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课堂守纪律》教学设计
健康成长三年级下册 体育课堂守纪律
【活动目标】
1.掌握体育课堂内应该遵守的纪律。2.树立守纪律、懂规矩的意识。3.培养自信、尊重、健康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如何才能安全、健康的上好体育课。【活动对象】三年级 【活动步骤】
一、激趣导入
观看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想一想,说一说
看完了视频,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视频中的学生和老师都有哪些做的不对的地方呢?
三、想一想,选一选
选出你认为不遵守体育课堂纪律的行为。
四、看一看,议一议
1.踢足球
(1)观看踢足球短视频(2)说一说踢足球的注意事项。(3)老师出示标准答案。2.踢毽子(1)观看踢毽子短视频(2)说一说踢毽子的注意事项。(3)老师出示标准答案。3.跳绳
(1)观看跳绳短视频(2)说一说跳绳的注意事项。(3)老师出示标准答案。
五、想一想,议一议
1.想一想: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体育运动呢? 2.议一议:这些运动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六、玩一玩,记一记
1.两个人比赛,完成游戏规定任务。(快速选出遵守体育课堂纪律的行为和不遵守体育课堂纪律的行为。)
2.教师小结
七、唱一唱
学唱儿歌《体育课堂健康歌》。
第二篇:体育课堂常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体育课堂常规、2、游戏:快快集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体育课的上课要求,养成认真上好体育课的习惯。
2、通过游戏“快快集合”发展学生快速反应能力。
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作风。教学重点:了解上体育课的要求。教学难点:养成上体育课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口述学习目标
1、师生问好,宣布本课的内容及要求。
2、口述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上体育课的要求,养成认真上体育的好习惯。(2)学会游戏“快快集合”的方法。
二、学习新课 <一>、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回忆上学期上体育课时老师都讲了那些上体育课的要求,谁能说出一条并讲一讲为什么要这么做。<二>、练一练、议一议
1、引导学生回忆上体育课的要求,并讲出制定要求的意义。
2、请同学们对照自己上学期体育课上的表现,举手发言那条遵守的好?那条还需努力。
3、教师小结。<三>、自学指导二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还要遵守哪些要求?想一想,看谁5分钟能说出上体育课时更好的要求。<四>、练一练、议一议
1、学生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教师提问,其他学生认真听讲并加以补充。
3、教师归纳总结
(1)活动时听从教师、组长的指挥,节约时间。(2)明确活动时的队列,活动的路线也能节约时间。
(3)游戏时遵守规则,保证分组快,集合迅速也能节约时间。
4、进一步贯彻常规,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如安全,收还器材、请假制度等。
5、提出本学期的考核内容:立定跳远、跳绳、50米快速跑、投实心球、仰卧起坐。
6、学生按小组顺序站队去操场集合。<五>、当堂训练 游戏:《快快集合》
1、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及要求。
2、引导学生尝试尝试游戏。
3、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比赛。
4、教师小结。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踏步走
2、师生小结
3、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第三篇:小学体育课堂的游戏教学设计
小学体育课堂的游戏教学设计
【摘 要】小学体育教学采用游戏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乐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教学目的为基础,综合考虑学生的身体情况、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严防教学意外发生,促进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运动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 游戏教学 设计方案 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172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因此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小学体育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运动量,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运动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至关重要。小学是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小学生对于外界的接触主要通过游戏和模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方式,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进而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乐趣。
一、根据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游戏方式
游戏就是教学的方式,也是教学的过程,因此教师在体育课中开展游戏教学必须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需要以体育教材为核心,认真研读体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的,将体育游戏与教材紧密结合,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游戏当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育课程对于学生有不同的发展目标要求,比如耐力、爆发力、弹跳力、灵敏度等等,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单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并以游戏的方式展开。例如,在培养学生的灵敏度时可以通过篮球、足球的游戏方式;在培养学生的耐力时可以选择花样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弹跳力时可以选择跳远、篮球等方式。有时一项运动具有满足多项发展要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式教学。
上述所提及的方式是运动的基本方式,如果没有较高的兴趣支撑,学生很难保持长久的兴趣,教师可变换运动的花样,结合其他体育运动和参与方式,提高运动的多样性和花样性,使学生能够在游戏中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并保持长久的注意力。教师在开展游戏式运动教学时可以结合多种游戏方式,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以某项运动为主,前者能够培养学生广泛运动的乐趣,发掘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后者侧重基本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教师可综合利用这两种教学方式,提高游戏教学的灵活性。
二、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游戏方式
由于学生身体的多项机能尚未完全发展,其身体的耐力和承受度也极为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将此与成年人区别开来,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运动游戏。例如,难度不能过大,游戏要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保证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小学体育游戏学习。另外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还需要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的开发,教师应当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发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多参加游戏,在游戏中形成对自我的认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优点,选择适合学生的运动,促进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
例如,有的学生弹跳力和灵敏度较强,在篮球游戏中较有优势,但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多参加其他游戏,如游泳、长跑等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其他方面的技能。当然,学生的兴趣较为短暂,不能长久保持,教师在鼓励学生朝着某项运动技能定向发展的同时,还应当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提高运动的乐趣,采用游戏的方式,如增加竞技性变换运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荣誉感,从而激发学生更好地保持运动的乐趣,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使游戏教学真正能够发挥其育人的作用。
三、综合考虑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设备
不同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不可能完全相同,有的较为先进,有的较为落后,教师不可能完全按照课本展开教学。教师在考虑游戏时也需要考虑现实因素,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提高身边教育器材的利用率,使体育教学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例如老鹰捉小鸡、踢毽子、跳绳比赛等游戏,在体育教材中虽偶有提及,但并不作为具体的讲授重点,但是这样的游戏需要的体育器材较少,且便于获得,并且这类游戏具有较高的参与度,能够保证在短时间内调动大部分同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参加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之间相互协作能力和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采用此类游戏方式。
当然,游戏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并不是最终的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游戏的趣味性和体育课的教育性相结合,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使运动教学目标落于空泛,最终淹没了体育作为一门课程的知识性和技能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和调控力,保证游戏能正常开展,调节游戏的节奏和参与方式,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参加游戏活动,最终实现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四、预防教学意外,保证学生的身体安全
一切教学活动当以学生的安全为第一,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但是相对于其他课程,体育教学因其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和参与性,具有较高的不安全性,学生的身体也更容易收到损伤。由于参与主体的多样性,和游戏过程具有不可避免一定的不可控性,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而这就违背了体育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游戏时必须考虑游戏的安全性,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游戏方式。另外,游戏过程往往伴随着竞争性,由于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参与活动时也更为积极,比赛场面也就较为激烈,给学生的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必须仔细检查学生的运动设备,合理规划游戏方式和参与方式,尽量减少游戏的不稳定性因素,保证学生在安全的情况下参加游戏。
即使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运动有时不免发生意外情况,这就需要教师保持高度的教育机智,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和医护知识,能够及时处理一些小创伤,能够对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医护处理,以避免因不当操作对学生造成二次损伤。因此,为了保证体育课程的正常进行,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需要适当了解医护知识、心理学等多方面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和职业技能。
总之,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展开正常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小学体育课程开展游戏教学正是以此为基础而展开的教学探索。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表明,游戏式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保持终身健身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开展游戏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第四篇:体育教学设计
篮球运球技术教学设计
衡水市第十中学
姜凤
一、教材特点
本次课的教材是初中篮球运动的行进间运球技术,运球是篮球运动中主要的基本技术。运球是全队进攻的基本保障,是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其他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所以要引导学生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因此,本课重点解决学生低头运球技术学习的问题。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运球接力和小组竞赛主要是为培养动作协调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而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本次课的学习要点与重难点是:行进间控制球的技术和能力。要求运球时手腕要放松,向下挤压动作拍球,而不是抽打动作;运球时应该抬头,时刻观察场上情况。难点:运球的正确手型和运球姿势。
二、教学目标
1、基本掌握行进间运球的方法,体验行进间按拍球和控制球的方法,学会行进间运球技术。
2、在各种运球练习中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发展速度、灵敏等体能。
3、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增进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法
1、学生学法及场地器材的分析。学生学习方法主要以模仿学习、观察法、合作练习以及探究学习法为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高,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好,为避免学生对运球练习产生枯燥感。要求学生带问题练习,在练习中找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尝试其他难度动作。
2、教学的主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课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遵循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构建互动的课堂教学理念,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示范讲解法(2)激趣教学法(3)游戏教学法(4)自主学练法(5)合作学习法
四、课堂程序
(一)、开始部分(约7分钟)
1、集合整队——集合队伍,检查人数,整理服装,进行课堂常规教育。
2、准备活动。
(二)、基本部分(约29分钟)
1、激趣导入阶段——出示挂图。
2、运球接力游戏。(约10分钟)⑴、运球接力游戏竞赛
⑵、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来当小老师说说篮球运球的技术动作要领(一是抬头,二是手心不触球,三是以肩关节为轴。)
⑶、回到比赛
⑷、小结,教师点评。
3、分组竞赛游戏——进行竞赛游戏安排;结合教学要求进行点评。(约15分钟)⑴、分组竞赛游戏
⑵、教学比赛数分钟后停止比赛,组织学生寻找比赛不能顺利进行的原因。然后,教师告诉学生不能自如地运球,即失去了在篮球场上一半的自由,以强调篮球运球技术之重要。并简单讲述运球规则和正确的方法,强调运球时手心不触球。
⑶、示范运球,学生模仿。⑷、回到比赛。
⑸、教师巡回指导。启发指导练习阶段——教师关注学生练习过程,引导学生来当小老师说说篮球运球的技术动作要领(一是抬头,二是手心不触球,三是以肩关节为轴。);教师适时进行评价、归纳、总结。
(三)、结束部分(约4分钟)
1、结束阶段——带领学生进行放松练习(播放轻音乐)
2、课堂总结
3、整理回收器材
4、师生道别
五、本课总结
本次课我之所以选择这样教材内容、教法及设计程序,主要来自教学中的体会。有不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浓厚,但是他们往往不愿在球性及基本功上下功夫,最好一到球场马上比赛或投篮练习。忽视篮球基本功的学习,学生就学得不扎实,技术提高慢、不规范。平时的自我锻炼手段少,内容单一。另外也想尝试在教学营造一个相对更自由宽松的环境;希望能通过让学生自主练习及分组竞赛游戏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相关运动技能。
第五篇:体育教学设计
附件四:
体育课教学设计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即: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
二、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学习内容的可接受程度,确定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任务。如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活泼好动、表现欲望强,随意注意占优势,自控能力差等。
三、设计思路
1、现场抽取教材内容。先制定单元计划,单元目标定位准确,预计课时教学内容具体,技术难点分配合理。
2、教材分析:明确教材价值取向,本课教学目标恰当,准确把握重难点,正确处理与拓展教材。
3、教学过程:教学组织结构合理,教学形式新颖多样,教法学法运用适当,练习有利于学生参与,评价及时、准确,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场地器材。
四、编写体育课教案(略)。
五、比赛内容要领方法以及教法建议查阅《体育与健康》教参和《体育与健康》教材。同时平时多加强队列、口令和 指挥的训练。体育课教学设计方案也可上网查询。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要点
一、教学目标
1、能依据《体育新课标》和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目标明确具体。
2、反映“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意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二、教学内容
1、能依据教学目标,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并较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2、能把握内容的重难点,抓住关键。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合理,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有利于因材施教。
三、教学环境
1、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为学生创设积极参与的学习条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提供展示能力、个性的机会,形成合作与交流、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2、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多种教学形式和恰当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式
1、让学生在体育学练中,相互观察、帮助、纠正、合作,发展学生交往及社会适应能力。
2、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加强保护与帮助,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
五、学习评价
1、注重多元评价,有针对性,求实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评价学生课堂参与活动,掌握知识技能情况;评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兴趣、情感、自信心、意志等,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引导。
六、教学效果
1、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是否达到适宜的负荷,练习密度在30%-40%左右,脉搏130次/分。
2、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增强自尊、自信,能调节情绪克服困难,能运用已有知识技能,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学生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有积极参与活动兴趣愿望,能正确认识体育活动与健康的关系,能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完成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