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
□南宁市横县石塘中心学校 黄金爱 【关键词】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设计 算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A-0046-02
教材版本: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课型方式:MS—EEPO模式(简称:EEPO)的要素组合课 课时形态:标准课(40分钟)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全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算法。
教学难点:掌握乘的顺序,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孕伏 1.口算(看+想+说+听)12×30 24×10 2.笔算(看+想+做)32×8 26×5 3.检测:“开火车”检查答案,并用手势表示自己做对了几道题(了解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设计意图:有效的复习,让学生结合已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新知识、新技能,为下一步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
1.多媒体出示例1主题图,让学生读取主题图获得信息,引出问题:一共要付多少钱?从而列出算式: 24×12=
设计意图:1.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信息,发现并解决问题,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2.自主探究计算方法。(看+想+做)
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是一个新知识,同学们能否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把它转化成旧知识计算出来呢?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打开课本第63页看书学习,然后把你的想法写在微型卡上,看谁最能干,想到的办法最多。(时间约3分钟)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借助课本获取知识,亲自体验探究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四人小组交互学习。(看+讲+听+想+做+动静转换)学习要求:(1)组内轮流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纠正。(2)把跟自己不一样的想法,补充到自己的学习卡上。(时间约4分钟)
设计意图:适时地进行动静转换,可以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感,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口头表达与合作交流的能力。4.小组汇报。(看+想)
让有不同算法的代表到黑板进行板演展示。(预设有三种方法,方法三如果没有学生做出来就不研究)
5.教师点评、精讲。(听、想)
(1)教师对三种计算方法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引导观察方法一和方法二之间的密切联系。设计意图:通过找算法之间的联系,沟通口算和笔算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促成算法与算理的有机结合。
(2)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笔算方法的算理。
师: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法,又是一种新形式,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怎样用竖式计算24×12。(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教师要系统地精讲、强化关键知识点,利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强化算理。
①指明一名学生口述完整的计算过程。②让另外两名学生进行复述。
③对比强化:今天认识的竖式计算,与以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有什么不同?计算时你觉得哪一步最关键?应该注意什么?
④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把需注意的地方用彩色笔圈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强化,突出第二次乘积的书写位置,再次突破本节课的难点。6.全班一起小结计算方法。(想+说)
三、巩固练习,发展能力
1.(1)同桌两人独立在微型卡上写两道不相同的计算题。(看+想+做)
(2)同桌互检:看你的同桌在特别要注意的地方注意到了没有?并检查答案是否正确。(看+想+动静转换)
设计意图:同桌写不同的计算题并互检,在攀升重点知识强化次数的同时,再次进行动静转换,消除学生学习疲劳,提高学习兴趣。
2.你能用最快的速度说出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与第一个因数的乘积是多少吗?试试看。(看+想+做+说+听)
(1)学生独立在微型卡上做题,指明一名学生板演。(2)全班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围绕难点设计的练习,达到练习巩固突破难点的目的。3.流程性检测: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做对了几道题。
设计意图:随堂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四、拓展创新,培养个性
1.学生自主编题(看+想+做+说+听+动静转换)。
(1)围绕当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编一道题目写在微型卡上,可以是计算题,也可以是填空题。
(2)四人小组交流,互相检查所编的题目是否正确。(3)四人小组组长分配任务,每人解答一道题目。
(4)组内互相检查答案是否正确,互相补充,并把本组的题目汇总在中卡上。
设计意图:先通过学生自主编题,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再让四人小组内部交流、互补,大大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了合作精神。2.全班大动交流(看+想+做+动静转换)
每个学生都走出桌位,去看其他小组编的题目,并把你觉得有趣或不理解的题目记录在你的学习卡上,回来共享。
设计意图:通过大动交流,有效地攀升重点知识的强化次数,帮助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达到深刻理解、熟练掌握。
3.教师精讲、点评。如果有进位乘法的题目,留做下一节课的研究内容。
五、总结全课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谈谈收获,适当地强调有关的知识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平台。
课外分享:还没有看完其他组编的题目,课外可以交流、分享,收获更多的知识。【课后评析】
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直接讲解算理,然后通过大量反复的课堂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其实,计算教学不是学生的模仿与记忆,是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经过自主探索、动脑思考、合作交流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本节课笔者立足于新的课程理念,运用EEPO有效教育要素组合课型模式进行设计,从学生的参与率以及课堂检测的结果来看,都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了EEPO教学模式的以下几个特点:
一、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课标的新理念有效落实到了教学行为,改变了学生以往以“看、听”为主的学习方式,学生有独立思考、独立做题、同伴交互等来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将听、看、讲、想、做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探索中亲自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做到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适时进行动静转换,提高课堂效率
科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专注的时间是7~8分钟,超过这个时限,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开始分散。为了让学生保持充沛的精力继续学习,就要适时组织动静转换。在本节课设计了3次动静转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动静交互时,让学得快、学得慢、有特长的学生互相促进,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攀升强化次数,有效落实关键知识点
EEPO的创始人孟照彬教授多次强调,关键知识点的强化次数达到理想量(数学为12~17次)的教师,可以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在这节课中,教师对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环节,以独立做题、同伴合作交流、同桌互相检查、自主编题、四人小组交互结题、看他人作品等不同的形式来强化关键知识点,强化次数达到理想量,有效地落实了关键知识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适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学习数学知识,其实质是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本节课的精髓正是“转化思想”。从宏观方面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遇到新问题不能解决时可以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从微观方面来说,本节课不管哪种计算方法都是把新知识转化成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所以,“转化方法”是达成本节课目标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通过EEPO教学模式要素的组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做题、和同伴交流等方式,真正做到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扎实地掌握了计算方法。
第二篇:“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寮步明珠小学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年级下册第46页。
【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笔算乘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已经能熟练掌握表内乘法,能进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会口算、笔算万以内的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提供了学生熟悉的情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经历算法多样化,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方法。本节是在已学过的乘法认识与乘法口诀,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以及口算两位数乘以整十数和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今后学习两位数乘三位数,多位数乘多位数,小数乘法的基础。
【设计理念】教学中注意算理与算法相结合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自主的生成算法,在算法形成与巩固的过程中进一步明晰算理,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用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乘数上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为什么用哪一位乘就和哪一位对齐,为什么要把每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掌握笔算竖式乘法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算理。
2.借助点子图构建算理过程,体会竖式计算的算理和算法。在自主探究寻找方法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会用竖式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在点子图中表示每个数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点子图。【课前互动】开火车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开火车的游戏充分调动了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参与到课堂中来
。】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问题
56×3=168
6.出示以前学的24×2和14×12的竖式,学生进行讨论比较。7.汇报两种竖式方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设计意图: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加深对竖式算理及算法的理解,会准确列出竖式。】
8.小结。(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第一关,比比谁是速度王。2.第二关,火眼金睛。3.第三关,开密码门。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用已学过知识加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理解,掌握乘法竖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再通过判断和改错题,让学生了解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四、回顾整理,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第三篇: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在探究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
50×11=550 32×58≈1800 12×40=480 21×39≈800 20×60=1200 18×30=540 2.用竖式计算。
24×2= 78×8= 128×3=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笔算过程。3.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生活中的购物问题里就存在着很多的数学知识。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1)出示教材第3页例3主题图。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12箱迷你南瓜,每箱24个)
追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一共多少个?)(2)估算。
提问:谁能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个?你是怎样估算的?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
学生回答预设:
方法一:把24看成20,20×12=240(个)
方法二:把24看成25,12看成10,25×10=250(个)方法三:把24看成20,12看成10,20×10=200(个)(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明确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估算的结果接近正确答案?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小组交流。
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小组做补充。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并请学生说说列式的理由。方法一:6个2箱是12箱,每箱24个,先算2箱是48个,再算6个48是288个。列式:24×2=48(个)48×6=288(个)
方法二:将12箱拆分成2箱和10箱,每箱24个,先算2箱,2乘24得48个,再算10箱,10乘24是240个,相加是288个。(重点理解方法二)
列式:2×24=48(个)10×24=240(个)48+240=288(个)„„
探究笔算方法。
明确:像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
师指出:在把两个所得的乘积相加时,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
教师板书: 2 4 × 1 2 4 8 2 4 2 8 8(4)归纳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笔算时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乘数各位上的数字,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字,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教学“试一试”。
引导:怎样检验我们算得对不对?(调换24和12的位置相乘)
学生尝试计算12×24,指名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并提问:第二步2乘12,末尾的4和什么位对齐,为什么?
强调:计算的结果是288,说明我们前面的计算是正确的,我们可以用调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平时要养成计算后验算的习惯。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错例,组织讨论,纠正错误。提问:通过计算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注意第二步乘得的积的书写位置,计算要正确)2.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3.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答案。4.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各自观察题目,找到错误原因,在小组内交流。5.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订正。
四、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 4 × 1 2 4 8 2 4 2 8 8
第四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黄岛区第二实验小学 林殿云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2。【教材简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青岛版六年制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继续,是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起始,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所学乘法计算是各部分积都不进位的,注重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的基本方法,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教材选取了解决漂亮的街心花坛的现实场景,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估算、口算、笔算等多样化的解题策略,扩展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思维的空间。本节课将算理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自己发现算理,感悟算理,老师引导梳理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算法。
2.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方法的多样化,培养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交流合作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法,理解其算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创设情境,发现信息
出示情境图:漂亮的街心花坛
谈话:同学们,国庆节期间街心花坛装扮的格外美丽。仔细观察,你发现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每排23盆,共12排。平均每行32个喷头,共30行。每排43盆,共21排。街心花坛
预设:
(1)“保护环境”花坛每排23盆花,共12排;(2)“美化家园”花坛每排43盆花,共21排;(3)喷泉平均每行32个喷头,共30行。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1)“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2)“美化家园”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3)一共用了多少个喷头? 3.列出算式,理解意义
谈话:要求“保护环境”花坛一共有多少盆花,你会列式吗?
预设:23×12 或 12×23 板书:23×12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预设:要求一共有多少盆花,就是求12个23是多少。4.观察算式,引入课题。
引导:仔细观察这个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预设:以前学习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数,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5.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谈话:23×12等于多少呢?你会算吗?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设计意图】这里开门见山提出问题,揭示课题,节省出时间去探索算理、算法。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是探究算法的关键,让学生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表示的意义与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一样,感知知识的相通点,为后面理解算理做好铺垫。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学生可能想到用点子图、口算和竖式的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先交流点子图、再交流口算,最后交流竖式的方法。
1.交流点子图的方法,借助直观理解算理。
预设(1):我先圈出10个23,一共是230;再圈出2个23,是46;最后合起来是276。
追问:为什么要先圈出10个23?圈出10个23后还有几个23?最后要干什么?
预设:因为10个23算起来简便,所以要先圈起来,圈出10个23后还有2个23,最后把10个23和2个23合起来。
谈话:我们一起通过课件来回顾一下分的过程。
课件演示: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点子图理解口算的过程,再现每一步分合的的过程。
预设(2):二种圈法,就让他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并给予充分肯定。
2.交流口算的方法,渗透转化思想进一步理解算理。
谈话: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边汇报师边板书: 23×10=230 23×2=46 230+46=276 追问: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预设:我把12分成10和2,先算23×10等于230,再算23×2等于46,最后把230和46加起来等于276。
追问:为什么要把12分成 10和2? 预设:因为23乘12没学,分开就会算了。
谈话:23×10求得是什么? 23×2呢?最后为什么要合起来?
如果学生有第预设:23×10求的是10个23的积,23×2求的是2个23的积,合起来才是12个23的积。
谈话:刚才我们分几步来口算23×12的?
预设:分三步,先算了10个23,再算2个23,最后把它们合起来。
小结:你们真有办法!把没有学的新知识变成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是我们数学上一种很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转化”。(板书:转化)这种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经常用到。
3.交流竖式的方法,明确算理,优化算法。谈话:老师发现还有同学想用竖式计算。组织交流,优化方法。预设(1)2 3 × 1 2 7 6 追问:这样列竖式你看怎样?
预设:这样列竖式直接把口算结果写上,没法看出计算的过程。预设(2)2 3 2 3 2 3 0 × 2 × 1 0 + 4 6 4 6 2 3 0 2 7 6 追问:这样做有了计算过程,你觉得怎么样?
预设:这样列竖式虽然看出了计算过程,但写起来很麻烦。
引导:你能想办法将这三个竖式合并为一个竖式吗?赶快试一试吧。4.二次放手再提升,进一步优化算法。学生自主创新,小组交流探讨。展示交流,优化方法: 预设(1)2 3
× 1 4 6 +2 3 0 2 7 6 谈话:能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吗?
预设:我是先算23乘2等于46,再算23乘10等于230,然后把两个得数加起来。
追问:46是怎么来的?这是先求了几个23? 230是怎么来的,这又是求了几个23? 276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加起来? 谈话:谁还有不同的写法? 预设(2)2 3
×1 2
2 3 2 7 6 交流:仔细观察这个竖式和刚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预设:这种方法没有写加号,23后面没写0。质疑:不写“0”行吗?为什么?
预设:可以。因为23乘十位上的1,得到的是23个十,也就是230,所以0可以不写。
小结:2写在百位,3写在十位,没有0也表示230。看来,数字的位置决定了它的大小。
【设计意图】此环节留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发现、理解、感悟,使学生初步理解算理,同时渗透转化的策略。通过点子图、口算和竖式的算法展示,充分让学生经历竖式的形成过程:点子图的方法使数形结合,将抽象的算理直观形象化,为理解口算及竖式的过程做好支撑;口算方法是竖式的算理;笔算环节引导学生经历将口算的过程写成竖式的形式,再通过自主优化让学生经历将竖式逐步简化的过程,并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自然理解算理,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本环节既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又体现了算法要最优化的原则。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1.梳理算法,规范书写。
谈话:以后我们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就可以这样来列竖式计算,现在我们再一起理一理计算的过程。
教师引导全体学生梳理竖式的计算过程完成竖式的板书:
↑↗ ×1 2 6 2 3 2 7 6 追问:谁再来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用竖式计算23×12的? 生口答师进一步完善板书内容:
↖↑ × 1 2 6 ——23×2的积 2 3 ——23×10的积
6 2.沟通联系,深入理解算理。
对照板书,沟通联系: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是怎样计算23×12的。我们用到了点子图、口算和竖式的方法计算出了23×12的积。仔细观察,这几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①
② ③
23×10=230 2 3 23×2=46 ↖↑
230+46=276 × 1 2
6——23×2的积 2 3 ——23×10的积
6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这些方法都经历了23×10=230,23×2=46的计算过程,最后把230和46加起来等于276。
小结:这几种方法看起来不同,但它们的道理都是相同的。【设计意图】规范笔算的书写格式,帮助学生再次理解竖式的结构和原理,尤其是第二部分积的书写,再次理解算理,并进行基于算理理解的算法抽象,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沟通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由算理入算法,由具体到抽象,由复杂变简单,对学生整体建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很清晰的看出每一部分的来龙去脉,更容易理解算理。
四、应用算法,解决问题 1.回归情境,巩固算法。
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探索方法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你能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吗?自己试一试。
生独立解决,师巡视指导。交流算法,发现验算方法。
追问:谁先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谁跟他做的不同?同学们看他哪里不同? 预设:第二个同学交换了因数的位置。追问:交换了两个因数的位置但积怎样? 预设:交换了两个因数的位置但积不变。
小结:以后我们就可以用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来验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解决问题,拓展算法。
谈话:我们继续来解决第3个问题,相信你能行。生独立尝试,交流方法。预设(1)3 2
×3 0 0 0 9 6 9 6 0 预设(2)3 2
× 3 0 9 6 0
优化算法:你喜欢哪种竖式?为什么?
小结:像一个因数后面有0的算式,我们就可以用这种简便的方法来计算。3.梳理反思,总结算法。
谈话:学到这里,你觉得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应注意什么呢?
通过交流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先用一个因数的个位去乘另一个因数,再用它的十位去乘这个因数;用个位乘时要和个位对齐,用十位乘时一定要和十位对齐。
【评析】绿点问题放手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解决,及时巩固所学的笔算方法,对验算的方法及因数后面有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师适当点播引导实现旧知的有效迁移。引领学生及时总结反思,进一步理清算法,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五、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围绕知识、方法、感受三方面谈收获。
知识:我学习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知道了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方法:我还学会了转化的方法。
情感:这节课学的很充实、很开心„„
„„
【设计意图】通过全面回顾本节课收获,关注知识、方法和学生的感受,进一步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提升学生自主梳理知识、自主反思建构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23×12=276(盆)
① ② ③
23×10=230 2 3 23×2=46 ↖↑
230+46=276 × 1 2
6——23×2的积 2 3 ——23×10的积
6
第五篇:《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列竖式计算)。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思想。4.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教学重难点: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最近学习了有关两位数乘法的知识,今天老师想来考一考大家,你有信心闯关成功吗?教师出示ppt课件,学生开火车闯关,完成对口算和估算的复习。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回答判断。
1、口算 2.估算
二、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多媒体动画呈现新华书店
妈妈周日和莹莹去图书馆买书,同学们看看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动画呈现,学生提出问题,帮助莹莹解决问题。动画呈现买书的过程,学生帮助莹莹来解决问题,印发学生好胜心和兴趣。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口头列式,独立解答。
小组汇报。让竖式计算和各种方法的同学说计算思路。
教师运用多媒体动画逐步展示笔算计算的过程。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计算中个位、十位与另一个乘数相乘后乘积的书写。转盘比拼:
一边计算,一边填空理顺计算方法,学生手眼大脑三方结合,突破本节重点。
归纳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三:巩固练习
1.竖式计算。学生板演。
2、为小马虎改错,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可爱的画面,和直观对比明显的展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计算的难点。3.解决实际问题。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