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DNA的复制》教案2
《DNA的复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的复制;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及特点。(2)教学难点:DNA复制的过程,特别是半保留复制。
教学过程
关于DNA分子的复制的教学,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课题下的2008北京奥运会的会幑“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导及问题探讨,激起学生和兴趣。然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时间。接下来设置问题:“DNA是如何复制的”?让学生积极讨论。然后才引出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复制过程的推测,从而得出DNA 的半保留复制过程。其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充分利用课本的彩图来分析、学习科学家对DNA复制过程所做的经典实验,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思想,领悟科学探究的魅力,也掌握一种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析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后重带、中带、轻带表示的DNA分子的双链构成怎样的,在整个实验亲代、子一代、子二代细胞中提取出的DNA离心结果说明了什么。通过层层分析,学生不仅能够自已得出结论,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半保留复制。从而也得出了DNA复制的定义。最后,提出相关问题:
(1)什么是解旋:解旋的目的是什么?(2)什么叫子链?复制一次能形成几条子链?(3)简述子链形成过程?
让学生充分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播放多媒体DNA分子复制过程的动态图解。归纳出复制三点过程:
①解旋提供准确模板②合成互补子链③子、母链结合盘绕形成新DNA分子。以上过程可配合板图进行归纳。通过这个过程得出DNA复制的特点:
(一)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是一种半保留复制,即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
(二)DNA复制严格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准确复制,从而保证了子代和亲代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
设问:DNA复制后两个子代DNA分子与亲代DNA分子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
通过设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DNA复制的全过程。接下来让学生总结出DNA复制的四大基本条件:
①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 ②原料:是游离在核液中的脱氧核苷酸; ③能量:是通过水解ATP提供;
④酶:酶是指一个酶系统,不仅仅是指一种解旋酶。
最后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出DNA复制的意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意义:DNA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使物种得以延续。
应用:目前DNA分子广泛应用于刑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如:DNA分子是亲子鉴定的主要证据之一。把案犯在现场留下的毛发、血等进行分析作为破案的证据,与DNA有关。
第二篇:DNA复制教案
第三章第3节《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烟台市福山一中宗健康
Email:health6631@163.com 设计思想
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三节。这一课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非常重要。本节内容又是学习后面第5章内容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重点难点
重点: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难点:[探究DNA分子复制方式的探究;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一定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2.能力目标:
(1)通过对DNA复制方式的推测,再次领悟假说—演绎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通过分组探究,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认识到合作交流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2)认同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3)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教法、学法设计
(一)教法设计
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时主要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究DNA复制的方式,当学生遇到问题难以解决时,教师进行恰当的启发,让学生的探究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二)学法设计
本课时通过设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学生小组合作探究DNA复制的方式和复制的过程。教学用具
1、多媒体课件
PPT演示文稿(内有DNA复制过程的动画)
2、探究DNA复制方式的材料
两种颜色的长约8厘米的短绳或电线或纸条,每组12+16=28根
3、数码相机
拍摄并展示学生推测的DNA半保留和全保留复制的结果
七、教学过程: 程序
教学活动
设计 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展示有趣的游戏,根据性状的遗传,提出问题:人体内遗传物质是什么?DNA具有那么精密的双螺旋结构,要遗传给后代会怎样复制呢?
思考思考后回答
与学生比较生疏,通过有趣的导入,拉近距离,提高学生兴趣
D N A 复制方式的推测 及实验证据
分组讨论 提出假说 实验验证 一个 DNA分子有两条链,复制一次以后得到几个DNA分子,几条链?
如果最初的DNA的链我们用红色表示,新合成的链都用蓝色表示,你能设想出得到的DNA分子有可能是什么样子吗?
根据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你认为DNA复制的方式可能有哪几种?
请同学们根据假设分组讨论复制一代后的结果是什么?把手中的短绳粘在垫板上表示结果。教师展示部分小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复制的方式有两种可能,根据刚才的假设,表示出子二代的DNA情况。
回答: 2个,4条
学生分组分析讨论,提出DNA复制的两种假设:全保留复制和半保留复制。学生根据假设讨论演绎并画图表示两种复制的结果 小组间相互补充作出评价 各小组继续探究并展示成果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精神。并进一步运用假说-演绎法。
如何用实验证明假说:
根据刚才我们的分析,我们若是能看到DNA分子不同颜色的链就好了,可是一般情况下,我们是看不到DNA分子的,哪位同学能帮我们想个办法?
如果用15N标记亲代DNA的两条链,复制所用的原料为14N,亲代子代之间就会有差别。可是单个的DNA分子是很小的,放在试管中,标记了我们也不可能区分开可以借用什么技术把不同的DNA分开?
介绍1958年Meselson和Stehl实验过程,让学生预测半保留复制和全保留复制各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并在垫板上画出各代的DNA带情况。
巡视学生的活动,记录学生出现的问题,然后展示部分小组的讨论情况。教师展示科学家的实际实验结果。
回答:
用放射性同位素对DNA分子进行标记。密度梯度离心
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们分析得出预期结果:
如果是全保留复制,则离心后DNA条带应该只有两条;
如果是半保留复制,则离心后DNA条带应该有三条,并画出条带的位置。
本模拟探索试验的设计和运用,旨在激发学生探索和协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证明是 半保留复制
D N A 复制的过程探讨
观看动画
组织学生观看DNA复制的动画。
让同学思考DNA复制的大体过程和需要的条件,比较新合成的DNA和亲代DNA,比较子链和母链,分析精确复制的条件
过程:解链——合成子链——螺旋 条件:
模板:两条链分别作为模板 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由ATP提供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双螺旋结构提供模板、碱基互补配对
学生可能说不全,老师引导学生补充完整。
思考其他 问题
DNA复制的 概念 时间 主要场所 特点
结合课本知识回答
自主学习
DNA复制的意义
DNA复制有什么意义?
传递遗传信息
课堂小结
概括总结
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
巩固基础知识
当堂检测
基础知识测评
学生练习
检验学习效果
八、板书设计
第3节
DNA的复制
一、复制方式的推测: 半保留复制 全保留复制
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三、复制的过程 过程: 条件: 特点:
四、意义:
九、巩固练习
1、关于DNA分子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B.边解旋边复制
C.复制需要氨基酸和酶
D.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DNA分子的双链在复制时解旋,这时下述哪一对碱基从氢键连接处分开()A.鸟嘌呤与胸腺嘧啶B鸟嘌呤与尿嘧啶 C鸟嘌呤与胞嘧啶 D.腺嘌呤与尿嘧啶 3.一个DNA分子复制后,新形成的子链()
A.是DNA母链的片段
B.和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 C.和DNA 母链都相同
D.和DNA母链稍有不同
4.某双链DNA分子,经3次复制后,所得到的第四代DNA分子中,含有原亲代DNA链的分子数是()A.1
B.2
C.3
D.4
5、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双链DNA分子,经复制后,一条染色单体含有()
A、两条双链DNA分子
B、一条双链DNA分子
C、一条单链DNA分子
D、四条双链DNA分子
6.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 的培养基中复制三次,则含有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和占全部DNA单链的比例依次是
A 1/2,1/4
B 1/4,1/8C 1/4,1/16
D 1/8,1/8
7、含有32P或31P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参与DNA分子的组成,但32P比31P质量大。现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移至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结果如图。由于DNA分子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DNA分子的位置,请回答:
(1)图中①、②两条带中DNA分子所含的同位素磷分别是:条带①,条带②。(2)G0、G1、G2三代DNA分子离心后的试管分别是图中的:G0
G1
,G2。
(3)G2代在①、②、③三条带中DNA数的比例是。
(4)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的复制方式为。DNA的自我复制能使生物 的保持相对稳定。
第三篇:DNA结构与复制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教材结构和内容简析: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高中生物教材第二册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以及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关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内容,知道了染色体(Chromosome)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以及前面所讲的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这些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而且,本节内容是遗传变异这一章的理论基础知识,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以后的生物知识孟德尔遗传定律以及生物的变异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内容包含的DNA分子的结构以及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识记:DNA分子的基本单位,碱基组成,DNA分子的复制特点 理解:(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DNA立体结构的模型或模式图,使学生对双螺旋结构有个大体认识,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着对双螺旋结构的特征进行描述,探讨,打开学生思路,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2)通过提问让学生复习原有的知识,如DNA分子的基本元素组成,3种基本组成物质,基本结构单位,以及化学结构等。在复习提问的基础上,再结合课本中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的图解,使学生明确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根本区别在于含氮碱基的不同,它们聚合形成多核苷酸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DNA分子的结构组成及特点,以及DNA复制的过程(2)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运用证据、事实来说明观点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学会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一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DNA的碱基组成,DNA复制的过程、条件和特点的相关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DNA的碱基组成以及DNA复制的过程、条件和特点,才能理解和掌握基因的表达、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 2.教学难点
(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因为这些内容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是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接下来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以“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本节课采用“演示—归纳”教学模式,讨论法、比较法、研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1.演示法:讲授DNA双螺旋结构时,首先让学生观察DNA立体结构的模型或模式图,使学生对双螺旋结构有个大体认识,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着对双螺旋结构的特征进行描述;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法,给学生展示DNA复制过程的动画,使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和总结DNA复制过程的特点 2.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情趣教学方法。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对DNA复制的特点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刻 4.培养思维.强化训练,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
五、学法
学习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会学,在于提高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因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培养兴趣,强化思维,反复练习。
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先通过提问让学生复习原有的知识,如DNA分子的基本元素组成,3种基本组成物质,基本结构单位,以及化学结构等。让学生观察DNA立体结构的模型或模式图,使学生对双螺旋结构有个大体认识,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着对双螺旋结构的特征进行描述。然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时间。接下来设置问题:“DNA是如何复制的?”让学生积极讨论。然后才引出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复制过程的推测,从而得出DNA的半保留复制过程
2、讲授新课:(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1)通过上面学生复习原有的知识,在复习提问的基础上,再结合课本中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的图解,使学生明确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根本区别在于含氮碱基的不同,,它们聚合形成多核苷酸链。
脱氧核苷酸的碱基有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2)通过学生对双螺旋结构的空间认识,鼓励学生对双螺旋结构的特点进行讨论并总结,教师再得出结论:双链等长,所含物质组成相同;在数目上,A=T,C=G;嘌呤数=嘧啶数;(A+G)/(T+C)=1;A+T不等于C+G。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之间以两个氢键相连,G与C之间以3个氢键相连。
(3)学生积极讨论完之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本11页关于DNA复制过程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什么是解旋?解旋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子链?复制一次能形成几条子链?简述子链形成过程。
让学生充分回答上述问题之后,教师播放多媒体DNA分子复制过程的动态图解,归纳出复制三点过程:①解旋提供准确模板②合成互补子链③子、母链结合盘绕形成新DNA分子。DNA的这种复制方式即半保留复制,DNA复制过程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对DNA分子结构特点,DNA复制过程及复制特点进行小结,强化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
4、板书设计:
在板书中,我根据板书的“规范、工整和美观”的要求,结合所复学的内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提纲式板书。在其中,注重了重、难点的突出,使学生对知识的结构、层次、重点、难点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和理解。
(一)DNA分子的结构
(1)分析核苷酸的结构,理解核苷酸、核酸的种类
构成核苷酸的五碳糖有两种(RNA中的是核糖、DNA中的是脱氧核糖),碱基共5种(RNA有A、U、G、C四种,DNA有A、T、G、C四种),所以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各4种共有8种;
(2)DNA的空间结构——双螺旋结构(表格归纳法)
(二)DNA分子的复制(表格归纳法)
5.布置作业:
例、如果将大肠杆菌的 DNA分子用 标记,然后将大肠杆菌移入培养基上连续培养。从分析得知,第一代大肠杆菌DNA储存的遗传信息与亲代大肠杆菌DNA储存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若连续培养三代,此时,含标记的DNA分子约占大肠杆菌DNA分子总量的多少?其原因是多少?
【解析】
解题时,可用下图表示双链DNA分子复制过程:从图解可知,第二代大肠杆菌的DNA分子是以亲代的DNA分子中两条母链分别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而成的。第二代大肠杆菌的DNA分子总量中,含标记的为(即);第三代应为(即)。【答案】
以亲代DNA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而成;25%;因 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进一巩固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知识。
在作业的布置中,我严格遵循“重质量、轻负担”的指导思想。不搞题海战术,精心设计习题,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主要设计了两种题型:选择题和填空题,并把习题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两部分,基础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主要针对的是中等以下的学生;提高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针对的是中等以上的学生。这样做既照顾了整体,又兼顾了部分优秀群体学生,很好地巩固了课上所复习的知识点!
七、教学反思: 教学策略的选用
1、教学中要体现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本节内容的教学采用教学模具、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手段,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理想。
2、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本节内容的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一种“指导型探究”过程,倡导研究性学习。
3、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探究实验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灵活运用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合理设计,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任务重而课时有限的矛盾。
本节课,充分发挥教材中蕴含的创新、探究的素材,把教材中的“现成结论”,通过多处“设障”、“布惑”,将教材进行活化和优化处理,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材”,潜移默化地把科学家的思维过程、教师的思维过程来感染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对实验选材、实验设计思路及实验结果的假设、预测、分析与综合,在此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科学研究的一丝不苟的精神,更让他们在与科学家的思维比较中,树立自信心,原来自己的思维与科学家竟这样的相似,自己也能成为科学家。课堂检测表明,实验班当堂达标率很高,学生学的主动,学得轻松,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高度体现。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DNA的复制教案
第三节 DNA的复制
一、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理解DNA复制的含义。
2、掌握DNA的复制过程。
3、概述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DNA复制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析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总结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同学们认识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技术的进步在探索真理中的重要作用。
2、让同学们明白不论哪种假说只有在通过实践检验并被证明是正确之后才能上升为科学理论。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及特点
教学难点:DNA复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新授课;观察法、分析法、谈话法和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具:多媒体课件授课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授] 首先请大家来看这一张图片(幻灯)[提问] 那大家知道这是一幅什么图呢?
[回答]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
[提问] 那接下来我要问这样一个问题(幻灯)如何将此会徽复制成两个一样的印章? [回答] 首先选一块相同的原料,请最好的雕刻师傅进行雕刻等等方案。
[讲授]我们今天的学习的内容就与复制有关.来看一下题目 第3节 DNA分 子的复制
[板书] 第三节 DNA的复制(2)讲授新课
[讲授] 通过上两节课有关DNA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及DNA的分子结构,我们先来复习一下DNA的分子结构。
[幻灯]
1、DNA分子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也就是具有规则的()结构。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G与()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连接。[回答] 双螺旋 ;T; G; 氢键
[讲授] 作为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不仅能够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还能传递遗传信息,遗传信息的传递就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那DNA是怎样复制的呢?它的复制与它的双螺旋分子结构有没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首先我们要考虑DNA是怎么进行复制的呢?即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幻灯)
[板书]
一、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讲授] 在学习之前我想请大家先阅读一下书上第52页关于DNA分子复制的推测的这段内容,这段内容主要是说沃森和克里克在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后,又发表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并提出了“半保留复制”这一概念。
[提问] 通过刚刚的阅读,谁可以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半保留复制? [回答] DNA分子复制时,DNA分子的双螺旋将解开,互补的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解开的两条单链作为复制的模板,游离的脱氧核甘酸依据互补配对原则,通过形成氢键,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由于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方式被称做半保留复制。
[讲授] 其实“半保留复制”只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一种对DNA复制方式的假说,对于的DNA的复制机理还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假说。另一种关于DNA复制方式较普遍的假说是“全保留复制”,既复制时DNA的两条母链会分开分别复制形成两条子链,之后两条母链结合恢复原状,新合成的两条子链彼此互补结合形成一条新的双链DNA分子。(幻灯)
现在知道了DNA复制方式的两种假说,那DNA究竟是如何进行复制的呢?我们该以什么作为依据去分析判断呢?刚刚xx同学已经为我们解释了什么叫做半保留复制.我也给出了大家全保留复制的概念。
[提问] 那这两种复制方式新合成的子代DNA有什么不同呢?
[回答] 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会保留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而全保留复制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的两条链都是新合成的。
[讲授] 根据这点我们只要区分亲代与子代的DNA就可以清楚的知道DNA的复制方式究竟是半保留的还是全保留的。科学家在1958年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设计了一个实验检验了DNA的复制方式,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实验是怎样进行的。(幻灯)
[讲授] 科学家将先大肠杆菌放在含有15N标记的NH4Cl培养液进行培养,让其繁殖几代,提取此时大肠杆菌的DNA,接着将大肠杆菌转移到14N的普通培养液中进行培养,于细胞分裂一次时提取大肠杆菌的DNA,于细胞分裂两次时再提取一次DNA,最后将在这三个不同时期提取到的DNA进行离心,记录下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
[提问] 大家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可以想到为什么科学家要用15N和14N标记的两种不同培养液来培养大肠杆菌吗? [回答] 大肠杆菌在培养液中会用到N元素进行的复制,从而15N,14N被标记到链上,而由于两者的密度不同,在DNA离心时导致沉降系数不同,使得DNA带分布在试管中的不同位置,由此可以判断出DNA的复制方式。
[讲授] 我们来看一下经离心后DNA带在试管中的分布情况如何?比较三个试管中带的分布情况,第一次提取的DNA离心后分布在靠近试管底部的位置,第二提取的DNA离心后分布在试管的中间位置,而第三次提取的DNA离心后有两条DNA带,一条分布在离试管底部最远的位置,一条位于试管的中间位置。
[提问] 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三条DNA带分布在试管中的不同位置?可以从DNA带的分布情况来判断DNA的复制方式是什么?为什么不是全保留复制?
[回答] 如果是以全保留进行复制的话就试管里只会有上下两条带,不会出现中间带。
[讲授] 来看下大肠杆菌DNA的半保留复制过程。先在15N标记的培养液中进行DNA复制,合成的都是15N标记的双链DNA,用15N15N表示,密度最大,所以离心后的DNA带最靠近试管的底部;后转移到14N的培养液中以半保留方式复制了一次,合成了只有一条链被15N标记的子代双链DNA,用15N14N表示,密度居中,位置也居中;接着再复制一次时新合成了两条DNA链都没有被15N标记的子代双链DNA,用14N14N表示,密度最小,也就离试管底部最远.
其实这个实验证明了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板书]
二、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讲授] 那知道了DNA是以半保留复制方式进行复制的,下面来学习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在学习之前,先请大家阅读一下书上就第54页的内容,来回答这几个问题:
[板书]
三、DNA复制的过程 [幻灯] DNA复制的概念?
[回答] 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提问] 那DNA复制的实质是什么呢? [回答] DNA的复制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
[幻灯] DNA复制的时间和场所?
[回答] 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幻灯] DNA复制的条件? [回答] 模板,原料,能量,酶等 [幻灯] DNA“准确”复制的原因?
[回答] ①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无误地进行。[讲授] 接下来我们学习复制的过程 [幻灯] DNA复制的过程
银幕上出现动态的DNA分子复制过程图解,(flash)待学生看懂图后,回答如下问题:
[幻灯]①什么叫解旋?解旋的目的是什么?
②什么叫“子链”?复制一次能形成几条子链?
③简述“子链”形成的过程。
[讲授]我们来总结一下DNA的复制过程:(幻灯)
①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做解旋。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②以上述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以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
③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各自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这样,1DNA分子→2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通过细胞分裂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去。
[提问] 通过刚刚对复制过程的学习,可以看出复制中有什么特点吗? [幻灯] DNA复制的特点
[回答] 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是一种半保留式复制,即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 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子链)则是新合成的。
最后我们来看下DNA复制的意义 [幻灯] 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回答] DNA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使种族得以延续。
[讲授] 我们利用这张表格来复习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填表格] [习题]
1、某些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复制,从而达到控制癌症的目的。这些药物作用的细胞正处于细胞周期的()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不能确定 [答案] A 2.一个DNA分子自我复制后形成两个DNA分子,这两个新的DNA分子()
A.分别由两条母链和两条子链形成 B.两条母链和两条子链随机结合而成 C.分别由一条子链及一条母链结合而成 D.一条子链与另一条子链的母链结合
[答案] C 3.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使 [ ] A.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
B.能精确进行自我复制,保证亲代与子代之间的连续性 C.能够精确地指导蛋白质合成 D.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机会 [答案] B 4.一个双链DNA分子为第一代,经过3次自我复制,在第四代DNA分子中,共有[ ]条长链有[ ]条第一代脱氧核苷酸的长链
A.2 B.4 C.8 D.16 [答案] D ;A [幻灯] 看图填空
七、作业: 课后练习及同步检测相关内容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 DNA的复制
一、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三、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九、课后反思:
第五篇:DNA分子的复制和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教案 培训学校
王桂芳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与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中的化合物和第二章及第五章中细胞分裂中DNA和染色体复制的基础知识相联系,同时也是学习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中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理论及高三选修教材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几乎是每年高考都有所涉及的,所以复习好本节是很关键的。通过科学有效的复习不但可以理解本节知识点还可以进一步加深高三学生对其它章节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教材中属于较难理解的一部分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知记:DNA分子基本单位的化学组成.②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DNA分子复制过程和复制意义.能力目标:
①使学生掌握高效率学习方法进而提高解题能力。如:比较法、类推法、示意图法。
②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即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挖掘学习的潜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重点:DNA分子的结构;DNA分子复制。突破策略:
①通过提问、阅读、讨论结合图解、练习来突出。
②采用直观教学法、提问归纳法,图文转化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边解旋边复制。
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难点:DNA分子的结构特点;DNA分子复制过程和复制意义 突破策略:用多媒体课件显示DNA结构模型、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复制的模板、原料等条件和复制的意义。
四、学情分析
所教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不全面,对教材不熟悉,一些细小的知识的辨识能力弱,如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的使用;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的区别等,所以,复习注重基础知识和细节的回顾。
五、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2、图表归纳法:学生参与完成DNA的空间结构和DNA分子的复制等相关知识的表格,进行教学反馈。
六、课前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利用《全品》进行课前习题练习
教师的教前准备:分析学生的课前习题,了解学生的薄弱之处,有针对性的制做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⑴DNA分子的结构
回顾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展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图,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回顾DNA分子的结构并归纳出DNA分子的空间结构特点
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让学生推测出DNA分子中各碱基的关系,理解DNA分子的常规计算
⑵ DNA分子的复制
回顾DNA分子复制的定义,时期,场所
展示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图示,让学生描述过程,归纳其条件,特点,稳定性
让学生体会半保留复制的过程,引导学生解决DNA分子复制的有关计算 九.板书设计
(一)DNA分子的结构
1、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2、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二)DNA分子的复制
1、概念
2、复制的时间
3、复制的过程
4、复制的条件
5、复制的特点
6、复制的意义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作为一节复习课主要目标是为学生理顺相关知识点,查缺补漏,通过前面的习题,反映出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太理想,所以这节课从基础入手,结合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并将学生在做业中出错率较高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巩固。
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归纳并回顾相关知识,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加深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应用,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时间也没有掌握很好,结业小结有一点仓促,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注意提高对课堂的掌控和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