦,没有痛苦的付出便不会有快乐的收获,只要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这种借某一具体的事务,通过它们的精神抒发自己的感悟及思想的写法就是托物寓意。它的常见思路是状物——寓意。
三、深入研读 1.品味语言
(1)本文篇幅短小,语言凝炼优美,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找出优美的句子进行赏析。在赏析之前,老师想知道,大家打算如何赏析散文的语言?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归纳并点明:可以从用词美、修辞美、哲理美写作手法运用美等角度赏析,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赏析。
学生读课文赏析,并用圈点批注的方式记录赏析结果。小组共享学习成果。集体交流学习结果。例如:“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做一个妩媚的笑。”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动静结合,从颜色、姿态、神韵三个方面写出了春天桐叶的美好形象。(2)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积累优美的语言。2.质疑问难:
学生仔细的品读课文,找寻自己不懂的问题,向同学和老师质疑。
学生交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其余同学帮助解答,老师视情况给与点拨。常见的问题有:
(2)第四段中“我觉得这很残酷”的原因是什么?“这”指的是什么?(3)“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的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掉落去。”如何理解这句话?
四、拓展延伸
1.《落叶》一文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读了本文你有何感受?
2.生活中有许多人和落叶具有着同样的精神,你能试举几例,并简述他们的突出事迹以及你对他们评价? 课后作业
1、搜集并积累有关生命的诗词和名言警句。野菊花 陈创
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花朵不过一份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也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原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澶竹也已落魄,唯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扩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便身穿就黄金甲”。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长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
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肋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的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色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諦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她不固守现状。匍匐的枝条看似软弱,却从不攀援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牙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翼翅,拥护者黄花,风来向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膦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当霜雪卷藏这轴鸿篇巨著,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但时以窜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数从,明年一定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着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那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单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这是一种怎样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又以其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之中,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落叶》课后收集的资料整理
★生命是美丽的,对人来说,美丽不可能与人体的正常发育和人体的健康分开。——车尔尼雪夫斯基 ——华罗庚
★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亨利•;门肯)★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法国诗人]吕凯特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普希金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
★生命苦短,只是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孟德斯鸠
★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车尔尼雪夫斯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塞内卡
★为了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去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
★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最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发一分热,发一份光,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光明。
第四篇: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一
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
改进意见 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2自然段。
a、读一读: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b、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c、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d、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
e、结一结:(师)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f、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a、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b、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c、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d、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e、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f、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b、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c、练习书写生字、抄写词语。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课外延伸 上网搜集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制作资料袋,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第二课时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2.学习第5.6.7.8自然段
a、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b、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c、生读:在读中让学生逐渐表现出孩子们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心情来。
d、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来的?
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第五篇:第10课 做一个自信的人教学设计
第10课 做一个自信的人
第1站
《自信与人生》教学设计:
课题 自信与人生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有两点:理解自信的含义;认识自信对人生的重大意义。在自信对人生的重大意义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要重点让学生认识自信的强大力量,同时理解自信与自卑、自负的区别。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同时又避免走向自负的极端。
教学准备:
教师要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本节课适合通过典型事例讲授的特点,寻找经典案例和故事,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对自信的情感体验,树立自信心和自信的生活态度。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展示自我的能力,以及进行自我肯定、自我剖析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理解自信、自卑和自负的概念,知道自信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
自信对人生的重大意义,界定自信与自卑、自负的区别。
四、教学难点:
自信与自负的区别,如何矫正自负者和自卑者的心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讲授):
自信心是推动人们不断上进的动力。自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大诗人李白有诗云:“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伽利略在火刑架上面对着熊熊燃烧的大火,亦然对自己的观点笃信不疑:这个世界最终会了解我的。20世纪20年代末期,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许多人提出了“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问,可是毛泽东没有低头,他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两年之后,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经过十几年的斗争,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他们之所以成功,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自信。邓亚萍说:我自信,我成功。凭着这种精神,她在世界大赛中屡克强敌,即使在比分落后时也能镇定自若,信心百倍,反败为胜。
与此相反,自负与自卑却常常是人们前进道路上的阻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探究这自信、自卑和自负三者与人生的关系。
(二)板书:自信与人生
设计意图: 本课采用教师讲授式导入方式。教师准备好经典的名言警句和事例,辅以教学幻灯片,以排比铺陈的方式展现,上课伊始,即给学生情感上的触动。
(三)阅读感悟
自信及其对人生的意义 过渡:刚才老师举了很多因为自信而走向成功的事例,让我们看到了自信与成功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要进一步探讨自信与人生成功之间的关系。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自信。请同学们先来阅读这个事例。
阅读材料:小泽征尔的自信(课本114页,或《罗丹的自信》,资料附后)学生阅读材料,教师设问:通过小泽征尔故事的启示,请你说一说什么是自信? 板书:什么是自信?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它是对自己形象、能力和个性等所持的一种准确而肯定的态度。具体而言,就是我们对自己充分接纳和肯定,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课本114页)
设计意图:界定清楚自信的含义,是本节课后面教学的一个前提条件。小泽征尔的例子可以给学生以明确的启示: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充分接纳和肯定。教师在学生自己概括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给出自信的定义,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过渡:刚才我们讲了自信的定义,明白了自信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充分接纳和肯定。那么这种自我接纳和肯定,以及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对我们的人生成功会有怎样的意义呢?请大家来看下面的事例。
阅读材料:《自信心有助于取得事业的成功》
教师提问:这些成功的科学家身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这些成功的科学家身上一个强烈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对自己有强烈的自信心,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判断,对所做的事情信心十足,即使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也不轻言放弃,而是积极进取,付出全部精力,排除一切艰难险阻直到胜利。历史上很多伟人的事例已经告诉我们,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
板书: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
设计意图:在前面界定了自信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典型事例,说明了自信与成功的关系。
(四)自卑与自负 过渡: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在人生成功的路上,还有两个绊脚石——自卑和自负。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自卑和自负会给我们的人生走向成功带来什么阻碍?
活动:听故事,谈感受 教师讲故事:(故事资料附后)学生谈感受:
教师小结: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说明,许多失败都与自负或自卑有关。自卑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于是,自卑会一步一步地侵蚀一个人的勇气和信心,使他怀疑自己的能力,碰到困难和挫折时,就自暴自弃,放任自流。
而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最终也必然走向失败。
板书:自负与自卑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得到启示:自卑或自负都会成为成功路上的阻碍。
过渡:历史上的例子数不胜数。那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自卑或者自负而导致失败的例子呢?
活动:给小铭的忠告
案例:小铭在小学是优等生,升入初中后,各科成绩都不错,学校运动会上还获得跳高、跳远两个第一名。他有些飘飘然,觉得班级的荣誉都是他的功劳,在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惟我独尊的心理,认为谁都不如自己,甚至连老师都不放在眼里。他梦想着将来有一天让所有的人都拜倒在自己的脚下。
第一学年快结束了,学校评选三好学生,他以为自己是当然的第一人选。谁知,在那天的全班评选中,他只得了15票。唱票时,他的得意一点点从脸上消失,他的头也一点点低下去。等到选举结束,他垂头丧气地走出教室,整个期末就再也没有见到他的笑脸。
问题:小铭为什么未能当选三好生?面对沮丧的他,你能给他提出一些忠告吗?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小铭竞选三好生失败,是因为他自负心理在作怪,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对集体的贡献,唯我独尊的心理还影响了别人对他的评价,因而他必然会失败。然而没有当上三好生后,小铭一蹶不振,又从自负走向了自卑的极端。这都是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的。
设计意图:在前面通过历史故事点出自负与自卑必然导致失败的基础上,把目光转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来,切近学生现实。通过小铭的典型例子,让学生意识到,自卑与自负的心理,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普遍存在,要注意避免。
(五)总结升华
本课总结: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让我们告别自卑与自负,唱响自信之歌,迎接人生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活动:齐诵散文诗《欣赏自己》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升华情感。
六、板书设计
一、自信与人生 1.什么是自信?
2.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 3.自负与自卑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二、教学资源:
1.小泽征尔的自信
小泽征尔有一次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进行前三名比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参赛。评委交给他一张乐谱,他开始指挥演奏,突然小泽征尔发现乐曲中有不和谐的地方。开始,他以为是演奏家们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新演奏一次,仍觉的不顺畅。这时,在场的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而是他的错觉。
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权威,他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动摇。但是,他思索再三,坚持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一落,评委立即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精心设计的“圈套”,以试探指挥家们在发现错误的时候而权威人士又不承认的情况下,是否能坚持自己的判断。
2.罗丹的自信
罗丹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一次,他接到巴黎市政府下达的任务,要为一代文豪巴尔扎克塑像。然而,巴尔扎克面相丑陋,身材短粗,要表现一代文豪深邃的思想和独有的气质极不容易。罗丹苦苦思索,大胆创新,终于完成。他把思路定格在:巴尔扎克身披宽松的浴袍在书房踱步思考。这样的神态最能体现大师内在的气质。可他的作品却遭到当时巴黎当局的拒绝,认为他破坏了巴尔扎克严肃的形象,把这一作品立于市中心广场极为不妥。罗丹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让步,宁愿不要创作费也不捣毁自己的作品。几十年后,随着人们艺术修养的提高,这尊巴尔扎克的塑像终于赢得了政府的认可,被立于巴黎市中心广场,罗丹以他的自信为法国保留住了一件优秀的作品。
3.自信心有助于取得事业的成功
当初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后,有些反对他的人认为,留下那么多空白就表明周期律的不合理和有矛盾,甚至连他的导师也嘲笑他不务正业。但是门捷列夫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的科学观点,他根据周期律科学地预言一些当时还没有发现的元素和它们的性质。正因为他的预言和后来的实验结论完全一样,周期律才被科学界所承认并且引起广泛的重视。
居里夫人为了提取纯镭盐,以便测定镭的原子量,向科学证实镭的存在,曾终日穿着沾满灰尘和污渍的工作服,在极其简陋的棚屋里,用和她差不多一般高的铁条搅动冶锅,从堆积如山的沥青矿的废渣中寻觅镭的踪迹。条件极其艰苦,但她心里却充满自信。她对友人说:“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她终于获得了成功,一举成名。
俄国的罗巴切夫斯基发表非欧几何理论之后,非但没有得到众人的承认,反而受到了不少人的攻击,甚至有人还给他戴上“精神病”、“疯子”、“怪人”的帽子。但他毫不理会,毫不动摇,信心百倍地坚持研究,终于取得了成功,成为非欧几何学的创始人。匈牙利青年数学家波里埃12岁时就开始研究非欧几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他的父亲的竭力反对以及未能得到别人的鼓励和支持的条件下,动摇了决心,丧失了信心,以至最终放弃了这一有价值的研究。这正反两例告诉我们,自信心在事业成功的道路上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无数成功者的事实启示我们:事业成功固然有种种因素,但自信心是必不可缺的条件。如果失去了自信心将导致事业失败。
4.自信的力量——皮格马利翁效应
希腊神话里有一个雕刻家,名叫皮格马利翁。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女神雕像,他把雕像当成是有生命的美丽女郎,日夜倾诉着自己的期望。在皮格马利翁的期望和爱护下,雕像果然变成了真人,与他“白头偕老”。
5.自负与自卑的故事
(1)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江山未坐定便大封诸候,颇有秦始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气概,忽视汉王刘邦的力量,终为其击败,最后从垓下突围到乌江,自刎江边。
(2)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拿破仑?波拿巴:据说他在一次过阿尔卑斯山时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傲气十足何等英伟!的确,他帅兵一度降服大半个欧洲,使法国资本主义得到充分的发展,但他的自负使之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日益强烈,终于发动了以争霸,掠夺和奴役别国为目的的侵略战争,正是这分自负使他有了最后滑铁卢战役的失败,被流放而死在了圣赫勒拿岛。他曾经拥有许多最终却失去了一切。
(3)《三国演义》中“失街亭”的马谡是诸葛亮手下的一员大将,从小熟读兵书,平时讲起兵法来头头是道。当诸葛亮派他去守街亭时,他很不以为然,认为是大材小用了,自负地说:“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结果他拒绝了副将王平的正确建议,导致街亭失守,不但使手下兵将损失惨重,而且破坏了诸葛亮进军中原的大计,他本人也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4)美国总统尼克松失败于自卑:
美国总统尼克松是我们极为熟悉的一个伟人,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大人物,却因为缺乏自信,过于自卑而毁掉了自己的政治前程。1972年尼克松竞选连任。由于他在第一任期间政绩斐然,所以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纷纷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的优势获得胜利。然而,尼克松本人却很不自信,他走不出过去几次失败的阴影,极度担心再次出现失败。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他鬼使神差的干出了让他终身后悔的蠢事:他只是自己的手下潜入竞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在选举胜利后的不久便被迫辞职。本来稳操胜算的尼克松,却因为自卑、缺乏自信而导致惨败。
6.散文诗《欣赏自己》
也许你想成为太阳,可你却只是一颗星星;
也许你想成为大树,可你却只是一棵小草;
也许你想成为大河,可你却只是一泓小溪;
于是,你很自卑。
由于自卑,你总以为命运在捉弄自己。其实,你不必这样:欣赏别人的时候,一切都好,审视自己的时候,总是很糟。和别人一样,你也是一处风景,也有阳光,也有空气,也有寒来暑往。甚至有别人未曾见过的一棵小草,甚至有别人未曾听过的一阵虫鸣„„
做不了太阳,就做星星,在自己的星座里发光发热。
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以自己的绿色装点大地。
做不了伟人,就做实在的自我,平凡并不可悲,关键是必须做最好的自己。
不必总是欣赏别人,也欣赏一下自己吧!你会发现你的天空一样高原,你的大地一样广阔。自己可以有不一样的活法。
三、配套练习:
1.“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强调(D)A.自己天生就是有用之才
B.每个人可以自然成为有用之才 C.人才是天生的D.自尊自信,肯定自我才能
2.居里夫人认为自己成才的窍门是“恒心和自信心,尤其是自信心”。可见(C)A.有了自信心,就能成才
B.其他成功的人未必有恒心和自信心 C.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D.居里夫人没有什么了不了的地方
3.森林里举行比“大”比赛,老牛去上擂台,台下一片欢呼:“大!”大象登场表演,台下又一片欢呼:“大!”青蛙看在眼里,很不服气,跳上一块巨石,鼓起肚皮,神采飞扬地高喊:“我大吗?”“不大!”从来一片嘲讽之声。青蛙急剧鼓肚皮,嘭的一声,肚皮破了。青蛙的行为是(A)
A.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
B.对自己没做过的事不敢尝试
C.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向别人学习
D.不敢当众表达自己的看法
4.法国作家雨果说:“对于那些有自信而不介意于失败的人,没有所谓的失败„„”这说明了(C)
A.人生道路中无所谓失败
B.自信的人不可能失败
C.自信的人能正确对待失败
D.失败只是对一部分人而言的
5.《三国演义》中有一个马谡失街亭的故事,马谡是诸葛亮手下的一名大将,从小熟读兵书,平时讲起兵法来头头是道。当诸葛亮派他去镇守街亭的时候,他不以为然,认为是大材小用,他说:“某自幼熟读兵书,深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结果他拒绝了副将王平的建议。导致街亭失守,不但使属下的兵将损失惨重,而且破坏了诸葛亮进军中原的大计,为整顿军纪,诸葛亮只能挥泪斩马谡。这一事例说明了(ABD)
A.骄兵必败
B.马谡低估了别人,高估了自己 C.是一个十分自信的人
D.马谡过于自负、自傲
6.得知全市要开展英语口语竞赛,某校英语教师在英语成绩较好的同学中选拔了三位同学去参加比赛,这三位同学分别有这样三种不同的心理活活动和结果。
同学甲:我一定要拿个好名次,打败竞争对手。于是更加刻苦用功地学习,最终在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同学乙:在英语决赛中还不是小菜一碟,不用复习也能拿到好名次。最终名落孙山,败下阵来。
同学丙:如果在比赛中失利就会被同学和老师看不起,该怎么办呢?对!假装生病,不去参加比赛。果然在比赛那天没有看到同学丙的身影。
(1)面对同样的事情,三位同学的态度各反映了什么样的心理? 答:同学甲表现出自信的心理,同学乙表现出自负的心理,同学丙表现出自卑的心理。(2)你认同哪位同学的观点?简单加以说明。
答:我认同同学甲的观点。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自负是对自己的不切实际的过高评价,往往使人骄傲自大、忘乎所以,走向失败。自卑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绊脚石,是快乐生活的拦路虎。自卑会一步一步地腐蚀一个人的勇气和信心,使他怀疑自己的能力,碰到困难和挫折时,就自暴自弃,放任自流。
七、教学反思
现代教育观念崇尚对孩子的鼓励、表扬,这本身是教育理念的一大进步。然而,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成长的环境往往充满了无原则的鼓励与夸奖,这最终导致了学生自信心的膨胀而走向自负,眼高手低。同时,初一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容易走极端,不能很好地把握自信、自卑与自负的关系,因此,本课时的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界定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或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