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论文简便运算论文应用教学设计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简便运算论文应用教学设计论文:100在简便
运算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简便运算中,很多是应用整千、整百去简化运算的。发现和应用100不但使学生提高了运算的速度,更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便运算;关键数
运用运算定律,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运算速度,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很多师生在题海中拼搏,成效却不大,关键在于方法欠缺。我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很多的算式应用运算定律进行整合后都和整百、整十有关,特别是与100这个关键的自然数有关。我做了统计: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三部分内容(27~47)共计21页,47个简便运算的算式,其中应用整百数的有41个,约占90%;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配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同步练习册》教学辅导用书(15~26页)共计12页,标明简便运算的共有95个算式,用不同方式应用整百数以简化运算的有71个算式,约占75%。由此看来,在小学简便运算的教学中,100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数。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简便计算》的教学中,教师既要依托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进行灵活的变通,以基础题、提高题、开拓题的形式,实施分类教学。
教学内容:
综合学习“简便计算” 学情分析:
通过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的学习,超过90%的学生基本上能够在前提明确的情况下,运用单项的计算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于综合各类型的算式计算,自己选择适用的定律则认识模糊,出现失误。本节课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由浅入深的分层次教学,引导学生自发地逐步深入,体验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目标:
在简便计算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能使计算简便的关键数100的存在。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应用100。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获得发现的快乐。教学重点:
发现算式中形成关键数100的因素。教学过程:
一、教学诱导
教师:老师随意地说出一个加数,同学们配上另一个加数,使它们的和是100。可以吗?
学生:可以。
教师:大家配合一齐说,开始:15+(); 18+();25+();75+()
教师:我们加大难度,老师随意地说出一个因数,同学们配上另一个因数,积是整百。开始:25×();125×()8×();4×()。
二、引入练习
教师:(鼓励)同学们做得很好,今天我们系统地学习简便运算。首先抽查背诵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学生:(背诵略)
教师: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完成下列算式计算。教师:出示基础算式
75+36+64465+(185+35)39×25×4 学生:迅速地计算(略)。
教师巡视:看到算式,你首先想到了什么?是运用什么方法运算的?
学生:我首先想到100,发现第一个算式中36+64=100,第二个算式中去掉括号465+35=500;第三个算式中25×4=100,运用算式中的100就能简化运算。
学生:利用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调整运算顺序,每个算式都出现100,就简化了运算程序。
三、提高练习
教师:(鼓励)这一组算式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一组就要同学们努力了,出示算式
41×25 99×58 25×36
教师:直观地看,这三个算式没有100,但我们可以通过运算定律的综合运用,变换方式得到100,简化运算程序。
学生讨论:同桌或前后结组。
教师提示:把一个数分解为某两个数的和、差、积的形式以获得100的直观条件。如41×25算式可以理解为41个25;进一步可以理解为(40+1)个25。
学生:41×25可以写作(40+1)×25=40×25+25=1025。学生:把41分成两个加数和的形式,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教师:说得很好,下面两个算式同学们自己想怎么办。学生:算式99×58,把99看做(100-1),运用乘法分配律
99×58=(100-1)×58=58×100-58=5742 学生:算式25×36,把36分解成4×9;25×36=25×4×9=100×9=900
(每个算式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运用的定律,这是部分提高算式,可能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独立理解,要通过
优等生的解释帮助其他学生加深理解,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四、拓展提高
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对学习优等的学生加大智力开发,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准备高难度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有奋斗目标。教师出示算式:
436-303980-495 2700÷45÷2 700÷35÷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算式,口述算式,达到简化计算难度的目的。
学生:把303看做300加3,算式436-303=436-300-3=136-3=133。
教师:很好,自己完成第二个算式的计算。下面还有两个更加需要智慧的算式等待同学们去解决。看连续的除法算式。用自己的语言读出其中一个算式。
教师板书启发:30×45×2=30×(45×2)=2700 学生:2700除以45再除以2,可以理解为除以45乘以2的积90。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根据以上乘法算式,列出除法算式:2700÷45÷2=30;2700÷(45×2)=30。
教师:组织验证,独立计算700÷35÷2。学生计算(略)
学生讨论归纳: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教师:重新计算以上的三类算式,巩固已学内容。
五、作业布置
第二篇: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整数的运算定律应用于小数运算。(五年级上册第22-23页的例题“试一试”与“练一练”)。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解决现实问题和用运算律进行小数简便运算的过程。
2、能运用小数乘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并能应用运算律进行小数简便运算。
3、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重点难点:
重点: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难点:乘法分配律在小数计算中的运用。教学准备:超市商品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昨天李阿姨到超市购物,买了些物品。你们愿意帮李阿姨算算花了多少钱吗?
2、出示书上情景图,学生了解图中信息。自由回答。
二、解决问题
1、提出“李阿姨计划买1袋面粉、2千克牛肉、2千克鱼,她带了100元钱,够吗?”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进行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生1:先算买牛肉和鱼各用多少钱,在算一共多少钱。
13.4×2=26.8(元)16.6×2=13.2(元)42+26.8+33.2=102(元)生2:先算1千克牛肉和1千克鱼多少钱,再扩大2倍。(13.4+16.6)×2=60(元)42+60=102(元)生3:(13.4+16.6)×2=60(元)60+42=102(元)生4:(42+13.4+16.6)×2-42=102(元)生5:42+(13.4+16.6)×2 教师让此生说算式的意义,每步求的是什么?帮助他理清题中数量间的关系。
3、比较两种算法有什么异同,哪种更简单。学生交流说法想法。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两个式子的联系与区别,由式子1到式子2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发现:整数的运算定律也可以用于小数使小数的运算简便。师:你还记得乘法的其它两个运算定律吗?
三、简便运算“试一试”
1、教师说明“整数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运算”,然后鼓励学生自己试着用简便方法计算,并激励学生“看谁的方法更简便”。
(给学生提供自主尝试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简便运算的机会。)
2、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计算方法的机会。(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进一步熟练运用定律进行简单运算的技能。)
四、课堂练习“练一练”
1.王老师要为幼儿园买香蕉、苹果各16千克。她带了150元钱,够吗?
5.6元/千克 3.8元/千克
2.丽丽家每天需要2袋奶,整月订比零买一个月便宜多少元?(一个月按30天计算)一年呢?
整月订奶: 55.8元(每日2袋)零售:每袋0.95元
3.篱笆墙围城的菜园子长14.8米,宽8.6米。菜园子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篱笆墙有多长?(得数保留整数)
4.(12.5+1.1)×0.8 4.32×0.15-0.248(4.3-0.5)×0.125 5.2×3.7+4.8×3.7
五、模拟购物游戏
1、让学生了解书上表格中的数据,先算一算,对应某一个千克数的总价对不对。
(利用模拟购物的情境进行计算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检查表中的总价,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
2、读两个小朋友的对话,说一说红红是怎样计算的。接着教师提出买米的数量,让学生计算。然后,鼓励学生同桌进行购物游戏。
(了解红红的算法,解决教师的问题,用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运算的方法,提高活动的效果。)
六、总结全课,课后延伸。
教师简要说明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鼓励学生好好掌握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七、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作业:跟妈妈购物,用你喜欢的方法帮妈妈算算购物的价钱。
第三篇: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29页例8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经历观察、概括的过程,理解乘法结合律,通过体验,感悟、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1.教法:启发引导 讲解法 2.学法:合作探究 分组交流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结合律的意义及运用。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在我国的三国时期,有一位智星,能够神机妙算,你们知道他的名字吗? 生:诸葛亮 师:对,同学们想和他一样成为小神算吗? 生:想 2.口算:(多媒体出示)
2×5= 125×8= 24×5= 25×8= 20×5= 25×4= 指名口答,集体点评。
师:观察以上算式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生:都是整
十、整百数。
3.观察比较,发现问题:(多媒体出示)168+75+25 168+75+25 = 243+25 =168+(75+25)=268 =168+100 =268 师:观察以上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第二个算式比第一个算式简便。
师:他是怎样简便的呢?
生:运用了加法的结合律。
师生共同回顾学过的运算定律,师板书。师:合理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
(板书课题:简便运算)
二、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一)师:在前几节课上我们学习的运算定律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回顾,教师指名汇报,并配合板书:
a+b=b+a a×b=b×a a+b+c=a+(b+c)a×b×c=a×(b×c)a-b-c=a-(b+c)a×(b+c)=a×b+a×c 师:这些运算定律或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并板书:
运算定律或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
二)出示教学目标,师引导理解: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同学们要通过观察与思考,根据乘法的分配律等运算定律对一些计算进行简便运算,可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出示自学指导:(多媒体)
1、认真阅读课本第29页例8(1),理解分析题目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尝试独立列式,并用你喜欢的方式计算;
3、小组内交流算法,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4、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例8(2); 四)合作交流,展示:
1.收集信息,明确条件问题。
师: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问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通过读题,审题,汇报:5副羽毛球拍,共330元,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强调:“一打”是12个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什么信息?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尝试独立解决,小组交流。
3.读懂过程,感悟不同方法: 1)学生汇报过程,师投影展示:
12×25=300 12×25 12×25 12 =(3×4)×25 =(10+2)×25 × 25 =3×(4×25)=10×25+2×25 60 =3×100 =250+50 24 =300 =300 300 2)学生说明列式思路及计算过程,全班点评。
生1:可将12拆成3×4,然后将4×25结合,得100,是整百数,计算比较简便。
生2:可将12拆成10+2,再运用乘法分配律。五)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1.学生尝试完成例8(2)。
1)合作交流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尝试列式解决,并汇报,师多媒体展示:
330÷5÷2 330÷5÷2 =66÷2 =330÷(5×2)=33 =330÷10 =33 3)生尝试说明思路及简便方法。4)比较、观察、发现规律:
师:以上两式可用等号连接吗?
生:结果相同,可用等号连接。
5)验证:同桌互相写一写相似的等式,看结果一样吗?
生尝试写一写,验证。
6)用字母表示: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一个除数,c表示另一个除数,上式可表示为:
a÷b÷c=a÷(b×c)(除法性质)师生共同归纳: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三、巩固练习:
1.好朋友,牵牵手:
125×(4+8)3×(125×8)837+261+163 125×4+125×8 125×3×8 261+(837+163)123—(23+75)123—23—75 指名口答,并说明运用的运算定律,全班点评。2.对号入座:
1)56+72+28=56+(72+28)运用了()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25×(8+4)=()
A.25×8×25×4 B.25×8+25×4 C.25×8×4 D.25×8+4 3)3×8×4×5=(3×4)×(8×5)运用了()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乘法交换率和结合律
指名口答,简略说明原因,全班点评。3.巧妙计算我第一: 35×5×20 103×12 2000÷125÷8 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完成,师巡视,生互相批改,全班点评。
4.巧思妙想:
运动服装专卖店每套运动服上衣75元,裤子45元.李阿姨购进了60套这种运动服,花了多少钱? 1)学生独立审题;
2)尝试列式,同桌交流; 3)指名板演,全班点评;
四、课堂小结:怎样进行简便运算?
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汇报,师整理:
一看:那些数具有明显的特征。二想:运用什么运算定律使运算简便。三算:正确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五、板书设计:
a+b=b+a a×b=b×a a+b+c=a+(b+c)a×b×c=a×(b×c)a-b-c=a-(b+c)a×(b+c)=a×b+a×c 运算定律或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
六、作业布置:教材第30页练习八第1,2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就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对以前学过的运算定律和性质的运用,使学生明白运算定律及性质在计算中的作用。在教学中,我运用对比观察法使学生初步感知运算定律的好处引入新课,然后通过复习学过的运算定律及性质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在呈现教学目标后,出示导学案,引导学生同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对例8(1)进行自学,然后再通过学生汇报,教师做相应的引导点评,帮助学生有效的利用运算定律及性质。整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是做相应的点拨引导,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合作意识,学生通过学习,已经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及性质进行简便运算,发展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不足之处在于个别后进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还不熟练,需要进行个别辅导。
第四篇: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简便运算方法的归类与整理》
教学设计
马兰小学
马秀芬
【教学内容】《简便运算方法的归类与整理》苏教版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第89页。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奠基,所以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中的重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数感,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用数来交流表达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在数与计算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六年级下册学生要接触到几乎涵盖整个小学阶段的所有计算,整数,小数,分数的计算,学生一提到计算题就望而却步,甚至于觉得数学计算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东西。本节课我计算的类型分类整理,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概况,消除学生计算难,难计算的思维定式,一方面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六年级学生,有关运算顺序、方法都明白,清楚。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的简便计算,学过简便计算的五大定律与三大性质。只是没有系统的归类整理,学生碰到一些题目不会灵活合理地选择算法,使运算即简单有正确。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对小学阶段所学到的简便运算的方法进行归类整理,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增加简便计算的意识,感受求精求简的数学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良好审题习惯,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3、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计算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归纳整理四则运算中简便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认真审题,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学习播放速算视频,学生观看,说说感想。
师:小同学算得即快又对,我们不能否认个人的优秀素质,但更关键的是计算方法的选择灵活、恰当。要知道: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为了便于我们更恰当灵活地应用简便算法,这一节课我们对学过的简便方法进行分类整理。(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
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师:一般情况下四则运算的顺序是刚才大家说到的,但有些特殊的情况,在计算结果不变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改变运算顺序使运算变得简便。
(三)、归纳整理
1、带符号搬家。
大家请看大屏幕的题目:(课件出示计算题)师:这两道题你如何计算能做的又对又快? 学生做题。总结方法。
A、教师点拨: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使计算变得简便。
小结:这是我们要总结的第一种简便运算的方法:带符号搬家。
2、加括号
接下来这几道带符号搬家可以使运算简便吗?(大屏幕出示题目)学生观察以后做题。交流说说怎样简算。
B、教师点: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减号后加括号时原来的运算要变成他的逆运算。
如果是乘除混合运算能不能也填括号使运算变的简便? 继续看大屏幕。(学生做题,尝试方法。)交流做题心得.教师点拨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除号后加括号时原来的运算要变成他的逆运算。
小结:这是我们要总的第二种简便运算的方法:加括号。
3、去括号。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我们可以加括号使运算变的简便,那么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能不能去掉括号使运算变的简便呢?我们验证验证。
出示题目。学生试做,并思考如何去括号使计算简便? 展示学生做题的过程,观察交流去括号的方法。
C、教师点: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加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但是将减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运算要变成它的逆运算。(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将符号搬家了哈)
同样,如果只要乘除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如何去括号使运算简便? 继续观察题目,交流去括号的方法。
教师点拨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乘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但是将除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运算要变成它的逆运算。(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将符号搬家了哈)
小结:这是我们要总的第三种简便运算的方法:去括号。
4、乘法分配律的两种类型{a、分配
b、提取}
(1)师引入:如果是这种类型的题目如何去括号使运算简便? 出示大屏幕题目,学生观察思考并交流做法:这类型的题目应该用乘法分配律做。
师小结:这种运算可以用乘法分配律的一种类型:“分配”来简算。(2)说到乘法分配律,还有另一种类型:提取 看大屏幕,说说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提取? 学生观察做题,总结。
小结:这是乘法分配律的另一种类型:提取
5、一些计算小技巧。
师:在四则运算中,还有一些又运算的小技巧,可以帮助我们简算.出示题目
A、巧借。9999+999+99+9
4821-998 B、分拆。3.2×12.5×25
1.25×88 C、注意构造,满足乘法分配律的条件。3.8×9.9+0.38
102×0.87 3337×38 教师一一点拨。
小结:在利用一些计算的小技巧的时候,你一定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地解题能力。相信这些条件同学们都具备。
(四)、课堂总结:
毛泽东主席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我们这节课分类整理出了简便运算的几种方法,下节练习课我们将使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下节课期待你独特的创意和精彩的表现噢!
第五篇:小学数学论文有效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白美娥
摘要:有效教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又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作为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才能有效完成预计的教学任务。本文借助自己教学中的案例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设计;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因此,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和教材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拓宽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为学生构建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化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所做、所思,谈谈对有效教学的一些感悟。
一、精心设计情境引入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主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经验和教材特点,选
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用蕴含数学信息的故事、游戏、图片,再配置以多媒体的辅助,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例如,在讲授六年级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时,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创设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画面:很多大公鸡和小兔子在草地上来回不停地跑,画面上看到的是满地的脚,还能听到咯咯咯的鸡叫声,学生看了这动画就哈哈大笑,我接着出示条件和问题:这里有小鸡和小兔一共是50只,但脚呢,却有108只,请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呢?学生立即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他们马上很感兴趣地投入到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教学中有了这样的一个个情境引入,为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精彩的课堂源于精心地设计,精心地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精心地设计了3个活动。
活动一:动态演示,做好知识迁移的准备
一起与学生回忆一下以前所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并用电脑演示。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采用的是割补法,是把它变成长方形来计算的。把平行四边形沿着一个顶点所作的高剪下来,移到另一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长方形(教师同时演示这一过
程)。这一活动的设计既为了勾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更是为了后进生能够与其他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活动二:动手操作,概括出圆的面积推导公式 首先让学生明确能不能把圆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呢?你又准备把它转化成什么图形来计算?学生回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根据学生选择转化的图形,让学生自己寻找合作伙伴,形成合作小组,然后一同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开始进行实验。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只有趣味相投者,才能进行有效地合作,正是出于这一点,在课堂上让学生重新组合,形成志同道合的合作小组,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的作用。在小组活动中质疑边是弯的,没有学过,不知道怎样求面积?教师提示:把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之后,再把它剪下来,拼一拼,能拼成什么图形,拼成的图形接近于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1:我们平均分成了8份,拼成的图形非常接近平行四边形。小组2:我们把圆平均分成了16份,拼成的图形也像个平行四边形。小组3:我们把圆平均分成了16份,拼成的图形很像一个三角形。小组4:我们拼的图形像个梯形。小组5:我们把圆平均分成了32份,拼成的图形更像一个平行四边形。
比较分析,寻求突破点。在电脑中显示把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的图,并且把它们拼成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分析: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之后,拼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于什么图形?最后推导圆面积公式。
活动三:思考讨论 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在把圆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4.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最后,总结公式。在小组内再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理解公式。课堂上通过三个活动,让学生通过剪、拼、贴等动手活动,通过动脑思考、讨论转化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手脑并用,精神十足。像这样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不仅可以解决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还能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精心设计多样练习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数学练习设计应以有效性为原则,这样才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如在“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这节课结束前设计的一个游戏。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1)学号是质数的同学;(2)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3)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4)学号既是合数又
是奇数的同学;(5)学号是合数的同学;(6)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平等合作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在师生交流活动中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静华.兴趣——学习的挚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