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2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篇: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课题:

22、雾凇

备课人:磁村中心小学 李慎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复习《九九歌》

(1)同学们,你知道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吗?

(2)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谁来为大家背一背?

2、揭示课题。

(1)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吉林的雾凇可是闻名全国的呀!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奇观。(2)课件出示雾凇图片,板书课题。①指导“凇”字字形,左边是“冫”,不能写成“氵”。

②指导学生观看课件,初步感知雾凇景观。学生交流观后感。

教师过渡说明:雾凇是水汽遇冷在树枝上结成的冰花,俗称树挂。这么奇特、美丽的雾凇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2《雾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①轻读课文,边读划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②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③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3)检查自读情况。

①抽读词语卡片,注意纠正下列字的读音:封、凝、零、凇、琼等。②指读长句如:“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等

③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词:

长堤 俗称 凝固 摄氏 夜幕 零下 淹没 模糊

2、学生自由识记字形。

3、教师重点强调“凝”、“幕”、“摄”等字。

4、学生动笔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这晶莹夺目的雾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江主席在1990年到吉林视察,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兴致勃勃地为此景题词,大家想不想知道他写了什么? 屏显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1、我们一起来把江爷爷的题词读一下好吗?

2、树挂就是......(引导说出课题)板书课题

3、读了江爷爷的题词,大家现在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二、精读感悟:

(一)、景观: ①精读第一自然段

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出示雾凇课件。过渡:看,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又象梨花缀满了枝头,把神州装点得分外壮丽。

2、大家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粉状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

3、大家说得真好,积累的词语真多,那么课文中是怎样来形容雾凇的呢?自由地读读第一小节。

(1)谁来读读,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雾凇的?

(2)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a、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的美了? b、指名回答,c、指导把这几个词读一读,要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边想刚才的画面,边读。(3)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再读读.4、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

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那美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②精读第三自然段:(出示图片、音乐)

1、过渡:前一天晚上,十里江堤上还是一片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了!

2、(出示图片)现在,你们已经来到江边了,我想采访一位小游客,说说你初见这雾淞时的心情怎样?(指名回答)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把文章的最后一节读一读。(自由读)

3、漫步在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么赞叹它的呢?(生回答)(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看着后面的感叹号!,读出感叹号的意思,理解这句话。

4、让我们一起去漫步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齐读一下第三小节。

(二)、形成

过渡:吉林雾凇的景观很美(板书:景观),它们争奇斗艳,是北国风光的景中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之绝,但令人民感到奇怪的是:这奇特的自然景观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板书:形成)

1、自由读课文,思考: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吉林雾凇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

2、指名说(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2)、吉林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 a、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这些过于饱和的水汽能遇冷凝结吗?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b、每当夜幕降临......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两个前提条件都符合了,就可以形成雾淞,而且他们形成的过程也是非常美的。

3、老师请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每当„„灯光、树影模糊了„„镀上了白银。”)(1)你是从哪些词感受到它的慢的?(指名回答)(将重点字词注上自己喜欢的符号)

(2)你能把这种缓慢的过程读出来吗?先自己试一试。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

4、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读美了,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5、建议读这句话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先是轻轻的,缓缓的,后来就变成欣喜的语气了,谁再来试试?

9、小结:雾凇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顺江绵延,形成的过程又如此奇妙美丽,难怪作者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板书)

三、指导赏背

1、同学们,《雾淞》这篇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让我们把这篇文章在完整地、自由地读一遍,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

2、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你喜欢的语句?

四、总结全文

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中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本学期里,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课文,课后,大家在搜集一下类似的文章,多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山河之美,能完成这个课外阅读作业吗? 板书设计:

22、雾凇

景观 形成

闻名全国的奇观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课题:

23、春联

备课人:磁村中心小学 王红俊

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副春联。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教学重点难点:

1、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2、通过读悟,感受春联的特点:内容美、对仗美、音律美。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五副春联;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兴、揣”等字。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幻灯片

2、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读读这些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花园中。今天,咱们就一起到这座百花园中去畅游一番。来,让我们先高兴地读一读课题。春联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重点指导下列字的读音:百业兴(xīng)揣(chuǎi)摩

3、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新词:张贴 浏览 增添气氛 歌颂 和睦 欣欣向荣 和谐 声律 揣摩 奥妙 抑扬顿挫

开卷有益(2)、指名读课文,读了课文,你对春联已有了哪些了解?

4、看来,春联的学问还真不少呀?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呀!

三、学春联

1、快速浏览课文,并用笔画出课文写了那几幅春联?

2、这些春联该怎么读呢?同学介绍经验和方法,老师及时鼓励表扬。

3、自由练读,指读,同桌互读。

4、创设情境,读好 激情:看着这些春联,同学们想不想选一幅过年时贴在自家门上?可这么多春联,你最喜欢哪一福呢?希望你们以充分的理由来说一说。(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幅春联进行准备。(2)推荐春联把自己收集的春联读给大家听。(3)小结引导,鼓励表扬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听了你们的推荐,我感到每一副春联都让我爱不释手,春联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

四、指导学生写字:

1、出示生字词:

增添 浏览 歌颂 欣欣向荣 辞旧岁 声律 开卷有益 张贴 奥妙

2、学生自由识记字形。教师重点强调“增添”、“览”、“奥”等字。

五、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品读,了解春联的内容美、对仗美、音律美。

2、品读五副春联,初步了解有关春联的一些知识:讲究对仗、声律和谐。

3、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春联的韵味。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到春节,人们就会欢天喜地地写春联、贴春联,用这种朴素的文化形式来庆祝自己的传统节日,乐此不疲。那么,春联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具体来说,有哪几方面的“美”呢?

二、品读(第1节)内容美。

1、让我们先来学习第1小节。谁来为大家朗读一遍?

2、那些春联,分别什么意思?默读第1小节,运用做记号的方法自学:用“”划出春联,标上序号。用“”标出相应的意思。

3、(交流、出示)。同学们,春联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描绘了美丽春光;有的展现了祖国兴旺景象;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更多的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那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列举了怎样的春联呢?(学生交流)。

4、四组同学各读一副春联。

5、出示第一副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谁来单独为同学们朗读?连请三位同学。其余同学边听边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听、闻到了什么?(春天到了,芳草茵茵 碧连天,一树树粉红色的桃花开得很旺,散发出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蜜蜂、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这幅春联描绘了美丽的春天。

6、按照刚才的方法学习下面三副春联。(读读,想象,再联系。)

7、交流

(1)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春回大地后大自然的秀色,明媚春光照耀下,呈现出百业兴旺的景象。)(改革开放后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的景象。)(2)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勤劳致富,生活和和美美;全家团圆,其乐融融。)(3)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梅花开放,色彩绚丽,异彩纷呈,翠竹平安生长,生机勃勃。)(生活丰富多彩,平安吉祥,祝愿。)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8、谁来美美地读读这些对联?

9、读着一副副春联,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我们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一起把作者的感慨读一遍。

10、看着这样火热的场面,听着如此激动人心的旋律,相信同学们的心也和老师一样被燃烧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几副春联。

11、我们在朗读中,充分感受了春联的什么美?板书(内容美)。课文为了有条有理地介绍,用的“有的„„有的„„有的„„更多的„„”这样的句式。让我们来欣赏一遍。分工:第一二句、末句齐读;中间部分,请女同学听老师的提示读,男同学细细回味。

12、读了第一段你有什么感受?(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三、品读(第2节)对仗美。

1、课文第2节介绍了春联的什么美呢?(对仗美)读“对仗”。

2、用文中的话解释一下什么叫“对仗”?(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3、出示: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这副对联是怎样对仗的?

4、另四副春联又是怎么对仗的呢?任选一副来评析一下。

5、欣赏 填对子

a.爆竹传吉语;腊梅报新春。b.风绿千条柳-,雨()万朵花。找出春联中的对仗

6、小结:春联中的字句真大,对仗工整、精妙,这是一种高水平的技巧。因此作者说: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四、品读(第3节)声律美。

1、春联第3节是什么呢?指读第3节(声律美)

2、怎样读才能体现出声律美呢?请三个同学读,大家评一下。(评议中明确“抑扬顿挫、和谐动听”才是声律美。)

3、各自读练。

祖国的语言文字奥妙无穷,读文。

五、齐读第四段。

为什么说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学生合作交流)

六、小结

1、通过《春联》这一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体味到春联的语言美、意境美,所描绘的景色美。)

2、春联似画,春联似诗,春联这种文学形式,早已定格为我国特有的民族、民俗文化,他是传统文化终至珍宝细心品味春联的内容真是一种享受。同学们,过春节,不赏春联乃憾事!

六、作业

1、摘抄背诵文中的春联。

2、搜集春联的有关资料,准备出一期“创意春联”板报 板书设计:

内容

各种各样

23、春联

特点

对仗

声律美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课题:

24、古诗两首

备课人:磁村中学小学部 曹业芸

一、教学目标:

1.熟悉、理解古诗,学习生字,能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2.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感受过年的热闹喜悦的气氛 3.为学生补充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说说在《春联》一课中你对春联有了哪些了解。

二、音乐导入

1.放民乐合奏曲《春节序曲》或《喜洋洋》,带学生入情入境。2.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回忆过年的情景,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三、初读古诗,感知内容 1.师示范诵读这首古诗。

2.生自读课文,借助课后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并勾出自己不懂的字、词。3.同桌互相帮助,解决不懂的字词。4.同桌互相讲一讲诗句的意思。

5.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全班交流理解。6.请同学讲一讲诗句的意思。

四、细读课文,领会诗句描绘的景象.1.学生自由练习诵读诗句,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2.指名学生诵读诗歌,学生互相评价。

3.再次自由诵读,充分感受诗歌洋溢的欢乐气氛。4.集体诵读。

5.自由练习背诵诗歌。6.指名学生表演背诵。7.集体背诵。

五、扩展思维,启发想象

1.想象这首诗歌描绘的景象,试着写下来。2.再搜集几首表现喜庆节日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六、补充资料

1、出示背景:在王安石担任宰相之后,积极推行新法,《元日》就写于这一年的春节。在他的心目中,新的国家政策好像春风浩荡,阳光普照,一定会给国家带来了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气象,此时此刻,王安石的心情怎样?(生:兴奋、激动、充满信心„„)

2、请带着这份自信、这份乐观、这份憧憬和激动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七、拓展补充: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经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出示《梅花》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江雪》,并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何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4、感悟诗人孤傲不屈和不愿同流合污的个性。

5、会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懂得古诗中“语序倒置”的写法,理解江雪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营造爱诗的氛围

谈话导入,利用学生见过的雪中景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1、提出自学要求: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

2、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

3、生自由读诗。

4、指名读,相机纠正字音,理解字意。

三、试讲诗意,感受寒江独钓的氛围。

1、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通了这首诗。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 弄懂诗意。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2、怎样才能弄懂诗意?

①朗读品悟;②了解历史背景;③ “串词连句法”

3、学生试讲,老师巡回倾听

4、指名试说。

5、“独钓寒江雪”一句采用“语序倒置法”,为了使诗歌表达更精炼,读起来更上口,诗人常使用“倒置”的方法。在解读的时候,我们就要对诗的顺序进行必要的调整。

四、意境探寻,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

1、学到这儿,我们对这首诗的意思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现在请你静下心来,再细细地读一读。你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自读体会。

3、师生交流。

孤独,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4、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疑问?

5、学生质疑。

6、看来大家的理解不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刚才有同学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那就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

(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

7、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8、作者那种孤傲的心境与此情此景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9、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10、指名读

11、练习背诵。

12、刚才我们通过串词成句、语序倒置法,借助诗人的简介充分在理解了诗意。

五、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1、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么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古诗。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提出来。出示《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指名说诗意:现在我相信每一个同学心中都有一幅图,谁来用语言为大家勾画这一幅《秋江独钓图》?

4、比较两首诗的异同。这一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我们四人小组来研究一下,看看一共可以列出多少条。讨论以后,请小组派代表发言。

5、小结: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在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我国古代描写钓鱼的诗词有很多,课后找一些读一读,看看还收获了一些什么样的心情。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课题:习作7

备课人:磁村实验小学 张小云

教学目标要求:

1、学习能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生活中捕捉到的能打动心灵的真实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

2、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多幅图片,准确地把握图意,通过丰富而独特的想象,连贯、具体、生动地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教学重难点:

重点做到说写结合,图文结合,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场景打动我们的心灵,如果我们能做个有心人,及时地用照片、文字或是自己下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打动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组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真实景象。

2、出示文字: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飘着细雨,几只家燕在马路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着。突然,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我的心一紧,禁不住闭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发生了„„

3、同学们,读到这儿你的心情怎么样?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4、猜猜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生猜想)

5、出示照片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看从现场给我们拍摄到的六幅照片。出示挂图中的六幅照片。

二、指导看图

1、要想详细了解当时的情况,还得仔细地观察图片。让生回顾学过的看图方法。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2、师做总结:观察图片要按序观察,合理想象。(板书)

3、引导观察一至五幅图

三、说一说

1、学生自由练说图意,师巡视指导。根据提示:看看那几只家燕的神态怎样?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它们又会怎么做呢?

2、选择最打动自己的画面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同桌互说。

3、全班交流:哪些画面最打动你?为什么?

四、写一写

1、学生完成初稿

提示: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下列词语中选取几个词运用在你的习作中,也许会给你的习作增色不少。

奄奄一息 挣扎 惊恐 愣住 凝望 不知所措 心如刀绞 悲痛欲绝 泪如雨下 凄惨 哀鸣 声嘶力竭 竭尽全力 拉拽 叼盘旋 默默无言 精疲力尽 无可奈何 肝肠寸断

2、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修改自己初稿。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要把文章写得生动,除了仔细观察、合理想象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反复地修改自己的作文。俗话话:“文章不厌百回改”所以老师希望你们写好作文后,一定要认真修改,仔细推敲习作中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只有这样,作文的水平才能提高得快些。老师相信你们通过努力也一定会把本次习作写得很好的。

二、修改习作

1、学生自己修改

2、小组相互修改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把你的习作跟小组里的同学交换,互相修改。你觉得他哪个地方写的比较好,哪个地方还要修改的?

3、指名朗读习作,师生评议

把修改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看看还有那些地方需修改。师生共同评议。

4、再次修改

三、认真誊抄习作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课题:练习7

备课人:磁村中学小学部 李小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试着给题中的下联添字并说说理由,激发学生揣摩对联的兴趣。

2、照样子对对子,进一步了解春联的相关知识;

3、积累成语、熟读三幅春联,丰富学生的积累。教学过程:

一、处处留心

(一)给对联补字

1、复习导入

(1)通过《春联》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好多春联,谁来背给大家听?(回顾学过的春联,激活知识的积累)

(2)通过学习春联,你知道春联有哪些特点?(学生小组内合作讨论春联在字词上对仗的特点。)

(3)今天有位叫小芳的小朋友遇到了一个难题,需要我们大家来帮助她,咱们来看看小芳遇到了什么难题呢?吃过晚饭,爸爸带小芳到大街上去散步。有户人家门上贴着一副春联,上联是“风拂千条柳”,下联是“雨()万朵花”。因为破损,第二字看不清了,爸爸指着下联对小芳说:“你知道下联该补个什么字?”小芳想了想说:该补个‘打’字。”爸爸摇摇头说:“不好,不好,‘雨打万朵花’,是不是有点太残酷了?”你觉得该补个什么字呢?我们来帮帮小芳,想个更好的字。小组内讨论一下,看谁想的多想的好。

2、明确练习要求

(1)学生自己试着读懂题目要求。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题目要求,并试着说说自己的想法。(3)教师点播题目要求,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题目要求。

3、教师指导

(1)学生自主发言,说说自己所理解这副春联的意思。

(2)根据春联的特点,下联中该补的这个字有什么要求?(表示雨打在花朵上的一个动词,而且这个字要与第一句中的‘拂’相对应。)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3)用“打”字哪里不好?(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根据对联的特点进行推敲,找出一个与‘拂’相对的更合适的字。)

4、学生进行反复推敲练习(小组内通论交流,该补什么字,并说说理由。)

5、小组反馈

(1)各小组派代表讨论情况并说说理由。

(2)比较各小组答案,看哪一组补得最好,小组之间说一说。(3)教师进行小结。

(二)、照样子对对子

1、读清题目要求。

(1)谁用自己的话来给大家说说题目的要求。(2)教师点播明确题目要求。

2、教师进行指导。

(1)出示例对:细雨对(和风)

(2)指名读,讨论例对是怎样对的?仔细观察有什么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对对子的方法:字字相对或词词相对,对号填字。(4)说说出了和风还可以对什么?(发散学生的思维)(5)将学生的答案和书上答案比较,哪个好一点?说说理由。

3、拓展练习

(1)学生根据上述例对,自己完成对对子练习,写出自己认为合适的答案。(2)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进行反馈,讨论交流自己的答案并进行对比,找出最合适的答案。

(三)、教师小结

在对对子的过程中,我们要仔细分析,字对字,词对词进行逐字分析,找到最合适的相对的字或词,而且要注意对仗。

(四)、课外拓展

1、对联欣赏

祖国山河壮美,神州春意盎然。芳草满园吐秀,群英遍地生辉。

景历风花雪月,岁迎春夏秋冬。

2、自己试着写对联。(可以是关于节日的、风景的、感慨的„„)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语和三幅春联,丰富学生的积累;

2.写好钢笔字,掌握书写技巧,养成好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回顾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想想每篇文章,谁能想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成语?看谁想的又多又好。

2、学生思考,回顾旧知识。

3、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新颖的成语,出示读读背背成语。

4、自己先试着读读这些成语并及时运用手边的学习工具。

5、反馈读成语的情况。(通过学社自己读,集体读,接龙的形式读等多种方式熟读成语,做到准确、流利。)

6、小组自由分工合作,学习这些成语。

7、交流反馈:抽出小组为大家展示学习情况,说说大家再小组内是怎么学习这些词语的,你学会了什么?(包括展示小组同学的读、解释、学习方法。)

8、从学成语中,你能联想到什么样的景象?(展开想象,启发学生思考。)

9、同位之间相互读成语并说说成语的含义,相互反馈学习情况。

二、春联鉴赏

1、自己试着朗读这些春联(要注意朗读的技巧,何谓朗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春联并试着说说春联的含义。

3,春联为我们反映了什么的景象?(小组内相互讨论,展开想象,能用平淡的描述性的语言来说说春联在=中的景象。)

4、小组竞赛

用自己最喜欢的合作方式来向同学们展示对联的朗读情况。(在熟读对联的基础上展示小组的合作与分工,使每个人都参与进来))

5、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边读边想,读出感情,读出美感。

三、学写钢笔字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这三个字。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着说说前面提出的描红和写字的要求。(三个字中间都有一长横)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3、典型示范

学写“柔”字,在写的过程中讲明书写技巧,学生了解在长横在中部时的写法。

(引导学生注意:木字的横要伸长,使字保持平衡。矛字的点和竖钩以及木字的竖都在竖中线上。)

4、学生尝试描红练习。、5、展示自我

组织一个环节,看谁眼疾手快。谁能更快更好的到黑板上为大家展示“奥、毕”两个字的写字技巧并在写的过程中给大家说明注意事项。(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培养学生敢于展示自我并在写的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能调动其他同学指出展示同学存在的不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每个人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6、练习书写

小组内展开竞赛,看谁写的又快又好。

四、拓展延伸

1、以小组为单位来搜集更多的对联读给大家听听。

2、找出与出示的例字有关的字来练习书写。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课题:练习7口语交际《用好压岁钱》

备课人:磁村中心小学 秦全明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压岁钱怎么用才有意义,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孝敬老人、关心他人的好品格。

2、在交流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并能正确地进行口语表达与评议,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把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想好,并能有条理地陈述;听清他人观点,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一、故事导入 情感熏陶

1、同学们,过年的时候,你收到过长辈送给你的压岁钱吗?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来谈谈压岁钱怎么用。随机板书课题:用好压岁钱

2、年年春节年年过,年年都有压岁包。那你们知道长辈为什么在过年的时候要给我们压岁钱呀?这里面还有个故事呢,想听吗?[可以先把机会让给学生] 从前有个妖怪叫“祟”,过年时喜欢吃小孩子,所以闹得人们是惊恐不安。有一天,一个神仙来到一位老人的家,算到老人的孙子有难,于是变了几个铜钱,对老人说:“这叫‘压岁钱’,可以用来压住‘祟’,只要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取几个铜钱,用红布包好,放在孩子的枕头下面,‘祟’就不敢接近孩子了。”老人听了,高兴地照着神仙的话做了。第二天,孩子果然平平安安,老人把此事告诉邻居。于是就有了过年发压岁钱的风俗。

过渡:多么动人的传说呀,其实呀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寄托一种美好的心愿呀。他们希望我们怎样?

生:希望我们平平安安过一生,快快乐乐生活每一天。

希望我们学习能更上一层楼,身体健健康康。希望我们年年有好运,天天都有好心情。

小结:是呀,这压岁钱寄托着长辈们那深深的爱,浓浓的情。多有意义的压岁钱呀?

二、认真倾听,善于思考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去年,我们拿到了多少压岁钱?我们来听听这一小组的同学,其他同学可要认真听好了,老师还有一个任务呢,算一算这一小组同学共拿到了多少压岁钱,等到最后一位同学说完,看谁第一个把结果告诉我。统计结果:这一小组的同学总共拿到了多少压岁钱?生汇报(重点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三、创造机会 小组交流

我想:其他同学也一定拿到了很多压岁钱,这么多的压岁钱是怎样使用的呢?我想肯定是各有各的用法。大家都想来说说吧,下面我们来进行小组交流。注意发言的同学要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做到:尊重别人,认真倾听。比一比,哪一小组交流得最热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好在下个环节适时调控.]

四、搭建平台 实话实说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我发现同学们交流得真热烈,你们想不想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交流。(想),那我们来举行一次“实话实说”访谈活动怎么样?下面请各组推选一名同学做“特约嘉宾”参加我们的这次活动。

1.小组推选嘉宾,也可以自我推荐。

2.欢迎嘉宾上台,台下的同学都是现场的观众,听了嘉宾的发言,我们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发言之前,先请各位嘉宾做个自我介绍,说说你叫什么名字,来自哪个小组。

3.嘉宾自我介绍

4.教师介绍:我叫***,来自**小学,这一期的“实话实说”节目由我来主持。嘉宾好,(握手)现场观众朋友好,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用好压岁钱”。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压岁钱的数目也是年年攀升,从原来的几十块上升到了几百块甚至几千块,到底该怎样用好它呢?由于“实话实说”栏目时间有限,所以请你们就使用压岁钱的做法选主要的一个方面来谈

(四)、用压岁钱敬孝心

5.第五位嘉宾的发言

(五)、用压岁钱献爱心

过渡:爱自己的亲人是爱,如果能爱与自己非亲非故,但确实需要帮助的人,那就是一种伟大的,高尚的爱。

在我们中国,贫困地区,那些孩子连学也没得上,多可怜呀,他们多么想得到压岁钱,多想回到梦寐以求的学校上学呀!刚才,你们的孝心让老师感动,现在用我们伟大的爱去感动在场的每一个人,想一想,我们能用手中的压岁钱做些什么?

6.第六位嘉宾发言 观众发言„„

小结:你们的话语感动了在场的每个人,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得多么美好。这压岁钱花得多有价值呀。

五、总结归纳 提高认识

根据板书小结:各位嘉宾,各位现场的观众朋友们,今天的“实话实说”访谈活动交流得非常愉快,开展得非常成功,从中,我们明白了使用压岁钱应该注意:

板书:

节约用钱

学会理财

合理消费

六、拓展延伸

1、今年的春节又快来了,你打算怎样使用你的压岁钱呢?

2、请同学们回家以后问问父母,他们小时候的压岁钱是怎么花的,再把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告诉父母,看看他们怎么评价你的观点。

第一课件网 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组

单元解读:

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

在进行本组教学时,应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综合性学习,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把了解到的故事和想到的问题,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在“展示台”中,用各种形式展示本组语文学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课时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课时 27 乌塔 1课时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1课时 语文园地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先写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接着写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然后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后写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远大志向。

课文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两次过渡。第一次是过渡句:“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这句话承接的上文是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说明正是这些问题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个究竟,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来闯入租界这件事情的起因。第二次是过渡段,即课文的第9自然段。“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这一句话巧妙地把课文引入了下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 师:有一个这样的人他活着的时候为人民鞠躬尽瘁地工作,为国家呕心沥血地奋斗;是他,在民族面临重大苦难之时挺身而出;是他,在国家陷入极度混乱之时,力挽狂澜,保存正气。有这样一个人当他离开这个世界时成千上万的人们自发为他落泪送行,联合国全体成员为他下旗致哀;有这样一个人,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没有留下一个后人,一分财产,一点骨灰,却永永远远地留在中国老百姓的心头上。他就是──周恩来!周恩来这个名字,陪我们走过了一百零五年的风雨历程,在他逝世二十六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深切地为他的精神所打动,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国爱民的心灵,一个报效中华的伟大理想。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立下的宏伟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理解课题

1.请学生跟着写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后,全体朗读一遍课题。2.提问:

这个课题里面哪个词是我们不理解的?(崛起)请查查词典,说说它有几种意思?哪种意思更适合本课的意思?

3.说说课题的意思。

4.根据自己理解出来的意思再次朗读课题。

三、理解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用笔画出生字生词,带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习生字:

幻灯片显示:崛、帝、范、巡、嚷、惩、铿、锵 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看看哪些字特别容易读错、哪些字容易混?如果有哪个字特别不太认识,赶紧去请教别人,看看有什么办法记住它。等一下,我们看看小组学习的效果怎样?如果整个小组都读认识了,那就请这个小组的同学都把手举起来。

3.检测小组学习生字的效果。请一小组全部读,全班同学判断对错。请二小组读,如果读对则全班跟读。

4.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拓展课外词语。

(师:这些生字你还在什么词语里面见过它?)提问若干同学。检测学生自学词语的情况。

幻灯片出示:帝国主义、焦点、伯父、模范、疑惑不解、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诸生、抱负、胸怀、铿锵有力、喝彩、振兴中华

5.生词正音。学生跟随教师鼠标朗读一遍屏幕生词。6.提问理解词语的好办法有哪些?

(一查工具书;二联系上下文;三请教别人。)

7.本课出现的这些词语,哪些是你大概理解它的意思的?(提问个别学生。)

8.教师帮助理解比较难的词语。(帝国主义、灯红酒绿。)

9.除了词语之外本课当中还有一些比较长、比较难的句子。老师把它拿出来让大家看看,读好了这些句子,读课文就没有问题了。

出示难句:

(1)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2)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3)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指导朗读。

10.为了帮助大家系统地记忆这些生词,老师用文字把它们串联在了一起组成了一段话。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我们的记忆效果,也能够帮助我们培养写作能力。

出示:1910年东北是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伯父的一句“中华不振”让在模范学校读书的周恩来感到疑惑不解。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他来到了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外国租界地,看到有人在那里吵嚷。原来是那些耀武扬威的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得意扬扬的外国肇事者,反而训斥中国妇女。于是周恩来在心里立下了振兴中华的抱负。当校长问到诸生为何读书时,他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校长的喝彩。

11.去掉疑惑不解、风和日丽、灯红酒绿、得意扬扬、铿锵有力等形容词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边读边补充完整。

师:如果还有词语我们无法理解怎么办?

(呆会进入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三、初读课文(师:经过了刚才的学习我想同学们读课文一定没问题了。接下来,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把我们读得不太好或不容易读好的地方多读几遍,可以请别的同学帮你听听,让他给您提提意见。)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展示:师:下请3个同学合作为大家展示一下。指名读(1——6自然段)、(7——8自然段)、(9——16自然段),最后一段全班齐读。

(其他同学听一听,看看他们的字音、句子是否读准确了,呆会咱们来评一评。)

3.学生评价朗读效果:

对学生指出来的错误进行更改。(1到2名学生进行评价。)4.给课文做眉批:

师:有个文人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笔,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是讲了一件什么事?把课文当中你特别有感受的句子勾划一下,或者在旁边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课文中作个标记,等一会儿咱们交流。

5.交流本文的主要内容。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出示: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帮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6.交流学生感受较深的地方,并注意提问为什么有这种感受?(视学生反应情况交流1至2名。)

7.交流学生有疑问的地方?能够由学生解答的尽量让学生给予解答,不能够解决的把问题写上黑板留下节课解决。

四、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咱们想想刚才老师在黑板上留下的作业,第二节课咱们交流。

第二课时

一、从题目入手,引出全文主线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与理解,我们知道课题的意思了。那通过上节课的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吗?你是从课本上的什么地方发现这句话的?(出示两句话,学生感受其语气:坚定、铿锵有力)从读中感受到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这句话的意思与课题的意思一样,这是课文给我们的一个提示,说明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那咱们一起认真地把这句话写下来。

板书: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当时的中华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板书:中华?)请大家阅读第1——6自然段,想一想伯父与周恩来的一番对话。看看从伯父的嘴中,我们能知道些什么?(我们从伯父的嘴中知道了当时的中华是“不振”的。(板书:不振)

3.自由练习朗读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谈谈自己的感受。4.男女同学分角色表演对话。

二、分析课文的第二部分

1.师:从与伯父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周恩来的种种疑问,终于有一天他决定自己亲自去看看。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7、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情景。特别让你感到气愤的地方多读几遍,等下咱们交流交流。

下列环节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作机动处理: 第7自然段:(提问找到这里的学生)你从刚才的句子里面感受到了什么?从那些词语里面感受到种界的繁华?哪些词语感受到巡警的威风。

(如果学生一时不会回答,那么老师引导:为什么会让你气愤?)全体学生带着问题再读句子。谈谈感受。

(教师引导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原因在于“中华不振”。)第8自然段:

(1)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出示:请你根据课文的内容想像──妇女会哭诉些什么呢?洋人会说些什么?围观者又会说些什么呢?

(提问这样想像的根据是什么?)

(3)带着总结出来情感(妇女悲伤、洋人得意、围观者愤怒而无奈)再读读本段。

(4)总结刚才分析的结果,其原因还是在于“中华不振”。

2.同学们,像这样令人气愤的事情在当时来说太多太多了。当时的那个“不振”的中华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看看一组图片。

(播放相关图片,加深学生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3.访问看完图片后的感受。

三、分析课文的第三部分

1.看到这样的镜头,周恩来终于明白了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那就是“国家落后,人民就要挨罪。”可是从租界地回来之后的周恩来并没有因为明白这个道理而沾沾自喜,相反地他陷入了一片沉思。请大家齐读第9自然段,想一想周恩来一个人沉思时都在想些什么?并把你想到的用笔记下来跟同学们交流。

2.经过认真、充分的思考后,周恩来的回答赢得了魏校长的喝彩。请问,他的理想跟其他同学的理想有什么不同?

四、课外拓展,交流感悟

1.正是因为少年周恩来就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努力读书。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开天辟地的丰功伟绩。请同学们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光辉而伟大的一生。

(展示“周恩来光辉一生的图片”。)

2.(如果有时间)看完影片后,我想同学们一定深有感触,就让我们带着对周总理的崇拜与感动把这篇课文从头到尾大声地朗诵一遍吧。

五、布置课后作业

1.讨论:我为什么而读书?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找找四个字的词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课文先写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的事:“我”看到了叶老对作文的修改,阅读了叶老的简短评语,对叶老的人品产生了初步印象,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然后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谈话:

(1)我们前面学过《爬山虎的脚》那篇课文,还记得那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叶圣陶)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你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肖复兴)怎么知道的?(从叶圣陶的批语中知道的)想知道肖复兴是什么人吗?放投影片,介绍肖复兴。

(2)看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我想知道这位作家笔下的爬山虎是否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叶圣陶笔下的爬山虎一样;这篇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一些什么情况„„)

2.导入: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看看课文到底写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学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初步掌握生字新词。(2)说说课文内容:

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本文讲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事。)② 读后有什么初步感受?

(感受到叶圣陶先生做事的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人品。)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提问:

课文介绍了你想知道的内容了吗?你有什么发现?(课文没有重点介绍爬山虎,而重点在写人的事。)可课文却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知道为什么吗?为了弄清楚题目和内容的关系问题,我们还是先来理解课文所写的第一件事,看从这件事中我们会感受到什么。

2.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这几个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事?围绕这一件事,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情况?

(2)回答以上问题。

(写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的事。分别写了为什么帮我修改,是怎么修改的,以及“我”的感受。)

(3)再读课文,讨论:

从这件事中,你感受到什么?是从哪些内容感受到的?(感受到叶圣陶做事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品格和作者感激敬佩叶圣陶的感情。)学生边回答问题,边进行感情朗读练习。

(4)分小组讨论:

你从中学到了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5)班上交流:

① 认真,一丝不苟;

② 修改用错的词,尽量使语言准确规范。③ 删掉重复罗嗦的词句,使语言准确简练„„

四、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分析了课文中写的第一件事。通过这件事的分析,我们初步了解了大作家叶圣陶的文品和人品,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敬佩和感激之情。那么课文内容和课题到底有什么联系,下节课再继续分析。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请齐读课题(生读)。对照课题与文章内容,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吗?(指名说,课文主要是写叶老批改“我”的作文和“我”到叶老家做客的事)那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

二、学习课文

1.看,这就是爬山虎(课件出示:爬山虎的录像)。看到这满墙的爬山虎,你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回答:很绿、很美、富有生机和活力„„)那作者眼中的爬山虎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我”在哪里见到了爬山虎?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爬山虎?

(学生自由读书、划记,师了解读书情况。)2.学生汇报交流:

(“我”在叶老家的院子里见到了爬山虎,课文有两处对爬山虎的描写。)

哪两处呢?分别请两名同学读一读。出示课件:

(1)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2)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段话,比较一下:它们分别是写什么时候的爬山虎?指名说:第一处是下午刚进院时见到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

第二处是黄昏时落日余晖映照下的爬山虎。课件出示:夏日、黄昏。

4.从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首先,请两位同学读一读这两段话,其他同学注意比较其中写爬山虎的重点词语。

(1)你认为这里描写爬山虎的重点词语有哪些?请同学们对照课本,在书上圈划出重点词句。

(学生自由读书。)

汇报交流:第一处描写中的重点词句有“绿葱葱”“温柔的小精灵”“跳跃”“闪烁”“迷离的光点”等,第二处的重点词句有“沉郁”“浓浓的湖水”“摇曳”“虎虎有生气”等;

(2)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两段录像,比较一下:前后两处中爬山虎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课件:两种场景比较录像。)

第二处描写到的爬山虎比第一处显得更加深沉、更加有力; 从作者对爬山虎的两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这两段描写中,我感受到了一种美、生机与活力、作者对叶老的敬佩„„)

5.能有感情地读好这两段话,读出一种美感,读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吗?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练读(生读);谁来试试?(指名读。)

我们一边欣赏录像一边谁,谁再来试试?(再指名读。)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齐读。)

6.这确实是一种美的景色,一幅幅美的画面,也可以说,作者在这儿营造着一种美的意境。这美的意境是不是单单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绿绿的美(师指课题)构成的呢?(生齐答:不是)师追问: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什么?(叶老人格的美)对!这美的境界是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的完美融合!那么,叶老美的人格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具体事例,划记出直接写叶老人格之美的重点句子:(1)学生自己读书,划记。

(2)你是怎样感受到叶老人格之美的呢?把自己刚才读书所得和本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展开讨论。

(3)汇报: ① 师:体现叶老美的人格的具体事例有哪些呢?体现叶老美的人格的具体事例有叶老为我批改作文和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并与我亲切交谈两件事。

② 师:同学们找到了哪些直接写叶老人格美的重点句子呢?请有感情地读出其中的一句,再重点谈谈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交流出示课件:

A、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春风拂面”是怎样的感觉?你从这句话里知道了什么?(板书:批改──认真、平和)

B、我们的交谈那样随便、和蔼,作家头顶上神秘的光环消失了,我的拘束感也消失了。越是大作家越平易近人,原来他就如一位平常的老爷爷一样让人感到亲切。

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读好这段话吗?先自由练读,再指名读,品评后齐读。

C、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悄悄将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

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生答,师相机板书:交谈──亲切、质朴)“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作者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呢?──我们的交谈;

7.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不是蕴含了更深的含义呢?让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生齐读。)

(1)问:小作者对于作家极其作品的理解是怎样的?(指名说)作家是怎样做的,作家的作品是怎么写的,你知道吗?学生谈理解。齐读这一句。

(2)谁来读读最后一句?

(指名读,指导读──突出“绿”。)

“绿”说明了什么?(爬山虎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吗?请同学们自由谈谈自己的理解。

(叶老的谆谆教诲使我懂得了许多,特别是对作文和做人方面有了具体的认识和标准,那就是像叶老那样一丝不苟地写作、真诚宽厚地待人。叶老的风范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叶老的教导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8.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感受!

三、小结延伸

1.学到这儿,我想同学们一定都已明白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来赞美叶老(师指板书,生齐读)“认真、平和,亲切、质朴”的作品和人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给肖复兴带来了无穷的动力,在他日后的成长中,他始终牢记叶老先生的鼓励,不断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请看他的主要成就:

肖复兴,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作品主要有系列长篇小说《中学生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与当代中学生的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录》等。(课件出示)

2.你们今天也看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请说说你的感受: 练习:

我看着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仿佛看到了(),仿佛听到了()。请带着你的这种感受读一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乌塔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写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装、外出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谈的是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细、准备之久,以及她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课文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写作方法来突出乌塔鲜明的性格特点。(1)在描写中展现性格特点。语言描写集中在第8、9自然段里,这些语言表现了乌塔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体现了她在思想上的独立。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也很有特点。这个14岁的女孩虽然独自在异国他乡,但是能在旅馆里“睡得正香”,她能自己安排一天的活动,自己收拾东西,按时外出游览,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乌塔做事很有经验、从容不迫。(2)在对比中突出人物性格特点。一是和作者对比。作者写了自己在青年旅馆里“筋疲力尽”“匆匆洗漱”“疲倦地回到旅馆”,而乌塔却可以在旅馆里“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二是和中国孩子对比。文中写了中国孩子的生活,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但父母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而乌塔却在14岁的年龄独自一人游欧洲。在这样的对比中突出了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简短的内容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乌塔的?乌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点?(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

生活经验丰富;热情、活泼;有爱心;胆大心细;有主见„„ 3.同学们介绍异国风土人情。

(学生在课后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搜集到了大量资料,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课件,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给同学们看,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藉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激情

1.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中国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现在,同学们自愿结组,赞同我们教育教学方法的在一组,不赞同的在一组,大家进行辩论。

(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相信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会非常爱学,更会积极地讨论。鼓励同学们读书要有独特的见解,同时,教师要特别说明“每一种认识都是金子”的道理,不脱离书中的语言,不脱离生活实际,对学生认真地读书,认真地思考有一个界定。)

2.展开辩论: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3.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布置实践作业

题目:《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中小学生在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也可列成表格,和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两封信组成,一封是张国强同学写给柯岩的信,他认为同学们嫉妒他获奖,因而疏远他,感到很寂寞,所以写信向柯岩老师讨教,希望得到柯岩老师的帮助。一封是柯岩的回信,她在信中通过合理的推断,分析了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国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才能飞快地进步。张国强在信中提到的问题,是学生在生活中很有可能遇到的,因此这篇课文对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问题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并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和简介柯岩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写过信吗?给谁写信?为什么写(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交流。没写过信的同学,可让其说说“你或者父母收到过别人的信吗?信中都说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封书信,一封问一封回。(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3.简介柯岩:

(如果是多媒体或图片资料,教师应进行播放)。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大家拿出来看看(学生出示资料)。

柯岩,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已出版专著50部,著名的诗歌有《周总理,您在哪里》。

(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可以说得更丰富一些。)4.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尺和寸放在一起,尺比寸长(老师或者学生出示它们各自的长度),但尺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了(出示比尺长的物体)。寸虽然很短,但寸和比它小的东西相比,它又显得长了(学生或老师出示比寸短的东西)。

二、自读自悟

1.出示导读提示:

师:同学们,这是由两封书信组成的略读课文,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读懂这篇课文,并有所收获。自读的时候,下列问题或要求也许对同学们会有所帮助:

(1)张国强同学为什么要给柯岩老师写信?信中他叙述了哪些苦恼?(2)柯岩老师是怎样帮助张国强分析原因的?柯岩老师在回信中还叙述了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这有什么作用?

(3)你明白了为什么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作题目的原因了吗?(4)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或者问题(请简要地写在书中的空白处)。2.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学生自读的时候要给足时间,同时老师要参与其中并提示一些方法。

三、交流讨论

可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再全班进行。交流中,老师要作一些精辟的概述和引导:

1.交流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 交流时,要读(读有关的原文)和说(说自己的理解)结合,问题⑷是最能体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所以要作必要的启迪和挖掘,但又要区别对待。

2.这封信对你有帮助吗?你妒嫉过别人吗?别人妒嫉过你吗?通过学习柯岩老师的回信你有什么想法?

有代表性的让学生交流,要尽可能的说得具体一点。

3.通过学习这两封信,看看书信在格式和语言上有什么要求?(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作适当归纳。)(1)格式: ① 称呼(顶格写,后面加冒号,怎样称呼,依人而定,称呼下面加问候语)。② 正文(将要叙述的事情和说的话写清楚,格式按常规的行为格式)。③ 结语(单独一行并空两格写上祝语,内容因人而定)。④ 写信人姓名和日期(信的正文的右下角,分两行写)。(2)语言方面:

相当于与收信人进行面对面的说话,一般用你或者“您”,写给很多人的要用“你们”或“您们”。语言亲切与否,根据收信人和要叙述的事情决定。

四、质疑拓展

1.质疑解惑: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或者感到疑惑的地方。2.拓展延伸:

(1)出示冰心的《寄小读者》或《再寄小读者》,鲁迅的《给颜黎民的信》(具体的内容略)。让学生读一读内容,看一看格式。

(2)练笔:

张国强收到并阅读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以后,对他会有什么启发?他会打算怎么做?假如你就是张国强,围绕上述问题仔细想一想,然后给柯岩老师写封回信汇报一下,注意信的格式。

语文园地七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前布置学生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收集资料。)

一、引入学习

1.本组课文,围绕“成长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2.谈话: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但无论怎样,成长的经历都是令人难忘的。

板书题目: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要求

1.自读题目,勾画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2.交流: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 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

三、口语交际

1.认真阅读书中提示,以及《乌塔》、书信,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2.按要求独立准备,并说给自己听一听。3.根据选定话题进行分组:

选同一话题的人过多,则可再分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4.分组交流,要求每人都有机会交流自己的看法。5.指名在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6、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谈话内容,说给同桌听,注意两人间的交流。

四、引导总结

1.请你来总结这次口语交际活动:

可从同学表现、老师表现、交际内容、交际方式等进行总结。2.请你为下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提建议。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引入

谈话:上节课,同学们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交流了难忘的成长经历。听过之后,我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那些难忘的经历。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

1.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要写得清楚具体。

2.写“从《乌塔》想到的”。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3.给“需要帮助的王虹”写回信。要把想说的意思写清楚,书信格式正确。

三、指导习作

1.根据自己选择的话题理出提纲。2.交流提纲,分组指导:

话题一:写谁的什么事。阅读本单元课文学习如何写。话题二:《乌塔》主要讲了什么事?你对文中什么问题最感兴趣?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

(建议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例子。)

话题三:王虹遇到了什么烦恼?你的看法是什么?你认为她该怎么做?

(指导书信格式。)

四、学生独立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交流与讲评

1.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2.每个话题选出代表作讲评。

六、修改誊抄

1.生根据讲评修改习作,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2.誊抄习作。

七、拓展活动

话题一:编成短剧演一演。

话题二:开展读书心得展示活动。话题三:自学信封写法,把回信寄给老师。

第四、五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展示台

一、我的发现

1.自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2.归纳小结阅读方法: 一边读一边想。

3.交流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自己读书时是怎样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以及发现问题后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二、日积月累

1.自由阅读,要求读得通顺流利。2.指名读,纠正读音。

3.默读,从中选择一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也可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体会。4.背名句竞赛。

5.你还搜集了哪些关于成长的名言?交流。

三、展示台

1.谈话:

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回忆了自己成长的经历,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了别人的成长故事。你打算怎样展示这些成果呢?

(自由说。)

2.个人或分组汇报自己展示成果的形式,根据不同形式安排展示程序。3.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4.总结,评奖。

第三篇: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课题:

22、雾凇

备课人:磁村中心小学李慎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复习《九九歌》

(1)同学们,你知道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吗?

(2)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谁来为大家背一背?

2、揭示课题。

(1)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吉林的雾凇可是闻名全国的呀!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奇观。(2)课件出示雾凇图片,板书课题。①指导“凇”字字形,左边是“冫”,不能写成“氵”。

②指导学生观看课件,初步感知雾凇景观。学生交流观后感。

教师过渡说明:雾凇是水汽遇冷在树枝上结成的冰花,俗称树挂。这么奇特、美丽的雾凇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2《雾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①轻读课文,边读划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②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③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3)检查自读情况。

①抽读词语卡片,注意纠正下列字的读音:封、凝、零、凇、琼等。②指读长句如:“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等

③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词:

长堤俗称凝固摄氏夜幕零下淹没模糊

2、学生自由识记字形。

3、教师重点强调“凝”、“幕”、“摄”等字。

4、学生动笔描红、临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这晶莹夺目的雾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江主席在1990年到吉林视察,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兴致勃勃地为此景题词,大家想不想知道他写了什么? 屏显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1、我们一起来把江爷爷的题词读一下好吗?

2、树挂就是......(引导说出课题)板书课题

3、读了江爷爷的题词,大家现在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二、精读感悟:

(一)、景观: ①精读第一自然段

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出示雾凇课件。

过渡:看,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又象梨花缀满了枝头,把神州装点得分外壮丽。

2、大家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粉状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

3、大家说得真好,积累的词语真多,那么课文中是怎样来形容雾凇的呢?自由地读读第一小节。

(1)谁来读读,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雾凇的?

(2)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a、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的美了? b、指名回答,c、指导把这几个词读一读,要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边想刚才的画面,边读。

(3)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再读读.4、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

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那美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②精读第三自然段:(出示图片、音乐)

1、过渡:前一天晚上,十里江堤上还是一片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了!

2、(出示图片)现在,你们已经来到江边了,我想采访一位小游客,说说你初见这雾淞时的心情怎样?(指名回答)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把文章的最后一节读一读。(自由读)

3、漫步在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么赞叹它的呢?(生回答)(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看着后面的感叹号!,读出感叹号的意思,理解这句话。

4、让我们一起去漫步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齐读一下第三小节。

(二)、形成

过渡:吉林雾凇的景观很美(板书:景观),它们争奇斗艳,是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但令人民感到奇怪的是:这奇特的自然景观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板书:形成)

1、自由读课文,思考: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吉林雾凇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

2、指名说(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2)、吉林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 a、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这些过于饱和的水汽能遇冷凝结吗?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b、每当夜幕降临......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两个前提条件都符合了,就可以形成雾淞,而且他们形成的过程也是非常美的。

3、老师请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每当„„灯光、树影模糊了„„镀上了白银。”)(1)你是从哪些词感受到它的慢的?(指名回答)(将重点字词注上自己喜欢的符号)

(2)你能把这种缓慢的过程读出来吗?先自己试一试。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

4、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读美了,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5、建议读这句话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先是轻轻的,缓缓的,后来就变成欣喜的语气了,谁再来试试?

9、小结:雾凇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顺江绵延,形成的过程又如此奇妙美丽,难怪作者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板书)

三、指导赏背

1、同学们,《雾淞》这篇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让我们把这篇文章在完整地、自由地读一遍,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

2、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你喜欢的语句?

四、总结全文

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中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本学期里,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课文,课后,大家在搜集一下类似的文章,多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山河之美,能完成这个课外阅读作业吗? 板书设计:

22、雾凇 景观 形成

闻名全国的奇观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课题:

23、春联

备课人:磁村中心小学王红俊 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副春联。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教学重点难点:

1、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2、通过读悟,感受春联的特点:内容美、对仗美、音律美。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五副春联;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兴、揣”等字。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出示幻灯片

2、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读读这些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花园中。今天,咱们就一起到这座百花园中去畅游一番。来,让我们先高兴地读一读课题。春联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重点指导下列字的读音:百业兴(xīng)揣(chuǎi)摩

3、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新词:张贴浏览增添气氛歌颂和睦欣欣向荣 和谐声律揣摩奥妙抑扬顿挫开卷有益(2)、指名读课文,读了课文,你对春联已有了哪些了解?

4、看来,春联的学问还真不少呀?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呀!

三、学春联

1、快速浏览课文,并用笔画出课文写了那几幅春联?

2、这些春联该怎么读呢?同学介绍经验和方法,老师及时鼓励表扬。

3、自由练读,指读,同桌互读。

4、创设情境,读好

激情:看着这些春联,同学们想不想选一幅过年时贴在自家门上?可这么多春联,你最喜欢哪一福呢?希望你们以充分的理由来说一说。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幅春联进行准备。(2)推荐春联把自己收集的春联读给大家听。(3)小结引导,鼓励表扬

听了你们的推荐,我感到每一副春联都让我爱不释手,春联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

四、指导学生写字:

1、出示生字词:

增添浏览歌颂欣欣向荣辞旧岁声律开卷有益张贴奥妙

2、学生自由识记字形。教师重点强调“增添”、“览”、“奥”等字。

五、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品读,了解春联的内容美、对仗美、音律美。

2、品读五副春联,初步了解有关春联的一些知识:讲究对仗、声律和谐。

3、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春联的韵味。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到春节,人们就会欢天喜地地写春联、贴春联,用这种朴素的文化形式来庆祝自己的传统节日,乐此不疲。那么,春联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具体来说,有哪几方面的“美”呢?

二、品读(第1节)内容美。

1、让我们先来学习第1小节。谁来为大家朗读一遍?

2、那些春联,分别什么意思?默读第1小节,运用做记号的方法自学:用“”划出春联,标上序号。用“”标出相应的意思。

3、(交流、出示)。同学们,春联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描绘了美丽春光;有的展现了祖国兴旺景象;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更多的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那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列举了怎样的春联呢?(学生交流)。

4、四组同学各读一副春联。

5、出示第一副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谁来单独为同学们朗读?连请三位同学。其余同学边听边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听、闻到了什么?(春天到了,芳草茵茵碧连天,一树树粉红色的桃花开得很旺,散发出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蜜蜂、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这幅春联描绘了美丽的春天。

6、按照刚才的方法学习下面三副春联。(读读,想象,再联系。)

7、交流

(1)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春回大地后大自然的秀色,明媚春光照耀下,呈现出百业兴旺的景象。)(改革开放后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的景象。)(2)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勤劳致富,生活和和美美;全家团圆,其乐融融。)(3)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梅花开放,色彩绚丽,异彩纷呈,翠竹平安生长,生机勃勃。)(生活丰富多彩,平安吉祥,祝愿。)

8、谁来美美地读读这些对联?

9、读着一副副春联,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我们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一起把作者的感慨读一遍。

10、看着这样火热的场面,听着如此激动人心的旋律,相信同学们的心也和老师一样被燃烧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几副春联。

11、我们在朗读中,充分感受了春联的什么美?板书(内容美)。课文为了有条有理地介绍,用的“有的„„有的„„有的„„更多的„„”这样的句式。让我们来欣赏一遍。分工:第一二句、末句齐读;中间部分,请女同学听老师的提示读,男同学细细回味。

12、读了第一段你有什么感受?(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三、品读(第2节)对仗美。

1、课文第2节介绍了春联的什么美呢?(对仗美)读“对仗”。

2、用文中的话解释一下什么叫“对仗”?(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3、出示: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这副对联是怎样对仗的?

4、另四副春联又是怎么对仗的呢?任选一副来评析一下。

5、欣赏填对子

a.爆竹传吉语;腊梅报新春。b.风绿千条柳-,雨()万朵花。找出春联中的对仗

6、小结:春联中的字句真大,对仗工整、精妙,这是一种高水平的技巧。因此作者说: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四、品读(第3节)声律美。

1、春联第3节是什么呢?指读第3节(声律美)

2、怎样读才能体现出声律美呢?请三个同学读,大家评一下。(评议中明确“抑扬顿挫、和谐动听”才是声律美。)

3、各自读练。

祖国的语言文字奥妙无穷,读文。

五、齐读第四段。

为什么说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学生合作交流)

六、小结

1、通过《春联》这一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体味到春联的语言美、意境美,所描绘的景色美。)

2、春联似画,春联似诗,春联这种文学形式,早已定格为我国特有的民族、民俗文化,他是传统文化终至珍宝细心品味春联的内容真是一种享受。同学们,过春节,不赏春联乃憾事!

六、作业

1、摘抄背诵文中的春联。

2、搜集春联的有关资料,准备出一期“创意春联”板报 板书设计:内容各种各样

23、春联 特点对仗 声律美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课题:

24、古诗两首

备课人:磁村中学小学部曹业芸

一、教学目标:

1.熟悉、理解古诗,学习生字,能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2.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感受过年的热闹喜悦的气氛 3.为学生补充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说说在《春联》一课中你对春联有了哪些了解。

二、音乐导入

1.放民乐合奏曲《春节序曲》或《喜洋洋》,带学生入情入境。2.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回忆过年的情景,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三、初读古诗,感知内容 1.师示范诵读这首古诗。

2.生自读课文,借助课后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并勾出自己不懂的字、词。3.同桌互相帮助,解决不懂的字词。4.同桌互相讲一讲诗句的意思。

5.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全班交流理解。6.请同学讲一讲诗句的意思。

四、细读课文,领会诗句描绘的景象.1.学生自由练习诵读诗句,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2.指名学生诵读诗歌,学生互相评价。

3.再次自由诵读,充分感受诗歌洋溢的欢乐气氛。4.集体诵读。

5.自由练习背诵诗歌。6.指名学生表演背诵。7.集体背诵。

五、扩展思维,启发想象

1.想象这首诗歌描绘的景象,试着写下来。2.再搜集几首表现喜庆节日的古诗与同学交流。元日(玉楼春)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六、补充资料

1、出示背景:在王安石担任宰相之后,积极推行新法,《元日》就写于这一年的春节。在他的心目中,新的国家政策好像春风浩荡,阳光普照,一定会给国家带来了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气象,此时此刻,王安石的心情怎样?(生:兴奋、激动、充满信心„„)

2、请带着这份自信、这份乐观、这份憧憬和激动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七、拓展补充: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经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梅花》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江雪》,并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何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4、感悟诗人孤傲不屈和不愿同流合污的个性。

5、会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懂得古诗中“语序倒置”的写法,理解江雪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营造爱诗的氛围

谈话导入,利用学生见过的雪中景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1、提出自学要求: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

2、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

3、生自由读诗。

4、指名读,相机纠正字音,理解字意。

三、试讲诗意,感受寒江独钓的氛围。

1、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通了这首诗。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 弄懂诗意。

2、怎样才能弄懂诗意?

①朗读品悟;②了解历史背景;③“串词连句法”

3、学生试讲,老师巡回倾听

4、指名试说。

5、“独钓寒江雪”一句采用“语序倒置法”,为了使诗歌表达更精炼,读起来更上口,诗人常使用“倒置”的方法。在解读的时候,我们就要对诗的顺序进行必要的调整。

四、意境探寻,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

1、学到这儿,我们对这首诗的意思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现在请你静下心来,再细细地读一读。你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自读体会。

3、师生交流。

孤独,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4、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疑问?

5、学生质疑。

6、看来大家的理解不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刚才有同学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那就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

7、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8、作者那种孤傲的心境与此情此景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9、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10、指名读

11、练习背诵。

12、刚才我们通过串词成句、语序倒置法,借助诗人的简介充分在理解了诗意。

五、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1、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么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古诗。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提出来。出示《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指名说诗意:现在我相信每一个同学心中都有一幅图,谁来用语言为大家勾画这一幅《秋江独钓图》?

4、比较两首诗的异同。这一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我们四人小组来研究一下,看看一共可以列出多少条。讨论以后,请小组派代表发言。

5、小结: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在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

我国古代描写钓鱼的诗词有很多,课后找一些读一读,看看还收获了一些什么样的心情。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课题:习作7 备课人:磁村实验小学张小云 教学目标要求:

1、学习能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生活中捕捉到的能打动心灵的真实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

2、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多幅图片,准确地把握图意,通过丰富而独特的想象,连贯、具体、生动地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教学重难点:

重点做到说写结合,图文结合,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场景打动我们的心灵,如果我们能做个有心人,及时地用照片、文字或是自己下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打动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组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真实景象。

2、出示文字: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飘着细雨,几只家燕在马路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着。突然,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我的心一紧,禁不住闭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发生了„„

3、同学们,读到这儿你的心情怎么样?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4、猜猜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生猜想)

5、出示照片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看从现场给我们拍摄到的六幅照片。出示挂图中的六幅照片。

二、指导看图

1、要想详细了解当时的情况,还得仔细地观察图片。让生回顾学过的看图方法。

2、师做总结:观察图片要按序观察,合理想象。(板书)

3、引导观察一至五幅图

三、说一说

1、学生自由练说图意,师巡视指导。根据提示:看看那几只家燕的神态怎样?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它们又会怎么做呢?

2、选择最打动自己的画面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同桌互说。

3、全班交流:哪些画面最打动你?为什么?

四、写一写

1、学生完成初稿

提示: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下列词语中选取几个词运用在你的习作中,也许会给你的习作增色不少。

奄奄一息挣扎惊恐愣住凝望不知所措心如刀绞悲痛欲绝泪如雨下凄惨哀鸣声嘶力竭竭尽全力拉拽叼盘旋默默无言精疲力尽无可奈何肝肠寸断

2、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修改自己初稿。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要把文章写得生动,除了仔细观察、合理想象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反复地修改自己的作文。俗话话:“文章不厌百回改”所以老师希望你们写好作文后,一定要认真修改,仔细推敲习作中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只有这样,作文的水平才能提高得快些。老师相信你们通过努力也一定会把本次习作写得很好的。

二、修改习作

1、学生自己修改

2、小组相互修改

把你的习作跟小组里的同学交换,互相修改。你觉得他哪个地方写的比较好,哪个地方还要修改的?

3、指名朗读习作,师生评议

把修改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看看还有那些地方需修改。师生共同评议。

4、再次修改

三、认真誊抄习作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课题:练习7 备课人:磁村中学小学部李小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试着给题中的下联添字并说说理由,激发学生揣摩对联的兴趣。

2、照样子对对子,进一步了解春联的相关知识;

3、积累成语、熟读三幅春联,丰富学生的积累。教学过程:

一、处处留心

(一)给对联补字

1、复习导入

(1)通过《春联》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好多春联,谁来背给大家听?(回顾学过的春联,激活知识的积累)

(2)通过学习春联,你知道春联有哪些特点?(学生小组内合作讨论春联在字词上对仗的特点。)

(3)今天有位叫小芳的小朋友遇到了一个难题,需要我们大家来帮助她,咱们来看看小芳遇到了什么难题呢?吃过晚饭,爸爸带小芳到大街上去散步。有户人家门上贴着一副春联,上联是“风拂千条柳”,下联是“雨()万朵花”。因为破损,第二字看不清了,爸爸指着下联对小芳说:“你知道下联该补个什么字?”小芳想了想说:该补个‘打’字。”爸爸摇摇头说:“不好,不好,‘雨打万朵花’,是不是有点太残酷了?”你觉得该补个什么字呢?我们来帮帮小芳,想个更好的字。小组内讨论一下,看谁想的多想的好。

2、明确练习要求

(1)学生自己试着读懂题目要求。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题目要求,并试着说说自己的想法。(3)教师点播题目要求,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题目要求。

3、教师指导

(1)学生自主发言,说说自己所理解这副春联的意思。(2)根据春联的特点,下联中该补的这个字有什么要求?(表示雨打在花朵上的一个动词,而且这个字要与第一句中的‘拂’相对应。)

(3)用“打”字哪里不好?(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根据对联的特点进行推敲,找出一个与‘拂’相对的更合适的字。)

4、学生进行反复推敲练习(小组内通论交流,该补什么字,并说说理由。)

5、小组反馈

(1)各小组派代表讨论情况并说说理由。

(2)比较各小组答案,看哪一组补得最好,小组之间说一说。(3)教师进行小结。

(二)、照样子对对子

1、读清题目要求。

(1)谁用自己的话来给大家说说题目的要求。(2)教师点播明确题目要求。

2、教师进行指导。

(1)出示例对:细雨对(和风)

(2)指名读,讨论例对是怎样对的?仔细观察有什么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对对子的方法:字字相对或词词相对,对号填字。(4)说说出了和风还可以对什么?(发散学生的思维)

(5)将学生的答案和书上答案比较,哪个好一点?说说理由。

3、拓展练习

(1)学生根据上述例对,自己完成对对子练习,写出自己认为合适的答案。(2)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进行反馈,讨论交流自己的答案并进行对比,找出最合适的答案。

(三)、教师小结

在对对子的过程中,我们要仔细分析,字对字,词对词进行逐字分析,找到最合适的相对的字或词,而且要注意对仗。

(四)、课外拓展

1、对联欣赏

祖国山河壮美,神州春意盎然。芳草满园吐秀,群英遍地生辉。景历风花雪月,岁迎春夏秋冬。

2、自己试着写对联。(可以是关于节日的、风景的、感慨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语和三幅春联,丰富学生的积累;

2.写好钢笔字,掌握书写技巧,养成好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回顾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想想每篇文章,谁能想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成语?看谁想的又多又好。

2、学生思考,回顾旧知识。

3、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新颖的成语,出示读读背背成语。

4、自己先试着读读这些成语并及时运用手边的学习工具。

5、反馈读成语的情况。(通过学社自己读,集体读,接龙的形式读等多种方式熟读成语,做到准确、流利。)

6、小组自由分工合作,学习这些成语。

7、交流反馈:抽出小组为大家展示学习情况,说说大家再小组内是怎么学习这些词语的,你学会了什么?(包括展示小组同学的读、解释、学习方法。)

8、从学成语中,你能联想到什么样的景象?(展开想象,启发学生思考。)

9、同位之间相互读成语并说说成语的含义,相互反馈学习情况。

二、春联鉴赏

1、自己试着朗读这些春联(要注意朗读的技巧,何谓朗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春联并试着说说春联的含义。

3,春联为我们反映了什么的景象?(小组内相互讨论,展开想象,能用平淡的描述性的语言来说说春联在=中的景象。)

4、小组竞赛

用自己最喜欢的合作方式来向同学们展示对联的朗读情况。(在熟读对联的基础上展示小组的合作与分工,使每个人都参与进来))

5、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边读边想,读出感情,读出美感。

三、学写钢笔字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这三个字。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着说说前面提出的描红和写字的要求。(三个字中间都有一长横)

3、典型示范

学写“柔”字,在写的过程中讲明书写技巧,学生了解在长横在中部时的写法。

(引导学生注意:木字的横要伸长,使字保持平衡。矛字的点和竖钩以及木字的竖都在竖中线上。)

4、学生尝试描红练习。、5、展示自我

组织一个环节,看谁眼疾手快。谁能更快更好的到黑板上为大家展示“奥、毕”两个字的写字技巧并在写的过程中给大家说明注意事项。(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培养学生敢于展示自我并在写的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能调动其他同学指出展示同学存在的不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每个人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6、练习书写

小组内展开竞赛,看谁写的又快又好。

四、拓展延伸

1、以小组为单位来搜集更多的对联读给大家听听。

2、找出与出示的例字有关的字来练习书写。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课题:练习7口语交际《用好压岁钱》 备课人:磁村中心小学秦全明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压岁钱怎么用才有意义,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孝敬老人、关心他人的好品格。

2、在交流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并能正确地进行口语表达与评议,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把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想好,并能有条理地陈述;听清他人观点,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一、故事导入情感熏陶

1、同学们,过年的时候,你收到过长辈送给你的压岁钱吗?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来谈谈压岁钱怎么用。随机板书课题:用好压岁钱

2、年年春节年年过,年年都有压岁包。那你们知道长辈为什么在过年的时候要给我们压岁钱呀?这里面还有个故事呢,想听吗?[可以先把机会让给学生] 从前有个妖怪叫“祟”,过年时喜欢吃小孩子,所以闹得人们是惊恐不安。有一天,一个神仙来到一位老人的家,算到老人的孙子有难,于是变了几个铜钱,对老人说:“这叫‘压岁钱’,可以用来压住‘祟’,只要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取几个铜钱,用红布包好,放在孩子的枕头下面,‘祟’就不敢接近孩子了。”老人听了,高兴地照着神仙的话做了。第二天,孩子果然平平安安,老人把此事告诉邻居。于是就有了过年发压岁钱的风俗。

过渡:多么动人的传说呀,其实呀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寄托一种美好的心愿呀。他们希望我们怎样?

生:希望我们平平安安过一生,快快乐乐生活每一天。希望我们学习能更上一层楼,身体健健康康。希望我们年年有好运,天天都有好心情。

小结:是呀,这压岁钱寄托着长辈们那深深的爱,浓浓的情。多有意义的压岁钱呀?

二、认真倾听,善于思考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去年,我们拿到了多少压岁钱?我们来听听这一小组的同学,其他同学可要认真听好了,老师还有一个任务呢,算一算这一小组同学共拿到了多少压岁钱,等到最后一位同学说完,看谁第一个把结果告诉我。

统计结果:这一小组的同学总共拿到了多少压岁钱?生汇报(重点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三、创造机会小组交流 我想:其他同学也一定拿到了很多压岁钱,这么多的压岁钱是怎样使用的呢?我想肯定是各有各的用法。大家都想来说说吧,下面我们来进行小组交流。注意发言的同学要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做到:尊重别人,认真倾听。比一比,哪一小组交流得最热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好在下个环节适时调控.]

四、搭建平台实话实说

我发现同学们交流得真热烈,你们想不想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交流。(想),那我们来举行一次“实话实说”访谈活动怎么样?下面请各组推选一名同学做“特约嘉宾”参加我们的这次活动。

1.小组推选嘉宾,也可以自我推荐。

2.欢迎嘉宾上台,台下的同学都是现场的观众,听了嘉宾的发言,我们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发言之前,先请各位嘉宾做个自我介绍,说说你叫什么名字,来自哪个小组。3.嘉宾自我介绍 4.教师介绍:我叫***,来自**小学,这一期的“实话实说”节目由我来主持。嘉宾好,(握手)现场观众朋友好,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用好压岁钱”。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压岁钱的数目也是年年攀升,从原来的几十块上升到了几百块甚至几千块,到底该怎样用好它呢?由于“实话实说”栏目时间有限,所以请你们就使用压岁钱的做法选主要的一个方面来谈

(四)、用压岁钱敬孝心 5.第五位嘉宾的发言

(五)、用压岁钱献爱心

过渡:爱自己的亲人是爱,如果能爱与自己非亲非故,但确实需要帮助的人,那就是一种伟大的,高尚的爱。

在我们中国,贫困地区,那些孩子连学也没得上,多可怜呀,他们多么想得到压岁钱,多想回到梦寐以求的学校上学呀!刚才,你们的孝心让老师感动,现在用我们伟大的爱去感动在场的每一个人,想一想,我们能用手中的压岁钱做些什么? 6.第六位嘉宾发言 观众发言„„ 小结:你们的话语感动了在场的每个人,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得多么美好。这压岁钱花得多有价值呀。

五、总结归纳提高认识

根据板书小结:各位嘉宾,各位现场的观众朋友们,今天的“实话实说”访谈活动交流得非常愉快,开展得非常成功,从中,我们明白了使用压岁钱应该注意: 板书:节约用钱 学会理财 合理消费

六、拓展延伸

1、今年的春节又快来了,你打算怎样使用你的压岁钱呢?

2、请同学们回家以后问问父母,他们小时候的压岁钱是怎么花的,再把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告诉父母,看看他们怎么评价你的观点。

第四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课文包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记叙的是12岁的周恩来的故事。年小志大的周恩来,为我们树立了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榜样。《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记叙的是作家肖复兴上初中时受到叶圣陶老先生指导写作的事,表达了作者对叶老感激与怀念之情。《乌塔》记叙的是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旅游欧洲的事,赞扬了小乌塔极强的独立自主能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告诉了我们每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要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的认知观念,还要教育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尊重他人、懂得感谢,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继续学习第七单元的四篇文章,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著名文学家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中受到启发,懂得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好处。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学会用记叙手法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本组课文安排了以“成长故事”为主线,其目的在于让中年级的学生学习了课文后有样可依,也在于给学生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步初步借鉴课文的正面指引去初步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与人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正因为有了本组课文的安排,让语文老师的教学更具人文性,不但关注了学生的自然发展,还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各项发展中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并从学生的体验当中予以情感的熏陶与陶冶,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

第五篇: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通过初读课文,了解爱因斯坦的生平,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

1、出示爱因斯坦画像,简介爱因斯坦。

2、就是这样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却与一个12岁的小姑娘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什么故事,读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板书: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2、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懂了? 蓄:留着而不剃掉;

裹: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字形分析重点:蓄:中间部分是“玄”字;

裹:形声字,“衣”拆开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间加“果”字,表音。编儿歌记生字:衣字张开口,“果”字滚进来。

3、理清文章层次。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的起止。(第一次:第1—3段;第二次:第4、5段;第三次:第6段)

(2)最后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

4、指名四人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精读训练

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头发“蓬乱‟‟穿的衣服“又肥又长”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不注重个人仪表,不拘生活小节)

(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由三名同学分别饰)

(6)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四、总结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3、收集有关爱因斯坦的一些资料。板书设计:

第一次相遇

21、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第二次相遇

第三次相遇

等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外貌了解人物品格。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精读课文

1、阅读第二段。

(1)过渡:上面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可是无巧不成书,第二天,她又见到了爱因斯坦。

(2)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

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不拘生活小节

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爱因斯坦平易近人,谦逊,诚恳,有一颗爱心、童心。小姑娘天真、直率)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5)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2、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乱

3、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4、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互教互学、各得其所、乐在其中

用“只好”说句话

三、通读课文

1、自读课文,质疑

2、研究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示下列句子:

(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2)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四、总结 作业设计: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板书设计: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伟大的人

天真、率直

请教

22、宋庆龄故乡的樟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及表现的可贵之处。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宋庆龄的生平。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根据内容为课文分段。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学生交流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播放配套光盘朗读课文。

2、课文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利用各种符号标示出自己的读书收获或不懂之处。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学习字词。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分析字形,尤其是“繁、瞻、搬、稠”,采用各种方法记字。

2、讲解、范写生字

搬:中间的“舟”要写的窄小,中间一横不能穿出去。

3、学生描红,书写习字册。作业设计: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宋庆龄故乡的樟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樟树的特点。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宋庆龄的生平,说说宋庆龄喜欢它们的原因,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词。

2、默写。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我们教学楼前有棵大法桐树,它给我们同学带来了很多快乐,你能根据樟树外形的写法,把它介绍一下吗?

学生练习说话,注意指导学生说话时按照顺序。用上“无论„„总是„„” ⑥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区分樟树与其它树的不同。其它树容易生虫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相机板书:永久保持、拒虫香气)木质只要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内在美 用“只要„„„就„„”说话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C、指名说说,大家参与评点,相互补充。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2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以树喻人 枝干粗壮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崇敬怀念 拒虫香气 高贵之处 永久保持

23、黄河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两多音字。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教学重、难点:

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解题质疑

1、谈话引入,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黄河有关的课文,(板书:黄河)同学们,在你脑海中,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2、课文写到了黄河,作者面对黄河时,他的所见所感也是通过丰富的语言传达出来的,出示视频画面: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波浪滔滔惊涛骇浪激流 湍急 汹涌 胆战心惊提心吊胆 如履平地(教师叙述,用上文中描写的词语)

3、黄河之水日夜奔流,汹涌咆哮,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黄河的主人(板书:的主人),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谁是黄河上的主人?他为什么会成为黄河上的主人?它有什么本领能成为主人?)教师在课题的右侧打上几个“?”

二、初读课文,感受语言

1、同学们围绕课题就提出了这么多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你们说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什么?(朗读课文,寻找答案。引导学生主动解惑)下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相信你能通过自己的读书和思考,来解决刚才的问题。还要注意,读书要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反复读读。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词,认读 理解词意

3、分解读课文。

过渡:生字都认识了,那么课文读得怎么样,这次我们换个方法,把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把你最喜欢读的或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学们听,如果一个同学读了以后,还有同学认为自己也喜欢读这一段或认为自己会读得更好,那就可以站起来再读。

教师引导学生相机点拨、评价。

4、交流初步的感受:通过刚才的朗读,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5、黄河的主人是谁?(板书:艄公)(教师提醒艄字的写法)课文中的艄公在干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示图片。艄公撑着羊皮筏子送五个乘客过黄河)(板书:黄河 羊皮筏子 乘客)

6、你见过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吗?哪位同学在预习课文时已经找到了介绍羊皮筏子的材料,如有图片就更好。请你上台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羊皮筏子。

三、小结课文

1、指导完整的朗读课文(教师逐节朗读课文)

2、质疑问难:初步学习了课文,你觉得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词语

筏子 艄公 竹篙 沉着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激流 险恶 赞颂 尝试 提心吊胆 胆战心惊 浊浪排空

(1)指名读

(2)领读(3)找出上述词语中表示害怕的词语,你还能说出那些近义词。(4)多音字组词

系xi()ji()漂piāo()piào()(5)记忆生字,书写生字

2、完成课后的练习2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在人与外界的各类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准备在下一堂课上交流。板书设计:

23、黄河的主人

艄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把握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唤起记忆

1、课前板书:黄河的主人

2、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指名回答,板书:艄公)(课文介绍了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上,一位艄公撑篙驾着羊皮筏子送五位乘客渡黄河的事。)

二、学习第一部分,体会黄河上羊皮筏子的惊与险

1、作者把我们带到了奔腾不息、汹涌咆哮的黄河边,看,演示多媒体:(远景)汹涌激荡的黄河水、震耳欲聋的波涛声。此时,你会用——(形容黄河)

2、那么看了这幅画面,假如让你给画面配音的话,你该诵读课文的那一部分,又该怎样诵读读?先自己练读,然后交流。

3、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指名读--评价:是否感受到胆战心惊--再指名读--集体读

4、过渡,正当我们被这汹涌的黄河所震慑的时候,你看,多媒体出示:在汹涌的激流里的一叶筏子。此时,你又会想说些什么

(1)请你练读下一个自然段,然后给这一幅画面配音。(指名读)

(2)在原来的画面上出示第二自然段的文字,让学生再仔细读一读,然后谈谈读后的感受。

(3)(多媒体去除配音,只保留画面。)交流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并让学生说一说重点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教师随机点拨评价,并指导学生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黄河的凶险。

从下列词语中可以让人着重体会到黄河的汹涌险恶?(鼓浪;汹涌的激流、整个儿吞没;那东西的渺小无助:小、轻、浮、小小;作者为那东西的强烈担忧:突然、强磁力、吸引)

(4)指导集体有感情的朗读,要让人感受到黄河的凶险无情,那小东西的渺小危险和作者的深切担忧。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作者远望时,看到的仅仅是一样东西,即使如此,作者已经为这样东西而担心害怕,那么,当他定睛细看时,发现这东西上面坐着的竟然是人,这时,作者的感情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请你找出相关的文字读一读,再谈谈体会。

(2)指名朗读--评价--再指名朗读(教师可随机点拨)(1、3句带感叹号的句子重点指导朗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感情:那小东西上坐着的竟是人,而且有六个人,黄河的水那么湍急,人就像贴在水面上漂流。作者既觉得不可思议,又为他们担惊受怕。

(3)此时作者的心情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十分担心、异常震惊、惊恐不已、胆战心惊……)

(4)指导集体有感情的朗读,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学习第二部分,体会艄公的大智大勇

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这样的心境下,你再读读下面这个自然段,你是否能够发现什么问题?

(1)出示:(第6自然段)我不禁提心吊胆,……浏览窗外的景色。)

(2)学生边读边思,然后引导提问。学生可能会问:

①在如此危险(危急四伏)的黄河上,乘客为什么还在谈笑风生?(衬托艄公机智勇敢、沉着、大胆)

②用小心和大胆来同时形容艄公的行为,是否矛盾?

(3)可乘客却“谈笑风生”,你有什么想法? ①乘客不是第一次坐羊皮筏子,已经有了一定经验。

②乘客们都非常的勇敢,他们不惧怕黄河的险恶。

③他们知道艄公很有驾筏经验,不会出任何危险。

④因为艄公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他一定会战胜惊涛骇浪。……

(3)重点指导朗读描写艄公的句子。

4、重点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加深领悟

(1)同学们,此时你想对羊皮筏子上的艄公说些什么话?(多媒体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画面)

(2)作者是怎么赞颂艄公的呢?多媒体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成为黄河上的主人。

(3)谁能替作者来赞一赞羊皮筏子上的艄公。

①指名朗读--学生相互评价--在指名读

②集体朗读这段话(愿意赞一赞这位艄公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赞一赞)

③出示填空题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他站在_____________,面对着__________,身系着______________,手里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凭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______________。

板书: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黄河上惊涛骇浪,可我们的艄公却如履平地,他真不愧为黄河的主人。

四、小结全文,深化主旨

1、同学们,学到这儿,王老师想起了一句格言(板书: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人在跟险恶的自然环境的搏斗中才能显示出自己的英雄气概。同学们,从黄河的艄公身上你还能想到哪些人?口头交流一下。

2、师小节:同学们,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黄河的主人(集体读)。奔流不息的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不仅孕育了千千万万中儿女的生命,而且更塑造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聪明智慧和精神品格。黄河上的艄公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愿艄公的形象能给我们永远的启迪,愿艄公的智慧和精神能在我们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就像黄河水一样奔腾不息。

3、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话想说或者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作业设计:

下列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道:

1、在人与外界的各中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在了解的基础上仿照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写法赞一赞他。

2、在当今现代交通工具异常多样和不断涌现的时代,原始落后的羊皮筏子是否可以退出历史的舞台?围绕这个论题去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得出相应的结论。板书设计:

23、黄河的主人

艄公

羊皮筏子

黄 河

惊涛骇浪

乘客

主 人

如履平地

习作7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例文,了解小作者是如何描写“我”和同学“护蛋”的过程的,进一步理解“体验”的含义,即一个人的亲身经历就是一种体验。

2、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体验的事情,积极进行一次体验活动。

3、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并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还要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教学重点难点

能有详有略地写出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并能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学准备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用心思考,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引导进行一次小小调查。调查家里或其他人,请他们谈谈在自己周围有哪些变化,有哪些新发现。教学准备:事前观察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习作。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自读例文的要求,对此次习作有一个大致了解。

2、你对“体验”是怎么理解的?互相讨论、交流。

3、小结:一个人的亲身经历就是体验。

二、学习例文:

1、自己读读例文,边读边想:小作者是怎样写自己“护蛋”的经历与感受的?

2、例文是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小作者“护蛋”的经历与感受的?

3、小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描写的护蛋经过是扣住了文中哪一句话来写的?

5、开头和结尾都写了什么?这叫做“首尾呼应”。

6、小作者在“护蛋”的经过中,还写了什么呢?

7、从这篇例文中,你还学到了什么?(语言生动)

三、讨论体验活动的具体内容,完成习作

1、课前,老师也布置了你们去选择一项内容来体验,你们选择了亲身经历的哪一件事?

2、你是怎么体验的呢?有什么感受?

3、四人小组互相讨论、交流。

4、指名说,师生评议。

5、明确写作要求: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将自己经历的一件事写具体。

(2)要写出自己做了什么,是怎样做的,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结果如何,自己有哪些感受和收获。注意表述清楚

6、完成习作草稿。板书设计 护蛋行动 起因 经过 结果

首尾呼应

语言生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习作。教学过程

一、评议交流,修改习作

1、小组交换阅读,取长补短

2、谁愿意把你的文章读给大家听?指名读文稿。

3、师生共同评议。

4、同桌互改。

5、自读自改,再度提高。(培养学生习作品评能力,是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长期地反复地欣赏和评改训练,学生的语感一定会不断增强,习作能力会逐步提高。)

二、誊写习作 板书设计 护蛋行动

确定观察对象 记一次体验活动

仔细观察、研究

记录研究成果

练习7 教学目标:

将象棋和语文学习融为一体,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学会8个成语和《古今贤文》,并弄懂意思,积累语言。正确、美观地书写钢笔字。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学会善于排解心中的烦恼。教学重点难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处处留心。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过渡:我们很多男同学喜欢下象棋,谁来说说象棋有什么组成的?怎么玩? 出示象棋图片

想起不光有自己的地盘,还有自己的进攻规则。古人更是根据其中的一些事,发明了一些成语。

二、教学第一部分

1、自读第一部分的内容。

2、小组讨论“马后炮”、“过河卒子”、“棋逢对手”、“举棋不定”、“输棋一着”的意思,可以借助工具书。

3、指名说,其他学生补充或纠正。

4、你可以选一个词来说一句话吗?

三、教学第二部分

1、你们想学象棋吗?这儿有一首歌诀,告诉我们了一些下棋规则。

2、自己读读,读后在自己做的棋盘中试一试。

3、同桌一边背诵一边演练歌诀所提示的下棋规则。

四、教学第三部分

1、胡荣华就是著名的象棋大师,看看下面这段话是怎样写他的?

2、自读,指名读。

3、这段话后面的问题,你们会回答吗?可以联系上下文想想。

4、小组内互相讨论问题,可以借助工具书,看看你们想得对吗?

5、指名说词义 作业设计:

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处处留心:观察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一)教学成语

1、自读成语,把字读准。

2、指名读,师生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3、这些成语的意思,你们知道吗?

第一组关于改革开放,建设和发展国家的;第二组是表达睦邻友好相处的;第三组关于举荐和使用人才;第四组关于科教兴国。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二)教学《古今贤文》

1、自读、指名读、齐读。

2、你对哪句的意思不明白?互帮互助明白本次所讲都是有关合作的。

3、指导朗读、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1、出示生字,认读。“犯、饱、它”相同点:最后一笔都是竖弯钩。

2、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字?怎样才能写美观?仔细读帖。

3、指名说,相互交流。下钩要包住上钩

4、师范写。

5、学生练 作业设计:

背诵成语。板书设计: 练习7 犯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口语交际。教学过程:

一、审题

过渡: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学习上有没有什么烦恼呢?(学生回答自身烦恼)烦恼不解决会影响人的情绪,影响学习,你的烦恼是怎样解决的呢?

1、谈话揭示讨论话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语交际——小烦恼热线。板书课题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

(1)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不要闷在心里,通过“小烦恼热线”倾诉一下,以此来释放心理压力,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

(2)学会倾听别人的倾诉,学会在别人不愉快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帮助。

二、指导

1、角色分配:主持人——教师? 小烦恼——某位同学? 热心听众——其余同学

2、指导内容

(1)“小烦恼”: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

(2)“热心听众”:设法帮助小烦恼,并指导学生规范口语。

(3)教师“主持人”:为学生作示范,从而明确该如何做好主持人。

三、练习

1、学生分成小组练习,在每小组内大家各抒已见,尽情倾诉,互评互补。

2、各组选择较为典型的话题与全班同学交流。

四、反馈

1、引导学生对口语内容进行点评。

2、鼓励“小烦恼们”根据大家提供的方法尝试着做一做。作业设计:

说说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练习7 口语交际:小烦恼热线

下载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

    第二十五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五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九年......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2、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考试卷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积累运用(37分)一、我会拼,我会写。(5分)mófàn chǎo rǎng chéng chǔ xiōng huái shān diào( )( ) ( ) ( ) ( )二、给词语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你......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我想对本单元的这两篇课文谈点自己的教学感想:《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中有三处写到爬山虎,一处是文中的“我”初次来到叶圣陶先生家看到的......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5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过程,深入地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内容,是一节数学活动课,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新增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 第七组 异域风情 【本组概述】 本单元围绕“异域风情”这一主题,共安排了24篇文章,其中课文4篇,《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12篇。五彩斑斓的世......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共5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 赵老师 教材分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别于其他传统课文,它由小学生张国强和大作家柯岩的信构成,形式新颖活泼,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