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能用刻度尺画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2、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 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教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
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学生感兴趣的“比一比谁的线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为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端点 端点(2)教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一定长度的。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殊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
[设计意图] 经过身边实物、同桌比较二个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并积聚了大量的线段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教学,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接受状态饱满。由趣促习,能够很好地保存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此外,由教师介绍两个端点,加上很形象的两个小竖,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端点问题的歧异。
2、寻找线段
(1)师: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放平在桌子上。
师述: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就可以看作线段,尺子的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2)师:小朋友观察一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也可以看作是线段?(观察、考虑两分钟)
(要求:要说完整话。比如:什么的边缘是线段。)生1:电风扇风叶的边缘可以看作线段。生2:黑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3:窗户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4:课程表的框边也可以看作线段… …(以上的回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完整的。)[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本环节中,由教师介绍周围的线段到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线段,面对眼前熟悉的情景却要寻找全新的朋友,学生的探究愿望和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产生了明确的学习需求。
3、折线段
(1)师:现在老师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展开,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中间有条线段。
师:对了,中间的这条折痕我们就可以看作线段。
(2)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长方形纸折折,看看怎样折折痕最长?怎样折折痕就比刚才老师折的短? 学生动手操作。
交流自己的折法,总结对角折时折痕最长。
[设计意图] 由教师示范折长方形纸到学生自己折,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的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4、画线段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师:谁来介绍一下线段有哪些特点? 生1:线段是直的。
生2:线段还有两个端点。
生3:画线段时还要装上两个特殊标志。
[设计意图] 学生经历了画线段的过程,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牢固掌握了画线段的方法,也总结出了线段的特点,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二、方法应用及课堂检测。A卷:
1、判断线段。
师述:只要符合(1)直,(2)有两个端点和两个特殊标志,这两个条件的就是线段,和它的位置是没有关系的。
2、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
()条()条()条()条
3、用直尺把下面的两点连成一条线段。
• • 小结:连接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4、下面有三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
• •
小结:连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画三条线段。
5、下面有四个点,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 •
• •
小结:连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点,可以画六条线段。B卷:
1、填一填。
线段是()的,有()个端点。三角形由()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条线段组成。两点之间可以画()条线段。线段有长短吗?()
2、画一画。
(1)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3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
[设计意图] 通过分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师:小朋友,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 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明确线段的特征和画法。
五、作业布置。课本第7页练习一的第7、8、9题。附:
A卷答案:
1、第2和第4是线段。2、4、3、4、6
3、略4、3条5、6条 B卷答案:
1、直、两;3、4; 一; 有。
2、略。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
2、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能用刻度尺画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2、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 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教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
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学生感兴趣的“比一比谁的线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为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端点 端点(2)教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一定长度的。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殊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
[设计意图] 经过身边实物、同桌比较二个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并积聚了大量的线段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教学,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接受状态饱满。由趣促习,能够很好地保存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此外,由教师介绍两个端点,加上很形象的两个小竖,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端点问题的歧异。
2、寻找线段
(1)师: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放平在桌子上。
师述: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就可以看作线段,尺子的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2)师:小朋友观察一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也可以看作是线段?(观察、考虑两分钟)
(要求:要说完整话。比如:什么的边缘是线段。)生1:电风扇风叶的边缘可以看作线段。生2:黑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生3:窗户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4:课程表的框边也可以看作线段… …(以上的回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完整的。)[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本环节中,由教师介绍周围的线段到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线段,面对眼前熟悉的情景却要寻找全新的朋友,学生的探究愿望和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产生了明确的学习需求。
3、折线段
(1)师:现在老师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展开,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中间有条线段。
师:对了,中间的这条折痕我们就可以看作线段。
(2)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长方形纸折折,看看怎样折折痕最长?怎样折折痕就比刚才老师折的短? 学生动手操作。
交流自己的折法,总结对角折时折痕最长。
[设计意图] 由教师示范折长方形纸到学生自己折,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的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4、画线段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师:谁来介绍一下线段有哪些特点? 生1:线段是直的。
生2:线段还有两个端点。
生3:画线段时还要装上两个特殊标志。
[设计意图] 学生经历了画线段的过程,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牢固掌握了画线段的方法,也总结出了线段的特点,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二、方法应用及课堂检测。A卷:
1、判断线段。
师述:只要符合(1)直,(2)有两个端点和两个特殊标志,这两个条件的就是线段,和它的位置是没有关系的。
2、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
()条()条()条()条
3、用直尺把下面的两点连成一条线段。• • 小结:连接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4、下面有三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
• •
小结:连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画三条线段。
5、下面有四个点,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 • • •
小结:连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点,可以画六条线段。B卷:
1、填一填。
线段是()的,有()个端点。三角形由()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条线段组成。两点之间可以画()条线段。线段有长短吗?()
2、画一画。
(1)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3)画一条比3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
[设计意图] 通过分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师:小朋友,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 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明确线段的特征和画法。
五、作业布置。课本第7页练习一的第7、8、9题。附:
A卷答案:
1、第2和第4是线段。2、4、3、4、6
3、略4、3条5、6条 B卷答案:
1、直、两;3、4; 一; 有。
略。
《认识线段》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
2、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能用刻度尺画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各种类型的三角形、量角器一个。
过程设计:
学习过程:
一、学前指导
1、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2、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 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教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
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学生感兴趣的“比一比谁的线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为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
二、自主学习
1、认识线段。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端点 端点(2)教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一定长度的。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殊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
?
三、合作探究
2、寻找线段
(1)师: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放平在桌子上。
师述: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就可以看作线段,尺子的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2)师:小朋友观察一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也可以看作是线段?(观察、考虑两分钟)(要求:要说完整话。比如:什么的边缘是线段。)生1:电风扇风叶的边缘可以看作线段。生2:黑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生3:窗户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4:课程表的框边也可以看作线段… …(以上的回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完整的。)
3、折线段
(1)师:现在老师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展开,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中间有条线段。
师:对了,中间的这条折痕我们就可以看作线段。
(2)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长方形纸折折,看看怎样折折痕最长?怎样折折痕就比刚才老师折的短? 学生动手操作。
交流自己的折法,总结对角折时折痕最长。
四、精讲释疑
4、画线段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师:谁来介绍一下线段有哪些特点? 生1:线段是直的。
生2:线段还有两个端点。
生3:画线段时还要装上两个特殊标志。
五、巩固达标
A卷:
1、判断线段。
师述:只要符合(1)直,(2)有两个端点和两个特殊标志,这两个条件的就是线段,和它的位置是没有关系的。
2、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
()条()条()条()条
5、用直尺把下面的两点连成一条线段。• • 小结:连接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6、下面有三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 • •
小结:连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画三条线段。
5、下面有四个点,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 •
• •
小结:连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点,可以画六条线段。
第三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线段》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
【教材分析】
教材在讲解认识线段时,直接给出几条线段的直观图,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线段。并通过让学生量这几条线段的长度,使学生了解到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然后教材通过线段与曲线的对比(练习一的第7题),帮助学生认识线段的直观特征。
【学情分析】
线段是几何初步认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所以教材用直观的方式来说明什么是线段,比较严格的定义到高年级再予以介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具与学具】
课件,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争分夺秒,刻不容缓地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的场面。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 学情预设:这样比较快。
师:为什么从铁管上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直。
课件出示: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等。师:如果把这些东西分成两类,你们会怎么分。学生汇报。并让他们说说理由。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它们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点两个点,按自己的想法把两个点连接起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点。
学生在下面操作,请一名同学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师:大家说的很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中“做一做”的图下面的那句话和三条线。小结:我们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让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
4、量线段和估线段。
师:线段可以度量吗?让学生量一量课本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P7第9题),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度量,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长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5、画线段。
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教师巡视,选出几个不同画法的同学在投影仪上画。让下面的学生评价哪种方法好。
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边画边说。
教师出示没有“0”刻度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小组讨论,试画。
小组派代表汇报。
师: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
[设计意图]:通过看看、摸摸、量量、估估,使学生对线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下面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师: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后就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
3、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看吗?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情预设: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还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学会了量出线段的长度和画线段。
五、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直的 有两个端点 可以量出长度
第四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时内容(课本第59--60页)——认识线段,是教学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础。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而不是下定义。教材通过认识线段的两个特征,生活中找线段,折出线段,画出线段等内容,层次清晰,丰富学生对线段的体验,多方面增强对线段的理解。
学情分析:
线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很多时候他们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念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所以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学好这节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和理解线段,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能画出线段,正确数出并连出线段条数。
2、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借助工具学会画线段。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根任意长的毛线或绳子,直尺,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请注意听,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弯弯一根线,拉直成线段,线段什么样?大家仔细看:线段是直的,还带两个小端点!
孩子们,既然线段这么有趣,我们赶快来了解它,进入今天的开心学习时间吧!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认识线段及其特征
(1)师:请小朋友们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毛线,随意的放在桌子上,观察后再拿起来同桌之间比比谁的毛线长,谁的短。
学生观察后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2)师:孩子们介绍一下你们观察的结果,然后是怎样比的?
生1:我看到毛线放在桌子上是弯曲的,拿起来比的时候拉直了。
生2:我们是把毛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就比较出来了。
师:(边说边操作)大家说的都非常棒,像老师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大家两手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的名字叫线段的端点。线段可以用图形“段的端点。
(3)师: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同桌互相说说线段的特征。
(4)师改变手中毛线的位置,让学生判断是不是线段并说明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有长有短,线段和它的位置没有关系。
2、动手折线段
在日常生活中,直尺、课本、黑板、课桌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把长方形的纸对折,折痕也可以看成一条线段。大家把你手中的长方形纸对折,看一下。
师: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比这条线段短的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比较,交流把自己的折法,师适时给予评价。
师总结:对角折时折痕最长,线段不仅是有长短的,后面我们还会学习到测量它的长度。
3、动手画线段
师(师示范,生模仿)沿着直尺的边画线段:你能根据线段的特点,用自己的方法,借助工具把它画在纸上吗?
”来表示,两头的短竖线表示线 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是怎样画的。
师小结:在众多的工具中,我们一般用直尺画线段比较漂亮,当然除了用直尺,还可以选用其他合适的工具,像三角板,文具盒,课本的边缘等。在画的时候先把工具放平,按紧,铅笔尖紧挨工具的一边,记得标出线段的两个端点哦!
三、方法应用,巩固练习
课本60页想想做做第1——3题
第1题:说说下面哪些是线段。(图形略)
小结:只要符合(1)直,(2)有两个端点,就是线段,和它的位置摆放没有关系。
第2题:每个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填在()里。(图形略)
小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由五条线段围成的。
第3题:用直尺把下面的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小结:连接两点可以画一条线段,两点是端点。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孩子们,回忆一下,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本60页第4、5两题
第4题:下面有三个点,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线段?
第5题:下面有四个点,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板书:
端点
认识线段
直的
端点有长有短
教学设计评选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
宋 玉 秀
怀远县第四实验小学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线段的认识及画法教案专题
第三课时:线段的认识及画法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 5、6页 例
6、例7。【课程标准描述】
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上台动手实践向两边拉线的两头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2.通过小组讨论如何画出3厘米,从各小组展示中比较出最规范的画法,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会用尺子量出线段的长度。
3.初步认识线段,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学习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能用刻度尺画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学习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学生动手捏住线的两端,比较拉前后线的弯曲变化的活动及练习题判断线段的正确率来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各小组对3厘米的画法是否规范上来评价学习目标2。3.通过课堂目标检测第4题的正确率来评价学习目标3。【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多媒体出示优美的线条,让学生欣赏线条的美,对线建立初步印象。
小朋友,你们看这些简单的线条。这些线的学问可大了,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研究一下吗?
2.欣赏后,请小朋友用彩笔在纸上画出你认为最美的一条线。(学生操作,师选取几张贴到黑板上。)
3.这些线都一样吗?谁能给他们分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线有直直的、有弯曲的)
4.揭示课题:认识线段。
师:在线的王国里有许多不同家族的成员,今天我们要认识其中的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线段”。(出示课题:认识线段)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评价目标1)1.感受线段的“直”
(1)看:(拿起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2)猜:请小朋友猜一猜,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师作状后请学生猜)
(3)拉:学生自己动手把线拉直。
(4)比一比: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那跟线有什么不同?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1)导思:用一手捏住线的一头能得到线段吗?(做动作)
(2)指出:这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两个端点”。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3)请同桌小朋友互相指一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
3.出示线段示意图,说明线段可以用“两手拉直的一段”表示。(多媒体出示)4.练习。(做一做第1题稍作改动)多媒体出示: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评价目标1、2)
5.认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线段(渗透线段有粗细长短)(评价目标2)
(1)实际生活中的线段还有很多,下面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课前准备好的一些东西,找出里面长得像线段的物体或指出哪样物体上有线段。与同组的小朋友交流。
(2)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3)小结:是啊,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尽管它们粗细长短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两个端点,而且都是直直的。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评价目标1、2)
1.你想给你的新朋友“线段”画一幅画吗?线段是直直的能直接画吗?那怎 么办呢?(用尺)设想:你还能用其它工具画线段吗?试一试,画一条线段。
2.学生独立画线段,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各种画法。
3.交流画法,选择让不同方法的学生回答,并在黑板上示范画。(评价目标2、3)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并说出画法。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并评价哪位同学画的规范。学生操作后汇报。
4.折线段。(评价目标1)
(1)线段不仅可以画还可以折,请小朋友们拿出长方形纸折一折,然后把你折的线段指给同桌看,并指出它的两个端点。
(2)你能折出比刚才那条线段更长的线段吗?短的呢?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线段的用途可大啦!不信,让我们一起去“智慧宫” 里闯关吧!
1.第一关:数线段。(评价目标1)
(1)多媒体出示:这些图形各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的?填在书上。(2)指名交流
2.第二关:连线段。(评价目标1)
出示两个点,提问:谁能以这两点为端点画线段,这样的线段能画几条? 出示三个点,在每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几条?猜猜画出了什么图形?画一画然后检查。出示四个点,还是每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几条?独立完成。数一数,交流 五个点呢?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从线段王国里走出来,你对线段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谁来说说你心目中的线段。对于线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你能用线段创作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吗?并且数一数它是由多少线段围成的? 3.激励探索:生活中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只要大家勤动脑,勤动手,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学习目标检测】
1.判断线段
2.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
3.填一填(评价目标1)
(1)线段是()的,有()个端点。(2)三角形由()条线段组成。(3)正方形由()条线段组成。(4)两点之间可以画()条线段。(5)线段有长短吗?()4.画一画(评价目标3)
(1)画一条长6厘米的线段。(2)画一条比7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3)画一条比3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