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人教版澳大利亚教案
第四节
澳大利亚
初中集备组:江朋程、陈林勇 备课时间:2014.5.21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
2、学科:地理
3、课时:2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搜索有关澳大利亚的信息资料。(2)收集跟澳大利亚相关的事物。(3)准备教科书、地图册等。
5、教师课前准备:
(1)教具与媒体:教科书、地图册、电脑。
(2)教学资源:PPT课件、视频片段、网络资源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范围、首都和主要城市。
2、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及其形成原因。
3、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农牧业和工矿业的影响。
4、澳大利亚城市、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原因。[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看图片和澳大利亚古老生物录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记住主要的动物名称。了解澳大利亚很早以前就孤立存在于南半球,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因而有了独特而古老的生物。
2、通过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分析本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及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分析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并通过填图记忆主要的地形区和气候分布。
3、让学生读图,采用自主式学习法找出人口、城市、矿产的分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生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学生通过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够从录象中获取信息,分析探究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及其原因。
2、通过澳大利亚的农业、牧业和矿业发展的案例,分析说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教学难点]:
1、澳大利亚具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
2、从地形和气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进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
学生特征分析
1、本课是世界区域地理的一节课,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几个不同的国家,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2、学生能够运用比较法、综合法等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3、教材设计的模块特色鲜明,学生比较感兴趣,有探究学习的愿望,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式学习应该比较容易理解。
教材分析
《澳大利亚》是教材选编的“东半球的国家和地区”中的最后一个国家,在介绍上不求面面俱到,教材选取三大模块“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做在矿车上的国家”,突出这个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各部分内容又安排了相当数量的活动,目的是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引起学生探究澳大利亚独特地理现象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教学方法
1、主要运用问题探究式学习模式,结合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综合分析等。
2、采用多媒体演示、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的活动方式探讨归纳。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视频《澳大利亚宣传片》,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课
自学指导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10分钟)
(1)
1、澳大利亚有哪些特有的动物,这些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为什么在澳大利亚有这么多的古老而特有的动物呢? 方法指导:
观看视频《澳大利亚动物》,根据视频介绍和教材提供的内容,完成以上两道题目。播放视频1分钟,自学3分钟,反馈指导4分钟。指导明确:
1.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有:袋鼠、鸸鹋、考拉、琴鸟,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古老。2.澳大利亚大陆6500万年前就和其他大陆分离,长期处于孤立状态,生物具有原始性;生物缺乏竞争进化缓慢,因此形成很多古老的物种。自学指导
(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12分钟)1.什么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 2.找出澳大利亚的的三个牧羊带,它们是怎样分布的? 3.各个牧羊带有什么特点?
4.澳大利亚的养羊业有什么特点,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方法指导:
观看视频《澳大利亚畜牧业》,根据视频介绍和教材68-69页提供的内容,完成以上题目。
播放视频1分钟,自学4分钟,反馈指导7分钟。反馈指导: 1.放养绵羊数量最多,出口羊毛最多。
2.由东南和西南沿海向内陆依次为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和粗放牧羊带。3.教材第68页图8.38批注
4.澳大利亚养羊业专业化、机械化程度高,耗用劳力少。所产羊肉和羊毛主要用于出口,商品率很高。
5.二战前,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养羊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战后,工矿业、服务业发展迅速,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自学指导
(三)小组讨论(8分钟)
1、澳大利亚的牧羊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如何?
2、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的原因。
方法指导:
结合图8.38,图8.39和图8.40,讨论分析第一题;
分析一个地方的优势产业,一般要从自然(地形、气候、河流)和社会经济(市场、交通、科技)两大方面来着手。反馈明确答案 农牧业带 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
地形
气候(降水)东南部和西南部的山地、平原。500毫米以上
西部高原和中部平原 200—500毫米
粗放牧羊带
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的原因:
自然条件:澳大利亚东部为大分水岭,迎风坡降水多;中部为大自流盆地,地下水丰富;西部为高原,地势宽广平坦。没有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社会经济条件:澳大利亚港口运输发达,羊毛及羊肉市场需求量大,养羊科技发达。
小结(2分钟)
快乐分享:这次旅行我的收获和感受···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当堂练习(10分钟)
第二课时
自学指导
(四)“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课件展示: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
2、课件展示:澳大利亚的首都及主要城市图
3、图片展示: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及最大的城市悉尼
方法指导: 学生读图找出:
1、澳大利亚主要矿产及其分布。
2、澳大利亚的首都及主要城市。
3、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及原因。(假如你是第一位来到澳大利亚定居的人你会选择在哪居住?为什么?)
小结
教师引导归纳总结。检查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
练习设计
地理填充册P34-36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篇:5-2越南战争[新人教][教案]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2课 越南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印度支那问题的由来;日内瓦会议;“特种战争”;局部战争;战争的结果;战争的影响。
2、理解:越南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3、运用:了解越南战争,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通过对越南战争过程的讲述,探究越南战争结束后对世界格局的。
2、综合分析:从两极格局形成的大背景下综合分析越南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对中美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3、历史比较:关于对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对比,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人民为祖国安全、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事业,为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印度支那问题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内容。
2、美国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遏制共产主义力量的发展,发动对越南的侵略战争;越南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解放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并得到了广泛的援助,最终取得胜利。
3、通过理解越南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联系现实对当今世界战争与和平进行思考
4、了解越南战争,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法、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进行教学。★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越南战争的背景。难点:越南战争的影响。★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教材引言导入:
B—52 轰炸机,文字说明:“在这架美国飞机的下面,炸弹即将爆炸的地方,是一块曾经饱受战火蹂躏的国土,这就是越南。”
教师: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在这里展开,这是继朝鲜战争后,美国在亚洲发动的又一场热战。那么,美国人为什么千里迢迢跑到亚洲来打仗?这场战争又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而导入新课学习。
一、“印度支那问题”:
1、印度支那问题的由来:
2、美国的态度:将东南亚看成冷战中潜在的关键战场,害怕共产主义渗透南越。
3、越南南北分裂局面形成:
二、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
1、战争爆发:约翰逊的“特种战争”
2、战争的扩大:美国“南打北炸”战略并升级为“局部战争”
3、战争的转折:“新春攻势”(1968年1月):新春攻势表明越南人民开始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4、战争的结束:美国人民的反战运动;尼克松的“越南化”政策及撤军;“巴黎和平协定”签订。
5、对越南的援助:苏联、中国
三、越南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1、结果:1976年,越南实现了南北统一。
2、影响:
(1)对越南的影响:越南为自己的独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越南战争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 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
(2)对美国的影响
美国经济出现大幅度滑坡,美元霸主地位遭到沉重打击,并出现了巨额财政赤字。越战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民权问题,使国家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给美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
(3)对柬埔寨的影响:战前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政府一直在各方之间努力维持自己脆弱的独立地位。朗诺的政变和美军入侵把柬埔寨彻底卷入了战争。波尔布特领导的柬埔寨共产党“红色高棉”乘机获得了政权。在波尔布特极左统治下,柬埔寨发生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一百余万平民死于该时期,其中包括越南侨民。由于历史上柬共与越共的恩怨加上红色高棉的巨大错误,越南趁机发动了侵略战争,扶植了韩桑林政权。
(4)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是北越最主要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也加上意识形态的因素,中国给予了越南超过二百亿人民币的援助,客观上加重了中国经济的负担。统一后的越南并未成为中国可靠的盟友,出于国家利益倒向了苏联。70年代末,中越爆发边界战争。
(5)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尽管军事上美国并未失败,但它表明美国冷战策略上的重大失误。越战彻底改变了美苏两霸争夺的格局和冷战的态势:整个20世纪70年代,美国转为战略收缩,而苏联则处于战略攻势地位。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美国只有更积极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
【合作探究】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点
相似点:①原因相似:都因美国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的干涉而扩大;都是“冷战”对峙下的“热战”,是冷战政策在亚洲的发展;
②受援相似:苏联和中国都支持朝鲜和越南; ③结果相似:都是美国遏制社会主义战略的失败。
不同点:①背景不同:朝鲜战争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美苏冷战初期;越战时美苏之间的冷战已发展到六七十年代的争霸阶段;
②过程不同:朝战时,美国以“联合国军”的名义侵略,中国直接派兵,苏联提供军事援助;越战时,美国将“特种战争”发展到局部战争,越南主要依赖自身的武装力量,苏中提供了武器和物资;
③影响不同:朝战后,半岛南北对峙,美在亚洲扩大了对中国等国的冷战与遏制;越战后,越南南北统一,美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并在美苏争霸中,谋求缓和。
★教学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越南战争的经过与影响,内容包括:“印度支那问题”的由来、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越南战争的结果和影响。越南战争尤其要弄清美国三位总统对越战政策的影响,突出:肯尼迪发动“特种战争”,越战开始;约翰逊将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越战扩大化;到尼克松总统时,被迫从越南撤军。同时,也要与美苏争霸相联系起来,认识尼克松总统从越南撤军的原因(陷入越战泥潭,反战运动不断高涨;经济危机;与苏联争霸,转攻为守,被迫调整全球战略)。
★板书设计
一、“印度支那问题”
二、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 ★教学反思:
第三篇:《澳大利亚》教案
《澳大利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地图分析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范围;
(2)运用图片和资料,了解澳大利亚古老生物的形成的原因;
(3)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澳大利亚纬度位置、地形、年降水量得分布特征及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理解各要地理素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景观图片和澳大利亚古老生物图片,小组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记住主要动物的名称。了解澳大利亚很早以前就孤立存在于南半球,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因而分布有独特而古老的生物;
(2)通过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分析该国的地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纬度位置及澳大利亚牧羊带分布图,分析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并通过填图记忆主要的地形区和牧羊带的分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事例,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
①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②澳大利亚农牧业和工矿业;
教学难点:
①澳大利亚分布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
②分析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设计:
播放图片:袋鼠、鸸鹋、考拉等动物的图片。这些古老的动物生活在哪个国家?(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个国家——澳大利亚(板书)。
(板书)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继续播放图片:澳大利亚的国徽,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有两种特有的动物:鸸鹋和袋鼠。
(自学)澳大利亚的特有生物种类:
1、特有生物
其实,澳大利亚还有许多世界上特有的植物,例如桉树等。因此,有人把澳大利亚称做“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为什么澳大利亚保存了这么多古老物种呢?这些特有的动物和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特点有什么关系?
2、位置、范围
(课件展示)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明确其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2)海陆位置;(3)纬度位置、领土组成。
播放有关地球演化的图片,同学们讨论下列题目:
(1)澳大利亚大陆大约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大陆分离?
(2)澳大利亚长期孤立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对生物的进化会有什么影响?
(3)南极大陆为什么特有生物少呢?
总结答案:对问题进行总结。(分析1:几千万年以前,澳大利亚大陆就同其他大陆分离,长期独自占领着南半球的一块大陆,自然条件比较单一,动物的演化很缓慢,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古老的种类;2:南极大陆由于自然条件太恶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没有留下大量的特有生物。)
(板书)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课件展示)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为羊特别多,所以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其实,澳大利亚不仅羊养得好,其他的农牧业部门也十分发达。下面,我们来看看澳大利亚人是如何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业的。
1、三个牧羊带
请同学们看图8.38“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并从图中找出澳大利亚的三大农牧业区:“粗放牧羊区”“粗放牧牛区”“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2、牧羊带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地形:东部山地,主要有大分水岭,中部平原,西部低矮的高原
气候与降水量:
(板书)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课件展示)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读图观察澳大利亚有哪些重要矿产?
学生读图总结:
1、矿产资源的特点:资源丰富,品种多,很多矿产的储量居世界前列,品质优、埋藏浅,易开采。
2、矿产出口地区: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
由于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课堂小结:
南太平洋上有个国家,它的环境很美,那里的人“骑在羊背上”,“坐在矿车上”,被特有动物簇拥着,正扬着悉尼的白帆驶向世界。这就是咱们今天讲的澳大利亚。
板书设计: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特有生物
2、位置、范围
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三个牧羊带
2、牧羊带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矿产资源的特点
2、矿产出口地区
第四篇:《澳大利亚》教案
《澳大利亚》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范围、首都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2、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及其形成原因。
3、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分布、特征。
4、市、人口的分布特点。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看景观图片和澳大利亚古老生物录像,运用小组探究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记住主要的动物名称和生活特性。了解澳大利亚很早以前就孤立存在于南半球,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因而有了独特而古老的生物。
2、通过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分析本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及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分析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并通过填图记忆主要的地形区和气候分布。
3、让学生读图,采用自主式学习法找出人口、城市、矿产的分布式,再用小组研究式分析出区域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三)情感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2、学生通过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澳大利亚以发达的农牧业、工矿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特征。3、人口、城市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1、澳大利亚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2、分析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三、课时安排
四、教学步骤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教师展示课件(澳大利亚的国旗和国徽图片):看,这是某个国家的国旗和国徽,你们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吗? 见到了澳大利亚的国旗、国徽,就相当于来到了澳大利亚。因为我们知道,国旗、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所以,在任何时候,见到我们中国的国旗、国徽,就像是看到了我们的国家一样亲切。我们一定要爱护国旗、国徽呀!(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2、下面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澳大利亚国旗、国徽的特点(澳大利亚的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底为深蓝色,左上方是红、白“米”字,“米”字下面为一颗较大的白色七角星。旗右边为五颗白色的星,其中一颗小星为五角,其余均为七角。国徽上有两只动
物,中间一个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请大家注意,澳大利亚的国徽上怎么会有两只动物?它们是什么动物呢? 教师简单小结介绍:同学们很快发现其中一只是袋鼠,而另一只动物 在世界上也是十分独特的,它就是形似鸵鸟、三趾足、两翼退化,不能飞翔的鸸鹋。同学们将它和你见过的鸵鸟比较一下各有什么特点?(鸵鸟能负重,两翼退化,不能飞翔,只起到辅助行跑的功能)3、澳大利亚人在国旗上都要做上动物的标记,说明澳大利亚的动物一定非常独特和可爱。那么,同学们就来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些动物。学生自学澳大利亚的几种特有动物。(腹部有口袋以保存幼兽的大袋鼠;形似鸵鸟鸸鹋;世界特有的卵生哺育动物鸭嘴兽;憨实可爱的考拉)
4、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自学了澳大利亚的几种特有的珍奇动物,从进化的角度讲,这些动物都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非常古老的生物种类,现成为人们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因此澳大利亚也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教师提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与澳大利亚有关的产品吗?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在一些羊毛衫的标签上,发现标有“100%澳毛”字样,这些羊毛衫全部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羊毛织成的。还有毛线、皮衣等)小结引入:
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教师(展示课件:澳大利亚养羊业占世界的比重及地位):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为羊特别多,所以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让学生学习了解阅读材料,了解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历史。(在200多年前,澳大利亚没有羊,18世纪后期,欧洲的殖民者随船带到澳大利亚29只羊。由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适于绵羊的生长和繁殖,绵羊的数量迅速增加。后来从西班牙引进了美利奴羊,这种羊产毛量高,现在,澳大利亚大部分是这种羊)
教师小结:我们了解了澳大利亚的养羊业的发展史,是由于自然环境适于绵羊的生长,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本国的自然条件:提示从地形、气候等方面来考虑。
3、教师展示课件: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分析澳大利亚的地形适于发展养羊业的条件。((1)东部山地:海拔800-1000米,主要有大分水岭。(2)中部平原:海拔不足200米平原。(3)西部低矮的高原:海拔200—1000米。西部的低矮高原和中部的大面积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天敌,可以四季放牧)
指导学生读图:澳大利亚地形图上找出墨累河——澳大利亚最大河流,北艾尔湖——地势最低,澳大利亚盆地——大自流盆地。
引导学生分析农牧业与地形的关系。(西部的低矮高原和中部的大面积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天敌,可以四季放牧。地形不同,放牧的方式和发展农业与牧业也不同)
4、出示气候图: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及适于发展养羊业的条件。教师指导学生读澳大利亚气候图。
(1)找出南回归线,看看它穿过澳大利亚的位置,说出澳大利亚在五带中的位置。
(2)找出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讨论分析其分布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及适于发展农牧业的条件(中西部、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较干燥,适宜牧畜过冬和繁殖)。澳大利亚70%的羊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为
什么?(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西南部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干燥,这些既适合于畜牧业又适合农业)
5、教师小结:澳大利亚的人民充分利用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并且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也很高。下面看一段录像,了了解一下自动剪毛、机械化耕作的农场情景,并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6、教师小结:澳大利亚有发达的农牧业(板书),主要的农牧产品,大部分供出口,其中是世界上绵羊数最多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其次牛肉、小麦出口也较多。
教师承转:澳大利亚不仅有发达农牧业的优越条件,发展工矿业的条件也得天独厚(引入)。
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教师展示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找出澳大利亚有哪些重要矿产?说出它们各自的分布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煤矿: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铜矿:分布在东北部;还有金矿、石油、铝土矿、铅锌矿、锰矿、镍矿等等)
教师小结补充:澳大利亚确实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具有埋藏浅、质量优、储量大等特点。
2、教师强调:二战后澳大利亚利用丰富的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了采矿业、冶金业和机械制造业,现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澳大利亚的工业是建立在丰富的矿产资源之上的,澳大利亚开采的矿石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由于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有人称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教师小结:澳大利亚有发达的工矿业。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向世人展示了澳大利亚发达的服务业。目前,澳大利亚的服务业已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其经济支柱。同学们,你认为在服务方面可为中国的2008年的奥运会提供哪些可借鉴的经验?教师提示:可以从城市环境、城市建设、全国的旅游交通及人文环境方面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四、面积、人口与城市
教师承转:为什么澳大利亚保存了这么多古老的动物,而且成为这个国家特有的动物呢?这些特有的动物和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特点有什么关系?我们只有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了解以后,才能做出评论。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澳大利亚这个国家。1、展示课件: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的地图和大洋洲图。看书上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具体位置,结合大洋洲图,引导学生从图中读出澳大利亚位置特点及领土组成。(澳大利亚位于赤道以南,是个南半球的国家,周围被印度洋、太平洋所包围,南回归线从中间穿过。澳大利亚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的一些小岛)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在拉丁语中意为“南方的土地”,并且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之所以保存着特有的动物,主要是由于澳大利亚大陆与其他大陆长期隔离造成的。
2、教师播放有关地球演化的录像带,同学们讨论思考下列题目。
(1)澳大利亚大陆大约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大陆分离?(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
(2)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这对生物的进化会产生什么影响?(自然环境比较单一,生物的进化速度减慢,这些动物又没有生存的天敌,就能够生存至今)
(3)南极大陆也长期孤立存在,为什么没有那么多特有生物?(南极大陆气候寒冷,环境恶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教师引导:从时间、环境、天敌等方面考虑。
3、教师承转:澳大利亚生物独特,面积、人口和城市又是怎样的特点? 提问: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澳大利亚是世界面积第六位的国家,其面积数是多少?(769万平方千米)
教师补充:澳大利亚是大洋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数只有1875万人。同学们计算一下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大约2.5人/平方千米)
教师小结:人口密度大约为中国的1/45,澳大利亚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澳大利亚人口城市怎样分布的呢?(人口和城市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在东南沿海)找出主要的大城市(首都堪培拉,港口悉尼、墨尔本)。出示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图。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的城市化水平很高,多数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城市的分布特点反映了人口的分布特点。
4、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本国著名城市的图片。
教师播放有关著名城市的录像或VCD,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
教师播放悉尼标志性建筑——悉尼歌剧院景观,提醒学生为什么2000年的成功的绿色奥运会能在悉尼举行?(拥有白帆逐浪的海,细腻迷人的沙滩,街道处处野芳幽香,佳木秀丽,海鸥盘旋,有闻名世界的建筑艺术经典——悉尼歌剧院、悉尼塔、海港大桥等)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人口城市的分布与自然原因和历史原因都有关系,下一节我们再详细分析。
5、谈谈你对澳大利亚的印象。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澳大利亚
一、世界化石博物馆
二、面积、人口与城市
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发达的农牧业
四、“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发达的工矿业和农牧业
第五篇:澳大利亚教案
《澳大利亚》 教案
【设计理念】
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地图找规律,探究问题引资料,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目标】
1、利用资料说明为什么澳大利亚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2、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发展布局,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教学重点】
1.探究澳大利亚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2.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等。【教学准备】
有关澳大利亚的录像资料,实例图片,自制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进入新课:我自信 我能行
教师:展示课件1:澳大利亚的国徽。有什么特别之处?
学生:袋鼠、鸸鹋
教师:展示课件2:澳大利亚的古老生物。澳大利亚位置的独特性决定了它自然环境的特点,造就了它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下面我们一起到澳大利亚的国家野生动物园去看一看。
学生:推荐4名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这4种动物:袋鼠、鸸鹋、鸭嘴兽、树熊。
教师:课件展示3:动物视频播放。教师:出示阅读材料:
师生共同感悟:澳大利亚不愧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二、合作探究:我参与 我快乐
探究解疑一:为什么澳大利亚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代表汇报)
教师:课件展示4: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
学生:读图找出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南半球、独自占有一个大陆、南回归线穿过中部等。
学生:自读“阅读材料”,了解澳大利亚的养羊史。教师:课件展示5:澳大利亚概况视频。
探究解疑二:为什么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代表汇报)
教师:课件展示6:养羊业与地形的关系。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教师:课件展示7:养羊业与气候的关系。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教师: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仅选择了自己的牧场址,而且学会了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请来验证一下你的选址是否合适。
教师:课件展示8: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图
学生:读图进一步了解澳大利亚四个不同农牧业区的分布,认识澳大利亚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发展农牧业,因此农牧业一直在其经济中占居着重要地位。
教师:澳大利亚的养羊页视频。
三、收获之窗:我努力 我充实 课堂小结:知识回顾 板书设计: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古老特有动物 澳
大利
{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位置:南回归线横穿大陆中部 亚
气候:炎热
农物业区分布
{
地形
{
孤立于南半球海洋上
种类繁多
东部:山地 中部:平原 西部:高原
四、火炼真金:我成功 我自豪
反馈检测:课后练习
1、澳大利亚特有的珍奇动物有()
A、斑马、长颈鹿
B、企鹅、大食蚁兽
C、袋鼠、鸭嘴兽
D、大象、犀牛
2、横穿澳大利亚中部的重要纬线()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
D、南纬60度纬线
3、澳大利亚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古老动物种类,其主要原因是()
A、澳大利亚大陆孤立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自然条件比较单一
B、澳大利亚动物种类少,进化速度慢
C、气候炎热干燥,有大面积的沙漠和草地
D、地形复杂,崎岖不平
读75页地形图,回答:
4、澳大利亚的地形东部为________ ;中部为 _________ ;西部为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