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经过的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计算经过的时间(第一课时)
——执教教师:李桂英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自主尝试计算经过的时间的过程。
2、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同一天完成某种事情经过的时间,感受解决方法的多样化。
3、通过尝试计算经过的时间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他人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经历自主尝试计算经过的时间的过程,计算某件事情所经过的时间。教学难点:
1、理解时刻与时间的不同。
2、计算同一天内完成某种事情经过的时间。教学准备:小黑板,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复习:用另一种计时法表示下列时间。①妈妈早晨9:00上班。
②中央台“焦点访谈”从19:35开始。
③黄土梁子农村信用社的春季开门时间为8:00,关门时间为16:00。
2、情境导入:同学们,根据复习题,你能算出“在春季里,黄土梁子农村信用社开门多长时间?”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1、读题了解题意,区分时刻与时间的不同。
①提示:你觉得问题中的时间与我们以前我们说的“开门时间是8:00”中的时间一样吗?他们有什么不同?
②明确时刻指的是一天内某一特定的时候,而时间指的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
2、探究计算时间的方法 ①根据你的理解试着计算一下 ②组内交流你的计算方法,并互相评议 ③全班交流与评价 预设:
A、直观演示法:利用钟表模型逐个小时地数,得出结果 B、数手指法:利用手指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数,得出结果。C、笔算法:16时-8时=8小时
3、形成数学模型。
提问:我们如何计算同一天内经过的时间? 学生总结:结束的时间-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
4、关于简单的经过的时间计算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全班共同解决。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1、基础训练:
把复习题增加条件:YY的爸爸是开门后2个小时后进门,他是什么时候进入信用社的?
2、强化训练:
①“妈妈喊小红做完作业才能看电视,只听妈妈说小红大约做了40分钟的作业,小红在动画片18:30开始时正好做完,请问小红几点做的作业?(考查借1当60)
②完成教师发的练习题。⑴一星期有多少个小时?
⑵张军早上8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张军上班时间为多长? ⑶平泉街的邮筒每天取4次信,上午8:30第一次取信,每隔3小时取一次信:每一次聚集时间(),每二次取信时间(),每三次取信时间(),第四次取信时间()。
3、拓展练习:一辆车以每分钟2千米的速度从A地到B地,上午10:45出发,下午4:40到达,问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
1、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评价自己的表现(你学会了吗?你积极思考了吗?你与同伴互相合作了吗?你积极举手发言了吗„„)你想从哪些方面努力?
第二篇:《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设计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钟面。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师:从情境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教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板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有亲切感,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和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3.全班汇报。
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预设:
(1)在钟面上通过拨针的方法,数出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的火车。(操作演示)(2)利用普通计时法分段计算。先求出上午坐火车的时间,再加上下午坐火车的时间。即:12-9=3(小时),3+6=9(小时)。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3)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将下午6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用结束的时刻减开始的时刻,就等于经过的时间。下午6时是18︰00,18-9=9(小时)。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教师应对策略: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时,学生中可能出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只要能推算出坐火车经过的时间,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最后再通过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完善和优化自己的推算方法。4.检验结果,回顾反思。
教师:怎样知道你解答得对不对呢?回忆一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同学们计算经过时间时都用到了 哪些方法?
教师: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解决问题更方便快捷?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思考时,鼓励学生个性化地分析和解答,对不同的方法,只要能解决问题,都予以呈现和肯定,并通过比较和分析进行必要的优化,凸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的理念。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第84页做一做。
亮亮一共睡了多长时间?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方法。
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所要计算的经过时间横跨两天,用分段计算思考比较容易。2.练习十八第4题。
(1)春风饭店晚上营业时间是从下午 到晚上。(2)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
(3)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理解题意,知道营业牌上用的是24时计时法。一天的营业时间=上午的营业时间+下午的营业时间。3.填一填。
(1)两个剧场上午共放映()场,下午共放映()场。(2)下午最晚结束放映的节目是()。
(3)小龙下午3时买当天的票,他可以看哪几个节目?
4.同学们看表演。
表演从上午9时开始,预计需要1小时45分钟。带队老师决定11时带同学们乘车离开剧场,合适吗?为什么?
让学生逐步体会到生活中的问题与书本上的数学问题的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题、理解、分析的过程中,会主动地调用相关知识去解答,实现对知识的迁移和巩固。让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知识,有效发展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第三篇:第四课时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设计马上十小宋佳(本站推荐)
第四课时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内黄县马上乡第十小学 宋佳
【教学内容】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材第84页的例3及练习十八。【教学目标】
1.知道24时计时法,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的应用。2.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掌握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3.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区别时间与时刻。【教学难点】
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下面括号中填上”时”或”小时”.1.小明上午8()到学校,小明做1()作业.2.妈妈每天早上8()上班,每天工作8().3.小华每天在学校学习、活动6()。
4.新华书店每天早上8()开始营业,下午6()停止营业,一天营业10().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1)观察情境,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2)教师说明,火车下午2:40出发, 17:45到达。(3)提问:你能回答中途经过多长时间吗? 教师:怎样来计算经过的时间呢? 探究方法。
(1)直接在钟面上数一数。用钟表来表示两个时间。
通过说一说,可以知道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多长时间。(2)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这两个时间的表示方法不同,能直接计算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表示方法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时间都转化成24时计时法。
将下午2:40点转化成24时计时法,用到达时刻减去开车时刻就是所经过的时间。
2、介绍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三、课堂检测 1.填空。
(1)从上午8时到中午11时,经过了()小时(2)从上午9时到下午4时,经过了()小时(3)从中午12时到晚上8时,经过了()小时(4)从上午10时到下午5时,经过了()小时
(5)海底世界上午9时开馆,下午4时半闭馆。每天开放()。
(6)妈妈晚上10时上班,工作8小时,第二天()时下班。
(7)小明16:40放学,17时10分到家,小明路上走()。(8)小新上午7:30到校,10:40放学;下午1:30到校,4:40放学; 他一天在校时间是()小时()分。
2.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3题。(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题中给我们的是什么计时法?(24时计时法)(3)集体交流解题思路。(4)教师鼓励不同的解题思路。
四、巩固练习
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4题。(1)课件演示,出示春风饭馆的营业时间。
(2)提问:营业牌上用的是什么计时法?(24时计时法)(3)小组交流解题策略。(4)集体交流,课件演示。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八的第6题
【板书设计】
简单的时间计算
到达时间 — 开始时间= 经过时间
【教学反思】
-------------------
第四篇:经过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经过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时分秒的认识及简单的时间的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经过时间的计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本节课中我采用的是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要求小组学生之间用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时间来进行相互讨论学习。
在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时。从整堂课讲,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节奏把握适当。我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先让学生自我探究,再进行小组反馈交流,然后进行说想法(自己说、互相说)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找到学生最初的想法。在这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很好的掌握知识,学习兴趣也很浓厚。我用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事情,学习效果明显,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浓厚。这样贴近生活的情景很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学习起来不吃力。而且,我始终让学生先自己试着做,试着想,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有自己的想法后,再进行交流反馈,学生的思维能充分发挥出来,对学习知识的帮助很大。
教学时间的计算时,我不但拿了实体钟表,还叫学生自己画钟表,让学生脑海里印下钟表的模样,而我结合学生画的钟表和我的实体钟面结合下帮助下让学生进行计算。这样,学生脑子里有钟面,形成表象,然后再慢慢淡化出来,直至脱离直观的钟面,在脑海中形成钟面。从而能正确进行行计算.同学们有了钟面的表象后,可以进行数数计算,但在遇到比如上午8:00到下午9:00这样的计算时容易出错,这是这节课欠缺的地方,还需要加以补充,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如果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得作好更充分的准备,和多设想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这样教学相信就会更完美了。
2015年10月3日
第五篇:3上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青岛李沧路小学 于红红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进行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2.经历观察、操作等探索活动,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在用时间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3.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使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教学准备】钟面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谈话:同学们,庆元旦联欢会还在继续,看,下一个节目是什么? 课件出示图片。
2.谈话:请你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校园歌曲大联唱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
【设计意图】延续上一情境图的内容进行创设,与上一节课形成一个完整的情境串。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探究的欲望。学生在找数学信息时可能会出现问题,教师一步一步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图意。
二、分析素材,探究新知
(一)引导学生巩固认读钟面时刻。
1.谈话:要解决“校园歌曲大联唱一共用了多长时间”这个问题,需要先知道什么? 生:需要先读出钟面上歌曲大联唱开始和结束的时刻。谈话:“你会读吗?”引导学生巩固认读钟面时刻。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谈话:完成的同学,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教师适时引导。3.学生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巩固认读钟面时刻。(二)进行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谈话:要求“校园歌曲大联唱一共用了多长时间?”你能想个办法来解决吗?请你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由交流校园歌曲大联唱这个节目所用的时间。指生展示交流。
生:校园歌曲大联唱一共用了20分钟。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交流,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明白:计算经过时间时,可以数一数开始和结束时刻之间分针走的格数,也可以直接用结束时刻的分钟数减去开始时刻的分钟数。交流之后,教师借助让学生动手进行钟面模型的现场操作、和课件上分针的动态演示加以验证,从而为学生的抽象描述直观化、具体化。
通过交流小结: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所间隔的时间就是两个时刻相差的时间。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观察发现,在交流的过程中思维产生碰撞。寻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借助让学生动手进行钟面模型的现场操作、和课件上分针的动态演示加以验证,从而为学生的抽象描述直观化、具体化。
三、巩固拓展,应用新知 1.自主练习1 第一题是填写小红读书的时间问题。该题是让学生运用钟面所提供的信息,填写对应的时刻并进行关于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让学生独立的观察、思考、分析,先填写,再全班交流。用钟面模型的操作加以验证,为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自主练习2 这是一道进行关于时间的简单计算的题目,呈现的是小学生一天的活动情况。引导学生明确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之间的关系,并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3.自主练习4 同学之间聊聊生活中有关从家到学校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让学生结合已有生活经验畅所欲言,渗透珍惜时间的观念。
【设计意图】整个练习设计层次清晰,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并注重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新的思考,新的感悟,从而产生新的问题,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做好孕伏。
四、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5个苹果对应的5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谈话: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设计意图】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在果篮外增加了3个生成性的绿苹果,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在设计时分成了两种情况:计算当天的经过时间、计算隔一天的经过时间。在教学时两种情况我都要求学生先画线段图然后再计算,这样做的确培养了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然而我却忽视了老师应让学生感知在做数学题时需要择优选择,选择最简便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计算当天的经过时间时我们发现画线段图和直接用结束的时间减开始的时间这两种算法当然是后者更容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