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千克、克和吨的认识

时间:2019-05-15 01:4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案例千克、克和吨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案例千克、克和吨的认识》。

第一篇:教学案例千克、克和吨的认识

教学案例:

千克、克和吨的认识

张磊

《千克和克》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初次学习有关质量知识。千克、克、吨这几个量比较抽象,尤其是吨、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是缺乏认知的,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为了使学生获得千克、克、吨的具体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直观操作,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使较抽象的质量单位被学生具体的感知。

一、千克、克的认识

1、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

让学生在课前几天就到超市或在家里调查日常生活用品的质量,然后让学生自己亲自观察、体验、记录物品的质量。通过这个充分的课前准备,不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身边,还使原本抽象的“Kg”和“g”转化在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了,从而大大降低了课堂学习的难度。

2、创设条件让学生开展实际操作活动(1)称一称

1千克:在课堂上称出1千克的大米、水果等学生经常接触的物品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几个香蕉大约重1千克等等。

1克:用花生米或1角硬币作为“1克”让学生认识:1粒花生米或1个1角硬币的重量大约是1克。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更好的获得1千克和1克的明确概念。(2)掂一掂

让学生掂一掂刚才称过的1千克的大米、苹果、香蕉,或直接掂一掂两袋盐的重量;感知1克的重量;仔细认真地进行体会。(3)猜一猜

学生通过称一称和掂一掂这两个活动,对千克和克已经有了较深的认知和体验,再让学生猜一猜每天背的书包的质量用什么做单位?1本数学书的质量用什么做单位?10本数学书的质量用什么做单位?本班xxx的体重用什么做单位?学生有了前面的铺垫,做这些题目就比较轻松了。

二、吨的认识

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见到的很少,并且很难进行感知,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在课前,我随意的问到了一位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太好了!在课堂上,我就告诉学生:xxx的体重是25千克,4个这样学生的体重是多少呢?(100千克),40个这样的学生的体重呢?(1000千克)对!40个这样同学的体重就是10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同学们,xxx比较瘦,只有25千克,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比她要重一些,那我们班有36人,体重大约就是1吨。吨在我们的生活中还用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了解吧!

第二篇:吨克千克认识

课题: 认识吨 教案序号:2 课型:新授 教学时间:2014.9.3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吨。

2.知道吨与克、千克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具与学具准备:

袋装大米 板书设计 : 认识吨(t)1吨=1000千克

教法与学法设计 : 在千克、克的基础上,由学生对质量单位应填什么的置疑,引出吨的学习。通过由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方法,结合同学的体

重让学生感知吨有多重,从而认识吨。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

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2.填空。

1千克=()克 3千克=()克 1000克=()千克

5000克=()千克

思考交流 口头解答

【设计意图】:

这是本节课所创设的第三个情境,也是对教材原有情境的延

伸。

二、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5()小兰体重约20()

一个鸡蛋约重50()

一条鲸鱼体重约34()2.师:鲸鱼的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

题:吨的认识)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三、自主探索 研究问题 1.教学吨的认识 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

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

千克?

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

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 1000千克,也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 千克,几桶油重1吨?

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

大约都是1吨。

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设计意图】:

备好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用好教材的练习题。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出示: 3吨=()千克

8000千克=()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

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 千 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各小组汇报课

课前所 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 父母一起去 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 生 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 是„„的重量”。

举例: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练习质疑① 3吨=()千克 5000千克=()吨② 一只大象体重6 吨,是()千克

四、巩固与反思

1.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 用吨作单位?写

出几种来。

2.2吨=()千克 5千克=()克 7000千克=()

9000克=()千克

3.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 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设计意图】:

通过本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达到对学过的知识

查漏补缺与再现,并体现算法多样化,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五、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自由交流

六、作业设计 课外小调查:调查常见物品的质量 教学反思:

吨作为一个质量单位对学生而言非常的陌生,他们没有感性的认识,只知道表示很重很重的物品时可以用吨来表示。教学时

借助一袋大米来学生来搬一搬,亲身感受25千克有多重,以此帮

助学生感知一吨的重量。

第三篇:克、千克、吨的认识

克、千克、吨的认识 姓名

成绩

1、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袋大米重25()

一袋食盐重500()

一袋饼干重250()

一艘轮船重2000()

一粒花生米重1()

一包奶粉的重量约是484(2、火眼金睛辨对错

一袋面包重250克。(一根火腿重100克。(一个西瓜重3克。(一袋话梅重80克。(3、估一估下面物品的质量

一个苹果()克

一棵大白菜()千克

4、比较大小

560克()5千克

6000千克()6吨

一头蓝鲸重35())))))

一瓶矿泉水()克

一本数学书()克 4吨()3900克

3千克()3000克

5、单位转换

2吨200千克=()千克

5千克=()克 14000千克=()吨 2吨=()千克=()克 5400千克=()吨=()克

6、解决问题

(1)一个农资门市部运来5吨化肥,卖出 2300千克,剩下的3天卖完,剩下的平均每天卖多少千克?

(2)食堂运进大米 485千克,面粉 495千克。大米和面粉的总质量比1吨少多少千克?

(3)一头牛的质量是 500千克,8头这样的牛共重多少吨?

(4)毛毛家养了两头猪,一头重 125千克,另一头重 210千克,两头猪共比1吨少多少千克?

第四篇:克、千克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克、千克和吨的认识》教学札记 碣石山镇大赵小学 王坤建

为了让学生能比较好地掌握“克和千克”这部分知识,并能在生活中运用,课前,让学生调查采集关于“克和千克”方面的信息。准备许多和本节课有关的学具。

在新授过程中,为让学生了解1克的质量有多重,让每个学生都能掂一掂、估一估,主要立足于让学生动手体验感受,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全过程。

在建立1克的概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个2分的硬币,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加 深了对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让学生亲手掂一掂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具体物品。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通过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系列活动,充分感受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实际重量。再利用盘秤验证出1千克就是1000克。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准确建立概念

三、在实践应用中升华知识

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书包、数学书、铅笔盒,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秤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并渐渐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第五篇:《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教学《克、千克、吨的认识》这一单元时,考虑到克、千克和吨是同学第一次接触的重量单位,也是同学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学前,我注重引导同学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课前调查活动:我让学生们到商店里看一看食品上的重量标签;在家里找一找标有重量的东西;把找到的东西和重量记录下来;看一看商家是用什么来称量物品的重量。这样做的目的是充分开发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同学的感性认识,分散学习难点,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教学中,为了协助同学建立1克、1千克的概念,我更是尽可能地让同学利用更多的感性资料,如花生米、2分硬币、各种袋装食品、袋装食用盐家用体重计等物品,让同学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说一说、称一称的实践活动,充沛感受1克和1千克究竟有多重,从而形成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在同学总结出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的基础上,我让同学进一步猜想:1吨有多重?因为吨这个单位离小朋友们更遥远,所以我充沛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100袋净重10千克的大米重1吨;40个这样小朋友(找个班级体重适合的小朋友做规范)体重大约是1吨,让同学充沛感知吨这个单位的大小,从而得出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由此一步一步,同学逐步达到了对克、千克和吨的认识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小朋友接受知识必需是一个过程——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小朋友暂时放下课本,走进生活,通过亲身体验充沛感知克、千克、吨,才干真正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才干给同学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激起同学强烈的求知欲望;才干真正体现新课标的“注重同学的探究过程,注重同学的数学情感和数学体验,使同学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溢活力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的要求

下载教学案例千克、克和吨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案例千克、克和吨的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克、千克、吨的认识》微课教学设计及点评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76-78页,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材解析】 结合生活实例通过看、估、掂、称来感知1克有多重,1......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76-78页,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材解析】 结合生活实例通过看、估、掂、称来感知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

    第一单元 动物趣闻 ——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小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四种动物的体重情况,引出克、千克、吨的认识。此情境具有知识性和趣......

    《克、千克、吨的认识》说课稿

    《克、千克、吨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即教材P1-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克、......

    克、千克、吨的认识练习题

    克、千克、吨的认识的练习题 1、填一填 2千克300克=( )克 5千克25克=( )克3900克=( )千克( )克 6060克=( )千克克 3吨400千克=千克2吨11千克 =( )千克 5200千克—200千克=( )吨2、......

    克、千克、吨的认识测试题

    第七单元练习一、快乐填空。 1、常见的计量物体轻重的单位有() 2、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瓶酱油重1( ) ,卡车载重8( ) , 1名三年级学生重30( ) ,一张白纸约重3( ),一头大象约重2( ),一个西瓜......

    《克、千克、吨的认识》说课稿★

    《克、千克、吨的认识》说课稿 桑柘中心校周 敏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即教材P1-4。 一、说教材 (一......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

    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小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四种动物的体重情况,引出克、千克、吨的认识。此情境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质量单位产......