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时间:2019-05-12 22:0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篇: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贵州省遵义市第十七中学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新人教

版必修2 遵义市第十七中学 李蕙君 2013年4月9日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3节。DNA复制是生物遗传信息得以世代相传和延续的基础,也是生物变异的基础。对本节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基因的本质。

本节内容在编排上先讲述科学家对DNA复制的推测,然后介绍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选学),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习半保留复制的具体过程。虽然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属于选学内容,但我根据学生理解层次的不同,进行有选择的介绍和探究学习,本设计即以引导学生对该过程的演绎推理,在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逻辑思维。

二、学生分析

本节是新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DNA的结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理解,而DNA的复制过程是一个微观而复杂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我结合直观形象的示意图或视频动画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情感目标:认同DNA的复制对于生物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2、难点:DNA半保留复制的推理和验证 DNA半保留复制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1、设置问题情景,引入课题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地震中死了很多无辜的人,有些人从废墟中清理出来之后已经面目全非无法辨认,为了找到死者的亲人,警方从死者身上提取少量DNA后,利用PCR技术获得大量DNA,再与失踪人员的家属进行DNA比对,从而找到死者的家属。

2、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1)用示意图表示早期科学家对DNA复制方式的三种推测(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分散复制)

问题1:你如何判断子代DNA中的两条链是怎样组合的? 问题2:如何区分不同密度的DNA分子?(2)讲述实验过程

教师讲述:全保留复制离心后出现2条DNA带。

学生活动:如果是半保留复制,推测离心后会出现几条DNA带。

联系生活:说一说DNA的复制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4.总结 练习题 DNA复制的相关计算

第二篇: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概述DNA分子的复制以及其生物学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通过揭示DNA结果和功能的统一,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难点: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教学策略:讲述法为主,学生自学、讨论相结合。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DNA的结构,作为遗传物质,DNA具有严谨的双链螺旋结构,而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总是相互适应的,DNA作为遗传物质应该首先具备什么功能呢?(板书:DNA的复制)新课研学

一、DNA分子的复制基本概念

学生先阅读教材P63。教师提出问题: 1.何谓DNA的复制?(即:复制的概念)

学生回答后总结(略)

补充强调:这里说的复制不是指其他物品的复制,是指DNA分子的复制,就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则1DNA→2DNA。那么,怎样由1DNA→2DNA呢?这就是:

2.DNA的复制发生的时间? 学生回答后总结(略)

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3.DNA的复制发生的场所? 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二、DNA分子的复制的方式

1.设疑:引导学生猜想DNA的复制方式可能有哪些种类?可让学

生分组讨论。

(引导方向: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等等)

总结后讲述:经科学家们的千辛万苦,已经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那么如果让大家来想办法证明这样一个事实,大家能想到哪些办法呢?(学生可能会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困难)随即引导到课本P63实验,我们来看看当时科学家们是如何证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的?

详细讲述该试验(讲述过程略)

讲述完之后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实验的原理,尝试让学生回答后面的分析题!2.讲述DNA分子复制过程。

先引导学生自学教材P64相关内容之后再进行答疑讲解。

讲述内容:DNA分子复制过程:a.解旋提供准确模板: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于是部 分双螺旋解旋为两条平行双链,此过程叫解旋。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b.合成互补子链:以上述解开的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两条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c.子母链结合形成新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互相盘绕成螺旋结构,解旋完即复制完,形成新的DNA分于,这样一个DNA分子就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即边解螺旋边复制。

特别补充强调:DNA分子复制包括:①解旋:在DNA解旋酶的作用下,能量ATP的参与,把双链螺旋的DNA打开氢键,解开成为两条单链,且以单链为模板。

②合成:在DNA合成酶的作用下,以母链为模板,ATP为能量,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为一条新的子链。

③复旋:在DNA复旋酶的作用下,以ATP为能量,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螺旋成为一个新的DNA分子。即:

1DNA→2DNA单链(母)→2母+2子→(母十子)+(母十子)→2DNA 由上述过程可以知道,在以母链为模板合成新的子链的过程中,新合成的子链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与另一条每链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完全相同,故母链与子链螺旋化形成的新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也完全相同;新形成的每个DNA分子中的双链有一条是未自上代DNA的母链,所以叫半保留复制。科学家已经用35P或14N同位素示踪得以证实。

3.待学生充分理解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总结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条件、结果和DNA分子复制的生物学意义。学生回答后总结:

特点(1)DNA分子式边解旋便复制的;(2)是一种半保留复制方式。(即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条件(1)模版:两条母链;(2)原料: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能量(ATP);(3)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

结果 一个DNA分子通过复制形成完全相同的两个DNA分子。

意义 DNA通过复制,是遗传物质中储存的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是种族得以延续。

课堂小结

概念:

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 条件:(1)模版:两条母链;(2)原料: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能量(ATP);(3)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过程:解旋、配对、合成。

特点:(1)DNA分子式边解旋便复制的;(2)是一种半保留复制方式。(即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

意义: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

第三篇:《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一、总体设计指导思想

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推导结论——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工作的能力和方法。

二、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这一课时,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dna的复制”又是后面变异部分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重点难点

dna的复制方式的发现虽然是选学内容,但是对学生的学会科学的探究,科学的思考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把它作为探究的重点之一,但在知识层面上不作为重点。

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复制过程的研究,蕴含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因此,对dna复制的过程的探讨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高中学生的认知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结构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完善。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四、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记住dna复制的概念

2、简述dna复制的过程,并分析、归纳出dna复制过程的特点。

3、知道dna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介绍meselson、stehl的试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培养科学的思维。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拉链和dna复制的比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猜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分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科学态度。

五、教法、学法设计

(一)教法设计

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时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比如:在学习dna复制的方式式,启发学生去思考复制的方式可能有哪些?如果是这种方式,复制的结果是什么?如果是那种方式,复制的结果是什么?通过什么方式去证明你的假设?再比如:在学习dna复制的条件时,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科学家是怎么知道需要这些条件的?除了课本上介绍的条件外,还可能需要什么条件?科学家是怎么知道的?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铺设符合知识规律的思维轨道,强化素质教育。对于dna复制的过程,学生是没有办法去探究的,但这一部分又比较抽象,我采用化抽象为具体的办法,采用拉链作为模型,让学生对比拉链的拉上、拉开和课本上介绍的dna复制过程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得理解和掌握。

(二)学法设计

本课时通过设疑导学,指导学生自主探索dna复制的方式和复制的条件,发现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点拨导议,启发学生思考、分析科学家的试验,概括、总结出正确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总结的基本学习方法;通过展示小组提出的假设,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媒体选择

1、多媒体课件

2、实物展台

展示学生推导的dna半保留和全保留复制的结果及相应得实验结果示意图

3、拉链四个

七、教学程序设计(1)流程图

(2)教学过程:

程 序教 学 活 动设 计 意 图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

(3分钟)展示课件并提问:

1、dna化学组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2、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是什么样的?

总结学生的回答之后,引出dna复制的课题。思考回答:

1、dna化学组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的碱基组成。

2、两条链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学生已有的dna双螺旋结构的知识是学习dna复制的基础,由此引出新课题。引导回忆 发现问题

(3-5分钟)有关dna复制,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知识?你们觉得还有哪些疑问?(以此设问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发现新的问题。)思考回答

1、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2、由于dna主要存在与细胞核内,因此dna复制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发现问题

关于dna怎样复制?需要哪些条件?复制的结果怎样?有什么特点?等等是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解疑心理,教师此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提出紧扣主题的具有挑战性、探索性的问题,使学生主动去探索。d n a 复制方式探讨(约10分钟)分组讨论模拟探索

沃森和克里克在发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那篇著名短文的结尾处写道:“在提出碱基特异性配对的看法后,我们立即又提出了遗传进行复制的一种可能机理。”

你能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设想出dna复制的方式可能有哪几种吗?

假如用15n标记母链,用14n标记子链,请同学们根据假设分组讨论复制一代和两代的结果是什么?用图形表示结果。

教师投影展示部分小组的讨论情况。

学生分组分析讨论,提出dna复制的两种假设:全保留复制和半保留复制。学生根据假设讨论演绎并画图表示两种复制的结果

小组间相互补充作出评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并进一步复习假说-演绎法。

1958年meselson和stehl用含有15n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经过多次细胞分裂,细菌细胞的dna充分地被15n标记上。然后把这些细胞移入正常的含同位素14n的培养基中,然后,在不同时刻(复制不同代数后)收集细菌样本,从中提取dna,再将提出的dna进行离心,记录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

密度大的dna在试管的上方还是下方,密度小的呢?中等的呢? 请同学们思考用密度梯度离心之后试管中的dna条带所在的位置。并画出示意图。请同学们思考用密度梯度离心之后试管中的dna条带所在的位置。并画出示意图。巡视学生的活动,记录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投影展示部分小组的讨论情况。教师展示科学家的实际实验结果。并总结出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

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们根据刚才演绎得结果,推导出这样的可能实验现象:如果是全保留复制,则离心后dna条带应该只有两条;如果是半保留复制,则离心后dna条带应该有三条,并画出条带的位置。本模拟探索试验的设计和运用,旨在激发学生探索和协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d n a 复制的条件和过程探讨

(约20分钟)请同学们思考dna复制至少需要什么条件?

科学家是怎么知道这些条件的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模板:两条链分别作为模板 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由atp提供 酶:解旋酶、聚合酶等

科学家通过推导和实验知道的。学生可能说不全,老师引导学生补充完整。

介绍试验

请同学们想一想,下面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复制除需要四个基本条件外,还需要其他条件,如rna引物等。

旨在提醒学生不能把书读死。而应该始终保持怀疑和探究的心态。模拟

探讨请同学们自学课本上有关dna复制过程的内容,总结dna复制大体上分为几个步骤。教师通过拉链来模拟dna复制过程。提出问题: 拉链中的各个部件各代表复制过程中的什么?

复制代数和dna数目之间,及与含母链的dna数目之间有什么关系?

dna复制过程是否就是完全像拉链的开合?学生自学并总结,如不完整可由其他同学补充。解链——合成子链——螺旋

学生分组讨论拉链中的各个部件各代表复制过程中的什么,由学生代表发言。培养学生联想理解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意识,进一步加深对dna复制的理解。

观看动画组织学生观看dna复制的动画课件。学生随着动画的演示,一起念出过程:解链——合成子链——螺旋

反复播放dna复制的动画,使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知识过渡。dna复制的意义dna复制有什么意义?传递遗传信息

课堂小结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巩固基础知识 课堂测评

基础知识测评学生练习检验知识目标达标情况

八、课堂测评

1、一个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形成了200个子代噬菌体,子代dna中含最初dna链的dna占

2、下列关于dna复制的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dna复制过程中需要酶的催化 b.dna复制过程中需要的能量直接由糖类提供

3、含有32p或31p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参与dna分子的组成,32p比31p质量大。现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l、g2代细胞。再从g0、gl、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结果如下图。由于dna分子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dna分子的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g0、gl、g2三代dna离心后的试管分别是图中的:g0________,gl________,g2_________。⑵ g2代在①、②、③3条带中dna数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⑶ 图中①、②两条带中dna分子所含的同位素磷分别是:条带①________,条带②__________。⑷ 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后作业

1、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 a.分裂前期 b.分裂中期 c.分裂后期

d.分裂间期

2、假设某大肠杆菌含14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若将其长期培养在含15n的培养基中便得到含15n的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含15n的dna大肠杆菌再培养在14n的培养基中,子二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

3、某双链dna分子带有15n同位素标记,在试管中以该dna为模板进行复制实验,连续复制4代之后,试管中带有14n同位素标记的dna占总量的

4、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基本学习方法。dna复制 时 间 场 所 条 件 原 则 结 果 特 点

5、研究性学习

请同学们在课后两周的时间内,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题目:《“dna复制”的研究史》。两周后进行交流,并评选优秀小论文。

(设计此作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小组协作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第四篇:《DNA的复制》教案2

《DNA的复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的复制;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及特点。(2)教学难点:DNA复制的过程,特别是半保留复制。

教学过程

关于DNA分子的复制的教学,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课题下的2008北京奥运会的会幑“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导及问题探讨,激起学生和兴趣。然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时间。接下来设置问题:“DNA是如何复制的”?让学生积极讨论。然后才引出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复制过程的推测,从而得出DNA 的半保留复制过程。其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充分利用课本的彩图来分析、学习科学家对DNA复制过程所做的经典实验,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思想,领悟科学探究的魅力,也掌握一种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析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后重带、中带、轻带表示的DNA分子的双链构成怎样的,在整个实验亲代、子一代、子二代细胞中提取出的DNA离心结果说明了什么。通过层层分析,学生不仅能够自已得出结论,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半保留复制。从而也得出了DNA复制的定义。最后,提出相关问题:

(1)什么是解旋:解旋的目的是什么?(2)什么叫子链?复制一次能形成几条子链?(3)简述子链形成过程?

让学生充分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播放多媒体DNA分子复制过程的动态图解。归纳出复制三点过程:

①解旋提供准确模板②合成互补子链③子、母链结合盘绕形成新DNA分子。以上过程可配合板图进行归纳。通过这个过程得出DNA复制的特点:

(一)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是一种半保留复制,即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

(二)DNA复制严格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准确复制,从而保证了子代和亲代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

设问:DNA复制后两个子代DNA分子与亲代DNA分子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

通过设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DNA复制的全过程。接下来让学生总结出DNA复制的四大基本条件:

①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 ②原料:是游离在核液中的脱氧核苷酸; ③能量:是通过水解ATP提供;

④酶:酶是指一个酶系统,不仅仅是指一种解旋酶。

最后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出DNA复制的意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意义:DNA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使物种得以延续。

应用:目前DNA分子广泛应用于刑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如:DNA分子是亲子鉴定的主要证据之一。把案犯在现场留下的毛发、血等进行分析作为破案的证据,与DNA有关。

第五篇:dna的复制教学设计(共6篇)

篇1: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在讲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中:一是使学生理解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机制;二是使学生理解对DNA分子复制的具体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概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及特点。

2.理解DNA复制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复制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领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材重点】

DNA复制的过程及特点。

【教学难点】

DNA复制的过程。

【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独特功能,把DNA的复制过程等重、难点知识编制成多媒体课件。将这些较难理解的重、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理解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那么DNA分子是怎样进行复制的呢?

教学过程: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1.DNA复制的概念

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的复制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

2.DNA复制的时期

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DNA复制的场所

真核生物:细胞核(主要)、叶绿体、线粒体。

4.DNA复制的过程

学生阅读课文P54,看图3-13,银幕上也出现动态的DNA分子复制过程图解,待学生看懂图后,回答如下问题:

①什么叫解旋?解旋的目的是什么?

②什么叫“子链”?复制一次能形成几条子链?

③简述“子链”形成的过程。

让学生充分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强调:

复制的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如下三点:

①解旋提供准确模板: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做解旋。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②合成互补子链:以上述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复制一次可以形成两条子链。

③子、母链结合盘绕形成新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各自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这样,1DNA分子→2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5.DNA复制的必需条件

总结:

DNA复制时必需条件是亲代DNA的两条母链提供准确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能量(ATP)和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

6.DNA复制的特点

讲述:

篇2: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DNA复制的含义和方式。

(2) 掌握DNA的复制过程。

(3) 概述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DNA分子复制的方式及过程

难点:DNA分子复制方式;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引导法、课件演示法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刚刚结束的咱们学校第一届校运动会,想必大家还记忆犹新,那大家还记得这幅图片吗?

展示图片:校运动会会徽

因为需要,现在还要几张跟这相同的图片,如何快速获得?(学生:复印)

对,复印,也可以叫复制。对于复制,大家并不陌生,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能用到。那么,在生物体中有没有这种过程呢?引入今天课题。

进行新课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提到过DNA的复制,那么关于DNA的复制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

学生: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在细胞核中进行

教师:那么DNA究竟是如何进行自我复制的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DNA的复制方式。

对DNA复制的推测

教师:DNA有两条链,当时科学家猜想可能有以下两种复制方式:全保留复制和半保留复制。

投影图解这两种DNA复制方式。

教师:科学家认为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并设计了实验证明。

思考:实验设计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能够区分亲代与子代的DNA。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教师:(投影)阅读教材P52-P53页,结合图3-12了解实验方法、过程和结果。思考问题:

实验方法是?用哪种元素进行标记?

如何将碱基组成相同但质量不同的DNA区分开?

如何区分亲代与子代的DNA分子?

学生:(1)同位素标记法 N

(2)密度梯度离心法

(3)根据试管中DNA所在的位置

教师:投影实验过程,并进行讲解。

教师: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下面就来学习一下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教师:(投影)阅读教材P54页,结合图3-13,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概念: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实质是遗传信息的复制。

时间: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篇3: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设计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教材结构和内容简析: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高中生物教材第二册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以及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关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内容,知道了染色体(Chromosome )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以及前面所讲的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这些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而且,本节内容是遗传变异这一章的理论基础知识,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以后的生物知识孟德尔遗传定律以及生物的变异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内容包含的DNA分子的结构以及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识记:DNA分子的基本单位,碱基组成,DNA分子的复制特点

理解:(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DNA立体结构的模型或模式图,使学生对双螺旋结构有个大体认识,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着对双螺旋结构的特征进行描述,探讨,打开学生思路,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2)通过提问让学生复习原有的知识,如DNA分子的基本元素组成,3种基本组成物质,基本结构单位,以及化学结构等。在复习提问的基础上,再结合课本中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的图解,使学生明确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根本区别在于含氮碱基的不同,它们聚合形成多核苷酸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DNA分子的结构组成及特点,以及DNA复制的过程

(2)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运用证据、事实来说明观点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学会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一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DNA的碱基组成,DNA复制的过程、条件和特点的相关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DNA的碱基组成以及DNA复制的过程、条件和特点,才能理解和掌握基因的表达、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

2.教学难点

(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因为这些内容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是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接下来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以“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本节课采用“演示—归纳”教学模式,讨论法、比较法、研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1.演示法:讲授DNA双螺旋结构时,首先让学生观察DNA立体结构的模型或模式图,使学生对双螺旋结构有个大体认识,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着对双螺旋结构的特征进行描述;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法,给学生展示DNA复制过程的动画,使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和总结DNA复制过程的特点

2.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情趣教学方法。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对DNA复制的特点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刻

4.培养思维.强化训练,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

五、学法

学习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会学,在于提高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因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培养兴趣,强化思维,反复练习。

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先通过提问让学生复习原有的知识,如DNA分子的基本元素组成,3种基本组成物质,基本结构单位,以及化学结构等。让学生观察DNA立体结构的模型或模式图,使学生对双螺旋结构有个大体认识,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着对双螺旋结构的特征进行描述。然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时间。接下来设置问题:“DNA是如何复制的?”让学生积极讨论。然后才引出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复制过程的推测,从而得出DNA的半保留复制过程

2、讲授新课:(30分钟)

篇4: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设计

总体设计指导思想

科学的本质是探究,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探究。因此,通过探究活动调动学生课堂主动参与是我设计本节课的基本指导思想。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试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工作的能力和方法。

教材分析

内容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全一册必修本第五章第一节。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DNA的复制”一课时,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具体内容有:复制的概念、时间、场所、条件、过程、特点、意义。学好这一课时,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前后联系

DNA的复制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基因突变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重点难点

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复制过程的研究,蕴含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因此,DNA复制的过程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高中学生的认知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结构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完善。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深的抽象性,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记住DNA复制的概念

简述DNA复制的过程,并分析、归纳出DNA复制过程的特点。

知道DNA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介绍、Kornberg的试验以及Meselson、stehl的试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培养科学的思维。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模拟DNA的复制过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猜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科学态度。

教法、学法设计

教法设计

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时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结合直观、比较、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从知识的发生过程入手,教师把教材中的科学活动过程充分展开,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铺设符合知识规律的思维轨道,强化素质教育。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学法设计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简单的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本课时通过设疑导学,指导学生自主探索DNA复制的过程,发现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点拨导议,启发学生思考、分析科学家的试验,概括、总结出正确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总结的基本学习方法;通过展示小组提出的假设,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媒体选择

多媒体课件

用3DSMAX制作的DNA复制过程的三维动画

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

实物展台

展示教师提供的材料和自制的DNA模型

展示学生模拟探索的DNA复制的过程

自制DNA模型

利用四种彩色塑料夹子、丝带制作(方法见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设计

流程图

教学过程:

程序教学活动设计

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 展示课件并提问:

DNA化学组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和性质是什么?

总结学生的回答之后,引出DNA复制的课题。 思考回答:

DNA化学组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的碱基组成。碱基有四种,它们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

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DNA分子结构具有稳定性、多样性、特异性。 学生已有的DNA双螺旋结构的知识是学习DNA复制的基础,同时利用DNA结构与功能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过程。

引导回忆

发现问题 关于DNA复制,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有关的知识?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以次设问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发现新的问题。 思考回答

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由于DNA主要存在与细胞核内,因此,DNA复制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

发现问题

关于DNA怎样复制?需要哪些条件?复制的结果怎样?有什么特点?等等是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解疑心理,教师此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提出紧扣主题的具有挑战性、探索性的问题,使学生主动去探索。

自主探索

提出假设

篇5: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设计

总体设计指导思想:

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课堂教学设计将科学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试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方法。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2第3章第3节。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DNA的复制”一课,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DNA的复制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后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好这一课时,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重点:

DNA复制方式的发现虽是选学内容,但对学生学会科学探究以及科学的思考方法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把它作为探究的重点之一,但在知识层面上不作为重点。

难点:

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复制过程的研究,蕴含着对科学研究过程的分析方法教育;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因此,DNA复制的过程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因此学生们学习时会感到困难,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应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一定的量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了解科学家对DNA分子复制方式的推测;

(2)理解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3)掌握DNA分子复制所需的条件及复制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求知、讨论交流、激发独立思考、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DNA复制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法、学法设计

1、教法设计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时利用导学案,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结合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引导,从知识的发生过程入手,把教材中的科学活动过程充分展开,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精神,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强化素质教育。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2、学法设计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简单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课时通过设疑导学,指导学生自主探索DNA复制的方式和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点拨导议,启发学生思考、分析科学家的试验,概括、总结出正确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总结的基本学习方法;通过展示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导学案(附后)

教学程序设计

一、设置问题情景,引入课题

利用陈佩斯和其父亲陈强的漫画引入,为什么孩子与父亲在很多形状上相似?

学生自然答:父亲把自己的遗传物质传给了孩子。

再问:父母的遗传物质消失吗?

生答:没有。

引导,怎么才能保证父亲与儿子多都有?

生答:复制一份

那么DNA是怎样进行复制的?复制的结果子代和亲代的一摸一样吗?我们通过这本节的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出示导学案,了解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对DNA复制方式的推测

提出问题。DNA的复制方式怎样?

学生自学,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

展示学生的自学结果。

篇6: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设计

总体设计指导思想

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工作的能力和方法。

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这一课时,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DNA的复制”又是后面变异部分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重点难点

DNA的复制方式的发现虽然是选学内容,但是对学生的学会科学的探究,科学的思考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把它作为探究的重点之一,但在知识层面上不作为重点。

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复制过程的研究,蕴含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因此,对DNA复制的过程的探讨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记住DNA复制的概念

简述DNA复制的过程,并分析、归纳出DNA复制过程的特点。

知道DNA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介绍Meselson、stehl的试验,引导学生观察DNA复制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培养科学的思维。

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科学态度。

五板书: 第三节 DNA的复制

一、对DNA分子复制方式的两种推测

二、DNA复制方式的探究

三、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教学过程:

程 序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发现问题 利用DNA指纹技术,请同学们根据犯罪现场提取的血液样品的DNA和怀疑对象的DNA进行比对,判断哪一位怀疑对象是罪犯。且引入新课DNA的复制。 思考回答:

1号怀疑对象是罪犯。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复习旧知

展示课件并提问:

1、DNA化学组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2、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是什么样的?

思考回答:

相关资源

2020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设计范文

下载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在讲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中:一是使学生理解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机制;二是使学生理解对DN......

    3 DNA的复制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 4.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 2. 教学......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设计 1.1 知识与技能 (1)阐述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2)概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3)阐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生物学意义。......

    “DNA分子的复制”一节的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复制”一节的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和教学思路“DNA分子的复制”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对DNA分子......

    DNA的结构和复制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DNA的结构和复制 教学设计(一) 执教:武高生物组 潘修义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DNA的化学结构。 2.理解DNA的空间结构和DNA的双螺旋模式图。 3.理解DNA分子的碱基......

    3 DNA的复制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说出 DNA 复制的时间和场所; 了解科学家探索DNA 复制的科学实验; 概述 DNA复制所需条件、 复制过程及特点。 2 能力目标 利用科学家探索......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5篇范例]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一、 总体设计指导思想 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推导结论——实验验证——得出结......

    普通高中生物必修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说课稿

    普通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