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写作《人物动作描写》教案 新人教版
《人物细节之动作描写》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细心观察人物关键性动作。2.能够运用恰当的动词呈现人物动作细节。3.能够使用合适的修饰词修饰人物传神动作。教学重难点:
1、能够运用恰当的动词呈现人物动作细节。
2、能够使用合适的修饰词修饰人物传神动作。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音频播放《中国功夫》引入课题——人物动作描写。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细心观察人物关键性动作。2.能够运用恰当的动词呈现人物动作细节。3.能够使用合适的修饰词修饰人物传神动作。
三、实现学习目标
(一)学会细心观察人物关键性动作。
1、老师展示人物动作图片
2、看图片细观察,运用恰当的动词描述你所看见的人物动作。
(二)能够运用恰当的动词呈现人物动作细节。
1、课内经典:选择恰当的动词填空并分析人物形象。
《背影》文段
我看见他蹒跚地()到铁道边,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过铁道,要()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显出努力的样子。
(探、走、倾、攀、缩、穿、爬)
2、老师演示以下的动作,同学们观察后,使用一连串恰当动词,呈现人物动作细节。——“老师走进教室”
(三)能够使用合适的修饰词修饰人物传神动作。
1、课外赏析:找出精彩动词及修饰词并分析人物。
擦黑板
李孟迁轻轻的拿起黑板旁的抹布,蹲在水桶旁,用力上下搓洗着。随后将干净的抹布小心翼翼叠成方形,用手紧紧的按住一边,慢慢从左移到右,她弓着身,低下头,那一丝不苟的神情就像是在雕琢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2、给下面句子加上合适的修饰词,使句子更传神。例:他(用手指着我气势汹汹的)朝我走过来。
练:他()蹲在角落。
四、课堂练兵
观察图片,合理想象,详细写出小男孩抓蝴蝶的动作过程。(用3-5个动词及合适的修饰词)
五、总结收获 人物细节之动作描写:
①动作观察要仔细②动作描写要详细③动作修饰要精细④人物个性要突出
六、布置作业
观察你身边的同学,写一篇关于人物动作特写的小作文。
要求:①200字以上;②写出人物独具个性的动作;③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七:板书设计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单元编写意图 :第二单元继续学习有关人生的课文。五篇课文是《理想》(流沙河)《短文两篇》(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第一次真好》)《人生寓言(节选)》(周国平)居里夫人)《我的信念》《〈论语〉十则》(。人生,是一个大话题,分析起来,又有方方面面,上一单元侧重回答,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不幸,该怎么办,这一单元,侧重理想与信息,递进了一层。理想与信念,实质上是人生的选择,要有所为,就要有所无为,正像《理想》中所说的,“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行道树》中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就是说,行道树这样的奉献者,获得的是深沉、神圣,同时又是以承受痛苦为代价的。《人生寓言》也讲了选择,白兔被赐予月亮,结果并非好事,白兔醒悟了,她选择了弃权。落难王子,在厄运中挑战命运,也是一种选择。居里夫人《我的信念》,归结起来是说,她相信自己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是正确的,她也是有获得,有牺牲,她相信,她所作出的牺牲是对的。《〈论语〉十则》除讲学习之外,就是讲做人。本单元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上了一个台阶,内容比较深沉、严肃,理性的成分浓厚得多,三篇精读课文几乎通篇都是哲理。这样的编排,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一个层次。很明显,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是不可倒置的,现在这样的编排是循序渐进的。学习第二单元,正值上半学期的学习高峰期,安排这么一个单元是合适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本单元的阅读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可以从中认识,一个高尚的人,怀有怎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并为此而执著地奋斗不息。阅读这个单元,就是与一颗颗高尚的心灵对话,熏陶感染之下,对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很有益处的。本单元选文,同样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丰富多样。《理想》是一首诗,《短文两篇》是短而好的散文,《人生寓言》是现代寓言,《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的随笔,《〈论语〉十则》是文言语录。同样是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既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又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既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又注意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五篇课文编排的顺序是考虑内容的逻辑联系的。第一篇《理想》具有总起的性质,定为精读课文。接着的两课,对于《理想》一课来说,都具有举例性质,是从一般到个别,感受具体的形象又可以充实对哲理的认识。读了《理想》,更容易感受行道树的形象、白兔的形象,落难王子的形象,感受了这些形象,又可以具体地理解《理想》中的种种哲言睿语。在两课比较轻松愉快的略读之后,再精读《我的信念》,一个实实在在的楷模展现在面前,学生自然会进一步思考自己的人生。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从家庭到校园,到社会,关注周围人们的语文生活,一方面汲取营养,一方面干预语文文字使用中不规范不文明的现象。本单元教学要求,与上一单元既有延续性,又有所提高。要求熟读课文,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继续练习朗读,并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其中“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是新的要求,是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提出来的。拿两个单元中的两首诗来说,《在山的那边》,有象征意义,但是毕竟比较浅显,《理想》一诗则通篇都是意味深长的哲言睿语,非联系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不可。
第6课 理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优美,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字斟句酌,细心研读种种哲言睿语。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阐述、赞美理想的熏陶感染中,净化灵魂,提高人生境界。
2、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1、朗读训练
2、通过关键的诗句,探究全诗的脉络
3、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意象。
3、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联想想像法、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理想”两个字我们从小就听说过,并且从小到大老师一直会问,你们的理想是什么?现在,我们暂且不讨论大家的理想是什么,一起来用这个词造个句。
师:理想是种子,让贫瘠的心田变成绿洲。
理想是船浆,荡起驶向彼岸的生命之舟。
理想是翅膀,承载起翱翔于蓝天的力量。
现在请同学们来试一试,发挥想象,每人造一个句子。生: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把这些句子连接起来,我们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为一名诗人了。在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王家新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流沙河的一首关于理想的诗,看看诗人笔下的理想有着怎样深厚的含义,看看这两首诗是否有某些相通之处。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来听一段范读,同学们可以根据范读,划分诗句朗读节奏,也可轻轻地跟着默读。
二、朗读
1、师播放音频文件范读
2、再次播放范读,生跟读一遍
师:下面我再将范读播放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听其中的语调、音律和词语的轻重缓急,自己轻声地跟着朗读一遍,体会诗中的情感和韵味。(生有感情地跟读)
3、正音、正字。
师:将书P29的字词齐读3遍
4、自读
师:好的,刚才已经听了两遍范读,前几个星期我们已经反复地强调过,朗读要根据文中内容和情感的变化来调整语气和节奏。在这首诗中,共有12个小节,根据内容和情感的转换,我们要注意对朗读语气作这样的把握:第1小节,明朗坚定的语气,2~7小节,悲壮沉思的语气,8~11小节,劝告警醒的语气,12小节,欢快奋发的语气。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训练,揣摩这些语气的不同。
5、分小组朗读
师:下面,我们要进行一个小型的诗歌朗读选拔赛,每组读3小节,其他三组做评委,对朗读的这一组做出点评,看看哪一组读得最好。
6、各小组作朗读点评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比赛,同学们的朗读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了,很好。我们反复强调,语文,尤其是诗歌,只有通过不断地朗读,背诵,才能逐步理解诗句的含义,品味作者的情感。下面,我们具体来探讨每一小节的诗句。
三、精读研讨
1、品读第1节
师:这是一首哲理诗,现在再将第1小节的诗齐读一遍,四人小组讨论、思考:
a)这一小节的四句诗有什么特点?
b)这一小节的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c)“路”、“黎明” 指的分别是什么?
生:第一节诗句之间好象是一个连环套,一句扣一句,读起来很有气势。
师:对了,在这一小节中,下一句诗的开头就是上一句结尾的词。这种“以上句末尾的词语作为下句开头的词语”的修辞方法叫做“顶针”,又叫“顶真”。我们还可以形象地称作“蝉联”、“接龙”、“连环套”等。那么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是什么呢?
生:使得句子之间环环相扣,气势连贯。
师:很好,今天我们又学了一种新的修辞手法。那么在这一小节中,诗人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用了4个比喻,分别把理想比作“石”、“火”、“灯”、“路”。师:很好,这里运用了4个比喻,使“理想”这一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那么,这里的“路”和“黎明”又分别指什么呢?哪位同学来说一下。生:“路”指人生前进的方向,“黎明”指理想境界。
师:很好,把这个意义加进去,诗句就变成了“理想照亮了前进的方向,引你走到理想世界。”这里用了四个比喻,重点放在后两句,生动形象地告诉人们,理想是前进的方向。这一小节起到一个总领全诗的作用,总说理想的意义。下面几个小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理想的意义作出诠释。
第二课时
一、精读探讨
1、品读2~7 师:上节课,我们举行了一个小型的诗歌朗读比赛,这节课上,我们要举行一个诗歌评论会,请同学们再次展开讨论,说说你们最喜欢哪句诗,或者哪一小节的诗,为什么,好处体现在哪里?每位同学做一个小小诗歌评论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生: 明确:
①第2节: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理想。
理想具有时代性、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也运用顶针,从生活状况、社会秩序两个角度说。)
②第3节: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珍珠链”:把理想比作珍珠,从古到今,人类的理想有如串起来的珍珠链。“脊梁骨”:一代一代人的理想,使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
③第4节:重点在后两句,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艰巨性和长期性。
罗盘,导引方向——理想使人明确方向 船舶,载你远航——理想必然能够实现
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④第5节:理想给人力量
微笑地观察生活——理想使人乐观
倔强地反抗着命运——理想使人充满斗志
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人充满活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⑤第6节:为崇高的社会理想奋斗,往往要牺牲个人利益 理想应是崇高的社会理想,而不是“黄金梦” 牺牲:黄金梦的破碎,个人利益;
获得:自私心得到洗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
⑥第7节:为理想而奋斗的人,不被人理解,甚至遭到反对,从而使奋斗者陷入寂寥的境地。
寂寥里的欢笑——享受斗争的欢乐 欢笑里的酸辛——遭人误解、反对
第三课时
一、精读探讨
1、品读8~11小节
师:后面几个小节的诗句较难理解,我给每个小节设置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只要理解了这几个问题就可以了。
a)第8节中“大写的人”是指怎样的人?
b)第9节中,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说明了理想具有什么作用?
c)第10节中,请你举一个例子,说明理想被“玷污”或“扒窃”,“考验”指什么?
d)第11节中,为什么说英雄“可厌”、庸人“可笑”?
明确:
a)大写的人——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b)比喻,理想能让罪人恢复正常人的灵魂,引导浪子走回正轨,理想的教育引导作用。
c)“十年”间,共产主义理想被玷污,共产主义信念被动摇(扒窃),考验你是否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坚定不移。
d)英雄夸耀当年,不再立新功,躺在功名簿上争名夺利,因此可厌;庸人不愿意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因此可笑。
二、品读第12节
师:“理想开花”、“理想抽芽”比喻的是一种怎样的现象?
生:今天的理想之花,结出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长成明天的浓荫。师:很好,概括起来,也就是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为之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成果。结句为什么这么写,而不是照应开头?形容的是怎样的一片景象?
生: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理想的最好时代。
师:很好,以这样的诗句做结,诗人是在鼓舞我们树立理想,并为之奋斗。下面,我们将这首诗的脉络再做一次梳理。板书:
(1)总说理想的意义(2~3)理想的历史意义(4~7)理想的人格意义(8~11)理想的人生意义
(12)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全诗赞扬理想的意义,鼓舞人们,人生一定要有理想,并为之奋斗
三、练习研讨
师:看课后研讨与练习一(3)
《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进取的心。
以上诗句都说,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
四、作业布置
1、模仿第一段,写一段诗句,以爱心、亲情、生活、追求等为客体。
2、同步练
第7课 短文两篇
行道树
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培养语感的基础上每人提出1——2个问题。
2、联系生活实际把握课文主旨,深入理解:“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3、了解作者运用的象征、比较手法,提高写作技巧。
4、在朗读与讨论中打开语言表达的闸门,培养学生交流习惯,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2、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进而让学生多读、多说、自愿做、自愿学。
3、了解象征、比较手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书本问题时联系生活实际也是一种能力。
2、让学生感受到多读、多观察、多交流是打好语文功底。提高自身素质的好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好,老师今天挺高兴的,因为老师找到了许多美丽的或是很有收藏价值的图片,你们有兴趣和老师一起看看吗?请欣赏![关于行道树、灯红酒绿、城市的烟囱、警察抓小偷、运动场上等6张图片] 这些图片美丽吧!看图片时你应该想到了一些词来描述图片吧,老师很想听听你们的描述,接下来就让我们慧眼识宝,再看几眼这些图片,把你想到的说给大家听,好吗?
学生用到的词语:翠色欲流、郁郁葱葱、朦朦胧胧、舒适„„
看来大家的语文功底挺不错的。其实老师让大家看图片是想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行道树》的课文内容。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行道树》这篇课文究竟写了些什么吗?让我们来听听课文录音感受作者的心语;
三、解答问题,品味文章大意。
1、为什么说“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堕落的一个义项是沦落、流落。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了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他们的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因为跟原始森林里的同伴相比,他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相比,他们寂寞、孤独,堕落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
2、为什么说“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因为车辆、烟囱不断地制造烟尘,污染城市环境,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但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囱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
3、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的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从事神圣事业的人甘愿自我牺牲,像行道树放弃原始森林的优越条件一样放弃了他们可以享受的幸福,放弃了可以得到的欢乐。但当你为神圣的事业承受痛苦。为人们的幸福牺牲个人幸福时,别人的幸福会使你幸福,这种幸福是深沉的幸福。]
4、“朝霞的彩旗”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
5、为什么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文中说:“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污浊严重损害了市民的健康,遗憾的是,人们竟然习惯了、麻木不仁了,不想办法治理污染了。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清新,但毕竟力量有限,改变不了大局,它们为城市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快乐的是它们从事了能为人们带来幸福的神圣事业。]
四、完形填空,为“行道树”画像。
我们立在城市的飞尘里。这无疑是一种堕落。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的点缀。但我们会在春天(),在夏日()。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而我们在(),在(),在不被了解的()。但我们苦熬着,牙龈(),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当我们看到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的呼吸着(),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是的,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要迎接()。师问:作者笔下的行道树,具有怎样的品质?(学生回答,师引导学生达成共识:行道树为他人而放弃安逸生活,甘愿承受痛苦,无怨无悔,不求回报地为社会做贡献,他们是无私奉献者的化身。)
五、你说我说大家说: 话题:你身边有那些“行道树”一样的人?他们为人类带来了什么?(学生可能谈到的话题)讨论
1、清洁工清扫街道,为我们送来清爽;
2、解放军驻守边疆,使我们幸福安宁;
3、白衣天使救死扶伤,让人们恢复健康;
4、人民教师勤勤恳恳,传递人类文明;
5、运动健儿奋力拼搏,为我们带来感动;
6、航天员飞上太空,为人类积累航天经验;„„
[ 幻灯放映救死扶伤、逮捕罪犯、运动员拼搏等的图片]
六、了解写作手法,学习写作技巧。作者写的是“行道树”,但我们还会想到身边的其他人和事,这是因为作者用了一定的写作手法,谁能说说文章中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1、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用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一定的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塑造了无私奉献者的化身——行道树,使我们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象行道树一样的人和事)(2、作者用了比较手法,作者把行道树和谁作了怎样的比较)
生活环境: 舒适 优雅 生活环境:在城市的飞尘里
[a、作者把行道树和山上的伙伴做了比较,说:“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行道树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但行道树认为是“自己选择的”,并在“春天勤生绿叶,在夏日献出浓阴”。
b、作者把行道树与城市中的人们也做了比较,文中说:“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灯红酒绿,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说明行道树甘愿承受痛苦。] 师:作者恰当的运用了象征和比较的写作手法,使得文章读来朗朗上口。希望大家以后在写作中合理地运用这些手法,写出美文佳句来。
七、升华主题,帮助学生确立人生观。
是的,是科学家、是白衣天使、是航天员、是清洁工、是人民警察、是边防战士、是运动员„„是无数的平凡而伟大的人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为我们带来了幸福、祥和、清新与感动„„ 但是,在感动的背后蕴藏着无数奔波的辛酸和被人们误解的痛苦,这个你们了解吗?
师:这个事实也正是作者想通过《行道树》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这个哲理就在课文中谁能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放声朗读
感受这句话的含义。
师: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那我们就不要当什么科学家、白衣天使、人民警察了,行不行?
师:对了,人是要有理想的,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会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没有理想的人生是苍白的,有自我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心系社会的人生是灿烂辉煌的。在这里老师愿你们人人有梦,并祝愿你们把理想写在今天,把成功写在未来。
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叫《行道树》,是以“我们”为中心,写了“我们”这些行道树的忧愁与快乐。
顾名思义,“行道树”就是马路两旁的高高耸立的绿树。它们在喧闹繁华的尘世之中,头顶没有凉凉的白云;身旁没有丛丛的花草;脚下,也没有清清的小溪。有的只是城市中的烟尘。它们被人忽视,没有人会去赞颂它们,欣赏它们。于是,它们懂得了“痛苦中的深沉”。再无怨恨,依旧吸进的二氧化碳,散发的是清新的空气;依旧默默地立在两旁,装点着这繁华的都市;依旧带着笑容,迎接明天的太阳。
这不是无私奉献的精神么?不在乎旁人是否注意自己,只是一味地微笑地挺着胸膛,静静地努力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点缀着世界,尽管也有寂寥,但同时也有“寂寥里的欢笑”。我们中国的雷锋!不就是个家喻户晓的典型例子吗?一个沉默的英雄,中华的骄傲!
我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我也没有无私奉献过,甚至很少考虑这个问题。别提奉献了,有时我连小小的事也做不了,因为我并不想做。我现在还无法像雷锋叔叔那样舍己为人。但是难道我连一棵树都不如吗?行道树,用它们所能拥有力量为人类奉献着,我也有一份力量!我也可以奉献我所能做的小小的事:为穷苦的人捐资;给可怜的人多一点慈善爱;对别人多一点宽容„„,只要我,哦,不!是我们只要从小小的事做起,今后我们一定能做很多大大的事!就像,一排行道树一样。
路灯(仿写行道树)
我们是一列路灯,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我们没有华丽的衣着,我们唯一的装饰,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但我们并没有抱怨世界的不公,我们无怨无悔,因为这种命运使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黑暗中发出光亮,不必在风雪中傲立于路边,我们愿意在这里做一列路灯。有人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我们认为也惟有这种痛苦把深沉给予我们。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就工作了,发出光亮。而我们却在寂静里,在黑暗里,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而我们仍然发出光亮,为行路的人们照亮夜行的方向,为无家可归的人们带去温暖,为整个城市照亮夜间。
晚上或许有人下晚班的人们在匆匆地迎着光亮回家,或许有些人在有说有笑的散步。是的,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
立在城市的风尘里,我们是一列没有华丽衣着的路灯,但我们是一列快乐的路灯。
第一次真好
教学目标:
1、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2、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认识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
教学步骤
一、谈话法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学走路,第一次叫爸爸妈妈,第一次上台表演,第一次游泳------你们第一次的感觉怎么样?生:《第一次真好》!那么让我们共同来体验这第一次的美妙吧!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作者简介
周素珊,台湾女作家
四、教师检查学生连词成段并作点评
五、学生齐读课文,思考:
1、作者写了她的哪些“第一次”经历?
(第一次看到柚子树,第一次看孵化小鸡,第一次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
2、这些第一次,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明确:
(“第一次看柚子树”和“第一次看孵小鸟”是详写的,其它的“第一次”是略写的。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能更好地表现“第一次”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3、周素珊她认为“第一次真好”,你们觉得“好”在哪里? 要求:速读课文,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后明确:好在“奇妙”“低回品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新鲜而刺激”“回味无穷”。
4、探究:既然说第一次真好,可文中却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
学生思考回答后明确:因为第一次无论愉快不愉快,但感觉都是新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激,给人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使人回味无穷。
5、下面请同学们搜索你生活中的记忆,想一想你的生活经历了哪些难忘的第一次,选一次最精彩的告诉大家。
(要求:学生用2——3分钟的时间把经历和句子简单地写下来,然后回答。)
6、学生回答后小结:同学们的第一次真可谓是多姿多彩,因为这些第一次,你们的生命也变得多姿多彩。请齐读最后一段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变得愈益多姿多彩。”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齐读讨论后回答:因为第一次越多,经历也多,感受也越多,所以生命便多姿多彩。
7、说说“你现在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教师要注意引导“哪些第一次是可以尝试的,哪些是不可以尝试的”(如谈恋爱、吸毒、抢劫等)
9、(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三幅图片(①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及感言。②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进行太空旅行及其感言。③刘翔第一次获得奥运会短跑冠军及其感言。)
(2)引导学生看图片后总结:三位知名人士的第一次,感言各不相同,意义也各不相同。阿姆斯特朗的第一次引起了人类历史的大飞跃,杨利伟的第一次,使飞船升空载上了中国人的名字,刘翔的第一次改写了世界短跑的历史,为中国人乃至亚洲人赢得了荣誉。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正因为这么多人精彩的第一次,才推动了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多多地尝试有益地第一次,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编织成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让这不寻常的第一次,把我们人类推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六、布置作业
以《第一次,我忘不了你》为题,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第一次真好 :喜悦——新奇 奇妙——低回品味——不可磨灭
新鲜、刺激——回味无穷 作用:使生命多姿多彩 感悟:珍重第一次
第8课 人生寓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从白兔的生活体验、落难王子的命运,感悟人生,辩证地对待财富与不幸。
2、结合已有知识,探究寓言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
1、品味、积累准确、形象的语言,复述课文。
2、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教学重点:
1、掌握寓言的特点。
2、理解《白兔和月亮》、《落难王子》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1、使学生通过学习,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表演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应该听说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吧,这个成语从一则寓言故事中得来,大体是这样的:
战国时期,长城附近住着一个老头,养了很多马,名叫赛翁。有一天,不知什么原因,他家的一匹马逃走了。乡亲们纷纷跑来安慰他。老头却十分平静地说:“没关系,丢失好马虽然是一大损失,但没准会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一段时间,那匹马奇迹般地跑回来了,并且还带回来一匹北方匈奴的良马。乡亲们又纷纷前来道贺。这时,老头又意味深长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他有个酷爱骑马的儿子,天天骑着良马出去玩,有一天不小心从马上掉下来把腿摔断了。左邻右舍又来探望、安慰他。这时老头又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一年后,北方匈奴入侵塞内,青壮男丁都被抓去当兵,十有八九都死于战场,而这个年轻人却因为摔断了腿未上前线,保全了一条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祸和福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有时候坏事能变成好事。当我们受到挫折或遭遇不幸时,常会用“塞翁失马”来安慰自己或别人。
刚才我们讲的是一则寓言故事,同学们知道什么叫寓言吗?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一般结构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的。西方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的寓言故事有不少保存在《庄子》、《韩非子》等作品中。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著名作家周国平的两篇寓言。
二、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
周国平,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博士、研究员,其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主要作品有《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等。2.课文导语 生阅读导语
师:寓言由一个故事和寓意组成,故事仿佛是身体,寓意则是灵魂,学习寓言最重要的是领会蕴含于故事中的寓意。那么寓意如何去领会呢?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找对比,找变化,看故事发生前后主人公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为何而产生?回答好这两个问题,用心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3.初读课文
师:现在我们就运用这个方法来学习这两则寓言,首先齐读《白兔和月亮》。
二、内容研讨一
师:读过一遍课文,我们来考虑这样几个问题:
1、第一、四段对白兔的心情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描写,请从这两段中,找出四个构成鲜明对比的四字词语。说说兔子的心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寓意。明确:
1、无忧无虑,心旷神怡;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2、月亮是何等珍贵的物品,而青草是如此平凡。天空可以泰然拥有月亮,而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如此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
3、拥有非分之财并过分看重财富,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三、内容探讨二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下一则寓言《落难的王子》,请同学们先把课文齐读一遍。师:我们一起来探讨这样几个问题:
1、文中“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两句和“天哪,太可怕了„„”分别出自哪几个人之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2、王子的性格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3、请在文中划出本文的主旨句,概括寓意。明确:
1、王子、我、其他人;对比写出人世间没有不能承受的苦难。
2、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炼,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3、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四、活动体验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两则寓言来准备两个课本剧,《白兔和月亮》结尾处说“兔子去拜见诸神之王” 请同学们前后相互合作,扮演拜见时的情景。《落难的王子》一则一人演王子,一人演路人,准备好之后上台表演。
第9课 我的信念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一次是化学、一次是物理,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科学研究。有一次一位记者惊讶发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一块价值极高的奖牌尽然在她的一个小孩手中当作玩具玩耍,记者不仅问其缘由,她却不以为然的答道:“我是要让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其实就跟玩具一样,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居里夫人(玛丽•居里)。
二、听写8、9课字词
1鞭策 2报酬 3奢望 4蹂躏 5懊恼 6泯灭
7猝然长逝 8问心无愧 9获益匪浅 10多愁善感
三、自学课文
(一)学生默读、思考,试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坚韧不拔 树立信心 问心无愧 尽己所能 执着勤奋
集中目标 探讨真理 献身科学 生活简单 保持安宁
不图财富 追求自由 克制自己 热爱生活 沉醉科学
(二)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板书:
思想理念:探讨真理、不图财富、献身科学、沉醉科学
环境需求:生活简单、保持安宁、追求自由
工作态度:集中目标、树立信心、坚韧不拔
尽己所能、执着勤奋、问心无愧
(三)学生提问。
1、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
因为求学时虽然很孤独,她和她的丈夫却能有时间、有精力在一起从事科学研究,并最终发现了镭。这说明了她对科学的渴求,对科学研究的热忱。
2、怎样理解:“我们唯一的希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环境,自由的精神。
3、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因为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魅力无穷,这种美,这种魅力,有如神话故事一般,在这样美妙的科学世界面前,科学家就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的小孩子一样。这反映作者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
4、“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中的“某种力量”指什么?
这种力量是一种复合的因素——完成的决心: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对真理的渴求: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讨;科学魅力的吸引:这种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崇高的使命感:科学事业是造福人类的事业。
5、“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的含义是什么?
科学可以发现世界的优美,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这种美,具有无穷的魅力,使人兴趣盎然,使人乐此不疲:好像一个小孩子置身在大自然的景色之中,有好像在梦幻中一般,有又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6、“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中“纯粹研究的观念”指什么?
居里夫人把自己的科学事业称为“纯粹研究”,是纯粹为着探讨真理而研究的,丝毫不存名利之想:镭的发现,本可以获得一笔巨大的财富,然而居里夫妇淡然处之,连申请专利的热情也没有。
7、“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讲究现实,是通过工作取得物质利益,因为生活毕竟需要金钱,获得很多的报酬才能享受很好的生活。居里夫人对此持肯定态度。
梦想家,是为研究而研究,为工作而工作,为理想而研究而工作,完全不存在物质利益的观念。居里夫人即是。
最基本的特征:献身事业,全身心投入事业,事业就是一切,根本不考虑物质利益。从居里夫人放弃专利,可以看出她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8、“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一句中,“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是什么意思?
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世界的,是揭示物质世界的规律,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的。认识了规律,发现了奥秘,就会觉得这世界真奇妙。优美是指物质运动规律以及物质内部结构。学了物理、学了化学,就会感觉世界的优美。科学越发展,世界越是展现它的优美,所以说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9、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系?
她那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强的信心,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那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她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构成了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也正是她取得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关键之所在。
五、课外作业
习作
第10课 《论语》十则
教学目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3.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文。
3.研读前五段内容。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全班齐读。
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3.正音、正字。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重点词语。
a.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重点掌握下列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死而后已。
◆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
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
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须重点讲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吾日三省吾身
c.传不习乎?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朗读、背诵:
反复朗读,直到成诵。
五、作业:
①背诵课文。
②抄写、识记字词。
③预习剩余部分内容。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研读后五段内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③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一、检查作业:
①背诵课文。
②考查句子的翻译及其重点词语的解释。
二、理解后五段内容:
按第一课时要求,逐句翻译剩余各段。
教师须重点讲解的:
①见贤思齐焉。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③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④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概括思想内容:
指导学生将课文有关内容归纳到如下几点:
①学习方法 ②学习态度 ③思想修养
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学习体验:
①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②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③“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④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五、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
②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
第三篇:人物动作描写(教案)
人物动作描写
按板中学 吴敏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动作描写的作用。
2、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教学重点: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动作描写将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表达了什么主旨?
生:歌颂了深挚的母爱。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诗中所描写的场景?
生:诗中描写慈母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场景。
师:最能具体形象地表现慈母之爱的诗句是什么?
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这两句诗中哪一个动作细节最能体现这种慈母之爱?
生:密密缝。
师: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一下这一场景。
学生畅所欲言。
师小结:“密密缝”三个字,虽然描写的是母亲普通的动作细节,却让人想到在昏黄的油灯下,白发苍苍的老母专注地穿针引线,针脚那么细密、结实,仿佛她把对儿子的祝福和担忧都融入到了一针一线之中。笃深的母爱,就是通过“密密缝”这个动作细节具体生动地传达出来的。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写作技巧——人物动作细节。
二、明概念,教技法:
(一)什么是动作描写?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做动作描写。简单的说,动作描写即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老舍说过:“行动描写可以使人物站起来”成功的动作描写能使读者感到作者笔下一个一个栩栩如生的活人,人物的精神世界才能充分展示,人物的形象才能真正站起来。
(二)教技法
那么,如何才能把人物的动作描写细致、生动呢?今天我来教大家三种写作技法:
方法一:综合法
1、出示例文:
A句:王敏每次听课都十分认真,非常专心。她从来不做小动作,也不和旁边的同学说话,把老师讲的知识都记住了。
B句:上课时,王敏总是很认真的听讲。她面对黑板,腰板直直地挺着,双脚成90度平踏在地上,眼睛睁着圆圆的盯着黑板和老师。有时还眨着眼睛思考,有时边听边点着头记。
师:上面两个片断都是人物如何听课的动作描写。比较哪一句描写的精彩,为什么?
2、学生讨论
3、集体交流:B句写的精彩,写出了王敏在听课时身子怎么坐,双手怎么放,眼睛怎么看,从而把王敏认真听讲的样子写的细致辞、具体。
4、教师要点归纳:这就是动作描写技法的第一招:描写细致、具体。为了做到这一点,可将人物的动作描写与人物的神态、心理、语言等有机结合,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因此这种方法叫综合法。
5、实战演练之一:
阅读下面语段,结合动作描写技法一进行赏析。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头靠墙壁着,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6、生赏析,教师评价。
方法二:细化分解动作法
师:传统的武打动作、电视镜头,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小部分,把一个人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一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1、出示例文: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鲁讯《社戏》)
师:上文各语段描写了一件什么事情?采用了哪些动作描写?是如何将这一过程细化分解的?(生发言略)
2、师归纳:“扫、露、支、撒、系、牵、拉、罩”等动词,把捕鸟的动作一一分解开来,形象生动,让我们一看就明白捕鸟的过程或方法是怎么一回事。《社戏》中的“拔、点、磕、退、出”将小伙伴开船的过程写的具体、完整、富有生活气息。
3、实战演练之二:
运用技法二描写同学们课间十分钟的一种活动,要求将此活动细化分解。
方法三:精选动词法
1、出示例文: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2、教师归纳:这是《背影》中父亲穿过铁道为儿子买桔子的一段文字。“蹒跚”的走,说明父亲身体肥胖,走路摇摆;两手的动作是“向上缩”;上身的动作是“微倾”,可见父亲爬上月台是多不容易。通过动作描写,真实生动,准确的写出父亲行动的艰难,突出了其爱子的深情。性的动作要注意动作的前后联系和各自特征,做到准确和生动。所以,在描写人物时,使用动词不可笼统,要仔细辨别各动词的细微差别。
3、实战演练之三:(1)揣摩人物的心理,锤炼恰当的动词填空。天啊!要迟到了!我()开被子,()下床来,()过衬衣,()鞋上子,几步()进了手间,然后()下毛巾,在脸上()了几下,飞快()出屋子。(2)思考下面句中的加点动词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
我到了(别了二十年)自家的房门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三、要点点拨:
今天我们学习了动作描写的三种技法,同学们在运用这三种技法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动作描写要真实。要符合生活实际,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个性特征。
2、动作描写要准确、典型。能选用好动词,用上比喻等修辞手法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3、动作描写和其它人物描写的方法相结合。当人的活动与情感、态度、姿势或表情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们才是有意义的动作,这些人格化的动作,能够创造生动鲜明的画面。
4、通过动作描写要表现人物在“做什么”和“怎样做”。通过 “怎样做”来写人物的个性。对那些与主题关系不大的人物动作,则尽量不写或少写。
四、拓展阅读:
减肥
在班里,黄傅是我的“同党”。她妈妈见女儿越来越胖了,就决心为她减肥。
一个月没见她了,一个星期天,黄傅突然来约我出去玩。只见她一手拿着一根奶油雪糕,一边吃一边嚷着:“牛丽文,看我瘦点没有?”就在我跟她搭讪之间,她手中的两根雪糕就被她消灭了。可她嘴里还念着:“饿死我了,饿死我了!”刚到十字路口,她就直奔对面的副食店,不一会儿就采购回一大包好吃的来。她让我一块吃,我说不饿。她已经急不可待,一个地直往自己嘴里送。我在马路边足足等了她十分钟,眼见一大包好吃的又被她干掉了。我刚松了口气,见她喘着粗气,直了直腰后对我说:“你是不知道,牛丽文这一个月,我妈不让我吃零食,也不让我出来玩,每天做完作业,就让我在家里做健美操,可把我给馋坏了。”说着,忽听她“哎呀”一声,“不行了,我的胃里又演奏起摇滚乐来了。”我只好随她向路边的面食馆跑去,在饭桌旁等着。瞧她那个狼吞虎咽样,我劝她说:“你不能慢点吃吗?”她说:“老毛病,我看是改不了啦,要不我能这么胖。”眼瞅着热腾腾的一大碗肉丝面,一会儿说“片甲不留”了。随后,她一抹嘴儿,看看手表,无可奈何地对我说:“对不起,到点了,我要回家,要不我妈又要骂我了。”
望着她那圆滚滚的背影,我哭笑不得地长叹一声,唉——我的“同党”,你这哪里是约我去玩,分明是让我观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增肥运动。
1、短文将黄傅的馋相分解成哪几个过程?
2、短文运用哪几种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请找出文中精彩的动作描写的句子并作赏析。
答案:
1、文中将黄傅的馋相分解成:直奔对面的副食店,采购回一大包好吃的来,直往嘴里送,吃完后一抹嘴儿,看看手表等一系列的过程。
2、短文将人物的动作与语言、神态描写相结合,生动、形象的为我们展示了黄傅狼吞虎咽的场面,再现了她的馋相。
3、例:我刚松了口气,见她喘着粗气,直了直腰后;此句用“喘,直”动词表现了黄傅粗俗、肥胖,而这得之的原因正是“馋”。
五、作业
运用本课所学的写作技法,描绘运动会中的一个精彩的场景。
第四篇:小学六年级语文写作指导教案人物动作描写
小学六年级语文写作指导教案人物动作描写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哑女卖刀她不能说话无法用富有诱惑力的广告语宣传自己的产品。于是她就在大庭广众中当场演示刀的锋利。她把刀搁在铁丝上一瞬间细铁丝分为两截而刀刃无损她又手起刀落面前的粗帖死吧转眼间被分成数截但刀刃锋利如初。哑女虽未说一句话但她的摊位前排起长龙人们争相购买她的菜刀。顾客们众口一词“好就好在她是通过自己的动作徕说话令顾客信服。”
哑女卖刀如此我们写作文也是这样。作文时我们把人物的一举一动细致描写写出人物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怎样把人物的动作写具体呢这就要求我们用准确的动作词来写人物的活动过程把人物的大动作分解成一个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
二、动作描写概念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做动作描写。
三动作描写范围
动作描写的范围很广。诸如日常生活中的动作生产劳动时的动作文娱体育中的动作军事活动时的动作无所不可。但是无论描写何种动作其目的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服务。因此动作描写切忌漫不经心信手拈来为描写而描写。要力求避免东鳞西爪杂乱无章动作游离于人物性格之外还要防止动作相
仿陈词滥腔表现不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动作描写还常常善于选择人物行动的特定场景在浓淡相宜的背景上描摹独具一格的人物动作以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而把人物的动作置于尖锐的冲突、斗争的漩涡之中来进行刻划则往往更能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四、怎样写好动作描写。
有位同学写了“猪八戒到河边喝水”这们的情节。
这样写太概括太笼统动作不具体因而不生动。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修改为“猪八戒急急忙忙跑到河边也不管水黑不黑、脏不脏趴下身子撅起屁股张开大嘴就‘咕噜咕噜’喝起来。”这里的“跑到、趴下、撅起屁股、喝起来” 等一系列动词把猪八戒“渴不择水”的喝水动作具体描绘出来因而形象生动神。
在写作文时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写出一个人做事情时的动作。如实地写好一个人的动作才能够把人物写活。老师说的话是有道理的。描写人物的动作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是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学会在作 文中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动作那么人物的形象就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的动作呢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写出连贯的动作
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地动作构成的。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一一进行叙述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有些同学认为人物动作难写原因是人物的动作往往是一闪而过既难观察又难描写。其实再复杂、连贯的动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动作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一步仔细观察并选择恰当的动词一步一步地描写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例如他把爆竹放到地上身子离得老远伸长胳膊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前凑。他手打着哆嗦还没等点着爆竹芯吓得扭头就跑。
这个片断中的一连串动作可以分解为三步
1、把爆竹放在地上
2、伸长胳膊往前凑
3、手打哆嗦扭头就跑。可以用“放到、伸长、凑、打哆嗦、跑”等五个动词准确地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动作既具体地写出了“他”放爆竹的经过又生动地表现出“他”胆小、谨慎的性格特点。
二、准确运用词语描写人物行动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符合生活实际。
这是把行动写具体的首要条件。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 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写好人物的举止动作能更好地表现人物鲜明个性与思想境界使人物形象更具活力。
例如《景阳冈》一文中描写武松打虎那一节通过劈下来
抱起跳、退、丢、揪、按、踢、揪住、只顾打等一系列动作把武松打虎的情景描写得非常具体生动。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准确使用词语精选动词力求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形象逼真地写出来。
很简单的事例男生吃西瓜的行动和女学生一定是不同的三伏天半天又没喝到一口水此时吃起西瓜的行 动与平日也一定是不同的。这就提醒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实事求是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写真实地反映生活实际
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表现人物的品质
我们常说“行动从思想中来”就是说人物的行动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内心世界。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2写人叙事中穿插写
人物的动作描写不是孤立的要放在具体的事件中写人物的动作也就是说在叙事过程中需要表现人物某方面 的特点或品质时可进行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人物通过典型的、细致的动作描写更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要分步写清楚
在对人物动作进行细致观察后即要把人物做事情的全过程写清楚又要把人物活动的每个步骤一步一步地写具体这样才能够使得人物形象鲜明文章层次清楚。
习作训练
依据训练内容提示的中心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动作把内容写具体。
例如
1中心句小松开始爬竿啦。
写具体小松开始爬竿啦。只见他纵身一跃用力抓住竹竿像敏捷的猴子迅速地爬了上去。不一会儿他就爬到了竿顶。多高兴啊他笑着向下张望。
2中心句
小红走出教室奔向雨中
写具体
小红走出教室站在走廊里抬起头望了望越下越大的雨猛地缩起胳膊踮起脚向雨中奔去。
3:在放学的路上我看见一位盲人老爷爷慢慢地向前走着。把这句话改得更具体些吗
写具体
在放学的路上我看见一位盲人老爷爷一只手拿着竹竿不停地敲打着地面两只脚小心地向前挪动着。
第一段妈妈开始做饭啦。
第二段弟弟在打乒乓球。
第三段奶奶在给花浇水。
第四段小明认真写作业。
第五段小芳低头画图画。
读读下面一段话看看你能否悟出一些方法。
小磊那可是班上有名的“小迷糊”。一次他拎着书包走进学校看见写字课代表正在教室门口检查同学们的写字用具不禁叫道“糟了”他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身就往家跑。“小磊怎么又回来了”妈妈问。他也顾不上回答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屋子里乱糟糟的连被子还没叠呢。“毛笔毛笔”他找了柜子又翻抽屉总算在床底下找到了毛笔和墨可涮笔瓶呢他猛然想起上次大字课回来他用瓶子捞鱼放在窗台上了。他提起瓶子一股臭味扑鼻而来。原来瓶子里的鱼死了已经泡了好几天了。小磊赶忙把臭水连鱼一块倒掉抄起桌上的笔墨夹着瓶子奔出家门。屋子里柜子张着嘴椅子翘着腿抽屉伸着舌头都在责骂小磊不把它们放好。小磊冒着满头大汗一路上也不住地责备自己。等他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时校园里早已鸦雀无声了。
思考:徐新踢足球的连贯动作是按哪三个环节叙述的划出描写徐新踢球的动词并体会为什么用得确切生动。
放学后操场上沸腾起来了。我跑去一看啊一场小足球赛正在紧张地进行哩只见徐新同学脚下生风带球左闪右躲直奔对方球门。突然一个队员冲过去阻拦只见徐新用右脚把球一点猛地一停又用脚把球往左轻轻一拨晃过对方。然后飞起一脚小足球飞进对方的球门了。
读下面一段话划出写人物动作的词语想一想这些动作反映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每当我看到那两只小兔子甜美地大口嚼着我们采来的青草时心里真美极了。常常情不自禁地蹲在兔笼边看个不停。有时甚至把兔子抱在怀里一手喂草一手给它捋毛有时还把脸贴在兔子身上。
第五篇:写作指导教案人物动作描写1
小学写作指导教案人物动作描
有这样一个故事,,己的产品。于是她就在大庭广众中当场演示刀的锋利。她把刀搁在铁丝上,一瞬间,分为两截,她又手起刀落,面前的粗铁丝转眼间被分成数截,但刀刃锋利如初。哑,但她的摊位前排起长龙,人们争相购买她的菜刀。顾客们众口一词“好就好在她是通过自己的动作来说话,令顾客信服。”
出人物具体
作描写。
三动作描写范围
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服务。
则往往更能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四、怎样写好动作描写。
有位同学写了“猪八戒到河边喝水
具
”这里的“跑到、趴下、撅起屁股、喝起来” 等一系列动词把猪八戒“渴不择水”的喝水动作具体描绘
样做的”是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学会在作文中细致地描写人那么人物的形象就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一、写出连贯的动作
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地动作构成的。把一 1 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例如
3二、准确运用词语描写人物行动
例如
精选动词,真地写出来。
——
,在1要表现人物的品质
2写人叙事中穿插写
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习作训练
例如1
例如2写
例如3:两只脚小心地向前挪动着。
已鸦雀无声了。
并体会为什么用得确切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