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册第三单元《千克、克、吨》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册第三单元《千克、克、吨》单元
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五册第 三
单元《千克、克、吨》单元教学设计
银河小学数学科
三年级备课组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有关质量的知识,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千克、克、吨这几个量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轻重的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为了帮助学生获得千克、克、吨的具体概念,教师要安排大量的操作性的活动。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1千克、1克、1吨有多重,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
2、掌握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
三、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四、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使用质量单位,进行千克、克、吨之间的换算。
五、本单元知识框架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结合实际正确运用质量单位。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4
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课时
授课日期
有多重(认识千克、克)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9.20
吨有多重(认识吨)
、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9.21
练习四
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了解1千克、1克、1吨有多重。
9.22
单元测试及测试情况反馈
查漏补缺
合 计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有多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游戏导入。请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被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
2、实践体验。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
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事物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认识秤。
2、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⑴、称一称。
⑵、掂一掂。
⑶、估一估。
⑷、找一找。
⑸、猜一猜。
⑹、拎一拎。
⑺、说一说。
⑻、小结: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
3、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4、单位换算。
⑴、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1000克。如可以通过称2袋500克的盐,也可以称5袋200克的米等活动。
⑵、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学生说说再哪儿看见过这种符号。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感受千克、克。
三、拓展应用
、一个鸡蛋重()
一个西瓜重()
2、2kg=g
4000g=kg
7kg=g
8000g=kg
3、我的 体重
同伴的体重
一个
土豆
我的 书包
我的 估计
称量
结果
4、想一想:
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巩固知识。
四、小结
(四)教学效果评价
《1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一、情境导入
今天小明遇到难题了,他不知道大象大约有多重。大家愿不愿意帮帮他?
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
3、说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4、练一练。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吨的质量单位。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感受1吨有多重。
三、拓展应用
、4千克=()克
3吨=()千克
50000克=()千克
()t=XXkg
8t=()kg
()kg=6t
2、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
500
250
3、连一连。
2克
2千克
200千
400克
4、在○里填上“>”“<”或“=”
500kg○3kg
kg○300g
9kg○9000g
800g○10kg
3kg○3t
4000g○4t
8000千克○8吨
4500克○4千克
3t○3600kg
5t○5000g
巩固知识。
四、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四)教学效果评价
第二篇:第五册第三单元《千克、克、吨》教学设计[模版]
第五册第三单元《千克、克、吨》教学设计
天河区旭景小学
郑少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质量单位,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所以在学习中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给学生创设充足的活动时间,让学生通过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践活动,感知千克与克,建立1千克与1克的质量观念。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就在身边。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克、千克、吨的实际质量,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
2、掌握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系简单的换算。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掌握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初步建立克、千克和吨的质量观念,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第一课时《有多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
认识克、千克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建立克、千克的实际观念。教学准备:
课前先让学生去搜集有关秤的资料。在让学生准备台秤、天平、有关图片、花生、苹果、硬币、盐等实物。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游戏导入。找三位学生(其中有两位轻重对比明显的)到讲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人是有轻重的。
2、实践体验。让学生掂一掂自带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在组内互相说一说。
二、实践操作,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
1、认识秤。
(1)说一说:在生活中你曾见到哪些秤?(2)出示图片展示各种秤。(3)介绍台秤和天平。
2、认识千克。
(1)称一称。请学生用台秤或弹簧称一下两袋盐,知道两袋盐正好重1千克。(2)掂一掂。组内每位同学掂一掂两袋盐的质量,感受1千克。
(3)找一找。在组内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质量也大约是1千克,并称一称、掂一掂。(4)说一说以千克为单位的生活中的物品有哪些。(5)小结: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
3、认识克。
(1)两袋盐可以用秤称出重量,那么1枚硬币也能用台秤称出重量吗?
(2)说明用天平来称较轻物品的质量,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并演示在天平上称1克重量的过程。
(3)说一说生活中常见到的以克为单位的物品。(4)说明克可以记作“g”。(5)单位换算。
说说在哪儿看见过“kg、g”?理解1千克=1000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多媒体出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让学生填写合适的质量单位。如:一个乒乓球重1(),一袋洗衣粉重1(),一支牙膏重100(),一只鸡重2(),一个小朋友重23()等。
2、实践活动。(完成课本P20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先估计一下质量,再称一称实际质量。
第二课时《1吨有多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
2、使学生了解1吨有多重,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教学重点:
“吨”质量观念的建立,掌握“1吨=1000千克”。教学难点:
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课前收集有关吨的生活实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1头大象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然后引出质量单位“吨”:千克和克我们已经认识了,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朋友“吨”。
二、联系生活
探索新知
(一)、结合生活实际估一估,算一算,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
1、(图片)一头水牛的质量是多少?你抱的动吗?3头水牛是多重呢?(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3头水牛的质量约是1000千克。(说明: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
2、背一背,一个小朋友有多重?(请两位学生示范表演,然后把感受说给同学听)(图片)一个小朋友重25千克,4个这样的小朋友是多重呢?40个呢?(板书:40个体重为25千克的小朋友的 质量是1000千克,就是一吨)。
3、(图片)1桶油重100kg,10桶油约重。
4、(图片)1袋面粉重50 kg,20袋约重1吨.(二)、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
(三)、说一说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感受吨。
1、出示课本P21“说一说”中的三幅图片,知道吨可以记作“t”。
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你在什么地方见过“t”这个符号?
(四)、巩固新知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填一填:(课本P22练一练的第3题)
4、数学游戏。
绵羊
狐狸
猴
熊
牛
马
大象
虎
44千克
20千克
18千克
142千克
172千克
64千克
200千克
160千克(1)哪几重小动物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试着算一算、说一说。(2)哪几重小动物玩跷跷板,跷跷板仍是平衡的?(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第三课时《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实际,学会配菜,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搭配方法。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卡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有很多同学都在学校吃午餐。在一星期中,我们的菜谱都不一样,其中既有荤菜,又有素菜,搭配合理。今天大家一起当回小厨师,也来试试怎样配菜?
二、感受有序搭配
1、图片出示星期一菜谱,学习配菜。
(1)如果一份盒饭中含有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那么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学生利用各种方法进行搭配)小组讨论交流。(2)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教师对学生的搭配方法只要合理的都给予肯定。
2、出示星期三和星期五菜谱。
思考:每天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自己先说一说,再和同桌交流。
3、全班内汇报,交流配菜方法。
三、体验有序搭配
1、学校组织打羽毛球比赛。我们班有3名男生、2名女生参加,请问有多少种不同的组队方案呢?
2、用4、5、8、9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四位数。
第三篇:《千克 克 吨》教学设计
《千克 克 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18 P19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如何使用秤,培养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单位。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新版1角硬币若干、1千克大米6袋、200克红豆6袋、500克花生6袋、2千克沙子6袋、苹果6个、100克、200克、500克、800克沙子若干袋、盘秤6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到超市进行有关物品重量的调查活动,并完成下表。“克与千克”家庭实践调查表
物品名称物品重量
二、从生活中引入
师:前几天,同学们到超市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重量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一包糖果重400克。生2:我调查到一包方便面105克。生3:一袋家庭装洗衣粉是3千克。„„
师:刚才同学们所读到的“克”、“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重量单位。(板书:克和千克)
二、在生活中学习
1、认识秤。
(1)师:你们是怎样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的? 生: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重量。
师:这个方法不错,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比如鸡蛋,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的重量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2)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教师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3)详细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课件展示)A、观察秤面,说说秤面上有些什么?
B、介绍秤面中如何来分大格、小格,且它们各表示多少重量的克数。C、识秤练习。说出课件展示的称面上重量克数。
2、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1)师:同学们调查知道表示物体有多重用“克”和“千克”作单位,那么1克有多重呢?(板书:1克)
(2)让学生掂一掂1枚1角钱的硬币,说说感觉如何?(3)学生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4)师:那么1千克又有多重呢?(板书:1千克)
(5)让学生掂一掂1袋1千克重的大米,与1枚1角钱的硬币比较,说说感觉如何?
(6)称一称1千克大米,看盘秤指针变化,并在盘秤上做个记号。
3、“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千克”与“克”是两个不同的质量单位,那么1千克会是多少个1克呢?咱们来做个实验吧。这儿有标有不同克数的沙子,每小组派一名代表来拿物品放在盘秤上称,使它们的重量刚好是1千克,再把装袋上所标识的重量加起来,完成记录表。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克与千克”小组活动记录表
每包重量数量 100克袋 200克袋 500克袋 800克袋 总重量克
师:从以上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板书:1千克=1000克)
4、小结:生活中较轻的物品我们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物品我们用“千克”作单位。
三、在生活中实践
师:请每个小朋友掂一掂、估一估这袋红豆有多重?(学生活动)
师:小组合作称一称这袋红豆到底有多重? 生:200克。
师:请每个小朋友再掂一掂这袋花生有多重?(学生活动)
师:小组再称一称这袋花生到底有多重? 生:500克。
师:请你们再掂一掂这袋沙子有多重?(学生活动)
师:称一称这袋红豆到底有多重? 生:2千克。
师:那1个苹果有多重呢?请同学们先掂再称,再说说大约多少个这样的苹果是1千克。
四、应用拓展
师: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片《巧陪玻璃杯》,你们想看吗? 动画:星期天,小猪和机灵狗一起到花狐饮料屋去喝饮料。小猪不小心打烂了花狐的玻璃杯。花狐想敲小猪一笔,要小猪陪100个玻璃杯。面对一地的碎玻璃,谁也说不清打烂了多少个玻璃杯。
让学生伸张正义,自由发言,为小猪出主意。
再放动画:机灵狗想出一个巧主意,先把一个完好的玻璃杯称一称它的重量(200克),再称一称玻璃碎片的重量(1000克)。
让学生算一算小猪应该陪几个玻璃杯。
五、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了新知识有何感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课后反思:
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两个既陌生又熟悉的概念。在课前我让学生到商场进行了一次实践调查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单位之间的进率,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1千克=1000克,而是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总结得出1千克=1000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过程性目标。在练习部分,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对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进一步加深认识,并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课的最后,我让学生为小猪出主意,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生活意识,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由始至终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练习课
教学内容:P18 P19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单位。教学过程:
1.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1)6000克8千克9000克
(2)4吨7千克3900千克4200千克
2.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是876米,她每天上学往返2次,一共要走多少米?
3.一只羊重50千克,一头骆驼重450千克,那么8头羊和一头骆驼哪个重?重多少?
4.今天是星期三,再过8天是星期几?如果今天是12月23日,再过20天是几月几日?
1吨有多重 教学内容:P21 P2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觉并认识质量单位,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同学们猜一猜,一头大象重多少? 引入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
教师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建立1吨的计量观念。
3、说一说
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联系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吨。
4、练一练。
完成课本P22页的练习。
5、数学故事
请同学讲述曹充称象的故事,再讨论为什么可以采用这个办法称象,然后完成课本上的计算。并谈自己的想法。
练习四
教学内容:课本P23至2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千克、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其单位的进率进行比较大小的判断。
2、进一步巩固吨的认识。
3、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质量单位的重要性,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完成第一题。
注意,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要强调看称的单位,不同的称的单位是不一样的。
2、完成第二题
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完成各物体的质量的连线。
3、完成第三题
比较大小,注意不同的单位,数是不能直接比较大小的,只有将它们改写成同一单位才能比较大小。
4、第四题,学生独立完成。5、5、6、7、8题,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完成。
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目的:
1、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让学生感知搭配的全过程,同时训练学生有序思考。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概括、自主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教学过程:
1、创设“配菜”的情境,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
师:同学们说一说,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吃什么样的菜?通过情境的创设,一下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一种素菜和两种荤菜作为星期一的菜谱。师:星期一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并汇报结果。
3、学生汇报完成后教师让学生感受一下菜谱的情况,会有学生说菜的种类太少,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教师将菜谱适当调整为二荤二素。
师: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试,引导学生借助摆学具、列表、连线(画搭配路线图)等活动,进行实践操作,从而解决问题,并发现每种荤菜与素菜搭配都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有两种荤菜,所以是2个2,就有2*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求解。
3、教师出示二种荤菜三种素菜,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鼓励学生用最好的方法解决,做完之后,跟小组的其它同学比较一下,看看哪一处方法最好。使学生明白,摆学具、连线、画图表都太慢民,而且容易漏掉或重复,计算是最好的方法。
4、完成课本第27页的练一练。
第四篇:千克和克单元教学目标(本站推荐)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主备人:杨卫星
千克和克单元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千克和克。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接着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最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称一称》。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学中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同时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从而有效地培养估测意识。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并能灵活运用;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4.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了千克和克两个质量单位的基础上,加深对千克的认识,并以此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千克和克质量单位的认识 教学难点: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
第五篇:数学下册三年级第四单元《克、千克、吨》
第四单元 千克、克、吨
教学目标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1千克、1克、1吨有多重,掌握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结合感知物体质量的情境,能用体验的方法来思考和感受物体的轻重,会用质量的感念来表述物体的重量大小。
3、解决生活实际,会用秤来称物体的轻重,能解决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
4、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千克、克、吨的认识,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及千克、克、吨的简单应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质量单位的概念,所以教材把这些内容都安排在两个问题情境中进行。其中,“有多重”,是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了解“1千克、1克有多重”及它们间的关系;而“1吨有多重”,是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质量问题的知识打下基础。教学重点:
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和在实践中体验并建立质量观念。教学难点:
掌握“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并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有多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 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了解 1 千克和 1 克的实际质量,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能运用千克和克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建立 1 千克、1 克的概念。教学难点: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 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方法:导入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让学生从桌上任拿 2 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从 情景中发现问题 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 国际上统 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2.认识秤(课件演示)
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认识秤 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3、认识克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4、简单介绍天平和盘秤的用法。(课件演示)
这个鸡蛋重()克,这个西瓜重()千克,笑笑体重是()千克
一般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人的重量 一般用“千克”。
三、课堂小结
1、一般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2、人的重量一般用千克
四、课堂练习
一个苹果26(克)
一袋洗衣粉400(克)一只小狗10(千克)
一棵大白菜2(千克)可以先估一估,再把物体掂一掂
五、作业布置
1、课本46页的1、2、3题
2、课件补充。
六、板书设计
有多重
一个苹果26(克)
一袋洗衣粉400(克)一只小狗10(千克)
一棵大白菜2(千克
七、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1吨有多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知道“1吨 = 1000千克”。
2、能运用千克、克、吨的有关知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提高估计能力。
3、感受质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知道“1吨 = 1000千克” 教学难点:
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看屏幕上都有什么?你能为它们选择合适 的质量单位吗?头大象的质量用什么作单位呢?
2、学生思考: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认 为合适吗?从而自然引出质量单位“吨”。(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
(一)初步感知“吨”
播放课件: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质量单位“吨”,平时你们常用 千 克来计量物体的质量,在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我就派上大用场了。比如:这头大象重 4 吨,这节火车皮装煤 55 吨,这座桥的承重量是 20 吨。
1、听后交流,你都知道了什么?
看来很多同学都对吨来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在计量比较重的物体 的质量时通常用吨来作单位。但对于 1 吨到底有多重?它与千克之间的又有什么关系?我们现在继续学习。
2、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在哪里见过大约有1吨重的东西? 吨=1000 千克,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加深对重量单位吨的印象。(如:一卡车货物)
二、课堂小结
吨=1000 千克,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1、一般比较重的物体用吨做单位,如:火车运货物,汽车运货物„.2、比较小比较轻的用克做单位如:鸡蛋、牙膏„.3、像羊、人、一箱货物、一箱苹果、一只鸡等一般用千克做单位。
四、学生练习千克=()克
()t=2000kg
吨=()kg
18t=()千克
5000 克=()千克
()kg=6t 在○里填上“>” “<”或“=”。
8000 千克○8 吨
4500 克○4 千克
3t○3600 kg
5千克40克○6千克
五、作业布置
适当补充。
六、板书设计
1吨有多重 1 吨=1000 千克,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七、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克、千克、吨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知道“1吨 = 1000千克”。
2、能运用千克、克、吨的有关知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提高估计能力。
3、感受质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知道“1吨 = 1000千克” 教学难点:
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方法:导入法、讲解法、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单位名称
5000克=()千克
8千克=()克 300克+700克=()克=()千克
(1)学生独立思考
(2)集体订正 巩固对克、千克、吨的换算练习
二、巩固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关系
1、课件出示:
(1)一桶油重 100kg,10 桶油重 1 吨。(2)一头牛重 350kg,3 头牛大约重 1 吨。(3)一袋面粉重 50kg,20 袋面粉 重 1 吨。
(加强对质量单位克、千克的认识)
三、生活中的重量单位
1、桥头挂着牌子上写着:8t ,这个8t表示什么意思?
2、填一填 这个8t就是8吨,吨可以记作吨,所以我们学过的1吨=1000千克也可以
记作:1 t=1000千克 吨=1000 千克,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让学生填单位的练习来感受质量的大小(课件演示)
3、通过让学生填空,让学生对质量单位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并能从正 反两面进行单位换算练习。灵活地把握克、千克、吨的关系,学生独立完成后 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1、一般大的物体就用大的单位“吨”或“千克” ,如:火车运货物,汽车 运货物„„
2、比较小比较轻的用克做单位如:鸡蛋、牙膏„„
3、像牛、羊、人、一箱货物、一箱苹果、一只鸡等一般用千克做单位
五、学生练习
作业布置 完成新概念《克、千克、吨》
六、板书设计
克、千克、吨的练习课 吨=1000 千克,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